『壹』 小孩聽力不好要做哪些檢查
一、耳鼻咽喉常規檢查 (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 二、聽力學檢查 (一)客觀檢查 1、中耳聲導抗測試——必查 2、耳聲發射(OAE)——必查 3、聽性腦干反應(ABR)——必查 4、40Hz誘發反應——選查 5、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必查 (二)主觀檢查 1、行為測聽(BOA/VRA/PA/PTA) 根據年齡和配合程度選擇不同的測試方法——必查 2、言語測聽(2歲以上)——選查 三、影像學檢查 1、鼻咽部X線 2、顳骨CT 3、耳部MRI 四、這么多測試都是測什麼?是否重復? 兒童聽力測定是非常困難的:兒童(有時伴隨其他殘疾)不能告訴你他(她)聽到了什麼。因此兒童聽力測定不能憑單一測量結果,必須有多種測量結果互相驗證,以提高驗配精度。 1、中耳聲導抗測試 通過對鼓膜外側聲能傳遞過程變化的測量,了解中耳功能狀態。可以診斷中耳是否存在病變;粗略鑒別不同的中耳病變。 2、耳聲發射(OAE) 耳聲發射是一種產生於耳蝸,經聽骨鏈及鼓膜傳導釋放入外耳道的音頻能量。反映耳蝸有主動生產聲音能量的功能。評價耳蝸功能的重要測試,也是聽力篩查的重要手段,但並非診斷手段,「未通過」OAE不一定有聽損傷,應列為高危因素。 3、聽性腦干反應(ABR) 主要反映聽神經和腦干聽覺通路的誘發電位活動。結果改變對病變定位診斷提供依據。用於鑒別耳蝸和蝸後病變。ABR的反應閾主要與高頻2~4KHz聽閾相對應;ABR並不能代表真實的聽力,反應閾和行為閾有20dB左右的差值。 4、40Hz誘發反應 測試中使用500Hz的短純音作為刺激聲,因此反映低頻的聽功能狀態。反應閾接近低頻聽閾,成年人的差值可在10 dB 以內。 5、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 可同時對雙耳的8個頻率進行測試,節省了時間。結果的判定由計算機識別,更具有客觀性。通過預設程序,可以直接將客觀測試結果轉換成聽力圖。
『貳』 兒童聽力篩查有什麼項目
兒童的聽力檢查,有篩查和診斷。篩查包括耳聲發射檢查和快速聽性腦干反應的檢查。篩查有初篩、復篩,初篩是耳聲發射檢查,復篩包括耳聲發射和快速聽性腦干反應聯合篩查。
孩子聽力的診斷包括客觀聽力檢查和主觀聽力檢查。客觀聽力檢查,包括外耳道檢查、中耳檢查、內耳檢查,還有聽神經檢查。
外耳檢查有電耳鏡檢查,是檢查外耳道里有沒有耵聹或分泌物,還有鼓膜的炎症。中耳檢查叫做聲導抗檢查。內耳採用診斷性耳聲發射檢查,檢查內耳外毛細胞的功能。
聽性腦干反應的檢查包括氣道的聽性腦干反應,還有鼓道的聽性腦干反應,這些檢查是檢查聽神經功能,屬於客觀聽力檢查。主觀聽力檢查是在聲傳的環境下進行,通過行為觀察孩子對聲音的反應。
還有視覺強化測聽、游戲測聽都屬於客觀聽力檢查。客觀聽力檢查是聽力診斷的金標准。
『叄』 如何檢查兒童聽力是否下降了
兒童如果聽力發生問題,日久就會影響其語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發育。家長和老師若能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並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如臨床治療、配助聽器或進行語言練習等,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兒童在語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發育不良的。
由於兒童的年齡小,不會表述,對於其聽力障礙的早期症狀,成年人很不容易發現。但是,如果聽力真的出現了問題,也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耳聾信號,家長或教師如細心觀察是不難發現的。這些早期聽力障礙的信號表現是:
一、與孩子交談時,孩子經常會問"什麼"或"你再說一遍",或者表現出沒有聽清的狀態。
二、孩子與人交談時,有眼睛緊盯著講話人的嘴的習慣,這是耳聾之人特有的一種"讀唇"的表現。
三、在呼喚孩子時,孩子無反應或反應遲鈍,而且孩子對聲源的位置判別能力很差。如果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時,他不能准確地把頭或身子轉向呼喚人的位置,而是轉向相反的或者其他的什麼方向。
四、發音不準確,講話不清楚,韻母音很重,家長常誤認為孩子是在發音器官上出了什麼問題。孩子的發音不準確,講話不清楚,實際上是感覺神經性耳聾的一種特有的表現。
五、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常常所答非所問。
六、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時,離電視或收音機的距離很近,或喜歡將電視機和收音機的聲音開得很大。
凡出現上述現象,即可認為是聽力障礙的信號。
新生兒對巨大噪音沒有驚嚇反應,或5-6個月大的孩子叫他們名字沒有反應,可能患有聽力損失。年齡大一些的無法聽清楚的孩子,可能會把電視或電腦聲調的很響或正常對話時沒有反應。 盡早進行干預,對患兒的聽力、言語及語言康復很重要。干預包括醫學干預、聽力補償或重建、以及聽功能訓練和語言康復訓練。
您好!您問如何檢查兒童聽力是否下降了?這個建議您可以每年帶孩子去醫院耳鼻喉科,做一次聽力檢查和測聽;如果孩子五歲以上,也可以去助聽器兒童旗艦店,進行聽力檢查和測聽。然後根據每年或半年的檢查數據,進行對比。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您好:如何檢查兒童聽力是否下降了?兒童聽力損失有別於成年人,我國聽力殘疾標准分為四級,i其中輕度損失的四級這樣定義:聽覺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中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41-60dBHL,無助聽設備的幫助下,在理解與交流等活動上輕度受限,參與 社會 生活方面存在輕度障礙。如果兒童聽力損失達到四級或四級以上的聽力殘疾標准,必須盡早採取合適的聽力干預措施,來減輕聽力損失對兒童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兒童聽力損失有別於成年人,我國聽力殘疾標准分為四級,i其中輕度損失的四級這樣定義:聽覺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中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41-60dBHL,無助聽設備的幫助下,在理解與交流等活動上輕度受限,參與 社會 生活方面存在輕度障礙。如果兒童聽力損失達到四級或四級以上的聽力殘疾標准,必須盡早採取合適的聽力干預措施,來減輕聽力損失對兒童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
正常的聽力是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10個月前出現標准喃語期,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志。出生6個月之內的先天性極重度聾兒與正常兒的發聲無顯著性差異,其差別出現在6個月之後。
嚴重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缺乏語言刺激和環境,不能在10個月前進入標准喃語期,在語言發育至重要和關鍵的2~3歲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最終重者導致聾啞,輕者導致語言和言語障礙、 社會 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
如果能在嬰兒6個月內及時發現聽力障礙,可進行人工干預如人工耳蝸、使用助聽器等人工方式幫助其建立必要的語言刺激環境,則可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
以下情形為寶寶聽力正常發育的狀況:
0~3個月:突然聲響有驚訝反射或睡眠中被驚醒。
7~9個月:會尋找聲源。
10~11個月:伴隨音樂節奏舞動身子。
1歲左右:能聽懂簡單說話的意思。
如果寶寶沒有在相應的年齡階段出現以上對應的行為,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相關機構做聽力檢查。
1,家長可以進行自測,就像視力檢查一樣,准備幾種分貝不一樣的聲音,讓孩子加以辨別,如果都能回答正確,那麼就代表孩子的聽力是沒有問題的。
2,如果家長沒有把握做自我檢測,可以帶著孩子去專業的聽力機構給孩子做聽力篩查,每年保證做一次,這樣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3,傾聽孩子怎麼說,如果孩子忽然某一天對家長說聽不清楚了,那麼也要及時的帶孩子去做檢查,並做好復查。
一、定期進行兒童聽力篩查,對早期發現聽力損失至關重要。 國內兒童聽力篩查的年齡為0 6歲,其中6、12、24和36個月齡為重點年齡。 二、如果發現孩子 1、有拍打、抓耳部等動作, 2、有耳癢、耳流膿等症狀, 3、對聲音反應遲鈍、語言發育遲緩等表現; 4、耳鳴可伴隨聽力下降出現,若孩子主訴「耳朵嗡嗡響」; 上述現象,家長應予以重視,盡快到醫院或專業機構檢查聽力。
您好,您的問題是如何檢查兒童聽力是否下降了。
兒童的聽力測定可分為主觀聽力檢查與客觀聽力檢查。主觀聽力檢測可簡單篩查及診斷兒童有無聽力損傷。六個月以下的孩子可進行行為觀察測聽,主要就是對嬰兒發出刺激聲音,看起嬰兒有無反應,如嚇一跳或中止吮吸等動作;1至3歲的小兒可進行視覺強化測聽。這種主觀聽力測定只能協助觀察兒童聽力的發育狀況,不能得出兒童聽力下降的具體數值。
客觀聽力測定檢查時間相對較長,其測定方法大致有以下3種:1.耳聲發射;2.聽覺腦干誘發電位測試;3.聲導抗。這類客觀聽力測定均有自己的優缺點,如耳聲發射只能檢測出中度聽力損失的患兒;聽覺腦干誘發測試可檢測出高頻聽力下降,但對低頻聽力下降不明顯。
因此,需要主觀測聽與多種客觀測聽同時進行,才能准確判斷出兒童聽力下降的具體情況。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肆』 兒童應該怎樣檢查 聽力
您好。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
兒童精準聽力干預所需要的檢查
1.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檢查耳蝸外毛細胞的功能是否完好,檢查通路是從外耳,中耳到內耳毛細胞。
2.聲導抗 檢查中耳功能,是否有中耳炎。
3.聽性腦干反應(ABR):一般醫院做的是篩查型的Click-ABR,Click-ABR主要反應2000-4000Hz的平均閾值,對於精準的聽力干預是遠遠不夠的,從Click-ABR的結果我們無法得知孩子每一個頻率聽力的具體情況。所以,兒童進行精準聽力干預,要做TB-ABR(分頻ABR),TB-ABR可以檢查出500-4000Hz每個頻率的閾值,這就可以得知孩子的聽力曲線。BC-ABR(骨導ABR),對於聲導抗是平坦型,氣導ABR屬於輕中度的聽力損失,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真的存在聽力損失,就要用到BC-ABR(骨導ABR),相當於成人的骨導測試,看寶寶骨導聽力是否正常,是否需要進行助聽器的干預。
4.聽性穩態反應ASSR 對於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小朋友,TB-ABR無反應,就需要做ASSR,一般聽力越重ASSR與孩子的真實閾值越吻合。
5.影像學檢查以及耳聾基因的檢測,影像學主要檢查耳部結構是否正常,聽神經發育是否正常,耳聾基因的檢測檢查聽力損失的原因。是否存在波動性聽力損失的可能。
6.真耳分析 在選擇了合適的助聽器之後,寶寶不會像成人一樣進行主觀感受的表達,調試就要用到真耳分析,真耳分析可以檢測大中小聲的放大是否合理,小聲是不是能夠聽得到,中聲能不能聽得清楚,大聲會不會放大過多,最大聲輸出是不是會損傷孩子的殘余聽力,各聲音的言語清晰度指數是否能達到60。簡單來講,真耳分析就是用來精準調試助聽器的。
7.聲場評估 帶上助聽器之後到底能夠聽到多少分貝,寶寶年齡太小又無法配合行為測聽可以做 FF-Chirp ,相當於成人的聲場評估,這也是客觀的檢查,不需要寶寶配合,只要睡著就可以做。
『伍』 兒童怎麼測聽力
一、在6個月以前,嬰幼兒聽力測試的結果必須能做出基本的診斷。比如使用耳聲發射檢查和腦干誘發電位能基本預測出小兒是否有聽力損失,如果聽力不正常,到底是極重度還是重度以下?在這個階段,如果可能,最好給未通過聽力篩查嬰兒,做骨導的腦干誘發電位,以確診患兒是否有任何中耳疾症,需要進一步醫療治療等。
二、從6個月到18個月,在12月前,使用的臨床診斷技術,應該以腦干誘發電位為主,行為測聽為輔,最好獲得聲場500、2000和4000Hz的VRA結果;從12個月到18個月,應該以行為測聽為主,腦干誘發電位為輔,必須在18個月前,至少獲得每個耳朵的氣、骨導500、1000、2000和4000Hz的行為測聽閾值;如果有任何中耳疾病嫌疑,應該完成聲導抗測試,對行為測聽結果,進一步證實和排除。必須測試小兒的最大不適閾值等。
三、從18個月以後,必須有患兒在500、1000、2000、4000和8000Hz的氣、骨導閾值,必須已經確診患兒的聽力損失的性質和頻率走向;必須有使用助聽器後的臨床評估結果。
只有在上述各年齡段,獲得相應的測試結果,才能算是成功的小兒測聽。現在,根據不同醫院和地區,有部分小兒已經4歲了,仍然沒有完整的行為測聽閾值,也沒有確診的聽力損失的性質,結果要麼延誤對患兒的及時醫學治療;要麼不能正確和合理使用助聽器。
『陸』 小孩子聽力不好應該怎麼做檢查呢
兒童聽力障礙首先經過醫院客觀聽力檢測做診斷,目前常見的客觀聽力測試有腦干誘發電位(ABR)、耳聲發射、多頻穩態(ASSR)、聲導抗,影像學檢查有CT等。通過客觀測試可以獲得聽敏度值,但由於缺乏特異性,電生理值往往高於主觀聽力閾值,且記錄的是腦干或皮層反應電位,因此客觀聽力測試不能全面反映小兒的真實聽力。
主觀聽力測試經過整個聽覺通路,能全面反映孩子的真實聽力狀況,但是受到小兒狀態、配合的影響,因此對測試人員的要求非常高。
對於兒童,主、客觀聽力測試不能互相替代,國內聽力專家建議兒童聽力評估應是兒童行為測聽、客觀聽力測試的組合測試法
『柒』 兒童怎樣檢查聽力情況
(耳趙問答191001)嬰兒無法和聽力師配合,不能像成人那樣進行主觀聽力檢測(純音測聽),只能進行客觀聽力檢測。針對嬰兒常用的客觀聽力檢測項目是耳聲發射和聽性腦干誘發電位,相比純音測聽,這兩個項目的優點是不需要嬰兒理解並做出反應,只需要嬰兒處於安靜狀態即可,可以評估聽覺系統中的神經功能,是目前主要的嬰兒聽力篩查項目。
但這兩個檢查也有無法克服的缺點,耳聲發射受外耳道和中耳狀態的影響很大,如果外耳道內有栓塞或者中耳有炎症,耳聲發射的結果就不可信;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查的結果和實際的聽力狀態存在有誤差並且不全面,並不能准確反應聽力損傷的程度。因此,對於有聽力障礙的孩子,需要多種聽力檢查手段綜合判斷,不能只依靠某一種。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寶寶出生後醫院都會進行新生兒的聽力檢測。
在家的時候如果發現寶寶對聲音沒有任何反應,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看孩子的聽力是否正常。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我是團子,一個樂於分享 育兒 經驗和 育兒 知識的二胎媽媽。
寶寶出生後3天,雙耳OAE提示雙耳都沒有通過,家長特別擔心,到底孩子是怎麼會事呢。
檢查錯誤還是先天性聽力障礙呢
因為聽力篩查儀器比較敏感,很多原因都會影響結果,所以正常孩子,初次聽力篩查就有百分之十都不能通過。對於這類情況,建議孩子42天時再次做聽力復篩,如果沒有通過,就要在3個月時進一步專業的檢查聽力情況。
對於家屬自身,也是可以通過手機來簡單的判斷孩子聽力情況的,主要辦法就是:使用手機音樂,調到最低音量,測量孩子對聲音有反應的最遠距離(抬頭或者轉身等)。如果寶寶有反應的距離和成人能聽到的最遠距離差不多,那麼就說明聽力沒有問題。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國家衛生部門規定的新生兒篩查項目之一。通過客觀、簡單而快速的生理測試手段{是指寶寶出生後要接受使用客觀生理學測試方法的聽力篩查,包括耳聲發射(OAE)和/或聽性腦干反應(ABR),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套規范的診斷流程,包括初篩、復篩、隨訪、確診、干預等}篩查寶寶是否存在聽力障礙,並對其進行進一步確診和追蹤觀察。
新生兒聽力篩查應有專用的房間,通風良好,環境雜訊要低於45分貝,接收檢測的寶寶處於安靜狀態,必要時可以使用鎮靜劑。清潔耳道之後要對兩耳進行分別的測試,輕輕地放入探頭,儀器會自動顯示結果。假如一次檢測沒通過,可以重復2 3次。
下面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具體時間過程及各種方法的特點:
①正常出生的新生兒初次聽力篩查通常在出生48個小時之後進行,如果新生兒出生後進行了搶求住院需病情穩定出院前再次進行初篩。
②如果新生兒的初次聽力篩查未通過,須在出生後30天或42天左右再次接受聽力復篩。
③如果新生兒復篩仍未通過,要在3個月內轉診至兒童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診斷性檢查。檢查確定是否真正存在聽損傷,確診為聽損傷的,需要明確聽損傷的程度和性質,及時進行相應的干預和康復。
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有聽覺誘發電位(ABR)、耳聲發射(OAE)、聲阻抗(鼓室導抗測試)。
①聽覺誘發電位(ABR):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新生兒和嬰幼兒聽力篩選及客觀聽力評估,具有可重復性。
ABR是通過記錄人接受聽覺刺激後產生的電信號,通過一系列電路放大、識別技術而得到的聽覺通路上不同神經元的電位波,而對聽功能進行評估。被測聽者可以在清醒、睡眠、麻醉下進行測試。
②耳聲發射(OAE)是一種產生於耳蝸,經聽骨鏈鼓膜的傳導釋放入外耳道,並能在外耳道中檢測出來的聲音能量。是目前較為先進的一種全新概念的聽力檢測技術,具有快捷、客觀、准確、無創的優點,非常適合於新生兒及嬰幼兒的聽力篩查和評估。但須注意一一進行篩查時耳塞是否完全插入外耳道,導線連接否,耳道有耵聹否,中耳病變否,嬰兒多動否等影響因素,以減少假陽性率。
③聲阻抗(鼓室導抗測試)是測量外耳道壓力變化過程中的聲阻抗值,通過對鼓膜、中耳系統聲能傳遞過程變化的測量,了解中耳功能狀態,傳音性聽力障礙特徵,是目前所有聽力檢測技術中了解中耳功能狀態的最有效、最准確的手段。具有快捷、客觀、無創、准確四大優點。在進行檢查時要注意耳塞是否完全插入外耳道,導線連接否,耳道有耵聹否,嬰兒多動否等因素,以減少假陽性率。
新生兒及嬰幼兒聽力篩查是一項系統化、 社會 化的優生工程,需及早進行,必需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早期篩查可以使有聽力障礙的嬰兒被早期發現,及時診斷,早期治療,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促進嬰兒語言的發育。
現在孩子出院時都會有聽力篩查,如果聽力篩查沒問題基本就都是正常的。
如果還不放心,出院回家,生活中就注意觀察。一般滿月孩子眼睛就會追視,聽到聲音會順著聲音方向看,可以嘗試讓寶寶趴著,在一側跟他說話,看孩子會不會轉頭過來。
孩子會尋找聲音源、聽到聲音有反應,聽力就沒問題了。
如果2個月孩子對聲音還沒反應,那就及時就醫,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你好,我是@自然循環我安然 ,歡迎關注留言,我們一起 育兒 路上同行。
教你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判斷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1、餵奶時觀察
嬰幼兒吃奶的時候在他耳朵邊發出一定的聲音,最好在寶寶吃得最盡興的時候,發出短暫的敲擊聲(1秒左右)。聽力正常的寶寶吸奶的節奏會改變,甚至停止吸奶,有時也會看到眨眼睛,面部和手足抽動等。第一次可以給中等強度聲音,有反應,下一次減小聲音;沒有反應,則可增大聲音。
2、睡眠時測試
嬰幼兒剛入睡時(淺睡狀態),在兩耳側分別敲鈴,觀察寶寶會不會被響聲驚醒,或出現眨眼、身體抽動等動作。或者寶寶快醒時,按照上面方法重復測試,睡深時不要測試。
3、轉頭時測試
針對3個月以上的嬰兒,讓嬰兒坐在媽媽的膝蓋上,給他一個小玩具吸引注意力。另一個人在孩子身後左、右兩側分別突然敲玲,觀察孩子是否會主動去尋找聲音的來源。
嬰兒行為測試反饋:
在寶寶吃奶時,發出聲音,她好像有反應,停下來,不吃奶了了,但不太會找聲音來源。拍巴掌時,不怎麼有反應,只是眼睛眨了一下。在寶寶淺睡(剛剛閉眼要睡時)時,搖鈴,她也會醒了。聽見關門聲,眼睛也睜開。醒來了,搖鈴、喊她,好像都不反應。
診斷結果:雙耳聽力正常。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新生兒在出生後48-72小時,進行初次聽力篩查,如果當時檢查認為聽力正常,一般沒有問題。未通過初篩者42天左右,進行聽力復查;42天復查未通過者,在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狀況,請多加註意:
第一,模仿成人聲音明顯比別的孩子晚,甚至從不會主動模仿;
第二,沒有什麼聲音能把熟睡中的孩子吵醒;
第三,語言發育明顯延遲;
第四,孩子從不被強聲驚嚇;
下面,我們來說說如何判斷寶寶聽力發育是否正常。
對於1個月的寶寶:突然給予聲音刺激會出現驚跳反射、眨眼反射、覺醒反射、吸吮反射。
對於2個月的寶寶:睡眠中受到較大的聲音刺激,可出現驚跳、睜眼、手足抖動。
對於3個月的寶寶:睡眠中聽到聲音,可出現眼瞼閉緊、手指緊握等動作。
對於4個月的寶寶:呼喚名字會轉動頭部尋找,對媽媽的聲音很敏感,對自己熟悉的聲音例如玩具聲、電視聲、開門、關門聲表示關注。
對於5個月的寶寶:能轉頭尋找耳邊的鬧鍾聲,能區別父母的聲音、熟人的聲音。
對於6個月的寶寶:對他說話或唱歌,他會用眼睛看著你,可跟蹤聲源。
最後,如果聽力正常,等到了一周歲時,就應該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例如來來、抱抱、再見等。再大一些就會模仿大人說出一些簡單的話語。到了一歲半時,就會按照語言指令,正確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
首先,寶寶42天一定要去「聽力復篩」
當您42天帶孩子去做「聽力復篩」時,如果通過了,恭喜您,這時一般認為小孩聽力屬正常。暫時不需做進一步的檢查。不過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還希望您一直要關注自己的小孩對聲音的反應或到該說話年齡和周圍小孩是否差不多,相差較大則要到醫院去排除聽力方面的問題。
當您42天帶孩子去做「聽力復篩」時,如果仍然未通過,您還是不要過於驚慌,因為雖說復篩未通過,可最後被診斷有聽力問題的可能性大概僅為十分之一。
記住3個月齡以前一定要做診斷性聽力檢查
一定要記得3個月齡內(不一定要等到3個月,越早越好)帶寶寶到可靠的兒童聽力診斷中心接受診斷性聽力學檢查和醫學檢查。即使是單耳「聽力篩查未通過」也不例外,如果單耳被確診有聽力問題,就更應該關注小孩的聽力,因為此類小孩發生遲發性聽力問題的比例大大增加。如一下檢查需要做
(1)高頻探測音的聲導抗(1000Hz)
(2)耳聲發射
(3)聽性腦干反應
以上三項是必做的基本檢查,如果都屬正常范圍,可認為通過檢查。如果未通過,那就要看具體結果,必要時要加做些檢查,以了解寶寶聽力損失的程度(輕、中、重、極重度)、性質(傳導性、感音性、混合性)和部位(外耳、中耳、內耳及聽神經),有時還需要做些聽力以外的醫學評估等;
此時您最好要找一個對小兒聽力學比較精通的大夫,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解釋和綜合評估。
最後,要強調的是發現寶寶有聽力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行動。因為即使孩子有聽力問題,只要及早干預(6個月以內),現在的科學手段完全可以基本做到讓孩子正常開口說話。過去常說「十聾九啞」,現在我們一起努力完全做到「十聾九不啞」。
怎樣才能及早發現寶寶聽力存在障礙 ?
A 對聽力障礙的兒童,父母最大的責任是 做到3早: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一般出生後3 天做耳篩查, 如有問題4 2 天 復查。若再不通過, 3 個月做腦干反應測聽 (ABR),6個月追蹤復查ABR。
中耳炎引起的耳聾,多與呼吸道感染有關,所 以要盡量避免寶寶反復呼吸道感染。積極治療中 耳炎,定期復查聽力。
密切關注寶寶的聽力,若發現寶寶耳痛,耳道 有分泌物滲出,要及時找專 科大夫就診。
對於已經經過耳鼻喉系列檢測 並確診的先天性神經性耳聾,要盡 早干預,盡早佩戴助聽器(一般6個月後)、盡早 語訓,有條件的做電子耳蝸或其他植入手術。
聾就一定會啞嗎?
A 民間一般都說十聾九啞,但也不一 定,越早干預就會聾而不啞。
兒童期耳聾是否有治癒的可能?
A 對於外耳中耳疾患引起的傳導性耳 聾,積極的治療不會引起聾啞;對於內耳及 神經性耳聾,越早給予治療,治癒的可能性越 高。如突發性耳聾2周之內發現是可以治療且 有可能治癒,發現越晚治癒的可能性越小,尤 其是單側神經性耳聾,很難被發現,治癒的可 能性不大。重點是保護好健側耳:預防感冒、 得了急性中耳炎要積極治療、避免用耳毒性葯 物、避免耳外傷、避免長時間的雜訊對耳神經 造成損傷 。
初為人母每個媽媽都是欣嘉的,她們無一例外都是希望自己寶寶是 健康 的, 可是盡管現在產檢手段相當先進,但是依然有一些先天性病無法檢測出來。聽力是否 健康 便是這其中之一,如何判斷嬰幼兒聽力是否正常,便成為了每個父母特別關心的事情?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對聲音有反應呢?
4個月的胎兒就有了聽覺。6個月時胎兒的聽力幾乎和成人相等。外界的聲音都可以傳到子宮里。但胎兒對500 1500赫茲的聲音感覺比較舒服,喜歡聽節奏平緩、流暢、柔和的音樂,討厭強快節奏的「迪斯科」,更害怕各種能致命的噪音。
8個月的時候,小寶寶就已經基本能分清各種聲音,甚至能聽清爸爸媽媽在說話。
先天性聽力障礙常見嗎?
據2017年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至3‰。隨著年齡增長,永久性聽力障礙持續增加,5歲前聽力障礙發病率上升到2.7‰
如何檢查寶寶聽力是否有問題:
聽力篩查主要包括兩種篩查方法:耳聲發射和聽覺腦干誘發電位。
1. 耳聲發射
是指正常耳蝸在接受到外界的聲刺激後會發出聲音,這股聲音經過聽骨鏈、骨膜反過來傳導到外耳道的現象
注意:耳聲發射僅僅能夠評估耳蝸的功能,無法評估聽神經的功能。
2. 聽覺腦干誘發電位檢查
用儀器給予孩子聲音刺激,然後通過貼在孩子頭部皮膚的電極片記錄孩子聽覺神經活動時的生物電活動,從而評估聽神經、腦干聽神經核的功能情況。
注意:聽覺腦干誘發電位的缺陷是,能反應高頻聽閾的障礙,但對低頻聽閾的障礙容易遺漏。
爸爸媽媽如何檢查寶寶聽力:
聽力篩查最佳時間:
正常新生兒:聽力篩查一般在生後 48 小時至出院前進行。如果第一次篩查有未通過或者未進行,需在生後 42 天進行復篩。
復篩仍未通過的孩子:需在生後 3 個月時轉診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
先天性聽力障礙能治好嗎
先天感音神經性聾病變為不可逆性,無有效葯物或手術矯治方法,關鍵在於對聾兒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聽力言語康復訓練。
如果寶寶有聽力障礙怎麼辦:
1、耳蝸植入器: 這是治療先天性耳聾的一種有效方法,該療法又被稱為電子耳蝸或人工耳蝸,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2、葯物治療: 先天習慣耳聾的治療很重要,很多患者可以通過醫生採用的葯物來擴張內耳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溶解小血栓,從而恢復或者部分恢復聽力。
3、助聽器: 當先天性耳聾的病情逐漸上升,就會導致耳鳴耳聾。這時可採用助聽器進行治療,以採用擴音的方法,來恢復正常的生活。
『捌』 小孩聽力不好什麼檢查才更精確檢查的費用是多少
耳聲發射,有條件加自動腦干誘發電位(ABR)、ABR、多頻穩態(ASSR)、聲阻抗。邵陽惠耳聽力中心只要1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