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智商多少算是天才
常人智商水平是120分,天才智商水平是145分
智商是200分制,90~110分者屬正常智力范圍,120~145分者為聰明人,145分以上者稱天才。
分數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者為智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它是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智商用英文IQ表示。
影響智商的因素:
1、遺傳: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在血緣關繫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
2、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3、飲食:吃肉過多或貪吃的孩子智力會減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早餐攝入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
4、體重: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5、環境:生活在枯燥環境里的兒童,如棄嬰,得不到母愛及良好的教育,智商會較低。據研究調查表明,這類孩子3歲時平均智商僅為60.5,反之,處於良好環境的3歲兒童智商平均為91.8。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智商、人民網-少年成績倒數被誤認弱智 測智商發現接近天才
⑵ 全面解析超常兒童
全面解析超常兒童
全面解析超常兒童,高智商的兒童很大程度上在生活中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可以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在游戲中開發孩子的潛力,下面一起來探討一下,全面解析超常兒童。
全面解析超常兒童1
超常兒童約占人口的3%。如果按這個比例來計算,中國將有幾千萬的超常兒童—你的孩子可能就是超常兒童。
2000年6月7日,李超然出生於山東,52天時開始認識漢字,2個多月識字20多個,6個月零21天能准確識字 143個。現在,3歲多的李超然已能識漢字2000餘個,閱讀了203本書。成為世界上識漢字最早的幼兒,從而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
成功個案: 神童並非全靠天生
李超然出生52天時,媽媽抱著她在房間里散步,忽然發現她的頭搖來扭去,總是盯著牆上的畫,一看就是十幾分鍾。難道,孩子對這些字畫感興趣?超然媽媽帶著好玩的心態,反復給她「講解」這是什麼字,那是什麼景物。
誰知,她的這些「教導」,竟然都被小超然記在了心裡,每當有人提起,她都會用目光向別人示意。發現孩子具備這個優點後,超然爸媽對她加強了教育,特意在室內傢具、牆壁上貼上漢字,一遍遍教她識別,不久她即能 「識別」20多個漢字了。
孩子的天性愛動愛玩,為了吸引超然學習,超然爸媽設計了一些游戲,讓她邊玩邊學。
超然1歲7個月的時候,媽媽把買來的糖塊藏在書下面,對她說:「超然,讀完書上這些字,書下就會變出糖。」聽了媽媽的話,超然很愉快地照做了。然後,媽媽把書一拿,露出底下的糖塊,超然興奮地叫起來:「哇!真變出來了。」
她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再讓它變吧!」媽媽只好告訴她:「沒有了,變不出來了。」沒想到小超然居然說:「你再去買一些放在下面嘛!」原來,小超然早已識破「機關」,只是她喜歡這種好玩的游戲,不願道破而已。
超然在智力上飛快地發展著,但她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忽略她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
為了培養她的自控能力,超然媽媽故意把她喜歡吃的食物放在桌子上對她說:「你不許動這些東西。」超然似懂非懂地答應了。媽媽假裝出去辦事,關上門後,在門後悄悄地觀察她。過了約幾十分鍾,超然終於忍不住,走到桌子旁,對那些食物左看看右看看,還用小指頭觸摸一下,但最終還是沒拿。當媽媽推門進來時,她趕緊坐回原座位:「媽媽,我只是看看,沒偷吃。」
生活自理能力、獨立性、忍耐性……雖然超然智力超群,但像對平常孩子一樣,超然的家長一方面抓緊對她智力的開發,另一方面,對她其他方面的'素質培養也毫不放鬆。就像超然的爸爸李緒永所說的那樣:「神童」沒有天生的,無論孩子是否是超常兒童,都必須經過家長的早期發掘、教育和生活習慣的正確培養。
全面解析超常兒童2
一、超常不等於高智商
在IQ測試中取得超高分數的孩子,長大之後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個頂尖人才。20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特曼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實驗,他將那些智商大於等於140分的孩子劃分為天才,並以此為標准篩選出了一千二百名「天才兒童」。他試圖通過追蹤調查揭開智商與成功之間的直接關聯,想從這些天才中尋找出愛因斯坦、霍金般的偉大人物。可惜的是,50多年的追蹤調查,並沒有發現舉世矚目的奇才。
縱然他們中的一些人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是從測試角度來說結果並不理想。最有趣的是,其中有兩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當初是被特曼淘汰的孩子,因為他們當時的智商剛超過120。這個試驗告訴我們,智商並不是成為天才式人物的決定性因素。即使我們發現了超常兒童,也不要覺得他們一定會取得非凡的成就。
二、超常是多元的
一般情況下,當一個孩子在學校考試中能輕松取得較高的成績,那麼他或許有著較高的智商,這類的超常易於發現的。然而超常兒童能超越同齡人的領域很多,作為家長和長輩,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孩子國人之處的慧眼,或許有些孩子在學習上並不突出,可能他在其他領域有著耀眼的光芒。
飛魚菲爾普斯小時候成績不佳,上課也經常做小動作,他的父母無可奈何,帶他去看醫生被證實他有著多動症。小布希學習成績一般,但他有個特殊的能力,就是能讓很多人都跟著他做事。號召能力、組織能力非常強。韓寒高中七科考試不及格,老師問他以後靠什麼賺錢,他毫不猶豫地說靠他的稿費。周傑倫也許是華語樂壇最後一個全民偶像,他考試成績不見長,但他有著天馬行空的創作能力和絕對音感。
可能在我們身邊正好有這樣一個天才,只是由於他的文化課不夠好,老師批評他,家長責罵他,同學不理他,也許上天的恩賜會從孩子身邊悄悄溜走。天才是多元的,而不僅僅體現在學科考試中。
三、超常需要呵護
孩子的非凡之處是將身心資源投射到高質量的表現上。關於超常,有兩個要素至關重要,並且相互作用與影響。那就是家人對孩子要求,以及孩子發展的需要,而親子關系的健康與否直接作用於要求與需要。
親子關系中的要求與需要分成四種類型,第一類是父母提出要求、滿足孩子需要;第二類是父母提出要求、不滿足孩子需要;第三類是父母不提要求、滿足孩子需要;第四類是父母不提要求、不滿足孩子需要。其中,第一類的親子關系是最為和諧的,父母不僅給孩子提出了適應社會期待的要求,也滿足孩子生長的需要,這是最完美的搭配,對孩子的成長也最有幫助。
古有傷仲永的故事,不論孩子在某個領域有多麼大的天賦,都需要家長用愛心去呵護,用幸福去滋養,在發現孩子有著非凡才能的同時,要繼續做好家長的本職工作,讓孩子茁壯成長。
⑶ 天才兒童通常是指I Q超過多少分的兒童
二十世紀初期,兒童研究學家將IQ超過140的兒童定義為天才兒童。
到了二十世紀50年代,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科學家逐漸發現兒童的智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甚至還有下降的可能,並認為兒童的許多能力不能通過智商表現出來,許多研究學者就不在把IQ當做天才兒童的唯一標准,逐步增加考量兒童的創造力、行為表現等。
現代社會普遍認為,天才兒童是較好的自然素質和良好的教育影響相結合的結果,並不單單的將IQ作為唯一衡量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