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面對內向兒童書籍推薦
擴展閱讀
抖音教育行業分類是什麼 2025-02-09 08:25:20

如何面對內向兒童書籍推薦

發布時間: 2023-07-03 02:57:52

1. 教育孩子的心理學書籍推薦有哪些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從一出生就能受到良好的呵護、培育。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育發展規律。在沒了解呢?請看下文,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心理學書籍,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心理學書籍
一、《每天懂點孩子心理學》

這本書主要針對3~8歲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和“問題”,運用兒童心理學和成長心理學的知識,進行深入分析,幫助家長找到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並且給予專業的方法指導。

3~8歲是孩子性格、思維方式、價值觀等形成的重要時期,而這個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在思想上和行為上都要求獨立、自由。孩子的這些要求,如果家長沒有注意,或者不加理會,孩子就會出現諸如暴力、反抗、叛逆等等行為。對於這些行為,家長如果簡單地加以壓制的話,必然會遭遇孩子更大的反抗,更加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

所以,3~8歲孩子的家長,在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時,需要做的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深入了解行為背後的深層的心理原因,運用科學的辦法加以引導,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每天懂點孩子心理學2》

8歲前,你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好性格。

如果你的孩子內向、膽小、敏感、害羞;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嘗試,不能融入新的環境;如果你不知怎麼糾正孩子的性格弱點,完善孩子的性格;那麼你需要閱讀本書。

它將幫助你:

1.了解你的孩子,讀懂他的內心;

2.認識幼兒心理發展曲線,引導他的成長;

3.學習符合兒童心理學的教養方法,科學育兒;

4.借鑒成長心理學方法,糾正孩子的成長偏差。

三、《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

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是什麼?有一個懂教育的母親。

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開始,如果我們不懂孩子,那麼我們給孩子實施的“教育”於孩子而言就是一場災難!誰對0—6歲階段的孩子影響最大呢?是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占著絕對的主導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機構都不可比擬、無法替代的!父母一職比任何崗位都重要!沒有誰生來就會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崗前培訓”和學習,否則你就只能把孩子養活、養大。

這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A.注重案例,而且是作者自身的案例。書中記錄了超過240個家庭親子教育案例,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這樣讀起來顯得有趣而不枯燥。

B.引入文學的創作手法,如哲理小品文字一般,通過敘事一件小事,讓人領悟到某個育兒道理。

C.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作者是一位真正把教育融入到生活小事中的細心媽媽,而這些生活小事,是每一個家長都有可能遇到或經常遇到的。在和孩子的親身相處過程中,作者幾乎記錄和發現了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細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恰恰是非常好的家教契機,作者既從教育者的角度闡述了科學的教育觀,又從媽媽的視角講解該如何處理孩子在成長路上面臨的種種問題。這為我們培養孩子,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標本式的案例集合,有很強的實用性。

四、《愛在左,管教在右》

本書中寫到“我以理性的左腦,作為受過專業養成訓練的心理治療師的身份;以感性的右腦,作為一個看見兒子健康成長的母親的身份,謙卑地述說我的教養理念。由此誠摯地希望,因為我的分享,而為許許多多的孩子,帶來更寬松而美好的成長經驗。”

金韻蓉老師是一位心理學家,尤其擅長芳香療法,同時她也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的媽媽,有一顆深愛孩子的、母親的心,溫暖而又充滿力量。

這本是延續了金老師以往細膩、感性的文風,從專業的心理學角度,解析孩子的心理,詮釋有效的教子方法。書中內容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碰到的普遍問題及解決方案,同時還穿插了有趣的能量色彩學和芳香療法。

五、《你很重要——破譯青少年健康成長密碼》

“人們都固執地認為孩子們是美好而單純的,其實,並不總是這樣。就像一條魚,對於它一生相依為命的水,又能了解多少呢?孩子對痛苦的體驗甚至比成人來得更豐富、更強烈、更沉重……”這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在創作《你很重要:破譯青少年健康成長密碼》時的有感而發。而如何破譯青少年成長的密碼,畢老師根據孩子們的心理特徵,精心設計了12個有針對性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最能使他們放鬆的游戲中,不自覺地敞開心扉,流露出心底最真實的自我。《你很重要破譯青少年健康成長密碼》里看似簡單的游戲,卻充滿著深入淺出的智慧導引,讓青少年朋友在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之後,能夠戰勝各種心理問題,發掘自己的潛能,成為健康向上的陽光少年。
讀懂孩子心理學必看書籍
《陪孩子長大:李子勛親子關系36講》

推薦理由:CCTV首席心理專家中國最出色的家庭治療師李子勛,全新視角幸福生活,帶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講述親子溝通的實用技巧。本書是按照個案方式寫成,為了不誤導讀者,盡可能採用解釋的方式,讓讀者自己去選擇怎麼來應對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謂的治療方式直白地寫出來。同時,有些個案後面加上了一些觀點,來補償解釋的不足。

《傻笑著讀懂親子心理學》

推薦理由:每位家長都對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好奇不已,卻又不知如何探知。本書是韓國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李小洛繼《傻笑著讀完心理學》之後的作品,以兒童心理學為基礎,通過生動有趣的插畫和案例,將父母最想知道的孩童心理饒有趣味地展現出來,讓父母在開心大笑之餘心領神會,輕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並根據具體情況,找到指引孩子健康成長的好方法。

《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

推薦理由:本書的作者王佳不僅是一位細心聰慧的職業媽媽,更是一位有著多年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詢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她通過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通過與孩子親身相處的點點滴滴,以“輕松說道理、明確講做法”的獨特風格,用真實而細膩的文字告訴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家長都應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規律”,每天懂點教子心理學,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孩子就會每天優秀一點點。本書涉及的品格心理學、習慣心理學、溝通心理學、成長心理學、社交心理學、情緒心理學、學習心理學七大主題框架,將幫助你洞察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給予切實有效的教子指導,全書不僅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可行的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

《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12-18歲)》

推薦理由:本書作者邊玉芳是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該書全面介紹12至18歲孩子各方面的成長特點、發展規律與相應的教子策略,書中涵蓋了家長最關心、渴望了解的問題。例如,如何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如何做好親子溝通,如何促進孩子高效學習等。
經典的兒童教育心理學書籍
《親昵》:幼兒時期的兒童是非常喜歡溫馨的親昵舉動的,親一下媽媽,和小夥伴們拍拍手,抱著自己喜歡的玩具等都是親昵舉動的表現。一起來感受親昵帶來的彼此的親密和信賴吧。

《寶寶的出生》:寶寶可能經常會好奇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麼就用這本書讀給他,關於自己降生的那個美麗故事。

《家庭》:世界上60多億人,大約存在著十億個家庭,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但是有很多復雜的家庭關系我們是不知道的,所以就需要通過書去了解自己家族的族譜並且找到自己的位置。

《傷心》: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可能會非常傷心,不想玩,不想笑,會流淚,會破壞。本書和幼兒一起面對生氣時的心理活動和狀況,指導他們正確疏導傷心的情緒。

《害怕》:各種各樣的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害怕。但是害怕這種感覺總是讓人不好受,本書從幼兒害怕的的各種生活方面出發,鼓勵他們去勇敢面對和克服害怕。

《生氣》:其實對生氣的人來說,充滿怒氣也是很痛苦的,但生氣也有著有助更加理解的正面作用,本書帶領幼兒學會正確對待生氣和平息怒火。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適合的書籍有哪些

2. 父母必看的經典教育書籍

3. 古代教育孩子的書籍

4. 家庭教育的勵志書籍推薦

5. 教育孩子有哪些好的書籍推薦

2. 樊登讀書之《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一直以為內向和外向是性格方面的區分,聽了《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我才知道原來內向和外向是生理方面的判定。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血液在腦部的分布是不同的,內向和外向竟然是天生的,多麼不可思議。

        一直都知道大腦有左右之分,沒想到還有前後之分。外向向者在大腦前葉這個部分,外向者分布的血液少,後葉對知覺和情感刺激非常敏感的區域卻分布較多。所以外向者善於表達、社交。內向者在大腦前葉有更多的血液分布,同時促使人們在行動前計劃和思考。所以你會發現內向型大腦的人,他會深思熟慮,他會想很久才行動。

        內向的人有這樣的優勢:

第一,內向的人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內心更細膩。

第二,他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他會看著一朵花發呆,像林黛玉那樣,他會從一朵花當中看出世界。第三、他熱愛學習,喜歡學更深入思考的東西。

第四、他有創造性思維,擅長藝術創作。

第五、情商高,精通談話,樂於自處,謙虛,健康,守法。

      內向的人更加不容易打破規則,更容易守法,珍惜長期的友誼。

      面對內向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需要給孩子建立一個能夠獨立面對復雜社會的耐寒區。那如何建立呢?

1、確保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密切,不要強迫孩子改變。不必過分擔憂難過,也不必給孩子太大壓力。

2、教他行事符合自己的氣質,努力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潛能。

3、不要總是跟孩子辯論,忽視孩子自身需求。

4、不要總是跟孩子說大道理,有事情跟孩子說一遍,給他思考的空間。

5、嘈雜人多的環境中,多關注孩子,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6、幫助尋找適合孩子學習、工作、生活、社交的節奏。

7、提供一個寬松、包容的環境,不要定太好的目標,同時我不要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跟孩子做對比。

      作為家長需要花長時間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引導其思考,尋找適合孩子學習的方式,同時給與信任和信心,樹立孩子堅持努力的榜樣形象,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不要害怕。教會孩子尋找快樂,學會技能。

其他:如何簡單判定孩子是偏內向還是偏外向?幾個小問題幫我們。

1、我是需要通過獨處來減少外界的刺激嗎?

2、我在大多數時間里,是藉由安靜的思考來恢復精力嗎?

3、在壓力面前表現出退縮?

4、如果你的孩子精力充沛,總想到外面去玩,而不管有沒有人和他一起玩,還是必須要人陪?

5、閑下來沒事一個人的時候,你是會想到拿起手機叫朋友來玩,還是會想到你自己一個人看一會兒書或者是散散步?

      內向的人容易從安靜中獲取力量,外向的人,人越多越開心,會在熱鬧中獲取力量。

3. 我的孩子,今年12歲,不愛說話,不愛和別人玩耍,喜歡看書,推薦幾本能讓她學會和別人相處的書送給他

我覺得首先還是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因為我自己本身就比較內向,現在是小學教育專業)是否對孩子要求過高是否有過強的控制欲,夫妻感情是否不和,是否陪伴孩子時間過短?這些本質問題,是不容易解決的,但是要盡量解決,否則治標不治本。看書是好的,但是人要想真正成長,必須通過社會。

  1. 如果是想要交往卻不會,可以看些書籍來學習,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如果是排斥社交的話,就需要鑒別心理狀況。

  2. 關於書的話,這些書都是我自己小時候看過的,還有我弟弟現在看的,可以讓孩子試試。一些文風幽默的,文筆歡脫的,《小屁孩日記》《父與子》《阿衰》這類書雖然看起來不正經,但是可以培養孩子的幽默感;還有一類引導型的書籍,讓孩子意識到人際交往的好處,像《同桌冤家》《男孩日記》《女孩日記》等等。

  3. 另外看孩子的性別,如果是女孩子的話,其實我覺得,程度不嚴重的話,反而是件好事,她會更加愛惜自己,更懂自己想要什麼,自尊自愛;如果是男孩子,多鼓勵他的同齡的孩子一起,踢踢球,打打游戲,玩玩滑板什麼的都可以。

不過,我始終覺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上的和應用的,天差地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與同齡人相處。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成長經驗,還有建議,請酌情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