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游戲哪些不能帶

兒童游戲哪些不能帶

發布時間: 2023-06-30 03:57:26

A. 幼兒園戶外游戲安全小知識(幼兒園戶外活動需注意的安全有哪些)

1.幼兒園戶外活動需注意的安全有哪些
戶外活動時:保教人員全部到戶外,觀察注意每一位幼兒,不妨礙幼兒安全的活動多可以進行。

幼兒衣著不宜過多,活動前要檢查幼兒的褲子和攜帶是否系好:遇到幼兒喝水或大小便,需保育員護送到班上,完成後送回;保教人員要全神貫注,不得隨意離開幼兒,如有特殊情況要交待給其他在崗人員,切勿匆匆離崗:保教人員也不能聚在一起聊天;要注意戶外場地的安全,有無凹坑、玻璃、碎磚,如有嬉水池或帶稜角的花壇,要讓幼兒避開;不要讓幼兒觸弄帶刺的植物或採摘小果子的植物,以免誤入呼吸道發生意外;保育老師負責善後整理和安全防護工作。

幼兒做操時:有教師帶領,保育院觀察幼兒的情緒、衣著等,對患病兒童比可強求,應減低鍛煉強度或讓其休息。

玩戶外大型玩具時:幼兒必須在保教人員的照顧下和幫助下進行,玩前要先檢查一下大型玩具是否松動、裂口、翹刺、翹釘等現象。照顧幼兒按順序玩,不要擁擠和推打。

2.健康《戶外活動安全常識》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准備: 相關圖片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教師出示圖片,問:請大家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麼?這樣玩好嗎?為什麼?

鼓勵幼兒觀察並結合自己的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大家猜一猜,如果這些小朋友這樣玩,可能會怎麼樣呢?

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測,並說出後果和危險。

2、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其他比較危險的行為。

教師:你們知道還有哪些玩的方法比較危險呢?這樣玩為什麼有危險呢?

通過討論幫助幼兒了解集中不安全的玩法,認識到它們的危險。

教師講事例讓幼兒說一說,這樣玩好嗎?

一天放學後,小明和小剛在馬路邊上踢足球。玩了一會兒,球骨碌碌地滾到馬路中間去了。這時候剛剛有一輛車開過來,司機看見一個小孩子過來撿球,馬上剎車,但還是把小明撞倒了。小明嚇得臉色煞白,哇哇大哭。警察叔叔連忙過來抱起他說:"以後不要再在馬路上踢球了,這樣一來太危險了。"小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提問:小明和小剛這樣玩好不好?為什麼?那應該怎樣玩才不會有危險?

3、組織幼兒討論:怎麼玩才可以使自己比較安全?

教師:剛才,我們說了許多玩的方法和玩的東西都比較危險,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玩呢?應該玩些什麼呢?怎樣讓自己比較安全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講述自己的看法。

4、學習了解自我保護的策略教師帶領幼兒到教師外面玩大型玩具,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體驗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教師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示範、提醒幼兒加強自我保護,教育大家如何保護自己,並學習相應的策略
3.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注意事項
1、應先排除活動場地不安全因素。查看一下活動器械是否損壞,避免發生意外。穿得太多的幼兒要提醒稍微減少衣物方便運動。

2、活動前要熱身上午十時和下午三時為幼兒戶外活動的最佳時間。我們盡量安排孩子在這個時間段裡面進行運動。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身體的肌肉、關節完全活動開後,再做強度稍大的運動,避免扭傷和拉傷。

3、在活動中要掌握活動量由小到大逐漸上升,活動結束前又逐步減少這一原則。對於出汗量大的幼兒和體弱兒,活動時可給他們背後墊一塊干毛巾,以便於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動後著涼。

游戲對幼兒有什麼好處

1、游戲提高兒童的探索力和觀察力,兒童在捉迷藏的過程中學會了細致地思維,認真地觀察和排除假象去尋找目的物。兒童智力的發展離不開肢體的活動能力,而游戲是身體和心靈共同參加的學習。人的大腦思維的靈活性是與肢體手腳的靈活性相聯系的。一個行動遲鈍、呆板的孩子不可能學習超群。

2、幾乎所有的游戲都有身體運動的參與,使兒童身體的各種器官得到活動,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展。游戲活動發展了兒童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能。兒童根據自己不同的發展水平選擇不同的游戲活動,在這種游戲活動中發展了運動能力,再根據已經提高的運動能力提高游戲內容的難度,進一步發展其運動能力。

3、游戲促進兒童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感知覺是兒童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對兒童來說,不能指望通過閱讀圖書、通過成人講述就可以對事物有深刻的認識。處於直覺動作思維階段的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以及動作來進行思考的。游戲就是一種通過操作物體來感知事物的過程。

幼兒活動安全注意事項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孩子去戶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活動之前做好熱身工作,還應該注意不要讓孩子出汗以後著涼,保證孩子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運動,可以增強親子感情。
4.幼兒園戶外活動安全注意事項
1、應先排除活動場地不安全因素。

查看一下活動器械是否損壞,避免發生意外。穿得太多的幼兒要提醒稍微減少衣物方便運動。

2、活動前要熱身上午十時和下午三時為幼兒戶外活動的最佳時間。我們盡量安排孩子在這個時間段裡面進行運動。

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身體的肌肉、關節完全活動開後,再做強度稍大的運動,避免扭傷和拉傷。3、在活動中要掌握活動量由小到大逐漸上升,活動結束前又逐步減少這一原則。

對於出汗量大的幼兒和體弱兒,活動時可給他們背後墊一塊干毛巾,以便於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動後著涼。游戲對幼兒有什麼好處1、游戲提高兒童的探索力和觀察力,兒童在捉迷藏的過程中學會了細致地思維,認真地觀察和排除假象去尋找目的物。

兒童智力的發展離不開肢體的活動能力,而游戲是身體和心靈共同參加的學習。人的大腦思維的靈活性是與肢體手腳的靈活性相聯系的。

一個行動遲鈍、呆板的孩子不可能學習超群。2、幾乎所有的游戲都有身體運動的參與,使兒童身體的各種器官得到活動,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展。

游戲活動發展了兒童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能。兒童根據自己不同的發展水平選擇不同的游戲活動,在這種游戲活動中發展了運動能力,再根據已經提高的運動能力提高游戲內容的難度,進一步發展其運動能力。

3、游戲促進兒童的感知能力的提高。感知覺是兒童認識外界事物、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

對兒童來說,不能指望通過閱讀圖書、通過成人講述就可以對事物有深刻的認識。處於直覺動作思維階段的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以及動作來進行思考的。

游戲就是一種通過操作物體來感知事物的過程。幼兒活動安全注意事項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孩子去戶外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活動之前做好熱身工作,還應該注意不要讓孩子出汗以後著涼,保證孩子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運動,可以增強親子感情。
5.兒童戶外運動游戲防護安全知識有哪些
兒童要成長,就一定會有游戲和運動,這個時候,主動的防護已經不夠了,更多的是隨行體驗以及互動防護,來確保應對各種變化,來保護兒童的安全。

針對指數:全年齡段 保護類型:互動保護 成長 在幼兒學走路時,不要強行牽拉手提,容易因為你的用力不當造成兒童拉傷。 在給兒童准備洗澡水時,一定要先放涼水,後放熱水。

當給兒童洗澡時,不要因電話響等離開兒童,因為嬰兒童溺水2~3分鍾就有可能發生死亡。 要特別注意兒童在有滑輪的學步車中的安全,注意他的手扶在小車邊緣,有可能被硬物碰傷。

運動中的兒童著裝不要只考慮好看或者可愛,要確保活動方便舒適,不要給兒童穿帶帽子的衣服,或者長裙子、大擺裙以免被小朋友踩住、或在上下設施時衣服被剮而摔倒。 沒有成人監護,不要讓兒童用手直接餵食給寵物,或在寵物吃東西或睡覺時打擾它,以免激怒寵物。

游泳 兒童在12歲以下,即使會游泳,家長也應陪同。當兒童在海邊或河邊走時,建議給兒童穿上浮生物。

兒童游泳的時候,更要隨時注意,防止兒童身體緊張抽筋,發現情況,趕快帶離泳池。進行救護 *** 。

如果兒童口鼻嗆水,應讓兒童趕快上岸後,用手指壓中脘、內關穴,如果有仁丹,也可以含上一粒。 游泳時,如兒童出現胸痛,可用力壓胸口,等到稍好時再上岸。

腹部疼痛時,應讓兒童立即上岸,最好讓其喝一些熱的飲料或熱湯,以保持身體溫暖。原因可能是慢性鼻炎、嗆水或身體寒冷、暫時性腦血管痙攣所引起。

耳朵里灌水或鼻子嗆水,排水方法有:將頭歪向耳朵進水的一側,用力拉住耳垂,用同側腿進行單足跳;手心對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嚴壓緊,左耳進水就把頭歪向左邊,然後迅速將手挪開,水即會被吸出;用消毒棉簽送入耳道內將水吸出。 對於游泳不利的情況很多,都要避免,如:飯後不宜游泳,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不宜游泳;雷雨天氣不宜游泳,溫度太低、水太涼不宜游泳;游泳時禁止與同伴過分開玩笑,不要隨意下水,特別是野外,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淺、人多不可跳水;要在有救生員及合格場所游泳。
6.幼兒戶外活動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主要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怎樣注意安全,保護自己,避免受傷害。

1、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

例如:正確有序的穿衣服能保護身體,鞋帶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吃魚把魚刺挑干凈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飯不嘻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我們平時非常注意幼兒這些生活小節的訓練,孩子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這樣,孩子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2、幼兒園過道樓梯的安全 幼兒在教室、樓道、走廊內的安全,學生上下樓梯的安全,也是幼兒園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外出活動的時候應該時刻提醒幼兒靠邊走,不推不擠,下樓梯要扶好,以此來避免事故的發生 。

3、在游戲場上,培養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幼兒游戲時受傷。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師在現場,學生的傷害也是不可避免的。

幼兒在活動中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幼兒活動時不小心絆倒,相互之間的碰撞以及其他的傷害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師如沒有盡自己職業「謹慎」的義 務,就很難證明自己是沒有過錯的。

怎樣避免呢?在游戲時,幼兒顯得格外活躍,也特別容易受傷,教師需要輔導他們安全地進行游戲活動,如正確使用游戲設備(攀登架、滑梯、三輪車等);遵守游戲規則;有需要時懂得向教師求助。以此來避免事故的發生。

4、因教學設施原因引起。 如滑梯、攀登架、小城堡、蹦蹦床、鞦韆、壓壓板等大型的玩具,存在著安全的隱患。

教師如未盡注意義務,發現存在的問題,監督幼兒的活動,就很容易發生事故。為此教師在每次帶領幼兒外出活動的時候,應及時提醒幼兒應該注意的碰角。

5、防燙傷: 喝牛奶時以及吃飯的時候,教師應提醒幼兒,並先將牛奶以及熱的食品滴在手背上試溫,以此來避免事故的發生。 6、喝水洗手時注意安全 喝水洗手的時候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首先應教幼兒懂的謙讓,並排隊,不推不擠。

其次,有一教師看管孩子,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幼兒期是身心成長的奠基期,是教給幼兒有關健康與安全的基本知識和技巧的理想時期,幼兒若能在這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避免許多危險事的發生。

祝願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7.幼兒園戶外游戲中需要解決的安全問題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尤其喜愛戶外游戲。

戶外是一個開闊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有學者指出,幼兒園有必要把孩子的興趣引向戶外,讓孩子多親近自然,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戶外活動的快樂。

戶外活動是幼兒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幼兒園要保證每天不少於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因為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時期。他們的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

身體各器官各系統發育尚未成熟、完善。容易因各種自然因素的變化而影響健康。

所以採用適合於幼兒生理特點的戶外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幼兒身體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從而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發展。

幼兒參加戶外體育活動時精神煥發,情緒愉快。戶外體育活動又是幼兒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明顯的身體鍛煉效果而使家長們十分認可,能夠自由自在的玩耍而受到了幼兒的歡迎。

戶外體育活動,也能培養孩子勇敢、堅強、耐性等多種意志品質,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能夠興旺發達的根基。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沒有強健的體魄怎樣實現民族的偉大夢想? 但有一個現實問題又擺在了眼前,那就是安全。前天我傾聽了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趙蘭會園長做的關於「努力打造兒童傳統特色游戲」的報告,看到視頻上孩子們生龍活虎的樣子,我特別開心,同時又很擔憂,看起來有難度又有危險性的游戲活動,孩子們玩起來會不會有危險呢?戶外活動中難免要奔跑、跳躍、鑽爬、攀登等,如何做到既能保證幼兒每天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又能保證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呢?就這個問題我虛心請教了一些中心幼兒園園長再加上我的親身經驗,得出一點淺薄認識:一、活動場地、設備、器具的安全 現在很多幼兒園特別是一些農村園,活動場地小,再加上孩子天 *** 扎堆玩,戶外活動時容易發生碰撞的現象。

再就是幼兒爭奪器械,不能按秩序拿放器械,對於新器械不了解。再加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差,喜歡玩就不顧一切的玩,這些都是安全隱患。

怎麼避免呢?這就首先要求我們教師對活動場地有一個很好的調控。教師在活動開展前必須對自己本次活動的場地需求有一個定位,在活動前清除掉活動場地的各種障礙,保證場地的安全性。

另外,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時刻提醒幼兒保持一定的活動距離。戶外活動的設備要定期檢查、定期維修。

滑梯的坡度要適當,邊腳要光滑。著地點應鋪墊子或安沙坑,以減小滑落時的下挫力;搖椅、盪船等玩具安裝時重心要低,吊環要牢固;翹翹板是幼兒喜歡的玩具。

有的蹺蹺板的正面磨的很平,做得很美,但板的背面粗糙,有毛刺。其實,蹺蹺板背面的兩側最重要。

我就發現,有的幼兒在完蹺蹺板的時候,腳後跟被蹺蹺板背面刮傷。雖不會太嚴重,卻常常發生。

如果把背面的兩側做成斜坡或圓角的,就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在活動以前教師一定要不怕麻煩檢查一遍各種器具、設備的安全。

在活動過程中,要避免幼兒因使用方法不當引起的不安全情況。如:有的幼兒將高蹺當成流星球甩出戶外;有的幼兒直接把別的幼兒的腦袋當小鼓敲;還有的幼兒把鞦韆當成了踏板,一隻腳踩著就上。

在戶外器械的投放上,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你所投放的器械是否能滿足所有孩子的需求,不能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沒有,如果你所投放的器械需要幾個孩子共享那麼一定要講清楚活動規則。

在首次投放新器械的時候,一定要講清楚器械的使用方法,考慮到一切有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還有,教師在投入新器械之前一定要考慮到器械是否安全。

總之,體育設備的每個環節都要注意,以確保安全。 二、幼兒自我保護的知識 自我保護意識和方法是安全問題中的主體。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尤為重要。加強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須從教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長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兒。

自我保護的方法則可在各項活動中針對性的授予。如:教會幼兒在不小心跌倒時用手撐地;走高蹺時重心適時移動;躲閃投擲物時,用雙手保護頭部等。

同時,在戶外活動中,制訂合理的常規要求,並逐步養成幼兒按要求活動的習慣,杜絕不合理,不安全的行為。三、活動前活動中安全意識的加強 幼兒戶外活動的安全意識,並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讓幼兒明白戶外活動中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是危險的不能做的。將這些戶外安全知識每天貫穿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

比如在下樓梯的時候,時刻提醒孩子靠右行走不能推擠,在平日活動中讓孩子熟悉老師一些手勢,多進行正面教育。多給孩子們講一些安全事故的故事,讓幼兒去判斷推測這些故事,讓他們知道自己遇到這些情況時要怎樣處理。

另外,在活動中,要注意幼兒規則意識的養成,讓孩子能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這樣活動中就不會亂,強化幼兒的體育活動常規意識,把幼兒遵守常規的情況放在活動後的小結中,讓幼兒知道遵守常規的重要性。最後,要加強孩子友好教育,讓孩子學會相互幫助一起分享 總之,戶外體育活動是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健康的主要活動環節。

同時,也是出現安全問。
8.戶外活動中幼兒應注意哪些安全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戶外體育運動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教師應以各種形式組織多種多樣的戶外體育活動,以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但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又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就指出:「教師應該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那麼,教師在組織戶外體育活動時,怎樣排減運動中隱藏的不安全因素?要從哪些方面引起注意呢?通過對教師們組織的體育活動的觀察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活動內容。

《綱要》中指出:「體育活動要尊重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和年齡特徵,不進行不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項目訓練」。教師選擇活動教材時,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估計幼兒活動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地設計活動內容。比如像小班的孩子,在跑、跳及運動器械的運用等方面還缺乏一定的能力,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應該多考慮慢走、爬、鑽等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主要以游戲的形式來完成,以免運動量過大或超負荷等給孩子帶來的運動損傷及心理負擔。

二、活動場地、體育器材。

在每一個體育活動前,老師都要根據活動內容,選擇活動器材、布置活動場地。選擇活動器材、布置活動場地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檢查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如果場地不平整或過於狹窄都會給孩子的活動帶來不便和危險,而在活動之前要檢查器材是否有損壞、邊緣輪廓是否鋒利等,投擲方面的活動要合理安排好投擲方向、距離及組織好孩子的活動秩序,以免投擲物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三、著裝。

幼兒著裝也是體育活動中一個很關鍵而教師最容忽視的問題。在每一個體育活動前,教師都應該檢查孩子的著裝情況,如鞋帶系好沒有,有沒有鞋子穿反的現象,衣服是否穿得過厚過緊,鈕扣是否扣上等,別看這都是些很小的問題,卻會給孩子的安全帶來很大的威脅,如奔跑的中的孩子一旦踩著散開的鞋帶就可能摔倒;衣服過厚會使孩子在運動中感到笨重、不靈活,活動過後因出汗太多而導致感冒;衣服太緊會放不開活動乃至拉傷肌肉等。因此,在體育活動前,教師要不怕麻煩,認真的檢查孩子的著裝情況,而且不僅是孩子著裝要便於運動,老師也要帶好頭,穿便於運動的服裝,這樣,在示範時才能正確的展示動作要領,或免去高跟鞋給孩子帶來的危險。

四、安全意識、安全技能。

具備安全意識也是幼兒運動中安全問題的主體。教師具備安全意識,就能預見和估計活動的安全性而做好活動前的安全檢查工作。幼兒體育活動中,雖然沒人願意安全事故的發生,但畢竟幼兒是活動體,意外有時就發生在不經意中,教師要具備拉傷、扭傷、跌傷、碰傷等小損傷的簡單處理技能及應對措施。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幼兒在運動中的安全意識,如不要隨意的推攘同伴、摔倒時手先撐地、不要亂扔投擲物、跳躍或快速奔跑時不要說笑或伸舌頭、有損傷要及時告訴老師、運動過熱不要急著飲水等等。教師要不厭其煩的隨時提醒幼兒運動時安全的重要性,制止不安全行為的發生,培養幼兒安全運動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幼兒園要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把「體」放在首位,體現了幼兒園教育中「健康」的主要性。
9.幼兒園在戶外活動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1。

活動前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並共同討論應該怎樣玩才不會出現危險。如我們幼兒園的戶外場地很大,分為很多區域,球類區、跳躍區、大型玩沙區、攀登平衡區等,每個區域的玩具、材料、場地都是不一樣的。

為了避免幼兒發生意外事故,到了活動區域,我們應該先和幼兒一起分析容易出現的危險情況,應該怎樣玩玩具,不應怎樣玩,怎樣做才對,怎樣做不對, 讓幼兒了解游戲規則,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生。 2。

要讓幼兒學會用各種感官去主動感知事物的特徵,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 為幫助幼兒掌握自我保護的知識, 我在班裡開設了「討論角」,裡面放有許多體育活動的新聞資料及圖片, 供幼兒自由討論, 另外我還自己編制了一些小圖片 (上面畫有人物的正確做法和錯誤做法),供幼兒判斷其行為的對錯, 從中掌握正確的自我保護方法, 並請幼兒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其他方法, 以便互相學習。

我還自製了一些有關自我保護方面的課件、錄像及圖片等,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給幼兒,使幼兒從不同渠道獲取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由於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 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應採取正面引導。

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常常出現這種情況: 一位小朋友要求上廁所, 就會有更多的小朋友跟著說:「我也要上廁所」,他們也許不是真想去廁所, 也未必故意搞亂, 而只是模仿別人以引起老師的注意。 如果這時老師對其中一位坐得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那麼其他小朋友就會向受表揚的小朋友學習,會坐得更好,而不再要求上廁所了。

安全教育也如此,如果我們只是反復強調危險的不良後果,如:有個孩子不聽話爬牆摔傷了, 另一個孩子不小心拿玩具把小朋友的頭打破了等, 難免孩子去模仿。 但如果我們多舉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 這些正面材料就會引導幼兒正確理解安全知識,避免盲目模仿。

希望點擊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