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給自閉症兒童網上課

如何給自閉症兒童網上課

發布時間: 2023-06-29 00:25:07

『壹』 自閉症個訓課怎麼上

自閉症的個訓課建議報一個培訓機構,推薦選擇【大米和小米機構】,該機構擁有專業的管理和專家團隊。針對孤獨症人群的社交障礙和干預康復困境,大米和小米還集結了一個跨孤獨症兒童康復、互聯網、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多學科團隊。

自閉症個訓課的訓練法:
1、興趣接納用心溝通,要尋找語言訓練的入口,首先要讓孤獨症兒童,從心裡接受主訓教師,為此訓練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孤獨症兒童的興趣,設法與其溝通感情,獲得他們的信任。
2、游戲訓練互動模仿,對於完全無語言發音的孤獨症兒童,語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他們,動作模仿,為發單音做准備,跑步動作模仿,呼吸訓練類。
3、音樂,陶冶是動靜結合,孤獨症兒童由於缺乏溝通技能,而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狀態,而音樂恰恰能考驗人的性情,誘發人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自閉症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的RICE體系倡導以社交為核心,為中高功能的孤獨症兒童提供自然康復場景,能有效提升兒童社會融合、學校生活適應等方面的能力,便於後期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和學習;同時,針對兒童的能力、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的不同,在干預目標、內容上採取差異化干預,干預方法多元化實施,得到廣大家庭的好評。

『貳』 如何教育自閉症的兒童

這個問題,不知道提問者說的教育是指什麼,臘指姑且就先認為是怎麼進行康復訓練和學業吧。

關於康復訓練

自閉症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可以獨立生活,融入 社會 ,那麼,我們需要對孩子的語言、認知、社交、情緒、自理能力等很多方面進行訓練:

1.社交能力訓練:訓練自閉症兒童與他人相處的技巧,包括主動與人社交、一些社交規則等;

2.言語訓練:通過對構音器官的訓練和認知理解能力碼舉的訓練使孩子盡可能改善聽理解、語言交際能力;

3.認知訓練:主要對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力、情緒能力、認知靈活性等6大認知能力進行訓練,幫助孩子提升認知水平;

4.自理能力:針對衣、食、住、行、如廁等方面展開訓練,讓孩子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家長一定要「冷眼旁觀」,讓孩遲局碧子學會自己去做,而不是家長包辦;

5.情緒問題訓練:針對情緒問題進行干預,學會以正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可以更好的與人交往,融入 社會 。

而在康復訓練中,需要注意的是訓練方法,目前最常用且有效的訓練方法就是ABA應用行為分析,是一種經過科學認證的訓練方法。

關於學業

如果孩子是高功能自閉症或者阿斯伯格,那麼在進行過早期干預訓練之後,改善了行為問題,並且習得了一些社交技巧之後,可以去普校學習,學業也是沒什麼問題的。而孩子如果是低功能的話,還是應該把重心放在學習技能上,讓孩子能夠把能力提升,如果能去學校,對於融合教育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對孩子的學業就需要有很大的耐心了,因為自閉症的孩子學東西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叄』 自閉症兒童教學方法

自閉症兒童教學方法,作為一個特殊教育的教師,如何教育自閉症的孩子,下面我們一起學習吧!

自閉症兒童“你、我、他”的教學方法【1】

“你、我、他”人稱代詞對於正常孩子來說,可能只要花幾分鍾就能學會。

可是,就只這簡單的幾個詞語,對於孤獨症兒童來說,就是一個“噩夢”,不管自閉症兒童功能的高低,大多數孩子都不能完全掌握“你、我、他”這幾個人稱代詞的含義。

這也給自閉症孩子的生活帶了不少困擾。

教會孤獨症兒童正確使用你、我、他的稱謂,也成為大多數自閉症家長們的首要任務。

自閉症兒童“你、我、他”的教學方法

工具/原料

只需要孩子和兩個家長和電視機(播放孩子喜歡看的節目如巧虎)

方法/步驟

家長在訓練孩子人稱代詞“你,我,他”的時候,最好能有三個人,坐在一起討論一個孩子喜歡的話題,比如孩子喜歡看巧虎,家長可以用“你,我,他”來代替稱呼或名字。

如“我喜歡巧虎”,當講“我”時,拍著自己的胸脯說“我”,當輪到他時,把孩子的手放在他的胸脯上,同時提醒他說“我喜歡巧虎”。

在日常生活當中,盡量讓他用“我”來代替自己的名字,每當他需要用“我”時,就把手輕放在他的胸脯上,提醒他並給他時間(2或者3秒)等他說“我”,或者必要的時候給我孩子提示,但最後一定要孩子自己沒有幫助的情況下說我才算成功。

第一步成功後,同樣的方法,進入下一個階段。

繼續這個游戲,兩個人對話,寶寶喜歡什麼?讓孩子回答“我喜歡巧虎”,指著另一個人說:“他喜歡什麼”,引導孩子說“他喜歡巧虎”,引導孩子成功的說出“他”。

最後,也是同樣的方法,進行“你、我”之間的對話。

逐步引導孩子說“你、我、他”,並理解你、我、他的稱謂關系,但是,提醒家長們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忽視了,那就是每當孩子說正確了,千萬不要忘了適當地給孩子鼓勵和獎勵。

因為,有時候,適當的獎勵也會是孩子繼續游戲的動力。

自閉症兒童教育的方法是什麼【2】

自閉症兒童教育,由於自閉症的語言發展遲滯,導致其難於溝通與交流,但只要早發現,早干預,對其改善越有幫助。

我們先撇開自閉患兒的一些異常舉止不說,自閉症患兒同正常兒童一樣有學習能力發展上的不足,這些學習能力的不足,通常是阻礙他們學習的最大障礙,也是行為異常的症結所在。

那麼,自閉症兒童教育的方法是什麼呢

首先,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

1.調整家庭成員心態

2.舒解家庭的壓力

一般家庭在得知孩子為自閉症或是自閉症傾向時,多會造成有形無形的壓力,通常焦慮。

緊張。

無助,甚至埋怨自己或家人,對問題的解決毫無意義,患兒的狀況不是父母所造成的,此時更重要的是正確調整心態,視之為不可避免的現實,更加團結起來一起合作幫助患兒,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3.創造適合患兒的學習環境

指導。

訓練自閉患兒時,要靈活地創造適合的學習情境,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其次,教學方法與技巧

自閉症兒童教育,自閉患兒在學習新的事物時,會抵觸正常學習方法,對新事物冷漠,當指導者方法不當時,容易讓患兒產生不適應的行為,包括發脾氣,無法表達情緒或拒絕時的自我傷害或傷害指導者,如果這些行為出現頻繁或強度很大,便會干擾他們的學習與訓練,效果也打了一個折扣,怎麼辦呢,自閉症兒童教育

1.利用患兒喜歡的視覺玩具或依賴的物品作為誘餌,以幫助患兒配合。

2.盡量將指導。

訓練項目分成若干個小部分,逐一學習。

3.指導者說話語氣要堅定,音亮大而慢,指示內容清楚。

簡單,不要讓他們同時完成兩個指令。

4.獎懲要分明,最好即時獎懲。

5.重疊式階梯型強化。

自閉症兒童教育,以下幾種對自閉症教育訓練時常用的方法:厭惡法。

擁抱法。

互動法。

游戲法。

行為法。

冷卻法等。

自閉症兒童不同於正常兒童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及相應的溝通能力,因此在教材內容上的選擇及達到的要求都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常由易而難,由簡入繁,不斷重復,不斷強化,以幫助自閉症兒童提升學習能力。

在進行指導。

訓練時,指導者要了解:自閉症兒童教育

1.兒童能否聽,先撇開句意或指令的理解不談,兒童能否聽與否可從日常生活中獲知或到醫院進行聽力測評。

2.如果“聽”沒有問題,兒童發音與否就在於其構音能力的好壞,構音問題與大腦感覺動作功能的發展有關。

因為感覺動作功能操縱著發音器官,包括胸腔。

腹腔。

聲帶的運作,及下顎的輔助,舌。

頭。

牙齒。

嘴唇之間的配合。

因此,感覺動作的.訓練也是相當重要的,指導者在感覺動作訓練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訓練和行為訓練,效果佳。

適用於自閉症兒童的結構教學法【3】

一、 學習環境與教材的編列:

學習環境上的布置和教材的編列對自閉症兒童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即使是學習環境中桌椅櫃子的擺置都可能會影響到兒童學習能力,和行為問題的產生。

由於自閉兒通常缺乏組織自己行為的能力,不知道這時段該去哪裡?做什麼?並且也由於他們在語言理解上的困難,對教師口語的命令通常無法了解。

因此,若能特別安排其學習的環境,讓他們能"一目瞭然",不需經過語言的傳達,而能了解自己在什麼時候應該到哪裡,做什麼,自然可以避免一些由語言障礙所產生的混淆,而父母也節省了精力,不必一再重復地提示或命令學生。

另外,對於一些特別容易受干擾的學生,學習環境上給予適當的隔離,是必要的。

在安排學生的學習環境及所預定使用教材上的編列,有幾點原則需要特別地留意:

1. 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相同的"架構",對於那些較低功能,較無自製力的學生,父母或老師應該給予更多的架構(更多的"暗示",更多的"隔離"與限制)。

2. 學生上課或學習的地點最好不要設在鏡子或窗戶邊。

對於一些容易受干擾的兒童,盡可能運用窗簾或厚紙板來隔離外物的干擾,另外,假使家庭內的空間擺置問題無法解決,牆壁其實也是一項很好的隔離物,將學生的桌子面對牆壁,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干擾。

另外,學習的地方最好要有櫃子或書架來存放學生所需使用的教材,讓學生方便拿到手。

3. 學習的地點最好能與其它地方有明顯的界限,讓學生很容易能分辨出來。

必要時,教師可以運用有顏色的膠帶,書櫃,甚至是桌椅的擺置來界定不同的區域。

另外,上課的地點最好也能固定,不要經常地變更。

4. 所使用的教材需要符合學生理解程度清楚地標示出來,有些教材僅供老師使用,而有些教材是供學生使用的,指定要學生使用的教材,最好也能放置在學生的課桌椅旁,讓學生容易拿到手。

另外,也需要有一特定的區域(比如櫃子、籃子,或是書包來讓學生放置他們完成的作業。

二、 課程時間表(Schele)

課程時間表也是自閉症學生所需要的"教室結構"之一。

由於自閉症學生語言理解上的障礙,連接性記憶能力的欠缺,及對時間概念的模糊,因此,一個清楚且前後一致的時間表,便可以幫助學生來了解一天中活動進行的順序和時間。

這樣的課程時間表可以減輕學生對未來的焦慮,並且幫助他順利地由一個活動轉移到另一個活動。

並且,若學生的學習意願不高,當他發現在課程表中,困難的活動後是個令人愉快的活動,他會比較有動機去完成這困難的活動。

課程時間表簡單地也可分為二種,第一種是所謂的"團體課程表"它說明了教室或機構里一般活動進行的時間,一般幼兒園活動時間為:

8:00-8:30自由活動時間,

8:30-9:00升旗,9:00-9:40上課(一),

9:40-10:00吃點心,

10:00-10:20戶外活動,

10:20-10:50上課(二),

10:50-11:00准備回家。

這樣的課程表最好是能貼在教室的某角落裡讓自閉症學生能清楚地看見,提醒他活動的時間,與活動進行的順序。

如果能夠的話,老師應該在早晨團體時間整個跟學生交待一次,在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了解文字上的意義,所以,老師或父母可以籍由圖畫或是實物來呈現出課程表的順序(附圖一)。

為了要讓學生知道在團體課程表裡,個別時間里個人應該做些什麼,另一種時間表稱為個人工作表也可運用來"架構"學生的學習,這種個人工作表最重要的也必須是能掌握"個別化"的原則,也就是需要針對學生的能力及需要而設立,例如:是否適合年齡,是否難易適中,是否符合學生理解的能力及所接受的能力。

同樣的,對於那些不能了解文字的,顏色或圖片都可用來製造個人的工作表(附圖二)。

註:圖表上的口是讓學生每次做完一項活動後加以註明(打夠或星星),藉此讓學生了解此一活動已結束,並提醒下一活動是什麼,該到哪裡去。

註:圖的左方是學生的工作籃,籃上有清楚的標示(順序1,2,3,或內容),圖的右方是所謂的"個人工作表",表上也明顯地列出學生所需完成的作業順序,及完成這些作業後,他所能得到的增強物(拼圖、飛機或汽車),四種不同的工作表也視個人能力而定。

教師若能使用清楚而且一致的課程表將可使整個教室活動的進行更為順暢,而且也能避免在教學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組或計畫時間,也因此能節省一些時間,真正的來教導學生。

如此一來,學生也更容易發展出獨立工作及遵守規劃的能力。

在設計教室課程表時,教師需要考慮如下的問題:

1. 是否課程表的安排讓所有在教室里的老師清楚地知道在某個時段,他所應面對的學生和應負的責任?

2. 是否一天的課程表裡包含了個人獨立工作、團體,或是體能活動時間?是否德智體群四育並重?

3. 是否個人的工作表裡考慮了學生個別的需要,比如說給予的功課是否難易適中?較難的題目是否緊跟著是容易的題目?還有給予增強的頻率是否足以引起學習的動機?學生在活動與活動間是否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4. 是否團體課程表的安排幫助學生在活動與活動的進行中移轉順利?學生知道該到哪個角落?去做什麼?

5. 在一個活動結束至另一個活動進行間,是以怎樣的方式告訴學生?敲鍾?使用鈴鼓?或是口語命令?

6. 是否課程表呈現出來的方式(以文字,圖片或圖形),符合學生理解程度?換句話說,學生是否知道課程表上傳達的訊息?

三、教學方法 教學講解 教學方法也是學習的"架構"之一,由於自閉兒在接納性語言上的障礙,因此,想要成功地來教導自閉兒,老師或父母在教導時口語的表達及所使用的提示,都需要特別的注意。

"教學方法"簡單地可分為"教學的講解","教學的提示"及"強化物的使用"。

不管是在講解或是提示的使用,都可以以口語或非口語的型式呈現,而重要的原則是要能符合學生理解的程度。

教師或父母在講解功課或下達命令時,最好是言簡意骸,絕不要拉雜,盡量使用最少的語言,過多的語言會造成混淆,讓學生不知何以適從。

在講解之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學生能注意你,這並不是說非要學生的眼睛看著你不可,有些學生會以身體靠近、轉頭、或是停止進行某項活動來表示。

另外,口語的命令也應該經常伴隨著手勢來幫助學生了解。

除此之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一教師也應確認在完成作業後的行為後果(可得什麼增強物)是否清楚且有系統地告訴學生。

如上所提及,教學的講解也可以使用非口語的方式來達到。

譬如,養成一致的工作習慣,使用圖解((一)附圖)、文字((二)附圖)及利用情境等都是。

養成學生一致的工作習慣可以是由左而右,或是由上而下,固定來完成他的工作。

有一致工作的程序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如何來開始或是結束一項工作,不需要經過口語的提示。

還有,在准備學生的作業時,只給他所需要的東西,不要有多餘的物品出現。

譬如,要他畫圖,只要准備圖紙和筆即可,若再多放剪刀,則容易引起學生混淆(以為是剪紙)。

另外,情境也是一項容易幫助學生理解的方式,把需要材料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可以幫助來了解工作的進行,並且遵從工作指示。

例如,若要學生清洗浴室,在浴室里放置清潔劑,馬桶清潔劑,或是菜瓜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應該做什麼,和應該使用那些東西。

運用圖解或是文字的說明(類似像食譜)也可以幫助學生在上課或是做作業時更有秩序,但是,老師也需特別注意,在給予學生這些視覺輔助時,最好是不要太過於復雜。

除此之外,學生個別的能力及工作技巧習慣也應該仔細地被評估,而且以此來做為訓練的依據。

教學的提示 有幾種不同的提方法可以用來幫助或提醒學生,第一種為"股體協助法",教師直接以手或身體來帶動兒童正確的行為。

第二種為"口語提示法",教師或父母直接以口語來下達命令;第三種為"視覺提示",如上所提的課程表,個人工作表圖解等都是。

另外,手勢和示範(親自做一遍給學生看)也是提示的一種。

提示的給予必須是清楚,有系統地呈現在教學中,而且最好是在學生犯錯前就給予,不要等學生做錯了再給予提示,這樣可以避免失敗,讓學生有成就的動機。

另外,在給予學生提示的時候,需要考慮是否提示的給予恰當(沒有過與不及)。

太多與不及的提示都會阻礙學生真正的學習。

強化物的給予 由於缺乏"社交相互性"(Sorial Relatedness)的概念,自閉兒通常無法從老師或父母的贊美或期望中得到學習的動機。

因此,為了要使"強化物"變成一項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除了需要去發現什麼東西是能真正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外,在使用"強化物上"也需要是有系統的,並且是前後一致。

另外,在使用"強化物"所應出現的頻率及種類應在活動進行前就設計好。

並且"強化物"的出現需緊跟在學生所達成的行為目標後。

對於"強化物"是否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從評估學生學習的進展和興趣來做決定。

以下的一些問題可以"提示"老師如何"有效"地來架構他的"教學方法"。

教學講解

一、 在命令給予之前,學生是否注意老師?

二、 口語的說明使用是否符合學生了解的程度?而且當學生有困難時,老師是否以手勢配合口語來幫助學生了解?

三、 是否給予學生足夠的訊息,讓他盡可能獨立地完成他的作業?

四、 是否學習環境和教材的編列幫助學生了解老師的命令?是否教材的

呈現以一定的順序?

教學的提示

一、 學生是否給予他在完成某項工作中足夠的幫助?

二、 是否針對學生學習的方式和程度,給予合適的提示?

三、 是否提示的給予是在學生做錯之前?是否學習的情境被特別的安排過所以學生並沒有得到不必要的提示!

強化物的使用

一、 是否針對學生行為的對或錯,給予明確的回饋?

二、 是否"強化物"和行為的後果明確地讓學習知道?是否強化物的給予緊跟在目標行為之後?

三、 強化物出現的頻率是否足夠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而強化物的選擇是否符合了學生了解的程度和學習的動機? 由於自閉症兒童先天上接受訊息的障礙。

為要有效地教導這些學生,老師或父母需要"架構"學習的情境,時間、及教學方法。

『肆』 如何給自閉症(孤獨症)兒童上課如何做康復訓練謝謝

孤獨症是嬰兒時期就有的毛病,大部分都不是後天的毛病,是先天的。所以你要先知道孩子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如果是先天的,看下面: 其實,顧名思意,孤獨症,說明小孩很孤獨,孤獨最缺少什麼,朋友?家人? 其實都不是,只要在小孩一個人呆著的時候陪在他身邊就好,讓他覺得身邊一直都有人在。 你也可以觀察一下孩子每天做什麼,是自己一個人呆著,什麼人都不理,還是說自己一個人玩玩具,多看一看。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參與到他的生活中去,陪著他說話,即使他不回答;陪著他玩玩具,可能他根本不理你。但是這是要耐心的,也不要怕說自己會像神經病一樣,跟一個不理自己的人說話,只有你多跟他說話,說你自己的事,有趣的事,開心的事,或者自己的感受,(別講大道理)慢慢的,他會發現,也會有感覺,也許會回答或者說一兩個字,在這時候你千萬不能走開,或者讓別人來,那就前功盡棄了。你要試著帶他到外面去,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游樂場,要讓他多看看生活中的東西,發現美好的事情,這樣一來情況又會好一點。 這樣的時間要持續的長一些,接著要讓他接觸一下別的人,但是你不能走開,也要多關注他,帶著他慢一點的接觸別人,給他說一下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趣的,人都有自己很好的地方,要鼓勵他去發現,就像探險一樣的去發現別人的好,優點,這樣他最後會好的。只是在他受到挫折或者傷害的時候要進行開導,不然他可能會回到原來的狀態的。 現在說下後天的: 其實後天的比先天的好處理,也是首先要觀察,發現孩子後天得自閉症的毛病的根源是什麼,找到,然後看這小孩是屬於怎麼樣的情況。然後扒開他的傷口,讓他大哭一場,(你一定要在旁邊)。有些孩子看上去受傷害沒事,其實在表面的傷疤下傷口已經腐爛了,一定要讓他再次的鮮血橫流,他才會真正的好掉。 最重要的的:一切有恆心,有耐心,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