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思想:家庭成員的思想會影響到孩子的整個人生。如果家庭成員向孩子傳達的是積極的思想,孩子就會努力的經營自己的人生,通過提升自己來改變自己的現狀。而且孩子在不斷成長和學習的過程當中經常就會對自己進行反思和提升,對自己進行自我暗示,不斷的去學習。在和他人溝通和交流上面也能得心應手;如果家庭成員給孩子傳達的是消極的思想,就會讓孩子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埋怨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現狀不滿,一味的依賴他人,想從他人身上獲得自己想要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會讓孩子的人生變得不幸福。
2、行為:如果家庭成員在遇到問題之後通過學習來想辦法進行解決,而且還會主動跟孩子溝通,和孩子做朋友,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做了不好的事情也學會對孩子道歉。能看到孩子的優點,教導孩子努力的充實自己。在家裡面也不對孩子亂發脾氣,有上進心,能夠讓孩子自己放手去拼搏,這樣的話會更容易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更加的有耐心有毅力。而消極的家庭就會遇事莫名的沖孩子發火,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不會擔當,遇到事情就埋怨大人,這樣也會讓孩子養成一個不會自我思考的一個行為習慣。
2.家庭教育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A.溺愛
如今家庭都是獨生子,所以對孩子的也寵愛有加。大多數時候,父母包括孩子的照顧者都會非常順從孩子的各種要求,即使是無理要求;涉及到的家務活肯定是從來不會考慮讓孩子來做的。因為在父母以及照顧者看來,反正家裡就一個孩子,能滿足的都必須要滿足的,孩子的任務就是來享福。
B.拔苗助長
拔苗助長最為常見的'見於幼兒期,從最開始的提前教孩子走路,到後面的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特別是英語學習。這會讓孩子過早的開始討厭學習甚至是逃學。
C.管理
有些父母及孩子的照顧者覺得孩子年幼,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懂,所以經常會以特別強勢的甚至是權威的話來監督和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並否定孩子的個人想法。
2.家庭教育的原則
A.互相尊重
每個人都是需要尊重的,即便是小孩子,他也需要應有的尊重。所以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當然孩子也會尊重父母的。
B.相互溝通
父母或孩子的照顧者在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後,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所謂精神需求,就是父母一定要和孩子經常性的溝通。
C.平等互助
平等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重要的一個原則,父母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倚老賣老;父母和孩子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中一定要互相幫助。
3.家庭教育的影響
孩子特別是幼兒缺乏理性的辨別是非的能力,父母一定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並提高孩子的鑒別能力,同時時刻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並引導孩子多做對家庭、甚至是社會有意義的事情。
3.家庭教育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一、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例如,當父母脾氣暴躁時,他們往往會在家裡發泄不滿。久而久之,包括孩子在內的每一個家庭成員的信念都會喪失殆盡,以至於孩子常常有一種迷茫和無助的感覺,形成不良心理。如果父母對他們採取溫暖、溫柔和尊重的態度,也可以引導孩子在交往中影響這種心。
二、對孩子習慣的影響。
孩子長時間的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久而久之也就在這種環境中形成自己的性格和習慣,家長的言行舉止也會影響到孩子,例如家長每天養成整潔的習慣,孩子也會模仿並適應整潔的習慣,這樣無意間對孩子有一個每天的養成教育。
三、對孩子交往的影響。
什麼樣的孩子有什麼樣的朋友,孩子因為受到家長的影響,也會把這種習慣和認知帶到生活中去,所以也會決定自己的朋友選擇和環境選擇。
四、對孩子未來的影響。
兒童的性格形成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雖然在學校可以接受老師的教育,但如果家庭教育不理想,孩子在學校也會走彎路,比別人多走一點,所以如果成功了,可以慢慢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性格。如果他們不成功,他們可能會損失很多,這也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
忽視家庭教育,很多家長對孩子大放手,完全把孩子推給學校,以為上學就是一把萬無一失的鑰匙,但不知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有安全感,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起共鳴。如果家長完全放權給學校,那是家長不負責任的表現。在孩子幼稚天真的心靈里,他們沒有太多的奢望,他們不需要穿漂亮的衣服,也不需要吃肯德基和漢堡包,他們只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在家陪伴,不要在外面漂泊,這樣他們才能好好地上學,安心地讀書。
家庭是復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如果復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歸到原件上去找問題。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確是一輩子的!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教育你的孩子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