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學前兒童的題材有哪些
擴展閱讀
好同學標準是什麼 2025-02-11 16:12:55
如何來組織同學聚會 2025-02-11 16:06:54
櫻花動漫怎麼找小隊 2025-02-11 15:52:20

學前兒童的題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6-26 06:50:38

❶ 舉例說明兒童文學的題材有哪些

兒童文學題材,通常是指那些經過集中、取捨、提煉而進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現象。指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現象。指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現象。

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和兒童科學文藝等。

世界兒童文學的發生背景主要表現在:第一、進步的兒童觀催生兒童文學,第二、民間文學孕育兒童文學,第三、成人文學醞釀兒童文學,第四、浪漫主義為童話文學創立獨特條件,第五、發端期起推動作用的重要人物。

兒童文學通常由成人所編著,深層動機可以說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兒童,許多兒童文學也會改編自成人文學作品作。由兒童自行創作也雖可廣泛包含在內,但因兒童創作常流於鴨塗或不合藝術,仍須由成人鑒定是否為具文學價值。

國古時有為兒童寫的童蒙作品,到了民國時期的《稻草人》才出現中國第一本針對兒童編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❷ [請推薦]關於學齡前兒童或者是幼兒園題材的紀錄片

陽光寶貝 Babies (2010) 從北美洲的美國到亞洲的日本,再到非洲的納米比亞和亞洲內陸的蒙古,《陽光寶貝》忠實地記錄了四個嬰兒從在媽媽的肚子里孕育,到呱呱落地的襁褓之中,再到走出其人生第一步的過程.... 天才畫童 My Kid Could Paint That(2007) 本片記錄的主人公是震驚美國的紐約的4歲天才畫家瑪勒·奧姆斯戴德。

❸ 學前教育的內容包括哪幾方面

一、學前教育主要專業知識包含哪些內容?

總的來說學前教育主要包含五大方面的內容,簡稱五大領域。

1、語言:

語言是人類交往的工具,也是人類思想交流的媒介。在學前教育中,語言的作用就是要讓孩子學會說話,能用自己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分享自己的生活與趣事。讓孩子了解一些詞語和量詞以及短句。幫助孩子會說完整的句子。開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編能力。所以語言主要有詩歌,故事,圖片,一段小短文等題材。

2、社會:

社會主要就是人際交往及人際關系。要讓幼兒能主動去結交自己的好朋友,處理好自己與同伴和老師之間的關系。能與好朋友和老師分享自己的心情,能與好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其他物品。主要以故事,游戲等形式來呈現。

四、學前教育的就業范圍。

第一是成為一名幼師在幼兒園(公立和民辦)上班,或是在鄉村小學教學前班。

第二是進入一些早教機構上班。

第三是可以開設一些特長班,如鋼琴,繪畫,舞蹈,葫蘆絲等。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

第四是如果你有強大經濟基礎和傑出的能力,你可以選擇開辦一所幼兒園。


上述轉自「捲心菜的生活-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包含哪些內容?」

❹ 兒童文學的體裁,都有哪些

兒童文學的體裁主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科學文藝、兒童戲劇等。

一、兒歌

兒歌又被稱為童謠,是一種專為較小年齡的兒童創作的符合這一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欣賞趣味的、易讀易記易唱的詩歌樣式。

兒歌的基本特徵是:篇幅短小,結構簡單;語言通俗,音樂性強;內容淺顯,主題單一。兒歌的主要類型有搖籃曲、數數歌、問答歌、連鎖調、游戲歌、繞口令、謎語歌、顛倒歌等。

二、兒童詩

兒童詩是為兒童創作的,以優美的韻律和凝練的語言抒寫情趣和心聲,並與兒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點相適應的詩歌形式。

三、童話

童話是文學體裁中的一種,主要面向兒童,是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誇張、象徵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

從作品的產生和作者的角度看,可以分為民間童話(口述童話)、文學童話(藝術童話或創作童話)和現代童話三大類。

四、寓言

寓言的類型大約有兩種:一種是用誇大的手法,勾畫出某類人的特點和思想;另一種是用擬人的手法,把人類以外的動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種人的特點。

❺ 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1、繪畫 學前兒童繪畫教育活動是教師引導兒童用各種筆、紙等工具和材料,運用線條、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語言創造出視覺形象,從而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活動。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認識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學習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例如,蠟筆、油畫棒、彩色水筆、彩色鉛筆、油畫筆、毛筆、水粉色、水墨、油墨、棉簽、印章、鉛畫紙、宣紙、白報紙等等。(2)學慣用線條、色彩、構圖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像。認識和學習繪畫的形式語言:①線條:線條的形態和線條的變化:線條的形態:直線、曲線、折線;線條的變化:垂直、平行、交叉。②形狀:是由線條構成的輪廓和結構。如:基本幾何圖形、組合、自然圖形。③色彩:色彩的色相、明度、飽和度的辨認:色彩的色相:相貌、名稱;色彩的明度:明暗;色彩的彩度:含色味(純)。色彩的表現性:創作者的主觀性:象徵性:所賦予的特殊象徵意義;裝飾性:色彩的面積、位置等。色彩的運用:隨類附色、主體色和背景色;色彩的裝飾、色彩的情感。④構圖: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零亂式構圖:不作安排;並列式構圖:放置在基底線;散點式構圖:四面八方散開;遮擋式構圖:相互重疊;羅列形象構圖:各物體無聯系;形成主題與背景:所有形象與主題有關。例如,命題畫(物體畫、情節畫)、意願畫、命題意願畫(含裝飾畫)。(3)學習正確的繪畫姿態、握筆方法和集中注意完成作品等良好的繪畫習慣。2、手工 學前兒童手工:指學前兒童徒手或藉助簡單工具,運用折疊、切割、組合等加工、變形手段或物質材料形成佔有一定空間的具體形象的造型活動。具體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學習多種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例如,工具:剪刀、泥工板、切片刀、膠水等。材料:點狀:沙子、紐扣、種子等;線狀:繩子、線、吸管、樹枝等;面狀:紙、布、樹葉等;塊狀:泥、蘿卜、紙盒等。(2)手工的基本技法的學習:①泥工材料的基本製作技法:團圓:兩手配合來回團成球狀物。搓長:前後搓動成圓柱形。壓扁:將長條或球形物拍壓。捏:用拇指和食指捏泥。挖、分泥、鑲嵌。②紙工材料的基本製作技法:折:對邊折、對角折、雙正方形折、雙三角形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邊折、四角向中心折、組合折。剪:目測剪、沿線剪、折疊剪。撕:目測撕、沿線撕、折疊撕。粘貼:反面塗膠水.③廢舊材料的製作串連:從物體的中間穿過;彎曲:將紙捲曲 連接:用漿糊等將物體連接 漬染:將折好的紙插入染出點染:用筆蘸色點在紙上。(3)學習塑造和製作不同形態的手工製品來表現自己的意願。例如,平面與立體的玩具、禮物、布置環境的裝飾物、演出的道具等。(4)在塑造和製作活動中,學習鍛煉自己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動作的協調和靈巧。(5)學習干凈、整潔、有序等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3、欣賞 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培養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引導兒童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了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他們的美感經驗,培養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具體地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學習欣賞和評價幼兒可理解的各種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圍環境的造型、色彩、構圖所表現的對稱、均衡等形式美。①欣賞對象及內容 :繪畫作品:工具材料:水彩、水粉等。題材內容:人物畫、動物畫、風景畫。存在形式: 年畫、連環畫、宣傳畫。雕塑作品:雕:從完整、堅固的坯土上把多餘的部分刪除。塑:用具有黏結性的材料聯結成所需的形狀。工藝美術作品:實用性,如:餐具、茶具、燈具、服裝、玩具。陳設性,如:壁掛、地毯、陶藝。民間工藝,如:面具、臉譜、風箏、花燈。建築藝術:紀念性,如:北京故宮、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宗教性,如:福建圓樓、北京四合院:橋梁,如:南京長江大橋、上海大橋。兒童作品:同年齡孩子有童趣的作品。自然景物,如: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周圍環境,如,室內環境(家庭、幼兒園)、室外環境(廣場、園林)。②欣賞知識學習與技能的培養:形式分析:造型、色彩、構圖,造型:物體的構圖方式。如:線條造型、幾何圖形造型、塗染法、自然圖形。色彩:認色(單顏色、同種色、類似色)、對色彩的喜好、均勻塗色。構圖:形象在畫面上所佔位置。如:單獨、並列、均衡、分層、遮擋構圖。主題分析:如:創作意圖、意義。對作品的聯想:如:看到下垂的樹葉想到秋天、身體不佳等。對作品的表達:如:採用對比、對稱、均衡、統一、誇張。對作品的背景知識:如:藝術家的生平故事。(2)學習安靜地、集中注意觀察、欣賞的良好習慣,學慣用語言、動作、表情等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