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童12歲,B超檢查結果顯示脾大【脾大】
脾大有可能是由肝臟病變或病毒感染所致。根據你孩子的表現,病毒感染可能性較大,定期隨訪。
(重慶兒童醫院康權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 小兒脾大
脾胃對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是人體消化吸收的地方,脾還能夠幫助人體排毒,小孩的脾是有一定的大小的,太小或太大都是不正常的情況,有些小孩會有脾大的情況,那麼我們來說下小兒脾大吧。
小兒脾大是怎麼回事
小兒脾大很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並發症,通常小兒脾大是怎麼回事呢?
脾臟增大是嬰幼兒常見的症狀。它常見於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血液疾病、代謝疾病和腫瘤。僅限於脾臟本身的疾病是罕見的。在急性感染中,幾天內可以看到脾臟充血,可以在左肋緣下觸及。慢性感染引起的脾腫大主要是由於增生性浸潤。在大多數早產兒中,出生後可以立即觸摸到脾臟。
脾臟腫大通常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治療應以原發性疾病的治療和病因的治療為基礎。感染性脾腫大主要以抗感染治療;白血病和脾臟腫瘤用抗腫瘤化療。結締組織疾病用激素療法等治療。也可外科治療,如:手術切除腫瘤、囊腫和脾臟。
小兒脾大的原因和危害
小兒脾大一般疼痛感是很強烈的,此時要及時治療,那麼小兒脾大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呢?
脾腫大通常與肝腫大有關,一般輕度脾腫大常是急性感染、溶血性貧血、淤血性心衰、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風濕症;嚴重脾腫大與性感染、嚴重溶向、寄生蟲感染等有關。 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做個血常規檢查,找出病因,及時治療。
小兒脾大往往伴肝脾區的疼痛:肝痛提示肝內炎症、急性淤血或惡性腫瘤;脾區痛多為脾栓塞、脾周圍炎;先天性代謝障礙性疾患多無肝脾區疼痛。肝脾區疼痛有一定的診斷價值。在診斷時需要了解有無泌尿道症狀如尿色或血尿等,是否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和智能低下等危險情況。
小兒脾大怎麼治療
小兒脾大本身並不嚴重,但很容易引起嚴重的並發症,那麼小兒脾大應該怎麼治療呢?
小兒脾大應先治療引起脾腫大的基礎疾病。很少需要做外科切脾,因為可以引發多種問題,包括容易發生嚴重感染。但是,某些嚴重情況下這些風險值得一冒:當脾臟破壞紅細胞十分迅速發生了嚴重貧血時;當脾臟耗竭了貯藏的白細胞和血小板,容易發生感染和出血時;當巨脾引起疼痛或壓迫鄰近臟器時;當巨脾的一部分出血或梗死時。相對於手術而言,放射治療有時也選擇性地用來縮小脾臟。
通常小兒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發熱伴肝脾腫大的常見病有急性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急性病毒性肝炎在開始發病時多首先出現發熱症狀,大約經過5~10天左右,患兒皮膚和鞏膜開始出現黃疸,同時可見肝脾腫大。通過化驗檢查肝功能一般可以明確診斷。
小兒脾大的症狀有哪些
小兒脾大早期並不容易發現,但還是有一些症狀的,那麼小兒脾大的症狀有哪些?
小兒脾大是嬰兒及兒童時期的常見體征,一般見於整個身軀性疾患,如感染、血液病、代謝病、腫瘤等,僅限於脾臟本身的疾病則少見。在大部分早產兒及30%的足月兒,剛出生後即可摸到脾臟,5~6個月的正常嬰兒則僅有15%可以觸及,此後一般不能觸到,至3~4歲時只有極少數偶能觸及。建議對照上述疾病兒科及時檢查,明確因素及時治療。
小兒脾大在確定的時候首先判斷孩子是否患有肺炎,看有無發熱,觀察孩子的體溫,發燒如果超過五天,還有一直有咳嗽,那麼就很有可能是肺炎了。肺炎的咳嗽在早期是刺激性乾咳,與感冒的症狀類似,但是會逐漸加重,肺部可以聽到音,因為肺炎很容易和小兒脾大搞混,這點需要注意。
3. 小兒脾臟增大
一個人的脾胃是有一定的大小的,通常在正常范圍內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一旦超出了范圍,那麼就是有問題的了,小兒脾臟增大就是脾出問題的一種情況,接下來我們具體說下小兒脾臟增大吧。
小兒脾臟增大是什麼原因
小兒脾臟增大的話要先搞清楚原因,對症治療才行,那麼小兒脾臟增大是什麼原因呢?
孩子如果出現脾臟增大的情況有可能是本身有貧血或者說是溶血的狀況,最容易引起這種症狀的發生,給孩子進行這方面的詳細檢查,做一個治療,避免後期洗脾臟會有一些疼痛持續增大的症狀,這期間注意不要讓孩子有一些劇烈的運動,盡量卧床休息,配合醫生的治療,按時進行這方面的復查。
如果脾臟有大量靜脈血竇,具有收縮和膨脹的特點。當脾靜脈迴流發生障礙時,例如門靜脈高壓,可使脾充血腫大;小兒患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或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時,也可因儲血細胞過多以致脾腫大。脾臟是產生抗體的器官,與免疫功能有直接關系。感染及抗原性刺激可使淋巴組織增生,產生更多的漿細胞、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而致脾臟增大。
小兒脾臟大小正常值
小兒脾臟是有一定的大小的,超過的話就是不正常的,那麼小兒脾臟大小正常值是多少呢?
脾臟的正常值長度小於12厘米,男性為4厘米,女性為3點8厘米。脾臟大小的個體差異很大,它與身高、體重和性別有關。當脾長大於12厘米,厚度大於4厘米,脾門靜脈內徑大於0點8厘米,右側位置左肋緣下脾長小於4厘米時,視為輕度脾腫大。當脾長大於13厘米、厚度大於5厘米、右側位置左肋緣下脾長大於4厘米或臍被認為是中度脾腫大。
而正常小兒平靜呼吸時肋下無脾臟顯示。早產兒和少數足月新生兒可在左鎖骨中線肋下顯示1~2cm,或少數嬰兒在深吸氣或啼哭時顯示肋下脾臟回聲。正常身高體重范圍內,新生兒及嬰兒脾臟厚小於2cm,學齡前兒童脾臟厚小於3cm,學齡兒童脾厚小於3~4cm。
小兒脾臟增大原因
小兒脾臟增大肯定是不正常的,此時要及時的處理,那麼小兒脾臟增大的原因有哪些呢?
肝大與脾大同時出現的較多見於新生兒及嬰幼兒感染、營養性貧血、營養不良合並感染所致貧血、溶血性貧血、先天代謝病、白血病、惡性淋巴瘤、郎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澱粉樣變性等。而脾功能過盛時可使血液中一種或多種血細胞破壞過多,引起貧血、出血或抵禦感染的能力減低。門靜脈壓增高時即可出現此現象。
小兒一些傳染病在發熱的同時,也常伴有肝脾腫大。如小兒傷寒、回歸熱、瘧疾、黑熱病等,常可見肝臟或脾臟腫大,也可見肝脾均腫大,小兒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先天性梅毒和血吸蟲病也可見發熱及肝脾腫大。小兒急性白血病一般發熱和肝脾腫大的表現都比較突出,並可見全身淋巴結腫大。根據這些臨床特點,結合末稍血檢查、骨髓穿刺檢查一般即可以確診。
小兒脾臟增大怎麼辦
小兒脾臟增大會導致充血等情況的發生,那麼小兒脾臟增大應該怎麼辦呢?
脾大通常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治療時應以治療原發疾病為前提,以病因治療為主。感染性脾大主要是抗感染治療;白血病及脾腫瘤進行抗腫瘤化療;結締組織病給予激素療法等。
通常建議到醫院消化內科先查一下,排除肝的原發病,B超可以看到化驗血等檢查,看是否有貧血情況,有血液病也會引起肝脾腫大。脾大主要是由於其他基礎疾病引起的,或是感染引起脾功能亢進引起的脾大,這樣的情況主要是考慮有胃病以及咽炎的可能,或是其他的疾病。建議先到醫院消化內科做個胃鏡的檢查,然後再檢查其他,平時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多吃蔬菜、水果等。
4. 小兒脾臟增大怎麼治療
脾臟是有一定的正常值的,但有些孩子的脾臟長的就是比別人大,這種情況其實是比較危險的,因為脾臟增大的原因有很多,接下來我們了解下小兒脾臟增大吧。
小兒脾臟增大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脾臟是有一定的大小的,不管是變大還是變小都是不好的,那麼小兒脾臟增大是什麼原因呢?
脾臟有大量靜脈血竇,具有收縮和膨脹的特點。當脾靜脈迴流發生障礙時,例如門靜脈高壓,可使脾充血腫大;小兒患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或真性血小板增多症時,也可因儲血細胞過多以致脾腫大。其實脾臟在身體裡面起到一個新陳代謝的作用,如果有這種增大的不良症狀,說明血液方面有可能有貧血的症狀發生,可以先進行這方面的檢查,找出病因再進行治療。
如果小兒發熱伴肝脾腫大多見於病毒感染性疾病和一些傳染病,也可見於小兒白血病等惡性增殖性疾病。 兒科醫生見到小兒發熱時,應檢查一下肝脾是否腫大,以避免一些重病被漏診或誤診。肝脾腫大常見於慢性肝炎、傷寒、血吸蟲病、肝硬化早期、白血病時。粒細胞白血病時,可見高度脾腫大。
小兒脾臟增大如何治療
小兒脾臟增大的話可能會導致一些並發症,通常小兒脾臟增大如何治療比較好呢?
小兒脾臟增大如果可能,應治療引起脾腫大的基礎疾病。很少需要做外科切脾,因為可以引發多種問題,包括容易發生嚴重感染。但是,某些嚴重情況下這些風險值得一冒:當脾臟破壞紅細胞十分迅速發生了嚴重貧血時;當脾臟耗竭了貯藏的白細胞和血小板,容易發生感染和出血時;當巨脾引起疼痛或壓迫鄰近臟器時;當巨脾的一部分出血或梗死時。相對於手術而言,放射治療有時也選擇性地用來縮小脾臟。
注意脾腫大若伴有發熱及自發性疼痛或壓痛多為感染所致。常見於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脾周圍炎、脾膿腫、黑熱病、慢性瘧疾和恙蟲病等。脾腫大伴淋巴結腫大和發熱,多為病毒感染所致,如幼兒急疹、風疹,患兒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發熱突出,偶有脾大。
小兒脾臟增大該怎麼辦
小兒脾臟增大原因有很多,也可能是遺傳導致的,那麼小兒脾臟增大怎麼辦呢?
如果小兒脾臟增大見於病毒感染性疾病和一些傳染病,也可見於小兒白血病等惡性增殖性疾病。那麼兒科醫生見到小兒發熱時,應檢查一下肝脾是否腫大,以避免一些重病被漏診或誤診。肝脾腫大常見於慢性肝炎、傷寒、血吸蟲病、肝硬化早期、白血病時。粒細胞白血病時,可見高度脾腫大。治療包括飲食起居、情緒以及葯物諸方面,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低脂飲食等。
小兒脾臟增大是嬰兒及兒童時期的常見體征,一般見於全身性疾患,如感染、血液病、代謝病、腫瘤等,僅限於脾臟本身的疾病則少見。急性感染時,常於數天內即見脾臟充血,可在左肋緣下觸及;慢性感染所致的脾大則主要由於增生性浸潤。應指出,在多數早產兒及30%的足月兒,剛出生後即可摸到脾臟,5~6個月的正常嬰兒則僅有15%可以觸及,此後一般不能觸到,至3~4歲時只有極少數偶能觸及。
小兒脾臟增大怎麼引起的
脾臟大小其實是有一個正常值的,如果太大是有危險的,其中小兒脾臟增大怎麼引起的呢?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體征。在正常情況下一般摸不到脾臟。如仰卧位或側卧位能摸到脾臟邊緣應認為脾臟腫大。由於引起脾臟腫大的病因甚多,所以遇脾臟腫大的患者時,應結合患者的症狀及其體征,積極尋找原發病,治療上無疑應針對原發病治療。
為了尋找小兒脾臟增大原因,首先要從病史分析,是否有微生物,寄生蟲等感染因素,是否有先天性溶血病或代謝病,是否有其他血液病,腫瘤類疾病,此外,脾大往往與地區流行病(如瘧疾)和種族遺傳病(如廣東,廣西等地多見的地中海貧血)有關,也應注意追查,體格檢查時注意發現其他體征,結合病史有時即可確診,重度脾大較多見於寄生蟲病,細菌或病毒感染,營養不良合並感染所致貧血,先天代謝病,班替綜合征等。
5. 兒童脾大怎麼辦【反應性淋巴節炎】
引起脾大的原因較多,例如:門脈高壓、高雪氏病、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等,所以建議到兒內科詳細檢查為宜
(哈醫大二院李昭鑄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6. 小孩脾大怎麼辦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種急、慢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黑熱病、血吸蟲病、瘧疾、病毒性肝炎、敗血症、晚期梅毒等.
(2)鬱血性脾腫大。斑替氏綜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或脾靜脈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見於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貧血、惡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臟惡性腫瘤較罕見、脾臟囊腫、播散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高雪氏病等。
因脾臟大原因較復雜,除少數人為生理性外,都應在醫生指導下尋找病因,並要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