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所見》詩中描寫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
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所見》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全詩如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如下: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1)什麼樣兒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後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後停住歌聲准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後,詩興大發而創作。
作品賞析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同時此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
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詩人曾經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以,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的「真性情」。
B. 什麼樣的孩子才算聰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到底怎樣才算聰明,尚沒有明確、統一的標准。有的人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能算是聰明的孩子。其實,這種看法太片面。 心理學家認為:聰明有豐富的內涵,往往是「多元的」。 聰明的孩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孩子的聰明,主要表現在他們的學習上,學習成績好,考試的分數高。這類聰明的孩子,往往容易被父母和教師所發現和重視。 另一類孩子的聰明表現在能當「孩子頭」、「孩子王」、「班幹部」,這些孩子的聰明在於他們從小就表現出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競爭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合作能力、鑽研能力等,這些就是「多元聰明」的孩子。 但是,這類聰明的孩子,往往不容易被父母和教師所發現和重視。 近年,美國心理學家指出:如果單單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來選拔優秀的孩子。那麼,就有可能使大約70%左右的具有高度獨創能力的孩子落選。 這一點,應該引起廣大父母、教師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因為從我國現在的實際狀況來看,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較為嚴重,往往在對子女的教育和培養上,學習成績抓得緊,而對孩子的多種能力的培養常常就不太重視,這對孩子將來進入社會是不利的。 為此,我們更應提倡和強調培養「多元聰明」的孩子。父母必須懂得:孩子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使孩子學會「生存」的本領。 說起孩子是否聰明,許多家長就會想到智力測驗。有不少家長還帶孩子到過不同的機構做過智力測驗和咨詢。有的家長非常看重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並以此判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 實際上,對兒童的智力測驗的結果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因為孩子的智力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遠沒有最終定型和完善,一次智力測驗的分數不能說明孩子智力發展的真正水平,更不能以此預見將來孩子智力能達到的水平。 家長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對孩子智力的了解應該比一次智力測驗更為准確。那麼,什麼樣的孩子聰明呢?心理學的有關理論認為,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下面我們就從思維能力來看聰明的孩子有哪些特點。 1。思維具有靈活性 思維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即能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如有一個四歲的男孩,在玩耍時將皮球掉到樹洞中,無法直接拿出來,他想到了通過注水的方法使皮球浮上來,從而達到目的。 在這個例子中,這個孩子就表現出了思維的靈活性,因為他能在短時間內想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思維的靈活性可通過一定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培養的關鍵是使孩子養成積極思考和愛動腦的好習慣。 2。思維具有發散性 思維的發散性是指能從不同的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不同辦法。學生在解題時的「一題多解」就是一種典型的發散思維的訓練。 如在一次試驗中,一位五歲的兒童能說出「布」的三十多種用途和「水」的五十多種用途,表現出很強的思維的發散性。 思維發散性強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想像豐富。因為想像的過程是一個由此及彼、聯想不同事物間的共同特徵的過程,也即是發散思維的過程。 3。思維具有積極性 思維的積極性強的表現是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對於兒童來說,強烈的求知慾、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與智力發展的關系最為密切。 因為在同樣的先天條件下,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越高,活動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促進智力達到更高的發展水平,而高水平的智力又會反過來提高參加活動,積極探索的興趣。而幾乎每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段時間對外界的一切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家長一定要注意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引導他們發展更積極廣泛的興趣愛好。 以上簡單列舉了聰明兒童所表現出的思維的特點。當然,大多數的兒童的智力都較接近中等水平,特別高與特別低的都只佔很少一部分。 智力是在先天神經生理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兒童的活動發展起來的,所以,只要孩子的先天發育正常,通過家長在活動中的正確教育引導,相信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聰明的孩子。
C. 受歡迎型兒童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受歡迎的兒童具有的特點,顏值高,長相可愛,活潑好動人見人愛。對人有禮貌。
D. 詞語填空什麼樣的兒童
【天真無邪】的兒童
【聰明活潑】的兒童
【活潑好動】的兒童
【調皮】的兒童
【頑皮】的兒童
【臟兮兮】的兒童
E. 個什麼樣的兒童.(1)詩句:兒童形象:(2
古詩中有許多描寫童趣的詩,請你也寫兩句詩,想一想描寫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兒童.(1)詩句:
:兒童形象:
(2)詩句:
兒童形象:
優質解答
1.詩句:更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兒童形象: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2.詩句: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兒童形象:純真、自然、熱愛生活
F. 什麼樣的兒童要補鋅呢
如果兒童有下面的特點需要補鋅:首先,攝入動物性食物過少的情況。如果兒童平時以吃青菜、水果為主,攝入肉類食物明顯偏少,會引起兒童缺鋅,要給兒童及時的補鋅治療。其次,兒童患有慢性腹瀉的情況。如果兒童有慢性腹瀉,通過腸道丟失大量的鋅要及時補鋅,補鋅也能夠促進腸黏膜的修復。再次,如果兒童有慢性腎臟疾病也要及時補鋅。最後,如果兒童患有大面積的燒傷,會造成鋅的丟失過多,也要給兒童適當的補鋅治療,補鋅的葯物可以選用甘草鋅顆粒或葡萄糖酸鋅等。
G. 幼兒園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一般情況下,寶寶長到三周歲,心理發育較為成熟,這時進入幼兒園比較合適。如果小於三周歲,應進入條件與師資力量較好的幼兒園,小班化教育配上專業的師資,能夠花更多時間與精力對待每一個孩子,使孩子不至於因為離開父母而突然受到冷落,產生心理落差,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其次,剛開始送幼小的寶寶上學時,要注意分離的時間與方式。不要一開始就全天地離開寶寶,最好能半天半天地送,下半天把他接回來,逐步適應新的生活;與寶寶告別的時候不要躲著離開,或突然消失,這樣寶寶會感到被拋棄與害怕,應該告訴寶寶:媽媽要走了,到下午就一定準時來接寶寶。現在寶寶來跟媽媽說再見好嗎?告別時也要避免流露出家長依依不捨的情緒,影響寶寶。
最後,既然你已經決定送寶寶入托,那就應該給寶寶一點時間,也給自己一點時間,相信寶寶最終能夠適應新的環境與新的朋友,喜歡上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H. 「流守兒童」是什麼樣的孩子
流守兒童就是指那些父母都去外面務工,只留下孩子在家跟其他的親人,這些孩子就叫作留守兒童了
採納哦
I. 你們有什麼兒童觀嗎就是覺得兒童是什麼樣的
這位知友,正確認識兒童觀,對兒童的身心發育都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兒童觀主要有以下幾種:
⒈兒童是「小大人」
⒉兒童是「白板」
「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過的黑板。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兒童剛生下來的時候,其心靈就象一塊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種各樣的東西;就象是一張白紙,潔白無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就象是一個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種知識經驗灌輸進去,而不考慮兒童的需要。兒童的發展僅僅是周圍環境的產生,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外界刺激的結果,完全忽視了兒童的主觀能動性。
⒊兒童是「有罪的」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兒童一生下來,就充滿罪惡,是有罪的「羔羊」,卑賤無知,成人應該對他們嚴加管束、約制,使兒童能不斷地進行贖罪。兒童體內的各種毒素,是兒童犯罪的根源,容易導致兒童的錯誤行為,而嚴酷的紀律則會減輕、甚至消除兒童的這種行為,可以責罵、鞭打兒童,對兒童施行體罰是應該的。兒童承受了各種肉體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輕視,任何帶有創新乃至嘗試意識的行為都會受到指責,人格被嚴重摧殘。
⒋兒童是「花草樹木」
文藝復興運動對人權的倡導,使人們從全新的角度來審視兒童,在兒童觀上有了一個大的飛躍,開始把兒童看作是一個有獨立存在價值的實體,兒童有自己的權利、思想、情感、需要。提出不應用成人的標准去兒童,兒童應該象個「兒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尊重兒童具有的純潔美好、獨立平等的自然本性。兒童和生長發展是按自然法則運行的,教育者的作用就象是「園丁」,活動室就象是是兒逐步成熟的「花園」,每個兒童的成熟都有內部的時間表,在恰當的時間學習特別的任務,而不能強迫是兒去學習。兒童的成熟過程至少和兒童的經驗一樣重要。
⒌兒童是「私有財產」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兒童是父母婚姻的結晶,產生於母體,歸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隸屬品。父母可以左右兒童的命運,控制兒童的生活,決定兒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兒童學習許多並不感興趣的課程,把兒童培養成為他們認為是最理想的人,壓服兒童,讓兒童唯命是從。兒童特別是男童被認為是家庭的希望、傳宗接代的工具,開始重視兒童、關心兒童,但兒童仍然被視為家庭和家族的附屬品,父母的私有財產,沒有獨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與其撫養人之間的關系只是一種依附關系。例如,「老子打兒子」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是家庭的私事,別人無權干涉。
⒍兒童是「未來的資源」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兒童是國家最寶貴的財富,是國家潛力最大的資源、未來的兵源和勞動力。對兒童的進行教育,就是對未來進行最有價值的投資,這種投資,利國利了。多投資,才能高產出。
⒎兒童是「有能力的主體」
人類的童年期長於動物的童年期,這為兒童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兒童在體力、智力、情感、社會性、道德等許多方面,都不同於成人,他們是正在發展中的人。不能因為兒童弱小、需要保護,就輕視他們,使他們被動發展。兒童是有能力的、積極主動的權利主體,應有主動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在出生、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成為自主的行動者,能表達自己的主張和意見,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
上述兒童觀既有時代的烙印,有些又並存於同一個時代,既有非理性、不科學的一面,也有較為合理科學的因素,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批判性地加以繼承和借鑒,將有利於正確地認識兒童。
摘自網路!
J. 感統訓練適合什麼樣的孩子
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有感統失調兒童才需要的感統訓練,可根據研究數據統計,現代化都市家庭中,將近85%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其中有近30%屬於重度感統失調。其實每個人都不可能達到完美的感覺統合,可以說每個孩子都需要感統訓練,都有需要提升能力的方面。具體群體分為以下三類:
1、不同發育階段的孩子。一般來說,孩子的感覺統合在13歲左右基本成熟,之後很難再有所改善,所以要盡早培養孩子的感統能力。3歲前是感覺統合關鍵期,3-6歲是最佳黃金期,6-13歲是感統失調彌補期。
2、感統失調的孩子。孩子如果出現感統失調,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改善和矯正,根據能力程度擬定訓練計劃再實踐。
3、特殊孩子。包括智力發育遲緩、注意力缺陷性多動症、學習障礙、自閉症、腦癱等兒童,搭配醫院治療的同時,做一些感覺統合訓練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