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個月大女嬰確診,疫情期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給孩子做好防護
1月3日,北京新增一名小齡確診,女嬰,8月齡,曾經在確診前打過防疫針,目前已確定密切接觸者8人,均已進行集中隔離觀察。
8月齡的女嬰行程軌跡如下:
2020年12月17日-22日,居家未外出。
2020年12月23日,下午2點左右,隨父母到南彩衛生院免疫門診打針。
2020年12月24日-30日,居家未外出。
2020年12月31日她的媽媽確診,轉去集中隔離,她由父親照顧。
本以為小齡寶寶不易感染,可是沒有想到她還是未能逃過這一次,最終被確診。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這個8個月嬰兒媽媽被確診隔離的時候,在爸爸照顧期間,因為第一次離開媽媽,強制斷母乳,孩子變的非常焦慮,緊張,一直哭鬧。
在陌生的環境里,再加上見不到媽媽,強制餵奶粉,寶寶強烈抗拒奶粉。8個月的寶寶如果長時間得不到營養的補充,非常容易引起低血糖,嚴重的話還會危及生命。
這個時候令人感人的一幕又出現了,有關部門就做了大量的工作,順義上演了全城母乳接力,25個鎮街的婦聯幹部立即開始全城尋找哺乳媽媽。
終於母乳被送到了隔離酒店,奇怪的是小寶寶竟然用奶瓶喝起了母乳,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哺乳期的媽媽,也加入到母乳接力中。
8個月的寶寶讓全城喂母乳的媽媽惦記著,她既是不幸的又是非常幸運的,目前已經有多位寶媽為寶寶預存母乳,保證孩子能滿足一天的母乳量。
在昨天孩子確診後,也被及時轉至她的媽媽隔離處,通過廣大愛心人士的幫助,目前嬰兒病情平穩可控,家人也情緒穩定,表示非常感謝在隔離期間 社會 各界的關心和幫助,這也是我們值得高興的事情,希望這個女寶寶和家人早日康復。
對於嬰幼兒和兒童來說,保障他們的 健康 ,避免出現感染,是全家乃至全 社會 的責任。去年疫情我們已經有過一年的經驗,今年隨著寒冬的到來,隨著節假日馬上來臨,也慢慢的又有新增的病例,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做好自己孩子的防護呢?
父母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知道明白這次病情的危險性,也應該理智的看待,幫助自己和孩子應對外出少壓力,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懂得自我保護的種子。
尤其在特殊時期,家人情緒穩定,積極的面對生活,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強心劑,孩子往往會通過父母的情緒,反應來感知世界,父母的情緒越穩定,孩子受到的影響就越小,孩子才能建立起安全感。
01,少出門多鍛煉
這期間最好的防護就是少出門,少出門可以減少感染機率,少出門,不聚集,少去一些人員密集的場合,少去出門聚餐,生活中要積極應對,早睡早起,多鍛煉,在生活習慣上保持好良好的狀態,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好的一種狀態。
02,必須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我們這樣做防護
兒童口罩的選擇, 家長一定要注意,盡量給孩子選擇兒童專用的口罩,不能使用大人的,否則沒有辦法更好地敷貼寶寶的臉頰,會讓細菌病毒有縫隙侵入,有條件的應先選擇兒童N95防病菌口罩。
另外,盡量避免孩子觸摸公共場合的物品,像欄桿,地上撿的東西等等,不隨意扯口罩,不隨意的吐痰,出門記得帶上消毒濕巾,如果孩子觸摸到不幹凈的東西,及時的給孩子擦擦。
03,孩子需要打預防針時
北京康復醫院勞模 健康 管理中心護師范曉華說:適當的推遲接種時間不會影響疫苗的整體預防效果,只是寶寶在延遲接種的期間可能會有感染疾病的風險,家長只要在適當的時候盡快補種就可以了。
有些需要連續接種的疫苗也是可以中斷的,後期哪一劑遲種了,及時補上也是沒有問題的,並不會因為暫時的中斷而導致前期疫苗白種了。
像這個8個月的寶寶平時不出門,但是沒有確診的時候也去打預防針了 ,密切接觸了8個人,如果當時有離得近的寶寶,也是有感染的可能性的,所以我們每次接種都要盡可能的注意。
建議家長先查詢接種醫院電話,提前確定打疫苗醫院工作時間,疫苗是否有貨,在確保可以順利接種的情況下再帶孩子出門,以免來回跑路。
04,家庭做好日常消毒
隨著冬季的到來,窗戶通風的次數較少,室內也要做好定期的消毒,消毒的時候,一間一間分開來進行,先讓孩子到另一個房間休息,等消毒通風完畢後再返回,相對比較保險和安全。
使用消毒水擦拭傢具和地板以後,過一段時間再用清水擦拭一遍,避免消毒成分殘留在傢具和地板上,孩子不注意手的衛生的時候在吃嘴裡,也是非常不好的。
05,孩子的玩具也要勤消毒
不加熱煮沸的玩具,用酒精棉擦拭玩具表面,擦拭過後放一段時間,通風晾乾後,才可以給孩子再次玩耍。孩子的奶瓶,餐具毛巾等,都可以採取沸水煮的形式進行消毒,煮沸5分鍾,及時的晾乾或者使用專門的蒸汽消毒機,
06,孩子正確的洗手,勤洗手
在家庭清潔的時候,用香皂,洗手液等有殺菌作用的洗手液,用溫水給孩子仔細揉搓,洗凈後,再用流通的水,給孩子沖洗一遍,平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家裡沒有必要過渡的給孩子使用消毒濕巾,以免破壞孩子的皮膚。
在外出用免洗洗手液之後,不要讓孩子吃手,和揉眼睛,到家之後需要第一時間清水洗凈。
07,寶寶的飲食注意事項
小齡寶寶2歲以下的寶寶,每天的奶量要充足,和平時一樣保證孩子足夠的營養。
2歲以上能吃飯的寶寶,應注意適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減少零食盡量每餐都要給孩子增加一點蔬菜,有利於提高免疫力,每天也要保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如果是一天都不出門,孩子的運動量過少,在吃晚餐的時候可以提前一點點,睡前吃的過飽孩子容易出現積食,睡得也不安穩,時間久了就會容易生病。
另外要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肉、蛋、奶每日均需適宜攝入。另外孩子飲食也要注意清淡易消化,不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蒸煮,少煎炸。
08,母乳期的寶寶,家人盡量少接觸外人
母乳期間的寶寶抵抗力還是比較差的,而且母乳,口腔,糞便也是最容易傳染的途徑,所以在母乳期間的家人,一定要減少接觸別人,讓媽媽減少感染的概率,媽媽身體 健康 ,寶寶才能更好的成長。
09,需要吃保健品提高免疫力嗎?
很多商家為了更好的賣產品,各種誇大的宣傳,益生菌,乳鐵蛋白,這些昂貴的保健品在他們的宣傳下讓家長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那麼這些真的有用嘛,其實不是的,像益生菌只是起到對孩子腸胃有所調理的作用,如果孩子腸胃不舒服可以吃幾天,但是好了就停了,畢竟孩子腸道能自己產生菌體。
乳鐵蛋白確實是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如果孩子平時體質挺好的,沒有必要再去額外補,如果孩子經常愛生病可以去選擇給孩子補一段時間。
在選擇保健品上不要過於盲目,平時多注意飲食,多給孩子適當的鍛煉是最好的。
最後我們已經經歷過一年,也知道它的可怕,隨著節假日的逐漸來臨,回國的學生,工作人員也越來越多,我們為了我們的 健康 ,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更應該注意,希望今年都能高高興興的過個好年,希望不會再有孩子確診。
【今日話題:對於8個月的寶寶被感染,你覺得是誰的責任?
平時你們還經常出門聚餐嗎?歡迎一起討論】
2.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疫情
01
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
家長應做好孩子的健康責任人,每日按時進行健康打卡,根據所在社區、學校要求帶孩子完成核酸檢測,每日測量孩子的體溫,關注孩子是否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腹瀉、味覺嗅覺異常、鼻塞、結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如出現異常,應及時前往發熱門診就診。如遇到小區封控、健康碼黃碼等突發情況,應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學校報備,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健康監測。
02
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掩口鼻」是防範病毒的重要途徑,也是有利於健康的衛生習慣,家長應通過以身作則、科學引導等方式,幫助孩子加強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
03
保持家庭環境及孩子各類用品清潔
保持家庭環境清潔,居室通風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對孩子頻繁接觸的玩具及生活用品,應及時清潔消毒。手機、遙控器、滑鼠、門把手、水龍頭、各種按鈕等可用60%~80%酒精棉球或消毒濕巾進行擦拭消毒。面積較大的物件如桌面、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溴)500mg/L的消毒液進行噴灑、擦拭或拖拭消毒。衣物、被褥等織物可在陽光下曝曬4~6小時,一般不用特殊消毒。洗手池、馬桶可定期使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消毒。
04
加強家庭溝通,關注孩子情緒
疫情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緊張、焦慮等情緒,尤其是身邊同學出現陽性、所在學校受到管控的情況下,孩子們可能會驚慌失措。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需求比較復雜,情緒也復雜多變,家長們應善於觀察,及時回應孩子的疑問,用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如繪畫),幫助孩子理解病毒、生病等概念,向孩子傳遞正能量。
05
制定規律作息表,關注孩子眼健康
如因疫情學校停課,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監督與引導,幫助制定日常作息表,有計劃、有意識地安排學習、鍛煉、家務勞動、親子游戲等,確保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居家學習期間,電子產品使用增多,戶外活動減少,增加了近視發生發展的風險,家長應加強關注,幫助孩子調節電子屏幕亮度,提醒孩子把握網路學習時間(小學生每天不超過2.5小時;中學生每天不超過4小時),每次網課學習後遠眺放鬆休息10分鍾。
3. 新冠在兒童中致死率緩慢上升,新冠流行的當下,如何保護孩子
新冠肺炎問題依然是非常嚴峻而且比較危險的問題,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兒童感染之後非常容易導致死亡,致死的死亡率還在緩慢上升,面對這個問題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就是一次考驗,如何在新冠疫情流行的環境當中保護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4. 疫情期間家長該如何照顧好幼童呢你知道么
疫情期間家長該如何照顧好幼童呢?你知道么?
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兒童病例不多,但兒童仍是需要保護的重點人群。可從以下幾方面做好防護:
七是留意與病毒感染者防護。若母親悲劇感柒新冠病毒,一般提議新生嬰兒防護14天。一切有異常觸碰史或臨床表現類似的家庭主要成員,都應防止觸碰照料者和新生嬰兒。
現階段尚不確定性奶水中是不是存有病毒感染,媽媽在受感柒或疑是感柒期內是不建議開展純母乳喂養的。母嬰用品防護期內,母親應當按時擠壓奶水,維持乳汁分泌,直到清除感柒很有可能或是痊癒後再修復純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