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留守兒童的定義是什麼啊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2013年,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而2016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統計認為,全國不滿16周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
(1)留守兒童主要指哪些人擴展閱讀:
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問題現狀之一: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❷ 什麼才算是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人,分別是:
1、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於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盪。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生活雖苦,但他們苦中作樂,堅強與勇敢讓他們永遠保持著微笑,這些孩子也是留守兒童,但常常被我們忽視。
2、第二類就是心理自我疏導不夠的孩子,正像我們了解的那樣,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本質上他們也是嚮往童年肆意,天真爛漫的,只不過沒有遇到真正懂他們的人罷了。
從長遠來看徹底改革現有戶籍制度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根本辦法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涉及多個方面的綜合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拆除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徹底打破維系多年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將在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里存在,它的求解過程也就是中國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過程,短期內要關注的是有哪些方式可以緩解這個問題,以將這個問題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從長遠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還要靠國家對城鄉一體化發展進行統籌考慮。
要通過相關政策的制定,給予農民工平等的市民待遇,讓他們的子女能與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取消對農民工子女入學的限制和高額的借讀費,讓農民工子女也能同城市的孩子一樣入學;城市要把外來農民工的子女入學問題納入規劃中,在學校的建設、布局、規模等方面進行調整,以適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大批進城的趨向。
❸ 留守兒童是指什麼意思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2013年,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而2016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統計認為,全國不滿16周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
留守兒童的數量從6102萬到902萬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留守兒童的年齡截止期限。過去的報告是以不滿18周歲為口徑的統計,而這次的統計口徑卻是不滿16周歲。其二是統計范圍上的差異,舊的報告是以父母一方外出即算留守兒童,而新的統計方式卻是只有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才算是留守兒童。
兩相比較,數字大幅度縮水就不足為奇了。雙親留守兒童:父母雙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親屬監護。單親留守兒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離異或死亡或無監護能力,由其他親屬監護的兒童。
(3)留守兒童主要指哪些人擴展閱讀: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1、性格柔弱內向
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親疏不同,一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
2、自卑心理障礙
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不求上進。
3、孤獨無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裡感到空落感到孤獨,進而產生心裡騷動和抑鬱等問題。
❹ 什麼是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人。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於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盪。知道關心家人,關愛他人。生活雖苦,但他們苦中作樂,堅強與勇敢讓他們永遠保持著微笑,這些孩子也是留守兒童,但常常被我們忽視。
第二類就是心理自我疏導不夠的孩子,正像我們了解的那樣,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但本質上他們也是嚮往童年肆意,天真爛漫的,只不過沒有遇到真正懂他們的人罷了。
留守兒童產生原因:
1、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一般都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之餘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2、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水平無法與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們的工資收入水平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於戶籍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學校上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學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難承受高額的費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民間興辦的,其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也無法和農村學校相比。
❺ 留守兒童是指哪些人
在一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知識講座開始之前,一位熱心人就迫不及待地打聽,留守兒童的含義是什麼?它指代的范圍有哪些?這個范圍有多寬多大?
的確,留守兒童是近年來人們使用頻率很高、經常出現在報刊、電視網路、生活方方面面的各個場合的一個詞語;也不難發現,這也是來自社會各界的熱心人們迫切希望准確把握的一個詞語。
那麼,什麼是留守兒童呢?我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留守兒童是指農村流動人口(其中80%左右是農民工)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具體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未跟隨父母外出並留守在農村的、年齡在14、15歲以下的少年兒童。
留守兒童產生的背景,也可以這樣理解:目前,中國正經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遷移的城市化過程,大量農民離開農村,湧入城市。農村家庭正經受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不斷出現。從留守兒童產生的直接的具體原因來說,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各項建設的開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其中許多人因經濟、環境、住房、入學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把孩子留在戶籍地而成為留守兒童的問題。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從此也可以看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的。因此,對農村家庭關系的深入研究、對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至於留守兒童的人數,也是熱心的人們所迫切希望了解的。2007年5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全國婦聯等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逾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及以下約佔86.5%。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數隨著農村勞動力外出人數的增長,呈繼續增長的趨勢。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已高達18%~22%。
❻ 留守兒童是什麼意思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2012年9月,公布的義務教育隨遷子女超1260萬,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2200萬。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兒童」的事件,讓人們對留守兒童問題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兒童的成長壓力增大。事實上,並非所有留守兒童都像報道的那樣只有不好的一面,堅強樂觀,自信懂事,天真活潑,愛玩愛鬧也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真實生活的寫照。
留守兒童是一個群體,是一個集合名詞。在這個群體之中比較明顯的有兩類人,第一類孩子與大多數孩子無異,甚至在思想上要高於一般孩子,他們樂觀堅強,懂事坦盪。第二類就是心理自我疏導不夠的孩子,正像我們了解的那樣,性格內向,不善言談。
關愛組織
1、快樂學校
「快樂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行動,是由衛康公益特別支持。四川青年志願者協會,四川、貴州、甘肅、雲南、重慶、廣西6個省(區、市)和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等聯合主辦的青年志願者關愛留守兒童專項志願服務行動。
2、星星點燈·關愛
這一項目是中英人壽借鑒英方股東英傑華集團(AVIVA)(從街道重返校園計劃)的運作經驗而發起的公益活動,「星星點燈·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組織受過良好教育的愛心志願者成立關愛行動隊,在為孩子們送去精彩的課程和豐富游戲的同時。帶他們暢游書海,幫助他們忘卻孤獨,在互相關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3、網路貼吧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論壇網路貼吧中公益慈善類貼吧,留守兒童吧創建於2005年。截止2012年12月該貼吧共有主題數1449個,貼子數12981篇。
❼ 什麼叫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
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簡介
由於缺乏父母親情的滋潤,許多留守孩子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代管監護人」的缺位溝通使他們長期看電視,並模仿局中人,自言自語或與小狗小貓說話。
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出現了人際交往敏感,口頭交際能力減弱;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性格內向孤僻冷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