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6歲兒童學鋼琴先學什麼
擴展閱讀
中老年樂理知識講座 2025-02-13 05:12:58
草莓生存知識大全集 2025-02-13 04:59:46

6歲兒童學鋼琴先學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6-11 08:09:06

Ⅰ 學鋼琴的基本步驟

學鋼琴要注意練琴方法(王喜亮)
練習是鋼琴學習中最重要的步驟,練琴的過程就是學生提高和進步的過程,上課只是對這個過程的檢驗和指導。因此,對練琴要重視起來,培養一個良好的練琴習慣顯得猶為重要。現將練琴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列出來供各位教師和家長參考:
1、練琴隨意無計劃
家長看見孩子在看電視,就催練琴,看見孩子在玩,就催練琴,孩子勉強坐到琴凳上,心裡卻在想著電視內容,想著玩的內容,不能保證練琴效果。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練琴厭煩起來,一旦家長不在家,孩子就會幾天不練琴。解決的辦法就是制訂計劃,對練琴嚴格要求,每天定時練琴。練琴時間之內必須練琴,練琴時間之外不必練琴,可安排做作業等其它事情。
2、輔導方法不正確
看見孩子沒彈好,「啪」就是一巴掌,或動輒大聲訓斥,都是錯誤的教育方法。在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打罵的教育方法是不和時宜的。在錯誤的教育方法下,孩子不僅鋼琴學不好,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也很難保證,更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完善與健康成長。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其記憶力,理解力,自製力都有限,剛學會的東西,一出門可能就會忘記,所以必須輔導,家長沒有時間輔導可找陪練老師輔導,不能不管不問。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孩子獨立練琴的能力增加,可逐漸脫離。
3、把練習看成簡單重復
每次都是一遍一遍完整地練,難點便不能很好地解決。每次總喜歡從頭練,結果,前面的越來越流暢,後面的依舊不熟練。練琴要注重解決難點,對難點應採取分手,分段,慢練,多練的方法。難點練好了,也就意味著練習的成功。對於有一定程度的學生,這是練琴方面最常見的問題。
4、長時間連續練琴
長時間連續練琴的結果是,第一個小時出效果,第二個小時沒效果,第三個小時出差錯。對於長時間的練琴,中間必須休息。
5、疲勞狀態下練琴
有的學生習慣在做完功課後非常疲勞的狀態下練琴,效果肯定不好,可以考慮在早上安排練琴,早上練琴比晚上練琴效率要高。
6、嘈雜的環境中練琴
父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孩子在一旁練琴,或其它嘈雜環境,都要影響練琴效果。
7、假期練琴的問題
在寒、暑假,由於學生正常的作息規律被打破,很容易散漫起來。寒、暑假正是鋼琴進步的好時機,家長要注意重新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避免睡懶覺,避免玩「瘋」。
各年齡段每天練琴時間可參考以下標准:4—6歲:30—60分鍾;6—8歲:60—120分鍾;8—10歲:90—180分鍾,10歲以上:120分鍾以上。平時學習緊張時練琴可以適當減少,寒暑假適當增加。

Ⅱ 孩子六歲剛開始學大湯和拜厄,現在需要學音基嗎學到什麼程度開始學音基呢

孩子鋼琴剛入門,什麼時候學音基:
現在還是剛入門的階段,現在沒必要學音基,
根據中國音樂學院的現在的新要求是森世猜,目前是
考三返羨級的時候要音基證書,各地要求有可能不
一樣,到要的時候提前一個學期讓孩子熟悉一
下都行。
因為孩子沒有在鋼琴上操作的經驗,只學音基
比較難學,因為在學鋼琴的時候,老師會結合
起來講,這些知識都足以讓孩子把音基在理論
結合實操學會了,到學的時候熟悉一下就行,
因為沒有音基基礎是沒法在鋼琴上練的,所以
不要急。
有些機構會製造一些緊張空氣,讓家長交費學習,這些都不要聽。還有鋼琴在正式此型入門之後
,還有很難的一個過程,有些孩子在鋼琴上的
操作就堅持不下去。
希望能幫到你。

Ⅲ 學前兒童鋼琴啟蒙

學前兒童鋼琴啟蒙

學前兒童鋼琴啟蒙。樂是很特殊的藝術,是完全從心靈到心靈的,是精神的,是心的產物。其實大家現在關注的技術問題比較多,比如手指應該抬得高或者抬得低。以下學前兒童鋼琴啟蒙

學前兒童鋼琴啟蒙1

鋼琴是現今社會開發兒童右半腦與智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而兒童鋼琴啟蒙階段則是兒童學習鋼琴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啟蒙階段直接影響著今後的發展。兒童鋼琴啟蒙教學應先從學習正確的彈奏姿勢開始,再分四個階段學習。

第一階段學習非連音奏法,第二階段學習連音奏法,第三階段學習跳音奏法,第四階段學習將三種奏法進行綜合練習。兒童鋼琴啟蒙教學還需要教師選用適合的教材和家長的配合與輔導。家長的配合與輔導在兒童鋼琴啟蒙教學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長的配合與輔導

現今社會,鋼琴在全世界許多經濟發達的國家已成為兒童學齡前音樂教育的首選樂器。這一方面上因為鋼琴本身所具有的無可比擬的豐富表現力;另一方面因為鋼琴是所有樂器中唯一能讓兒童以最輕松自、最沒有負擔的姿勢坐著演奏的樂器;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長期研究表明,學習鋼琴是開發右半腦和兒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徑。

學習鋼琴不僅使兒童的腦、眼、手、腳、耳乃至全身心投入並協調配合,還能使兒童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指揮能力、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聽辨能力,以及觀察力、注意力和忍耐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明顯的發展。所以有人說,學鋼琴的孩子會變得更加聰明能幹。

在我國,鋼琴的普及教育是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以兒童為主體的全國性的社會教育園地已經形成,其規模之大在世界音樂史上都是從未有過的。

然而,正規的、合格的鋼琴教師人數遠遠趕不上日益壯大的琴童隊伍。於是出現了師資隊伍魚目混珠,參差不齊的情況:有些對鋼琴教學一知半解,有的自己根本沒有正規學過鋼琴的人也掛起了鋼琴教師的牌子,使不少家長上當受騙,苦不堪言。如果廣大的琴童家長都能懂得一點鋼琴啟蒙教學與輔導的常識,情形就會大大不一樣了。

「啟蒙」又稱為「入門」,就是為使初學者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在鋼琴學習階段劃分問題上,有人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啟蒙教學階段歸入初級階段,也有人將啟蒙教學單列為一個階段。後者意在突出強調啟蒙教學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論調:「程度深的教不了,一點都不會的還不好教嗎?」「先找個老師學了再說,以後再換個好老師。」在這些人看來,啟蒙教學是從零開始,是最無關緊要,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恰恰相反,鋼琴啟蒙教學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鋼琴教學也是如此),更不是上件無關緊要的事。鋼琴啟蒙教學直接影響學生今後的發展前途。因為鋼琴啟蒙教學猶如蓋建高樓大廈,要先打好地基,如果地基不結實或者打歪了,樓是蓋不高的,即使勉強蓋上去了,遲早也會倒塌。

成功的啟蒙教學首先是使學生熱愛鋼琴藝術,繼而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便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不負責任的啟蒙教學會誤導學生和家長,以至因「先入為主」而養成許多不規范的,甚至是錯誤的習慣和方法。今後即使遇到好老師,也難以糾正過來,往往不得不半途而廢。

兒童鋼琴啟蒙教學的對象多為學齡前兒童,一般以五周歲左右開始學琴為宜。年齡太小,柔軟的手指難以適應鋼琴鍵盤的重量;年齡太大,則會錯過腦神經發育的最佳時期。

兒童鋼琴啟蒙教學第一步應從學習正確的彈奏姿勢開始。正確的彈奏姿勢包括正確的坐姿和正確的手形。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對准鋼琴正中,座位高低以小臂與鍵盤同一水平,座位前後以肘彎略大於直角為宜,雙腳置於踏板前,腳下墊物以膝彎不小於直角為宜。上身要端正自然,微向前傾,肩背放鬆,只坐琴凳的三分之一。演奏者手的`姿勢應當自然呈半球形,掌關節撐起,指關節突出,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放鬆,五指立起來,用手指指尖觸鍵。

學前兒童鋼琴啟蒙2

兒童鋼琴啟蒙要點

現在中國的鋼琴熱,方興未艾、愈演愈烈,學鋼琴越來越多,這是個很好的事情。在孩子步入鋼琴殿堂的初級階段,需要我們所有學生、家長和老師們去正確認識和對待。

首先,音樂是很特殊的藝術,是完全從心靈到心靈的,是精神的,是心的產物。其實大家現在關注的技術問題比較多,比如手指應該抬得高或者抬得低?怎麼解決它的獨立性?怎麼讓它的聲音彈得清楚?這個都沒錯,但是首先不要忘了,學習音樂要先讓小孩能夠熱愛音樂。

以下是兒童鋼琴啟蒙的一些要點:

第一、要開發小孩的耳朵

讓他能夠不斷地聽到自己所聽的聲音,要聽到音樂,聽到音樂裡面各種各樣的顏色、組合、效果。也就是說兩個音在一塊它就有音程,音程有的很刺激,有的很協和,有的很好聽,那小孩要有感受。

那麼到三音這一塊呢,更多聲音了。三個不同的聲音在那出現,它有可能是一個小提琴在那拉,一個豎琴在那彈,一個大提琴在那演奏。那麼同時在鋼琴上彈出來,就要表現不同的感覺。

如果讓小孩能夠更早的進入到一種耳朵的開發,對他以後了解音樂和接觸音樂就會有很大的好處。我們現在一般學琴不太注重耳朵的開發,甚至很多小孩彈了九年、十年,彈的程度已經很深了,只管手指動,但是並沒有聽到其中任何一個音,沒有聽見就等於白學。

所以開發耳朵是第一重要的。大家不要把開發耳朵看成一個類似基本樂理這樣的理論。這是一種感受,一種體驗,是一種人和音樂的接觸、溝通。所以要通過耳朵讓孩子與音樂有所溝通,一種靈魂的溝通、心靈的溝通、對音樂的溝通。它其實在最淺的入門學習階段就包括了,諸多教材都讓學習者要聽到聲的效果,聽到聲音對他的感受。是覺得非常協和還是非常刺激?非常空洞還是非常豐富?從小就要讓他能夠有這種感受,這樣他就會在音樂之中得到快樂。

第二:自我創造能力

比如讓他在鋼琴上隨便彈,瞎彈。彈什麼下個雨、打個雷、電話鈴聲等等,看他能不能彈出點什麼聲音來。不管他彈出的是什麼,你只需要不斷地給他出點題目,也不用告訴他對還是不對,只是讓他自己發揮。大人不需要告訴小孩這是對的還是錯的這樣的判斷,讓他自己發揮。

我看過很多小孩,耳朵聽到的聲音不多。彈了很多年琴了只聽過兩個聲音,一個「哆嗦咪嗦」一個「哆來咪發唆」。所以叫他彈下雨,他彈「哆來咪發唆 哆嗦咪嗦」彈打雷也是「哆來咪發唆 哆嗦咪嗦」電話鈴聲也是。他只聽過這兩個聲音,這樣的話他沒有聽到很多音樂中的妙處。你讓他自己逐步逐步自己想、自己去聽、自己去開發,這對小孩非常有好處。

所以我建議大家以後給小孩學琴,讓他學的快樂,學的開闊,學的有樂感,要跟音樂能夠有所交流,能夠有所溝通,這樣培養他的樂感。這樣的話他以後會越來越喜歡音樂,投入到音樂中去,這樣才會更好。

學前兒童鋼琴啟蒙3

幼兒鋼琴啟蒙教學方法

現在越來越多的琴童選擇鋼琴學習,家長們也把孩子學鋼琴的年齡提前了,大概4歲左右,家長就開始讓孩子接觸鋼琴,但是往往效果差強人意。

我們稱4-6歲學鋼琴的孩子為鋼琴啟蒙階段,由於這階段的孩子特有的心理構成,傳統的鋼琴教學勢必會不適合,那麼鋼琴老師們應該選用怎樣的教學方法,來留住這個階段的琴童呢?

第一、色彩

傳統的鋼琴教材,大多是黑白,一頁一頁的五線譜,光看見就讓孩子的興趣失去了一半,這種情況要怎麼解決?兩種方法:一、換教材,二、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自己畫。教材方面,市場上有色彩的鋼琴教材有巴斯蒂安、雅馬哈的一些教材、藝好學鋼琴啟蒙課的教材等,這些教材在製作上,採用了豐富的色彩,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的眼球。如果這些教材有些老師不認同,那麼在備課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要講的知識點自己畫出來,這樣也會比黑白的教材吸引孩子。

第二、卡通

有些老師教學會傾向於使用小湯,當然,我們都是從小湯學過來的,並不是小湯不好,而是它不太適合啟蒙階段的孩子,我們那個時候學琴基本都靠家長逼迫,我們也是「聽話」的一代,但是現在的孩子,思想都比較活躍,想吸引他們,除了色彩還要有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把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容納到教材里,形象的展示每首曲子的意義,這樣的教材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讓他們有持續學習的動力。

第三、動畫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國家也在大力提倡「互聯網+」產業,所以把教材和科技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了電子教材。一套電子教材,除了涵蓋了以上兩點之外,還有動畫在裡面。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動畫的處理要比文字快、記憶強,所以用動畫的形式,不僅增加了教材的趣味化,更能提高互動性。

第四、集體課

對於4-6歲的孩子,他們的天性無法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太長時間,所以一旦是一對一的教學,他們就會覺得枯燥、痛苦。反而小班集體課更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同學在一起學習,會增加課堂的互動氛圍,你一言我一語的,課堂氛圍輕松,孩子學起來也快樂。

Ⅳ 6歲孩子學鋼琴怎樣培養興趣

每天開始練琴前,給孩子五分鍾自由創作的時間 孩子彈奏什麼你不要干涉,只要他保持正確的手型即可。對於初學琴的孩子,哪怕他們只是在鍵盤上隨便敲擊也應該鼓勵,至少它可以讓孩子熟悉鋼琴上各個琴鍵所發出的不同聲音,從而與鋼琴更親近。 親子共做鍵盤小游戲 先讓孩子背對鋼琴,你彈某個音,讓孩子猜猜是7個音符中的哪一個。猜對猜錯都無妨,重要的是鍛煉孩子仔細聽音辨音的習慣和能力。另外,彈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數每個音的時值,說出彈的是多少拍。然後與孩子互換角色,讓孩子彈大人猜,讓孩子做我們的老師,接受孩子的指點和挑戰。在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驅使下,孩子會很快愛上這台可以「游戲」的鋼琴。 讓孩子彈奏他們自己喜歡的、熟悉的樂曲 鼓勵孩子彈奏他們在幼兒園學過的樂曲以及律動操的音樂,或者磁帶、碟片上的兒歌。只要曲子是他們喜歡和熟悉的,哪怕彈得不是太連貫,哪怕只是有點「像」,他們的小臉上也會寫滿快樂和燦爛,學琴的熱情也會因此而高漲,興趣倍增。 鼓勵孩子邊彈邊唱 讓孩子給自己伴奏,他們才能認識到學琴是有用的,才能體驗到學琴的快樂。家長也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或與孩子同唱一首歌,或大人唱讓孩子伴奏。增加學琴的娛樂性和趣味性,有助於保護孩子學琴的興趣和熱情。 只要孩子願意,創造機會給他表演 孩子都有較強的表現欲,希望自己學到的東西得到別人的認可。因此,當家裡來客人時,或有家庭聚會、生日聚會時,不妨邀請孩子當眾演奏、即興表演,既為訪談環境和聚會助興,也給他們展示的機會。當然,前提是孩子必須自願。 接受藝術的熏陶 多與孩子一起欣賞音樂會和鋼琴演奏會,讓孩子身臨其境感受音樂的氛圍,積累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從內心接受音樂,並逐漸發展到與音樂產生共鳴。 為孩子樹立榜樣和追求的目標 告訴孩子音樂的確很美,但成功的鋼琴家是在苦練、堅持中才達到今天的輝煌。如果你每天能認真練琴,堅持下去,你也會像他們一樣。 表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比較這個月與前兩個月的情形,幫助孩子體驗進步、體驗成功、體驗學琴的快樂,讓孩子對自己學琴充滿信心,這是保護兒童學琴的熱情和興趣的最佳、最積極也最有效的方法。 家長陪同學習並偶爾彈奏一些孩子常聽到的曲子 有家長的參與,相信孩子學習的熱情會高一些.孩子的堅持很大程度上在於家長的堅持.當孩子有時感到枯燥和厭煩時,家長可以找一些平時在電視、電影中聽到的比如動畫片、兒歌等孩子喜歡看的節目中的音樂譜子,自己學著彈出來,哪怕是彈一小段,在一旁的孩子聽到後就會產生興趣,他會產生一種「哦,原來這個曲子我爸爸(媽媽)也會彈的,我也想試試」的想法,會重新把他吸引到琴凳上來。 興趣是最寶貴的資源,任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不要忘記孩子的興趣不是完全天生的,它離不開後天的引導、培養、保護和發揮。 家長尤其不要因為為孩子學琴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就認為自己有權利急功近利,緊逼不舍,逼迫孩子跳入練習曲的海洋。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很快就會耗掉孩子學琴的熱情和興趣。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

Ⅳ 5,6歲小孩子怎樣學習鋼琴

小孩子學習鋼琴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學琴是學業 不是消遣 學琴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堅持學下去的,學了一段不願學是正常的。現在2歲多的幼兒就可以學琴;過去的孩子基本上是4歲到12歲左右,才先後開始學琴。現在的父母讓孩子學琴,或者滿足孩子自身的要求送他來學琴,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並不是想讓孩子成名成家,享譽全世界。所以當孩子不想繼續的時候,父母會說:唉,不想學就別學了吧,反正咱們孩子將來也不想當鋼琴家!於是孩子就「合情合理」地半途而廢了。個人觀點——孩子不願意學,也得讓他學。因為學琴從來都不是娛樂、消遣或游戲。要對學琴孩子的家長說:學琴是學業,就像孩子去上學、去完成作業一樣。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沒興趣就學不好琴,不如不學。我對家長說:別問孩子,問自己!兒童的心理特徵,自然是「來得容易去得快」,他們的興趣容易發生轉移,尤其對玩感興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厭了。此時家長就應該認真對待,家長不管,孩子就學不好。 2、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因此我說不願意彈琴的多是正常現象。只要家長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孩子就能學得好;相反,家長不管而依靠孩子自己學習,就無法保證了。學琴的關鍵不在興趣,沒興趣的孩子不比有興趣的孩子學得差,有興趣的孩子也不比沒興趣的孩子學得好,關鍵是用在學琴上的時間。或者乾脆這樣說,哭著練和笑著練,練出的效果沒多大分別。 3、「天資」也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家長普遍關心兩個問題是——我的孩子有沒有音樂天分?我孩子的手夠不夠大?在回答這兩個問題前,我先簡單告訴家長一個概念——鋼琴不是給世界上少數、極少數超大手預備的,鋼琴不是給超音樂天才學的,鋼琴是給千千萬萬人學的。從這種意義上說,正常大小的手,都可以學,只不過手偏大一點兒,優越性更多一點兒罷了,關於天資問題,並不否認,音樂天分高的人成了大音樂家。但這並不等於說普通的人就不能學鋼琴。只要智商正常的孩子,絕大多數都能夠正常學鋼琴,而且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學琴的目的在於提高素質,不是成什麼「家」。 4、千萬別把彈琴當作享受 彈琴就像在車間里幹活,是一項既艱苦,又枯燥、乏味、苦悶的工作,與其看到孩子半途而廢,莫如事先看清楚這一點,並有足夠的信心(不是指孩子,而是指家長),不斷督促孩子學成。

Ⅵ 6歲小孩初學鋼琴什麼教材好

小湯普森(1到5冊) 孩子們的哈弄(幼兒哈弄) 車爾尼599 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