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童肌營養不 良發作表現有 哪些
小孩肌營養不良,是一種遺傳性的肌肉變性疾病,主要特點為進行性的肌肉無力和萎縮。一般常見的症狀如下:
1、鴨步,走路比較慢、腳尖著地,而且容易摔跤,走路呈典型的鴨步,這時候容易被人誤認為缺鈣和體重虛弱的表現而忽視。
2、站立比較困難,如果孩子在仰卧位站起來的時候,需要先翻身成俯卧位,然後仰卧位再用手支立起來,才能緩慢站起。
3、游離肩和翼狀肩胛,由於孩子的肩胛帶肌及前鋸肌無力,可出現游離肩胛和翼狀肩胛。
4、肌肉呈假性肥大,約90%的患兒肌肉呈假性肥大,尤其是腓腸肌最為明顯。
5、臟器功能的障礙,心肌平滑肌容易出現受損,導致臟器功能障礙,多數時候孩子15歲左右就不能行走了。
6、因為肌肉的萎縮,最後晚期孩子容易出現心力衰竭、呼吸困難,最後容易導致死亡。
2. 小兒肌營養不良有啥症狀表現
小兒肌營養不良有以下症狀:
1、如果發病患兒是3歲以下嬰幼兒,患兒體重會不明原因的明顯減輕,皮下脂肪在逐步減少,有的還會有皮下水腫現象發生,這時候你會發現各種器官的功能發生了紊亂,無法正常工作。
2、這種孩子,大部分會比較挑食影響了蛋白質的攝入和吸收,慢慢的皮下脂肪逐漸減少,以至於最後消失,首先是腹部,其次是軀干四肢,最後會反映到面部,皮膚會很乾燥,面色很蒼白,不紅潤。
3、患兒沒辦法像別的孩子一樣,跑來跑去做自己喜歡的運動,那是因為他的肌肉,沒有力量,很鬆弛不緊綳,到後期嚴重的還有可能會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
4、肌營養不良最明顯會影響到的是孩子的身高,會比同齡的孩子發育遲緩,即使在骨齡沒有閉合的情況下,也會很早就停止身高的增長,而且會體型偏瘦,渾身沒有什麼力量樣子。
3. 小兒肌營養不良有啥症狀表現
1.骨骼肌 DMD患者兒童期發病,一般在4~6歲時走路易跌,奔跑困難,逐漸出現走路和上樓困難,下蹲站起困難。神經系統檢查可見四肢肌力低下,肌肉萎縮,腱反射減弱。由於骨盆帶肌肉無力而呈典型的鴨步,肩帶肌肉萎縮無力形成翼狀肩或游離肩,腹肌和髂腰肌的萎縮無力形成特徵性的Gowers征。絕大多數患兒有腓腸肌假性肥大,少部分可見舌肌或三角肌假性肥大。
2.心臟 大多數DMD患者無心血管症狀,只有在疾病晚期和反復感染的應激情況下才出現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很少有明顯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3.胃腸道 胃腸道的平滑肌也可受累。急性胃擴張可導致死亡,死於此症的患者屍檢顯示胃的縱行肌外層有退行性改變。部分患者可有嚴重便秘。
4.神經系統 DMD和BMD患者可有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尤其是智能遲緩,患者平均IQ在正常值的1個標准差以下。智能遲緩的神經病理機制目前尚未明確,是否由於dystrophin蛋白在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都有表達有關、尚未肯定。有研究報道患者癲癇的發病率增高,尤其是BMD型。DMD患者易出現情感/行為問題、認知功能下降及學習困難。
5.其他 Larson等提出能行走的DMD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輕度降低,而不能行走的則明顯降低。資料顯示44%的患兒可出現骨折,44%尚能行走的患兒骨折後,就不能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