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離焦慮是什麼會給寶寶造成怎樣的傷害
分離焦慮(Dissociative
anxiety)
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分離焦慮
是兒童焦慮症的一種類型,多發病於學齡前期,主要表現為患兒與親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反應。也可以說是寶貝入園後的一些正常反應。
再說孩子哭鬧不一定就是分離焦慮。也有可能是身體不舒服了,我家孩子不到兩歲時就有一陣是這樣的表現,後來聽大夫建議檢查後吃了兩片史克腸蟲清後好了。
如果你家的寶貝上了寶寶班,可能會有影響你可以參考一下:
焦慮會引起孩子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剛入園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患兒整日纏住父母,不斷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時擔心父母發生意外,或擔心意外災難會使自己與父母失散。害怕自己離開父母會被拐走。患兒因而不願上學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兒所後哭鬧,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現出頭痛、腹痛、惡心等軀體症狀。病程可持續數年。
分離焦慮是孩子離開母親時出現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最親近的人從視線中消失了,孩子會一下子不安起來:媽媽在哪裡?我要找媽媽!孩子會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呼喚媽媽的出現。大部分孩子從七八個月起,就會明顯表現出這種分離焦慮,有些孩子甚至更早。
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孩子的不安全感有關。最初,這種焦慮的出現,是具有特殊的適應意義的。因為,它促使孩子去尋找他所親近的人,或者發出信號,呼喚媽媽的出現。這是孩子尋求安全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但是,由於焦慮中的孩子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有時,他們甚至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這些平時最能引起親近的人關注的行為,現在成了他用來呼喚親人的一種方法。當然,其他的活動可能就進入不了他們的視線了。
當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分離焦慮就越發不可忽視了。很多寶寶因害怕去幼兒園,會以不起床、假裝生病、賴地哭鬧的手段進行抵抗。
這樣也有相應的對策,總體來說孩子哭鬧一方面是生理上的不適,還有一方面就是心理上想引起家長的注意。我在幼兒園工作這樣的情況每學期都會遇見,多和孩子聊聊天,讓孩子感覺無論家長在與不在身邊我都是有夥伴的。千萬不要說類似你別再哭了,不然媽媽就不喜歡你;老哭老哭我們都不要你了...
...
說了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寶寶健康成長。
B. 幼兒分離焦慮症是什麼表現
幼兒分離焦慮有兩種不同的表現 一種是哭鬧不止,死纏不讓父母離開,尤其是表現在送兒童上學的時候 一種是對於父母的離開無所謂,父母的歸來也不表現任何高興
C. 如何應對孩子嚴重的分離焦慮
一、降低親子依戀強度
在生活中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獨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還有讓孩子多出去接觸其他小朋友及其家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試著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找到自己的玩伴,與其他小孩子建立友誼,從而降低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強度。
二、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
在假期期間,多陪陪孩子,與孩子增進感情,注意互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盡可能給予孩子及時的一致性的情感回應。
三、注意和孩子的告別方式
注意和孩子的告別方式,最好和孩子建立一個告別儀式,每次和孩子分離時遵循這個儀式。例如,每次和孩子分開始,給孩子左右臉頰各一個親吻,或者和孩子拍個手等。切忌偷偷離開。這樣的方法會嚴重毀壞孩子對父母的全心信任,使其內心充滿恐懼和焦慮,他們會覺得父母把自己丟下了。
四、和孩子說再見的時候要簡答明了,語氣要歡快
父母的離別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看到父母難過,孩子就更傷心了。用一種輕松歡快的方式離別,告訴孩子離別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有時間有機會就會回來,讓孩子正確對待人與人之間的離別。
五、告訴孩子大概什麼時候會回來
告訴孩子你大概什麼時候會回來,並不是要把他放在家裡很久,不是不要他,讓孩子不會過分焦慮。
六、離開的時候,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離開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布置一個簡單的小任務,讓孩子有事可干,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說出門的時候對孩子說,「再見寶貝,幫媽媽關一下門」,或者「把你的背包掛起來」。
七、常打電話回家
常打電話回家,讓孩子知道,雖然自己不能在家陪著他,但也是非常關心,非常愛他的,增進親子感情。而且常打電話,可以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各方面情況。
(3)兒童分離焦慮症有哪些危害擴展閱讀:
分離焦慮症和孩子們的個人經歷是沒有太大的關系的。
有些孩子們在第一次和父母分開的時候會產生這樣的情緒,然後這種情緒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是,一般來說,在經歷過幾次和父母的分離之後,孩子們慢慢的是會適應這樣的事情的。
有些孩子可能在剛開始的那幾年表現的很好,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孩子們可能會對這樣的分離感到非常的痛苦。有些上幼兒園的孩子們可能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表現的很好,但是,之後可能會變得非常的痛苦。
不管孩子們願不願意和父母分開,父母都必須要和孩子們分開。父母不能背著孩子們偷偷離開他們,這樣只會增加孩子們的焦慮感。父母在和孩子們分開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們他們要去哪裡,什麼時候會回來等等。這樣能夠幫助減輕孩子們的焦慮感。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節後孩子有了分離焦慮症 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D. 幼兒分離焦慮怎麼處理
分離焦慮症主要是孩子和父母分開造成不安全的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現會出現不安、不開心等情況的發生,有的父母會因為這種情況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其實父母也要做好自我調節,不要有過多的負面情況,這樣給孩子帶很多的負面影響。
兒童分離焦慮症主要發生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尤其是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當孩子上學要和父母分開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焦慮的情況,焦慮症會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很大影響,這種情況主要和孩子出現不安全感有很大的關系,那麼兒童分離焦慮症如何治療呢,現在大家就一起了解一下。
1、提前離開父母
讓孩子離開父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給孩子一個過渡的過程,如果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可以做一些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離開父母一段時間,比如:送到老家父母那裡、讓別的親人帶著出去玩等,暫時離開一段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這種狀態。
2、培養孩子獨立性
孩子到了幼兒園需要適應那裡的學習生活,需要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在上學之前可以適當的培養孩子自己去廁所,自己吃飯、扣衣服扣子等,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更快的適應。
3、給孩子帶玩具
如果學校允許的話可以給孩子帶玩具,需要沒有任務危險性和不容易損壞的,這樣能夠把孩子的注意及時的轉移的玩具上,可以幫助孩子的焦慮症也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能夠和幼兒園里其它小朋友一起分享,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
4、提前熟悉幼兒園環境
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看一下,讓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在老師的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和其它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跟著老師學習等,這樣可以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
以上就是兒童分離焦慮症如何治療的一些介紹,治療兒童分離焦慮症需要學校和父母一起努力,父母需要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應對這個問題,平時也要多注意孩子的情況。
E. 小孩上幼兒園分離焦慮症怎麼辦
每年到了入學的時候,總會有一批幼兒園新生進入幼兒園.這些幼兒園新生從生下來就在家裡成長,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或者是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長,一旦被送入幼兒園,絕大部分都會出現幼兒園分離焦慮症。那麼什麼是幼兒園分離焦慮症?有哪些表現?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什麼是幼兒園分離焦慮症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是指寶寶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過程中所發展起來的情緒。心理醫師稱:適齡寶寶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小班游戲和生活,進而邁出了其社會化進程中重要的一步。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直接面臨著與家長的長時間分離,寶寶經受著分離焦慮所帶來的痛苦。幼兒分離焦慮既與焦慮症有著共同點,又有著這一年齡段的獨特之處,它與兒童焦慮症的表現有一些相似。
二、幼兒園分離焦慮症主要表現
1、寶寶的生理變化
主要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常出現睡眠不好、做噩夢、講夢話、煩躁不安、食慾不振、頭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狀。有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最初一周內還會出現感冒、腹瀉等疾病。
(1)沒有親近人的陪伴,拒絕上床睡覺。
(2)因害怕分離而出現反復的夢魘。
(3)當與親近的人分離時有反復的軀體症狀如頭痛、胃痛、惡心嘔吐等。
(4)焦慮會引起孩子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剛入園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
2、寶寶的情緒行為變化
主要表現為哭鬧不止、獨立孤坐、單獨活動、情緒緊張、念叨回家、拒睡拒吃、隨地大小便、跟人、依物、亂跑、侵犯等。
(1)孤獨與遲鈍:這種孩子常不合群,對集體或游戲均不感興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所以表現冷淡,少說話,反應遲鈍。
(2)恐懼和膽怯:與勇敢的孩子相反,恐懼和膽怯的小兒怕黑暗,怕空曠,怕見生人,怕獨處一室。這種恐懼緊張往往造成失眠、夢魘、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
(3)固執與韌性:孩子表現為對抗的態度,稍不遂意即哭鬧、打滾、以拒食來表示反抵。堅持自己無理的要求。
(4)暴怒:孩子脾氣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鬧、叫喊、扔東西、踢人、咬人、以頭碰牆等。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是孩子哭叫一二聲或大哭之後,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紺,隨之抽搐或「昏死」過去,好一會才恢復過來,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
(5)頑固性習慣:表現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摸弄生殖器而致手淫等。本來吮吸動作系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隨其發展成為一種不良習慣。如吸吮橡皮奶頭,將手指放入口中以獲得吮奶樣滿足,久之即可成為頑固性習慣。又如不注意孩子生殖器及肛門的清潔而引起局部瘙癢,是造成孩子手淫的原因之一。
3、寶寶的具體言行
1、大聲哭:哭的聲音很大,影響到他人,伴隨有眼睛紅、面紅等現象,發生地點及時間不定。
2、哭泣:哭的聲音很輕或幾乎聽不到,不影響他人,伴隨有眼睛紅等現象,發生地點時間不定。
3、默坐:把椅子搬到人不多的地方坐著或者坐著時面向無人或人少的方向,不參與活動,不關注他人活動,也不發出聲音,眼睛望向某一方向(主要是門口及窗口的方向)。
4、依戀 老師:特別依戀某位老師,要牽老師的手、衣角、褲子等,老師走到哪裡跟哪裡,要求坐在老師旁邊,要老師喂飯或陪著午睡等。
5、依戀自帶物:主要是對自己從家中帶來的物品(玩具、書包、書籍、水杯、照片等)特別依戀,長時間地將這些物品背在身上、抱在懷里、挽在手臂上、抓在手裡或緊貼自己放著。
6、不正常進餐:就餐時間不吃東西也不讓人喂或者吃的極少,有些伴有哭聲。
7、不正常午睡:睡覺時間不肯睡覺,躺在床上哭(包括大聲哭和哭泣)或一直坐在床上不肯躺下。
8、哭鬧:哭的聲音很大,且伴有踢腿蹬地、胡亂揮動手臂等強烈的肢體動作或者扯住家長或教師的衣服、大腿等不放。
9、重復句子:多次重復同一個句子且出現的時間、情境不定。
10、獨自游戲:極少出現哭、鬧等行為,正常進餐及午休,偶爾參與教師組織活動,大部分時間獨自一人在一個角落玩耍,對外界環境很少關注。
三、孩子出現幼兒園分離焦慮症應該怎麼辦
1、熟悉環境
確定好幼兒園後,家人可以帶著孩子在幼兒園里玩一玩,看一看,說一說,讓寶寶自己去發現有那麼多小孩在游戲,跑呀,跳呀,笑呀,產生加入這個集體的願望,讓孩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幼兒園是一個快樂的地方。
2、能力培養
像睡覺、吃飯、穿鞋、入廁等細小環節都要讓孩子試一試,鼓勵孩子獨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睡覺等。
3、堅持上學
3歲左右的孩子離開母親溫暖的懷抱,離開熟悉的家庭,面對一個新的集體和陌生的老師,必然會哭鬧、緊張,一定要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讓孩子很快適應集體,如果送兩天歇三天,或者中途到園看望孩子,都不利於孩子適應集體生活。
4、家園溝通
利用早來園、晚離園、電話、上網等多種形式與幼兒園老師交流,及時得到孩子的信息。
很多家長特別心疼孩子,在孩子入園的時候出現哭鬧的情況之後就覺得孩子還小,應該暫緩入園,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無論孩子什麼時候上幼兒園總會發生呢個幼兒園焦慮症的,其實孩子的適應性是很強的,堅持送很快就可以獲得好轉哦。
F. 分離焦慮症會對幼兒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伊頓幼兒園的專家認為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對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給予足夠的重視。陌生的環境和人際關系容易讓孩子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感,此時的「分離焦慮」情緒對孩子心理層面的影響非常大。如果處理不當卻很可能對孩子身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伊頓幼兒園的老師還發現孩子在生理方面也會出現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使得孩子...的抵抗力下降,一些剛入園的孩子常常會出現感冒、發燒、肚子疼等身體不適。 伊頓幼兒園老師認為在早期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3-6歲的孩子正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負面干擾因素會直接降低孩子的智力活動效果,甚至還會影響其創造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G. 分離焦慮症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危害 西安腦康治分離焦慮症好嗎
1、無法正常入學。有幼兒分離焦慮症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他們在幼兒園中感到無比的焦慮、惶恐,萬般無奈之下,有的患兒只能採取退學措施。
2、影響孩子的正常社交功能。幼兒園階段正是孩子建立社會交往的第一步。有幼兒分離焦慮症無法融入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更無法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嚴重影響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
3、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由於患兒無法與同齡小朋友玩耍、交流,會導致孩子的自信心嚴重不足。
4、影響孩子智力的發育。幼兒園也是社會的縮影,患兒無法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對其創造力等各方面的發育也會造成嚴重的阻滯,長大後其智力的發育可能也要落後於其他同齡兒童。
H. 孩子的分離焦慮症,需要怎樣去改善
引言:分離焦慮就是指寶寶因為和親近的人分離而引起不安焦慮的情緒。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分離焦慮情況比較嚴重的話,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甚至影響寶寶一生的創造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孩子的分離焦慮要及時去改善,那麼應該如何去改善呢?
三、不要恐嚇孩子
有的老人經常會開玩笑似的嚇孩子說,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在他們看來這只是一個小玩笑,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深深的傷害,可能會讓寶寶的心靈有一種恐懼心理,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可以讓代替照顧孩子的人給寶寶說,爸爸媽媽出去給你買玩具了,這種正向的語言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I. 分離焦慮的主要症狀和應對
分離焦慮症的表現:
分離焦慮主要指六歲前兒童跟自己的依戀對象進行分離的時候,過度的恐懼、擔心、害怕,造成的臨床表現。
最常見的比如拒絕去幼兒園,因為不願意與家長分離,所以不願意去幼兒園,不願意去上學等,出現哭鬧、發脾氣。有的小孩可能還會因此出現胃疼、惡心等各種軀體不適的表現,哭鬧、發脾氣等等。
分離性焦慮症的表現主要是8個方面,一是過分擔心依戀對象可能遇到傷害或者是害怕依戀對象一去不復返。二過分擔心自己會走失,被綁架或者是住院導致依戀對象分別。三因不願意離開依戀對象而不想上學或者是拒絕上學。四非常害怕一人獨處或沒有依戀對象的陪同,絕不外出,寧願呆在家裡。五沒有依戀對象在身邊時不願意或者是拒絕上床就寢。六反復做噩夢,內容與離別有關,以致夜間多次驚醒。七與依戀對象分離前過分擔心分離時和分離後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煩躁不安,哭喊,發脾氣,痛苦,淡漠或者是退縮。八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反復出現頭疼,惡心嘔吐等軀體症狀,但沒有相應的軀體疾病。
分離焦慮治療的方法
分離性焦慮多見於幼兒及兒童,也可見於成年人。幼兒及兒童的分離焦慮,多採用父母教育、認知行為治療還有家庭治療的方式。父母教育是讓父母認識到分離焦慮的存在,安慰、理解孩子,鼓勵孩子表達、宣洩不良的情緒,另外也要進行一定的承諾和保證。認知行為治療,適用於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兒童,可以進行理解、尊重、支持,識別不良認知,學習緩解焦慮情緒的辦法,比如轉移注意力、放鬆訓練等。家庭治療主要是調整存在的家庭問題,比如家庭結構和家庭關系問題。成年人的分離焦慮也可以採用心理干預和葯物治療的方法,心理干預多是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析。葯物治療多是選用抗抑鬱劑,比如多塞平、阿米替林、帕羅西汀、艾司西酞普蘭等。也可以短期的加用抗焦慮葯,比如苯二氮卓類的抗焦慮葯,有地西泮、阿普唑侖等。
J. 寶寶的分離焦慮症是如何形成的寶媽要如何應對
寶寶的分離焦慮症是如何形成的
寶寶分離焦慮症是形成母嬰依戀,是嬰兒情結社會化重要的一個標志,也是兒童社會化反應的開端,如同嬰幼兒情緒發展依戀的形式和發展分階段。首先對偏愛照顧她的母親表現更多的表示微笑、咿呀學語、依偎親近,母親的行為也容易使嬰兒停止哭泣。對家庭其他人的反應較少,對陌生人反應更少,但嬰兒對陌生人不產生焦慮,易懼怕,同時嬰兒明顯的行為偏好於強化父母和兒童情感的依戀。嬰幼兒時期主要是依戀、偏愛的更加強烈,當母親高興的時候嬰兒感到安全,以為母親就是他的安全基地,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分離焦慮是指兒與母親離開時表示的憂傷,陌生焦慮指嬰兒見到陌生人的時候表現不安,這個時候對照顧撫養他的人分離產生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