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擴展閱讀
兒童攝影如何網銷 2025-01-20 16:34:55
一級動漫多少真每秒 2025-01-20 16:32:02

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發布時間: 2022-04-24 07:46:49

1. 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

當老師要給予幼兒一個知識經驗內容分時候,一定要心中有明確的計劃。要有一個大的高位目標,並且要有一個切合幼兒的具體小目標。這就需要老師充分的研究學科,理解幼兒年齡特點,才能夠更好的實現。使自己給予幼兒的內容是豐富有價值分量的。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多年在一線引導幼兒學習,但是如果想要使自己做的東西更有價值,使幼兒獲得的內容更加飽滿豐富,就要提高自己對各學科的理論知識和認識。 新《綱要》第三部分強調: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以前的教育是由教師選定內容,設置好活動的各個環節,「填鴨式」地灌輸給幼兒,不管幼兒是否對教育內容感興趣。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忽略了幼兒的真正感受,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幼兒想像、創造力的發展。在新《綱要》中明確了應將幼兒教育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系,教育要利用生活,強調要通過生活進行。比如:「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教育內容、教育活動生活化,是《綱要》的一個基本理念,遠離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絕不可能促進幼兒的發展,讓幼兒主動地學習,充分的發揮主體性。 舉個例子來說:一次,我們參與幼兒園的教研活動,研討中班老師在引導幼兒製作陀螺的過程,能否為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活動後中班老師在自我反思中提到:今天的活動沒有很好的完成目標,因為,在小組學習中只有兩位孩子製作的陀螺成功了,其他小朋友的陀螺因為中心點和固定點的問題,影響了旋轉速度,所以都沒有成功。結合教師的反思,園長抓住了「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麼?」這樣兩個關鍵性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老師們開始關注和分析孩子們的作品通過認真地觀察分析、操作嘗試孩子們的作品,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作為中班孩子很難有意識的將中心點的確立與轉速建立聯系教師不應該用成人的標准要求孩子。他們能把陀螺的平面圖立體化就是成功了。當我們又提出「為什麼孩子認為自己做的陀螺是假的,做好後誰也不急於玩」的這一問題的時候,教師的關注點由作品又開始轉向孩子,有的老師提出「雖然每一位孩子的陀螺製作成功了,但是為什麼從孩子們表情和行為上看不到他們快樂?他們感受到快樂和成功了嗎?」這位老師的話,引發了大家的共鳴和深入的思考,通過分析,大家認為這主要源於教師在每個孩子做完陀螺後,都要讓孩子與買來的陀螺對比一下,看一看誰轉的時間長,誰轉的速度快,以引導幼兒關注陀螺的平衡點和固定點……由於教師的期望與孩子的自主探究水平和原有經驗形成明顯落差,所以這種做法直接帶給孩子的就是不成功的感受。為此,作為教師應該因人而異,使得能夠把陀螺做出來的孩子、能夠使陀螺轉起來的孩子以及不僅轉起來而且轉得好的孩子都有成功感。教研活動圍繞「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這一生動的問題展開討論,伴隨著老師們由不成功—到成功——再到不成功的疑問。引發了教師思想觀念上的一個又一個的認知沖突,它幫助老師們由只關注教育目標,到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再到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直至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它不斷地引導著教師逐漸走向孩子、走進孩子。 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只有不斷的更新兒童觀,才能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教育觀點,使之符合新時代對兒童的需要,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全面和諧的發展。一、活動「做中學」,兒童促發展兒童是一個全方位不斷發展的「整體」的人,應尊重並滿足兒童各種發展的需要。活動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不論是嬰兒期,還是在幼兒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動卻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所謂操作活動,就是兒童通過與物體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發展。兒童在做中學,做中成長。通過動手操作,兒童逐漸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我設計的科學活動「紙的吸水性」中,請五歲的幼兒說出塑料紙、紙巾及列印紙等各種不同質地紙的吸水性時,幼兒難以憑空想像,這時,如果我們請幼兒分別在不同的紙上滴上一到兩滴清水,請幼兒邊操作邊觀察,很快,孩子們得出了結論:塑料紙和列印紙不具有吸水性,而紙巾具有吸水性,這樣的答案是通過孩子自己操作得出的,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不易遺忘。所以,在針對很多抽象問題的理解時,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煩,不要省程序,所謂「做中學」就是說的這個道理。二、活動「游戲化」,快樂伴成長兒童期也叫游戲期,游戲既是兒童的一項重要權利,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可以通過游戲學習和成長,其能力水平也是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游戲分很多種,如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等,面對多種多樣的特色游戲,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游戲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將游戲巧妙地貫穿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日常帶班中,我們經常運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幼兒要表現好,如「請坐好!」「不要再動了。」「誰的眼睛還沒有看著老師?」……似乎這樣的話經常出自我們的嘴邊,但有時過多的說服教育會讓我們事與願違。試一試:再想請全班幼兒都坐好時,開展一個「小木人」的游戲;當有個別小朋友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時,我們不妨通過「小靈通」、「一休哥」的角色引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在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時,教師經常以游戲的口吻來引導幼兒去做事情,「小貓靜悄悄的去喝水」、「小兔子快速回到小椅子上」、「一起學做講衛生的小花狗」等等。簡單的一兩句游戲語言,就會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會讓其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命令、是要求,而是在玩,並且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玩,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規,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在這十幾年們的教育教學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為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不僅要保證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發展的需要,還要給他們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要注重個別差異,對兒童個性的尊重和自由的發展是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兒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我們應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應最大限度的發展兒童的潛力。這些潛能必須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才能挖掘出來,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我們對兒童觀應有正確的認識,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金老師2011.3

2. 怎樣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育為主,教為輔。先讓其明白什麼是大人的底線,認清是非,然後再說明事情的原由。有時哄、嚇不如無視來的有效果。我所說的只是大眾式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等,有時也要對症下葯

3. 教師應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1、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其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發展智力。 



3、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務、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4、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

4. 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家長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孩子:
1、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
例如:當孩子做錯事或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千萬不能給他施加壓力,要以寬容、理解的心態去認可並鼓勵孩子,告訴他一次失敗並不代表永遠失敗,方法總比困難多。
2、鼓勵孩子多參加以班、組為單位的智力競賽、體育比賽等。
例如:拔河、百米接力賽、辯論賽等團體活動,讓孩子在平等的競爭氛圍中,學會如何與同伴默契配合,懂得把集體和個人的力量相融合。這樣既能鍛煉孩子的能力,又能提高孩子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還能使孩子奮發向上。
3、善於發掘孩子的特長,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勢,提高自信心,從而激發進取心。
例如:孩子喜歡打籃球,可讓孩子多與朋友、同學一起進行比賽,強化自身的優勢,提高自信,激發進取心,再讓孩子把這種上進心轉移到學習上去。
4、幫助孩子尋找一個適合他奮斗的目標,激發孩子的進取心。
例如:這次考試考了班裡的30名,那下次設定的目標是班裡的20名。通過設定目標、制定計劃,改善自身不足,不斷努力和奮進,從而到達目標。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5. 談談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不僅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也是人生發展過程的一般規律。育人為本,也是中華民族的組訓,子不教,父之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都說明從小抓住人教育的重要性。按照現代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在人的一生中,個性,氣質,興趣,自尊,要素是人生成功與失敗的最關鍵要素啊,這些都是在英勇啊時期形成並穩定的,所以遇人必須從娃娃抓起。

第二點是家庭教育造就了獨生子女特殊的一個人格傾向,新出現的父母是這樣長大的,從小被珍惜,被寵愛是普遍現象。尤其是6+1家庭,雙方父母以自我為中心,本來是英娃的特質,但是兩代人更加突出,從小內心孤獨,缺乏玩伴。社會形成較晚,智商較高智商要素發展不均衡,情緒不穩定,合作分享意識差。不看重負的重擔,成龍成風是整個家庭的一個期盼,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分有分至杳來。有的甚至兩歲母語還沒有真正學會就上來外語班,從小呼市做人教育,甚至文化中誰家欺負的孩子家長還有報復心裡從小忽視規范的獨立人格養成不知尊長不做家務在孩子的認知里是理所當然孩子進入小學,中學後提出更高要求,當滿足不了孩子會理直氣壯的說,家長過時,可以說部分孩子不是全部發展不平衡的。

三是學校包括幼兒園被動教育影響了一些人,第一家庭送來的孩子,無論是個性優良或者是個性不良。都有一群支持者,少部分冷漠的家長為孩子在校吃灰總是真的不眠不休,老師成了罪人第二,重視教育,不尊重教師的現象存在,一方面把老師抬得很高,為人師表。你方便筆試教師的地位,尤其是對小學教師第三過渡,父親評價教師以篇概全。那麼首先的話,我覺得作為一個兒童在學校讀書的話,應當樹立良好的一個價值觀,人生觀,科學觀。

6. 怎樣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兒童的心理發展中,榜樣的力量非常重要。父母的影響至關重要。只要父母按照社會角色行使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相信孩子的人格形成在父母的影響下,特別是在關鍵期內,很重要。

7. 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正確的兒童觀:

(1)兒童的發展是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多層次的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的過程;
(2)發展不是孤立地,靜止地由於某一因素的作用而發展,而是由多種因素參與其中的動態發展過程;
(3)兒童是發展的主體,是在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主動地發展的,而不是被動地發展;
(4)兒童具有發展的潛力,在與適當的教育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兒童的潛力;
(5)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發展水平和速度不同,興趣和愛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齡或班級為標准來武斷地劃一;
(6)兒童通過活動而發展,在對物體的操作和與人的交往中發展知識,能力和個性,而不是坐著,只通過聽或看教師的說和做而發展;
(7)兒童身心各方面是一個整體,對他們進行的體,智,德,美幾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聯系的,應使兒童從小獲得初步的全面的發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發展;
(8)每個兒童都擁有發展權,受教育權等,這些權力應當受到尊重和愛護。

正確的教育觀:

明確對孩子的培育目標;明確自己對孩子需要履行的培育責任;了解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成長特點;了解人類三次環境轉換和三次逆反;了解科學的培育規律、法則與公式;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外在行為表現本質為前提,在父母為孩子創建的客觀生存環境的基礎上,正確的培養和調整孩子的外在行為。具體說就是:

(一)培育目標
最終實現目標: 幫助孩子實現獲得未來更多幸福和快樂的能力!
五大基本培育目標:邏輯思維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社會溝通能力、主動思維能力和責任感。
(二)教育機構與教育者所應履行的培育責任
即「身體的健康成長和保持過程——保育」和「邏輯思維的基本結構創建、豐富成長和使用過程——培育」兩個范疇。其中「培育」有包括了兩個方面,即「邏輯思維的創建和成長過程」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和成長過程」。它們是共同成長,不分先後次序的。
(三)教育機構與教育者所應認識和合理並幫助孩子過渡人類三次環境轉換和「三次逆反期」,這是對孩子成功教育的保證。
三次環境轉換
載體培育從邏輯思維學出發認識到:人類的成長過程中,一共會經歷三次環境轉換,即從非約束環境到相對約束環境的轉換——從家到幼兒園;從相對約束環境到約束環境的轉換——從幼兒園到上學;從約束環境到選擇環境的轉換——從結束學業到職業選擇。
「三次逆反期」
正確理解和注意孩子成長過程中「三次逆反期」的本質原因,以及如何正確在一個逆反期到下一個逆反期的成長過程中實施合理的教育。這三次「逆反期」的普遍年齡分布分別是,第一次逆反期是從三歲左右到五、六歲;第二次逆反期是從二、三歲到十五、六歲;第三次逆反期是從十八歲左右到二十二三歲。它們的基本概念分別是從「復制性邏輯思維」逐步過渡到「具有自主編織的純潔性目的邏輯思維」,又逐步過渡到「具有自主編織的非純潔性目的邏輯思維」,最終會逐步過渡到「具有自主編織的固始化目的性邏輯思維」。
(四)了解科學的培育規律法則與公式
法則
法則(一):1:1法則
在孩子邏輯思維外在表現過程中,其「利、弊」因素所佔的比例的一般規律是「相對平均」的。
父母通過這個法則需要了解的是,對學前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外在表現行為對孩子未來來說,都有50%的利,同時也存在50%弊。如:打人的孩子與被打的孩子、內向與外向的孩子等。父母要做的就是,在理解分析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的利弊之後,通過培育手段,盡可能去調整利與弊比重,讓利於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法則(二):3:3:3:1興趣規律法則
孩子們對某種獨采興趣源的興趣分配比例一般規律為,30%痴迷;30%即興;30%不感興趣:10%不但不感興趣還抵觸。例如孩子們對某種玩具的喜好。
以100個孩子對玩具車喜好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結果:30%的孩子非常喜歡,只要是有機會獲得禮物,就會選擇玩具車;還有30%的孩子覺得玩具車還不錯,不過其他的玩具也願意選擇;還有30%的孩子是不喜歡的,在有機會獲得禮物的時候,是堅決不會選擇的;剩下的10%左右的孩子不但不喜歡,還會厭棄,一拿到玩具車就會讓父母拿走扔掉。
父母通過這個法則應該了解,孩子一定存在著對某種事物自己的興趣喜好。而孩子的這種興趣喜好程度對最終的培育結果起著重要的作用。
法則(三):共鳴實現法則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欲取之必先屈之」。也就是說,要想改變一個孩子的不良習慣性外在表現(不良「習慣性邏輯思維」),首先就要用合理的方法對孩子這個不良的「習慣性邏輯思維」是如何編織的進行理解,並嘗試和孩子一起編織出這種不良的「習慣性邏輯思維」,然後,再與孩子共同編織這個不良邏輯性思維的過程中(首先實現「共鳴」),依據客觀的信息環境對編織邏輯思維的信息進行更換,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對孩子不良「習慣性邏輯思維」進行改變的目的。反之,不僅不能達到改變孩子不良邏輯思維的目的,甚至會因為改變孩子不良邏輯思維目的的這個邏輯思維行為過程而導致和孩子矛盾的加深,甚至,會加劇孩子對這個不良行為邏輯思維的習慣性。

8. 如何建立正確的兒童觀

一、堅信我的孩子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有一個家長說,她的孩子不學習認字,是不是孩子在這方面很差呢?我告訴那位家長,孩子在這方面肯定是有潛力的,只不過在現階段還沒有表現出來。日本有一個心理學家,他的兒子是個低能兒,但是這個心理學家並沒有放棄,而是教兒子認字,教他獨立生活,把低能兒子培養成了一個能夠正常生活的人。這個故事很好地說明了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不要輕易就否認孩子沒有哪方面的能力。現在的家長很急躁,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暫時不如別人的時候,就會覺得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是有問題的,而不去想,孩子的潛力還沒有開發出來或者說正等著家長去開發。 二、孩子的不成熟是有成長價值的。 不成熟是指孩子經常會犯一些小錯誤。有一位家長,她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好多事情不願意跟她說,即使說,也會做一些修改。這位家長很著急,認為孩子學會了說謊。但我把這些理解為孩子經常犯的一些錯誤。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有這個過程,它們是有價值的東西,它的價值體現在孩子表現出了這樣的問題,家長幫助了孩子,孩子改正了,這不就是成長中的價值嗎?如果家長能這樣想,還會和孩子著急、生氣嗎?還會打罵孩子嗎?比如孩子忘戴紅領巾了,有的家長就埋怨孩子,你怎麼又丟三落四,又忘戴紅領巾了?如果家長反過來想,他是個孩子,我也可能會忘。那麼家長幫孩子出一個主意,每天晚上整理書包的時候,想著把紅領巾放進書包里,這樣不就可以了嗎?所以觀念不一樣,態度不一樣,處理的方式和方法就不一樣。孩子出了一點小毛病,家長幫助一次,這樣孩子不就一點點地成長成熟起來了嗎? 三、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 作為主體的孩子來說,對事物有選擇性,處理問題有能動性,而且會有自己的創造性。但是在我國,孩子更多的是作為受體,被動地去接受家長的指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違背家長意願的事情越來越多。我認為這是一個家長的觀念問題,家長應該把孩子看成一個具有主體性的、獨立的人,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獨立去學習、解決事情的情境,充分地調動孩子的主體性。 四、孩子也要承擔責任。 責是責任,權是權利。現在的孩子對自己的權利要比責任重視得多。很小的孩子就知道維權。有一個父親打了兒子,六歲的兒子對父親說,你沒有權利打我。但是孩子不知道除了權利之外,他還有責任。這個責任包括對自己要負責,對家長要負責,在學校應該對老師和同學、班級負責。現在的孩子需要加強的是責任意識。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大家都圍著他轉。這是家長的觀念問題。我們有沒有引導孩子要負責?我們是不是給孩子講過,你作為家庭的一員,你有一種責任。孩子的責權意識要及早培養,早期給孩子打下一個正確、良好的基礎,以後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五、培養孩子美好的情感。 從德育的角度來說,孩子應該先掌握道德知識,在掌握的同時,要把他的情感帶進來,然後用意志力不斷地去強化,使之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最後在孩子的行為當中體現出來。 作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哪些習慣是好習慣,哪些習慣可能會造成終生遺憾。同時,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感,比如怎麼去關心別人。比如意志力的培養。好多家長都說孩子沒有意志力,這和家長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其實孩子什麼事都可以堅持下來。當他不想做的時候,肯定是遇到困難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去觀察去發現,扶著孩子跨過一個個的溝溝坎坎。當孩子一步步地跨過來了,意志力也在一點點地養成。家長往往忽略這個問題,總認為孩子不願意學了,沒毅力,而且還當著孩子的面這樣說,這會給孩子一種消極的暗示——「我沒毅力」,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好。

9. 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提供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鼓勵孩子多參加以班、組為單位的智力競賽、體育比賽等,提高孩子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善於發掘孩子的特長,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勢,提高自信心;幫助孩子尋找一個適合奮斗的目標,激發孩子的進取心。

10. 結合幼兒園教育實際論述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兒童觀

一、正確認識兒童

(一)兒童觀含義

兒童觀是怎樣看待和對待兒童的觀點的總和,它包括對兒童發展的看法,對兒童主觀能動性的認識和對合格幼兒標準的認識,它也表現為家長的子女觀和教育者的學生觀。

(二)錯誤的兒童觀

1、早期定向教育

早期定向教育的對象必須在早期具有定向活動所需求的特殊能力,或者要具備指的早期定向培養的特殊的先天素質。

為特殊能力和特殊天資,大多數兒童是不具備的,因此,對一般兒童不宜輕易實施早期定向培養。

2、智育中心

教育一切向培養智力看,一切向分數看。

對於大多數兒童來說,早期教育要立足於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打基礎。

在全面打基礎過程中可以有所側重,有意義地引導,發展和培養他們的正當興趣和愛好,促進某種才能發展。

二、認識兒童的主觀能動性

對兒童的主觀能動性的認識,表現為怎樣認識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錯誤認識:教師為中心的、命令的、監護式的,即班級的中心是教師,教學方法上表現為注入式和填鴨式教學。

正確認識: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就要把幼兒放在主體地位,而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影響,教師要科學地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起新的需要,要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三、對幼兒進行有質量的教育

合格幼兒的標准即所培養幼兒規格或質量,通俗的說就是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合格幼兒的標准通常是通過培養目標體現的。

《幼兒園工作規程》的教育目標

1、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其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發展智力。

3、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務、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4、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

四、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正確的兒童觀應該是,在承認兒童大戰的可能性基礎上,尊重、發展兒童的獨立自主性,使每一個兒童都具有獨立人格。

必須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師生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實現幼兒教育的現代化。

今日頭條與抖音是一家,大家也可以同步關注抖音:教育關鍵點【初心】

每天都會同步給大家視頻分享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