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擴展閱讀
夏洛特第七集什麼動漫 2024-11-16 18:21:23

如何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 2022-04-22 20:48:43

1. 孩子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因此,我們必須清楚什麼是真正的健康。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沒病沒災」就是健康,卻對孩子的心理素質、心理狀視而不見,認為孩子小小年紀不會有心理問題。殊不知,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家庭教育的新焦點。

某家庭教育研究機構對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一次抽樣調查發現,中小學生和大學生中分別有40%~50%和20%~3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某部門曾在一個城市展開調查,發現孩子患有各種身體疾病的約占受檢人數的65%,而有心理障礙的卻佔69.9%,超過了身體疾病的患者。

三、讓孩子把不愉快的事說出來

可以讓孩子哭,痛痛快快地哭。這就是讓孩子把不快的情緒發泄出來,不堆積在心裡。但同時也要讓孩子記住,要將哭之前的所有痛苦與疲累都統統發泄出來,然後輕松對待下一秒,下一刻。在哭過之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跌倒的原因,最好在紙上分條列出,這樣看起來更清晰、直觀。然後,調整好心態,繼續快樂、積極地成長,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2. 父母要怎樣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

孩子面對生活和學習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失敗、挫折和困難。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目前,許多孩子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如懦弱、任性、自卑、自負、嫉妒、過度敏感、依賴性強、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等。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呢?

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父母首先要從自己和小事做起。作為父母,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父母的引導和孩子的感受、體驗和慢慢積累。

3. 如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一、幼兒心理健康培養的意義
(1) 幼兒心理健康影響其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是密切關聯、相互影響的。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心理健康又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心舒則體壯,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可見,「心」與「身」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馬克思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憊和痛苦。」這說明心理健康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2)幼兒時期心理是否健康影響人智力的發展、學習的好壞和將來事業的成敗
當孩子感到心理壓力時,表現情緒緊張、煩燥不安、心情抑鬱、感受力降低、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從而影響其智力的發展,實踐證明心理健康的孩子學習輕松、愉快,能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並增進體腦發展,保持與現實環境的接觸,排除不必要的憂慮,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心理健康也影響著一個人事業能否成功,有才華而事業未能成功的人不少,究其原因主要
是心理因素影響其才能的發揮,比如沒有和諧的人際關系,缺乏毅力等。
(3)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未來社會人才必備的素質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新的世紀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個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這意味著跨世紀的新一代,不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質,更要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1) 不正確的教育觀
只有身體的健康不是完整的健康,但人們往往過多重視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這些也對教育行為造成不良影響,如在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重動作技能熟練,忽略幼兒個體差異;重體育活動形式,忽視幼兒身心特點;重自體功能,忽視幼兒個性、德育、美育等的培養。這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不僅錯過培養幼兒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機會,而且還使孩子對體育活動喪失了興趣和自信心。
(2) 師生關系不和諧
馬斯洛指出「在幼年時期就得到安全感、變得堅強的人,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何種威脅,他們往往仍然保持安全感和堅強的性格。幼兒得不到成人的關愛、呵護,並且遭受威嚇、呵斥,將會產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出現焦慮、不安、退縮的情緒,對外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孩子年齡小,渴望有安全感,更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些教師總是高高在上,什麼事只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專制地強迫幼兒接受,這給幼兒造成一種「上對下」的心理壓力,易使幼兒產生敵對情緒、自卑感,形成壓抑和抑鬱等不良性格。
(3) 家庭教養方式不當
由於兒童有依賴他人的特點,對兒童心理問題的考慮需要考慮到他們與別人的關系,而不應該把問題單獨局限於兒童自身。一美國學者,為了探知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對自己父母、家庭究竟有哪些迫切要求,走訪了20 多個國家,對1萬多名膚色不同、經濟條件各異的兒童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調查結果令人吃驚:孩子們對父母和家庭放在首位的要求並非是經濟和物質條件,他們對吃、穿、用、玩的東西似乎不太在意,相反卻很注意自己家庭的精神生活,如以下類型的家庭就嚴重阻礙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a.關系緊張型;b.放縱型;c.過分保護型;d.過分嚴厲型。
三、幼兒心理健康培養的方法與對策
(1) 注重環境對幼兒心理健康培養的重要性
a.幼兒園環境與幼兒心理健康培養。
首先,應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年齡差異,注重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創設,這樣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放開手腳活動。其次,應更多地考慮兒童全面發展的需求,注重兒童認知、情感、語言等方面的整體環境因素,為兒童提供大量的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活動的空間。再次,關注兒童成長的自然因素,注重戶外實用性環境的創設,更多從實用實效的角度予以考慮,從場地的面積、場地的硬軟、器具的高度和功能考慮。不同年齡的分班戶外活動區的創設:考慮綠化的觀賞、鍛煉的不同作用及養護的便利,使各年齡段孩子在不同季節開展各類有益的戶外鍛煉活動,得到健康發展。另外,應注重幼兒園人際關系對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要重視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特別對性格內向、膽小、活動能力和交往能力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視。教師還應對小部分拘謹、孤僻、智力發展滯後的幼兒充分關注,根據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個體差異,研究適合他們的有效活動形式和方法。
b.家庭環境與幼兒心理健康培養
家庭環境直接影響幼兒的心理形成,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將產生不同的影響。這里談談幾種不同類型的家庭環境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第一種,專橫或武斷。父母教育孩子往往採取「高壓」政策,針對幼兒心理要求不是耐心進行說教,而是表現急躁情緒或打罵孩子,這就使孩子易產生恐懼心理,缺乏自信心,性格孤癖、情緒不穩定。第二種,過分遷就或溺愛。此種教養方式大多發生在「四二一」綜合症家庭。主要表現在長輩對孩子百般寵愛、過分嬌慣,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哭鬧不止,以蠻橫胡鬧來達到心理上的滿足。第三種,民主或寬容。這種教養方式一般多見於父母文化素質較高的家庭。在這種家庭里,父母對孩子的活動往往是採用循循善誘的方法加以引導,並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發展給予一定的社會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初步訓練。父母對孩子不打罵、不嬌慣,愛寵有度,教養得法。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並不是一味地滿足造就,而是要看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乎情理。所以,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既要在幼兒入園後積極努力地培養幼兒的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又要主動地與幼兒家長聯系,相互交換幼兒心理發展狀況,指導家長科學地教養幼兒,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為幼兒的早期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2)採用表揚獎勵來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對幼兒進行表揚獎勵,就是對幼兒所表現出來的符合教育者所預期的認識或行為進行肯定性評價的過程。表揚獎勵作為一種積極強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動中被教師廣泛地接受和採用。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表揚獎勵是把雙刃劍,適當的表揚獎勵可使幼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增強其自信心和上進心,消除其不良行為,強化其優秀品質的形成;過分的表揚獎勵則有礙其優良品質的形成,甚至還會使幼兒形成一些不良的品質。
(3)教師應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特點,樹立心理素質教育觀念
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明確指出:幼兒早期的心理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是一種具有自發吸收力的心理,這種心理不斷自發地按照其自身的本性、自己的尺度、自己的機制將周圍環境的一切信息篩選加工、固結於自己的心理世界。既然幼兒早期的心理是自發的無意識的,作為幼兒教師就要重視幼兒早期心理發展的特點,自覺地維護幼兒的主觀自我意識。總之,幼兒教師要想真正走進幼兒的心理世界。只有心中真正裝著幼兒,真切地了解幼兒的內心需要,真實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才能真正地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地取得成效。

4. 如何讓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想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重要的是父母自己的心理要先健康起來。

總之,說起來很簡單,想要讓孩子心理健康,就要讓他生活在一個充滿愛與正能量的環境中。但實際做起來,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去努力營造這樣的環境。想讓孩子美好起來,那就先美好父母吧!想讓孩子心理健康,那就父母先讓自己的心理健康起來吧!


我是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請關注公眾號:香草珠兒

5. 試述維護和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兒童心理健康有什麼標准
1、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3、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4、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5、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6、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7、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9、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10、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

三、兒童的心理衛生問題有哪些
1.一般性的問題。如:口吃、尿床、逃學、不吃飯、說謊、好動等;

2.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適應障礙、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3.兒童疾病類問題。如:自閉症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

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活動量過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東跑西、爬上爬下、話多、手勢多、父母或老師往往非常討厭這種孩子,他們有時會認為這些孩子是故意搗蛋的。一般而言,這些孩子的特徵有:注意力難以集中、肌肉協調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緒不穩易發怒、過度敏感。兒童過度好動的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家庭壓力太大、二是輕微的腦部受損、另一種是天生就屬於活動型的孩子。

4.恐懼症。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5.兒童抑鬱症。典型的抑鬱症表現為,當令人高興的事發生時,病人仍然沒有積極的反應。除了情緒反應之外,非典型的抑鬱症還需包括其他表現,如增加胃口、增長體重、增加睡眠和行動遲緩。例如,典型的抑鬱症有普遍失眠的表現,而非典型的抑鬱症表現正好相反,這些孩子睡覺的時間比普通孩子更長。

四、家庭因素對兒童性格的影響有哪些
1、教養方式:

(1)父母教養比較民主,則孩子獨立、大膽、機靈、善於與別人交往協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父母過於嚴厲,經常打罵,孩子則頑固、冷酷無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就任性、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定、驕傲;

(4)父母過於保護孩子,則孩子被動、依賴、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5)父母教養意見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兩面討好,易說謊,投機取巧;

(6)父母支配型教養孩子,孩子就順從、依賴、缺乏獨立性。

2、家庭氣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相反,父母間的爭吵、隔閡、

6. 兒童心理健康的培養,都有什麼好的做法呢

兒童心理健康的培養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會發現,現在大多數的兒童都出現了心理問題,這可能是因為家長平時沒有多去關注一下孩子。如果我們想要去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話,那麼小編也是建議各位家長最好是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太大的壓力。平時帶著孩子多出去玩玩,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加的可愛,而且也會變得更加的健康。

三、總結。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心理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選擇通過輕生的方式來了結自己的生命,小編也是希望所有的家長能夠更好的去保護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去逼迫自己的孩子。過於的逼迫孩子只會讓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也只會讓孩子走向不歸的道路。

7. 孩子心理健康的培養,都有什麼方法

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那麼爸爸媽媽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心理活動。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讓孩子這樣做那樣做,但是卻並不給孩子解釋,也不尊重孩子個人的想法,這樣的教育方式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所以說作為家長一定要記住用正確的方式來給自己的孩子做好相關的教育,這對於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引導,而且也能夠尊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果爸爸媽媽選擇了忽略孩子的聲音選擇了忽略孩子的想法的話,那麼小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總而言之爸爸媽媽應該盡可能的選擇用正確的方式來尊重孩子的成長,要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著小孩子發育得更為完善一些,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行為方式。

8. 初為人父母在生活中,該如何讓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呢

用正確的心態去教育孩子,同時讓自己樹立起好的榜樣並讓孩子感受到。

每一個人在成為父母之前,都是自己父母孩子,所以當了父母之後,才知道當父母確實不容易。但是既然我們選擇了成為父母,那麼就要拿出當父母樣子。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改進,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一、用正確的心態去教育孩子。

雖然我們初為人父人母,我們在很多方面都不足,但是我們要擺正自己心態,不要害怕去面對一些問題。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更是一邊教育,一邊學習的時候。當然我們不能夠逼迫自己一定要成為很優秀的父母,這樣壓力大,反而做不好。對此,調整心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