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鄉村兒童教育是什麼
擴展閱讀
新手怎麼挖基礎修邊 2024-11-20 07:27:24
科學包括哪些基礎 2024-11-20 07:25:10

鄉村兒童教育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14 03:36:56

『壹』 李永樂呼籲關注鄉村兒童,我們應該關注鄉村兒童哪些方面的教育問題

當前,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經濟的深入化,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中國城市化過程中,城市空間的擴展是伴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而展開的。人口的增長、流動的增多,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了巨大的就業崗位數量。於是,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到城市打工,以實現自己的“淘金”夢想。因此,在社會轉型期,鄉村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鄉村兒童由於年齡小,自我照顧能力差,父母關愛不足,導致其在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方面出現一系列問題,嚴重地制約了其整體素質的提高。故我們要著重關注到對於鄉村兒童的三個教育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學校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教常常是通過父母的言語和行為來影響孩子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品格,理想。一個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兒童,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我行我素,無法無天。

『貳』 鄉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鄉村教育的目的是:

  1. 傳承中國文化,把因城市教育而造成的民族文化損失,最大限度的找回;

  2. 孕育民族藝術,堅守在現代藝術,時尚藝術沖擊下的生態藝術陣地;

  3. 把握人性走向,為因經濟社會和外來文化造成的人性扭曲保留一分真情;

  4. 倡導禮儀廉恥,清除因城市生活造成的意識形態污染;

  5. 推崇綠色環保,為因城市教育造成的環境破壞留住最後一分凈地;

『叄』 如何發展農村幼兒教育

導語:幼兒教育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中華民族未來發展,是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都應該給予充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要構建切合實際的幼兒教育機構發展模式,並結合經濟的發展和其他各方面客觀條件的改善,不斷轉變工作思路,促進幼兒教育機構健康、持續發展。

如何發展農村幼兒教育

一 更新教育觀念

廣大的農村幼兒教育管理者、幼兒教師及幼兒家長,都應認真學習黨和政府關於發展幼兒教育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改變教育觀念,端正對待幼兒教育的認識。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把兒童看做是具有發展潛力的、不同於成人的獨立主體,兒童的潛力只有在與適當的教育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幼兒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高、個性的形成是通過自身積極的探索、主動的活動實現的,而不是憑借靜坐、傾聽、觀望教師的說和做而被動學習得到的;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彼此之間的發展水平與速度、興趣與愛好都不盡相同,教師應予以尊重和保護;

另一方面,還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貫徹“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原則。必須嚴格把握教育對象是學齡前兒童這一基本特點,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廣泛開展游戲、觀察、散步、上課、娛樂、體育、勞動等多種活動;既對幼兒提出統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得到發展。

二 優化幼兒園(班)環境

1.改善農村幼兒園的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的改造應與教育目標一致。為此,教師要和幼兒一起設計環境,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收集各種自然物和無毒的廢舊物品,布置教育環境,如教師和幼兒共同採摘野花,拔蘆葦穗,製成各種物品來裝飾環境;或剪粘稻稈,做成一張中國地圖,掛在牆上;用廢紙盒和幼兒的繪畫作品做成一個彩色電視機,陳列在教室的一角;隨著季節的變化改變環境的布置,使教室始終充滿歡樂、童趣和生機。此外,教師還可以把各種物品進行整理加工,分門別類地放在不同的活動區中,如把植物的枝、花、葉、籽放在美工區中,把種子、果實放在拼剪區中,把竹竿、木頭放在建築區中,把瓶子、飲料罐放在娛樂區中,並使幼兒能隨意使用,自由操作。

2.創設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

建立並維護師幼之間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教師應採用言語的、動作的、情感的等多種方式,扮演觀察者、同伴、指導者和評價者等多種角色,與幼兒進行廣泛、積極的交流,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堅強的意志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3.建立互助友愛的同伴關系

幼兒園(班)是幼兒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場所。幼兒在班級中,不僅模仿教師的言行和態度,更重要的是從同伴身上獲取社會交往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要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大幼兒交往的范圍,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如“開放小組活動”“配對小組活動”“混合年齡小組活動”等,以提高幼兒交往的能力,進而形成並鞏固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同伴關系。

4.科學安排幼兒一日活動

幼兒園(班)的保育和教育任務是通過一日生活來實現的,因此,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和各項活動(游戲、上課、休息、飲食、睡眠等)的順序和時間,對於保證幼兒有規律地、愉快地生活和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並需要處理好幾個關系:動態、靜態活動適時替換,室內、室外活動交替開展;全班活動、小組活動和個人活動相結合,體、智、德、美教育活動相統一。

三 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發展農村幼兒教育事業,提高保教質量,要根據“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相結合、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幼教理論與農村實際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培養與造就一支穩定而合格的幼兒教師隊伍,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

綜上所述,發展農村地區的幼兒教育,必須“以窮治窮”,依靠當地的自然資源,艱苦奮斗;以農村的廣闊天地為課堂,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教育內容和教材,做到農村化、地方化;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開展多種生動活潑的游戲和活動,做到幼教化、學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幼兒教育新路子。

『肆』 淺析鄉村幼兒教育的問題及建議

——以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

陶行知先生說:「中國以農立國……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運動,就是到鄉下去的運動。」梁漱溟先生也認為,中國在「倫理本位,職業分途」的特殊形態下,教育必須從鄉村入手,要優先改變農村教育。中國人口的十之八九在鄉村,要實現「在幼有所養、學有所教……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我們就必須認清楚目前我國鄉村幼兒教育的迫切問題,並探索合理有效的方法,積極主動地予以解決。

本文以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的理論為基礎,並適當延伸發散思維,多角度思考,對目前我國的鄉村幼兒教育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鄉村幼兒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的不足

1.鄉村幼兒教師人數缺口巨大。據國家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數據,2017年我國在職、代課和兼任的幼兒園教師人數為402.9萬人,適齡兒童在園人數為4725萬,師生比為1:11.7,高於國家規定的1:7~1:9的標准。考慮到鄉村幼兒園條件與城市比相對較低,而我國鄉村人口基數卻十分巨大,在鄉村這一比例只會更高不會更低。雖然較2013年1:23.7的師生比,已有很大提高,但就目前情況看,鄉村的教師人數缺口仍然是巨大的。

2.鄉村幼兒教師的素質水平普遍較低。幼兒教學不同於其他教育學科,它要求從業者具備更全面的綜合素質。從業者不僅需要懂得幼兒的成長規律,還需要懂得幼兒心理、幼兒衛生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需具備一定的藝術能力,如舞蹈、音樂、美術等。目前的情況是,一方面,為擴大幼兒教師隊伍,國家規定的幼兒教師准入門檻並不高,學前教育專業的同學只需在畢業前通過《綜合素質》《保育知識》和面試即可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而教師和社會工作者也可以通過考試獲得學前教師資格。但另一方面,較低的准入門檻,勢必導致幼兒教師的素質水平普遍較低。從數據的角度看,2017年我國幼兒園教師學歷的分布情況:50%是專科學歷,20%是高中學歷,5%的高中以下,而本科學歷及以上的不足20%。可想而知,在廣大的中國鄉村,由於基礎條件薄弱、收入水平低下、地理位置偏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學前教師隊伍的素質條件必然更差。

3.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農村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尚不成熟,教師選撥、任用和培訓機制尚不完善,即便已經在崗在職的教師,也因為收入、前景和編制等問題而產生離心力。一直存在鄉村教師向城市學校流動的現象,而城市迴流鄉村的教師則實屬鳳毛麟角,鄉村與城市的學前教育質量非但沒有縮小,反而逐漸拉大。放任此種惡性循環不加制約和調節,我們必然離「幼有所養、學有所教」的目標越來越遠。

(二)基礎條件的落後

與城市相比,我國鄉村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偏遠地區的經濟水平仍處於較低層次,還存在很嚴重的區域不平衡現象。自2001以來,我們國家實行了由縣級政府為領導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但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有些縣級政府教育資金投入不足,導致了校舍面積小、教育儀器設施少、圖書資料陳舊、文體器材老化等現象。而且,隨著學前教育的不斷推廣,有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和特殊人群(流動人口子女、殘疾兒童等)入學困難、條件落後等問題也愈發凸顯。

(三)教育模式的落後

這個問題是鄉村幼兒教育師資短缺的延伸。一方面,由於鄉村幼兒教師存在數量少、素質低、流動性大等問題,必然會導致對應鄉村地區的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式落後。又因為鄉村的信息流通速度較慢,鄉村教師的教育敏感性和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相對城市地區,鄉村地區在大時代的變革和創新潮流中存在延遲效應。鄉村幼兒教育的革新難以與時俱進,核心價值觀的傳遞、道德素質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發揚,存在一定滯後性,難以進行教學方式變革,難以進行教學轉型和策略研究。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發展,鄉村教師更多面臨著家長對自身權益和對學生權益前所未有的關注壓力[],教師的道德指數和幸福指數都有所滑坡,對教師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有一定影響,從而間接影響了教育理念的創新和教育模式的迭代。

二、針對鄉村幼兒教育問題的建議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幼兒教育專家,他的「活教育」理論不僅指導了當時的學前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的基礎教育,對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也仍發揮著對當下幼兒園教育的指導作用。靈活運用陳鶴琴先生的理論,可以為解決目前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的問題,提出一些參考性建議:

(一)整合區域師資力量,建設區域幼兒教育的「活」網路。在一定區域內,利用城市師資力量較強的優點,整體規劃,通篇布局,通過「結對子」、「雙向流通」等方式,對鄉村學前教育點進行定點幫扶,既可以讓城市的教師「沉下去」,也可以讓鄉村的教師「提上來」。有計劃、有組織的流通網路可以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最終使得區域內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二)開拓創新發展思路,創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活」教材。陳鶴琴先生認為,將兒童能接觸到的「大自然、大社會」作為教學內容,可以讓他們學到實用的知識。不少學者認為,當下既是現代化教育,那麼傳統的手工、勞動等教育內容應該減少,甚至個別內容可以不再進行教學。我認為這是對「實用主義」的過度解讀,手工教育、勞動教育等之於兒童綜合素質、道德品質的培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廣大的鄉村地區,中國的傳統文化氛圍依然濃厚,從手工、勞動等當地兒童熟悉的方面入手,更貼合實際,更接地氣,也更有利於師生的溝通和知識的傳遞。因此,靈活發揮鄉村自然條件的優勢,運用手工、勞動等方式創造竹馬、竹蜻蜓、草蟋蟀等具有鄉村特色的「活」教材,不僅有利於解決教材教具短缺的問題,更有利於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也寄望學前教育的推廣者和從業者,切不可犯了近代學前教育史上出現的「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豈不知「子息不昌、文脈不張」?

(三)轉變固有思維模式,打造鄉村幼兒教育「活」機制。以史為鑒,方知優劣,當年陶行知先生為了推行平民教育,創造了「小先生制」和「藝友制」等靈活的教學模式,陳鶴琴先生也提出「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等領先於時代的教學原則,這固然是過去存在的機制,但何嘗不能古為今用呢?我認為,雖然近兩年幼兒教師隊伍有了明顯壯大,但對我國鄉村學前幼兒教育的現狀,我們並不能持過於樂觀的態度。「小先生制」、「藝友制」,其作用不僅在於迅速壯大教師隊伍、推進平民化教育,更在於其強大的靈活性和滲透性,可以增強鄉村地區與城市地區的信息交流;而「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的教學原則,更為我們創新教師隊伍、教學模式提供源源不斷的思維靈感。「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鄉村幼兒教育的「凍土帶」,必須有靈活的機制去松動,才能孕育出更豐富的養分,栽種出更甜美的果實。

三、結語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身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身的局限性,始終以學習者的身份熱切地投身於平凡的工作。同樣的,在解決鄉村幼兒教育的問題上,我們也應該取長補短、兼容並包。而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也為我們開拓思維、靈活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教育乃一國之本,而學前教育更是「根本之根本」[],我輩志同道合者,即便不做蠟炬成灰,也必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任重而道遠」。

『伍』 農村幼兒園家庭教育狀況是怎樣的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不同的家庭狀況、家長不同的教養態度、家長本身不同的素質,對於形成孩子最初的體格、人格、和智慧,以至對孩子的一生,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建立相對科學的家庭教育環境,有助於抵禦社會的不良風氣對少年兒童的影響,有助於從根本上提高少年兒童的成長

農村幼兒園家庭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源於多方面原因,除了家長的教育指導能力不高外,教師的教學水平低下也是一個原因。但是為了提高廣大農村幼兒家長的素質,使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一樣都能受到良好的家庭家庭教育,農村幼兒園的家長學堂、家長課堂等活動都有必要亟待而持久的開展下去。

『陸』 你心目當中的農村教育是什麼

  1. 我心目當中的農村教育是神聖,不可替代的。有很多人說,農村學校現在學生很少了,有的學校教師還比學生多,這豈不是一種浪費。我要說的是教育真的不能僅從經濟上去衡量,農村學校現在四五十個娃的學校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幾個學生,但是他們的背後也是四五十個家庭,他們的希望在哪兒?他們能通過什麼來改變家庭,唯有學習。我們學校原來有一個孩子家裡父親是殘疾,母親精神時好時壞,每天這個母親都會把孩子送到學校,而且用他們那臟兮兮的手拉住教師的手,說著聽不懂的話,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他認為唯有老師可以讓他們改變,老師可以改變孩子的未來。

3. 慶幸的是我就是一個農村教師,一個能改變這些孩子命運的人。慶幸的是國家這些年也越來越重視農村教育,硬體建設越來越好。相信農村教育會有美好的未來。

『柒』 農村幼兒園家庭教育狀況是怎樣的對小孩有什麼影響

引言:現在在農村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孩子的教育情況,因為想讓孩子走出那個小的地方去見識更大的世界,但是就會把這種期望轉化成了壓力給到孩子。以前的農村是對孩子的教育不受重視,但是現在有點過於重視了,但是卻沒有一個好的科學的辦法去引導孩子成長。

『捌』 農村小孩和城市小孩的教育,有哪些不同之處

引言:農村和城市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如果家長想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首先就要把孩子送去城市讀書。城市裡面有優秀的師資力量也有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在城市也會受到更好的教育。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農村小孩和城市小孩的教育有哪些不同?

三、目標不一樣

農村和城市最明顯的差距就是兩個人的目標不一樣,因為生長的環境不一樣,學習到的資源也不一樣。如果想縮小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就要讓孩子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生活,他們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會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奮斗。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缺失孩子的成長,這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玖』 農村留守兒童幼兒教育的問題和完善方法

導語:陶行知說過:“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要想全方位培養人、塑造人就應該從娃娃抓起,重視每一天教育,重視每一個人教育,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面對這種情況,需要提高幼兒教育者的素質,提升幼兒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教育,為順應時代需求,力爭將孩子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人才。

農村留守兒童幼兒教育的問題和完善方法

一、農村留守幼兒教育的基本現狀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把子女留在農村的那一部分孩子。從調查情況來看,江西撫州留守兒童的父母親都在外務工的比例高達80%,大約43%屬於留守幼兒,多由家中老一輩的人撫養教育。

幼兒教育是指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從廣義上說,幼兒教育是指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如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看電視、做家務、參加社會活動;狹義的幼兒教育則指幼兒園和其他專門開設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幼兒園教育在中國屬於學校教育系統,和學校教育一樣,幼兒園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所沒有的優點,如計劃性、系統性等。本文的幼兒教育是狹義上的概念。

(一)留守兒童的幼兒教育尚未得到普及

據對撫州市東鄉縣楊橋鎮的調查,從父母在外打工情況看,父母都在外務工比例最高,佔32%,其次為父親單方在外務工,佔19%,母親單獨在外打工比例為5%,三者合計比例高達56%,說明楊橋鎮農村留守兒童比例相對較高。

在抽樣學生樣本中,男生佔535%,女生佔465%,男生比例大於女生。上過幼兒園的比例為39%,說明楊橋鎮留守兒童入園率低。從未上幼兒園與上過的學生學習情況比較得出,上過幼兒園的學生學習優秀率達205%,比未上過的優秀率高出15個百分點,未受過幼兒園啟蒙教育,學習成績處於中下等的學生比例竟高達5574%。可以得出幼兒園教育對留守兒童的今後學習教育有著重大的影響。

然而,從農村留守兒童對上幼兒園的態度來看,有54%的兒童不喜歡上幼兒園,留守幼兒入園晚,平均年齡在5周歲,3~5歲普遍由監護人代管,在監護人看來,幼兒太小入園學不到什麼東西,到了5~6歲,要上小學怕跟不上,要進入幼兒園打好底子。普遍存在沒有讓適齡兒童接受幼兒教育的意識。

(二)農村以隔代監護為主,文化水平不高

通過對問卷中4~6歲監護人與兒童關系的分析可得出,筆者調查的172名監護人樣本中,有138人屬於隔代監護;有20個孩子屬於單親監護類型,其中有7人由父親單獨照料,有13人由母親單獨照料;有9人屬其他監護類型(包括有親戚、朋友或者雇傭人員代替照料);有5位幼兒的監護者沒有填寫這個問題,即監護類型不詳。其中,高中及以上學歷只有10人,初中學歷57人,小學畢業的有89人,小學肄業有16人。留守兒童中監護主要是隔代監護,而且他們監護人的文化水平大都是小學或者初中水平,高中及以上學歷所佔比例較小。

(三)監護人對幼兒教育關注不足

監護人與幼師的聯系相當缺乏,172被調查者當中,高達116人表示不會和老師聯系,只有少數人會每周聯系老師一次,有36人明確表示只有偶爾會和老師交流。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對幼兒的教育關心程度很低,有66%的監護人從不聯系老師了解幼童上學情況,每周聯系一次的監護人只佔512%,每月一次的只有765%的比例,偶爾會聯系的佔2118%。從結論來看,在農村,幼兒受教育情況很不受監護人的重視。

(四)農村幼兒園數量少,辦園條件差,入托費用高

農村幼兒園數量少,留守兒童去幼兒園的路途遙遠,多數幼兒園的校車並不規范,存在安全隱患,並且幼兒園的教育設施不齊全及教育質量低下。入園費用對於留守幼兒的父母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對於農村留守家庭來說,主要收入來自家中青壯年的在外務工收入,農村家庭一般都有兩個留守孩子,也就是說,光學費一年可能需要支出2000多元,所以對3~6歲的孩童,很多監護人選擇不送他們去上幼兒園。多數家長一般也不太詢問4~6歲兒童的幼兒教育情況,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

二、農村留守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究

(一)缺失父母的關懷和照顧,家庭教育不足阻礙農村幼兒教育發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和照顧,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對其身心健康、人格和智力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幼兒期是兒童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幼兒教育是兒童學習的開端,是必須夯實的基礎階段。目前在農村,很多年輕家長自孩子一出生就把他們交給父母撫育,迫於經濟壓力外出打工,無法參與子女從小的培養和教育,也沒意識到自己與孩子直接親子缺失問題的嚴重性。3~6歲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對孩子上幼兒園接受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知。

農村留守兒童有很多是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或其他長輩生活,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很有限,對於孩子生活和學習上的關心也有時鞭長莫及。正是由於這種親情的缺失,很多留守兒童從小就養成了孤僻、內向、自我的性格,他們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一開始就拒絕離開家去上幼兒園。

(二)隔代監護存在缺陷,阻礙農村幼兒教育發展

在農村,隔代撫養雖然讓很多年輕父母毫無後顧之憂地外出務工,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都是自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大多數年齡在50~60歲之間,他們既要承擔繁重的田間耕作,還要承擔繁瑣的家務活,老人無力接送孩子、照顧孩子。由於家庭缺乏勞動力又無其他經濟來源,照顧留守幼兒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祖輩造成極大的苦難和痛苦。

因此,迫於經濟壓力,很多監護人選擇不讓留守兒童接受幼兒教育。另外,不少祖父母能夠做到的是注意幼兒的人身安全和管好幼兒的吃穿冷暖,對孩子的感情、智力等發展無法關注,也無力顧忌,他們也沒時間關注孩童的幼兒教育。

盡管祖輩對孫輩疼愛有加,管好了吃穿和冷暖,但由於文化水平低,早教觀念滯後,缺乏教育觀念和新方法,對孩子的`過分溺愛,使一些小孩養成隨心所欲、霸道、自私、自我的性格。倘若孩子鬧著不去幼兒園,監護人會隨他的意願,也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大多數監護人缺乏有意識的家庭教育,難以給予幼兒更好的精神營養,這勢必會影響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農村幼兒園管理與設施不完善,幼師質量數量無保證

在農村,有些地方群山連綿,人口稀少,受生源少、交通不便等條件所限,有些村子會有一個幼兒園,而有些村子卻沒有,導致很多孩子無法入園。現在農村的幼兒園大都是當地人自辦的私立幼兒園,國家財政也沒有給予財力支持,很多幼兒園只能因陋而簡,管理不規范,多是以謀利為目的,不顧上級主管部門的規定,隨意創建幼兒園,教學質量無法保證,交通工具隨意拼湊,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同時,農村的師資力量非常欠缺,農村幼師待遇低,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導致幼師隊伍大量流失。

由於4~6歲的幼兒有其特殊性,要求專業知識的新型幼教隊伍來支持農村幼兒教育事業,只有數量有保證,教師有保障,才能為留守幼兒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才能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四)政府不夠重視農村幼兒教育

在農村全面免除農業稅後,在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的情況下,對發展幼兒教育沒有給予專門的財政撥款,對於農村幼兒園的創辦沒有實行有力的監督。在農村地區,沒有完善的農村留守兒童福利保障體制,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村留守幼兒基本上享受不到政府的補貼。並且有些地方政府忽視學前教育,投了錢也顯不出明顯政績。造成幼兒教育投入不足,公辦幼兒園缺乏,在農村家庭留守兒童需要託管產生需求的情況下,對於民辦幼兒園的監管鬆懈。放任其發展。

對於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大量勞動力流出,致使留守兒童問題突出,政府也未採取相關措施發展當地經濟,引導人們在家園創業致富,改善勞動力外流的現狀。當地教育部門也沒有制定相關的農村留守兒童幼兒教育方案,對幼兒教育的事業缺乏統籌規劃。

三、解決農村留守幼兒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父母要對留守兒童的幼兒教育關懷備至

在教育問題上,父母角色不可替代。在農村,父母在為生計忙活的同時,不能忽視孩子從小的教育,必須強化對子女的教育意識。《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也明確指出:兒童不應當與他們的父母分開,除非得到有能力滿足他們福利的政府的照顧。要讓父母充分意識到,為了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父母的關懷和教育不可缺失。父母應盡量不和孩子分離,對孩子既不能過分溺愛,事事包辦,也不能放任不管。即使和孩子分開也要經常保持聯系,關注孩子的健康和學習情況,不能造成親情隔膜。

(二)監護人要轉變觀念,重視留守兒童幼兒教育

對於兒童的幼兒教育,按理來說監護人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來滿足孩童的求知慾,監護人自身要不斷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但這一要求,對於農村來說很不現實,畢竟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一般都是上一輩,他們文化水平有限,繼續接受教育輔導也很困難。

所以,對於隔代監護的情況,我們要求監護人在幼兒教育這一問題上必須轉變自己的陳舊觀念,要意識到幼兒教育對孫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監護人要積極支持孩子上幼兒園,同時監督孩子按時學習,培養孩子去學校接受教育的興趣,提高他們上學積極性。

(三)完善農村幼兒教育設施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作為進行義務教育的鋪墊,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幼兒教育的財政補助,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村民辦幼兒園的建立,同時也要建立和規范公立幼兒園。

國家應當將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教育服務職能,把學前教育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提高投入比例,形成以政府辦園為主體、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在農村,要想盡一切辦法引進優秀幼師,加強城鄉幼兒教師的流動和交流,提高農村幼師質量。針對留守兒童較多的村鎮,要建立兒童基礎設施較為齊全的活動中心或幼兒園,讓留守幼兒在集體活動中驅除孤獨,減少“留守”帶來的傷害,促進留守兒童各方面的正常均衡發展。

(四)加快建設新農村的步伐,促進勞動力就地就業或就地轉移

政府要不斷引進資金建設新農村,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消化剩餘勞動力,促進和帶動本土特色的經濟發展,讓本地農民能在家門口工作,同時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家創業,已到達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實現發展農村經濟與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和管理相互促進,使更多的孩子有機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接受父母的照顧和教育,減少一些因為和父母分離而產生的親子關系淡薄等社會問題。

(五)完善城市務工子女的入學教育機制,建立“就地入學”的管理服務機制

針對外來務工子女在城市裡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城市的政府及教育部門應積極採取措施應對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對處在接受幼兒教育的農村兒童來說,他們離開農村,但相應的教育經費沒有隨之轉撥,所以兒童所在的城市入園地就缺乏一定的教育經費保障,因此對於教育經費預算的管理要進行改革,突破城鄉限制。

其次,在戶口流轉問題上,對於在城市務工人員的子女來說,他們也應該擁有享受教育資源和接受平等教育的機會,就是出於戶籍限制,帶來了農村和城市的教育不公平的問題。因此,政府要改革戶籍制度,破除城市兒童與農村兒童的界限,減免學費或取消公辦幼兒園的“借讀費”“贊助費”。

『拾』 農村孩子的教育根本,到底是哪些呢

個人認為如果從教育理念上全國都是一樣的,農村教師缺乏,教師資質不同,物資缺乏。由於農村教育面臨投入不足,基礎設施供給城鄉差距明顯;師資結構老化,優秀教師留不住;家庭教育空白,學生缺乏家庭輔導,教師工作負擔重;農村中小學教研缺乏活力,成效不大;農民收入水平低,教育負擔重,且教育觀念落後等現狀,要想改變現狀,必須從根本、源頭進行轉變。

1、加大投入力度,縮小城鄉基礎設施的明顯差距。教育投入不均,且偏向城市重點學校。很多城市學校都已經用西沃白版授課,而農村小學還在用老舊的班班通。

4、提高農村中小學教研活動質量與成效。由於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學科多,老師身兼數職,同時還要做好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考試、班級管理、安全等常規工作。很多教研活動都是為了補充檔案,形同虛設,沒有時效性。

總之,只有盡快改善農村教育所面臨的現狀才能,才能幫助農村教育趕上城市教育發展的步伐,促進教育和諧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