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前兒童大約在幾歲以後逐漸出現發問的現象
三四歲後,每個小孩都不同,這時他們的語言能力已經很強了,好奇心也會加重,就會十萬個為什麼地天天提問。
⑵ 兒童時期的三個階段及其特徵
兒童時期的三個階段及其特徵
兒童時期的三個階段及其特徵,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需要經歷特定的一個階段的,這整個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那麼,兒童時期的三個階段及其特徵都有什麼?
兒童時期的三個階段及其特徵1
第一階段:0-3歲
也稱為情感撫養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情節,需要父母更多的愛。
0-3歲是孩子情感培養和建立的非常關鍵的階段,是與爸爸媽媽建立一種親密關系的階段。一部分得爸爸媽媽有一種錯誤的思想,覺得2-3歲的孩子太小,現在什麼都不太懂,事實上他們錯了,孩子越小,越想著要依賴別人。
孩子所發生的哭鬧都是最基本的生理反應:困了、餓了、熱了、冷了……,所以在這時候孩子需要爸爸媽媽的照顧和安慰,給他一個微笑和擁抱、一次親吻,會讓孩子覺得非常有安全感。
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的是:陪伴是如此的重要,建議爸爸媽媽最好自己帶孩子。孩子三歲以前,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睡在一起,爸爸媽媽的擁抱、聲音之類的,都可以讓孩子擁有一種安全感。
如果孩子沒有在這個階段建立安全感,那麼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裡面也許就容易出現一些情緒、行為方面的問題。可能會讓孩子變得過分依賴,也可能完全不信任別人。
第二階段:3-6歲
也稱為性格培養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性格逐漸形成,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把控。
這個性格是重點。那什麼是性格,我們知道,這是後天的人的社會行為方式的建立的關鍵期。
人所有的社會行為都有第一次,比如說我要一個東西必須是父母來滿足,那麼怎麼去要,當一個孩子以哭鬧的方式,父母給了滿足,那這是一種性格方式,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你能夠說話了,你要說出來,說的時候我要告訴你,我為什麼能夠滿足為什麼不能滿足,那麼這個三歲上下說不行,已經我們做一系列的性格培養,這是非常重要的。
有研究調查發現,很多在十五六歲的孩子,父母已經拿他沒有辦法。用父母的話講,我勸過他,我說過他,我打過她,我罵過他,但是我說他還是不聽,我拿她沒有辦法。
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在六歲之前對孩子說不行,六歲之前說不行,孩子大不了在地下打滾兒,可是你等12歲再說不行,孩子可以拔腿離家出走,可以把一瓶農葯喝下去,可以站在樓房說你不答應我,我就跳樓。
因此性格培養必須在越早越好。
也就是說,在孩子六歲之前,在孩子反抗能力非常少的情況下給孩子建立行為模式,那麼這個過程呢,給孩子建立行為模式過程當中,就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那麼觀念,實際上也在同時形成。
第三階段:6-12歲
也稱為能力培養時期,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找到孩子的長處與興趣所在,重點培養孩子的能力
小學階段是孩子接受知識和培養自信的關鍵時期。上小學了,心智逐步成熟,也越來越想知道更加多的知識了,對於想知道的信息會主動去索取。孩子會慢慢建立起自信心,要是經常鼓勵孩子,讓孩子體驗到「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就有所回報""的感覺,那麼孩子就會變得更加棒。
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有道是"一入學校深似海",在上學以後,大部分的爸爸媽媽非常看重孩子的成績,讓孩子無論如何也要「殺出一條血路"。成績是要關注的,但小學階段千萬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要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成功,千萬不要陷入"對孩子要求太高"的誤區。在綠色指標測試中,有一項是讓孩子給自己打分,孩子大多給自己的分數非常低。雖然孩子已經很棒了,但是爸爸媽媽的要求高,孩子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達到目標。
那麼當你這三個階段做好,18歲之後,這個孩子基本他的認知-也成熟了,他是可以通過認知調整了,所以我們常常講修養。修養,很多是靠自己來修的,那麼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也是一種在社會活動當中去,如何修養自己。
兒童時期的三個階段及其特徵2
嬰兒形成階段
1、不要亂吃東西,否則可能引起孩子器官發育異常
在嬰兒形成的前兩個月,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元素的刺激和干擾。母親在這個階段最好不要亂吃葯物,或者吸煙喝酒等,否則很可能造成孩子器官發育異常。如:前兩個月喝酒,可能造成嬰兒面部畸形;孕期吸入可卡【因】等,可能對嬰兒神經造成損傷,終身注意力不集中等傷害。
2、子宮內孩子仍具有辨別聲音的能力
嬰兒在子宮內就可以對外界的聲音做出辨別,出生後能對母親的聲音有較高的偏好,但是對父親的辨識度較低(出生4個月後對父親和陌生人的聲音辨識也不明顯)。嬰兒未出生前,胎教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可以適當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等刺激其相關神經的發展。
0~1歲
1、3個月左右的孩子,沒有尋找消失物體的認知
嬰兒對第一眼看到、聽到的移動物體自動產生印刻,並且難以修改。4天左右,孩子就可以辨別母親的面孔。3個月之前的孩子,沒有客體恆常性的認知,運動物體在眼前消失會認為真的不存在這個世界,但是3月之後,孩子會盯著消失的地方看,尋找之前消失的物體。
2、4個月左右開始形成深度感知
這個階段孩子的眼睛開始產生警覺,根據聲音轉頭,探索聲源,有一定的視覺偏好,但是視覺的感知度不完善(需要眼睛中央窩有大量的感光細胞,眼睛的光學系統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同時大腦的視覺皮層神經元建立無數聯系)。
3、6個月之前的孩子,需要更多陪伴
孩子出生到6個月左右這段時間,很容易引發信任危機。這個階段親人最好多陪伴孩子,如果陪伴不足,會產生不安全感和焦慮等,對孩子潛意識產生不好的影響,難以更改。在這個階段,會形成孩子今後在社會上與他人相處的基本模式與基礎。
4、6個月開始意識到重復聲音具有意義,6~8個月是學習雙語的最佳時期
6~7月半的時候,開始意識到重復的聲音具有某種意義,但是特殊詞彙提前認知,比如4月半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名字。6~8月的嬰兒,對音素的辨別能力強於8月之後的嬰兒及成人,非常適合學習雙語。
同時,6個月之後,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體去做一些事情,這個階段很容易產生自主懷疑,如果外界沒有給予恰當的`反饋,很容易造成孩子自信力不足的性格表現。在孩子3歲之前,尤其注意不要打擊孩子,當孩子靠自己努力做成一些事情後,要給予一定的肯定。
5、8個月之後,開始尋找消失在眼前的物體,10個月之後開始出現性別角色區分
8~12個月的孩子,物體消失在眼前會開始搜尋消失的物體。10~14個月孩子,開始出現性別角色區分,展現不同的行為偏好。
1~2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符號有了一定的認知,可以做一些組合協調類的小游戲,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積木、拼圖類的玩具。同時,為了塑造孩子較好的行為規范,家長尤其注意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恰當的反饋。
感覺運動序列得到完善,開始組合、協調和整合,也會吮吸、抓握、觀看、操縱;
會根據自己行為對外界環境的影響,調整自己的行為,變得多樣化;
有一定的客體恆常性(物體消失在眼前,依然肯定物體還存在);
開始有符號思維;
命名爆炸階段:1歲半的時候,開始爆炸式的學習詞彙(學習詞彙-將聲音與詞聯系在一起),物體名詞學習最突出。
2~6歲
開始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從別人的角度思考。現象:經常好像和自己說話,而不是和他人交流;
容易被知覺特徵鮮明的物體所吸引。比如:不能理解液體總量不會隨著容器大小和形狀的改變而改變,只注意到了單一的特徵維度;
這個階段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性別標簽的影響(男生穿男生的衣服),看法相對成人更加極端和僵化,該階段孩子處於確立自己性別角色的階段。
6~12歲
開始會推理運算,適合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這個階段很容易產生勤奮與自卑危機,如果自己努力得到認可,可能獲得豐富的社會技能和認知技能;但如果不勤奮或者勤奮後沒有得到對應的肯定,就會缺乏自信心,有挫敗感。
這個階段,家長應該適當鼓勵孩子,並給予適當的肯定和引導,以免孩子遭受打擊產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兒童時期的三個階段及其特徵3
兒童時期最好的教育莫過於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塑造第一步
提高思想認識,換句話說,正確引導孩子對養成某一習慣造成興趣愛好、認可和自信心。
少年兒童階段好的教育莫過養成優良的習慣。說白了好孩子一定是有好習慣的孩子,說白了不太好的孩子一般全是壞習慣許多的孩子。一個壞習慣將會使人缺失好時機,而一個好習慣則將會使人邁向取得成功。
對一個學員而言,養成確定的好習慣會終身獲益,如平常寫完工作用心查驗,考試時細心立意,與他人大約的事兒要牢記在心並提早貫徹落實等。那樣的學員不但學業成績會更好,為人正直解決也會愛到深處熱烈歡迎。
習慣塑造的第二步
確立行為准則,讓孩子對養成某一良好習慣的實際規范一清二楚。
北京史家小學的一個男孩子上課的時候很頑皮,把任課教師惹生氣了,下課了全班學生都抱怨他,這一男孩兒很郁悶,就要找他的教導主任孫蒲遠教師。
孫老師做了40很多年的小學班主任,閱歷豐富,是位全國性特等教師。她聽了男孩兒得話,告訴他:「做錯事就承認錯誤還是好孩子嘛。那麼你決策怎麼認錯呢?」男孩兒說:「我要去給老師道歉,再給老師鞠個躬。」孫老師說:「鞠躬禮非常好,會讓另一方了解你很有誠心。但是你能鞠躬禮嗎?試一下看一下。」男孩兒直挺挺地址了一下頭。孫老師擺擺手說:「這不是鞠躬禮,這僅僅點點頭嘛,點點頭致歉欠缺誠心。」那個他愣住了,由於長這么大,他從不了解鞠躬禮與點點頭有什麼不同。
這時候,孫老師站立起來,給男孩兒演試如何鞠躬禮:抬頭挺胸仰頭,兩手當然松馳,隨後上半身往下彎折與路面平行面,再平身,這才算是鞠躬禮。隨後,孫老師讓男孩子訓練了幾回,才使他去給任課教師承認錯誤。
孫蒲遠教師不愧是全國性特等教師,她文化教育學員不僅有耐心,也有仔細,由於僅有認真細致的具體指導,才可以塑造出真實的好習慣。乃至可以說,沒有關鍵點的具體指導,就沒有少兒教育。
習慣塑造第三步
適度開展榜樣教育,讓孩子對養成某一良好習慣造成親近而憧憬的情感。
青少年兒童時期便是楷模時期和超級偶像時期,由於孩子的學習培訓特性便是觀查和效仿。不必盲目跟風阻攔孩子追星族,尤其是超級偶像對青春發育期的孩子富有誘惑力,很多超級偶像的身上具備楷模的要素,擅於發覺和正確引導的爸爸媽媽教師徹底能夠把超級偶像變成楷模。
習慣塑造第四步
鍥而不舍的個人行為訓煉,讓孩子由處於被動再積極再到全自動。
研究發現,基本養成一個習慣必須二十一天,而產生一個平穩的習慣必須90天。
做爸爸媽媽的都很搞清楚,孩子小的時候非常容易亂,早上起來,我的棉襪呢?我的鞋呢?牛仔褲子都找不著,東找西找的,很亂。這就是沒養成一個習慣。
此刻爸爸媽媽能夠讓孩子睡覺之前,把衣服疊起來,把靴子放好,都放到一個固定不動的部位,把自己上學的書包井然有序地梳理好。孩子剛開始不容易,爸爸媽媽能夠具體指導,演試一下,隨後搞亂了讓孩子做,孩子通常就很有興趣愛好,像士兵一樣,褥子疊得井井有條的。
習慣塑造的第五步
立即評定和獎罰,讓孩子在取得成功地感受中養成良好習慣。
有的爸爸媽媽對孩子說:「暑假來到,這個假期你可以好好地將你書寫握筆的姿勢練好,新學期開學前我想查驗。」
這類作法也許不好,孩子常常管不了自身,含糊的規定對她們無法起功效。因而爸爸媽媽要把大方案切分成許多個小方案,並不斷與孩子一起小結評定:今日做的好,能夠獎賞一顆星星;七天都獲得星星,能夠換1顆大星辰;獲3顆大星辰,就可以得到高些的獎賞。
那樣,孩子每日都是了解自身是不是發展了,並希望著明日的發展。
習慣塑造的第六步
產生優良的自然環境或作風,讓日常生活和學校環境甚至社會風尚變成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適用能量。
家中有一個學員,就必須家中變成詩香世家。當孩子在學習培訓的情況下,爸爸媽媽大客廳看電視劇,韓國電視劇一集接一集地看,看得眼淚漣漣,還說:「孩子,別看電視劇,你可以努力學習,做作業去。」孩子能專心致志學習培訓嗎?
最好家裡有專業的小書房,孩子一張桌子做功課,爸爸媽媽另一張桌子專心致志去看書、書法練字。那樣在爸爸媽媽的耳聞目睹之中,孩子也會養成喜愛閱讀文章、書寫的好習慣。
然「托晨露而成潤,詩意能夠稍變,殊不知烏可等量齊觀也」,每一個孩子全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是造物主賞賜爸爸媽媽最特殊的禮物,孩子優良個人行為習慣的塑造更必須爸爸媽媽依據孩子不一樣的發展趨勢特性實際難題深入分析。
習慣的塑造是門科學研究。那麼習慣塑造的標準是要重視孩子,重視孩子的主人家影響力;習慣塑造的總體目標是塑造良好習慣來釋放孩子的人的大腦,讓孩子從一些低等的、拘束自身的各種不良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
⑶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為最佳應該如何進行早期教育
對寶寶的早期教育,有條件,可以在出生三個月以後就開始了。初期的早期教育重點訓練寶寶的視覺,聽覺和觸覺。 對於是找專業的早教機構,還是自己在家進行早教。我覺得這個可以分階段都嘗試,也可以兩者結合。比如寶寶在兩歲多以前,對環境適應能力不太強,可以在家進行早教,這里我可以推薦一個芽芽媽早教網,是家庭自主早教的倡導者。主導家庭自主早教,早教融入生活。你可以去看看。同時到了2歲多以後,寶寶逐漸大了。需要接觸外界的東西多了。對世界更有 好奇心了,可以去早教中心,多讓寶寶和同齡的孩子進行交流,互動。這對寶寶也是很有好處的。 下面說說如何在家進行自主早教: 對於0—1歲的兒童來說,伴隨著出生就會有的一些基本的條件反射譬如,抓握反射,驚跳反射,視覺頸部反射,都可以作為神經系統的發育是否良好的判斷依據。出生2個月就到了孩子的敏感期,哈佛大學的專家實驗表明:人在某個特定階段,腦內的神經元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以便和其他神經元發生聯系,否則大腦發育永遠性影響。人的大腦中有很多與學習相關的連接點,任何有利的積極的刺激都對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十分都有幫助,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能力模仿能力。 可以看看0-1歲各個階段寶寶的敏感區域: 階段 內容 0—1個月 手腳的抓握反射,觸覺敏感,嗅覺靈敏對於光線的反應強烈 1—2個月 對於音樂的反應比較強烈,聽覺敏感 2—3個月 視覺和聽覺的高速發育期 3—4個月 神經系統的發育飛速,出現顏色分辨的能力,訓練手,耳。眼的協調能力的關鍵時期。 4—5個月 對於彩色圖片有了足夠的吸引力,可以明確的判斷色彩 5—6個月 手眼協調能力的敏感期,觸覺的發育,記憶能力迅速提高。 6—7個月 訓練動作語言能力的最佳期 7—8個月 動作能力訓練,開發右腦,爬行訓練的最佳期 8—9個月 好奇心增強,開拓視野的的時期 9—10個月 訓練手的精巧運動,手眼的協調能力和激發寶寶的想像力 10—11個月 開始關注環境的影響,出現親子依戀的現象。培養了解各種各樣的物體的最好時期 11—12個月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了解不同的物質 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敏感期內容不一樣的,要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訓練,對於專門特質的模塊進行引導訓練,才是早期教育最關鍵最有效的內容。這些各位爸爸媽媽都有必要了解。在了解這些的基礎上結合系統的早教課程體系,就能進行有效的早教了。 對於早教,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認識,首先,早期教育不是學校序列教育在時間上的延伸。不是錯誤的把某些能力和認知提前的教育。其次,早期教育是廣義的教育。生活中點點滴滴無處不在的都是教育。早期教育的核心在於兒童心智是否健康成長。在於教育施予者的教育理念、教育環境和教育方法是否有利於孩子逐步形成獨立、積極、穩定、健康的人格、教育的環境、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親子關系和敏感期的發展是早期教育的重點。 (一個字一個字的打上去的,我的手酸啦。)
⑷ 兒童心理學成為一門科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882年。
普萊爾是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他對他的孩子從出生起直到三歲,每天做有系統的觀察,有時也進行實驗,他把這些記錄整理出來,寫成了一部有名的著作《兒童心理》,於1882年出版第一版,由於這部書的出版,就給科學的兒童心理學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皮亞傑將兒童思維的發展劃分為四個大的年齡階段。這四個階段分別是:
一、感知運動階段(從出生到兩歲左右)。這一階段是思維的萌芽期,是以後發展的基礎。皮亞傑認為這一階段的心理發展決定著未來心理演進的整個過程。
二、前運算階段(兩歲左右到六七歲左右)。這一階段又稱前邏輯階段,這時兒童開始以符號作為中介來描述外部世界,表現在兒童的延緩模仿、想像或游戲之中。
三、具體運算階段(從六七歲左右到十一二歲左右)。在這個階段,兒童已有了一般的邏輯結構。
四、形式運算階段(十一二歲左右到十四五歲左右)。此時兒童的智慧發展趨於成熟,思維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體內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維具有更大靈活性。
⑸ 兒童心理開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
兒童心理開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
兒童心理開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孩子是媽媽們的心尖,家長不僅需要培養孩子的能力,還需要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重點關注。接下來我帶大家了解兒童心理開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的相關內容。
兒童心理開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1
2周末左右。
0-8歲幼兒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
嬰幼兒腦組織的發育離不開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和給予嬰幼兒各種刺激及教育、訓練機會。大腦缺乏早期生活經驗的熏陶和訓練將受到永久性的損害。
在關鍵期內,越早給孩子進行教育和訓練,孩子的大腦就越聰明,靈活。例如:孩子4~6個月是吞咽咀嚼關鍵期;8~9個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關鍵期;7~10個月是爬的關鍵期;10~12個月是站走的關鍵期;2~3歲是口頭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也是計數發展的關鍵期;2.5歲-3歲是立規矩的關鍵期;3歲是培養性格的關鍵期。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5歲是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期;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5~6歲是掌握語言詞彙能力的關鍵期。
在關鍵期,我們要給予孩子符合大腦發育特點的各種刺激及教育機會,讓孩子的各種能力,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的感覺、知覺、語言都在相應的階段得到及時的發展。
另外我們還要讓孩子去聽音樂會,去欣賞畫展,去看歌舞,去看體育技能比賽,去看動植物,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千姿百態的各種現象。通過他們的感知覺器官,將聽到的,見到的,感知到的大量信息搶先注入到大腦里。使得大腦成為儲存信息的大倉庫。
學齡前的孩子應該多去玩和練,讓孩子們在「玩」和「練」的過程中,去觀察世界,去動手體驗生活,促進想像力的發展,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啟發和誘導孩子的創新思維。
還有一些和學習能力有關的更重要的感覺訓練是從懷孕、出生到8歲,是訓練平衡覺的關鍵期,會決定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從出生到7歲是訓練孩子本體覺的關鍵期,決定孩子的協調性和動作反應靈巧度,影響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早期的觸覺訓練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穩定性。家長可以在心理專家的指導下對孩子及早訓練,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幼兒心理特徵與年齡關系
年齡是兒童生活時間的標志,而時間對於兒童的心理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兒童心理發展要以生理發展為基礎,年齡越小,生理年齡特徵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制約相對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齡影響;
另一方面,兒童心理發展和他的知識經驗有關,而知識經驗積累需要時間,時間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年齡對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性的制約。年齡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而不能決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
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徵的穩定性根源於本質未變的制約因素:神經聯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兒童腦的發育是有穩定順序和階段的;人類知識經驗的掌握是有一定順序的,兒童也必須遵循;兒童從掌握知識經驗到心理機能發生變化,要經過一個大致相同的不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和教育條件的不斷變化,構成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徵的可變性。穩定性和可變性是辯證統一的,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徵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它們的關系是相對的。
每一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心理表現,即有不同的特徵。兒童心理年齡特徵就是指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質的心理特徵,是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也是順序性和方向性的統一。
幼兒的心理活動以無意性為主,開始向有意性發展。
1、心理活動開始向有意性發展。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教育的影響,幼兒中期開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歲時,幼兒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為,有目的地進行活動,心理活動開始向有意性發展。
2、認識過程以無意性為主。認識過程中的無意性在幼兒的認識活動中表現非常突出,特別是表現在幼兒的注意、記憶和想像等心理活動之中。幼兒的記憶也是以無意性為主。他們往往不能自覺地或專門地去記住一些東西,而是在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記住。
3、情緒對活動的影響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兒心理活動的無意性還表現在幼兒的心理活動易受情緒的影響。在情緒愉快的狀態下,幼兒一般能夠接受任務,堅持活動的時間也比較長,任務完成情況也比較好。
幼兒生長發育的注意事項
1、食品營養得均衡
孩子正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營養的過多攝入會造成身體肥胖、兒童糖尿病、兒童高血壓,過少攝入營養物質則會出現身材矮小、發育不良、骨質疏鬆、夜盲症、佝僂病等多種疾病的出現,那麼食品營養過程中要怎麼樣做到均衡攝取呢?首先,定時定量,不偏食、挑食,在規定的時間內需要正常就餐,不吃零食,特別是垃圾食品、膨化食品、高脂肪類食品、油炸食品、快餐等不健康食品。
在正常之外可以給幼兒攝入新鮮的水果,像蘋果、香蕉、梨子、葡萄等都是可以的,但是一次不可過量食用,因為水果中的糖分非常多,維生素C也很多,有些孩子吃不好容易出現腹瀉,嚴重的還會出現糖尿病、高血壓,所以所有的食品都一定要是定量、均衡的攝入。很多小食雜店賣的辣條、冰棒、冰激凌、奶茶都是不可以給孩子食用的,一定要為了孩子的身體著想。
2、健康運動好處多
幼兒時期利用周末或者是每天傍晚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和活動是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傍晚進行有氧呼吸,把身體里的廢棄物質給排放出來,把新鮮的好的氣體吸入體內,適當的排汗可以讓身體內有毒的物質經過化學反應排出體外。傍晚可以步行半個小時、小跑一段路、打籃球、騎自行車等等運動都是可以和幼兒一起進行的。健康的運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生長發育,特別是肌肉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疾病都會遠離幼兒。運動之食慾大增,吃什麼都香,睡覺也比較舒服踏實,對幼兒的身體發育有很好的幫助。相反,不運動的孩子體弱多病,無精打采,吃不下飯,睡覺也睡不好,特別是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體重身高發育也很不優秀,長時間抵抗力低下,疾病就會纏身,生長也就會停滯不前,導致發育遲緩。
3、心理健康需注意
幼兒到了特定時期有一定的叛逆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做什麼事情都是遵從自己的意願,這時候家長就很頭痛,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就要和孩子建立朋友關系,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和需求,盡可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彼此的意見,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帶孩子去遊玩,培養同幼兒之間的親子感情。心理健康真的很重要,很多孩子就是沒有和父母多交流,父母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只會適得其反,越來越多的問題兒童產生就是家長沒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兒童心理開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2
兒童心理教育方法
1、鼓勵法:兒童有一種需要承認、需要鼓勵的心理,他們喜歡成功,喜歡得到大人的認同和贊揚。因此,家長就要經常鼓勵孩子,孩子通過不斷地被鼓勵和贊揚,自身的行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產生心理升華。
2、反問法:語言是溝通兒童心靈的工具,因此,家長和孩子談時要試探、發問、反問,這樣才有利於提高兒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3、出難題法:給孩子出點難題,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困難,並要讓其自己解決,只有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經受失敗和挫折,才能產生經驗和教訓。
4、講故事法:兒童都愛聽故事,家長應該抽出時間給孩子講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個好故事能使孩子進行一次心理上的調適,還能鼓舞孩子上進。
5、興趣引導法: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氣質和性格去發現其興趣和愛好。
6、反面教育法:家長利用反面教材讓孩子分清是非,對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長要給予引導,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於其心理預防。
7、寬嚴結合法:對孩子過寬過嚴你了解都是不正確的,要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康心理狀態和較強的心理素質,既需要嚴教又要寬容,既有組織紀律又有個人的愛好,一旦孩子犯了錯要批評的嚴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給予愛護和關心。
兒童心理開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3
兒童心理的特點
1、模仿心理:小孩子不到一歲大的時候,就能模仿簡單的聲音和動作,到了兩歲光景的時候,他能模仿復雜的動作。到三、四歲的時候模仿能力發展得更快了。喜歡模仿是兒童的本性,所以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處處為孩子作示範,作榜樣。
2、好奇心理:兒童生來是好奇的,五六個月大的嬰兒,一聽見聲4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來拿。到了四、五歲,好奇動作就格外多了,看見路上的汽車來了,他總要停住腳看看;聽見外面鑼鼓聲響了,他也要去看看。根據兒童的這種好奇心,做父母的對他愛看愛問就不要厭煩而予以斥責,應當盡量滿足他,給予他解釋一切。柏拉圖說過,好奇是知識之門,兒童4不好奇,那就不去接觸事物了,不與事物接觸,就明白不了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了。
3、好游戲心理: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做父母的就必須注意小孩子的動作和游戲。應為准備良好的設備使小孩子得著充分的運動;給孩子適宜的伴侶,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影響;利用他好動的心理,教以待人接物等行為,或指導其有益的運動。
4、合群心理:嬰幼兒尤其喜歡群居,兩歲時就要與同伴遊玩,到了五六歲,這個合群心就發展得更強烈。做父母的要積極利用這種心理,選擇良好的小朋友,馴服的動物和小布娃娃之類,以安慰他的寂寞,促進孩子誠懇、忠厚等優良個性品質的發展。
5、喜歡野外生活心理: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野外生活,到室外去玩就歡喜,終日在家裡就不十分高興。不過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須以年齡為限。年齡較小的兒童,叫他們采採花、種種樹,舉行短距離的活動就可以了。年齡較大的兒童,便可叫他們採集標本,舉行旅遊活動等等游戲以增長他們的知識,強健他們的體魄,愉快他們的精神,使他們無形中得到許多好處。小孩子不論年紀大小,男的女的,都喜歡野外生活,做父母的要經常領孩子到野外去玩玩走走。
6、喜歡成功的心理:兒童做事喜成功,所以給兒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難,使其灰心,以致下次不願再做而且阻礙其進步。做父母的應創造條件,讓孩子養成做事的興趣及自信力,並使其每做一件事情都取得成功。
⑹ 兒童閱讀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麼
引言:家長如果想對孩子進行閱讀,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多給孩子講一些故事。孩子看到家長總是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也會比較好奇,想知道父母究竟在說些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兒童閱讀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麼?
⑺ 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開始和結束 家長應該怎麼溝通
叛逆期 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現象,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開始和結束,僅供參考。
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
人有三個 叛逆 ,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1、第一個叛逆期:8個月的煩躁您感到陌生
人見人愛的寶寶本來見誰都願意抱的,可是這個時候只要媽媽以外的人靠近都板著臉,這說明寶寶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
2、第一叛反期:2歲半到3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
這個時候的寶寶自我意識快速萌發,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寶在一歲前左右就開始有叛逆的表現了。因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了,加上家長教育孩子的越來越小心,孩子變得更加敏感。這個時期的寶寶叛逆的表現是「打人」,他們會通過這個行為表達自己反對的意見,表達「不」這個意識。這段時期是孩子與家長最早的意識分離,他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
3、第二叛反期:7-9歲,准大人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和嬰兒時期的叛逆表現又有所不同,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變得任性不講道理,凡事和父母對著干;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賴父母,愛哭嬌氣。
家長應該怎麼跟孩子溝通
1、尊重孩子,不作道德評價。做家長的不要過於嚴厲,一旦孩子叛逆就給孩子扣上「不聽話」的 帽子,甚至對孩子「上綱上線」。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少用這樣的話語,減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2、多點理解多點包容。叛逆期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過程,換位思考一下,當爹當媽的自己以前也有過青春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處於叛逆期也是可以理解的。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寬容,這樣有利於孩子情緒沉澱,減少不必要的言語沖撞。
3、停下來傾聽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內心有許多感情無法訴說,家長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會忽視孩子的情感訴求。實際上,通過訴說溝通才能使孩子和家長建立起更加信任的關系。家長通過平等地和孩子溝通,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給孩子建議,能幫助孩子排解情緒。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孩子叛逆期是什麼時候開始和結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⑻ 兒童什麼時候發育
生殖系統的發育通過下丘腦—垂體促性腺激素一陛腺軸(HPGA)調節。胎兒26周(150天)後性腺分泌的類固醇抑制黃體促性腺激素釋放因子(LRF)的分泌,故直到青春前期性腺及性徵不發育。青春期開始的內分泌變化由下丘腦成熟所發動,下丘腦對性激素反饋作用敏感度下降,LRF分泌增加,垂體分泌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生成激素(LH)增多,性腺、性徵開始生長。因此,在各系統中生殖系統生長發育最遲,從出生到青春前期一直緩慢生長,保持幼稚狀態,功能處於靜止期。到青春期生殖系統迅速生長發育,持續6~7年。
青春期生長的年齡與第二性徵出現順序有很大個體差異。性早熟(precociouspuberty)指女孩在8歲以前,男孩10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徵,即青春期提前出現;女孩14歲以後,男孩16歲以後無第二性徵出現為性發育延遲。
男性生殖系統發育 包括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態、功能和第二性徵。男性生殖器官包括睾、附睾、陰莖。第二性徵生長主要表現為陰毛、腋毛、胡須、變聲及喉結的出現。出生時男嬰睾丸大多已降至陰囊,約10%男嬰的睾丸尚位於下降途中某一部位,一般1歲內都下降到陰囊,少數未降者稱隱睾。除隱睾丸外,睾丸發育異常可見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過大),先天性睾丸發育不良(XXY)等。
青春期以前睾丸保持嬰兒狀態,體積不超過3.0ml,長徑不足2.0cm,陰莖長度不足5cm,功能處於靜止狀態。睾丸增大發育是男性青春期的第一徵象。青春期睾丸體積18ml(12~20mi),長徑約4.0cm,陰莖約12cm。在陰莖生長一年左右或第二生長高峰之後(青春中期)男孩出現首次遺精,是男性青春期的生理現象,較女孩月經初潮約晚2年。按Tanner分期將男性生殖器官生長分成5階段(圖2—9)。一般男性第二性徵發育/頃序依次是睾丸、陰莖、陰毛、腋毛、胡須、喉結、變聲,全部經歷2~5年,個體差異大。身高生長突增同時陰莖增大或睾丸增大二年後達生長高峰,此時,陰毛生長已處Ⅲ一Ⅳ階級。
女性生殖系統發育 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態、功能發育和第二性徵發育。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子宮、輸卵管、陰道。乳房、陰毛、腋毛的發育標志第二性徵發育。青春前期卵巢發育非常緩慢。青春期卵巢從原來的紡錘體狀開始後迅速增長逐漸成圓形,性功能開始活動。月經初潮時卵巢尚未完全成熟,重量僅成人的1/3;性功能隨卵巢成熟逐漸完善。月經初潮是性功能發育的主要標志,大多在乳房發育一年後(Ⅲ一Ⅳ階級)或身長高峰之後。一般女孩第二性徵發育順序依次是乳房、陰毛、初潮、腋毛。女性乳房發育按Tanner分期亦可分為5階段(圖2—10)。X染色體任何部分缺失均使卵巢發育不良。
總之,男孩10歲後發育,女孩8歲後發育,提前即為早熟。
⑼ 孩子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叛逆期
逆期出現在2歲左右。不過一般來說會經歷三個叛逆期,2歲左右會經歷「寶寶叛逆期」,6~8歲是「兒童叛逆期」,12~18歲是我們熟知的「青春叛逆期」。孩子的叛逆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2孩子第一個叛逆期表現孩子第一個叛逆期一般出現在兩歲左右,這個時候他們會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對於家人們的指令,都會刻意性的說不。此時,他的腦袋正在快速構建自己的世界,於是他的意識會認為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需要什麼的時候,會直接去拿,而不管這是不是他的。如果這個東西是需要買的,或者是別人的東西,爸媽就會去制止他。而制止他的後果,就是孩子的哭鬧。孩子的叛逆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3孩子第一個叛逆期怎麼引導1、切記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2、讓孩子做選擇題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鍾後出去?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范圍來選擇的。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4、給出孩子做准備的時間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比如:出門前盡早提醒,5分鍾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鍾,我們要吃飯了哦!」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5、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斗勇」中取勝。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⑽ 學前兒童大約幾歲以後逐漸出現發問的現象
兒童大約從二歲以後,逐漸出現發問的現象,這是幼兒思維發展的標志,是求知慾的表現。幼兒最初的問題多為「這是什麼」,幼兒時常接連地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當成人告知了該物的名稱或用途後,幼兒便滿足了。再大一些的幼兒會提出「是什麼樣的?」的問題,如一個三歲的幼兒向老師提出:「螞蟻是好蟲還是壞蟲」四五歲的幼兒常常湊在一起熱烈地發表著、爭論著,如「動物中誰最大?」「動物中誰最厲害?」五六歲的幼兒更對事物間的關系發生了興趣,最喜歡提問「為什麼」的問題,如問「鉛筆芯是怎麼裝進去的?」「山是怎麼來的?」「早晨的太陽為什麼看起來特別大?到了中午太陽就變小了?」「雪為什麼是白色?」等等有無窮無盡的問題,是他們接觸周圍生活後,表現出更大的求知慾,產生了新的興趣。能夠提出問題,正是幼兒積極活動的結果,問題的深度與廣度是幼兒智力水平發展的一個標志。對此,教師與家長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幼兒的問題,下面具體提出幾點對幼兒提問的正確做法。
一、傾聽幼兒的提問
要耐心地、認真地聽幼兒的提問,要聽明白問題,給予鼓勵和支持。不應持輕視、敷衍的態度,更不應粗暴地制止幼兒的提問。
二、正確解答幼兒的問題
幼兒提問後,獲得滿意的回答,可留下長久的、甚至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需要謹慎地、正確地解答幼兒的問題。萬萬不可隨便地應付幼兒的提問,輕率地甚至錯誤地作答;也不可過低估計幼兒的知識和能力,不予回答。高爾基說過,對小孩的問題回答說等一等,你長大了就會知道的,這就是打消他的求知傾向。明白地回答小孩的問題,是一種非同尋常的藝術,它是需要謹慎的。
三、解答幼兒問題須知
當幼兒提問後,成人要善於和幼兒一起思考他的提問,使幼兒感到自己的提問受到了重視,得到了支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充分估計幼兒的知識經驗與智力水平,如果經啟發後幼兒可能自己解答的,就引導幼兒自己解答,或請幼兒相互解答,成人再給予肯定或者補充。如一個幼兒問:「為什麼白天下雨以後有彩虹?夜裡下雨後沒有彩虹?」由於曾經觀察過彩虹的現象,老師便請其他幼兒回答,另一個幼兒回答說:「白天下雨後天晴出太陽了,太陽光照射在還帶有水珠的天空上,就出現了彩虹,夜裡下雨後沒有太陽光,就看不見彩虹了。」老師肯定了幼兒的這一回答,並補充解釋了七色光形成的原因,幼兒聽後都比較滿意,在提問與回答問題的雙方,都進行了積極的思考。
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理解力,淺顯易懂地正確回答幼兒的提問。不顧幼兒的理解力,照搬科學原理去回答,將是有害無益的。如有的幼兒喜歡問:「第一個人是從哪裡來的?」有一位父親從生物的進化來講到人類的進化,這種講解雖然是符合科學的,但卻超出了幼兒的知識經驗和思維的具體現象性的特點,反而將幼兒帶入了知識的迷惘中,造成了不科學的觀念。這個幼兒在聽了父親的解釋後說:「我知道了,爺爺原來是猴子,他勞動了就變成了人,後來生了爸爸,爸爸又生了我。」顯然,幼兒理解錯了。另一位老師在回答幼兒的這一問題時,是將這一復雜的知識作了簡化的、概括的解釋,「很多很多萬年以前的人是由猿猴變成的,但有了人類以後,現在的猿猴是不會變成人了。」幼兒聽後沒有產生錯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