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豆蔻等分別代表什麼年齡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周歲。《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
2、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3、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4、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5、教數:9歲。
6、外傅:10歲,出外就學。
7、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8、舞勺:13歲。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9、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0、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11、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12、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13、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14、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15、強壯:指四十。《續焚書》卷一·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於知命矣
16、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17、花甲(耳順):指60歲。
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18、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19、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20、耄耋:指八九十歲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21、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2、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23、期頤:指百歲。
(1)豆蔻指多少歲的兒童擴展閱讀: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Ⅱ 豆蔻是指少女多少歲
13歲。
豆蔻是指少女13歲。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古代的女孩子,這個年紀叫豆蔻之年,是最美妙的年齡段。豆蔻含苞之時非常豐滿,又有著「含胎花」的別稱,在更早的詩文中也用豆蔻比作處女。
豆蔻是指年齡為13歲的女子,也指少女的青春年華。「豆蔻」也被稱為「含胎花」,用「豆蔻」代指少女源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在《贈別》中這樣寫道:「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首詩是杜牧離開揚州時贈送給年齡只有13歲、名叫張好好的女子,這裡面把這位13歲的女子比作成了「豆蔻」。
《贈別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牧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著重寫揚州一位歌妓的美麗,贊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艷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豐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手法上強此弱彼,語言精萃麻利,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
Ⅲ 豆蔻是指多少歲
- 01
13歲
豆蔻是指少女13歲。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古代的女孩子,這個年紀叫豆蔻之年,是最美妙的年齡段。豆蔻含苞之時非常豐滿,又有著“含胎花”的別稱,在更早的詩文中也用豆蔻比作處女。
豆蔻是指年齡為13歲的女子,也指少女的青春年華。“豆蔻”也被稱為“含胎花”,用“豆蔻”代指少女源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在《贈別》中這樣寫道:“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首詩是杜牧離開揚州時贈送給年齡只有13歲、名叫張好好的女子,這裡面把這位13歲的女子比作成了“豆蔻”。
《贈別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牧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著重寫揚州一位歌妓的美麗,贊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艷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豐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手法上強此弱彼,語言精萃麻利,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
女子在幼年時被稱為髫年,也可以叫做垂髫,因為古時兒童不束發,頭發自然下垂。
女子到了15歲便叫做及笄之年,加笄後就表示她已成年。
女子到16歲便叫做破瓜年華、碧玉年華,寓意身體已經完全發育成熟,可以結婚為人婦。
女子到了20歲便叫做桃李年華,因為這個時候的女子像桃李盛開的時艷麗動人。
Ⅳ 總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都指幾歲
1、總角指幼年泛稱。
2、垂髫指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3、及笄指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5、弱冠指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年齡,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志,一個人出生以後,隨著日月流逝,年齡也隨之增長,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4)豆蔻指多少歲的兒童擴展閱讀:
1、總角: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 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2、垂髫: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3、及笄: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4、弱冠: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Ⅳ 豆蔻年華指的是多少歲
豆蔻年華是指女子十三四歲。
古代其他年齡的別稱:
嬰孩:統稱一歲以下嬰兒。因古時稱女嬰為嬰,男嬰為孩。
孩提:二三歲。《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說法。
垂髫:三歲至七八歲。古時小孩頭上紮起來的下垂的短發叫垂髫,後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
童蒙:童指兒童,蒙指愚蒙,也就是指入學前四歲至六歲之間的兒童。
齠齔:因小孩七八歲時換乳齒長恆齒,專指七八歲。
破瓜:古代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借指16歲的女子,又喻婚嫁年齡。
弱冠:專指20歲男子。《禮記·曲禮上》載:「二十日弱冠」。
而立:孔子說:「三十而立。」後人便以「而立」專指30歲。
不惑:同「而立」一樣,亦源於孔子語:「四十而不惑。」後人以此借稱40歲。
耆艾:《禮記·曲禮上》載:「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耆艾」便代稱五六十歲。
花甲:古代用干支紀年,60年為一個甲子,後人便稱年滿60歲為「花甲」。
古稀:指70歲。唐代詩人杜甫在《曲江》詩中寫道:「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Ⅵ 古代年齡稱謂,豆蔻指的哪個年齡段呢
古代年齡稱謂「豆蔻」是指十三、四歲的女孩子。「豆蔻」一詞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該詩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形容體態輕盈、十三歲左右的少女。後來人們就用「豆蔻年華」來形容妙齡少女。古代人對於年齡的劃分也有不同的說法,非常文雅。
總之呢,「豆蔻」就是指女孩子十三四歲的年紀,隨著成百上千年的沉澱,這個稱呼已經洗去歡場鉛華,可以用來形容所有女孩子這個年齡階段。
以上就是關於古代「豆蔻」的年齡段的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Ⅶ 豆蔻年華是指多少歲 豆蔻出自哪首詩
1、豆蔻年華是指女子13歲,古時期人們通常會用一些代稱表示自己的年齡,例如襁褓指的是未滿周歲的兒童,及笄指女子15歲,加冠指男子20歲。
2、豆蔻出自杜牧的《贈別》的詩句中,形容十三歲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頭上的豆蔻花。
3、古人喜歡用代稱表示自己的年齡,襁褓指的是未滿周歲的兒童,及笄指女子15歲,加冠只男子20歲,而立之年指的是30歲,不惑之年所指40歲,知名之年指50歲,花甲之年指60歲,古稀之年為70歲。
Ⅷ 豆蔻是指多少歲 帶你深入了解豆蔻
1、豆蔻在中國古代代表著孩子在13歲的時候也被稱之為豆蔻年華。
2、在古代,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都有著不同的代稱,而女性在不同的階段也是有著不同的叫法,我們經常所說的豆蔻年華就是指女性十三四歲的年齡。
3、詩詞文化中,「豆蔻」一詞,典出杜牧的《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意思是說十三歲多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頭的豆蔻花。
4、豆蔻是一種植物,外形像芭蕉,葉厚,果實狀似葡萄,種子像石榴子,黃色,有辛辣香氣,可入葯,豆蔻一般科一長到一丈高,初夏開花,秋季結成果實和種子。
5、二月正是含苞期,豆蔻花未大開時就顯的非常豐滿,故俗稱為「含胎花」,以其形如含羞處子之身,因此也就成為少女的象徵,陸游 《小園春思》的詩有雲:「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
6、所以不論是古代詩人或現在的文人,往往都喜歡用「豆蔻」來比喻少女,豆蔻後來就被用來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年輕美少女,豆蔻,也可寫作「豆蔻」。
Ⅸ 豆蔻年華是幾歲
古人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男女,都有一些特定的稱謂,比如經常聽說的「豆蔻年華」中的豆蔻就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時候,當然,除了豆蔻之外,指代不同年齡階段的稱呼也很多,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
最後,除了以上稱呼之外,關於年齡還會有其它的別稱。比如教數之年:指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指兒童十歲。 舞勺之年:指兒童十三歲。破瓜之年:指十六歲女子。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另外,古代成年禮特別重要,其中男子的成年禮在古代指男子冠禮、女子成年禮則被稱之為女子笄(ji)禮。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女子十五歲行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