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事都喜歡計較的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引導
我說我們要全力以赴爭取好結果,至於最後出現結果要真心的去擁抱結果。什麼也無所謂了,反倒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不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逐漸讓我感覺的自己爭第一並不重要,爸媽和身邊的人並不十分關心,心理壓力也就輕松不少。
讓孩子懂得贊美別人,而不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長處和別人身上的缺點。防止驕傲自滿,目空無人。在出現挫折時的調理上,安慰正確對待,鼓勵不要灰心。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示範,孩子從中也能學習到這種寵辱不驚的品質。如果孩子經常這樣,家長就得反思自己,反思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有沒有這樣的行為。
B. 孩子小氣的行為應該怎麼辦
孩子小氣的行為應該怎麼辦
孩子小氣的行為應該怎麼辦,教育孩子每個家長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其中有些孩子在生活中會有小氣的行為,這種小氣的行為作為父母要正確的引導,下面分享孩子小氣的行為應該怎麼辦。
孩子小氣的行為應該怎麼辦1
1、家長豎立正確的榜樣
都說家長是小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小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為小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有意識地將自己喜歡的東西與別人分享,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小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父母與別人分享的快樂,那麼小孩子以後將不會那麼小氣,也會學著主動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2、不過度溺愛
在大部分情況之下,小孩子不良性格的養成都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時候一家人一起吃飯,父母看到有小孩子喜歡吃的菜,就會下意識的將菜挪到小孩子的跟前,孩子喜歡吃的菜,家裡面的長輩從來都不會去動筷子,這樣過度的溺愛會造成小孩子吧到的性格以及小氣的特點,不願意和別人分享,所以平時家裡吃東西或者是其他好玩的東西一定要讓小孩子主動拿出來分享。
3、學會理解
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所以在發現自己的小孩子非常小氣之後,千萬不要對其打罵,家長要給予小孩子充分的理解,當小孩子與別人玩耍不願意分享時,家長可以及時的詢問,然後再幫助寶寶分析一下問題,再解決問題,讓小孩子理解分享的意義。
4、創造分享的空間
一定要讓小孩子主動邀請自己的小夥伴到家裡來玩,然後鼓勵小孩子拿自己的玩具出來玩,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玩具,一起分享,讓小孩子能夠通過分享感受到與朋友之間相處的快樂,然後家長再適時的加以引導,這個時候小孩子就會明白分享的意義。不過如果當自己的小孩子不想拿出來分享的時候也不要勉強,不然孩子就會更加抗拒分享。
5、舉例子進行說服教育
讓孩子親身經歷小氣帶來的後果,例如孩子喜歡的東西不願意分享給別人,當別人有了喜歡的東西孩子也同樣不能得到,通過這種客觀的事實來引導孩子,你不願意幫助別人,東西喜歡獨占,別人也不會將喜歡的東西和你分享,經過這樣的教育,孩子不僅願意幫助別人,樂於分享,小氣的行為也會慢慢改變。
孩子小氣的行為應該怎麼辦2
小氣的兒童都有哪些表現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小氣」的兒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給別人吃」、「玩具與學慣用等不願借別人用」的最直接特點外,還具有如下主要特徵:做事斤斤計較,愛講條件;自我犧牲與奉獻精神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同情心;適應能力較差;心胸狹窄,嫉妒心強;做事比較猶豫、多疑,缺乏果斷性。
孩子為什麼會形成「小氣」的性格呢?這主要是因為:孩子身邊人員的「小氣」行為與不良教育的影響;父母及家人過於溺愛孩子,使孩子養成了獨食、獨玩等不良行為習慣;孩子缺乏交往,沒有機會體驗到與人分享的快樂;有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滿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怎樣培養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作用,為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榜樣,是父母的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東西借給鄰居使用,能主動把好吃的食品拿出來讓別人吃,樂意把自己心愛的物品轉讓給別人等。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尋找慷慨共事的榜樣 讓孩子多與這類兒童或成人交往,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孩子便會不知不覺地學著別人的樣子慷慨待人。利用電影、電視、童話、故事等文學傷口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種榜樣行為影響下,孩子便會逐漸產生慷慨待人的意識,為慷慨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給孩子提供練習分享行為的機會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為孩子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的分享行為得到練習。如買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給孩子吃,要讓孩子親自把糖果分給家庭成員,與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時,引導孩子把心愛的積木、玩具等分一些給小朋友玩。在這些練習中,家長應及時稱贊孩子的慷慨之舉,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體驗,促進孩子慷慨行為的進一步發展。在孩子與小夥伴的交往過程中,家長還可以指導孩子相互交換玩具進行玩耍,在反復交換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漸明白禮尚往來的必要性與相互幫助的重要性。這對孩子慷慨品格的養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鼓勵孩子幫助困難者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貧困者與受難者。家長應鼓勵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受災的地區或需錢治病的人們,也可以讓孩子幫助因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減輕其負擔。孩子在反復領略助人的樂趣之後,就會把這種樂趣作為一種強烈的精神需要,從而,學會去輸出、去追求,最後形成穩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徵。
C. 不希望孩子愛計較、討價還價,家長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怎樣的
引言:孩子的成長性格也會影響著自己未來發展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對孩子性格養成的指導,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更好的養成好的性格,而不是養成糟糕的性格,不希望孩子愛計較,討價還價這兩個教育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呢?
總結
每一個人都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且家長對孩子性格的養成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多去了解一下相關的教育方法,從而讓自己的教育更加的科學,也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得到發展。
D. 孩子凡事斤斤計較,該怎麼讓孩子學會寬容
孩子凡事斤斤計較,該怎麼讓孩子學會寬容?有一種說法是,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我決定出去,模式是決心的,」現在我們都說有人會成功,必須有一種模式。模式很大,這個欄位會很大,看法很大,而且它不遠的成功。
但我們每天談論模式,有多少人很安靜,模式是什麼?實際上,這種模式是一個接受世界上一切,包容性能力的人。有一個核心產品:容忍度。可以看出,如果您希望您的孩子更成功,請學會照顧您的可訪問性至關重要。記得讓孩子們學習寬容
當孩子是一個孩子時,可能會玩它,伴侶不願意讓它,孩子會和他斗爭,而且有一口我的朋友。最後,每個人都哭了。
我們此時必須教育您的孩子。如果你學會改變你的思想:「如果你今天是他,你不想把你的玩具帶給別人,其他人想要,所以來找你,你的玩具被帶走了。你會開心嗎?」,我相信孩子認為它會承認他的錯誤。
有時候孩子不想到思考,但我沒有提出換位的意識,我們是父母,我必須醒來的孩子!
此時,每個人都喜歡贏得戰斗,讓孩子學會寬容,他的世界將更開放。讓您的孩子學會享受別人,並在精確的情況下欣賞自己!
E. 孩子斤斤計較怎麼辦
引導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做人斤斤計較,不利於廣交朋友,朋友少了,圈子小了,不利今後個人的發展。
F. 怎樣教孩子不斤斤計較
若然孩子在幼兒園里受了委屈,長輩們就心疼得不得了,於是有的父母就教育孩子說:「別人對不起你,你就對不起他,別人打你,你就打他。」這無形助長了孩子凡事斤斤計較,度量狹窄的毛病。要知道氣量小,不能容人的孩子不僅不會處理同伴之間的關系,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將來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在幼兒園里讓孩子學會寬容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什麼是寬容呢?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遇到別人對不起自己或做了有損於自己的事情,對此不耿耿於懷,不過分計較,能夠笑一笑就過去,這就是寬容。寬容是人的一種美德,是做人的一種風度和境界。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胸懷。」古往今來,凡是有所作為的人都是心胸開闊的人。他們能容別人難容之事,不斤斤計較於個人的功名利祿,隨時保持一份好心情,擺脫凡俗塵世的羈絆,專心去干他們的大事業,尤其是現代化社會,孩子所吸收的信息量大,接觸的人數多,差別大,那就是更需要學會寬容,教孩子寬容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的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是父母。也就是說父母的榜樣會給孩子一個努力的目標,讓他沿著這個榜樣的方向塑造自己,更多地得到欣賞和誇獎,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接觸父母的機會很多,會從父母那裡學習到待人接物的方法。因此,父母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里、同事之間融洽相處的態度就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通過長期的影響,孩子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與人處。
二、心理換位法。
所謂心理換位,就是指雙方產生矛盾時,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由於幼兒的思維處於發展階段,思維方式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為對方著想。每次發生搶東西糾紛時,都會說:「老師,我想要啊。」這就是孩子極為常見的一種通病,碰到這種情況,解決的方法就是教孩子心理換位。老師引導幼兒設想一下,被搶玩具的人是你,你心裡會有什麼感覺,讓孩子體會那種痛苦的感受。如此考慮的次數越多,孩子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水平就越高。許多矛盾就容易化解了。所以,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人人都有缺點,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伴相處,沒有必要要求全責備,只要不是損人利己的品質方面的,應給他人一次寬容和理解。當然,寬容不是盲從,不是人雲變雲,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伴的退讓。寬容能使人性情和藹,能使心靈有迴旋的餘地,能使人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化干戈為玉帛,就讓孩子們擁有這種美德吧!
G. 孩子的性格小氣家長應該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過育兒知識,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孩子的性格小氣家長應該怎麼辦相關內容,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孩子的性格小氣家長應該怎麼辦
一、第一步,講講相關方面的美德故事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這一點對於小氣的孩子也是比較受用的,家長可以自己編造一些這些方面的故事,將這些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聽,讓孩子在故事的感人下,學會分享。
二、第二步,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作用,為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榜樣,是父母的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東西借給鄰居使用,能主動把好吃的食品拿出來讓別人吃,樂意把自己心愛的物品轉讓給別人等。
三、第三步,從家庭成員開始分享
讓孩子改變小氣的第一步,就是教會孩子分享,孩子對於陌生的人不捨得分享,那就從和孩子最親近的家人開始,讓孩子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分給家人,家長一定要注意鼓勵。
四、第四步,給孩子提供練習分享行為的機會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為孩子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的分享行為得到練習。如買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給孩子吃,要讓孩子親自把糖果分給家庭成員,與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時,引導孩子把心愛的積木、玩具等分一些給小朋友玩。在這些練習中,家長應及時稱贊孩子的慷慨之舉,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體驗,促進孩子慷慨行為的進一步發展。在孩子與小夥伴的交往過程中,家長還可以指導孩子相互交換玩具進行玩耍,在反復交換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漸明白禮尚往來的必要性與相互幫助的重要性。這對孩子慷慨品格的養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五、第五步,讓孩子體會贈與和分享的快樂
將和寶寶最要好的小夥伴約到家長,讓寶寶試著將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食物,贈與自己的好夥伴,這樣的話,孩子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親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會體會到贈與的快樂。
六、第六步,生活中多鼓勵孩子幫助困難者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貧困者與受難者。家長應鼓勵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受災的地區或需錢治病的人們,也可以讓孩子幫助因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減輕其負擔。孩子在反復領略助人的樂趣之後,就會把這種樂趣作為一種強烈的精神需要,從而,學會去輸出、去追求,最後形成穩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徵。
七、孩子對小夥伴小氣時媽媽怎麼做
1、當小夥伴要玩寶寶心愛的玩具時,你先徵求並尊重寶寶的意見,告訴他小夥伴只是想玩,並不會拿走,這件玩具還是他的,同時建議寶寶和小夥伴一起玩。
2、如果寶寶能主動拿出心愛的玩具給小夥伴玩,或者同意小夥伴玩他的玩具,你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
3、如果寶寶堅持不讓小夥伴碰他的玩具,你依然要尊重寶寶的權力,不必強求他把玩具拿出來。
八、小氣兒童的表現了解:
1、做事斤斤計較,愛講條件;
2、自我犧牲與奉獻精神較差;
3、自私自利;
4、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同情心;
5、適應能力較差;
6、心胸狹窄,嫉妒心強;
7、做事比較猶豫、多疑,缺乏果斷性。
九、家長教育孩子小氣時的注意事項:
1、不要強迫孩子把玩具拿給小朋友玩,這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討厭那個小朋友,最好是你參與進去,說:"看啊,咱們一塊玩小火車(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寶寶在這邊,小弟弟在那邊,我給你們開來開去。現在,接好。"
2、引導孩子去體驗別人的感情。可以說:"寶寶,小弟弟很喜歡你的玩具,咱們讓他玩一玩,他一定高興,好嗎?媽媽明天再給你買一輛你喜歡的小卡車。"家長經常讓孩子體驗別人的感情,使孩子產生同情心,主動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快樂。
3、平時可以創造機會讓寶寶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讓他把自己的玩具和圖書拿出來分享。一開始一定很困難,次數多了,他不僅願意拿出來大家玩,而且會很高興。
4、當寶寶有了分享行為時及時表揚,讓他知道這是好行為,把分享看成是快樂的事。
5、家長要表現出大方的態度,不要讓孩子感到你捨不得拿出玩具來(主要是怕玩壞了)給小朋友玩,這個年齡的兒童已經是敏感的了,你的態度會給他暗示。
拓展閱讀:培養孩子性格變好策略
策略1: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對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當你們精心准備好大餐,他卻一口都不吃;當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後再做,他卻無論如何不肯睡;當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東西卻哭個沒完……你得拚命壓制著自己的怒火,心平氣和地對待你的寶貝。你必須這么做,因為仔細想來,這些都不是他的錯。但你能做到嗎?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嗎?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樣的態度對他,這種態度也會潛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人的耐心畢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讓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會告訴他,我正忙著,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策略2:言出必行
你也許會認為:孩子小,偶爾騙騙他沒關系。其實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後也被他騙。我不騙孩子。我還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不會騙他,爸爸說到做到。這一點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獲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樹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僥幸而無理取鬧。舉個小例子:最初給樂樂穿衣服,讓他把手裡的東西先放下,他總是哭鬧著不肯,他或許以為我要把這件東西拿走。幾次穿好衣服,我馬上把東西交回他手裡,從此他便很放心地把東西放下或主動交給我。
策略3:始終如一
盡量做到始終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維、判斷的混亂。處理同樣的事件要給出同樣的標准,如果你今天允許孩子這么做,明天沒有任何理由卻告訴他不行,就會造成混亂。你或許會忘記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絕對不會忘。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的命令很難貫徹。是孩子任性嗎?其實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策略4: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父母,也無權要求他們事事按照你的意願來做,即使你是為了他好。比如:你認為他該睡覺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飯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讓他放下手裡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強加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孩子不但開心、樂觀,還能養成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策略5: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無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無法滿足時,如果他哭鬧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滿足他嗎?恰恰相反。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滿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協。否則只會使同樣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當你對孩子說「不行」、「不能做」時,孩子往往不會馬上放棄他的行動,他會一邊看著你,一邊繼續試探你是否真的不讓他做。這時,你應該堅決地走過去,把孩子抱開,讓他做別的事;而不是繼續坐在那裡,重復說著「不行」,持續與孩子的較量。孩子從你堅決的態度上,可以知道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策略6:適當地給孩子一點權力
有時,孩子會對某件事很感興趣,你不讓他做,他也執拗地一定要做。這時不妨給孩子一點選擇的權力。家裡有兩排落地書櫥,樂樂對裡面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一再要打開書櫥,翻出裡面的書。我不想讓他養成到處亂翻的習慣,又不想扼殺他的探究欲。怎麼辦?我一方面告訴他亂翻書不好,另一方面他實在要打開的話,就建議他:好吧,那我們拿一樣東西,拿好就把書櫥關上。他每次都很開心地照辦。現在,他不僅會打開書櫥,挑選一樣東西,然而把櫥門關上;而且東西玩好後,他還會打開櫥門,把東西放回去。
策略7:讓孩子承擔一點責任
看到這個小標題,你或許會跳起來,這么小的孩子你讓他承擔什麼責任?其實,孩子的責任感就應該從小培養。孩
子應該從對自己做的事承擔責任開始,樹立起責任意識。樂樂時常會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我會讓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導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東西我讓他自己撿起來,他摔倒後我讓他自己爬起來。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讓他自己做。
策略8:讓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
一個不了解別人感受的人,是很難體諒別人的。雖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這些你或許不想讓孩子過早知道。但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體諒父母的辛苦,對孩子卻是不無益處的。所以,我會讓樂樂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覺,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擾我;我會讓樂樂知道我對他不好的行為真的很生氣;我會讓他知道我抱著他很累,讓他自己走;我會讓他知道打別人,別人會很痛,想打別人先打自己試試看;我會讓他知道父母也會有不對的地方,是我的不對,我會主動向他說對不起;我會讓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時,他必須堅強起來,承受疾病帶來的不適,而不是無休止地折磨大人……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起來的,作為老爸,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
培養孩子好性格的方法
孩子脾氣壞,任性,不聽話都會讓寶寶相當的頭疼,那麼該怎麼來培養孩子可以有個好的性格呢?
一是夫妻之間的和睦相處。
很多家庭里夫妻關系的不和,就會經常的吵架,甚至導致到家庭的破裂,這些都是會對孩子有效的心靈受到傷害的,同時也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吵架的時候,不要把對另一半的怨氣發泄到孩子的身上,這樣時間長了,耳濡目染,性格脾氣也變壞。
二是給寶寶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利。
讓孩子從小的就知道怎麼使用自己的決策權利,學會變的有主見,不要時時刻刻的控制住孩子的一舉一動,積極鼓勵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是讓孩子和同齡孩之間多接觸。
同年齡的小孩經常一起的玩耍可以讓孩子學會愉快的人際交往,這樣寶寶也可以簡單一些簡單的是非觀念和道德判斷,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會慢慢的增強。
四是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平時都注意孩子,看孩子都對哪些事物會比較感興趣的,然後為孩子提供各種望去的選擇,興趣愛好的廣泛,自然就很容易的擁有快樂的性格了。
五是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
可以鼓勵孩子努力的嘗試做一些事情,如果失敗的話,要提供支持還有給孩子適當的幫助,讓他能順利的完成。這樣孩子就能體會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變失敗為成功,可以讓孩子的自信,自尊得到培養。
六是孩子做錯事要用合理的方式解決。
不能孩子一犯錯誤,不聞不問就是又打又罰的。家長首先需要的是冷靜,在批評孩子之前,面對面的問清楚原因,做的對的話就要誇獎孩子。做的錯的話,可以找出之前孩子表現好的地方表揚下孩子,不足的地方就要給予批評,讓孩子知道,家長是不會只是注意孩子的錯誤的,優點也是同樣的記在心裡的。
如何培養孩子好性格呢
一、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
性格在人一生的發展過程中騎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話說性格決定命運。也是很有道理的',人的性格從胎兒期就開始發展和完善了。這一點被專家們的研究所證實。性格是兒童的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在胎教中就應當開始了對孩子性格發展的培養。所以家長有些事情還是要做到位的。
1、母親以身作則
據研究研究,胎兒階段之所以孕婦能夠影響胎兒的性格是因為,孕婦的精神狀態、情感、行為、意識可以引起體內激素分泌異常,如孕婦有憂郁心情,缺乏活力,所懷孩子出生後會好委屈,長時間啼哭。長大後感情脆弱,郁悶。孕婦要能正確對待孕期反應帶來的煩惱,積極、堅強地克服懷孕後期和分娩中的痛苦。
胎兒接受母親的影響是自然而然的。為了讓胎兒出生後能有自尊自強、勇於與困難作斗爭。在胎兒6個月以後,教育孩子把感覺轉換為情緒。這時胎兒的情感與母親息息相通。因此,在懷孕過程中,要時刻注意當好胎兒的老師,塑造胎兒美好的性格。
2、有意識地進行精神刺激
有意識地進行精神刺激方面,重要是丈夫來操作。實際是丈夫逗著妻子玩的喜鬧劇,使妻子的情緒有片刻的波動,讓這種波動影響胎兒,使他得到鍛煉。丈夫可以趁妻子不備時給將要出生的孩子買漂亮的衣物,給妻子買一件紀念品,不動聲色地放在床頭,等妻子發現後得到一個意外的驚喜。
能感覺到胎動的時候,胎兒有時文靜,有時又亂踢亂動。這時妻子往往會產生各種猜測,這時丈夫可以出題和妻子討論。如猜猜是男還是女。在臨產時,丈夫更要多方幫助和鼓勵妻子克服分娩時的緊張情緒,堅信分娩順利。這些有益的刺激,將給胎兒日後堅強、自信的性格奠定基礎。
生活環境是早就胎兒性格的重要因素。母親的子宮應當算是孩子所在的第一個環境,這里孩子能夠感受到的一切將直接影響後面的性格形成,媽媽為了塑造孩子的性格在這段時期要有意識的做一些精神刺激。當然並不僅僅是胎兒階段在孩子剛出生後的一段時期內,環境依然是影響孩子性格的主要因素。家長也要把環境調控好。
二、教育孩子的四大誤區
1、總想控制孩子
尊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導致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擺出家長的威嚴態度,企圖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但控制的結果往往引來對抗。專家表示,家長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卻並不考慮孩子的要求,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家長就會生氣、發怒,這樣的行為示範,也將讓孩子習得,成為他性格的阻礙。
2、看不得孩子的壞習慣
「孩子的壞習慣或壞的行為,經常會包含好的因素在裡面。」專家認為,孩子行為上的問題對於父母而言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之分。過於擔心孩子的壞習慣或者行為,與對孩子放任自流、忽略孩子一樣,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壞習慣趨於強化。
那麼,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壞習慣呢?杜宇表示,家長應善於發現孩子壞的行為背後好的因素,並善於利用這些好的因素,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可能性,體會多樣的成功與自信,如此,一些所謂的壞習慣或壞行為就會化於無形。
3、給孩子「戴帽子」
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撒謊後,給孩子扣上「愛撒謊」的「帽子」。其實家長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不僅孩子會撒謊,大人也常常會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因此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撒謊並不意味著品德不好了,可能只是孩子滿足自己需要的策略不太合適。而如果家長認識不到這一點,隨意給孩子「戴帽子」,反而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
「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給孩子『戴帽子』與給成人『戴帽子』的效果差距會很大。父母不能像要求成人一般要求孩子,但應像對成人一般的尊重孩子。」專家說。
4、喜歡講大道理
很多家長動不動就講大道理,也不管孩子的情緒、狀態和注意力當下是什麼樣的,這樣的教育往往會徒勞無功,甚至是與家長的願望背道而馳。
專家建議,家長可以適當將教育融入生活的細節當中,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和隨機地教給孩子家長在生活中體會到的原則,這樣的教育會變得自然而然,也更有效果。
H. 家長要怎樣做可以培養孩子大度不計較的心態呢
成長就是不斷變得寬容的過程,其實在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他們往往是很寬容的,而這種寬容建立的基礎是因為無知,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有了自我意識之後,逐漸地就會分出彼此,好壞,對錯,有了評判的標准之後,就會有所計較。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要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讓孩子學會什麼時候應該比較,什麼時候不應該評判。
大度寬容的品格在成長的初期建立好了,將對於孩子將來的人生會大有益處。尤其是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百態的時候,寬容一些不僅能夠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重要的是大度的心態對自己的心靈和諧也有好處。
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擁有神奇力量的心態,不寬容的孩子往往會在很多看起來很小的事情上都斤斤計較,甚至有的時候會蔑視別人,只會盯著別人身上的「缺點」看。經常喜歡和別人爭執,一定要凸顯出自己的優越感。
自己能做到的別人做不到,別人能做到的自己未必能做到,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要學會尊重差異性。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生活能力,只要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就都是好樣的。
理想化是好事,但過度理想化就是禁錮了自己的思維方式,讓視野變窄。
尊重他人的價值和標准一旦別人有做得不如自己意的地方,就想要指出來或者評判他們做錯了,這其實就是把自己的標准看成了唯一正確的准則。
但從別人的角度來看,自己可能並沒有做錯什麼,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事的原則和標准,不應該認為自己的就是正確的。
就像穿鞋,你穿大號他穿小號,但如果對方覺得你穿小號的更好看,硬要你穿不合適的鞋,那肯定是不能被接受的。
尊重別人就會得到對方的尊重,這是互相的。之所以會挑剔就是看事情和看人不夠深入,沒有用理解的心態去試圖了解對方。
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的矛盾都是因為不理解造成的,如果內心多一些同情和愛,看待事情的角度就會變得更加寬廣。
不寬容是一種無法與自己和解,更不能接納他人的軟暴力,是心靈的監獄。寬容的人才是多元和自信的,家長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寬容的心態,從而更好地面對周圍的人和事。
I. 怎樣糾正孩子小氣
怎樣糾正孩子小氣
怎樣糾正孩子小氣,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下面我分享怎樣糾正孩子小氣方法。
怎樣糾正孩子小氣1
「小氣」是一種不良的性格特徵,及早防止與糾正孩子的「小氣」行為,是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那麼,「小氣」的兒童都有哪些表現呢?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指出,「小氣」的兒童,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給別人吃」、「玩具與學慣用等不願借別人用」的最直接特點外,還具有如下主要特徵:做事斤斤計較,愛講條件;自我犧牲與奉獻精神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同情心;適應能力較差;心胸狹窄,嫉妒心強;做事比較猶豫、多疑,缺乏果斷性。
孩子為什麼會形成「小氣」的性格呢?這主要是因為:孩子身邊人員的「小氣」行為與不良教育的影響;父母及家人過於溺愛孩子,使孩子養成了獨食、獨玩等不良行為習慣;孩子缺乏交往,沒有機會體驗到與人分享的快樂;有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滿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怎樣培養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作用,為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榜樣,是父母的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東西借給鄰居使用,能主動把好吃的食品拿出來讓別人吃,樂意把自己心愛的物品轉讓給別人等。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尋找慷慨共事的榜樣 讓孩子多與這類兒童或成人交往,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孩子便會不知不覺地學著別人的樣子慷慨待人。利用電影、電視、童話、故事等文學傷口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種榜樣行為影響下,孩子便會逐漸產生慷慨待人的意識,為慷慨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給孩子提供練習分享行為的機會 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為孩子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的分享行為得到練習。如買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給孩子吃,要讓孩子親自把糖果分給家庭成員,與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時,引導孩子把心愛的積木、玩具等分一些給小朋友玩。在這些練習中,家長應及時稱贊孩子的慷慨之舉,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體驗,促進孩子慷慨行為的進一步發展。在孩子與小夥伴的交往過程中,家長還可以指導孩子相互交換玩具進行玩耍,在反復交換玩具的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漸明白禮尚往來的必要性與相互幫助的重要性。這對孩子慷慨品格的養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鼓勵孩子幫助困難者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貧困者與受難者。家長應鼓勵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受災的地區或需錢治病的人們,也可以讓孩子幫助因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減輕其負擔。孩子在反復領略助人的樂趣之後,就會把這種樂趣作為一種強烈的精神需要,從而,學會去輸出、去追求,最後形成穩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徵。
怎樣糾正孩子小氣2
1、孩子正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時期,從小氣到大方需要有個「去自我中心」的成長過程。
(1)2歲半以後孩子出現較強的「私有意識」,對已有物品「神聖不可侵犯」,希望「歸為己有」的物品越多越好。它是孩子「自我意識」成長的標志之一,屬於正常現象。
(2)3歲半、4歲前後的孩子開始發展從多種角度、多種立場考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他們渴望有朋友、渴望被接受,從而逐漸懂得為別人著想,懂得輪流、互惠互利、寬容、分享;因為進入社會規范敏感期,他們逐漸按社會規范約束自己,學會自我剋制、忍耐、接納他人,減少利己行為。
(3)若受物質條件或人為限制而使孩子的.「私有意識」一直受壓抑未能得到適當的滿足,則會抑制孩子從「自我」心理向「互惠互利」「分享」等社會化心理的成長。
2、錯誤的教育會助長孩子小氣。
(1)父母言行不一。如:怕東西被弄壞而故事搪塞來借物品的鄰居,或訓斥孩子將自己較貴重、食品送給小夥伴。
(2)對孩子要求前後不一。如:孩子遭小夥伴拒絕後表現出「報復性」小氣行為,父母見後不置可否,甚至口頭表示贊同。
(3)容忍、遷就孩子不關心他人利益、一切為自己的錯誤行為。特別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受特殊待遇,有好吃的先滿足孩子、滋長了孩子自私獨大的心理。
1、在合理范圍內滿足孩子因自我意識發展帶來的「私有意識」。
孩子的「私有意識」應該得到尊重。不管孩子樂意不樂意而要求所有的東西都與人分享,是對孩子的不尊重。讓孩子的「私有意識」獲得適當的滿足,有利於孩子順利完成從「自我中心」向「去自我中心」的心理轉換。
2、做孩子的楷模。
父母以自身大方、禮尚往來的交往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並解釋為什麼要這么做,引導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圍人的關系。
3、多給孩子創造與同伴相處的機會。
讓孩子帶玩具和同伴交換,或請小夥伴到家裡來玩,增加孩子與同伴分享的快樂體驗。
4、引導孩子猜想並滿足別人的需要。
父母常常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暗示自己的需要,使孩子有機會體會別人的想法,發展同情心,有機會「與人分享」。如有好東西拿出來讓大家品嘗,長輩優先;有客來訪時,讓孩子學習主人待客之道,拿糖果給大家吃或拿玩具請小客人玩等;鼓勵孩子把小時候的物品(玩具、衣物、圖書等)整理出來,親自贈與鄰家的弟弟、妹妹或孤兒院的孩子,在節日里,讓孩子向同伴贈送禮物。
5、教孩子在學習分享和贈與中體驗快樂。
(1)在孩子有分享、贈與的行為時及時給予肯定、贊許,讓孩子體會精神愉悅。
(2)通過講故事、玩游戲等方式,讓孩子理解並接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觀念,體驗「與人快樂己快樂」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