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精神心理科多久復診
擴展閱讀
歌詞不會背怎麼辦 2024-11-14 14:58:59
基礎代謝不包括什麼 2024-11-14 14:56:44
如何傳送歌詞 2024-11-14 14:51:20

兒童精神心理科多久復診

發布時間: 2022-10-18 11:33:28

『壹』 為什麼兒童看心理疾病不能直接去看精神科,而要去看內科確診先呢

你好。兒童看心理疾病需要直接去精神科就診。去內科是檢查是否存在軀體疾病。

『貳』 治療兒童的自言自語,碎碎念,自說自話應該到什麼門診掛什麼科

我認為應該到那種大型的三甲醫院心理科門診的。也就是說可以掛心理科專家門診,可以讓專家門診的專家,醫生給你檢查檢查,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案。

『叄』 兒童精神分裂症是如何診斷的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診斷回答者:開心開心好開心 你好這個你需要帶孩子到心理科去看心理醫生 如何分辨兒童精神分裂症跟類似疾病?回答者:ruanyingk兒童精神分裂症可能跟其它疾病混淆,詳細如下 1.與多動症相鑒別 兒童精神分裂症發病早期,有活動過度和沖動等症狀,但與多動症比較,精神分裂症的兒童,大多具有思維障礙,如思維不連續或思維貧乏以及言語減少、情感淡漠、與親人疏遠、行為離奇怪誕等特點,通過仔細觀察,一般不難鑒別。 2.與兒童孤獨症相鑒別 兒童孤獨症往往可完全持續到青春期或成年期。至少年期時,部分孤獨症患兒症狀改善,另一部分則表現為行為衰退,尤其嚴重智力缺陷、腦器質性損害者中約30%在青春期可發生癲癇。至成年期時,很多孤獨症患者仍處於嚴重功能缺陷狀態,不能獨立生活,要長期照管。 3.與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相鑒別 大多數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到成年期表現正常,少數與成人神經症以及精神病之間有一些連續性。嚴重的焦慮、恐懼和強迫症有可能發展為分裂症,因此,對兒童青少年表現為拒絕到校或學校恐怖症者應密切觀察和警惕。 4.與社交性焦慮障礙相鑒別 則可以從青春期完全延續至成年期。林力表示,精神疾患已經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而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與成年精神健康關系密切,因此精神健康須從保障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開始。 5.與精神發育遲緩相鑒別 精神發育遲緩是指個體在發育成熟前(通常指18歲以前),由於精神發育遲滯、智力發育障礙或受阻,而導致的智力功能明顯低於同齡水平,同時伴有社會適應困難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綜合征。 6.與器質性精神障礙相鑒別 器質性精神障礙是基於可證實的大腦疾病、腦損傷或其他損害為病因而歸於一組的精神障礙。其精神紊亂可以是原發性的,如直接而且選擇性地影響大腦的疾病、損傷和損害;也可以是繼發性的,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和障礙,腦只是多個受損害的器官或系統之一。 如何分辨兒童精神分裂症跟類似疾病?回答者:wangchaok兒童精神分裂症可能跟其它疾病混淆,詳細如下 1.與多動症相鑒別 兒童精神分裂症發病早期,有活動過度和沖動等症狀,但與多動症比較,精神分裂症的兒童,大多具有思維障礙,如思維不連續或思維貧乏以及言語減少、情感淡漠、與親人疏遠、行為離奇怪誕等特點,通過仔細觀察,一般不難鑒別。 2.與兒童孤獨症相鑒別 兒童孤獨症往往可完全持續到青春期或成年期。至少年期時,部分孤獨症患兒症狀改善,另一部分則表現為行為衰退,尤其嚴重智力缺陷、腦器質性損害者中約30%在青春期可發生癲癇。至成年期時,很多孤獨症患者仍處於嚴重功能缺陷狀態,不能獨立生活,要長期照管。 3.與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相鑒別 大多數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到成年期表現正常,少數與成人神經症以及精神病之間有一些連續性。嚴重的焦慮、恐懼和強迫症有可能發展為分裂症,因此,對兒童青少年表現為拒絕到校或學校恐怖症者應密切觀察和警惕。 4.與社交性焦慮障礙相鑒別 則可以從青春期完全延續至成年期。林力表示,精神疾患已經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而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與成年精神健康關系密切,因此精神健康須從保障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開始。 5.與精神發育遲緩相鑒別 精神發育遲緩是指個體在發育成熟前(通常指18歲以前),由於精神發育遲滯、智力發育障礙或受阻,而導致的智力功能明顯低於同齡水平,同時伴有社會適應困難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綜合征。 6.與器質性精神障礙相鑒別 器質性精神障礙是基於可證實的大腦疾病、腦損傷或其他損害為病因而歸於一組的精神障礙。其精神紊亂可以是原發性的,如直接而且選擇性地影響大腦的疾病、損傷和損害;也可以是繼發性的,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和障礙,腦只是多個受損害的器官或系統之一。 你好建議你到心理科給孩子檢查一下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回答者:開心開心好開心 你好這個多是由刺激導致的如果家族有遺傳史那麼遺傳的因素就大了 兒童精神分裂症能治癒嗎回答者:開心開心好開心 你好這個需要及早的治療這個對孩子的發育生長影響很大需要大人多家照顧呵護 你好不一定 這個不能就說明孩子是這個病建議你帶孩子到心理科看看心理醫生 你好這個主要靠心理醫生的引導來治療的建議你帶孩子看看心理醫生 怎樣防治兒童精神分裂症回答者:王玉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見的一組精神病,它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徵。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療的依從性,幫助患者回歸社會是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症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何有效地防治精神分裂症?以下有幾點建議,希望對患者有所幫助: 1、堅持維持服葯治療是最有效的預防復發措施臨床大量統計資料表明,大多數精神分裂症的復發與自行停葯有關。堅持維持量服葯的病人復發率為 40% 。而沒堅持維持量服葯者復發率高達80% 。因此,病人和家屬要高度重視維持治療。 2、及時發現復發的先兆,及時處理精神分裂症的復發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時發現,及時調整葯物和劑量,一般都能防止復發,常見的復發先兆為:病人無原因出現睡眠不好、懶散、不願起床、發呆發愣、情緒不穩、無故發脾氣、煩躁易怒、胡思亂想、說話離譜,或病中的想法又露頭等。這時就應該及時就醫,調整治療病情波動時的及時處理可免於疾病的復發。 3、堅持定期門診復查一定要堅持定期到門診復查,讓醫生連續地、動態地了解病情,使病人經常處於精神科醫生的醫療監護之下,及時根據病情變化調整葯量。通過復查也可使端正人及時得到咨詢和心理治療解除病人在生活、工作和葯物治療中的各種困惑,這對預防精神分裂症的復發也起著重要作用。 4、減少誘發因素家屬及周圍人要充分認識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後精神狀態的薄弱性,幫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經常與病人談心,幫助病人正確對待疾病,正確對待現實生活,幫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學會對待應激事件的方法,鼓勵病人增強信心,指導病人充實生活,使病人在沒有心理壓力和精神困擾的環境中生活。 5、開展社區精神病防治工作,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復發,必須在社會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機構,在基層醫療保健組織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識。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時間回答者:張偉幼兒心理 你好:這個問題最好是根據醫囑來決定,只有在治療的過程中,根據個人的情況,經過仔細個觀察分析,才能說用葯多少的。祝好

『肆』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潛伏期有多長這種病症該如何引導與治療

兒童精神分裂症的潛伏期是不固定的,需要因人而異,有可能是半年,也有可能是三個月。這種病症需要及時引導與治療,才能夠使病情趕緊恢復,需要採取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教育訓練治療等。

最後,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兒童精神分裂症,那麼治療的手段會輕一些,而且痊癒的速度也會快一點。

『伍』 心理科的檢查流程是怎麼樣的去看過後感覺沒有解決到問題

會先做心理測試,腦ct,確診是什麼心理疾病,然後針對什麼疾病,再開葯進行治療,定期復診拿葯。
心理治療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吃完葯立刻會好。

『陸』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掛什麼科

盡可能多看幾個醫生:

因為ADHD的表現缺少客觀的實驗室檢查指標,更多依靠醫生的經驗、主觀判斷,包括一些測試的量表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尤其是學齡前期(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是很難確診的。

不同醫生專業特長不同,我帶「哪吒」咨詢不同流派的專家,會有明顯體會,側重「自閉症」的專家會或多或少往「自閉症」方向思考問題;側重認知發育的專家會關注孩子認知整體發育水平;語言專家會更加關注孩子的行為可能是語言發育落後引起的。有些醫生關注葯物治療,有些對用葯比較謹慎。

雖然得到很多不同的建議,甚至是完全不同方向的建議,我會追問一下醫生這樣建議是基於什麼考慮,對於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非常有好處。這些醫生的多年經驗可以讓家長少走很多彎路,定期復診也最直觀看到孩子的改變。

2.比確診更重要的是找到相對合適的干預方式:

我最喜歡問醫生的不是能否確診ADHD,而是「下一步該如何干預」?聽到不同專業醫生給出的建議,如果趨同有助於判斷;如果意見不一樣,千萬不要懊惱,是給了家長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思路,有助於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發展水平更加了解,制定綜合性的干預方案。

關於找哪些醫生就診,可以從一些專業網站,比如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搜索。一般可以就診的科室包括:綜合醫院的兒童精神科、兒科、發育行為兒科、兒童保健科、兒童神經科;精神病專科醫院的兒童精神科;兒童醫院或者婦幼保健院的心理科、兒童保健科、兒童精神科;有些醫院可能把干預設在康復科。

3.就診後也不要急著給孩子「扣帽子」:

結合醫生建議,可以多去幾家社會上的專業機構聽取下建議,以及機構對干預效果的預估。在大眾點評及網路里搜索干預機構很容易,不過家長要看好自己的「荷包」啊,還是多聽、多問,抱著學習的態度多了解專業機構老師對孩子干預的建議,不要著急掏錢,也絕對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到干預機構就萬事大吉了,有很多家長自己學習能力強,掌握了一定的干預知識技能,家庭干預效果同樣也很好。
- 關於是否用葯 -

『柒』 兒童心理咨詢應該掛什麼科

兒童心理咨詢建議掛心理科或精神心理科進行就診。

一般情況下需要到三甲以上的醫院就診,大醫院的分科比較細,可以帶孩子到專門的心理咨詢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診。給孩子掛號前,建議選擇擅長兒童心理的醫生進行掛號就診。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考慮跟平時的生活環境、遺傳、性格等因素有關。一旦確診孩子有心理問題,需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看心理醫生,必要時需要接受心理治療,以免對孩子以後人格及性格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

心理問題的治療主要以心理疏導為主,必要時需要輔助葯物進行治療。孩子進行心理治療期間,家長需要配合醫生給孩子進行心理引導,避免打罵孩子,以免加重孩子的症狀。

症狀嚴重的心理疾病的兒童,可能需要接受封閉式的心理治療及引導,需要家長給予配合及支持。

看心理醫生要掛的就是心理科,尤其是一些醫院有心理科,就直接去掛心理科,如果要是想看心理醫生,想做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最好的就是直接看心理科。當然了有的醫院尤其是綜合性醫院,可能分的沒有那麼細,有可能精神科和心理科都是一個科,統稱為精神心理科,或者是心身醫學科,這都是有可能的。這個時候就要去醫院去看一看醫生,比如職業的背景、受教育的背景,看看做心理咨詢多一些,還是做精神治療多一些,還是直接就是精神科醫生用葯治療比較多一些。一般情況下心理醫生都是在心理科進行治療的。當然了如果要是不去醫院的話,也可以去社會上的一些心理咨詢機構,比如心理咨詢工作室、心理咨詢中心都可以,這里可能心理醫生更多。

『捌』 15,6歲的孩子看心理科是去兒童醫院好,還是直接去一個普通醫院就行

什麼問題要看心理醫生呢,告訴我唄

『玖』 心理科需要一次需要看多久,怎麼辦

正規心理咨詢是一小節50分鍾,初始訪談後,如果您覺得有必要,還可以繼續預約下次。

『拾』 不好動也是多動症這種兒童常見病,就診率卻不到20%

醫生一天接診十幾例多動症患兒

上周四下午,在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一位母親帶著身高快趕上自己的兒子,一臉憂心地走進診室。

「孩子今年上初一,學習不行,課堂紀律差。他總是忍不住說話,有時還自言自語,幾乎每門科的老師都投訴他上課不聽講……」據男孩的母親說,他上小學時注意力就不集中,上中學以後成績越來越差。

「你上課都跟誰說話呢?」 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崔永華輕聲詢問男孩。「有時候就是忍不住想跟同學說一些好玩的事兒……」

另一名初二男生也是多動症的復診患兒。據他媽媽說,男孩主要是聽講和學習有困難。夫妻倆每天必須得有人坐在孩子邊上看著,他才能勉強完成作業。偶爾趕上家長有事,這作業肯定就不寫了。「我們帶著孩子去了好幾家醫院檢查,還測了智商……」說著,這位母親眼裡含滿了淚水。

當天上午8時到下午5時,崔永華一共接診了50多例患兒,其中十幾例都是這種比較典型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動症,患兒們的年齡從五六歲到十來歲不等,以男孩居多。

「現在,多動症的患病率在7%左右。在我們醫院精神心理科門診,多動症患兒的比例至少佔到20%,是比較常見的。」崔永華說。

案例一:

女孩不好動竟然也是多動症

小女孩欣欣(化名)是個非常安靜的孩子,上課也能遵守紀律。可惟一讓父母不省心的是,老師經常反映欣欣上課時總走神兒。

「孩子看上去是安靜地坐在教室里,但注意力壓根兒沒在老師講課的內容上,很多東西都沒有聽進去,學習成績也很不好。」欣欣的母親說。

經過詳細檢查,當被告知欣欣患了多動症時,欣欣的媽媽感到非常驚訝:「我女兒一點也不好動啊,怎麼可能是多動症呢?」

「在人們傳統觀念里,多動症患兒一定平時很好動,其實不然。」崔永華介紹,多動症的三個核心症狀分別是注意力缺陷、多動和沖動,在臨床共分三種類型,第一類是以注意缺陷為主,患兒並不好動;第二類是以多動、沖動為主,注意力還好;第三類則是混合型,既有注意力缺陷,又有多動、沖動的症狀。其中,混合型的多動症患兒最多,數量佔到70%至80%。「注意力缺陷型患兒最容易被忽視,因為家長很難將安靜的孩子與多動症聯想到一起。」

案例二:

好動小男孩原是自閉症

7歲的男孩霖霖(化名)剛上一年級,因為「淘氣、好動」,他被父母帶來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霖霖年紀雖小,在學校卻是出了名的「淘氣包」。他時常在上課時離開座位亂跑,鑽到桌子底下去自娛自樂,有時甚至還會離開教室跑到外邊去。為此,霖霖沒少被老師批評。班主任甚至建議家長帶他去醫院看看是否患有多動症。

經過詳細問診、檢查,結果卻令人意外;霖霖患的是高功能的孤獨症(即自閉症)譜系障礙,同時伴有多動症。

「我發現霖霖很聰明,也想和同學交朋友,但卻不知道怎樣與人交往。他有時會突然從後面拉別人一下,或者把別人剛做好的手工一把搶過來……所以,同學們都不太喜歡他。」崔永華稱,霖霖這種情況在臨床實踐中並不少見,但多數孩子會被老師和家長誤認為多動症。事實上,坐不住的孩子未必都是多動症,當「多動」達到一定程度時很可能會是其他疾病,其中最需警惕的就是自閉症。

案例三:

孩子有心事卻被誤認為多動症

在門診里,崔永華也遇到過一些案例,孩子並非多動症,而是家長過度擔心了。

今年上小學4年級的小光(化名),被母親帶到醫院來看多動症。「開學這么久了,老師們最近總反映,孩子上課注意力經常不集中,這是不是多動症啊?」

醫生給男孩做了測試後,發現他不僅注意力沒問題,記憶力也很好。仔細詢問之下,才發現孩子的症結所在,原來,他的父母這段時間正在鬧離婚,大人每天的爭執直接影響到了孩子的情緒。小光每天心裡都忐忑不安,生怕父母會分開。

「這個男孩的注意力問題是心理因素導致的,並不是多動症。只要孩子的父母能及時處理好家庭關系,孩子的注意力問題自然就好了。」崔永華說,人的注意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多種症只是其中之一,大家千萬不要誤認為注意力不好的孩子都是多動症。

多動症患兒就診率不足20%

程程(化名)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從上幼兒園起孩子就坐不住,上學校後依然紀律不好、注意力難集中。不僅如此,他的脾氣也很沖,經常一言不合就跟老師、家長頂嘴。

程程四年級時,媽媽給他報了一個注意力培訓班。96節課的費用就高達4萬多元。

「孩子每周兩節課,一次課1個半小時或2小時。課上老師會帶著他們做舒爾特方格訓練或是念一串數字,讓孩子找出裡面某一個重復出現的數字;有時孩子還會頭戴電極片,做一些上機答題訓練……」程程的媽媽說,這些課程的形式挺多,但效果並不明顯,孩子現在上課注意力仍太不集中。

在北京兒童醫院的精神心理科門診,像程程這樣做過注意力訓練的孩子並不在少數。但多數孩子都是因為訓練收效甚微,又不得已來醫院的。

對多動症患兒來說,這些五花八門、價格不菲的注意力培訓機構到底靠譜嗎?

「判斷一種治療方法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其有無循證醫學的證據。這些注意力訓練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並不能替代葯物治療。」崔永華表示,各國兒童多動症診療指南的一致意見是多動症患兒5歲以前主要是靠行為訓練和行為管理來矯正;到5歲以後則首選葯物治療。

提到用葯治療,家長們不免會對孩子服用精神科葯物顧慮重重,生怕會有副作用。

「目前我國多動症患兒的就診率還不到20%,而其中的患兒家長能接受葯物治療的只佔30%。」崔永華說,歸根到底還是人們的觀念跟不上。

他表示,治療多動症的精神科葯物,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使用,已經過數十年的驗證。孩子只要是在醫生指導下科學合理用葯,是不用擔心用葯安全問題的。相反,多動症患兒如果不及時治療,不僅學習成績不理想,心理上還出現壓抑、抑鬱和自卑等情緒。而這種沒有成就感的狀態會伴隨孩子整個成長歲月。另外,多動症患兒孩子經常會遭到老師、家長的批評、訓斥,很容易導致人格發育不健全。

他提醒廣大家長,如果孩子學習很吃力,作業總完不成,常常被老師批評,並且已明顯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和 社會 交往時,就需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及時就診。

「好動」與「多動」有啥不同

「好動」與「多動」僅一字之差,家長們又該如何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是患了多動症呢?

「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從兩方面初步做出判斷。」崔永華分析,首先,「好動」和「多動」在性質上有本質區別。舉例來說,當孩子初到陌生環境,前幾分鍾往往會有距離感,並表現出怯生生的樣子。哪怕是活潑好動的孩子,也只有熟悉環境後,才會恢復原本的天性。但是,多動症患兒往往就缺少這一階段。就拿上醫院看病來說,哪怕是第一次見醫生,多動症患兒也非常自來熟,有的孩子不僅在診室里上躥下跳,還會搶醫生的鋼筆、處方,一點沒有距離感,也完全不懂規矩和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