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兒童的春節習俗 關於兒童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1、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相傳至今。
2、年習俗之----紅包。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
3、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4、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5、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6、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7、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8、年畫
9、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10、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11、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12、「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13、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14、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B. 守歲由來
傳說歲火起源於古代驅邪的需要。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習俗:
燃燈照歲
新年前的除夕,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燃燈照歲,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過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熬年夜
在我國北方,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
踩歲
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娛樂
古時除夕之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等。現代的中國人們更多的是一家人觀看電視節目,如春節聯歡晚會,等待新年到來。
C. 除夕夜為什麼要守歲700字作文
1、傳說一:為了迎接灶王奶奶
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她愛上一個窮小夥子。玉皇知道後十分惱怒,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著窮小伙受罪。多虧王母娘娘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封了窮小伙 「灶王」一職。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玉皇對此非常生氣,就規定灶王爺夫妻一年只能在臘月二十三回天宮一趟。
為了能從天上多給人們帶些東西回來,灶王奶奶是想盡辦法收羅,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後天蒸饅頭,大後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將東西收羅的差不多。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灶王奶奶連夜趕回人間。家家戶戶的人們則是一夜不睡覺,點起旺火、香燭、燃響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間。
2、傳說二:守歲熬年
相傳,遠古洪荒時代,有一種叫「年」 的凶惡怪獸, 它生性兇殘,喜食肉類,從飛禽走獸,到鱗介蟲豸,以至於人類,一天換一種口味。
「年」的口味活動規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後來人間,雞鳴破曉時分離開。人們就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這也就是「年關」的來歷。
每到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就把家門關好,雞鴨鵝圈好,牛羊豬拴牢,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人們喝酒、吃飯,這就是「年夜飯」。
因這頓飯凶吉未卜,故置辦得很豐盛,全家老小圍在一起,表示和睦團圓;吃飯前還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這樣慢慢形成了。
3、傳說三:守歲克照跑驅走邪瘟病疫
相傳,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除夕夜通宵點燃燈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這些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嚇跑驅趕走,在新的一年不至於為害人間。
三、除夕守夜的含義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描述的是守歲時的情景。
有種說法,通宵守夜,可以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古時守歲,不同的人「守」的含義不同:上了年紀的人守歲,是「辭舊歲」,為的是守住即將過去一年中的最後時光,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一方面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是為了和父母長輩一起守住時光,為父母長輩延年益壽。
D. 除夕守歲的習俗源於什麼朝代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是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中國人在除夕夜裡,最隆重、的事莫不過守歲,守歲是除夕夜最有儀式感的事情了。守歲,俗名「熬年」。
家人在除夕歡聚一堂,一杯屠蘇酒,其樂融融,其情恰恰,這溫馨的時刻讓人們更多了一份對家的眷顧,多了一份家的凝聚力。
除夕夜守歲的風俗習慣,也被人們沿襲至今。現在的人們在除夕夜會有看春晚、吃年夜飯、放煙花爆竹等一系列娛樂活動,其實都是辭舊迎新,既有對逝去歲月的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新年的美好希望之意。
E. 除夕為什麼要守歲呢
守歲是為了,一年中的最後一夜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俗稱熬年
除夕守歲通常是有這么幾種含義: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說的是守歲時的情景。
民間說法是,通宵守夜,可以把一切邪瘟病疫全部趕走,新的一年就吉祥如意了。
在古時候守歲,對不同的人其實也有著不同的含義:
上了年紀的人守歲,是辭舊歲,為的是守住過去一年的最後時光,含有愛惜時光的意思
而年輕人守歲,一方面使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和父母長輩一同守住時光,為父母長輩延年益壽。
守歲的傳統和中國其他傳統一樣也有著很多傳說故事。
關於守歲的傳說:
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愛上了一個窮小夥子。玉帝知道後把小女兒貶下凡。多虧王母娘娘求情,才勉強封了小夥子灶王一職。而玉帝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人間疾苦,就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帶著天宮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來分給大家。玉帝聽聞更加生氣,便規定灶王爺夫妻一年只能在臘月二十三回天宮一趟。
為了能從天上帶更多的東西給人間,灶王奶奶想盡辦法,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將東西收羅的差不多。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灶王奶奶連夜趕回人間。而人間的家家戶戶則是一夜不眠,點起旺火、香燭、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間。
F. 為什麼要守歲
春節守歲從古代相傳至今,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1、過年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2、過年守歲的由來
春節守歲由來是相傳,古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來作祟。兇猛無比的「年」生性嗜肉,從飛禽走獸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對象。為了對付「年」,人們逐漸摸索出其生活規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會趁著夜色,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雞鳴破曉之時即返回山林中。
於是,人們把這一夜視為恐怖的「年關」,想出種種招數來對付「年」,比如守歲、燃放鞭炮、給孩子「壓祟錢」等,以驅鬼辟邪。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提前吃完晚飯,熄火凈灶,把豬圈牛欄全部拴牢,宅院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熬夜守歲,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來。守歲,漸漸成為人們過年春節守歲習俗。
G. 除夕夜為什麼要守歲
守歲是民間除夕的一個習俗,民間講究這一晚燈火通宵不滅,一家人熬夜迎接新年,這樣明年就可以家中富足。
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西晉的《風土記》里寫:「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最後這句是寫大家一晚上不睡,等到天明,就叫做守歲。
除夕守歲從天黑就開始吃年夜飯,所以年夜飯會准備的比較多,比較豐盛,因為大家要慢慢吃,一直吃到深夜。年夜飯擺在桌上,家裡還要有豐富的點心瓜果備著,吃了飯,大家聚在一起吃著零食打發時間。
以前的說法是守歲的時候要保持家裡燈火通明,這個叫「燃燈照歲」,除了每個房子要點燈,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讓家裡沒有昏暗的死角。這樣照過一夜之後,來年家裡可以財源滾滾來,殷實一年。
守歲是個民間風俗,「燃燈照歲」是民間一個吉祥的說法,表達一個希望生活會更好的願望。
H. 每個孩子在除夕日需要守歲,為何要守歲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國家規定其為法定節假日,也就是我們說的“春節小長假”。過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貼對聯、吃年夜飯,好不熱鬧。過年,少不了要走親訪友。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習俗,但很多地方都是每個孩子在除夕日需要守歲,為什麼要守歲呢?因為除夕夜有一個傳說,家長們怕自己的孩子會被“祟”傷害,於是就讓孩子一整夜都不睡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夕這天也加入了很多新元素。比如,我們和家人一起在電視機前觀看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一起出門看電影、唱歌。家人們仍然在一起,迎接著新一年的到來,我覺得這就是除夕帶給我們的最大意義。
I. 春節為什麼要守歲_守歲的來歷和寓意
春節 的習俗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就守歲的習俗,也就是說吃完年夜飯後一起看春晚,然後一直持續到深夜凌晨,那麼你知道春節為什麼要守歲嗎?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目錄
春節為什麼要守歲
古人守歲都做什麼
春節守歲的來歷和寓意
春節為什麼要守歲
除夕 守歲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在這天晚上,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除夕守歲也叫做「熬年」,是為了消磨時光。除夕過後,12點整時,家家戶戶開始放鞭炮,慶祝新一年的開始。
除夕晚上通宵守夜,有好的寓意,其中有兩點。一是期待著新的一年,全家能夠平安順利、吉祥如意。二是寓意著把疾病驅走,一家人能夠健康平安的意思。當然,除夕守歲還有其他的寓意,都是一種好的象徵。
不同的地區其守歲意義不一樣,比如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守歲,是珍惜時間的意思,而對於年輕人來說,日子相對不多,要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每年的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會准備許多好吃的,一家人坐在桌子面前,其樂融融。
此外,除夕這天,大家都會坐在電視機面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等到0點新年鍾聲敲響的那一刻,家家戶戶都開始放鞭炮,慶祝新的一年到來。除夕這天長輩們需要准備好紅包,因為第二天就有晚輩們要來拜年,對於年紀小一點的孩子,需要給他們壓歲錢。
〈〈〈
古人守歲都做什麼
守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守歲始於南北朝。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除夕》雲:「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土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到了唐代,就更興盛了。連唐太宗李世民都寫過《守歲》的詩:「寒辭去冬雪,暖來人春風。」南梁徐君茜的《共內人坐夜守歲時》詩雲:「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來。」晉代的辛蕭,唐代的杜甫、白居易、杜審言,宋代的陸游、楊元咎,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陳憲章,清代的葉燮、方元鵬等都寫過守歲詩詞。
清代嘉慶時期,進士陶澍九歲時,除夕守歲,見祖父在房裡點了幾盞燈,遂問其故。祖父以一副上聯相答:「除夕月無光,點數盞燈,替乾坤增色。」陶澍聽了,沉思片刻後,搬出一面大鼓,在門外猛敲起來,而後答道:「新春雷未動,擂三通鼓,代天地揚威」。
隨著時代的發展,守歲習俗亦隨之改變。如今,除夕敬神的農村還有,城鎮已改為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到了子夜零點,以鳴放鞭炮、煙火而辭舊迎新。
〈〈〈
春節守歲的來歷和寓意
關於守歲,有三個不同版本的 傳說 。
一是為迎接灶王奶奶。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下界當了「灶王奶奶」,她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灶王奶奶」便開始收集年夜飯所需物品,直到除夕才收集齊,連夜趕回人間,與凡間百姓共度佳節。人們守歲就是為了迎接她回歸凡間。
二是為趨吉避凶。有一個「守歲熬年」的傳說,這個 故事 在民間流傳甚廣,可說是婦孺皆知。據說有一頭名為「年」的怪獸,每到年根的除夕之夜就會跑出來傷人。但是它只傷害睡了覺的人,對清醒者則無可奈何。於是人們為了避開它的傷害,到了除夕之夜,便熬眼守夜,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時間長了後,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
三是祛除瘟疫病魔。守歲還有驅走邪瘟病疫之說。傳說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為了驅走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
守歲的來歷和寓意相關 文章 :
★ 守歲的來歷
★ 春節為什麼守歲
★ 守歲的由來和寓意
★ 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 除夕守歲的由來和寓意
★ 為什麼要守歲來歷和習俗
★ 除夕守歲的由來及意義
★ 除夕守歲的意義與來歷
★ 守歲的意義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