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怎麼理解兒童自卑情緒
擴展閱讀
雷蛇經典款鍵盤怎麼拆 2024-11-15 06:54:05

怎麼理解兒童自卑情緒

發布時間: 2022-10-16 01:42:13

⑴ 兒童自卑心理的表現有哪些

兒童自卑心理的表現有哪些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而一個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於兒童時代。無疑,自卑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將產生負面影響,更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指出:當家長的須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應盡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成自卑性格。

通過了解兒童自卑的早期表現,我們可以及早識別兒童的自卑心理,並找出應對的方法,避免自卑心理對孩子的進一步影響。

兒童自卑的早期表現

對待批評特別敏感:自卑感強的兒童,往往伴有不安、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他們往往不能接受消極、過低的評價,呈現出一種病態的自我保護心理,對別人的言行會作出不正常的反應,要麼大哭大鬧,要麼極度消極。

對表揚過度反應:自卑感強的兒童,雖感到自己不合格,但又非常希望自己能有適當的表現。他們常以不適宜的方式尋求他人贊揚,以減輕他們心靈深處因自卑而遭受的折磨。

對競賽的`迴避反應:自卑的兒童在競賽場合非常想獲勝,可他們又否定自己的力量,認為自己肯定不會成功,因此,這樣的兒童總是盡量躲避競賽場合。

對別人輕視、嫉妒:自卑感強的兒童內心深處雖隱藏著「低人三分」感受,但為了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常常相反地表現為貶低別人,這些兒童往往有較強烈的嫉妒心理。

對自身的攻擊:表現為自暴自棄,對自己毫不珍惜,有時將自己暴露在危險情境之中。如果受到責備,他們常以「我本來就不如人」作為擋箭牌。

另外還有一些兒童自卑心理的表現:

常年情緒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鬱郁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過度怕羞

兒童,特別是女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如怕羞過度(包括從來不敢面對小朋友唱歌,從來不願拋頭露面,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等),則可能內心深處隱含有強烈的自卑情緒。

拒絕交朋結友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並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難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游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經常疑神疑鬼

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夥伴對自己的評論往往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別人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於懷。長此下去,他們還可能發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總無中生有地懷疑他人不喜歡或者怪自己。

自暴自棄

佔大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為自暴自棄、不求上進,認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還可能表現出自虐行為,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服葯等,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長指責,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辯解。

迴避競爭、競賽

雖然有的自卑兒童十分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但又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斷定自己絕不可能獲勝。由此,絕大多數自卑兒童都是盡量迴避參與任何競賽,有的雖然在他人的鼓勵下勉強報名參賽,但往往在正式參賽時又會臨陣逃脫,甘當「逃兵」。

語言表達較差

據專家所作的統計,高佔8成以上的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較差。他們或表現為口吃,或表述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彙貧乏等等。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感極有可能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的正常工作之故。

對挫折或疾病難以承受

自卑兒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兒童那樣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極因素帶來的壓力,每每即便遇到小小失敗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時甚至對諸如搬遷、親人過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難以適從。

附上:治療兒童自卑心理的方法:

改變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備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縮等特點。從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便可改變他們的心態。

語言暗示法

積極的語言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因而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用「你聰明」「你一定行」之類的語言為孩子打氣,或讓孩子在每天上學之前都念上幾遍,在語言暗示之後再滿懷信心地去上學。

預演勝利法

每當孩子遇到困難,不敢接受挑戰時,就要求他們先在頭腦中想像完成任務時的勝利情景。這種白日夢式的預演勝利法,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發揮長處法

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勢,並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關鍵。

儲蓄成功法

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時,為了能讓他生活在成功的體驗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他建立成功檔案,將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經常重溫成功的心情,這樣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難。

洗刷陰影法

失敗的陰影是產生自卑的溫床。及時洗刷失敗的陰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敗陰影方法較為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將失敗當做學習的機遇,從失敗中學習和吸取教訓;二是徹底遺忘,家長要幫助孩子有意將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徹底地忘記,或是用成功的經歷去抵消失敗的陰影。

逆向比較法

對於「羨人之長,羞己之短」的孩子來說,採用逆向比較,選擇別人的短處作為比較的對象,對於消除自卑心理,達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降低追求法

對於後進孩子來說,與其空談立志,還不如讓這些孩子適當降低追求,讓大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目標變得小而具體,就易於實現,這樣一來孩子會經常擁有成功感,可以更快地進步。

;

⑵ 如何理解「所有兒童都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和心理補償機制」

這句話應該是出自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我有幸拜讀過,我就談談我的看法。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出生後都具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因為他們剛出生時是特別弱小的,因此他們會天然感受到自己和成人之間的差別,這種力量、知識、經驗的巨大差別,使得他們感到自己是渺小的,於是就不可避免的產生自卑感。

而為了克服這種自卑感,人們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一種對應的機制——追求卓越。我們不甘於自己的失敗,不想被被自卑所籠罩,因此會總想克服這種自卑感。如何克服自卑感?那就只有追求卓越,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種自卑感就自然而然的被克服了。


但問題是,我們追求卓越不一定總會成功。

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努力了,我們也不一定成功,也不一定表現的比別人優秀,那怎麼辦?是不是我們就無法克服自卑了。

並不是,因為我們還有另一套保護機制——心理補償。

我們雖然從現實中無法真正的戰勝自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合適的心理補償方式,從另一個角度戰勝自卑。

這種補償機制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熟知的「阿Q精神」,雖然我們現實中無法戰勝對方,克服自卑,但是當我們從精神上「把對方看成我們兒子、孫子」,我們好像就從另一個角度戰勝了他們,我們的自卑感就有所緩解。

當然,心理補償機制只是對問題的一種精神扭曲,只是用來保證我們的心理 健康 ,對我們實質問題的解決並沒有多大的意義。要想真正的克服自卑感,我們只有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


這是阿德勒的理論吧。根據阿德勒的說法,所有嬰兒在開始體驗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會立刻產生自卑和不適感。 在兒童的早期經歷中,他們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因為孩子來到世界上並體驗生活的時候,他周圍都是比他強大的人,但是孩子會有那種要變得強大的想法,他們有參照。這就是自卑感的起源。


這種自卑感是正常的,甚至是積極的,因為自卑感在推動他想要變得強大。我們換句話說,如果從嬰兒時期過來,孩子的情緒 健康 ,那麼這種自卑感會驅使他去尋找讓自己強大的辦法,通常,孩子會通過學習和模仿讓自己掌握和別人一樣的技能,從而消除我不如別人的自卑感。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嬰孩時期感到自卑,不是一件壞事。嬰孩時期的自卑,是常伴一生的自卑,人的一生都在積極或消極的對待這種感覺。但是, 如果嬰孩時期的自卑發展成極端的自卑,就會產生不 健康 的情緒反應。此時,原始的自卑感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是正常的自卑情結,一方面是優越情結。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所有人都有自卑感的經歷,所有人也都會在餘生中對這種感覺進行補償。隨著人慢慢長大,具有了獨立性,他們童年時期的依賴被消除,但是自卑感仍然在不同的人中以不同的強度持續存在。


對於某些人來說,自卑感是一個積極的激勵因素,因為他們努力改善自己,以消除自卑的負面感覺。然而,一些人被一種壓倒性的不適感所支配,他們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如別人,怎麼做,都做不好,其結果是,他們把自己整死了。


根據阿德勒的說法,過分的追求完美,追求成功,對自己的自卑感進行過度補償,就會出現優越情結。

別誤會了「自卑感」。

人是從弱小長大的,與比自己強大、或漂亮、或發育得早的人相比,自然有「自卑感」。

因「自卑感」而逃避,則錯失成長的機會;

為掩飾「自卑感」而出冒犯言行,則積習為「自卑情結」;

任由「自卑感」帶來的痛苦存在而不顧,義無反顧地去學習,立鴻鵠之志,懸梁刺股,奮發圖強!有朝一日有所超越,則「自卑感」立即化於無形。

阿德勒就是因為受到「自卑感」的煎熬而奮發圖強,努力超過常人,結果成就也會反超常人。

所有的兒童都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和補償機制,這種說法我非常贊同,不僅兒童是這樣,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會這樣。

在孩子3歲以後,這種與生俱來的自卑感會更加明顯。 例如,孩子剛開始練習寫字,怎麼努力練習都寫的不夠好,在這個時候,當孩子受到大人的指責時,那麼孩子的自卑感就會由然而生,並告訴自己不行,那麼孩子可能以後寫字都寫不好,因為自己強烈的自卑感,已經讓自己放棄繼續練字了。 所以當孩子有不足之處時,父母應多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不足」變成「特長」。

那麼兒童的補償機制又是什麼呢?例如,當孩子寫不好字的時候,他可能會說:「我的字雖然寫的不好,但我的學習成績很好呀!寫不好字就算了」。那麼像孩子這樣找一個自己的優點來掩飾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內心達到一種平衡的心理,就是孩子的補償機制在發揮作用。

孩子的不自信、挫敗感以及內心的焦慮都會導到孩子自卑以及補償機制不斷發揮作用。

例如,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不好,那麼像這類孩子他最懼怕的地方就是學校,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讀書以及考試。有的孩子為了逃避學習,甚至願意跟隨父母去工地做最累人的苦力活,累的汗流夾背、精廢力盡也覺得做這事比讀書快樂。其實這個時候,孩子並不是真的覺得快樂,只是用這種方式掩飾自己在學習上的失敗。那麼這種行為就是補償機制在發揮作用,為的就是消除因學習成績不好而帶給自己的挫敗感以及焦慮感,從而 達到心理上的平衡,獲得內心短暫的滿足感。

那麼這種補償機制發揮的都是反作用力嗎?不是,當一個人努力地去做某件事情卻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的時候,這時補償機制發揮作用就是對人的身心 健康 有利的。當補償機制面對任何失敗都頻繁發揮作用的時候,那麼這種心理對一個人的能力提升是非常消極的。

孩子的自卑感是通過對別人的消極行為而折射出來的一種內心消極、不自信的狀態,所以消除孩子的自卑感應從鼓勵孩子開始。而孩子的補償機制是孩子為逃避失敗而給自己的一種心理暗示和安慰,當面對孩子不良的補償機制發揮作用時,應立即糾正,培養孩子積極向上、堅持不懈、努力拚搏的優良品質。

每一個兒童生來都自卑,是自卑的點,不同每個人的自卑的方向和方面不同。前半截是阿德勒的觀點。阿德勒後面的觀點是超越,因為自卑,所以想更好更努力。

而這里的補償機制其實就是一種「移位」,當自己想要克服生理上的自卑或是心理上的自卑,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長處或優勢,趕上或是超過別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正是這種機制,讓自卑感具有有使人前進的動力。

就是說孩子自卑,我們如何讓自卑成為動力,轉化成一種讓孩子前進的動力。

兒童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與生俱來的自卑感。簡直是胡說八道。

兒童的本質就天真無瑕,活波可愛。天不怕地不怕。不計後果。無思想,無思維。快快樂樂的生活著。那有什麼與生俱來的自卑感。

人只有長大了,有思想,有認識,有思維,懂事後,才能產生自卑感。

不懂事的兒童會有自卑感,天大的笑話。

與別的哺乳動物相比,人類出生兒基本上都算是早產兒。因為人類學會直立行走後,女性的盆底結構發生改變,已經不足以讓胎兒孕育至足月。本來人類胎兒需要在母親腹中孕育至少18個月左右才能成熟,像小馬小牛等一出生就會行走,就有一定的環境適應力,但由於上述原因,人類只能選擇早產,嬰兒生下來後,需要經過8個月左右,才能開始學會行走。

所以,作為早產兒的人類,一出生就是脆弱不堪,沒有相應的照顧,根本不可能存活。也正是生存的需要,所有兒童才「都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和心理補償機制」。即,你的命掌握在別人手裡,不自卑還能如何?而且還要有心理幻想機制,用虛假的自我安慰來滿足內心強烈的安全需求。

嗚呼,生亦何難,生亦何歡!但對人類而言,一條可以相信的規律是:生命總會找到它的出路。



年齡小,

⑶ 青春期孩子很自卑,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青春期的孩子, 如果性格外向,開朗,大咧咧,不拘小節,耐挫力強, 這樣的孩子一定是青春期叛逆也問題不大。

怕就怕那種性格內向, 不太合群,喜歡獨處,不愛說話,不太愛笑,自卑感強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現一般都 是隱性的,很難被發現,或常常容易被忽視。



對於青春期自卑感強的孩子, 家長教育引導時要特別注意方式和策略。

我提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這樣的孩子不宜過的指責和訓斥。

青春期自卑感強的孩子,一般心理都比較脆弱。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家長要謹記 不要輕易的指責和訓斥孩子,特別是不能當眾指責或訓斥孩子。 遇到問題要 冷靜處理 ,坐下來坦誠的和孩子進行和交流與溝通,幫助孩子分析的問題根源,及所產生危害,並給他一些指導和建議。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在幫助他,而不是在指責訓斥他。



二、交談溝通應多在非正式場合進行

自卑感強的孩子,一般都把自己包裹得比較嚴實,交流溝通起來比較困難。 與這樣的孩子溝通,應該多在一些 非正式場合里用聊天的方式效果會比較好。 比如,一起參加勞動時和孩子一塊聊天談心;一起散步時和孩子一起談談學習生活;一起吃飯的時與孩子隨便聊聊;或者一家人郊遊時和孩子多說說話等等。這樣一些非正式場合中的交流, 輕輕鬆鬆,快快樂樂,沒有任何壓力,想怎麼聊就怎麼聊,沒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孩子一般不會排斥。 這樣的交流孩子不會把自己包裹得很緊,他會自然而然的 把自己打開,並願意和家長多說一點,多聊一點,甚至還會有爽朗的笑聲,嘹亮的歌聲,這有利於消除孩子內心的自卑,培育他積極、陽光、自信的因子。



三、誘導鼓勵是最根本的教育方式。

自卑感強的孩子,最需要的激勵和表揚。 家長一定要留心觀察和細心發現, 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優點。 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就及時給予大力的表揚。表揚不宜輕描淡寫,應該著重一些, 向他傳遞一個強烈的肯定與欣賞的信號。 比如,向孩子 有力的 豎起一個大拇指,或和他一起擊個掌,或與他 有力的 握個手,或擁抱一下孩子,讓孩子 能真切的感受到家長對他是肯定與欣賞的 ,從而在內心不斷增強自信。



四、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

幫孩子一起找一找自身的特長,然後把自身的特長放大,從自己的特長上找回自信。 比如,孩子象棋下的特別好,那就多和孩子一起下象棋,讓他在下棋中不斷獲得 成就感,成功感,從而不斷激發和培育自己內在的自信因子。 比如,孩子乒乓球打得好,那就抽時間多培他打乒乓球, 讓他在打球中找到自信。 比如,孩子擅長畫畫,那就多給孩子創造和提供畫畫的機會, 把他的作品拿進行展示或發表,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培育自信心。



五、鼓勵孩子大膽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要引導孩子學會 鼓勵自己 。每一次做事情之前,在心裡暗暗告訴自己: 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夠做好! 做事之前,先調整自己的狀態, 緊握拳頭,深呼吸,抬頭擴肩,墊腳尖,轉動脖子,梳理頭發,搓手心, 這些都會有效減輕心理壓力。以前不敢做的事, 現在大膽的挑戰一會自己, 比如,在公眾場合里發言或上台演講。當做完這件事情後, 孩子就會發現這件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可怕。 這樣的挑戰做多了, 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就會被培育起來。



六、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公益活動,或拓展訓練。

自卑感強的孩子,一般都喜歡獨處,不願意去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家長就要 有意識帶孩子去多參加一些 社會 公益活動。 比如,家庭競賽式的 娛樂 活動,讓孩子 從參加活動中打開心扉找回自信。 送孩子去參加一些體能拓展訓練,或軍事拓展訓練。 這樣的專業訓練,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堅強、堅韌、勇敢和自信。




七、引導孩子改變走路的姿勢和速度。

自卑感強的孩子,一般走路都低著頭,彎腰駝背,沒有精神,走路的速度也比較慢。家長要有意提示 孩子 , 走路時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步調均勻,適當加速,調整呼吸,或邊走邊擴胸,或邊走邊擊掌, 這樣能夠極大的激發孩子的自信心理, 從走路中培育自己的自信心。 走路雖然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但是走路 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克服孩子的自卑感心理。



八、用 體育 鍛煉的方式干預心理

體育 鍛煉是克服自卑心理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家長要引導孩子多參加 體育 鍛煉,特別是參加一些 對抗性較強,消耗體能較大的運動項目。 比如,籃球、足球,長跑,或攀登、爬山等等。這樣的 體育 鍛煉讓孩子能大量的消耗體能, 從而分解心理的自卑因子, 同時也能在運動中 不斷的挑戰自我,從而克服自卑的心理培育自信。



如果孩子不願意積極自主參加 體育 運動,家長也勸不動,那就 多抽一些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參加訓練。 比如,和孩子一起進行長跑訓練,並將這個訓練堅持到底形成一種習慣和常態。 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堅持幾天就中斷了。 在陪伴孩跑步的過程中,可以 和孩子一起聊天,一起交流,多給他鼓勵,多給他信心,多給他注入精神力量,這樣會慢慢的打開孩子的心理,讓他從自卑感中走出來找回自信和陽光。




九、用唱歌的方式增強孩子自信。

現在的手機都有全民K歌的軟體,可以 搞一些家庭K歌活動, 父母和孩子一起K歌,進行比賽。或創造一些機會, 多搞一些親戚朋友的聚會,讓孩子參與其中,在宴會上引導孩子多和親戚朋友交談,多給親戚朋友敬酒、夾菜,以此來克服孩子交際恐懼感,增強孩子內心的自信。

通過以上這樣一些方式, 逐步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說實話,改變一個孩子很困難,家長必須要下定決心堅持去做,這樣也許才會真正的有效。

祝福你們,祝福孩子!

孩子的教育來自家庭,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決定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在性格上出現缺陷,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且敏感多疑,青春期的孩子自卑,父母該怎麼辦呢?

1.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外人面前打罵孩子,不在言語上否定和嘲笑孩子,對於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要持正面的評價,多鼓勵和表揚孩子。

2.父母要相信孩子,對孩子要適當地放手,對於孩子能夠自己處理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不包辦孩子的事情,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能夠自己決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培養孩子的主見性;管教孩子要寬松,嚴格管教會讓孩子縮手縮腳。

3.父母要把孩子當大人來看待,注意和孩子說話時的語氣,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反思自己的言行,調整對待孩子的管教方式。

4.多讓孩子做一些容易成功的事情,讓孩子有成就感,多讓孩子出去交友,多帶孩子出去 旅遊 ,教育孩子積極地面對人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時期的孩子,性意識逐步建立、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也面臨著內心的各種沖突,通過各種沖突和搞怪行為來 探索 自己與世界的關系、尋找對真實自我的認知,努力建立真實的自我。

如果這個時期,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接納度高,孩子的內在自我就會發展壯大;如果孩子不被接納甚至被打壓,孩子的自我就會變得單薄甚至破碎。

面對孩子的自卑,我的建議如下。

1.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自卑。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無論孩子是美是丑,是高是矮;無論孩子有什麼優點和缺點,都要去無條件接納孩子。孩子只有被父母接納了,自己才能接納自己,才能去發揚自己身上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

你越是能接納孩子的不足,越會覺得孩子可愛;越覺得孩子可愛,就越會去愛他,你發自內心的接納和愛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有滿滿的存在感和價值感,為孩子建立穩定的自我評價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自卑」不是洪水猛獸,孩子自卑,其背後有復雜的原因。也許因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能接受自己;也許是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挫折和打擊沒有走過來;也許是孩子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對自己有著嚴格要求等等。

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自卑,父母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自卑,父母的愛能夠消解孩子的一部分自卑。

2.不嘲笑、不指責孩子。

孩子有自卑心理時,他自己也很難過,這時候更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勵;孩子只有重新獲得了力量,才有勇氣再次面對失敗,才能從失敗中有所得,汲取經驗教訓。

嘲笑和指責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懦弱和膽小,讓孩子陷入越來越自卑的惡性循環中。

3.幫助孩子發現他的特長和優點。

人有時候產生自卑心理,和對自己的認識也有關系。

和孩子開誠布公地聊聊,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優點,讓孩子找到可以發揮自己價值的事情,也能夠消除他的自卑心理。

人的自信都是在事情上一點一點做出來、在自我突破的過程中慢慢生長出來的。

4.通過第三方力量影響孩子。

孩子處於青春期,父母對他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小,有時候父母說的話他未必能聽進去。這時候,可以藉助第三方力量去影響孩子,比如:孩子比較看重的朋友,或者孩子比較尊重的人,讓他們去鼓勵孩子,有時候會更有效果。

孩子自卑心理的克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慢慢地、一點點地去幫助孩子,父母需要用真誠的、有技巧的鼓勵和肯定去幫助孩子建立穩固的自我評價系統,讓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遭遇狂風暴雨還是雷鳴閃電,都能夠有堅定地信心度過。

父母也應該為孩子做出相信自己的榜樣,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堅強後盾。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到你。


沒有無緣無故的自卑, 孩子自卑的深層次原因,是對自己的 求全責備 。 很高興家長朋友能提出這個問題,因為當你「看見」孩子的消極情緒時,就傳遞給了孩子直面問題的勇氣,而不是迴避問題的畏懼。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會對應一個確定的發展主題和一個特定的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得到妥善解決,會對人格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心理危機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會對人格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青春期自卑,說明孩子上一個成長階段的心理危機沒得到妥善解決, 6到11歲是孩子在「競爭和比較」中收獲成長的發展階段。 1、以什麼樣的心態看待競爭,2、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競爭中的得失成敗,3、以什麼樣的心態應對外界的評判 , 樂觀開放心態發展出積極人格,包括自信;悲觀封閉心態發展出消極人格,包括自卑。

我們清楚孩子自卑心理的根源後做些什麼能幫到孩子呢?

一、父母作為孩子最重要的親人,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二、幫助孩子疏解消極情緒,鼓勵孩子積極解讀問題。

三、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的價值,幫孩子樹立自信。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父母要盡量彌補以前「功課」的缺漏部分,幫助孩子重塑人格中「 自我認同 」那部分, 人只有接納自己,確認自己的存在意義和價值,才能出於希望自己更好而建設自己,表現形式即通過學習提升能力(包括競爭力)。 推薦家長朋友閱讀《引領勝過管教》。

對於青春期孩子內向自卑,主要原因出現在家庭環境當中,父母在家庭角色中處於一個一切都是為孩子包辦的,而且沒有讓孩子有自主的想法,管教也比較多,從而在學校中,也是膽小懦弱,容易被同學欺負,作為家長的你應該如何引導呢,首先要跟孩子做到「理解」「共情」在孩子做事規則范圍內,大膽讓孩子自己去嘗試,摸索,讓他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有主動權!家長也可以在家庭中,開設家庭會議,孩子作為主辦人,父母參會人,一切讓孩子自己將想法展現出來,慢慢的,孩子就有獨立的想法,也會有辦事的能力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很自卑,可能是有兩種原因:

1、父母的教育問題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期望孩子表現的更好,會給孩子一個很高、難以達到的目標。

或者在教育的時候,通常很少表揚,希望通過打擊教育讓孩子有壓力有動力。

很多父母小時候都是受這樣的家庭環境影響,有時候不自覺的,就會這樣做。

2、青春期孩子心理敏感

還有一種是孩子自己的原因,他們的心理會變得敏感:

(1)身體上

青春期是人體發育的第二高峰期,在身體上會產生很明顯的男女差異的變化。

在身體的這些變化中,會引起孩子不同的心裡感受。

這個感受或許是和其他人對比的:比如男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別人高;女孩子會難受為什麼自己會來大姨媽。

身體激素帶給孩子的心理敏感,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卑。

(2)心理上

在心理上,孩子在青春期是最渴望獨立的一個階段。

但是在這個階段中,他們對自己的當前和未來比較迷茫,情緒也會相當復雜,且難以言說。

他們在給自己定位時,可能參考的就是身邊的同學、親人、網路,在這種對比中,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暴躁或自卑的心理。

那麼作為家長,該怎麼給孩子引導呢?

1、理解孩子的心理,不嘮叨讓孩子改

青春期的孩子很難溝通,因為當家長在說他的時候,他自己的內心也相當復雜。

父母講的道理,或許孩子都知道,但是他也給不了自己答案。

如果家長這時候再嘮叨,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更加負面的情緒。

2、幫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標

當一個人缺乏自己給自己的定位和目標的時候,會有一種孤獨、漂泊感,會感到無助。

當然,人生目標,有些人一輩子都在找。

所以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愛好,幫助孩子定一個小目標,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前進方向,並為之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成就感,會孩子的自卑感會減少很多。

3、讓孩子帶朋友來家裡玩

很多家長其實很不放心孩子跟別人出去玩,擔心孩子被別人帶壞。

當然,這個擔心也很有道理,畢竟孩子心理正處於搖擺階段。

如果孩子自卑,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跟其他孩子玩。

不過家長也要跟孩子說清楚,什麼行為是不好的,什麼行為是好的(這個過程中,也不要嘮叨,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可能會往反方向走)。

4、多讓孩子做些運動或勞動

有個著名的作家說,他每次想不出來問題的時候,會邊種菜邊思考,反而能捋清思緒。

勞動和運動等肢體上的勞累,反而能紓解內心的負面情緒,也能幫助孩子思考。

5、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有上癮行為

在現實自卑的孩子,容易去虛擬世界中找存在感,很容易有上癮行為。

家長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孩子從勞動、運動、學習、交友中獲得成就感。

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對 游戲 、網路之類的上癮。

你好,我是彭華勇,心理咨詢師。

我覺得孩子膽小怯懦可能有一下幾個原因

1.遺傳因素:孩子父母的性格內向,不擅長與外界交流,孩子遺傳他們的特點。或者在家長內向性格的影響下也會比較膽小。

2.環境因素:孩子的居住環境造成孩子與外界接觸較少也是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圈子過小,接觸的事物不多,所以碰到不了解的陌生事物就沒有底氣,容易退縮等等。

3.教育問題: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太嚴厲的管教與打罵;哭鬧時講鬼怪嚇唬他;他想做什麼事情都受到家長的阻止或過分的溺愛。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對所有事物都產生怯懦的心理。

4.自身經歷:大多數孩子都害怕打針吃葯,因為他們自己親自經歷過打針吃葯的痛苦,所以孩子的親身經驗也會成為孩子膽小的原因。

想讓孩子克服膽小內向,首先多帶孩子到外面活動,多去一下公園、超市等地方,讓他習慣與陌生人共處,習慣到陌生環境中去。在公園玩耍的時候要鼓勵孩子多和同齡小夥伴們一起玩,加強他的語言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其次不要嚇唬恐嚇孩子,多誇獎表揚樹立他的自信。如果希望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其一家長態度要一致並且堅決執行,即使他哭鬧也要持之以恆,但決不打罵;其二要和孩子講道理,可以利用他熟悉的事物、人物等等來作為說客,讓孩子慢慢理解養成良好習慣對自己的好處,才能更好地遵守規則。 最後要對孩子進行開放式的養育,鼓勵孩子自己去 探索 和嘗試,在實踐中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不要因噎廢食,大部分成功都是從不斷地克服失敗而來。 家長不可能代替孩子走完以後的人生道路,因此就要從小讓他自己獨立而勇於嘗試。 對於孩子能力范圍外的事情,我們可以盡量創造較為安全的環境讓他嘗試。

一個成長的好問題:

歌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膽量和自信也是建築在反復練習基礎之上的。有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絕大多數人自出生已來,看見周邊事物各色各樣,然後在感覺到自己的幼小,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見《自卑與超越》】。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經常使用阻斷方式,如不允許...... 、 .....不能動 等方式,更會加重孩子的自卑。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超強的膽量和自信呢?

一、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採取積極的引導,比如孩子想要玩某件東西,父母覺得不能給孩子玩,那麼父母最好是找一個可以給孩子玩的或者自己陪孩子一起玩。常言道:「挑刺兒容易,補漏難」,對於不期望孩子動的,找到可以給孩子動的作為轉移是最好的引導。

二、日常在家,獎勵孩子有自己主見的行為,比如從孩子選擇穿衣、穿鞋、出門帶什麼玩具.......

三、鼓勵孩子在家大聲講話,外出引導孩子尋找自己喜歡的小朋友一起 游戲 、分享零食等等。很多家庭的父母一邊要求孩子在家輕聲細語,另一邊要求孩子在外面大方得體的講話。試想一下作為成年人的父母或演講家當眾講話都會怯場,何況是一個在熟悉環境【家庭】都不被允許大聲講話的孩子呢?

最後,要給孩子貼積極陽光的標簽,比如「勤於動手」、「愛思考」、「愛分享」、「有愛心」。切忌不可當眾批評孩子膽小,給孩子貼「怯懦」負面的標簽。

以上拙見僅供參考!

激勵他。用鼓勵和描述性贊賞,再加上重建常模,逐步幫助孩子找到自信。

對他的言行多肯定,學一項目技能。

自卑感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嚴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種缺陷。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從幼兒時期起,由於無力、無能和無知,必須依附父母和周圍世界,就會發生一定的自卑感。

這個解釋來說,平進生活中對他的言行多肯定,稍有進步就是贊揚,這肯定能激發他的表達能力和自我的行言信心。

最好的辦法就是培育他的某個特長,從這個特長樹立他的信心,可以強壯的身體也可以是各種才藝,能表演,能有機會在群體中展示自己。

⑷ 家長必讀:兒童自卑原因及其表現

一、孩子自卑的原因孩子自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經常被批評會成為兒童自卑感的溫床即使在賞識教育普及的今天,也有不少父母喜歡批評孩子。或者批評多於表揚,或者批評與年齡成正比。 孩子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記了孩子學習走路時的鼓勵。 處於幼兒期的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沒有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因此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多來源於大人的判斷。 自卑感還會形成孩子膽小退縮、謹慎懦弱、優柔寡斷的性格。2 )父母期望過高導致孩子太追求完美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即使他們很少批評孩子,也常常從措辭上向孩子傳達了期待值很高的信息。 孩子的壓力相當大,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會不知不覺地追求完美,苛求自己,給自己定高標准。 如果這樣的標准超出了孩子的實際水平,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他們就會把失敗歸咎於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努力,沒有能力,容易產生處處不如人的自卑感。3)將孩子納入橫向或縱向比較父母最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事實上,如果把孩子和別人比較的話,只會產生自卑感和抵觸感。 因為,孩子們有積極的心態,並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無法實現父母想要的目標。 將別人的優點與孩子的弱點進行比較,不僅會讓孩子丟臉,抬不起頭來,還會大大傷害孩子的自尊心。4 )從小由父母包辦一些孩子出生的頭幾年喜歡嘗試、敢於探索,懷著好奇心求知的願望。那時,父母必須放手讓孩子多做嘗試和活動,多讓他們做能做的事。而不是一切都為他們做好,剝奪孩子鍛煉的機會。這樣下去只會讓孩子動手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變差,和同齡孩子拉開了距離,產生自卑感。 因為,孩子最終必須融入社會,適應集體。 監護人的過度保護會引起孩子依賴大人的心理。 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沒有自信,覺得自己渺小無能。一旦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從而膽小自卑。二、自卑表現自卑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進而對每個人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有負面作用。 自卑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以下早期徵兆。? 1 )經常情緒低落如果孩子經常無緣無故鬱郁寡歡,那很可能是自卑。2)過度害羞女孩子有點害羞是正常的,但是太害羞了,比如不敢唱歌給人聽,不願意拋頭露面等表現,其內心深處可能有自卑情緒。3 )拒絕交朋友一般來說,正常孩子喜歡和同齡人交往,珍惜友誼,但大多數自卑的孩子把交朋友和感興趣看成是「洪水猛獸」。4 )難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強的孩子很難集中精力學習和游戲,或者只能在短時間內集中精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感在作祟。5 )經常疑神疑鬼自卑的孩子往往對父母、老師、朋友的評論很敏感,特別是對別人的批評,感到難以接受和在意。 這樣下去,他們可能會發展成「疑神疑鬼」的心態,暗地懷疑別人不喜歡自己。6 )過分追求表揚有自卑感的孩子,盡管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但比起普通的孩子,更多的是反常地追求家長和老師的表揚,有可能通過虛假和作弊等不誠實、不恰當的方法獲得。7)貶低、嫉妒他人自卑的孩子的另一個變態反應是經常輕視和嫉妒別人。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一條旨在減輕自卑心理壓力的途徑,即使這並不奏效。8 )自暴自棄自卑的孩子,經常表現為自暴自棄,不求上進,覺得自己反正不行了努力也沒用。 此外,他們還可能表現出自虐行為,如故意在街上亂跑、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服葯等,似乎意圖將自己推向危險和困境。9)迴避競爭有些孩子渴望在考試、體育、娛樂等比賽中出人頭地,但無一例外都缺乏自己能力所需的自信,因此認為自己絕對贏不了。 因此,大多數自卑的孩子都盡量避免參加任何競賽。 有人在別人的鼓勵下勉強報名參加,但參加正式比賽後很快就退縮了。10 )語言表達能力差據專家統計,80%以上自卑感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差,表現為口吃、不連貫、情感缺失、詞彙貧乏。強烈的自卑感很可能阻礙負責語言學習系統的大腦中的正常動作。11 )不能忍受挫折和疾病很多自卑的孩子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樣承受挫折和疾病等消極因素帶來的壓力,每次遇到小失敗和小病都會「心灰意冷」。

⑸ 孩子很自卑,作為家長該怎麼改善孩子的自卑情緒呢

孩子很自卑,作為家長該怎麼改善孩子的自卑情緒呢?

4、他們有一種處處不如人的自卑感。如果孩子自卑、膽小、敏感父母應該做以下事情來改變他們的自信心第三個方面是家長喜歡比較自己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只會讓孩子學會判斷自己的方法是用自己的缺點去觸碰別人的優點。這種做法除了刺傷孩子的自尊外,沒有任何好處。長此以往,孩子很難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形成科學認識,自尊心基本喪失。如果他們只是簡單地破罐子破摔,自然會不思進取。

⑹ 兒童為什麼會有自卑情結

什麼是自卑?自卑是指個體與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一種不如別人的情感體驗。自卑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處理恰當,自卑可以成為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然而,處理不當,過度的自卑容易形成自卑情結,影響性格的形成,從而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的孩子自卑嗎?自卑情結的形成多源於幼兒階段。研究表明,相比成人,兒童有較強的自卑感。你的孩子自卑嗎?以下自卑孩子的常見表現可作為參考。
1、認知方面
(1)自我評價低,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
自卑的孩子,喜歡使用內歸因的方式,自我評價低,總認為別人不喜歡自己。
(2)過分在乎他人的評價
自卑的孩子,過分追求他人的評價。渴望得到表揚,甚至會用不誠實、不恰當的方式來獲得;而對批評過於敏感,難以接受,並耿耿於懷。
(3)注意力難以集中
自卑的孩子,常常會表現為做事情的時候,注意力難以集中,或只能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
2、情緒方面
(1)情緒經常低落
自卑的孩子情緒經常容易低落,呈現鬱郁寡歡的狀態,家長往往對此找不到原因。
(2)有嫉妒、憤怒、委屈,卻難以表達
自卑的孩子,情緒體驗較敏感。面對比較、忽略與批評時,常會有嫉妒、憤怒和委屈等情緒,但往往找不到恰當的方式進行表達,常常壓抑自己,自我攻擊。
3 行為方面
(1)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
調查研究表明,8成以上自卑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所欠缺。他們或 表現為口吃或表達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彙貧乏等等。
(2)過度怕生,不願意與同齡人交往
正常的孩子可能會有點怕生,但喜歡與同齡人交往。而自卑的孩子經常表現出過度地膽小,害羞,怕生,不願意與同齡人交往。
(3)懼怕失敗,迴避參與競爭
自卑的孩子缺乏信心,懼怕失敗,因此常常會迴避參與競爭,表現為拒不參加,或臨陣逃脫。
孩子自卑形成的原因?
1、嬰兒早期日常家庭護理差
3歲以前家庭日常護理方式是影響孩子自卑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嬰兒期家庭日常護理好的家庭中, 自卑程度高的孩子只有 2.5% , 而在家庭日常護理差的家庭中, 自卑程度較高的孩子達到 24.6% 。
嬰兒早期家庭護理方式差的父母親在護理孩子時缺乏耐心, 對孩子發出的信號沒有反應, 或常常表示消極情緒。這促使孩子認為是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某個行為不討人喜歡, 從而貶低自己, 同時在遭遇到其他挫折時也容易歸因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 從而形成自卑心理。
2、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自尊心經常受挫
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與孩子自尊心得不到滿足有關。自尊心是指個體對自己的一種態度。孩子2~3 歲時自尊心表現為要求以自立性的形式積極進行各種活動; 4~6 歲孩子的自尊心是以自己為中心; 6~12 歲時自尊心作為肯定感情,明確地被意識到。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尊心經常遭受挫,例如:家長包辦一切、經常遭受破壞性批評、經常被比較和貶低等,則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如何避免孩子過度自卑?
1、注重3歲以前良好的日常家庭護理
3歲以前是孩子形成核心人格的關鍵時期,良好的日常家庭護理可以避免孩子陷入過度自卑之中。
良好的日常家庭護理要求家長能夠:敏感地觀察和及時滿足孩子的需要;總是以愛撫的、愉快的情緒跟孩子接觸;經常與孩子談話並有意地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例如,給嬰兒盥洗時耐心、親切, 以各種方式吸引嬰兒洗澡, 同時伴有商量的口吻;常常鼓勵和贊許孩子;經常提醒孩子大小便, 弄臟弄濕褲子時沒有責罵,;處理時親切耐心等。
2、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進行引導、教育
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貫穿一生,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徵及其發展任務。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八階段理論,0-1.5歲屬於嬰兒期,1.5-3歲屬於兒童期,3-6歲屬於學齡初期,6-12歲屬於學齡期,不同時期對應的心理特徵及其發展任務不同。
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如若能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的規律,進行恰當的引導、教育,則可以引導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長,從而避免過度自卑。
嬰兒期(0-1.5歲)的孩子,主要任務是面對信任感對懷疑感的沖突,發展起世界是可預期的、安全的觀點。因此,這一階段,家長或者嬰兒的照顧者應該積極、始終如一地滿足嬰兒的需求。
兒童期(1.5-3歲)的孩子,主要發展任務是面對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沖突,發展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控制感。因此,這一階段,家長或教師應該多給兒童提供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包括吃飯、穿衣、大小便等。對兒童的嘗試行為和成功的舉動多加表揚,在他們受到挫折和遇到困難時,不要羞辱他們。
學齡初期(3-6歲)的孩子,主要發展任務是面對主動感對內疚感的沖突,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周圍的情境,發展出目的感。因此,這一階段,教師或家長應該多給兒童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學齡期(6-12歲)的孩子,主要發展任務是面對勤奮感對自卑感的沖突,發展出面對不同任務時的勝任感,尤其是在學習上。因此,這一階段,家長或教師可以為孩子設置不同的任務,當孩子完成任務時予以表揚或獎勵。鼓勵孩子將自己目前的成績水平與從前的水平相比,而不是與別人橫向比較。
3、培養孩子恰當的補償心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面對短處,出現一定的自卑心理屬於正常現象,而超越自卑本身才能使人進步。為了避免孩子陷入過度的自卑,家長或教育工作者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恰當的補償心理。
發現並肯定孩子的優點及長處,由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同時引導孩子合理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及短處,從而尋找合適的補償目標,讓自卑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進而克服自卑心理對自己的消極影響。

⑺ 孩子出現自卑心理怎麼辦如何掌握正確帶孩子的方法

孩子出現自卑心理怎麼辦?如何掌握正確帶孩子的方法?

現在有許多的家長,由於沒有工作經驗不容易帶孩子,因此常常會以不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而不正確的教育方法,非常容易會造成孩子發生心理異常。特別是在許多孩子會發生自卑心理狀態,孩子發生自卑心理狀態的情況下,會出現一些主要表現,家長要及時處理並協助孩子更改這類心理情況。

4、充分發揮優點法:「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一個人都是自身的優點和優勢,與此同時也是有自身的缺點和劣勢。假如用其所短,而舍其優點,就連奇才也會缺失自信心,自甘墮落;反過來,一個人若能取長補短,加強自身的優點,便是有殘廢的人也可以滿懷信心,享有取得成功的開心。因而,清除孩子的自卑心理狀態,要善於發覺它們的優點和優勢,並為她們給予充分發揮優點的可能和標准。

作為家長,在平常一定要多關懷孩子,而且要常和孩子開展溝通交流,在假日的那時候要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那樣可以提高孩子的經驗,也可以讓孩子提升自信心。而且在平常可以塑造孩子和別人溝通交流的工作能力,可以激勵孩子多交友。

⑻ 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因為金錢差距,如果差距過大的話,會打擊孩子自信心,從而自卑,來看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1

很久前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個小男孩在小學的時候,有兩個女同學來家裡玩,這個小男孩想帶同學去集市,就向家裡人要點零花錢。當時家裡只有媽媽在,媽媽很嚴厲的拒絕了孩子,最後受不了小男孩的苦苦要求,往地上扔了五毛錢。

那個小男孩帶兩個同學去喝了茶水,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往家裡帶過同學和朋友。如今當年的小男孩已經三十歲了,結婚在外地居住,罕少回過老家。在他的心裡一直有個結,就是那張被扔在地上的五毛錢。

現在的孩子比以前孩子社交更加困難,以前孩子根本沒什麼社交,大家攢在一起玩兒就好了,誰討厭大家一起孤立,不和他一起玩兒。

現在孩子不是這樣,不是說是個同齡人就能一起玩兒,適當時候還需要有點小禮物之類的增進感情,那麼就需要有點小零錢來充實門面。

現在的錢不僅僅是用來購買東西,還有增加自信的功效,能讓孩子在說話和處事的時候更加自如。

有些家長給孩子零花錢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理財,希望孩子知道存錢,而不是一味的花錢,這就失去了給孩子零花錢的意義。孩子用零花錢就是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硬要孩子克制喜歡去存錢的話,反倒不利於孩子性格養成。

一般來說,孩子在五歲左右的年紀就需要零花錢了,這樣才能讓孩子不為金錢煩惱,與同齡人相處中不會感覺到彼此的差距。

對於小孩來說,個人能力並不會帶給他們太大的差距,最主要的還是金錢差距,而這種差距會讓感覺的對方比自己厲害的孩子身上造成負面影響,從而打擊孩子自信心,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零花錢對孩子興趣愛好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小孩子的童年離不開漫畫和故事,那麼在這方面的投入也需要零花錢支撐,故事和漫畫能開闊孩子眼界,讓孩子更早融入到藝術與創作之中,對孩子未來影響也是積極的,一個沒有零花錢支撐的孩子,不能得到這方面的鼓勵,從而在心境和眼界方面也會落後於同齡人,甚至因為沒有共同話題而被孤立。

家長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也要適量,在不讓孩子出現低人一等的'心理下又不會讓孩子奢侈無度,才是最中庸的選擇。

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原因2

為什麼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

被父母責罵、不被肯定的孩子,很難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和挫折。即使在父母的鞭策下成為優秀者,也會因為責備已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永遠只看到自己做得不完美的地方,而看不到成績和肯定,內心常懷自卑感。成功了也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

其實,很多父母往往不知道,在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中,你們就像是一面鏡子,傳達出來的表情、語言、動作會深入孩子內心,內化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伴其成長。

孩子自卑會有什麼表現?

1、常年情緒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鬱郁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2、過度害羞

兒童,特別是女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如怕羞過度(包括從來不敢面對小朋友唱歌,從來不願拋頭露面,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等),則可能內心深處隱含有強烈的自卑情緒。

3、拒絕交朋結友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並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4、難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游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父母要怎麼避免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首先,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懷有慈愛、包容的態度。責罵有時是必須的,尤其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品行錯誤時,一定要及時糾正。只要孩子知道錯了,也知道下次該如何做時,就應以溫暖的微笑回應。這樣,孩子可以體會到父母是愛自己的,安全感、自我價值感、對父母的信任隨之而來。

最後,如果之前的教育方式存在不科學、不完美之處,要主動幫助孩子擺脫心理影響。「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告訴他們不要再以外在的表現、能力來稱贊或貶低自己,而要學會欣賞、肯定自己的努力、進步與成績。這樣,孩子會漸漸地從內心深處真正地肯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