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華為醫療事業部上海負責人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上海市兒童醫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今天正式簽署深化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成立5G+醫療應用聯合創新實驗室,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信息技術應用於上海市兒童醫院的醫院服務和科研能力建設中,打造基於5G遠程協同診療平台及臨床科研大數據平台,加大在臨床研究大數據應用的合作,更好地為長三角各醫聯體醫院乃至全國的醫療機構提供精準醫學診斷服務。
② 蘇祖斐的人物生平
1898年10月23日生於上海。
1912—1915年在上海民立女子中學學習並畢業。
1915—1924年在上海清心女子中學學習並畢業,中途二次輟學。
1924—1927年在上海滬江大學學習並畢業。
1927—1932年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並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28年接受上海滬江大學理學士學位。
1932—1934年任北平協和醫院兒科住院醫師。
1934—1937年任湖南長沙湘雅醫院兒科主任。
1937—1940年任上海難童醫院醫務主任。
1940—1953年任上海兒童醫院醫務主任和上海同德醫學院兒科兼職教授。
1947—1948年到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進修。
1953—1982年任上海市兒童醫院副院長兼醫務主任,上海第二醫學院(今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兒科系副主任、兒科教授。
1982—1998年任上海市兒童醫院名譽院長。
1998年8月2日因肺炎在上海逝世。
蘇祖斐,1898年10月23日生於上海。曾祖父從福建汀州遷滬,三代經商。外祖父是福建同安人,亦經商。她出生之年正值戊戌變法。她父母接受新思想,嚮往改革,熱心教育。她父親敬仰俄國女革命家索菲亞(1853~1881);索菲亞一譯「蘇斐亞」,她在排行中值「祖」字輩,她父親就給她取名祖斐。後來她的大學同學常將她的名字誤寫為「蘇祖裴」,但寫著「蘇祖裴收」的郵件郵局都能准確投遞,寄給「蘇祖裴」的匯款她也能順利領取。她在家中排行第三,但雙生兄姐不到周歲即先後天折。她以下有弟弟6人。她父親也是商人,為人急公好義,熱心教育,毀家興學,與叔父開辦民立上海中學,又資助姑母開辦民立女子中學。母親求知慾強,30歲後尚人女塾求學,曾開辦民立幼童學校。
1915年,蘇祖斐畢業於民立女子中學。在民立女子中學時,從詞曲大家吳梅(瞿安)學習語文,一度愛好文學。畢業後因覺英文水平太差,又入清心女子高等中學學習,中途因母病父逝等輟學2次。1924年畢業並考取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但因江浙之戰交通阻斷,遂轉入滬江大學。滬江大學學風嚴肅而和睦。她在中學未學過化學,數學學得也少,入大學後努力補習才跟上課程。生物學則成績優秀。她母親患內痔經常出血,一次因失血過多而出現心率加快,庸醫誤診為心臟病,投以洋地黃溶液,母親用葯中毒幾死;做內痔手術後又發生高熱。1919年流行性感冒肆虐全球,她一家四人(包括她自己)染病,父親愈後復發,因肺炎不治病逝。這些都促使她下決心學醫。在滬江大學學習時即決心投考北京協和醫學院,並按協和醫學院入學考試的要求作好准備,如協和醫學院要求學生學過兩門外語,她就又學習法語。
1927年她虛報年齡為24歲(規定的最高報名年齡限制),在上海考場參加協和醫學院的入學考試,被錄取。1928年獲滬江大學理學士學位。第二學年學習細菌學時,寫成一篇論文:《白喉毒素,抗毒素與類毒素的比較》,教授認為該文有臨床應用價值,即推薦給《中華醫學雜志》。1930年該文發表,這是她發表的第一篇醫學論文。兒科學由祝慎之主講,她聽講後對課程極感興趣,決心從事兒科專業。1934年她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留協和醫院擔任住院醫師2年。她注意到當時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營養不足,身體抵抗力很差,患兒病死率高,所以,後來特別重視兒童營養,在以後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一直把兒童營養作為重點。又注意到如果嬰幼兒得不到足夠的照顧,終日平卧在床便容易出現肺炎,經常給患兒改變體位後肺炎發生率和病死率大為減少,因此,又十分重視護理工作。
她在傳染科工作時,曾遇一位54歲的女性白喉患者在開業醫處未得及時診治,終因喉頭堵塞,未及氣管切開,窒息而死,深感預防和早期診治的必要性,便寫了一篇短文《白喉可以預防嗎?》,投到《世界日報》的一個副刊——「丙寅醫刊」,被刊用;這件事使她深切認識到預防的重要性。
1934年應聘到湖南長沙湘雅醫學院工作。1937年後一直在上海任職。1950年中華醫學會總會遷京,她被選為上海分會會長,並主持成立多個分科學會的上海分會。總會在滬留下大批圖書,在蘇祖斐努力之下,這些圖書歸屬上海分會圖書館,圖書館公開對全市、全國醫務工作者開放。上海分會圖書館的藏書數量在全國醫學圖書館中僅次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當時上海各醫療機構對傳染性肝炎的檢驗方法不統一,上海分會組織專家討論編寫《肝炎防治手冊》,由姚光弼執筆,蘇祖斐作序。1954~1985年她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副會長,1985年後任名譽顧問。
1952年曾參加第三批志願醫療手術隊赴長春,幫助提高長春軍醫大兒科的質量,負責兒童營養學教學。
文化大革命中,蘇祖斐被封為反動學術權威,經常受到批鬥,每月只領到生活費40元,她家長期雇有一位幫助做家務的保姆,月工資25元,造反派命令保姆的工資分文不可少付,於是她自己只剩下15元度日。她家被抄兩次,一些珍貴的紀念品被掠走;她家的私房被沒收,先人墳墓被毀。直至「四人幫」粉碎後,才恢復原薪金。1982年任上海市兒童醫院名譽院長。
她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曾在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上海市衛生工作者協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紅十字會、上海生物化學學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優生保護法專家咨詢組、上海兒童世界基金會、上海地區托兒所協會、上海醫學衛生海外聯誼會、上海市靜安區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全國兒童食品學會營養臨床學組、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會、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上海市少年兒童營養基金會、滬江大學校友會、中國婦聯、上海婦聯等機構任職。1998年8月2日因肺炎在滬去世。
蘇祖斐終生未婚,以三弟之子肇伉為己子。肇伉夫婦也是兒科醫師,而且均是科主任和教授。
湘雅醫院
1934年湖南湘雅醫學院聘她到長沙湘雅醫院擔任兒科主任。下決心接受新職之前她徵求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教授格蘭特〔前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席格蘭特的意見,格蘭特主張她接受聘請,她便啟程赴湘。當時湘雅醫院的兒科處於草創階段,有一個30張病床兒科病區,但因無人負責,病區內不但沒收治患兒,反而住滿了成年患者。蘇祖斐到任之後,正式建兒科專業和名副其實的兒科病區。她不僅要負責門診、病房的臨床工作,還要教醫學生和培養護士。經她培養的梁覺如、楊顯素醫師後來都成為兒科學骨幹。經她整頓之後湘雅醫院的兒科工作走向正軌,贏得家長的信任,醫院附近教會學校的華籍、美籍員工子女有病,都來醫院就診。兒科的醫療質量逐漸提高,三年內住院患兒僅死亡三人。
1936年冬,流行性腦膜炎在長沙流行,患者中兒童佔了多數。那時還沒有抗生素,治療主要依靠抗血清。醫院為此開設兒科第二病區,蘇祖斐主持兩個病區的工作,帶領幾位醫師日夜辛勞,數月後疫情才被撲滅。她將治療過程寫成總結報告。她又創辦兒童保健會,先後入會兒童計100多人,每人每年交納一元會費,便可以就診12次,每次都測量身高、體重;醫院並對入會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和衛生知識宣傳。她將這些生長發育測量數據統計整理,寫成論文《湖南兒童生長發育》。她在湘雅醫院時工作極為繁忙,除門診、病房工作外,還要給醫學院和護校的學生上課,星期天又進行湖南橘柚維生素C的研究。
兒童醫院
1937年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同意蘇祖斐前去進修,她向湘雅醫院請了假,准備經上海赴美國。8月12日她回到上海。第二天日軍進攻上海,這就是「八一三」事變。上海的難民收容所收容了大批難民,她決心留在上海為難童服務。1937年12月,兒科專家富文壽創辦設有病床100張的難童醫院,自任院長,請蘇祖斐任醫務主任。當時難童體質極差,易罹患各種疾病,難民收容所每天都要往醫院送5~6名患兒,這些患兒病情多很嚴重,醫院開辦第一個月內住院難童即死亡60人。她到任後擬定各種規章制度,盡力使醫院工作正規化。她發現難童中營養不良性疾病很多,這事實更使她深切認識到營養對健康的重要性。1940年7月,富文壽將難童醫院改組為上海兒童醫院,他仍擔任院長,蘇祖斐仍任醫務主任。上海兒童醫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兒童醫院,招收了許多同德醫學院、上海醫學院、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協和醫學院畢業生,建立起堅強的技術力量,醫療質量可與當時的教會醫院媲美,醫院聲譽日隆。醫院改組後遷香山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度稱香山路兒童醫院。
抗戰後期她又自己開設診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社會活動較多,診所經常停業,不久即停辦。
1946年富文壽赴美進修,蘇祖斐代理上海兒童醫院院長之職。1947年7月蘇祖斐作為中國代表之一到紐約參加第五屆國際兒科會議。會後隨團參觀了美國中西部的兒科中心。隨即到紐約大學醫學院兒科進修。在舊金山她與富文壽進行了交班。抗戰期間,信息交流受阻,她在美國見到、聽到種種新進展,頓覺耳目一新。她如飢似渴地學習新知識,並爭取到生物化學實驗室學習技術,准備回國建立自己的實驗室。又學習了3∶2∶1液(3份5%葡萄糖溶液、2份生理鹽水、1份1/6M乳酸溶液)治療嬰兒腹瀉的方法,回國推廣。曾在紐約法制醫院學習「嬰幼兒發育診斷」。1948年9月回到上海兒童醫院。
她在美國學習了用鏈黴素和噻唑碸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化學療法,回國時又帶回一些噻唑碸。她在上海試用這種新療法,治癒率達90%。這是國內首次治癒結核性腦膜炎。治療經驗寫入論文《兒童結核性腦膜炎聯合療法》,發表於1950年的《中華兒科雜志》創刊號上。50年代,她曾任中國兒童結核性腦膜炎科研計劃的指導者。
1953年上海兒童醫院申請由政府接辦,與上海市兒童保健院合並,遷往康定路新址,成為上海第二醫學院兒科系學生的實習基地——上海市兒童醫院。蘇祖斐任副院長兼醫務主任。她又曾任上海市第六、第二人民醫院的兒科顧問和上海市兒科總顧問。50年代初上海兒科醫師奇缺,衛生局委託上海市兒童醫院將60名條件合適的護士長培訓為兒科醫師,富文壽與蘇祖斐負責教學。她從協和醫學院畢業後一直負擔教學任務。1940~1953年任上海同德醫學院兼職兒科教授,以後又任上海第二醫學院兒科系副主任、教授。1978年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童營養研究室成立後,她已年過八旬,仍親自帶研究生2名。
50年代,中國南方血吸蟲病嚴重流行,患者中兒童佔1/3。1954~1955年蘇祖斐帶領上海第二醫學院兒科系同學到滬、浙鄉間從事血吸蟲病的防治,證實酒石酸銻鉀20天長程療法最有效,南瓜子糖漿療效不佳。也曾試用銻58肌肉注射,證明其療效並不明顯。她與同事根據400多個病例寫成論文《兒童時期血吸蟲病》,詳細分析了兒童血吸蟲病的分型和轉歸。後來她被推舉為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委員。1985年上海市宣布消滅血吸蟲病,她被記大功一次。 1957~1958年麻疹在全中國流行,上海在兒童醫院開設了80張麻疹病床。因為麻疹病例以前一向不收住院,所以,許多兒科醫師也不曾觀察過麻疹發病的全過程。蘇祖斐認為麻疹不能透發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不良,便大膽地給這樣的患兒使用毒毛旋花素K,用葯後皮疹透發,患兒一般情況好轉,肺炎等並發症不再發生。這個經驗在上海、浙江推廣,收到很好的效果。1959年她在全國急性傳染病會議上宣讀論文《麻疹的治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號召西醫在職或離職學習中醫。1958年蘇祖斐參加學習班學習中醫後與中醫師徐蔚霖合作撰寫中西醫結合的《兒科臨床手冊》。該書於1959年出版,很受讀者歡迎,曾多次再版。 1963年蘇祖斐與復旦大學遺傳學家談家楨合作分析一例先天愚型患兒的染色體,研究結果寫成論文發表於《中華兒科雜志》,這種研究在中國是首例。 「文化大革命」中,蘇祖斐與廣大知識分子一樣備受迫害,工作難以正常進行。「文化大革命」後期她參閱大量中外文獻,寫成綜述11篇,內容涉及營養和代謝等方面的問題。
③ 上海兒童醫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④ 上海兒童醫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⑤ 深圳兒童醫院院長哪裡人
廣東人。
⑥ 商湯科技CEO:人工智慧可有效幫助我們突破人類認知邊界
智慧醫院、零售行業、人工智慧等的行業數字化轉型進行到了什麼程度,後續應該如何進一步發展?
第四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本文圖片均為 主辦方供圖
2021年12月18日,「第四屆中國行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成功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轉型」,與會嘉賓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開展研判,對多個產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未來展開暢想。
上海交大安泰學院院長陳方若作了題為《構建行研生態,逐夢商學變革》的主旨演講。陳方若提出,安泰發展的關鍵詞是「紮根中國」,為實現這一願景,學院提出「縱橫交錯,知行合一」的核心戰略,積極 探索 不同於傳統「橫向」學科導向的「縱向」行業導向研究。
上海交大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於廣軍在題為《智慧醫院的理論與實踐》的演講中指出,智慧醫院是現代化醫院的標志,也是數字化轉型的落腳點。新基建是智慧醫院建設的物質基礎,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是智慧醫院建設的管理目標,應以「智慧服務」為抓手、以「電子病歷」為核心、以「智慧管理」建設為手段,三位一體地推進智慧醫院建設。
「從機器的思考到機器的猜想,我們人類對這個世界認知的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商湯 科技 聯合創始人、CEO徐立在題為《數字化轉型下的AI認知邊界》的演講中說,「人工智慧作為通用技術,不但技術本身發展需要我們對技術路徑的超前認知,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幫助我們去突破人類認知的邊界,去 探索 未知。」
分論壇
當天下午,航運業、 汽車 行業、區塊鏈技術及其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數字技術應用與產業賦能等相關分論壇也同步進行。
校對:劉威
⑦ 上海的兒科醫院哪家好
1、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簡稱「兒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世界健康基金會(ProjectHOPE)合作共建的一所集醫、教、研於一體的三級甲等兒童專科醫院。
1998年6月1日醫院正式開張,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為醫院題寫院名,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里·柯林頓女士為醫院開張剪綵,2011年,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到訪醫院,將兒中心譽為「中美醫學成功合作典範」。醫院佔地面積100畝,總建築面積約8.4萬平方米,規模床位1000張。
2、上海市兒童醫院
上海市兒童醫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康復於一體的三級甲等兒童醫院,前身是由我國著名兒科專家富文壽及現代兒童營養學創始人蘇祖斐等前輩於1937年創辦的上海難童醫院,1953年更名為上海市兒童醫院,2003年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醫院佔地面積1.59公頃,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實際開放床位370張,職工900餘人,年門診量約113萬人次,年住院病人約2萬人次,年手術例數約1.24萬。
3、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創建於1952年,由西門婦孺醫院分院、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兒科和中山醫院兒科合並而成,原名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兒科醫院,首任院長為國家兒科學一級教授陳翠貞。建院初期,以肇家浜路西門婦孺醫院分院舊址為院址,1954年楓林路183號新醫院啟用。
2000年4月原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並,更名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醫院設施優良,人才雲集,是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系衛生部部屬「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兒科學重點學科。
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新華醫院兒內科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學科門類齊全,醫、教、研各方面成績斐然,現已成為教育部211重點建設學科和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兒內科擁有床位162張,醫生100餘人,高級職稱佔33%,具有研究生學歷佔71%,博士、碩士生導師13人。
新華醫院兒內科於20世紀70年代末就在國內率先建立了三級亞專業,現有包括呼吸、神經、急救、腎臟、血液、風濕免疫、消化和感染等臨床專業學科,擁有各專業的專科醫師100餘名。作為在全國最早建立ICU病房的兒科單位,配備了全套中央監護系統和進口新型呼吸機、床旁血氣監測儀等。
5、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自1945年由我國著名兒科專家宋名通教授創建科室以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曾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自1959年至1987年曾多次獲得鐵道部、上海市及上海鐵路局先進集體和「三八紅旗集體」的稱號。
兒科共有床位19張,在職醫護人員26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6人,研究生4人。兒科病區設備齊全,為住院病兒家長提供24小時免費陪護。新生兒專科設備先進並配備有高素質的醫護人員確保了新生兒疾病的有效救治。兒科門急診提供全年每天24小時全天候服務。
6、上海仁濟醫院
上海仁濟醫院兒科為綜合性醫院內的二級學科,多年來以兒科臨床疾病診治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為特色。1998年成立了小兒過敏性哮喘防治中心,2000年與成人呼吸科、五官科、皮膚科、中醫科一起成立了過敏疾病診治中心。
在不斷完善該中心的診療項目基礎上,同時開展小兒過敏性鼻炎、小兒異位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的診治,並已建立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診療常規,取得了較顯著的療效。尤其是脫敏治療小兒過敏性哮喘與中醫穴位注射免疫調節劑進行免疫干預已形成本科特色,取得了病家的普遍認可。
小兒風濕病的診治是仁濟醫院兒科又一診治特色。兒科與成人風濕科緊密合作,已診治了數百名小兒風濕病人,療效顯著,得到同行普遍認可。
⑧ 上海市六一兒童醫院簡介
上海六一兒童醫院是滬上一所集醫療、保健、康復、科研、健康宣教和管理為一體的特色專科醫院,設有「六一健康/線上醫院」上海六一分院區、華東地區(兒科)MDT跨院會診基地、大型兒童健康公益項目「六一健康快車」上海醫生工作站,是胡亞美兒童醫學研究院臨床基地,上海市兒童健康基金會「六**使基金」愛心援助定點醫院,中國「兒童抽動多動症多學科臨床研究聯盟」(國內抽動多動症醫療科研工作者的高水平學術平台-吸納全國范圍內的該領域**人才共同致力於「兒童抽動多動症」的臨床治療和研究工作)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