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脈圖診斷什麼症狀
擴展閱讀
繼續教育聽課軟體叫什麼 2024-11-15 13:37:23
帶一定的歌詞有哪些 2024-11-15 13:05:42

兒童脈圖診斷什麼症狀

發布時間: 2022-10-11 00:34:49

⑴ 如何學把脈圖

你好!!
中醫切診方法是指醫生用手指觸按病人的動脈搏動,以探查脈象,從而了解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
切脈的部位可分為遍診法、三部診法、寸口診法三種,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診法和。寸口位於兩手腕後橈動脈搏起動處,分為寸、關、尺三部。掌後高骨處為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寸口脈可分候臟腑之氣,左寸候心,小腸;左關候肝、膽;左尺候腎、膀胱;右寸候肺,右關候脾、胃;右尺候腎。
切脈應注意時間、姿勢、指法。時間應選在清晨病人未活動時,若病人活動,應休息15分鍾左右再進行脈診。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與心臟接近於同一水平。切診時,三指要同時切脈,用力要平衡,由輕到重,分為浮取、中取、沉取三種指力。診脈時間應不少於1分鍾。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鍾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鍾脈搏在90次以上)。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脘腹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臍上屬胃,臍下屬腸,大腹屬脾,臍腹屬腎,少腹屬肝。通過手指的觸摸、按壓可了解局部的冷熱、軟硬、脹滿、腫塊及壓痛等情況,有助於了解臟腑的病情。一般以觸摸、按壓虛里穴(心夾搏動處)診斷病況.
虛損病證:跳動明顯,按之搏指。
肺氣虛證:跳動散漫而數
肝氣郁滯:兩脅脹痛,痛處按此連彼。
肝虛:脅痛喜按,脅下按之空虛無力。
瘀血:脅下腫塊,刺痛拒按,痛處不移。
肝癌:脅下腫塊,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則應警惕肝癌。
肝氣犯胃:胃部脹痛,按之旁及兩脅。
胃寒:胃痛驟烈,疼痛拒按,發冷怯寒。
氣虛:胃腹痛經久不愈,按之痛緩或痛止。
虛:腹痛喜暖喜按,按腹軟無力。
實:腹痛脹滿拒按,按腹充實,叩之聲音重濁,或按之有包塊不移者

凡是看過中醫的患者,往往會看到醫生先給病人「號脈」教科書上叫「切脈」,切脈的同時醫生會先「看」,看病人的「動」、「靜」,也就是病人的「神」然後觀察病人氣色、通過氣色的明快和晦暗以及脈象的遲數和尺膚的寒溫,分清疾病屬「陰」屬「陽」屬「寒」屬「熱」,再看病人的舌,舌體分上、中、下,舌質,舌底,上以求上「心、肺、頭、上焦」,中以求中「脾胃、中焦」,下以求下「肝腎、下焦」。通過舌苔的厚薄,以及脈象的浮沉,探求疾病的「表裡」,通過脈象的有力、無力,分清患者的「虛實」。「八綱」既明,通過病人對疾病的主訴,進一步辨明疾病所屬的臟腑、經絡。以此辯證,論治。

下面分別論述「脈因證治」

首先論「脈」,脈包括,切脈、望脈絡。脈絡分體表脈絡及舌底脈絡。

體表脈絡主要觀察面部皮膚的細小絡脈,青紫為寒,紅赤為熱為出血。枯燥為津虧,白為寒。

舌底脈絡是家傳秘法:

一:舌下絡脈細而短,色淡紅,周圍小絡脈不明顯,舌色和舌下粘膜色偏淡者屬於氣血不足。

二:舌下絡脈粗狀,或色呈青紫,紫紅,絳紫,紫黑色,或舌下細小絡脈呈暗紅色或紫色網狀或絡脈曲張者屬血瘀。

三:舌底脈絡細暗,屬氣虛血瘀。

四:舌底脈絡紫暗怒張屬氣滯血瘀。

五:舌底脈絡紅紫夾雜,屬於脾虛血瘀。

總之心開竅與舌,通過舌質根據分經可很直觀地看出何臟何腑病變。但是如果這時看出的病變往往很重,而舌底脈絡所反映疾病的徵象常常早於舌質的變化。正常的舌底脈絡主幹呈單支、雙支、三支幾種形態,分支又有若干小分支成樹枝樣分布。主幹脈以暗紅為佳,分支脈以粉紅色的網狀小脈絡,多不顯露於外並且沒有瘀點。舌底脈絡的異常能真實地反映臟腑氣血的寒熱虛實。虛者舌底脈絡淡紅而細短,瘀者青紫而粗(怒張)。寒者脈絡淡紫緊束,熱者紫紅而怒張。正常的舌伸縮抬舉自如。舌僵不語、偏斜,是中風。

切脈

切脈也叫號脈、把脈、平脈。實際上平脈其義自現:以醫者的平靜之脈體察患者脈位:寸、關、尺脈,脈形,脈數,脈勢。通過位、數、形、勢,體察患者臟腑氣血的太過與不及。太過為實,不及為虛。切診中的三才診法極為實用。八卦由三個爻組成,上要為「天」中爻為「人」下爻為「地」;寸為「天」,關為「人」,尺為「地」。浮取為「天」,中取為「人」,沉取為「地」。按照全息理論,「天」應「上」為心與肺、頭。「人」應中焦脾胃。「地」應下焦、肝、腎、膀胱、下肢。並無需嚴格的分左右手。

平 脈 法

問曰:脈何以知氣血臟腑之診也?師曰:脈乃氣血先見。氣血有盛衰,臟腑有偏盛。氣血俱盛,脈陰陽俱

盛;氣血俱衰,脈陰陽俱衰。氣獨盛者,則脈強;血獨盛者,則脈滑;氣偏衰者,則脈微;血偏衰者,則脈澀;

氣血和者,則脈緩;氣血平者,則脈平;氣血亂者,則脈亂;氣血脫者,則脈絕;陽迫氣血,則脈數;陰阻氣

血,則脈遲;若感於邪,氣血擾動,脈隨變化,變化無窮,氣血使之。病變百端,本原別之;欲知病源,當憑

脈變;欲知病變,先揣其本;本之不齊,在人體躬,相體以診,病無遁情。

問曰: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隨時動

作,肖象形榮。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上

下乖錯,或存或亡;病轍改易,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願為俱陳,令得分明。

師曰: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

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

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潛水蓄,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

大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奸,審查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舍,消息診看,料度臟腑,獨見若

神,為子條記,傳於賢人。

師曰:平脈大法,脈分三部。浮部分經,以候皮膚經絡之氣;沉部分經,以候五臟之氣;中部分經,以候

六腑之氣。

師曰:脈分寸關尺,寸脈分經以候陽,陽者氣之統也;尺脈分經以候陰,陰者血之注也;故曰陰陽。關上

陰陽交界,應氣血升降,分經以候中州之氣。

問曰:經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謂也?師曰:脈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

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假令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

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 脈再舉頭者,腎氣也;若見損至脈來,為難治。

問曰:東方肝脈,其形何似?師曰:肝者木也,名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脈;肝病自得濡弱者,

愈也;假令得純弦脈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脈如弦直,此是肝臟傷,故知死也。

南方心脈,其形何似?師曰:心者火也,名少陰,其脈洪大而長,是心脈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

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脈來頭小本大,故曰復,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

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脈,其形何似?師曰:肺者金也,名太陰,其脈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脈,若得緩遲者,皆愈;若得

數者,則劇;何以知之?數者南方火也,火克西方金,法當癰腫,為難治也

北方腎脈,其形何似?師曰:腎者水也,其脈沉而石,腎病自得此脈者,愈;若得實大者,則劇;何以知

之?實大者,長夏土王,土克北方水,水臟立涸也。

師曰:人迎脈大,趺陽脈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趺陽平等為逆;人迎負趺陽為大逆;所以然者,胃氣上升,

動在人迎,胃氣下降,動在趺陽,上升力強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為逆,大逆則死。

師曰:六氣所傷,各有法度,舍有專屬,病有先後。風中於前,寒中於背;濕傷於下,霧傷於上。霧客皮

腠,濕流關節;極寒傷經,極熱傷絡;風令脈浮, 寒令脈緊,又令脈急;暑則浮虛;濕則濡澀,燥短以促,火

燥而數。風寒所中,先客太陽;暑氣炎熱,肺金則傷;濕生長夏,病入脾胃;燥氣先傷,大腸合肺;壯火食氣,

病生於內,心與小腸,先受其害。六氣合化,表裡相傳,臟氣偏勝,或移或干,病之變證,難以殫論,能合色

脈,可以萬全。

問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願聞其說。師曰:夫色合脈,色主形外,脈主應內;

其色露臟,亦有內外;察色之妙,明堂闕庭;察色之法,大指推之。察明堂,推而下之;察闕庭,推而上之。

五色應五臟,如肝色青, 脾色黃,肺色白,心色赤,腎色黑,顯然易曉。色之生死,在思用精,心迷意惑,

難與為言。

色青者,病在肝與膽。假令身色青,明堂色微赤者,生;白者,死;黃白者,半死半生也。

色赤者,病在心與小腸。假令身色赤,明堂微黃者,生;黑者,死;黃黑者,半死半生也。

色黃者,病在脾與胃。假令身色黃,明堂微白者,生;青者,死;黃青者,半死半生也。

色白者,病在肺與大腸。假令身色白,明堂色微黑者,生;赤者,死;黃赤者,半死半生也。

色黑者,病在腎與膀胱。假令身色黑,明堂色微青者,生;黃者,死;黃赤者,半死半生也。

闕庭脈,色青而沉細,推之不移者,病在肝;青而浮大,推之隨轉者,病在膽。

闕庭脈,色赤而沉細,推之參差不齊者,病在心;赤而橫戈,推之愈赤者,病在小腸。

闕庭脈,色黃,推之如水停留者,病在脾;如水急流者,病在胃。

闕庭脈,色青白,推之久不還者,病在肺;推之即至者,病在大腸。

闕庭脈,色青黑直下晴明,推之不變者,病在腎;推之即至者,病在膀胱。

明堂闕庭色不見,推之色青紫者,病在中焦有積;推之明於水者,病在上焦有飲;推之黑赤參差者,病在

下焦有寒熱。

問曰:色有內外,何以別之?師曰:一望而知之者,謂之外;在明堂闕庭,推而見之者,謂之內。

病暴至者,先形於色,不見於脈;病久發者,先見於脈,不形於色;病入於臟,無余證者,見於脈,不形

於色;病痼疾者,見於脈,不形於色也。

問曰:色有生死,何謂也?師曰:假令色黃如蟹腹者,生;如枳實者,死。有氣則生,無氣則死,余色仿

此。

師曰:人秉五常,有五臟,五臟發五聲,宮商角徵羽是也;五聲在人,各具一體。假令人本聲角,變商聲

者,為金克木,至秋當死;變宮徵羽,皆病,以本聲不可變故也。

人本聲宮變角者,為木克土,至春當死;變商徵羽皆病。

人本聲商變徵聲者,為火克金,至夏當死;變宮角羽皆病。

人本聲徵變羽聲者,為水克火,至冬當死;變角宮商皆病。

人本聲羽變宮聲者,為土克水,至長夏當死,變角商徵皆病。

以上所言,皆人不病而聲先變者,初變可治,變成難療,詞聲之妙,差在毫釐,本不易曉,若病至發聲則

易知也。

師曰: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里痛也;行遲者,表強也;

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_____者,腰痛也;里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病人長嘆聲,出高入卑者,病在上焦;出卑入高者,病在下焦;出入急促者,病在中焦有痛處;聲唧唧而

嘆者,身體疼痛;問之不欲語,語先淚下者,必有憂郁;問之不語,淚下不止者,必有隱衷;問之不語,數問

之而微笑者,必有隱疾。

實則譫語,虛則鄭聲,假令言出聲卑者,為氣虛;言出聲高者,為氣實;欲言手按胸中者,胸中滿痛;欲

言手按腹者,腹中滿痛;欲言聲不出者,咽中腫痛。

師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仆不識人者,短命則死;人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少谷

神,雖困無苦。

師曰:脈,肥人責浮,瘦人責沉;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責之。

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虛外實也;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

遲入疾,名曰內實外虛也。

寸口衛氣盛,名曰高;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衛氣弱,名曰揲,榮氣弱,名曰卑,揲卑相

搏,名曰損;衛氣和,名曰緩,榮氣和,名曰遲;緩遲相搏,名曰沉。

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濡,陰脈與陽脈同等者,名曰緩也。

問曰:二月得毛浮脈,何以處言至秋當死?師曰:二月之時,脈當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

肝用事,肝屬木,脈應濡弱,反得毛浮脈者,是肺脈也;肺屬金,金來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師曰: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本位,其人病身體苦痛重者,須發其汗;若明日身不痛不重者,不須發汗;若汗

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脈洪大是其時脈,故使然也。四時仿此。

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何以別之?師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何以

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陽得陰則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陰得陽則解也。

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別之?師曰: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

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 師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

計其餘命_鎡3生死之期, 期以月節克之也。

脈,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後,其病在里;假令濡而上魚際者,宗氣泄也;孤而下尺中者,精不藏

也;若乍高乍卑,乍升乍墜,為難治。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聲商,毛發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滿,肌肉緊

薄鮮梗,陰陽相抱,榮衛俱行,剛柔相得,名曰強也。

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為在腑,遲為在臟;假令脈遲,此為在臟也。

寸口脈,浮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緊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痛,當發其汗也。

寸口脈,浮而數,浮為風,數為熱;風為虛,虛為寒;風虛相搏,則灑淅惡寒也。

問曰:病有灑淅惡寒者,而復發熱者何也?師曰: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也。何謂陽

脈不足?師曰: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何謂陰脈不足?師曰:假令遲脈

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其脈澀者,榮氣微也,其

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榮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躁煩也。

寸口脈,陰陽俱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清邪中於上名曰潔也,濁邪中於下名曰渾也;

陰中於邪必內栗也;表氣虛微,里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 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酸,

所謂陽中霧露之氣,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里氣微急,三焦

相溷,內外不通,上焦拂郁,臟氣相熏,口爛食斷也;中焦不治,胃氣上沖,脾氣不轉,胃中為濁,榮衛不通,

血凝不流;若胃氣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搏,因熱作使,游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則為癰膿;若

陰氣前通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聲慍咽塞;寒厥相追,為熱所擁,血凝自下,狀如

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齊築湫痛,命將難全。

寸口脈,陰陽俱緊者,口中氣出,唇口乾燥,倦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來其

人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發熱者,此為難治。設使惡寒者,必欲嘔也;腹內痛者,

必欲利也。

寸口脈,陰陽俱緊,至於吐利,其脈獨不解;緊去人安,此為欲解;若脈遲至六七日,不欲食,此為晚發,

水停故也,為未解;食自可者,為欲解。

寸口脈,浮而大,有熱,心下反梗,屬臟者,攻之不令發汗;屬腑者,不令溲數,溲數則大便梗;汗多則

熱盛。脈遲者,尚未可攻也。

問曰:病有戰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師曰:脈浮而緊,按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而汗出也;其人本虛

是以發戰,以脈浮緊故當汗出而解也;若脈浮數,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虛,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發戰也。

問曰:病有不戰而汗出解者何也?師曰:脈大而浮數,故不戰而汗出解也。

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師曰:其脈自微,此以曾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

此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汗出而解也。

問曰: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病人身涼和者何也?師曰:此為欲解也,解以夜半。浮而解者,濈然汗出

也;數而解者,必能食也;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脈浮而遲,面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脈皆至,大煩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擾者,未欲解也;若脈和,其人不煩,目重瞼內

際黃者,此欲解也。

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知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似

傷,非喉痹也。病人雲,實咽中痛。雖爾,今復宜下之。

師曰:病家人請雲,病人苦發熱,身體痛,病人自卧。師到,診其脈,沉而遲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

凡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反沉遲,故知愈也。假令病人雲腹內卒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而大者,知其

差也。凡里有病者,脈當沉細,今反浮大,故知愈也。

師曰:病家人來請雲,病人發熱煩極。明日師到,病人向壁卧,此熱已去也;設令脈不和,處言已愈;設

令向壁卧,聞師到不驚起,而盼視,若三言三止,脈之咽唾者,此詐病也;設令脈自和,處言此病大重,當須

服吐下葯,針灸數十百處乃愈。

問曰:脈有災怪,何謂也?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與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送湯,如食頃,病

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證,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又問曰:何緣得此吐利?師曰:

或有舊時服葯,今乃發作,故為災怪耳。

傷寒雜病論卷第二

平 脈 法



問曰:脈有陰陽,何謂也?師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凡脈沉澀遲弦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

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者,此三焦傷也。若脈數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

如豆大,厥厥然動搖者,名曰動也;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脈陽

盛則促,陰盛則結,此皆病脈。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不

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脈陰陽俱促,當病血,為實;陰陽俱結,當亡血,為

虛;假令促上寸口者,當吐血,或衄;下尺中者,當下血;若乍促乍結為難治。脈數者,久數不止,止則邪結,

正氣不能復,卻結於臟;故邪氣浮之,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不可下,下之必煩利不止。

問曰: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師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期十七日

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梗,名曰陰結也,期十四日當劇。

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脈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脈瞟瞟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脈縈縈

如蜘蛛絲者,陰氣衰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其血也。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弦緊浮滑沉澀,此六脈,名曰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

問曰: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師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

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問曰:濡弱何以反適十一頭?師曰:五臟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脈陰陽俱弦,無寒熱,為病飲。在浮部,飲在皮膚;在中部,飲在經絡;在沉部,飲在肌肉;若寸口弦,飲在

上焦;關上弦,飲在中焦;尺中弦,飲在下焦。

脈弦而緊者,名曰革也。弦者狀如弓弦,按之不移也;緊者如轉索無常也。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

亡血失精。

問曰:曾為人所難,緊脈從何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

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虛冷,故令脈緊也。

寸口脈浮而緊,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則無血,緊則為寒;寒氣相搏,則為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飲冷

水,令汗不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飼。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曰泄風,久久為痂癩。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榮氣不逮,榮衛不能相捋,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榮氣不足則煩

疼,口難言,衛氣虛者,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谷引食,

下焦不歸,則遺溲。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胃氣衰,澀者榮氣不足,衛氣衰則面色黃,榮氣不足則面色青。榮為根,衛為葉,榮

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胃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衛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

於經,其血乃成,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失經,名曰血崩。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胃氣微,遲者榮中寒,榮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飢,飢而虛滿不能

食也。

寸口脈弱而澀, 尺中浮大, 無外證者, 為病屬內傷。

寸口脈弱而澀,尺中濡弱者,男子病失精,女子病赤白帶下。

寸口脈洪數,按之弦急者,當發癮疹,假令脈浮數,按之反平者____,為

次論「因」

根據望診、切診的結果找出病變的原因,詢問病人是否屬實,加上病人的主訴。客觀辯證的找出疾病的原因。

三論「證」根據以上望聞問切的結果辨別疾病屬於何證。

再論「治」,根據四診八綱辯證,選擇合理的治法。

寒以熱治,熱以寒治;寒熱錯雜,寒葯熱葯並用,氣虛溫之,血虛濡之。陰虛潤之。血瘀之證當細分辨之。並非化淤只用活血祛瘀葯。 活血化瘀葯能清除體內淤濁物,改善微循環,增強人體抵抗力,減少疲勞。淤血和痰飲往往同時存在,痰瘀膠結雜病叢生。血熱則壅阻不行,血寒則泣而不行,血少則瑟縮而不行,陰虛則澀而不行。因此活血之法,並非只用活血化瘀葯。正確懂得用法是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血少補之,陰虛濡之,氣虛溫之。因寒而瘀,應用當歸、黃芪、桂枝、細辛、紅花、麻黃、荊芥、生薑、乾薑、炮姜、良姜、蓽撥等葯。因熱而瘀,應用丹皮、赤芍、丹參、絡石藤、等葯。陰血不足之血瘀,應用當歸、麥冬、生地、沙參、玉竹、黃精、枸杞等葯。另如桃仁、蘇木等平性葯物無論寒熱均可用之。另外白花蛇祛風、通絡、止痙,無論寒熱夾風者尤宜,不但可祛絡中淤血,通脈效果堪嘉。

治療中的用葯原則是「有是證則用是葯,用是葯則得其效」。久病用大方,方中葯味多,涉及多個臟腑用葯。新病小病用小方,葯味少。

⑵ 兒童的脈搏正常范圍是多少

兒童的脈搏正常范圍是多少?

脈搏數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一般個孩子比成人快女性比男性快兒童在吃奶、發燒、活動、哭泣、精神緊張的情況下,新陳代謝會增加,因此脈搏數會適當增加,休息或睡眠時脈搏會減慢十至二十次。上述脈搏正常值不是絕對的。 同齡的兩個孩子平時活動量不同,身體素質不同,脈搏數可能不同,差別可能很多,但身體很健康。小兒在睡眠中,脈搏受呼吸影響出現輕微的節律紊亂,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⑶ 小兒哮喘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支氣管哮喘是小兒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是一種以肥大細胞、嗜酸粒細胞為主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對易感兒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呼吸道阻塞症狀。哮喘具有遺傳性,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小兒,但多始發於4~5歲以前,佔70%~80%,約50%始於3歲以前,10歲以下男孩多於女孩,接近2:1。

一、病因病機中醫認為小兒素體肺、脾、腎三不足,痰飲留伏,是發病的主要內因。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腎常虛,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患病,易使三臟功能失調,津液代謝障礙,而致痰濕內盛是發生本證的主因。外因如氣候突變,寒溫失調、接觸異物、過食生冷酸咸等。本病的發病機制,主要在於痰飲久伏,一遇即發,反復不已。

發作時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蘊結,阻塞氣道,肺管因而狹窄。

氣機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難,氣息喘促。同時,氣體的出入,又復引觸停積之痰,產生哮鳴。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發病為急性或隱襲性,急性發作可有暴露於刺激物(如冷空氣、有害氣體、未乾的油漆等)或接觸過敏源(如室塵、蟎、花粉等)

的病史。急者呼吸道梗阻征很快出現,可在數分鍾內發生,主要是由於氣道平滑肌痙攣所致。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發病較緩,數日內咳嗽、喘鳴次數和程度逐漸加重。易於夜間發作。哮喘的症狀及體征包括咳嗽(早期乾咳),喘鳴,呼吸急促,具有呼吸延長的困難,三凹征,發紺,肺部過度膨脹,心動過速及奇脈。有的患兒只有咳嗽而無喘鳴,或只有喘鳴而無咳嗽,呼吸急促亦可能不伴有喘鳴。

患兒在極度呼吸困難時,一般常見的哮喘症狀如喘息、喘鳴可能不出現,氣道緩解梗阻緩解之後才出現喘鳴。呼吸困難可使患兒活動困難,甚至說話困難。嚴重梗阻時患兒表現為抬肩、端坐。

一般患兒呼氣較吸氣更為困難。在嬰幼兒,呼氣延長不明顯,因此區別吸氣性及呼氣性呼吸困難不容易。一些小兒可出現腹痛,這是由於腹肌及膈肌過度用力之故。由於肺的過度膨脹,可能觸及肝、脾。

哮喘持續狀態:哮喘發作嚴重時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吸氧後仍有發紺,應用氨茶鹼類擴張支氣管葯物3次或用皮質激素,症狀仍不見緩解,持續6小時以上者稱為哮喘持續狀態。

2.診斷根據詢問病史及典型哮喘發作,診斷一般並無困難。

(1)腎上腺素試驗:1‰腎上腺素每次0.01ml/kg(亦可用喘樂寧、博利康尼、氨哮素等定量氣霧吸入試驗)皮下注射,10~15分鍾後哮喘鳴基本消失為4分,順息症狀消失為3分,喘息症狀減退為2分,積分在6~8分者診斷為「疑似嬰兒哮喘」;積分大於8分者診斷為嬰幼兒哮喘。

(2)兒童哮喘:①年齡在3歲以上;②主要症狀和體征:包括喘息、氣短或胸悶,陣發性咳嗽;肺部有哮鳴音,必須反復發作3次以上;③喘息發作往往有一定好發季節、時間及相應的誘發原因;④使用平喘葯物(支氣管擴張劑)可使喘息症狀減輕和緩解;⑤經0.5%舒喘靈霧化吸入後1秒用力呼氣量(FEV1)增加15%以上;⑥往往有個別或家族(指

一、二級親屬)過敏史。

其中第②、④條為必要條件,第③、⑥條為參考條件。第⑤條為輔助條件。

(3)過敏性咳嗽:某些哮喘患兒的臨床表現極不典型,反復咳嗽為惟一的主訴,常被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而長期濫用抗菌葯物,症狀卻遷延不愈。其診斷標准:①小兒任何年齡皆可發病,但學齡前兒童多見;②咳嗽反復發作1個月以上,其特徵為夜間或清晨發作,乾咳少痰;③臨床無感染徵象或經長期應用抗生素無效;④使用平喘葯物可使咳嗽發作緩解。

(4)輔助檢查:小兒哮喘的診斷一般不需特殊實驗室檢查,但需進一步辨別屬於外源性、內源性或混合性哮喘以及進一步了解其病因及發病機制,並考核療效、評估預後,因此針對性地作一些實驗室檢查是必要的。

(5)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對估計哮喘嚴重程度及判斷療效有重要意義。一般包括肺容量、肺通氣量、彌散功能、流速一容量圖和呼吸力學測驗,但均需較精密的儀器,也不能隨時監測。

(6)血氣分析:血氣分析是測量哮喘病情的重要實驗室檢查,特別對合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嚴重病例,可用來指導治療。

(7)其他實驗室檢查:包括吸入不同濃度的乙醯甲膽鹼或組胺,對疑似哮喘而肺功能檢查正常患兒可用運動試驗,以及應用放射免疫吸附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組胺釋放試驗、嗜鹼粒細胞脫顆粒試驗等體外試驗來檢測過敏原。有報告證實哮喘患兒存在微量元素鋅的缺乏。

(8)鑒別診斷:應與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淋巴結核、支氣管擴張症、呼吸道內異物、熱帶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相鑒別。此外,小兒支氣管哮喘還需與先天性喉喘鳴,咽後壁膿腫,胃食道反流等相鑒別。

三、辨證施治

1.發作期

(1)熱性哮喘型

【辨證】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鳴聲,胸高,氣粗息促,咳嗆陣作,痰濁稠黃膠黏,咳吐不利,胸膈滿,煩悶不安,面赤口渴,口苦喜飲,身熱汗出。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施治】清熱宣肺,滌痰降逆。

【方葯】越婢加半夏湯:麻黃6g,石膏15g,生薑3片,半夏9g,甘草3g,大棗5枚。

【加減】痰多者加膽南星9g,瓜蔞9g;發熱者加金蕎麥9g,板藍根9g,魚腥草15g;肺陰已傷,痰熱未清者去麻黃加沙參9g,玉竹9g,川貝母6g。

(2)寒性哮喘型

【辨證】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鳴聲,痰清稀而少,色白呈泡沫狀,胸膈滿悶如窒,面色晦滯帶青,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白滑,脈象弦緊或弦滑。

【施治】溫肺散寒,豁痰利竅。

【方葯】射干麻黃湯加減:麻黃6g,射干6g,生薑3片,細辛3g,紫菀9g,款冬花9g,五味子3g,半夏9g,大棗5枚。

【加減】痰多者加橘紅9g,白芥子9g;吐痰少而喘甚者加三子養親湯(蘇子9g,白芥子9g,萊菔子12g)合葶藶子9g;肢冷脈弱者加制附子9g,乾薑6g;咽癢打噴嚏嚴重者加辛夷9g,蒼耳子9g;惡寒鼻塞流涕者加蘇葉、桂枝、川芎各9g。

2.緩解期

(1)肺氣虛弱型

【辨證】面色白光白,氣短懶言,語聲低微、倦怠乏力,自汗怕冷,四肢不溫。苔薄質淡,脈細無力。

【施治】清熱化痰,宣肺平喘。

【方葯】黃芪12g,防風6g,白術9g,桂枝6g,白芍9g,甘草3g,生薑3片,大棗5枚。

【加減】咳喘反復者加當歸9g,訶子6g;白痰咯吐欠爽者加半夏9g,陳皮9g,蘇子9g;短氣汗出加人參9g,麥冬9g,五味子9g;心悸少寐者加百合9g,茯苓9g,遠志6g;哮喘穩定時可服參蛤散6g(人參、蛤蚧)益氣養肺以扶正。

(2)脾氣虛弱型

【辨證】咳嗽痰多,食少脘痞,面黃無華,大便不實,肌肉消瘦,倦怠乏力。苔少色淡,脈緩無力。

【施治】健脾益氣,肅肺化痰。

【方葯】黨參、白術、茯苓、半夏各9g,陳皮6g,甘草3g。

【加減】便溏形寒肢冷者加肉桂6g,乾薑6g,淮山葯9g,肉豆蔻6g;腹脹胸悶納呆者加木香9g,白芥子9g,乾薑6g;少氣而面色白光白乏力者加黃芪12g,當歸9g,白芍9g,龍眼肉6g。

(3)腎虛不納型

【辨證】面色咣白,形寒怯冷,下肢不溫,腳軟無力,動則心悸氣促,大便澄清,或夜間遺尿。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施治】溫腎納氣。

【方葯】熟地黃24g,山茱萸、淮山葯各12g,茯苓、丹皮、澤瀉、胡桃肉、補骨脂各9g,紫河車粉3g(吞服),附子、肉桂蛤蚧各3g。

【加減】形寒肢冷,動輒喘甚加紫雲英15g;喘甚則遺尿加五味子6g,益智仁9g,澤瀉9g,煅龍骨15g,煅牡蠣30g;大便溏薄加乾薑6g,肉豆蔻9g,白術9g,茯苓9g;喘甚汗出如油者加人參6g,五味子9g,代赭石15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散劑:紫蛤散、芍葯甘草散、降氣定喘散。

(2)丸膏劑:曼陀羅丸、寒喘丸、牡荊子丸、珠貝定喘丸、消喘膏、治喘固本糖漿。

(3)片劑:哮靈片、喘嗽寧片、溫陽片、海珠喘息定片。

2.驗方

(1)人參(黨參加倍),蛤蚧(去頭足)等份研末,日服15g,白蜜調服。

(2)紫河車2具烘乾,研末裝膠囊,日服1~2g,開水送服。

(3)炙麻黃3~6g,杏仁6~9g,生甘草3~4g,生薑3~5片,水煎服。

(4)白果4~6g,炙麻黃3~4g,杏仁6~9g,甘草3~4g,蘇子6~9g,桑白皮6~12g,黃芩6~9g,半夏6~9g,款冬花6~9g,水煎服。

(5)半夏25g,黃芪、柴胡、黃芩各20g,桂枝、白芍、五味子、苦參、蟬衣各15g,麻黃、甘草、川細辛、地龍各10g,乾薑6g,水煎服。

3.外治方

(1)白芥子12g,延胡索12g,細辛21g,甘遂12g,麝香0.15g,共研細末,用生薑汁調和做成小圓餅外貼,分3次用,在夏季伏天,中午前後貼敷肺俞、膏肓俞、大椎三穴,約2小時撕去,3次為1個療程,堅持數年有效。

(2)白芥子、延胡索各30g,甘遂、細辛各15g,製成葯餅,納入丁香、肉桂,敷於定喘、肺俞、膏肓三對穴位,每次貼敷2小時,在患兒發病期間敷貼,隔5天貼1次,共3次。

五、調護

(1)居室宜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冬季暖和,夏季要涼爽通風。

避免接觸特殊氣味。

(2)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酸甜以及海鮮魚蝦等容易過敏食物,以免誘發哮喘。

(3)注意心率、脈象變化,防止哮喘大發作產生。

(4)重視預防復發,避免各種誘發因素,適當進行鍛煉,增強體質。

(5)注意氣候影響,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冬季外出應戴口罩。

尤其氣候轉變或換季時,要預防感冒誘發哮喘。有外感病證要及時治療。

(6)防止活動過度和情緒激動,以免誘發哮喘。

⑷ 貴陽兒童癲癇病的症狀

小兒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

癲癇的症狀:

1、癲癇大發作:病人會突然失去意識,緊接著就會摔倒,然後就是大家都很清楚的那些表現,例如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等。全身呈現僵硬的狀態,大概會在幾分鍾內自行恢復。

2、癲癇小發作有兩種表現,種是失神小發作,第二種是肌陣攣小發作。失神小發作表現為愣神,呼之不應,語言中斷,若是手中有拿著東西,還會掉落,持續時間約為數十秒。肌陣攣小發作表現為面部、上肢、頸部發生短暫的肌陣攣。

3、局限性發作:臉部的一側,或是身體的一側出現短暫性的抽搐,或者麻木。一些時候這些抽搐會由四肢的末端延伸至對側。

4、精神運動性發作,類似失神小發作,但是持續的時間會比較的長,出現幻覺、錯覺,還會出現一些無意識的動作例如咀嚼,吮吸等等。

⑸ 脈診的脈象圖

「浮」、「沉」在《內經》中已有記載,《難經》、《傷寒論》上也都有所論述。它們反映脈位。所謂脈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脈所覺察出的脈搏表現最明顯的部位。「浮」是指用手指輕按就可覺察脈搏、重按反而減弱的脈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見於外感病初起,機體和外界致病因素(外邪)相杭爭於肌表。在生理病理上,這多由心搏排血量增加、血循環加速、血管彈性阻力降低、撓動脈充盈度增大所致。相反,「沉」卻是指輕按不能覺察、重按才能察清脅脈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陽氣衰微,常見於心臟病患者。在生理病理上,這多因心搏排血量減低、血壓下降、末梢動脈血減少、血管彈性阻力增加所形成。
「遲」、「數」是《內經》等古典文獻早有記述的脈象。這兩種脈象反映脈搏的速率。「遲」脈是指一息脈跳四次以下(每分鍾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屬「寒」性,機體氣血運行不正常。現代醫學研究,它在生理病理上多因迷走神經興奮增高、心房心室傳導阻滯等心臟的變化所形成。「數」脈和它相反,它快於正常脈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分鍾九十次以上),常見於「熱」症,主要反映機體功能亢進等情況。
「代」脈反映脈搏的節律。《內經》已有記述。《脈經》說它是跳動幾次之後中止幾次再跳的脈象。這是一種慢而有規則間歇的脈,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的二聯脈、三聯脈、四聯脈,多見子代謝機能發生障礙的心臟病人、嚴重心力衰竭或機體譏能陷於危極時期的病人。《內經》指出這種脈說明臟氣衰弱,和現代醫學的說法一致。
「滑」、「澀」主要表現脈波形態,就是脈搏升降速度的異常變化。「滑」脈在《內經》中已有記述,《脈經》中描述為往來「流利展轉」,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它「如珠之動」。這種脈常見於痰喘咳逆、蓄血、實熱等症。在生理病理上,多因代謝旺盛、血管舒縮都快、血流通暢等情況所形成,常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動脈硬化等症。婦女妊娠三個月後,因血容量和排出量增加、血流加速等因素,常有「滑」脈,不屬病脈。古代中醫就認識通過察脈可判斷妊娠,是有一定道理的。「澀」脈正好相反,是脈搏來去艱澀的脈象。這種脈「往來蹇滯,行而多礙」,《內經·脈要稍微論》中說「澀則心痛」。這種脈有虛實之分。虛的多表明氣血虧損,實的多表明有氣、食、痰等阻滯脈道,氣血運行不暢。在生理病理上,這主要是由於心臟排血量減低、血流減慢等情況所形成,常見於貧血、失血以及心機能不全等症。
古人還總結有「諸病宜忌脈」,如「中毒宜洪大,忌細微;腹內有蓄血宜弦滑,忌弱小:中風宜遲浮,忌急實大數;」等等。還總結有「脈象常見主症」,如「沉脈為里,有力為里實,無力里虛;沉緊冷痛:沉緩寒濕:沉遲病冷:沉數內熱:沉滑痰飲;沉澀氣郁;」等等。這些對於診斷上辨別病因、病症類型、病症的機轉和預後等等,都是有價值的。
當然,脈診不能代替一切診斷手段。《內經》、《傷寒論》也早已指出,切脈必須配合全面觀察,主張「四診」(望、聞、問、切)合參,進行辨證論治,反對只靠脈診一項來斷定疾病。
書名:《中醫辯脈症治精編》
目錄
總論......................................................................(1)
各論.....................................................................(26)
第一章浮脈.........................................................(26)
第二章沉脈.........................................................(59)
第三章遲脈.......................................................(104)
第四章數脈.......................................................(119)
第五章滑脈.......................................................(174)
第六章澀脈.......................................................(199)
第七章虛脈.......................................................(217)
第八章實脈.......................................................(234)
第九章長脈.......................................................(243)
第十章短脈.......................................................(255)
第十一章洪脈....................................................(269)
第十二章微脈....................................................(284)
第十三章緊脈....................................................(295)
第十四章緩脈....................................................(308)
第十五章芤脈....................................................(329)
第十六章弦脈....................................................(343)
第十七章革脈....................................................(363)
第十八章牢脈....................................................(373)
第十九章濡脈....................................................(383)
第二十章弱脈....................................................(395)
第二十一章散脈.................................................(409)
第二十二章細脈.................................................(417)
第二十三章伏脈.................................................(428)
第二十四章 動脈.................................................(439)
第二十五章促脈.................................................(450)
第二十六章結脈.................................................(463)
第二十七章代脈.................................................(482)
第二十二章 望、聞、問、診歌賦.........................(496)
附篇.....................................................................(509)
一、針炙索引.......................................................(533)
二、湯方索引.......................................................(533)
跋、.....................................................................(533)

⑹ 高手診脈都能發現什麼

我導讀

脈診作為中醫學十分具有特色的診斷方法,一直以來備受專業人士的重視,對於一般人來說還充滿了神秘感。那麼,中醫通過脈診能夠發現人體的哪些奧秘?脈診對於中醫辨治過程有著什麼樣的重要作用?在脈診方面具有獨特建樹的許躍遠教授為我們一一解析。

(一)辨別病情,判斷證候

脈診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疾病和其病理特點,例如:數脈主體內有熱,遲脈表示身寒、代謝低下,細脈表示人體機能低下,脈滑、脈寬、脈實為實證,脈小為虛證,脈之結代、脈促表示嚴重的心律失常,浮脈主表、沉脈主里等。糖尿病的脈象為動脈加左尺脈浮位出現澀脈,臨床上根據左尺脈澀的程度,基本可以推斷糖尿病病人血糖指標的高低,還可以判斷臨床用葯治療效果等。痛風病的脈象相似於糖尿病脈象,根據左關脈脈暈點及脈力的大小,基本可以判斷痛風病的尿酸指標和用葯治療效果。在排除心臟疾病的情況下,了解脈動次數可以推判體溫的高低。根據脈搏的力度,也基本可以准確推斷血壓的高低,有時其結果與血壓表測量相差不多於5mmHg(當然候脈測血壓有時是有難度的,特別是遺傳性高血壓的弦脈)。也可根據濁脈的程度了解血脂的高低。因此,通過脈象可部分替代檢驗儀器與繁瑣的抽血等。

(二)脈診與病臟定位

通過對人體植物神經和血供分屬的脈診研究,重新認識寸口脈臟器的分屬,發現脈診的感應范圍涉及全身。按新寸口分屬候脈可准確感應出疾病臟器的所在,病灶在臟器的位置、大小、形態、病理性質等。在一定程度上不遜色於X 線攝片、B超、CT、磁共振等。

例如:脈濁、右關脈沉,指下出現小肝樣脈暈為脂肪肝。脈弦、左右關脈沉,指下出現小肝樣脈暈並有一種紗布紋的感覺,為肝硬化。一側關尺脈的獨實有力,為同側肌張力過強而導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症。雙寸脈中下部位出現邊脈,為頸筋膜性頸椎病,出現條索為肌痙攣性頸椎病等。單側寸脈中下1/3位置出現邊脈,為同側肩周炎等。臨床上,脈象有替代現代化診療儀器的作用,但就方便程度來說,候脈內窺人體,感應人體的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疾病與證候的靈便性,是現代化儀器難以比肩的。

(三)闡述病機

通過對脈象的推斷可以了解疾病的病機,例如《傷寒論·脈法》就有通過脈象來了解病機的提法。其曰:「脈浮而緊,浮為風,緊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即是通過脈象浮緊原理來反證骨節煩疼的病機,提出骨關節的疼痛是由風邪襲表,導致上呼吸道、扁桃體炎症,直至榮衛俱病、免疫紊亂而致病。

(四)指導治療

中醫診病用葯,脈象起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臨床症狀一時難以清楚的情況下,以脈診病非常重要,脈證合參更是前賢所倡導的方法。通過脈證合參,我們能明辨病機,確立治療原則,選擇合適有效的方劑和葯物,達到最大療效。例如張景岳所言:「如外雖煩熱而脈見微弱也,必大虛也;腹部雖脹滿而脈微弱者,必胃虛也。表面上病人外觀煩熱,這是表面現象,而真正病因在於虛;表面上病人腹部脹滿並煩躁不安,但從脈上分析,是消化不良,是人體脾胃運轉機制不強,為脾虛證候,通過溫補脾胃則二病皆得有效調治,而現代醫學的「腸型感冒」與此類似。

有時我們可根據新寸口脈臟器定位,一步到位做出診斷,迅速把葯物用到病人體內,使病人得到更快速的治療。例如:脈數、雙寸脈出現滑動的脈暈點,左關脈強,為扁桃體炎,臨診時迅速以清熱解毒調治,病情立刻緩解。如脈滑數,左關脈如黃豆,多見淋巴結炎,可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再如甲狀腺亢進疾病,病人多有心慌、易怒、易餓症狀,一時許多醫生難以診斷。通過候脈,病人出現雙寸脈中段甲狀腺脈暈點,可立即做出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診斷,給予抗甲亢葯物治療。當雙寸脈暈點減弱或消失提示病情好轉或病癒,而整體脈的由快變緩只是臨床證候的緩解。

(五)脈診與臟腑病理

一般來說,臟器有充血、初期炎症,脈象為浮。臟器有水腫、纖維化、腫瘤、壞死,脈象為沉而有力。空腔臟器脈位居浮,實質性臟器脈位居沉。臟器的體積變大,脈暈點趨大。臟器縮小,功能減退,其相應的脈暈點變小,脈象也趨細弱。如果臟器缺如或手術切除,則其對應的寸口脈位沉而無力甚至無脈。結石的脈象為沙粒樣無脈動的小顆粒,腫瘤為小豆樣有包膜或無包膜的澀脈團。有部分小臟器,例如小腦其指下的感覺也是澀脈團。

(六)推斷預後

《景岳全書·脈神章》曰:「欲察病之吉凶者,但當比胃氣為主。察脈之法,如今日尚和緩,明日更弦急,知邪氣之愈進,邪愈進,則病癒甚矣。今日之弦急,明日稍和緩,知胃氣之漸至,胃氣至,則病漸輕矣。即如頓刻之間,初急後緩者,胃氣之來也。初緩後急者,胃氣之去也。此察邪正進退之法也。」

通過脈象能判斷疾病的輕重、吉凶並能觀察治療的效果。如新病脈浮;滑轉緩為病漸愈;久病脈張力漸緩和是胃氣漸至,病退而自愈;若新病脈沉或脈虛數為病進;若久病脈虛,浮大則多為正衰邪盛,病情向危重的方向發展。

當然,關於疾病的預後尚應脈證結合,綜合參考,方能正確推斷預後。而且,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一種疾病生理、生化、病理的研究,將逐漸認識其規律性及必然性,採取脈象與臨床症狀互參,更具有意義。

脈診重磅好書

本文作者許躍遠教授是將中西醫融會貫通的臨床名家,科班西醫,中醫世家。他中西匯通40年,潛心研究經脈,提出摸「脈人」的診脈思想。認為「脈氣」是人體的體質學,而「脈形」則是疾病學內涵。

本書以探討「脈中形」和「脈中氣」為主思路,揭示了脈診知病證的秘密所在;確定了邊脈、風脈、濁脈、潮脈等脈象,規范兼脈的命名方式,繪制出精準定位的脈象圖。按書學習可以掌握作者的診脈思維及其臨床實操技法,做到病、症兼取。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許躍遠現代脈學精華(一)——傳統脈診在現代醫學診斷中的實踐與求索》(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出版,許躍遠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⑺ 小兒限制型心肌病早期有哪些症狀

本病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起病隱緩,表現為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臨床所見隨受累心室及病變程度有所不同。右心病變主要表現為靜脈壓升高,頸靜脈怒張、肝大、腹水及下肢水腫,酷似縮窄性心包炎。左心病變常有呼吸困難,咳嗽,咯血,胸痛,有時伴有肺動脈高壓的表現,很像風濕性二尖瓣損害。體檢示雙頰暗紅或發紺,頸靜脈怒張,心前區膨隆,心界擴大,心尖搏動弱,心音有力,心率快,可有奔馬律,多數無雜音或有輕度收縮期雜音,血壓偏低,脈壓小,脈搏細弱,可有奇脈。腹部脹大,有移動性濁音,肝大且質較硬,下肢可凹性水腫,可有栓塞表現。 X線檢查心臟中至重度增大。右心病變致心臟多重度增大,呈球形或燒瓶狀,右房高度增大,肺血減少。部分病例因右室流出道擴張,左心緣上段肺動脈下方輕度膨凸。偶可見到右室內膜有線狀鈣化陰影。左心病變心影形態及房室增大頗似風濕性二尖瓣病變。心臟輕至中度增大,左房擴大,肺淤血或有不同程度肺循環高壓表現。雙室病變為以上綜合改變,常以右室病變所見為主。心電圖最常見心房肥大,房性期前收縮,心房顫動,ST-T改變,P-R間期延長及低電壓。少數可表現為右室肥厚。超聲心動圖檢查對診斷較有幫助。可見左右心房明顯擴大,左右心室腔變小,房室瓣、腱索、乳頭肌及心尖部心內膜增粗,常有三尖瓣及二尖瓣關閉不全。可有少量心包積液。多普勒血流頻譜顯示二尖瓣舒張早期充盈速度增加,而心房充盈速度降低,E/A≥2。吸氣時肝靜脈舒張期血流逆轉增加。心導管檢查示腔靜脈和心房壓增高,心室舒張末壓增高,壓力曲線呈舒張早期下陷,後期高原波,肺動脈壓及肺動脈阻力亦增高,心搏量減低。心血管造影,右心病變示右室心尖閉塞,流入道收縮變形,流出道擴張,三尖瓣關閉不全,右房巨大。左心病變示左室輕度增大或不大,但有變形,二尖瓣關閉不全,左房中度擴大。 小兒RCM診斷較困難,應根據病史、體征和輔助檢查等綜合分析,必要時行心肌心內膜活檢以確診。本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緩慢發展的右心衰竭,其中肝大、腹水、下肢水腫等體征較突出。限制型心肌病有下列特點:

⑻ 小兒癲癇的主要症狀都有哪些

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

癲癇的症狀:

1、癲癇大發作:病人會突然失去意識,緊接著就會摔倒,然後就是大家都很清楚的那些表現,例如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等。全身呈現僵硬的狀態,大概會在幾分鍾內自行恢復。

2、癲癇小發作有兩種表現,種是失神小發作,第二種是肌陣攣小發作。失神小發作表現為愣神,呼之不應,語言中斷,若是手中有拿著東西,還會掉落,持續時間約為數十秒。肌陣攣小發作表現為面部、上肢、頸部發生短暫的肌陣攣。

3、局限性發作:臉部的一側,或是身體的一側出現短暫性的抽搐,或者麻木。一些時候這些抽搐會由四肢的末端延伸至對側。

4、精神運動性發作,類似失神小發作,但是持續的時間會比較的長,出現幻覺、錯覺,還會出現一些無意識的動作例如咀嚼,吮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