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四個原始反射如何測量
擴展閱讀
同學們有什麼好玩的 2024-11-15 18:51:38

兒童四個原始反射如何測量

發布時間: 2022-10-08 20:29:15

① 原始反射包括

原始條件反射
大多數反射如果在生後3-4個月仍繼續存在,則提示有腦的病變,有些反射如頸肢反射在6個月後會消夫。除以上所提的巴巴啃反射及覓食反射外,這類反射還包括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頸肢反射及自動踏步等。

擁抱反射--當突然改變新生兒的姿勢時,或者當他聽見大的聲音時,他會(1)雙臂外展,手指伸開;(2)上肢屈曲內收呈擁抱狀;(3)有時伴有啼哭。

握持反射--安靜覺醒的正常新生兒很容易引起握持反射,可將你的雙食指或小指分別自新生兒兩手的尺側緣伸進手心,輕壓其手掌,他會緊緊抓住你的手指引起抓握反射。

反射亢進則提示雙側大腦有疾病,新生兒期消失或減弱則提示該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呈抑制狀態。

正常情況下兩個月消失。一些學者認為握持反射代表著一種進化的適應。新生兒有這種能力是在設法"保護"自己。

在某些情況下,你的寶寶甚至能支持其自身體重並在幫助下拉向坐位。 此外,對有直立能力的新生兒,當其足接觸桌面支撐直立時,將出現自動踏步動作,一般先邁出左足,然後右足跟上,踏步良好時像散步一樣,有的甚至會走10餘步,使父母驚嘆不已。

新生兒與成人共有的其他反射,如情感改變時會出現恐懼、心跳增快等;當你用羽毛去刺激他的鼻子時,他們就會打噴嚏;當食物誤人氣管就會咳嗽;多食後腸蠕動亢進會使大便次數和量增加。

而在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偏癱患者身上,則可能出現病理性的原始反射。

緊張性頸反射,包括對稱性和非對稱性兩種。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是當頸屈曲或伸展時,雙上肢產生與頸同樣的運動,雙下肢產生與頸相反的運動;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是當頸旋轉時,面側的肢體趨向於伸展,而枕側的肢體趨向於屈曲,又名"拉弓反射"。

同側屈伸反射,是同側肢體的單側性反應。刺激上肢近端伸肌可引起同側下肢伸展的傾向;相反,刺激上肢近端的屈肌可引起同側下肢屈曲的傾向。

交叉屈伸反射,當一側肢體的伸肌收到刺激時,會引起該肢體和對側肢體的伸展傾向;當一側肢體的屈肌收到刺激是,會引起該肢體和對側肢體的屈曲傾向。

陽性支撐反射,當足底收到刺激時,引起踝關節跖屈及膝關節、髖關節伸展。

緊張性腰反射,指骨盆固定時讓患者軀幹上部旋轉,軀干轉向側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肌張力增高,而對側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肌張力增高。

另:原始反射屬於非條件反射

正確應對原始反射
出生---6個月:

嬰兒這些出生後自發進行的反射動作和律動是其大小肌肉、情緒、語言、視覺及大腦發展的最重要基石,沒有這些原始反射,其後孩子的身、心都不會健康發展。

出生後6個月:

正常情況下,嬰兒出生6個月後,大腦皮層發育基本成熟後,這些原始反射大都會消失。但若反射依然存在,則是其神經系統中樞尚未成熟、結構存在缺陷的表現。需要通過對其身體進行有韻律的身體運動(國外稱之為韻律運動)來對這些反射進行整合或積極就

② 【十月媽媽】小月齡必學的六大原始反射

在寶寶出生之後,都有原始反射,有的反射在幾周會消退,有的是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在對應的階段給予刺激,原始反射就會有消退,然後發展成正常的姿勢。

當原始反射完成了使命後,就會被大腦的更高級中樞所控制。如果原始反射沒有及時被很好地抑制,將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影響。

的確,原始反射這個字眼及其陌生。但它卻對寶寶可能有終生的影響!媽媽們務必認真了解,嚴肅對待!下面就分別講下這5大原始反射:

1抓握反射

2吸吮反射

3強直性頸緊張反射

4莫羅反射

5迷路反射

1、抓握反射(手&足)--影響說話,寫字,走路

輕撫小嬰兒手掌,可看到他很快緊握住你的手指。輕撫嬰兒足拇趾與第2趾間的趾蹼部,可看到小腳趾屈曲,或者輕撫嬰兒腳底,可看到小腳趾伸直或蜷曲。抓握反射出生後即出現,這個反射常和吮吸反射一起出現。

手部抓握反射會在2個月後逐漸減弱,不晚於5個月消失;足部抓握反射會從3個月開始逐漸減弱,10個月左右完全消失(會走前該反射必須消失)。

大影響

✅1.【書寫】抓握反射與大拇指、小手指的活動相關,會影響三指抓握和每根手指的靈活度,特別體現在書寫時的握筆動作上。

✅2.【說話】大腦負責的手指精細動作的區域,同時也在控制嘴唇、舌頭和臉頰肌肉的運動。未抑制的抓握反射有可能導致發音清晰度下降,造成語言困難。

✅3.【走路】很多該爬還不會爬,該走會不會走的孩子。腳部的抓握反射抑製得不好,緊扣的腳趾可能會讓寶寶抗拒走路,因為緊扣的腳趾會讓他走路很不舒服。就比如有的寶寶大點了在床上會扶站扶走,可是一到地面上就是一步都不挪。

✅4.【精細動作】手部抓握反射沒有被抑制好,手部敏感,手部緊張,精細動作就不會很好。比如說搭積木,同月齡孩子已經能搭三層,他可能只能搭兩層,到了應該食指拇指對捏的階段,他只會五指抓。一些簡單的精細動作游戲,寶寶可能都無法完成。而且精細動作直接影響寶寶的專注力。

怎麼破?

1.允許寶寶在吃奶時抓住媽媽胸前的衣服

2.多給寶寶做手部按摩

3.多玩觸覺感知類游戲

4.允許寶寶玩「丟東西」、自己吃飯、撿細小的東西,大一點的寶寶可以玩手指畫、橡皮泥。

2、吸吮反射---影響1歲後還吃手

當乳頭(母乳喂養或奶瓶喂養)被小嬰兒含入嘴裡和碰觸上齶時,他會自動開始吸吮的動作。

吮吸反射是需要被抑制的,寶寶需要學會主動吮吸,知道什麼能吃,什麼時候吃,吃多少,吃飽了就要停下來。主動吮吸這類型的由大腦控制的行為,就叫做可控的行為。

大影響

✅1.該反射一般在3~4個月時消退,如沒有完全消退,寶寶可能在睡眠或其他注意力不集中時出現頻繁的吮吸動作。

✅2.一歲前吮吸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寶寶,很可能1-2歲後會繼續吃手

✅所以,要鼓勵小寶寶吃手吃腳或其他安全衛生的物品,滿足吮吸需求。

3、強直性頸緊張反射---影響翻身,左右協調,寫字閱讀。

當讓小嬰兒的頭部轉向一側,同側手臂就會伸直,另一側手臂就會彎曲,像擊劍動作一樣。

這個反射呢,家長很不容易察覺的。而就是當我們不了解早教、不了解寶寶出生後的這幾大反射,也不會去那麼細致的觀察寶寶,從而就會忽略這些重要發育

大影響

✅1.該反射影響身體兩側的肌張力,因此可能會成為寶寶翻身的較大阻礙。

✅2.如果學齡的孩子該反射仍然很活躍,則平衡感可能會受到頭部左右活動的影響,很難完成交叉性跨越動作。很難建立起左右手/腳/眼/耳的使用習慣,分不清主導側。

✅3.影響眼睛的移動,影響書寫和閱讀能力發展。

✅大家身邊沒有那種閱讀的時候總是跳行,寫字的時候也是總是跳行的,這個就是他在小的時候強直性頸緊張反射沒有抑制好。

✅包括現在很多寶寶去體檢,醫生給評論,說是寶寶肌張力高。

✅我身邊也有很多肌張力高的寶寶,原因就是他們的強直性頸緊張反射小時候沒有抑制好,等大一點還是沒有做相應鍛煉,就會出現一些感統失調的問題。

✅所以說寶寶的各項能力和發育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

4、莫羅反射--影響敏感,驚嚇,難安撫

在不同嬰兒的身上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頭部突然變換位置或者後仰,或者被突如其來的較大聲響所驚嚇,小嬰兒會出現四肢外張、頸部伸直的動作,接著雙臂合攏,或許還會大哭。

這個就是驚跳反射!很多家長剛做媽媽,什麼都不懂,總怕嚇到孩子,做什麼都躡手躡腳,睡覺的時候家裡也比較安靜,不敢去做家務活,就陪在寶寶旁邊,家裡一點兒聲音都沒有,其實這樣反而會影響到孩子。

大影響

✅在所有原始反射中,莫羅反射是最為復雜、最難被抑制的,不良影響也是最大的。該反射在早期如沒有很好抑制,嬰兒可能會敏感、容易受驚嚇、情緒易波動等,一些孩子甚至會終生都受影響。

✅很多家長都喜歡說自己孩子膽子小、敏感,那麼有沒有追溯問題的根源呢?

5、迷路反射---影響抬頭不好,不會爬

正在處於爬的階段的寶寶,會有這種現象,當他趴著的時候,手張開,像小飛機一樣的,小腿兒往上翹。

大影響

✅1.妨礙孩子進行手膝爬行,嚴重的會影響長大後的上下肢協調運動,如蛙泳,跳舞等。

✅2.走路可能身體會略顯僵硬,頭向前傾,平衡力不好。

✅3.干擾感覺統合能力的形成,使孩子容易精力不集中,組織能力弱,條理性差等。

以上所有原始反射都是有醫學依據和科學理論的,所以我們正確帶娃的方式,除了給他們健康的身體,我們更重要的是對寶寶後天科學的幫助。

寶寶成長發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的細心觀察和呵護,當寶寶出現問題時,千萬不要埋怨寶寶,而是要從家長自身找原因。

別再說要等寶寶大一點才早教,那是因為你不知道真正的早教是做什麼~

在合適的時候,給予孩子合適的刺激,非常重要!針對小月齡寶寶要:多按摩、多趴卧、多互動。

同時,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來做!這幾天我們0-6小月齡寶寶學習的早教游戲課程,都是源自下面正式課用戶免費學習的《小月齡養育必修課》,裡面不僅鍛煉了感官、大運動,而且很多都是抑制了原始反射。

✅比如抓握反射。

課程中的彩色絲帶,抽抽樂游戲,就能很好的刺激抓握反射。

✅比如強直性頸緊張反射

課程中跨越中線,我的小腳丫游戲,就能很好的抑制緩解緊張反射

✅再比如迷路反射

課程里「坐飛機」、「箱子里的娃娃」、「鞦韆」等游戲就能非常有效的激發和抑制迷路反射

下面分享幾個《小月齡養育必修課》裡面的游戲,其實課程裡面的很多游戲可以一直玩到1歲多呢。

一、《感官瓶》

游戲目的:

【1】視覺追蹤

【2】聽覺發育

【3】感官刺激

———————————

從小到大,我們可以給寶寶做很多各種各樣的感官瓶~感官瓶號稱魔法瓶子,是非常棒的開放性玩具,寶寶玩起來愛不釋手,大家都可以嘗試給寶寶做一個。從1月齡起就可以玩啦

二、《毯子鞦韆》

游戲目的:

【1】感統協調

【2】前庭覺刺激

———————————

大家根據寶寶的月齡大小,適當調節晃度和高度,寶寶的反應一定會帶給你驚喜

[視頻]

小月齡家長一定要重視五大原始反射。

如果加入到小步Deep正式課,一定要把這門課利用起來。游戲看似簡單,但都是經過精心設計挑選的,就算不懂原理知識,跟著課程步驟來,會讓你省心很多。

與此同時,錯過了小月齡時期早教啟蒙的家長們也不要灰心,抓住當下適齡的早教啟蒙,不要再錯過剩下的早教黃金期,寶寶成長過程中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小步Deep正式課最起碼能讓大家少走彎路。

③ 原始反射包括哪些

原始反射是新生兒與生俱來的非條件反射,也是嬰兒特有的一過性反射,其中樞位於脊髓、延髓和腦橋。眾多的原始反射是胎兒得以勉出的動力,是人類初期各種生命現象的基礎,也是後來分節運動和隨意運動的基礎。原始反射往往不精確,常常容易泛化。伴隨中神經系統的發育和逐漸成熟,神經興奮的泛化性逐漸向著特異性發育,原始反射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動作和運動技能的獲得。嬰兒娩出以後逐漸失去實際意義,多於2-6個月內消失。原始反射缺如、減弱、亢進或殘存,都是異常的表現。

(1)覓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兒臉頰部接觸到母親乳房或其他部位時,即可出現尋找乳頭的動作。該反射缺失提示具有較嚴重的病理現象,精神發育遲滯、腦癱可持線存在。

1)檢查方法;用手指觸摸兒的口角或上下唇。2)反應:小兒將頭轉向刺激側,出現張口導找乳頭動作。3)存在時期:0-4個月。

(2)握持反射:此反射出生後即出現,逐漸被有意識的握物所替代。肌張力低下不易引出,腦癱患兒可持續存在,患兒雙側不對稱,也可一側持續存在。以下介紹的是手握持反射,足握持反射一般消失較晚,存在時間為0-6(8)個月。

1)檢査方法:將手指或其他物品從小兒手掌的尺側放人並按壓。2)反應:小兒手指屈曲握物。3)存在時期:0-4個月。

(3)擁抱反射( Moro reflex):又稱驚嚇反射。由於頭部和背部位置關系的突然變化,刺激頸深部的本體感受器,引起上肢變化的反射。亢進時下肢也出現反應。肌張力低下及嚴重精神發育遲滯患兒難以引出,早產、低鈣、核黃疸、腦癱等患兒此反射可亢進或延長,偏癱患兒左右不對稱。

1)檢查方法:小兒呈仰卧位,有5種引出的方法。①聲法:用力敲打床邊附近發出聲音;②落法:拾高小兒頭部15cm後下落;③托法;平托起小兒,令頭部向後傾斜10°-15°④彈足法:用手指輕彈小兒足底;⑤拉手法;拉小兒雙手慢慢抬起,當肩部略微離開桌面(頭並未離開桌面)時,突然將手抽出。2)反應:分為兩型。①擁抱型:小兒兩上肢對稱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軀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節屈曲,呈扇形張開,然後上肢屈曲內收呈擁抱狀態。②伸展型:又稱不完全型,可見小兒雙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於床上,小兒有不快感黨,多見3個月以上的嬰兒。3)存在時期:擁抱型0-3個月;伸展型4-6個月。

(4)放置反射:又稱跨步反射,偏癱患兒雙側不對稱。

1)檢查方法:扶小兒呈立位,將一側足背抵於桌面邊緣。2)反應:可見小兒將足背抵於桌面邊緣側下肢抬到桌面上。3)存在時期:0-2個月。

(5)踏步反射:又稱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兒、肌張力低下或屈肌張力較高時該反射減弱;痙攣型腦癱患兒此反射可亢進並延遲消失。

1)檢查方法:扶持小兒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側足踩在桌面上,並將重心移到此下肢。2)反應:可見負重側下肢屈曲後伸直、抬起,類似邁步動作。3)存在時期:0-3個月。

(6)張口反射:延遲消失提示腦損傷、腦癱或精神發育遲滯。

1)檢査方法;小兒仰卧位,檢查者用雙手中指與無名指固定小兒腕部然後以拇指按壓小兒兩側手掌。2)反應:小兒立即出現張口反應,亢進時碰小兒雙手即出現。3)存在時期:0-2個月。

(7)上肢移位反射:腦損傷或臂叢神經損傷時難以引出,偏癱時一側缺失。

1)檢查方法:小兒俯卧位,顏面著床,兩上肢放於脊柱兩側,稍候觀察變化。2)反應:小兒首先顏面轉向一側,同側的上肢從後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邊。3)存在時期:0-6周。

(8)側彎反射:又稱軀干內彎反射。肌張力低下難以引出,腦癱患兒或肌張力增高可持續存在,雙側不對稱具有臨床意義。

1)檢查方法:患兒處於俯卧位或俯懸卧位,用手指刺激一側脊柱旁或腰部2)反應:嬰兒出現軀干向刺激側彎曲。3)存在時期:0-6個月

(9)緊張性迷路反射( TLR):也稱前庭脊髓反射,頭部在空間位置及重力方向發生變化時,產生軀干四肢肌張力的變化。該反射持存在將影響嬰兒自主抬頭的發育。

1)檢查方法:將嬰兒置於仰卧位及俯卧位,觀察其運動和姿勢變化。2)反應:仰卧位時身體呈過度伸展,頭後仰;俯卧位時身體以屈曲姿勢為主,頭部前屈,臂部凸起。3)存在時期:0-4個月

(10)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ATNR);當頭部位置變化,頸部肌肉及關節的本體感受器受到刺激時,引起四肢肌緊張的變化。該反射是評價腦癱等腦損傷疾病的重要方法。去大腦強直及錐體外系損傷時亢進,錐體系損傷也可見部分亢進;6個月後殘存,是重症腦癱的常見表現之一。該反射持續存在將影響小兒頭於正中位、對稱性運動、手口眼協調等運動發育。

1)檢查方法:小兒仰卧位,檢查者將小兒的頭轉向一側。2)反應:小兒顏面側上下肢因伸肌張力增高而伸展,後頭側上下肢因屈肌張力增高而屈曲3)存在時期:0-4個月。

(11)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SINR):意義同ATNR。

1)檢查方法:小兒呈俯懸卧位,使頭前屈或背屈。2)反應:頭前屈時,上肢屈曲,下肢伸展;頭背屈時,上肢伸展,下肢屈曲。3)存在時期:0~4個月。

(12)交叉伸展反射:此反射胎兒期已經很活躍。

1)檢查方法:小兒仰卧位,檢査者握住小兒一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壓或敲打此側足底。2)反應:可見另一側下肢先屈曲,然後內收、伸直,似要蹬掉這個刺激。3)存在時期:0-2個月

(13)陽性支持反射:3個月以後仍呈陽性者,提示神經反射發育遲滯。

④ 新生兒有哪些原始反射

握持反射:安靜覺醒的正常新生兒很容易引起握持反射,可將你的雙食指或小指分別自新生兒兩手的尺側緣伸進手心,輕壓其手掌,他會緊緊抓住你的手指引起抓握反射。 覓食反射:當你用手指撫摸新生兒的臉頰時,他就會轉向撫摸的這一側並張開其嘴。新生兒來到世界的一個重要本能是准備吃,而覓食反射就是為了使其容易獲食。

⑤ 新生兒必須有哪4個正常反射

在我們國家,平均不到2秒鍾就出生一個人,每一分鍾就有38人出生。這些新生兒寶寶,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新生兒寶寶的一個重要指標——新生兒必須有的4個正常反射。

四、握持反射(grasp reflex)

當我們手指通過寶寶的尺側,放進寶寶的手掌心,這時候寶寶會緊握我們的手指,這就是握持反射。正常情況下,寶寶出生後就會有握持反射,握持反射在寶寶2個月後逐漸減弱,寶寶4~6個月會逐漸消失。如果我們把手指放在寶寶的手心,寶寶沒有積極抓握,家長就要警惕寶寶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問題。

小tips

以上4種反射,是臨床最常見的原始反射。需提醒家長的是,檢查寶寶是否有這4個反射,應該是在寶寶清醒的狀態下進行,切勿在寶寶困了,想睡覺的時候測試。此外,一些比較復雜的反射,比如巴氏反射等等,是寶寶在醫院時醫生就要幫我們檢查的,這些反射,家長就不必過分鑽牛角尖,一定要自己弄懂。

⑥ 嬰幼兒情緒反應能力測定中的陽性情緒性反應測定和陰性情緒性反應測定是什麼樣的技術具體操作如何進行

這只能幫你在網上找找 ,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節 兒童神經系統發育 一、神經系統的發生與分化 我們對大腦發育和功能還知之甚少,但可通過檢查神經反射活動和其他神經行為活動,間接地了解腦的功能,早期發現嬰兒腦損傷。 胚胎在第二周發育成3層,即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神經系統起源於外胚層。 (一)胚胎期神經系...統發生與分化 1.神經板 神經外胚層背側中線的被復上皮細胞增殖增厚,形成神經板。 2.神經褶與神經溝 神經板兩側邊緣逐漸隆起、捲曲形成神經褶,中央下陷成神經溝。 3.神經管 神經褶向中間靠攏,神經溝成管狀,在受精後第4周,神經管兩端的神經孔閉合。神經管頭端較闊,將來發育成腦;尾端較細,將來發育成脊髓;中央管腔發育成脊髓中央管。到第4周末,神經管頭端形成前、中、後3個腦泡。第5周開始,出現頭曲、頸曲和腦橋曲。第6周,出現左右兩個腦泡(端腦)、間腦、中腦和菱腦。到第7~8周,大腦半球、基底節、丘腦、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眼、腦血管等均已分化。 4.神經管上皮的分化 第6周末,神經管上皮細胞分為室管膜層(發育成腦室管膜膠質)、中層新生細胞(發育成神經元和膠質細胞)、邊緣層(形成腦脊膜)。 5.腦細胞的發育 第7周,腦細胞向外周移行,早分化的細胞在內部,晚分化的新細胞通過深層轉到外層,形成腦皮質的各分層。受孕後的10~18周為大腦皮質細胞分化的旺盛階段,20~25周腦細胞數已接近成人,25周細胞基本結構完整。 (二)腦細胞發育的特點 1.數量 成熟的腦細胞稱之為神經元,神經元包括多邊形的胞體、突起(樹突和軸突)。人腦中神經元(neuron)不少於100億個。 2.一次性完成 腦細胞形成主要在妊娠6個月內,妊娠7~9月腦細胞數量穩定。 3.出生後的發育 表現為神經細胞的體積增大,神經纖維增多、增長、增粗;神經纖維的髓鞘化,在6歲前速度最快,以後減慢,30歲左右全部完成;6歲以後以軸突和樹突間的聯系加強、神經環路的增加為主。 4.神經纖維的髓鞘化 不同的神經纖維髓鞘化不一致,所有主要感覺束髓鞘化在出生時已相當充分。聽神經出生時幾乎所有纖維均含有較多的髓鞘,整個聽覺通路的髓鞘化在2歲時已完成;視神經以外的視覺通路神經髓鞘化在出生時已相當充分,而視神經僅在眼眶一段有少量髓鞘。運動神經纖維的髓鞘化在出生時才開始,但與吞咽、吸吮動作有關的腦神經纖維的髓鞘在出生前已經形成。大腦皮層神經纖維的髓鞘化則一直持續到成年。 5.嬰幼兒期神經發育特徵 嬰幼兒期髓鞘化程度低,分化差,興奮易泛化。神經元數量與纖維的復雜程度與兒童智商呈正相關。 (三)神經發育異常 神經系統不同的發育時期受到生物(包括遺傳因素)、物理和化學等有害因素刺激,其發育異常的表現不同。 1.胚胎4周以前有害因素作用 有害因素作用於胚胎發育4周以前,可導致神經管閉合不全伴椎管閉合障礙,表現為無腦兒、腦脊髓膨出、脊膜膨出、先天性脊髓縱裂等。 2.胚胎4周以後有害因素作用 有害因素作用於胚胎發育第4周到7個月之前,主要影響神經細胞的分化和移行。細胞分化障礙引起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面神經血管瘤等;細胞移行障礙使細胞結構紊亂、數量減少、灰質移位,表現為裂腦畸形、小腦回、大腦回、胼胝體不發育、小頭畸形、巨腦症、腦積水等。 二、神經反射檢查及其意義 神經系統對刺激所引起的反應過程稱之為反射。早期神經反射分為兩個部分,即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和姿勢反應(postural reaction)。而通過後天學習與強化的反射,稱之為條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如出生後2周,當嬰兒被母親抱起時,嬰兒出現反射性的吸吮動作。 (一)原始反射 1.原始反射研究歷史 早在1896年,Sherrington在研究肌張力的基礎上,建立了「經典的外展肌強直動物模型」,他觀察到姿勢性緊張模式隨不同的身體姿勢變化而改變。這些皮層下反應以及其他的原始反射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首先得到描述。近一個世紀以來,原始反射被神經生理學家、神經病學家、兒科學家、物理和職業治療師以及其他對嬰兒反射感興趣的人詳盡研究。早期研究者不遺餘力地把反射解釋為返祖現象(atavisms),即一種從進化早期保留下來的生存性運動。20世紀60年代後期及70年代早期,Capute及其合作者在巴爾的莫的John F. Kennedy研究所對原始反射臨床應用及潛在基礎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強調這種模式化運動方式作為腦功能障礙尤其是腦癱的「神經發育標志物(neruodevelopmental markers)」。 Capute及其合作者倡導使用統一的名詞,澄清概念,看不起對原始反射不一致和無序的描敘,如簡單的用「存在(present)」、「缺失(absent)」和「出現(appearance)」、「消失(disappearance)」來描述原始反射的有或無。還有一些研究報道顯示,原始反射的出現和消失時間不一致,例如,Magnus等第一次描述了不對稱性頸緊張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 ATNR),否認這一反射在正常新生兒及嬰兒中存在。然而,Gesell運用錄制膠片進行分析,確定ATNR出現於所有的新生兒中,同時還發現在很多5、6個月正常的嬰兒中依然存在。 2.原始反射意義與檢查 近20年來,神經發育學家開始明確原始反射的持續存在和姿勢反應發生延遲的臨床意義,進行了更為精細的定性和定量研究,Capute等強調把原始反射從姿勢反應中區分開來。原始反射和姿勢反應都代表了運動模式,但原始反射的運動呈高度模式化,需要通過特定的感覺刺激才能誘導,因此,原始反射是真正意義上的反射活動。原始反射的神經學定位是腦干及其腦干以下水平。大腦皮質發育成熟才能控制著腦干原始反射,改變原始反射強度,隨年齡增長原始反射消失(有人更喜歡稱之為整合)。當嬰兒頭部在空間位置改變或頭與軀乾的相對位置改變時,經迷路感受器、頸本體感受器或軀干、四肢的皮膚、肌肉感受器傳入腦干反射中樞,引起頭、軀干、四肢的肌張力反射性改變,產生相應的運動。因此,去腦貓或無腦畸形兒表現為過強的原始反射,理論上原始反射不會消失。當皮質整合推遲或處於胎兒或嬰兒狀態時,原始反射會超出通常消失的年齡而存在,也就是相對於正常狀態而言,出現量的增加。腦損傷可引起病理性的過度反射姿勢,可用強直(obligatory)這一概念描述。強直是指當刺激出現時,嬰兒好象固定於或「卡在」特定的反射姿勢,直至刺激的移去。 原始反射可追溯到孕25周,持續到出生後3~6個月。6個月幾乎所有的原始反射都消失,只有STNR和Galant反射除外。Galant反射持續存在時間最長,仍有50%的12~18個月幼兒可檢查出,STNR在少部分滿周歲的兒童中存在。 臨床應用最多的原始反射有Moro反射、緊張性迷路反射(tone labyrithine relex)、不對稱性頸緊張反射(ATNR)和被動支持反射(positive support reflex)等。每種原始反射都有其特定的檢查方法。例如,Moro反射檢查時,讓嬰兒的頭被動地轉動一側,由於頸椎上的本體感受器作用,臉偏向的那一側的上下肢伸展,而位於對側的上下肢收縮,脊柱旁肌肉輕度收縮,軀干輕度彎曲。緊張性迷路反射檢查時,讓嬰兒仰卧,檢查者輕輕地托起小兒頸背部,軀干與水平線成45°,嬰兒頭後仰,引起相應的肩回縮和腿伸展,即所謂的「投降姿勢(surrender posture)」。檢查者也可輕托嬰兒頂枕部,頭屈曲45°,引起小兒手收攏前伸,肩輕度伸展,腿收縮。被動支持反射檢查時,檢查者雙手從腋下抱起嬰兒,然後輕輕地把嬰兒足底碰在水平的檢查台上,這一刺激可導致嬰兒反射性地伸展臀、膝和踝部,以致於嬰兒站立,完全或部分支持體重。嬰兒一開始可能踮起腳尖,但最後會放平足底,20~30秒內松軟下來成坐位姿勢。 原始反射這種模式化的姿勢在正常新生兒和嬰兒中短暫且易變(有時檢查不出),但在神經損傷的嬰兒

⑦ 新生兒的原始反射

新生兒一出生就會有一種反射出現,例如寶寶出生後就會手指伸開,雙臂外伸,這也就是擁抱反射。新生兒所出現的反射動作是比較多的,我們來具體了解 新生兒的原始反射 是怎樣的?

新生兒的原始反射

正常的新生兒一出世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這些反射能夠反映出你寶寶(寶寶食品)的機體是否健全,神經系統功能是否正常。

什麼是幼兒原始反射

有些早期異常也可從這些反射的變化中看出來。如你把拇指同時壓在新生兒的兩側手掌,他的嘴會張開,並向前低頭、有閉眼的動作,這叫巴巴啃,這種反射在出生後即已出現,6周後會逐漸減弱,如果生後4個月仍持續存在,則表明有腦部病變。

當你用手指撫摸新生兒的臉頰時,他就會轉向撫摸的這一側並張開其嘴。新生兒來到世界的一個重要本能是“准備吃”,而覓食(或尋找)反射就是為了使其容易獲食。

在新生兒安靜覺醒狀態下,母親將新生兒抱在懷里,使新生兒左頰觸碰其母乳頭,此反射先會引起嬰兒(嬰兒食品)將頭轉向左側,並張開上下唇,然後尋找並咬住乳頭開始吸吮。這種生後即出現的反射叫原始反射(又稱新生兒期暫時性反射),這類反射是新生兒生後所特有的本領。隨著年齡增加,中樞神經系統逐漸發育,這些反射會逐步減弱消失。

嬰兒發育 反射動作

覓食反射

覓食反射是新生兒天生具有的一種反射,當你撥弄他的面頰或嘴唇時,嬰兒會將頭轉向你手的方向。覓食反射幫助嬰兒在吃奶時找到乳頭。起初,嬰兒會左右擺頭,在兩側尋找乳頭,將頭扭向乳頭然後再略微轉開,但到3周左右時,他會直接扭過頭,將嘴巴湊到合適的位置開始吸吮。覓食反射常在4個月消失。

吸吮反射

吸吮也是嬰兒在出生前就具備的能力。吸吮反射是當你將乳頭、奶嘴或手指放進嬰兒口中,接觸到他口腔的上顎部分,他就會自動開始吸吮。盡管吸吮屬於一種本能反應,有些嬰兒剛出生時仍掌握得不是很好,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這種反射會變成每個嬰兒得心應手的技能。

擁抱反射

嬰兒出生後前幾周還有一種有趣的反射行為—擁抱反射,也稱“摩羅反射”。如果他的頭部突然變換姿勢或後仰,或者受到巨大或突然的聲音驚嚇,他會四肢大張,脖子伸長,然後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作出擁抱的動作。擁抱反射在不同嬰兒身上的反應程度不同,在滿月前最常見,2個月左右消失。

握持反射

當你撫弄嬰兒手掌的時候,他會迅速握住你的手指,這是另一種原始反射——握持反射。出生前幾天,嬰兒的抓握非常有力,幾乎可以抓著你的手指將自己整個身體吊起來。但請不要嘗試這種危險的行為,因為他並不能控制這種反射,隨時可能突然將手放開。握持反射常在5~6個月消失。

踏步反射

踏步反射是嬰兒具有的另一項特殊才能,如果你用手從嬰兒的腋下托住他,一定要注意扶住頭部,讓他的腳掌落在平面上,他就會將一隻腳抬起放在另一隻前面,作出踏步的動作。這種反射會在2個月左右的時候消失,然後在快1歲時重新出現,不過那是已經變成為自主的學步行為。

強直性頸反射

曾經有人跟我提到新生兒有一種“擊劍式”的姿勢,我:“擊劍式?是一種和破劍式類似的武功嗎?”後來明白原來他說的是一種小嬰兒的有趣的原始反射—強直性頸反射,也稱“擊劍姿勢”,是指當嬰兒的頭轉向某一側時,同側的手臂會伸直,另一側的手臂則彎曲,好像擊劍動作一樣,常在嬰兒5~7個月消失。

精彩推薦:

母乳喂養 早產兒 嬰兒吐奶 乙肝疫苗 嬰兒濕疹 母乳放冰箱能保存多久 寶寶吐奶帶粘液怎麼辦 香蕉寶寶牙膠怎麼樣 寶寶第一次吃米粉吃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