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文學如何指導人格養成
擴展閱讀
英語選修8知識點總結 2024-11-16 03:42:07
折什麼禮物給同學好 2024-11-16 03:42:06
走向孤獨歌詞表達了什麼 2024-11-16 03:37:13

兒童文學如何指導人格養成

發布時間: 2022-10-02 22:57:20

① 以《格林童話》為例,試述兒童文學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兒童文學對於兒童成長的意義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角度兼備的,它包括:教育作用、娛樂作用、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作用等。

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是世界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迄今為止已被翻譯成160餘種文字出版,成為世界兒童文學的珍寶。格林兄弟以兒童的眼光看待世界,描寫奇幻異彩的童話世界,給兒童已啟示。《格林童話》中有對假、惡、丑的揭露鞭撻,但更多是對真、善、美的贊揚和嚮往,給人以朝陽般的溫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

② 如何利用兒童文學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兒童文學的意義和作用是指它的社會作用,也稱「兒童文學的社會功能」。它是依靠兒童對作品的閱讀、欣賞、接受,在心理上得到愉悅的滿足,精神上受到美的熏陶,對其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轉化為物質力量的一種作用。通常也稱為兒童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它可以歸結為: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娛樂作用。
一、兒童文學的認識意義和作用
兒童文學的認識作用是指具有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幫助兒童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豐富生活經驗、增長知識、啟迪心智時所發揮的作用。比如,兒童通過閱讀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就可以了解普法戰爭時期法國被迫割讓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而喪權辱國的歷史;通過閱讀比安基的科學童話《尾巴》,就會獲得關於動物尾巴功能的知識等等。由此可見,兒童文學的認識作用是多方面的。孔子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也可以「多識於鳥蟲草木之名」((論語·陽貨篇》)。兒童文學也是如此。
但兒童文學的認識作用必須以作家反映生活的真實性為前提,以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生動性為條件。因為兒童文學形象本身既保存了生活本身的生動性、豐富性的特點,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質,並順應兒童的心理需要。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揭露的是19世紀中葉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黑暗現實,但作品中是以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四次美麗的幻想和悲慘生活、悲劇命運的強烈對比來反映的,易於兒童讀者接受。因此,對於兒童來講,兒童文學的認識價值是獨到的,不僅會使兒童拓展認識領域、提高認識能力,還能給他們留下生動而難忘的記憶。
二、兒童文學的教育意義和作用
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在於幫助兒童健康成長,使兒童在閱讀、欣賞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啟發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響。
凡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都具有強大的教育感染力量。別林斯基說過:「文學有巨大的意義,它是社會的家庭教師。」(《別林斯基選集》第二卷)潛水艇的創制者西蒙·萊克在自傳中所寫的第一句話是:「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許多卓有成就的傑出人物在談及童年往事的時候,都非常感謝文學給他們人生道路的啟迪。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那個一心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堅強不息的革命戰士保爾·柯察金這個藝術形象,就曾鼓舞和教育了我國整整幾代人,從普通的農墾戰士到傑出的吳運擇、張海迪等,而且它還必將影響和教育後來人。這是兒童文學的目的。
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是以認識作用為基礎的。當讀者從兒童文學作品中獲得某種認識之後,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情感、情緒的變化,即由認識而動情,再由動情而移性,在不知不覺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凈化,道德行為得到規范。因為,兒童文學作家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時候,絕不是純客觀的反映,他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必然包含著他對生活的評價、對真理的追求,包含著他的愛和憎。作家不僅為兒童描繪一幅幅真實的生活畫面,而且讓兒童懂得紛繁復雜的生活中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區別。
兒童文學教育作用的大小,取決於作品中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程度,它寄寓於美感作用之中,並通過美感作用來實現。只有這樣,兒童文學才能有力地促進兒童快速健康地成長。
三、兒童文學的美感意義和作用
亦稱「審美作用」或「審美享受」。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一樣,既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生活的審美反映。它集中表現了生活美、自然美,並創造了藝術美。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總是以其豐富的美感使兒童產生感情上的激動,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同時也以此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培養他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凡文學都應該是美的,沒有美就沒有文學。它作為人類審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應遵循美的規律進行創作。兒童文學也是這樣。馬克思曾經說過:「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造成東西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兒童文學作家在進步世界觀的指導下,將生活中較粗糙、分散、處於自然形態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煉為更強烈、更豐滿和更理想的藝術美,以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情趣,發展其欣賞能力,敏銳地加深他們對現實中美的感受和領悟。像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盡管主人公的結局是悲慘的,但他在讀者的心裡所激起的感情卻愈來愈純潔,愈來愈高尚,使讀者從中獲得了美的享受。同樣,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筆下亦能變成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就可以使讀者在譏笑、否定丑惡的同時,更加神往生活中崇高的美的力量。
兒童文學的美感作用絕非抽象、空洞的東西。它與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同時產生,而又直接影響到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的發揮。高爾基指出:「兒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輝的不平凡的事物。」這種天性和追求,正是「決定用正確思想、英雄人物進行教育的基礎」(《把文學給予兒童》)。傑出的兒童文學家都竭力利用這個基礎,以適合兒童的優美形式和高度的藝術技巧,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斷地給一代代人以美的享受。
四、兒童文學的娛樂意義和作用
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是指通過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兒童得到愉悅和消遣,以及通過娛樂包藏較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教育的內容,寓教於樂。
快樂是人們共同的需要,游戲則是兒童的天性。別林斯基曾呼喚兒童文學應給孩子以歡娛,「給他們快樂,而不是沉悶,給他們故事,而不是說教」。兒童文學讀者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娛樂性而且讀者的年齡愈小,相對應的作品的娛樂性愈強。例如,以兒歌、小詩、圖畫故事、生活小故事、連環畫、短小的童話等為主的幼兒文學的娛樂性就比以兒童故事、童話、寓言、兒童詩、兒童科學文藝、兒童影視劇等為主的童年文學的娛樂性強。像兒歌類中的繞口令、問答調、游戲歌、謎語歌等充盈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常伴以兒童的群體游戲,充滿了娛樂性。
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是和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有機結合並統一於作品之中的,並非獨立存在。例如,世界兒童文學中娛樂主義的鼻祖卡羅爾(英國)的童話名著《艾麗絲漫遊奇境記》,隱藏在表面的荒誕不經的滑稽熱鬧下面的是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廣泛的社會透視。又如當代世界娛樂主義童話大師瑞典的阿·林格倫的童話與小說,人們從中既可以看到作品中所描繪出的兒童的種種淘氣行徑與惡作劇的游戲活動,同時也可以看到作品中所表述出的作家對兒童人格的某種深刻獨到的理解和對舊的教育觀念的不滿等等,而且林格倫這些作品的內涵及其深遠的社會意義也決非「娛樂」便可以全部囊括的了。由此可見,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絕非逗樂湊趣,而是作家所開掘的內涵豐富的兒童生活的情趣和意蘊的物化形式,是作家通過藝術創造給兒童以歡樂,並使他們在歡樂中感悟人生的一種作用。

兒童文學 (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偏於文學,適合9至99歲閱讀,老少均可品味。

③ 為什麼要進行兒童文學的閱讀指導

兒童文學是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可 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還能提高和改善兒對文學的興趣與態度,對塑造兒童的健康人格提供有效幫助。

西方教育界普遍認為,閱讀和研究文學作品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使他們能身臨其境地閱歷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們對日常生活的關注、體驗和理解,讓讀者從與文學相關聯的復雜事物中獲得洞察力。

學校兒童文學閱讀指導通常以下基本步驟:

(1)了解指導對象及圖書情況;

(2)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兒童文學作品;

(3)對作品進行推薦和介紹;

(4)組織作品評論;

(5)鞏固閱讀效果。

(3)兒童文學如何指導人格養成擴展閱讀:

兒童文學必然服務於一定階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則,寓教育於語言藝術之中。社會主義兒童文學擔負著對少年兒童進行革命理想和共產主義品德教育的重任。

兒童文學的體裁多種多樣,除了與成人讀物相似而專門供兒童閱讀的小說、故事、詩歌、散文、寓言、劇本、科學文藝、報告文學、傳記、歷史文學等外,還有為它所特有的童話。

童話分民間口頭流傳的和作家創作的兩類,大多藉助幻想敘述故事,常用擬人手法,內容單純然而富戲劇性,形象生動並且能夠激發兒童的興趣和想像力。

④ 兒童文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哪些

兒童文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下:

一、兒童文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為:

(一)兒童文學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

兒童文學就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教育需要而創作的文學作品,是幼兒教育的理想素材。兒童文學包含著各種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內容,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兒童文學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輔材。

富有幼兒情趣的圖畫,符合幼兒語言要求,且簡潔明快的文字表達,這樣生動形象的閱讀能讓幼兒在美的熏陶中感受著語言的魅力。兒童文學為幼兒成長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的素材。

像《雪孩子》讓孩子體會到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狼和小羊》則讓孩子知道善惡是非,《誠實的孩子》使孩子體味到誠實的可貴。許多文質兼美的兒童文學能以深刻的形象、優美的語言、精緻的圖片打動感染著孩子,使他們在欣賞和閱讀理解的同時,接受著人類社會美好的理想道德熏陶。

(二)兒童文學與幼兒教育高度一致

兒童文學是文學,也是以人為本的人學。幼兒教育在塑造和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判斷意識,因而兒童文學和幼兒教育都是以人為本,重在培養人。

兒童文學承擔對孩子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責任。例如,彰顯民族文化的詩詞《靜夜思》;帶給兒童奇思幻想的童話《皇帝的新裝》;有隱含深刻諷喻意義的寓言《坐井觀天》等。

兒童文學是要為孩子找到童趣,培養幸福感,幫助孩子找到心靈棲息地。因此,兒童文學中所包含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與幼兒教育的目的是高度一致的,在真善美中獲得道德修養的提升,樹立良好的價值觀。

(三)兒童文學在幼兒教育中助推地位

全方位地培養孩子,更應該把學習時間延續到生活中。以兒童文學為基礎的課外活動,可以發揮幼兒特長,培養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愛好和能力。兒童文學體裁內容豐富,為課外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兒童文學以其獨特的魅力抓住孩子的心,幫助孩子愉快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辨別能力。

兒童文學是特殊文學,它的特殊在於其服務對象,及由服務對象決定的表現內容,在內容上必須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心理特點,必須反映幼兒典型的思維、行為方式、語言表達等。兒童文學是幼兒開闊視野、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也是成人了解幼兒世界的途徑。

兒童文學蘊含內容豐富,上至浩瀚星空的奧秘,下到杳渺海底的神奇,花鳥蟲魚、風土人情、神話傳奇無所不包。孩子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時候,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詞彙,通過講故事、寓言、童話等主題活動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二、兒童文學對幼兒教育的作用

兒童文學是幼兒成長的良師益友,引領孩子認知生活、認識世界、接受真理、感受美好。兒童文學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及教師素質的提高,其作用在不斷加強。具體來說,兒童文學對於幼兒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對幼兒教育體系的作用、對幼兒教師的作用、對兒童的作用。

(一)兒童文學有利於幼兒教育的發展

幼兒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過程,幼兒教育不局限於課堂教育,課後教育包括親子閱讀、故事會、娛樂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兒教育階段融入相關的兒童文學作品,利用聲樂、圖畫等形式,形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氛圍。幼兒對兒童文學的喜愛促使人們更多地關注兒童文學,使兒童文學有更好的發展。

幼兒的興趣是入門的先導,幼兒思維敏捷、活潑好動,但缺乏一定的自製力和明確的目標,因此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興趣應該是幼兒教育的關鍵,兒童文學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兒童文學為幼兒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幫助幼兒教育與時俱進。

正因為兒童文學與幼兒教育的密切關系,幼兒教育比任何階段的教育都更加需要兒童文學。這種相互促進作用使得兒童文學和幼兒教育的關系越來越緊密。

(二)兒童文學對幼兒教師的作用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教育的主導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和教學能力,具體是教師對幼兒的愛心、專業知識和審美能力、及較豐富的情感和想像力等。教師不僅能夠傳授知識,還應富有童趣,更要善於和兒童溝通,兒童文學有助於教師這種素質的形成。

兒童文學可以幫助幼兒教師增強形象魅力。學生的邏輯思維帶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直觀、具體的事物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兒童文學中的故事、童話、寓言等對幼兒有強烈的吸引力,當這些源源不斷地從教師口中表達出來,自然會為幼兒教師確立較強的形象魅力。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更應該是兒童心理學家,優秀的兒童文學可以使教師形象感知兒童心理理論,針對每個幼兒的心理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三)兒童文學對幼兒的作用

兒童文學的讀者和幼兒教育階段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是同一人群。兒童文學是生動的「生活教科書」,它引領孩子認知生活、認識世界、接受真理。兒童文學能培養幼兒的思維和想像力,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幼兒智力發展的核心。

兒童文學所描繪的現象、事物、人與事物之間的關系等,都能引導幼兒去思考,從而對其思維能力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兒童文學在幼兒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兒童文學可以發展幼兒的人文素養,有助於幼兒的人格養成。兒童文學是美的。

幼兒從小接受這種美的熏陶,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審美能力的產生發揮積極作用。兒童文學作品蘊含的豐富內容,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兒童文學為幼兒教育的發展承擔著重要作用,理應獲得幼兒教師的認真對待的。

⑤ 兒童文學對於兒童的生活成長,具有什麼意義

兒童文學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風格,已經很久沒有被定義,但是它的出現將新舊時期劃分為不同的培養兒童的方式。兒童文學是為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它特別需要通俗易懂的知識。它具有以下意義:

3、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

兒童是天生的道德哲學家。高爾基曾經說過,兒童的天性是一種非凡的追求榮耀的東西。然而,他們的道德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從小就以微妙的方式發展起來的。兒童文學的藝術魅力更加獨特,這將極大地影響讀者的意識形態,情感和靈魂。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通常比直接學校品德教育更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健全人格。兒童文學是兒童了解世界的另一個窗口,可以彌補兒童個性的某些不足。

⑥ 小學教師怎樣進行兒童文學創作舉例

小學的教師應該是很了解兒童文學的一個群體,這是因為小學的老師會非常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會對應兒童的心理發展去,選取一些兒童文學,上課也要講給孩子們聽,讓孩子通過兒童文學去建立健全的人格,培養高尚的情操。那麼在以往的經驗中有很多小學的老師也會進行兒童文學的創作。這方面有老師取材獨特的便利的條件,老師寫出來的兒童文學。小孩子們也會更容易看,更愛接受。那麼小學老師,怎樣進行兒童文學創作呢?以下可以舉兩個例子。

只有老師們在日常對自己的文筆多多進行打磨。經過積累寫出來的作品,才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歡。

⑦ 你熟悉的作品談談兒童文學對於培育小學生人格有何作用

兒童文學在現如今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不像我們小的時候,有那麼多豐富的兒童文學。
我印象中的有鄭淵潔 魯兵等
他們的作品大多在趣味性之餘,給讀者以啟發
舉例:
《舒克與貝塔》教育孩子友情的重要
《黑貓警長》《小兵張嘎》辨明是非善惡,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邋遢大王》讓孩子懂的講衛生 懂禮貌
不勝枚舉

⑧ 分析兒童文學對於兒童的生活成長具有哪些積極意義

兒童文學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被最終定義的時間並非很長,
但它的出現劃分了新舊兩個時期對兒童不同的培養方式、方法,以及強調塑造新一代的兒童,在於重視兒童精神方面的成長。兒童文學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
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兒童文學作為一種傳統性的文學樣式,在人們處於兒童階段及其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兒童成長的意義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重角度兼備的,它包括:教育作用、娛樂作用、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作用等。
一、教育作用
兒童文學首先具有的一個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教育作用,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教育的比重佔得很大。正因為這個客觀原因,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處於最前位且是第一性的。
兒童文學是陪伴和促進兒童的精神成長的重要資源,在「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這一終極目的上,兒童文學與兒童教育有完全的一致性。作為一門語言藝術,兒童文學在情感教育、審美教育、語言能力培養方面具有特別的優勢。
1、情感教育
曹文軒先生認為當今社會的兒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憂心忡忡的問題,他認為這與兒童的閱讀有關聯。他還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是任何一種方式、任何一個部門都無法奏效的。最能治這個世紀病的,大概就是文學。文學幾乎是唯一的良葯。」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總是善於以細膩的筆調來展示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的詩意之美,從而給兒童以強烈的情感體驗。也正如教育專家談鳳梁所指出的那樣:「文學的那種潛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實在是不能低估的。我們的民族有優秀的文化傳統,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學中有歷史、有道德、有知識、有人性,可以說包羅萬象。其中一脈貫穿的,是人情、人性的美好。個在文學作品熏陶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見識可能比別人多些,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別人更堅強,他的情感一定是純真美好的。由此可見,兒童在感受兒童文學的藝術魅力的時候,真、善、美的思想就會悄悄地潛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們幼小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2審美教育
兒童文學中的文學形象有助於培養兒童的審美鑒賞能力。兒童文學作家將生活中較粗
糙、分散、處於自然形態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煉為更強烈、更豐滿和更理想的藝術美,通過作品集中表現生活美、自然美與藝術美。兒童文學既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生活的審美反映。以美的光輝光照人類,以美的形態感化人心。凡是文學作品,都應該是美的,沒有美,便沒有文學,馬克思曾說過:「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造成東西的。」兒童文學正是通過作家所塑造的一系列豐滿、理想的藝術形象,來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培養和陶冶兒童健 康的生活情趣,發展其欣賞能力,加深了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美的感受和領悟。同樣,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筆下亦能變成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如《皇帝的新裝》,就可以使讀者在譏笑、否定丑惡的同時,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傑出的兒童文學作家總是以適合兒童的優美形式和高度的藝術技巧,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兒童產生感情上的激動,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同時也以此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情趣,發展他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兒童文學的審美教育也許不是最為重要的,

可它卻是決不能遺忘的一個環節。這是一種兒童發展過程中升華的推動,屬於一種精神力的培養。精神力的不斷完善,可以使人和由人所構成的這個社會更加的美化,更加的和諧,更加的充滿朝氣。眾所周知,目前和今後的一段時期內,應和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規律和協調目標,培養下一代的環境保護的意識是一項等同於國策的長遠標示。通過兒童文學使得現今的孩子能有感於自然、諳於自然,發現自然界之中存在的種種美的概念。我們要做的就是大力的推進兒童文學本身的藝術特性,將今天的兒童培養成後一時期能夠適應於社會的主人公。

語言能力培養

兒童文學與其他文學相比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兒童濃厚的認知興趣。兒童由於受知識所限,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這恰恰就成了兒童認知的動力。兒童文以其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活潑的筆法,把小讀者引進那個他們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現在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小讀者面前,就能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

二、娛樂作用

娛樂性是兒童文學最基本的屬性,正因為娛樂性是兒童文學中的基本屬性,所以,可以將其分列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作用,這種作用區別於教育作用,原因在於前者的社會意義為最主要的根據,而兒童文學的娛樂性是它的本身原本存在的特性。衡量兒童文學作品優劣的一個重要標准,就是看它能否給兒童帶來精神的愉快,能給兒童帶來愉快感覺的作品,即可稱之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娛樂,是兒童處於而兒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需要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童年期,是一個充滿了壓抑感和焦慮感的困惑時期,最讓兒童感到壓抑和焦慮的就是他們會漸漸發現他們所處的世界是一個由成人主宰的世界在這個由成人掌控的世界中,兒童會常常感到自己無所適從,無能為力。兒童天真的本性處處都會碰上來自成人社會的約束力量,這種處處針對兒童的約束從整個社會發展來看也許是合理的,它是成人和成人社會對兒童所進行的一種必然和有益的社會化過程。

但是這種成人為規范孩子們的行為而提出的種種禁忌,對於孩子的情緒來說是一種沉重的壓抑。為了釋放自己壓抑的情緒,兒童必須要找到一條釋放自己情緒的途徑:

1.游戲規則

游戲,就兒童接受文學活動而論,是體現兒童文學寓教於樂的一種手段,兒童游戲走向文學,在文學閱讀中體現游戲精神,游戲溝通了生活與藝術。兒童不僅可以在生活中親自參與游戲活動,愉悅身心,還可以通過文學作品,在文學作品中感受作品人物的游戲,也同樣得到了愉快和滿足,甚至於,在生活中不能夠做的游戲,不能實現的理想,通過閱讀文學作品,藉助於自己豐富的想像,得到補償。兒童時期是一個游戲的年代,簡單地說,孩子都是 貪玩的,你不能要求他們一定要做什麼或不可以做什麼,

這樣有悖於兒童的發展規律。兒童文學的游戲規則卻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

減少了矛盾之中的沖突力度,讓兒童自覺、自願地投入到知識的傳遞工作中,逐漸地改變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2.幻想原則

幻想在兒童的日常思維之中佔有相當廣闊的空間,

我們常說:

兒童時代是一個充滿幻想的時代,幻想對於孩子來說在表面上或許無法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但是,善於幻想、樂於幻想,始終是兒童被賦予的一種天性。兒童於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而至的是幻想漸漸地變得豐富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成分。兒童需要幻想,客觀上說:它大大地有助於孩子思維的發展,善於幻想的孩子往往具有比不太喜歡幻想的孩子更強的創造力。

三、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作用

兒童是天生的道德哲學家。高爾基曾說過:兒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輝的不平凡的事物。

但是他們的道德觀念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從小在潛移默化中熏陶而成的。兒童文學更是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對小讀者的思想情感和心靈都會產生極大的感染和影響,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往往比直接的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更能有效地促使兒童健全人格的生成。

兒童文學作為兒童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口,

能彌補兒童人格的某些缺憾。兒童作為一個情感弱勢群體,他的感情更加脆弱,最容易受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兒童除了從成人和小夥伴那裡尋求溫暖和同情外,還會從文藝作品中尋求消遣和快樂,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們的感情更豐富、更充實,以抵抗生活中的獨苦與不幸。如長篇童話《長襪子皮皮》塑造了一個聰明淘氣、力大無窮,時常會搞些惡作劇的9歲小孤女——皮皮的童話形象。她的獨立自信,她的個性十足,她的敢於冒險,處處都顯示出這是一個被壓抑著的、最狂野的兒童幻想的化身。這個童話形象使得現實中的孩子們被壓抑的慾望得到了宣洩。感受著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強、勇敢和冒險,生活中的兒童也會被激動著、鼓舞著。類似的作品還有:斯蒂文森的《金銀島》、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浸染在這樣優秀的作品中,現實中的兒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識、勇於進取等個性品質就會受到一種積極的暗示,從而使兒童的這些個性特徵得到啟發、培養和加強。 又如曹文軒的「成長小說」《古堡》中,就塑造了兩個逆流而上,經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漢」形象。作者對小說主人公的開拓、進取,勇於搏擊生活等陽剛氣質的熱情描寫,對他們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頑強精神的禮贊,無疑對於克服兒童性格中的柔弱、馴良等缺憾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兒童文學在培養兒童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方面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讀童話會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讀科幻、神魔作品會激起孩子們的幻想;讀知識性的

讀物會增添孩子對世界的興趣,從而啟發創造性,總之在兒童時代讀什麼樣的書往往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童作品的意義就不是一般作品所能相比的,而兒童文學作品直接關繫到兒童心靈的塑造,更有其特殊性。

⑨ 兒童文學在促進學前兒童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文學是從生活中精煉提純而來,文學作品是人類智慧與情感的結晶。幼兒文學的存在形式和性質決定了它的實用性,她不同於一般的幼兒讀物,淺顯的語言中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社會與人文知識,具有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智慧以及發展思維能力的智育功能;還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與興趣等品質的德育功能;又有陶冶性情和培養審美情趣的美育功能。對這一年齡段的教育以及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將「人之初」的基礎打好、打牢,那麼以後則「如水之就下」而水到渠成。假如養成某些不良習慣也會影響其未來的發展,因為越早養成的不良習慣越難以糾正。這些早已是不證自明的道理。因此,充分利用幼兒文學的教育作用對幼兒實施早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幼兒時基本上無理性、無邏輯思維,靠好奇作支撐,以興趣為動力。而幼兒文學則以寓意深刻之功,收潛移默化之效,於歡聲笑語之中凈化其靈魂,正是潤物細無聲。這正是幼兒文學之所長、之所能。因此,幼兒文學在學前教育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幼兒文學的認知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本是融合在一起的,為探討方便起見,姑且分而論之。
一幼兒文學的認知作用
(一)在認知中走近科學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啟迪認知的關鍵與發端。幼兒正處於認知的初始階段,他們求知的觸角伸向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任何角落,探索的目光向著未知世界不知疲倦的搜尋。於是,解讀幼兒頭腦中的「十萬個為什麼」就成了幼兒文學作家和幼兒文學作品必然的責任與內容。考慮到幼兒識字有限,可以讓幼師、家長讀給他們聽,朗讀時,神態、語氣要以文中語境相呼應,使幼兒聽時容易集中注意力。三歲半左右是幼兒注意力、觀察力等諸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獨立性開始建立的關鍵期。讓幼兒自己看一些彩圖配文的故事書,在鍛煉、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教幼兒識字和認識自然世界。在講述與朗誦作品的同時,關注培養幼兒對作品內容的理解,並學會朗誦的技能。幼兒科學文學,是以傳授科學知識為主的作品。將科學性與文學性相結合,以形象鮮明、淺顯易懂的語言給人以科學的啟迪和藝術的享受。它是以介紹科學常識和宣傳科學的思想與方法,以及頌揚科學業績為主要內容。其中,吳城固的《轉呀轉》,方惠珍、盛璐德的科學童話《小蝌蚪找媽媽》,高士其的兒童科學詩《我們的土壤媽媽》,樊發稼的兒童科學詩《家》等等都是這方面的優秀作品。幼兒在感受認知的同時也體會到科學的魅力。
(二)語言智能是認知的前提
首先,幼兒文學在認知作用上有和語文教育相似的地方,語言功能就是它們的交叉點。嚴格的講,語言是認知的前提,也是一切社會實踐的前提。在培養幼兒的各項智能中,培養語言智能應列在首位,特別是口語能力的培養。口語是語言的一種形式,口語和書面語都是人們交流、思維的工具。通過口語,相互交流思想,積累知識,並進行簡單的思維活動。幼兒時期是掌握口語的主要時期,幼兒的大腦發育很快,求知慾很強。有研究表明,四歲以前的幼兒有著驚人的學習語言的能力,這是因為幼兒有超強的記憶力,這種超強的記憶力,為幼兒盡快掌握語言提供了便利。這也是正常的幼兒都具備的,並非天才的靈光。年齡超過十歲的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就差些了。因此幼兒時期是培養語言能力的最佳時期。
其次,中國古詩是世界上最精煉的語言,也是最富想像和激情的語言,而想像和激情正是人情感的重要部分,不論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還是對人的情緒的描摹,如果沒有想像和激情的渲染,都不足以構成詩的最終目的。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除朗誦詩歌外,還有復述故事、猜謎語、看圖說話等等。作品中的生動形象與情節,可以於學習中收獲大量的新的詞彙以豐富其語言。還可以通過啟發幼兒自編故事以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並以此進一步提高言語質量——即發音準確性和情感的表達,同時也是發展語言智能的一個重要手段。關於言語的功能,我國幼兒教育的先驅陳鶴琴先生指出:「言語是人類建立社會關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們藉助於言語,使思想的交換成為可能。固然在社會關系的溝通方面,圖畫、文字等也非常重要,但最簡單而最基本的工具,還是要算言語。」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也會經常遇到問題,在思考並提出問題時,離不開語言的藉助,如:「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那是什麼?為什麼那樣?」等等,有時弄得成人不知所措。一般情況下,語言發展越好的幼兒,求知慾越旺盛,知識積累越快,智力發展也就越好。對幼兒的個性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語言發展好的幼兒,往往具有活波開朗、思想活躍、交往能力強等優點;語言能力發展差的則相反。這表明幼兒口語能力問題直接關繫到心理或精神健康問題,目前社會,精神健康已經超過身體健康而成為人類健康最大最棘手的問題,造成人的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很多,來自語言障礙或語言能力差的緣故是其原因之一。因此,語言教育以及口語能力的培養,是培養認知能力的前提。
二幼兒文學對道德品質的啟蒙
(一)幼兒文學作品中的德育功能
幼兒文學對幼兒道德品質的啟蒙教育有著很大的幫助,作品中的正義感、愛國情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對兒童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首先,童話、故事、寓言中存在著大量能夠啟蒙道德品質的材料。幼兒有喜歡模仿的特點,對故事中出現的榜樣人物會產生自然的崇拜心理和模仿行為。這是德育的巨大推動力。其次,作品裡出現的愛國精神會對孩子年幼的心靈產生很明顯的影響。愛國熱情、民族意識是要在幼兒期就要培養的,年幼的心不可能自然生成國家概念與民族意識,因此幼兒期的愛國教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再次,心理品質的早期培養也須藉助幼兒文學的作用,從小培養完整的人格、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心理、濃厚的興趣、良好的習慣等品質。再其次,德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禁於未發」。在幼兒茫然的時候、疑惑的時候,往往可以通過一則故事的啟發而獲得幫助。一部好的幼兒文學作品是可以讓幼兒在其中獲得勇氣和力量的。
(二)好奇心與興趣的培養
首先,北師大著名的兒童文學教授金波先生曾指出:「想像力是兒童所特有的潛質」「尊重兒童,首先是尊重兒童的天性。他們從小喜歡在好奇的心態下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對孩子們的想像力,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寬容、尊重、肯定和賞識。」「小讀者也許對書中一個個小故事更感興趣,但它不是一般的故事,它不以知道一個情節為滿足,它引發的是故事之外的思考——讓腦筋轉個彎兒,或擴展思維的空間,或舉一反三進行再創造,等等。」所以,選材恰當,內涵豐富,極具啟發性的故事更受小讀者的歡迎與青睞;也是培養道德情感、思維能力、廣泛的興趣、良好的習慣;不失為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健康的生活方式打下堅實基礎的最佳途徑。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愛是什麼?其實,最大最完全的愛——莫過於「充分的理解、尊重和賞識。」。幼兒雖然缺乏理智,但其情感世界是相當豐富的,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個「理解」的微笑;一聲「尊重」的問詢,都會讓幼兒感到莫大的滿足與欣慰,也將變成繼續發展的直接動力。
其次,興趣是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培養興趣是保障心理健康的措施之一。任何教育機構如果喚醒或培養了受教育者的某種興趣,不論這種興趣是否達成未來的功利價值,受教育者都會因此有充實感和期待感,並願意為此投入智慧與熱情。興趣可為我們終身的心智生活奠定基礎。沒有興趣的支撐,光靠廉價的鼓勵與蒼白的說教,任何學習活動都是難以以較好的效果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的,因為幼兒只對他們能夠理解和感知的事物和活動感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幼兒熱忱投入活動、沉浸其中,才能夠主動的學習、提高,各種潛能的充分發揮都能使其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不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和需要,他們就會失去興趣,也就無從發展。因此,興趣是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的起點和動力。同時,興趣又是一個標志,是判斷我們的教育做得成功與否的標志。
(三)良好習慣的養成
優秀的品德行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幼兒以後的成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對於那些好動性強的幼兒來說,在朗誦詩歌的過程中,教幼兒配合著詩歌做一些動作,會使他們逐漸養成專心的習慣。那些「好動」的幼兒被吸引到正確軌道,操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鍛煉。一個人小時侯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生都會起到作用。《幼兒園指導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在教育活動中,「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久而久之,在幼兒的言行中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幼兒文學中的審美教育
人天生就是愛美的,並終其一生追求美,但審美能力卻是因人而異的。在幼兒期就給予幼兒審美教育,能為其一生奠定堅實的審美基礎。因此,審美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情感的培養、個性的陶冶,甚至對其整體素質的發展形成都起巨大的推動作用。文學作品的欣賞與學習是審美教育的途徑之一,幼兒文學中的美是無窮無盡的。
首先,語言美。符合幼兒天真、純潔心靈的審美接受能力的乾乾凈凈的文字,以快活的節奏輕松自然地流入幼兒心靈深處的文字,就像是一股滋潤心田的清泉。兒歌,是一種凝練的文學精品,簡單質朴的文字里訴說著對幼兒的關愛和理解。詩歌是以精煉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內心深處內容的文學形式。
其次,意境美。幼兒文學在優美的語言中為小朋友們描繪的是一個個美好的意境。尤其是童話,以其豐富而充滿生趣的離奇幻想為兒童呈現新奇的意境。像《魯賓遜漂流記》、《愛麗絲夢遊仙境》等都是孩子們百看不厭的優秀作品。它吸引幼兒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幻想意境是神奇而優美的。
再次,人格美,主人公的高尚風格是小讀者美化心靈的主要途徑,作品中的人物令人贊賞的品行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尤其是正義感,這個主題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如《哪吒鬧海》、《葫蘆娃》等,小朋友們都想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成為正義的化身。最後,幼兒文學的美育效果在語言的教學活動中,離不開各種手段的有機結合,讓幼兒通過聽、看、做、談等形式去感受幼兒文學作品中的美,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劉緒源先生在談到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時,指出「只有以審美作用為中介,文學的教育作用與認識作用才有可能實現」。當幼兒置身於優美的環境中,周圍的一切就會給幼兒一種強烈的美的刺激和藝術的陶冶。如讓幼兒欣賞散文《春天來了》的情景:湛藍的天空中,漂動著幾朵白雲和幾只剛剛放飛的風箏,嫩綠的柳絲倒垂著且極富節奏地隨風搖擺,小燕子於柳樹行中飛來飛去,小朋友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奔跑嬉戲。把春天美麗的景色淋瀝盡致地展現出來,向幼兒展現美,讓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從而培養美感和審美能力,激起幼兒強烈的欣賞慾望。審美教育並不是要教師教給幼兒多少美的詞彙,美的語句,美的意境,而是要通過靈活多變的方式使幼兒感受美的詞彙,美的語句,美的意境,並且使幼兒主動將這些轉化為自己的意識、情趣,獲得對美的自我體驗,使幼兒對美的興趣、情緒、情感和態度毫不掩飾,喜歡表現、創造,並用美的感受再造美。
審美能力是人生中相當重要的能力,能否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樂,而不會迷失於低級趣味的貪戀中,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藝術大師羅丹有句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用心體會,你會發現生活中到處都能找到美的影子。老師的關懷,父母的呵護,朋友的幫助,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一張親切的笑臉,一雙認真的眼睛還有那專注的眼神……而兒童文學恰是生活中這些美好事物的濃縮版,是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放大。特別是童話和兒童小說,你可以從引人入勝的情節中發現美的事物,發掘人們內心深處所珍視的東西。學會感恩、知善知惡,成為有良知的人。幼兒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教育由此可見一斑。
四結語
美好的生命情感總和教育及其體驗息息相關,教育雖不能完全決定人生的幸福,但幸福人生都是從教育的體驗開始的。因此,就早期教育而言,重要的不是致力於知識與能力的賦予,而是對知識與能力的渴望、對求知探索的慾望以及健康向上的快樂幸福的情感世界的形成。早期教育中的快樂幸福以及對客觀世界的樂觀感知,能喚起幼兒良好的愉悅的生命情感,而這種良好的愉悅的生命情感,就是為幼兒面對未來做好的精神准備。對於學前兒童來說,美好的情感就是對美好事物的愛,就是對人與自然的愛。因此,「以人為本」和「綠色文明」永遠是幼兒文學欣賞與表現的兩大主題。
其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感染力加深了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與感知,並萌生其探究精神、審美意識和創造慾望,此三者對於幼兒未來的精神素質和文化修養都有著良好的奠基作用。幼兒通過感受這些美好的事物而產生的美好情感並由此而萌動的創造慾望與熱情。便是幼兒文學所要達成的目的或目標。一般情況下,幼兒在欣賞作品的內容和表現手法的過程中,獲得了愉快的情緒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如打開認識世界、認識自然的一扇窗。通過這扇窗,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促進身心健康和順利發展。繼而,盡管年齡增長、歲月流逝,一些難以忘懷的片段將成為永久的記憶,進而體會也將越來越深刻,以致成為心靈的凈化劑,終身受益無窮。即使做不到盡善盡美,則也是「雖不中,不遠矣」。

⑩ 結合作品展開論述兒童文學對於培育小學生人格有何作用

兒童文學可以培養小孩學生的正確的,人格,知道以及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