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二章: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第四節:不同階段的身體發展特徵
我們的身體是人真正存在的處所,是一個人情緒、感覺、心理、認知、精神和心靈的家園。
我們相信兒童的成長都將從身體開始,同步經歷著情緒與感覺,然後上升到心理、認知與精神,這是人內在不同的存在層面。這些不同的層面創造了一個內在的擁有自我的生命的伊甸園。這個生命內在的花園就如同一個外在物質世界的花園一樣,鳥語花香,景象萬千。
要創造什麼樣的伊甸園,必須讓兒童自己做主並從做自己身體的主人開始!
人為什麼不像動物那樣在出生幾個小時內就會行走,為什麼不像猴子那樣生來就會靈活地攀爬,為什麼不像豹子那樣很快就能敏捷地奔跑?
人和動物的根本不同在於,在人的生命密碼里,擁有審時度勢地把身體調整到適宜當時當地情況的機制;動物的生命密碼里只有基本的生存機制,它即使能適應新環境,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人擁有精神的感覺,動物只有基本的感覺;人擁有豐富而景象萬千的情緒世界,繼而成熟到非常美妙的情感,而高等族類動物只有基本的原始情緒;人擁有強大的認知、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豐富的思想,而動物只有僅為生存而擁有的有限的生存智慧;人擁有偉大的精神,而動物卻沒有;人擁有創造的天分,幾乎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里都蘊含著意識和精神,同時也擁有動物的所有特徵,而動物卻遠遠沒有達到這個層面。只有人可以完全用身體表達一種純然的精神。如此豐富和神奇的人,其生命也必定是美妙和自由的,就是這種奇妙,讓我無比感動。
13歲的青青說:「人的身體是豪華版,動物的身體是普通版,昆蟲的身體是簡陋版。」①
我們可以直接看到嬰兒的反應而知道嬰兒已經有感覺了,聽到嬰兒的哭聲就知道他有情緒了。如果我們再略微仔細觀察,就可以了解到嬰兒既有探索外在環境的驅動力,同時也擁有探索內在環境的驅動力。但所有的探索首先都是從身體開始的。
對於嬰兒來說,剛開始他並不知道身體是自己的,所以他發現了之後會非常驚喜。發現自己有手、有胳膊、有腿,就像發現了外在的物件,像發現了奶瓶、杯子、餅干一樣高興。嬰幼兒在使用身體的過程中發現身體的基本功能,在這種發現中他的身體首先蘇醒了。剛出生時,他還只會用自己的嘴,然後嘴發現了......接下來可以支配手了,這可能是讓嬰兒非常興奮和喜悅的最大發現了。他充滿激情地讓自己的手使用到所有可以使用的地方......然後是走,完全投人腳的使用中......他通過這個過程創造了自己的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歸屬於自己。這種感覺和發現就如同青春期身體的變化一樣,使人充滿了興奮、好奇和探索。
嬰兒首先在無法走動的境況中啟動可以啟動的部分,他自由地扭動頸部和頭部,然後是用嘴發動起手,再用手去抓、拿、扔,用腳做蹬的動作;然後他開始用腿帶著自己爬行,讓自己的手到處抓,這個過程大約會持續一年;再發現可以用腿來行走,於是他開始到處走和跑,這個過程大約也會持續一年;再發現可以讓自己的身體跳躍起來,於是他開始見高處就跳。從爬行到蹣跚,到跑,到跳,到嘗試從不同的高度往下跳,這個過程也就是釋放走動、奔跑的生命的過程。
每當身體的一種功能被喚醒,兒童就會盡情地重復使用,並反復練習而沒有節制。0~6歲的孩子通常要一直活動到自己困了、累了才會躺下。這正是他在創造過程中表現出的特徵,他滿懷激情地運用他的新發現,並創造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這個過程是自發的,這同有意識地支配身體有著根本的區別。
如果兒童的身體受到限制,這不僅會影響兒童其他部分的發揮和發展,而且還會讓兒童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感覺,進而失去對生命的感覺,最後和自己內在部分失去聯系。
孩子在0~18歲這一時期,他的注意力究竟是階段性地集中在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發展的某一項上,還是各項同步成長?在喚醒身體的同時,他的認知是否也得到了發展?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其成長的主題和副主題。
0-3歲的主題是喚醒身體的每個部位,副主題是孩子用身體發現、創造出內在的情緒、感覺、些微的心理和認知,這些被交融在兒童的身體活動里。成長的過程堪稱一首生命的交響樂。
為什麼要用「交響樂"這個詞來形容?因為兒童的意識和身體並未分開,一切尚在發現和創造的初始。所以,每一部分都無法達到獨立出來的狀態,但這恰恰造就了兒童奇特的生命力。
觀察到孩子這種渾然一體的生命特質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對於兒童,身體就是認知,就是感覺,就是情緒,就是心理,就是精神,它們是一體的, 並通過身體的活動來體現它們的渾然一體。當兒童在做某種身體活動時,他不僅在發現和探索身體,也在用身體的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感覺、心理、認知和精神。這種奇特的能力只有兒童具備,其偉大和神奇超乎我們的想像。
在6歲以前,兒童的情緒、感覺、心理、認知與精神都融合在身體的活動中,並通過身體的活動來發展和成長。兒童就是這樣一個渾然一體的內在, 只有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各部分才會一項項逐步分離,然後獨立出來。自我也就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當兒童發展到青春期,這些獨立出來的一項項內在將會再次統合協調起來。這個過程似乎首先是一體,然後逐漸剝離、獨立,而最終再統合協調在一起。這一生命發展既定的時間應該要到青春期。自我也在這個時候基本形成了,生命也變得協調了。
這有些像胚胎的成長過程。最初,一個細胞分裂成了相同而又彼此相連的2個細胞,2個分裂成4個,4個分裂成8個,8個分裂成16 ......如此不斷,當達到數百個時,生命世界既定的時間到了,這些原本一樣的細胞好像突然具備了某種創造的能力,它們獨立開來去創造身體里的不同器官。當這樣的創造完成時,每一個身體器官都相對完好成形,並彼此聯結,一個完整的身體便形成了。身體器官必須共同協作,有一個不合作,那就表明某一部分產生了病變。在生命的環境中,生命內在也有不同的組成部分,這些組成部分彼此獨立但又相互聯結和協作。
所以,如果身體被禁錮,兒童就喪失了自己。
兒童不僅和母親共生,和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 也和自已的內在環境渾然一體。由於尚未在意識上達到獨立,就呈現出一種全方位的開放和毫無防衛的生命狀態,這種狀態使人擁有了創造的可能。我們能夠看見,他們還沒有成長到能將自己的內在部分獨立和協調起來的階段。
兒童的身體也和母親的身體共生,就像在媽媽的腹中一樣,同時也和周圍一體,所以與外界環境共生的並不僅僅是內在無形的生命的各種形態。兒童不知道他與他需要的物體之間有距離,所以想要的願望一產生,就撲過去拿。從認知的角度來解釋,這可以理解為兒童暫時還沒有空間感。實際上,兒童在感覺上是將物體和自己看作是一體的。當然,當兒童拿不到時,他的身體就會被他自己發現了。動畫片里也常有這樣的鏡頭:人物把手臂突然伸長,拿到東西後再把手臂縮回。這個情境也是符合兒童內在意識的。這就是為什麼延伸兒童的身體可以有效地幫助兒童發展認知的原因。
當兒童想吃東西時,他的嘴巴自然就動;當兒童內在產生一個心理活動時,他會立刻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當兒童思考時,他必須同時在做。他還不能坐到那裡,讓身體不動而僅僅讓意識活動;當大腦活動時,身體必須也活動,這樣兒童自己的認知活動才能被發現,因為兒童不知道他的認知可以從身體中獨立出來。同樣,當心理活動時,兒童也用身體的活動發現著他的心理。這正是兒童的特徵。
兒童內在的一切(當然也包括他的思維和行為)是一體的,禁止兒童的行為也就等於禁止了兒童所有內在的成長。兒童的行為發展恰恰反映了早期創造能力的發展。
兒童的這些特徵有別於成人的某些認識,諸如「兒童活動就是在鍛煉身體」「要求兒童安靜地聽和思考」,這樣的想法並不符合兒童的實際情況。這不是兒童的狀況,而是成人各種內在功能獨立之後的行為模式。
這種渾然一體是生命的早期特徵。世界是物質的,兒童在物質世界裡成長。物質世界最根本的特徵是物與物分離的存在狀態,每個生命個體的存在形式,也是以一種相對獨立的、穩定的、完善的、相對封閉的系統存在。這是每個個體生命存活的一個模式, 它不像生命本身是一條渾然一體的流淌的河流。因此蘊涵在生命中無形的渾然一體的內在環境, 也必將在逐漸的成長和逐漸的自我創造中達成與物質世界的協調、協同,那就是逐漸地將內在的一切剝離開,再獨立出來,並將各個部分辨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後再將各個部分統合起來,這就是生命成長的藝術。
童年時期對自己內在環境剝離得不好或者辨識不清,那麼成年後就會在各方面與他人共生,也就是依附於他人,並迷失自己,失去內在的獨立和穩定。這樣與他人建立的關系仍然會像嬰兒與母親的關系一樣, 附屬於他人並被他人掌控,也就無法獲得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與他人獨立而和諧的關系。共生是童年期的一種生命特徵,如果成年後還殘留這種共生,就表明個體仍未發展成熟。此時個體內在的環境就會因不穩定而無法平衡,也會和其他人產生混淆,我想成人的痛苦或許就源於此。
內在部分看上去獨立存在而又無法完全獨立的成人,會習慣性地以分離開的思維觀察兒童。成長的復雜性就在於不能保證每個人的歷程都能從渾然一體中剝離出來,走向獨立,然後又回歸到渾然一體的生命狀態。這時候的一體,就是另一種不同的生命景觀了 。生命內在的分離是必然的,但回歸並再次渾然一體就不一定是必然的了。回歸是一種超越和抽離。當我們跨過了童年的門檻,卻沒能完成回歸歷程時,我們就不明白兒童了。
非常有趣的是,7歲以後,兒童基本完成了分離的過程,已經發展出了其他部分。為自己創造一個內在的環境後,可以用發展出的意識支配身體了,但沒有了渾然一體的狀態,身體反倒不再像7歲前那麼自如了。兒童開始用已經發展起來的相對獨立的、可以和身體分離的思維支配自己的身體時,又會像嬰兒那樣笨拙,好像第一次使用自己的身體,第一次協調身體的功能一 樣。 技能性的自我訓練便開始了,比如玩跳馬、跳繩、蹦蹦跳,打各種球。
兒童在6歲以前,年齡越小,其身體活動越不受限制,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自然天成。但7歲以後變化就悄悄到來了。孩子開始用已經成形的意識支配自己的身體,身體要開始接受認知的領導,並反應、協調認知。心理壓力一旦出現,身體的表現便不自如了。這需要一個過程,經歷這個過程之後,認知、意識和精神就被融進了身體中。我們將此稱為身體的藝術,如舞蹈、體操等運動項目。這樣有意識的自我訓練為青春期真正意義上的運動和精神的表達拉開了序幕。
我們幼兒園里各班是混齡的,2歲半至6歲的孩子都在一一起。 老師正將一組健腦操動作示範給孩子。動作很簡單:抬左腿,右手拍在左腿上;抬右腿,左手拍在右腿......依此循環。有趣的是,當要求他們有意識地去做這個動作時,有些孩子似乎做不來,他們用意識支配了手的時候,腿卻不受支配了,似乎他們不能將腿和手有意識地協調起來。有意識地支配身體的動作,這種樂趣並未被這個年齡的孩子發現。很快孩子們就不感興趣了。包括每年的演出活動,只要有這種需要有意識支配的集體舞蹈動作,如果不要求或是用特別的技巧,孩子們就沒有辦法做到。他們站在舞台上,動了手就忘了腳和腿,動了腳和腿就不知如何動手。而且有的孩子就站在舞台上,一動不動地觀察著舞台前的成人:有的孩子則覺察著自己內在到底發生了什麼。
他們還沒有在身體上獲得自由。發現和創造本身是這時候孩子們身體的自然狀態。恰恰是這種天使的狀態,常常打動著我們。
所以,一個孩子會在長達半年甚至1年的時間里用嘴到處「品嘗」,在3~4個月的時間里用屁股行走,在2-3個月的時間里用手下樓梯或者把類似盆、鍋的東西往頭上頂。這時的孩子還不能把自己的身體整體性地組織和運轉起來。到了3-4歲,上下肢的協調性好了起來,冒險也就開始了。到了4-6歲時,兒童可以靈活運用身體了,不僅如此,他還會開始自然地用身體創造和發現自己內在的心理和精神。
3~7歲的生命發展主題是:協調和聯合身體的所有功能,全面地發現和創造自己的世界。協調本身就變成了兒童生命中的一種成長的能力,為其後心理、認知以及其他部分的協調整合奠定了更為復雜和高級的基礎。
到了7-12歲,兒童開始對有意識地協調自己的動作有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喜歡跳繩、滾圈、騎馬、彈珠、蹦蹦跳,這些都是有規則的身體活動和游戲。幾乎在每一樣游戲中他們都會使用意識。此時兒童認知的發展使得他們可以通過認知來確認自己的身體,設計活動來自主游戲,自主運用身體。但真正的體育運動出現在12歲以後,那時他們才會有體育中的精神激情。
舞蹈成為這個年齡的最愛,它比體育活動更受孩子歡迎。演出成為每個孩子通過身體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核心活動。每個孩子都有權參加,他們可以自己選擇音樂,可以自己創造,沒有人有權力把某個孩子排除在外,因為我們是要給所有孩子提供成長的環境,他們受教育和成長的機會是均等的。讓他們參加演出並不是為了競賽和選拔——這是社會的行為。 舞蹈中,可以看到身體獲得自由的孩子,他們生命力的激揚和彰顯。每一次觀賞演出, 家長們都感動得落淚。每一年我們都會組織一次「教育之旅」, 父母和孩子都到學校里體驗。一位教育旅遊者在看完演出後說.「 身體原來可以這么有生命的活力,可以這樣自由地表達。生命真的太奇妙了!"
孩子既可以處於坐在桌前的完全的認知中,也可以處在跑道上完全的運動中,又可以處於完全的舞蹈中,這正是青春期生命的象徵。
青春期,其重要性相當於0~3歲時期,是人一生中第二次身體發育和產生巨大變化的時期,這一時期精神發展非常迅速。青春期以前,兒童透過自由的活動創造一個蘊含著生命內涵的身體,為未來的精神的身體建立一個母體。對於青春期之前的兒童來說,奔跑時則愉悅而自由地奔跑,他們在和夥伴的追逐嬉戲中感知身體本身,同時也發現和創造著生命內在的其他部分。愉悅和自由的兒童不斷地在一些台階、衡木、坑窪處、水溝里等凡是可以考驗身體自由運動能力的地方不厭其煩地攀爬行走。他們高呼著從滑梯上滑下,大叫著跳下水,在雨天里快活地奔跑,竭盡全力張揚著自己,張揚著終於可以完全使用身體每一部分的喜悅。對他們來說,身體自由了,他們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身體。
青春期的發育過程像生命樂章的一個小高潮。青春期,是身體真正發生飛躍變化的時期,就像海豚從海面上一躍而起, 這個成長過程充滿激情。青春期的孩子,生命力的激情成熟地蘊涵在每一個細胞里。 像魯道夫·斯坦納所說,青春期孩子的脊椎像一把正在激情演奏中的大提琴,對身體內部的探索才剛剛開始。當然,這時候身體的發育,一定是根據不同孩子的成長和自我創造的情景來展示的。這就使身體存在於不同的層面:全然的動物式的發展和探索,帶有情感的生命的探索,帶有精神的身體的演奏......當青春期來到,一切都可以獨立操作了,身體自由了,就被無意識地遺忘了,注意力也就被集中在了更為高級的層面。
青春期到來時,身體不是被發現和使用,而是孩子從內部萌動出一種身體的新的感覺。他們突然發現了身體內在更深處的秘密,身體不再是為了身體,其他的特質也發展和獨立起來。我們可以用發展完善的頭腦來支配身體,可以讓身體表達我們的想法、感覺、心理和精神,身體成為我們表達自我的最親密的夥伴,這令人驚喜。自此以後,我們的內在環境和自我都開始在身體上呈現出來。至於如何呈現以及呈現出來的狀況取決於青春期之前的發展和成長。身體的秘密就是在身體的深處蘊藏著非常多的激情、創造、精神和愛。
經歷了十幾年的成長,兒童不僅創造了自己的身體,發展了自己的情感、心理、認知和精神,更重要的是兒童自己創造了一個自我。這樣就長成了嗎?這樣就被創造出來了嗎?精神胚胎首先為我們自己創造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體,同時也是美妙的、旺盛的、活力充沛的身體。這個身體與我們一體,成為自我最好的夥伴。
在人的身上,只有身體本身和精神才能表達出一種需要張揚的激情。這正好是人成長的一個循環,身體是初始,精神是結果。
所以,當我們用眼睛觀察一個成人,他的軀體可能看上去是原始的,處於動物狀態的;可能看上去是社會的,帶著因生存的艱辛而殘留的盔甲:可能看上去是理性的,是彰顯人性的;可能看上去是精神的,在他的每一條皺紋里洋溢著愛和喜悅。當我們看到不同層面的人,我們就有不同的感受。人的成長歷程會反映在他成人後的身體狀態里,因此我們可以從他身體的背後看到他生命的成長跡象。
❷ 家長禁錮孩子交際圈,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一、孩子的“小群體”對成長的重要性有哪些?
1、可以找到述說心裡話的同齡人。
❸ 母親禁錮兒子28年致其精神失常,她為什麼這樣做
母親禁錮兒子28年致其精神失常,她為什麼這樣做?
一、這位母親為什麼要禁錮自己的兒子?這件事情發生在瑞典,有一位母親從孩子上七年級開始就把孩子禁錮在了家中,不讓孩子外出長達28年之久,在這期間,孩子和外界完全沒有接觸,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之前曾經有一個孩子,但是在三歲的時候,這個孩子就夭折了,後來生了小兒子之後,他就開始表現出對孩子過分擔心的情況,直到孩子上七年級的時候,他覺得孩子的性格太外向了,而且他有一點控制不住孩子的成長,所以他才會採取這樣的辦法將孩子永遠地留在自己的身邊,為了避免孩子受到傷害,不讓孩子出門20幾年的時間里,只有這位母親和外界有過接觸,親戚,朋友以及鄰居們根本就沒有見過他的兒子,所以他禁錮孩子的原因就是害怕孩子受到傷害,但是這樣的方法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❹ 家長應該放任孩子自由玩耍嗎
周末的時候,帶孩子、老人一起去公園玩,跑累了就支上帳篷脫了鞋光著腳丫坐在地墊上玩。可是剛坐下來,孩姥姥就拿出濕紙巾不停的給孩子擦手,擦嘴,要吃水果擦手是應該的,可是沒想到,接著姥姥又用濕巾給孩子擦起了小腳丫,擦起了鞋底!還一邊擦一邊說「看丫丫上,鞋上都是土,多臟啊」。
吃完水果,孩子試探著想光著腳丫在草地上、土地上跑著玩,小腳還沒伸出地墊,就被姥姥一嗓子喊回來了「別下地,臟,快回來,要想玩得穿鞋」。
「媽,讓孩子光著腳丫去接觸大自然吧,讓她自由地玩吧,只要看著她別被扎到腳就行了,腳臟了洗洗不就得了」。
媽媽突然意識到也是啊,於是帶著孩子在草地上,土堆上追著玩。看到孩子瘋玩的快樂的無拘無束的樣子,大人的心好像也釋放了似的。
玩法四:雨後踩水
下雨天就只能趴在窗戶邊看雨滴?當然不!每個孩子都愛玩水,看到水就興奮的不得了,所以怎能錯過下雨天出去和雨滴做游戲,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機會呢。穿上雨衣雨鞋,感受雨水,享受自然。對孩子來說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啊~
娟子媽媽有話說
怎麼樣,看了上面的Messy Play——自由玩法,你做好准備了嗎?
最後我再啰嗦一句啊:家長一定要少參與,少干預!
只要為孩子准備好玩的材料和場地,在旁邊默默看護,特別是小寶寶,不要讓他誤食小物件,確保孩子安全即可。
相信很多家長都問過這樣的問題:怎麼讓孩子更自信、更勇敢、更大方一點?怎麼讓孩子性格更活潑、更開朗,更健談,社交能力更強一點?
建議不妨從解放孩子的身體束縛,讓孩子從Messy Play——自由玩耍開始吧!
微信公眾號 【娟子媽媽講故事】
❺ 父母囚禁孩子是什麼心理問題
控制欲。心理上控制不了就在身體上控制。
權威性。想讓孩子害怕自己、聽自己的話、繼而也是控制孩子的思想。
當然不知道這對父母是處於什麼想法把孩子囚禁,也可能是怕孩子受傷害,因為父母可能在社會上受過心理上的創傷,所以不想讓孩子出去,這個是保護欲和對社會的恐懼。
❻ 父母囚禁孩子 不讓孩子出門
心理上控制不了就在身體上控制。
權威性。想讓孩子害怕自己、聽自己的話、繼而也是控制孩子的思想。
當然不知道這對父母是處於什麼想法把孩子囚禁,也可能是怕孩子受傷害,因為父母可能在社會上受過心理上的創傷,所以不想讓孩子出去,這個是保護欲和對社會的恐懼。
❼ 過度保護對幼兒脆弱
(一) 過度保護影響幼兒健康的發展
1. 適應能力差
小班3~4歲的幼兒在適應能力方面的目標之一:在幫助下能較快適應集體生活。觀察發現,過度保護下的幼兒適應能力比同齡幼兒差,很難達到這一目標,往往會出現難以適應集體生活,在集體生活中感到焦慮,緊張等現象。四歲的皓皓每天都是奶奶抱進教室的,而後就會「標准」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說一句話,椅子總是靠在桌腳上;老師拿出玩具給他玩,他一動也不動;老師幫皓皓把椅子放正,他總是倔強地放回原位;一天中不會與小朋友有任何的交流,偶爾會抹抹眼淚,老師問他怎麼了也不說話。在與皓皓媽媽的交流中了解到,皓皓是在奶奶的「寵愛」下長大的,平時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少接觸過其他人,入園前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奶奶度過的,即使難得下樓玩奶奶也不放心總是抱著的,媽媽還表明該教的規則我們都教給孩子了,孩子很聽我的話,在得知皓皓在園的表現後媽媽表示在家和皓皓說過上課要做端正,椅子那樣放是因為皓皓說邊上的小朋友總是會碰到他,所以媽媽讓他坐的離邊上小朋友遠一點。
從觀察和訪談中不難看出皓皓是生活在過分限制的環境下的,來自家庭以外的影響幾乎都被切斷。而媽媽在皓皓成長中扮演的更像是一個「權威」人士,強調孩子要聽話,服從,以講大道理的方式告訴孩子他還沒有接觸過外界的環境,使孩子過分拘泥於規則,失去了個人意志,按部就班成人的思想。而奶奶則把孩子過分的幼稚化了,表現為身體接觸過多,而這樣的身體接觸實則是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禁錮了孩子探索外界的腳步。
2. 生活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差
觀察發現過度保護下的幼兒生活習慣差,生活自理能力低下。3~4歲幼兒的目標為:在提醒下按時睡覺和起床,並能堅持午睡;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鞋襪等。而過度保護下的小班幼兒幾乎達不到這點要求。例如:四歲的鵬鵬每天午睡都要老師陪在身邊,只要老師離開他身邊鵬鵬便會大聲吵鬧,或是去影響旁邊小朋友休息,老師每天都要陪著他一個多小時,遇上到了起床時間但他卻剛睡沒多會兒的情況,叫醒他後便會大哭大鬧。在教鵬鵬自己穿鞋時,他試了兩次穿不起來便猛力跺腳又哭了起來。鵬鵬是家裡的獨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繁忙,是爺爺奶奶幫忙照顧的。媽媽表示孩子在家睡覺就不是很規律,只有真的玩累了才肯睡覺,平常衣服鞋子也都是大人幫忙穿的。從中不難看出長輩們的代替包辦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正常發展。
(二) 過度保護不利於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1. 自我中心比同齡幼兒更重
過度保護下的幼兒在家裡一貫處於中心或第一的地位,使幼兒產生牢固的一切以「我」為中心的觀點、態度和行為模式,不了解別人,更不會關心體貼別人,從來也不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研究也表明了兒童時期的自我中心很可能成為成年後極不健康又極難改變的性格的核心。
❽ 父母軟禁孩子,不讓她出門合理嗎
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好好看看青少年保護法。 軟禁自己的孩子是對孩子精神上的禁錮,是一種嚴重精神傷害。也是父母沒有能力教養孩子、引導孩子的表現。 如果怕孩子和不良團伙接觸,短時間採取隔離還有情可原。如果長期軟禁,會適得其反。家長關住孩子的身體,卻不能關住孩子的心。如果父母有能力(包括父母求助社會幫助的能力),父母會從思想上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環境中的不良影響,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行為。禁閉等強制高壓的外部限制方式,只會有一時之功效。 採用軟禁的方式對待孩子的家長,往往是那種專制、粗暴、忽視孩子身心需要的家長。孩子表面上畏懼他們,內心並不尊敬他們,不信任他們。在家庭內部體會不到溫暖和父母的愛,與父母離心離德。由於極度渴望關愛和安全,很容易被不良團伙吸引。如果孩子行為出現了嚴重問題,那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需要好好檢討自己對孩子的方式,反思自己的行為,改善修復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這不是一日之功。 如果孩子能夠感到家庭的溫暖,家對他(她)就有吸引力;如果孩子選擇逃離家庭,這本身就說明了家庭對她的情感出了問題。 孩子的心不是一天受傷的,受傷的心的修復要父母長期的耐心和愛心。
❾ 雙子座兒童性格解析
聰明好動的 雙子座 兒童
生性好動
雙子座孩子生性好動,那麼一輛供小孩子兒在裡面爬著玩的攜帶式圍欄將是必需之物。對此我不敢苟同。雙子座孩子的本性是促使他去尋求、探索和學習,所以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內對他就可能意味著殘酷無情,更糟糕的是,這種身體上的禁錮將帶給他精神上的厭煩。因此把他關在圍欄里的時間必須是短暫的。對雙子座孩子的自由給予太多的限制和阻礙,會導致他很難擺脫的感情上的沮喪。請記住,他的象徵是空氣,而空氣是不停流動的。要保證,在你需要把他圈起來時,給他提供各種各樣的玩具和眾多花花綠綠的畫書,來吸引他的注意才行。
雙子座的孩子以他們那小鳥般敏捷的動作使年齡大而性格沉穩的人感到緊張。成年人總在告誡他們,別再坐卧不寧,要有耐心,一次干一件事。然而同時做兩件事對他們來說卻是最自然的事,被墨守成規或沉靜的人稱作坐卧不寧的狀態,對於雙子座孩子來說,恰恰是正常的活動狀態。讓雙子座孩子覺得,只有模仿比他缺乏生氣、行動遲緩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贊許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盡量提醒自己,使性格內向的成年人擔憂的、行動敏捷的雙子座孩子,和使敢作敢為的成年人惱怒的、沉默膽小的摩羯座孩子,都恰恰表現著他們自我。想表現自己並非易事,因為人們總是力圖改變別人的性格。
一心可二用
雙子座孩子說他能夠同時既做作業又聽收音機時,他或許說的是真話。如果他的學習成績也挺好,更說明他是對的。雙子座孩子決不滿足於在同一時間只追求一個目標。他們就像要用一次生命獲得二次生活所得,盡其所能地盡快吸取一切可能得到的知識。他們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堅持把某個事情完全學會的耐心和意願。要警戒你的雙子座孩子,別讓他把自己敏捷的思維和善辯的才能在不求甚解中浪費掉。
由於你的雙子座孩子在去某地的時候總是碰到一些新鮮事,所以你會發現他很少守時。你還會發現,他很少靜聽別人講話而不插嘴,這是由於他能夠很快理解別人的意圖並且不願聆聽其中的詳情。他或許喜歡重復別人的話,但他卻不會允許別人這樣做,這自然會激怒別人。在課堂中,一隻蒼蠅,一片彩色的紙條,或者室外的一縷青煙都可能分散他的注意力。要使他精力集中可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可是一旦你吸引也他的注意力,他那強烈的好奇心會使你得大的回報。
❿ 用「聽話」禁錮孩子,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越小的孩子越沒有能力去考慮他人的感受,他們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從小就特別會察言觀色,特別聽話,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在和父母相處時感覺要得到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的表現滿足了父母的要求和期望時,他才是被愛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非常沒有安全感,沒有自己的立場和主見,也不敢表達自己的心聲,而且往往特別在意外界對他的評價。對於父母來說,聽話的孩子當然更好管,更好帶。所以很多父母會要求孩子聽話是出於對自己的需求。但是就像剛剛說到的,要孩子聽話,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自主意識,在抹殺孩子的未來。所以一方面父母要認識到,過分聽話的孩子其實不是好事。當然有自主意識,特別有想法的孩子,對於父母來說是相當挑戰的。父母不要貪圖一時的舒服和輕松,而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