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九歲兒童不會自理怎麼辦
擴展閱讀
閱達教育怎麼退 2024-09-23 05:24:58
健康教育開展什麼講座 2024-09-23 04:54:19

九歲兒童不會自理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09-22 12:25:46

❶ 小孩九歲了,雙腿無力,生活不能自理,情況越來越嚴重

去大醫院神內科做個檢查,先排除腦部問題,再排除 重症肌無力。

❷ 9歲兒童自控能力差怎麼辦

9歲兒童自控能力差怎麼辦

9歲兒童自控能力差怎麼辦?孩子是媽媽們的心尖,但是有不少9歲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差,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這樣的孩子。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9歲兒童自控能力差怎麼辦的相關內容。

9歲兒童自控能力差怎麼辦1

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要從養成一個好習慣開始。比如睡覺要准時。再比如孩子的吃飯時間。我會告訴他要在半個小時之內吃完,如果超時了他這一天就不能吃任何零食,也不允許看動畫片。此外,還要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習慣。從整理書包開始,到整理書桌,再到整理自己的衣櫃和房間,慢慢的對孩子有要求,養成能保管好自己的東西、做事有效率的習慣。

建立與人相處的原則。 首先教會他把東西跟別人一起分享;然後是經常跟孩子講和別人相處的原則:一是不要做傷害別人的事,二是不要做妨礙別人的事。

鍛煉做家務的能 力。 我們需要孩子做家務。收拾物品只是家務之一,其他的家務比如擦地板、買東西都是對孩子比較好的鍛煉。出去買東西還能夠鍛煉他的交往能力。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其實給孩子零花錢有一些好處:一是他損壞東西我可以讓他用零花錢去賠。二是他有金錢意識之後,感覺零花錢不易得,就不會大手大腳花錢。

合理分配學習娛樂時間。 我跟孩子約定這樣的:周一到周五不能看電視玩電腦;周六要把作業做完;周日我會讓他休息一整天,不需要學習。

學會表揚和批評孩子。 很多家長對表揚有一個誤區,認為表揚孩子就要對孩子猛誇,孩子做錯了事也不敢批評,等孩子無法無天了就先忍著,實在忍不了就打孩子一頓。我們表揚的關鍵是對事不對人。

勇於承認錯誤。培養孩子認錯習慣:家長以身作則。 每次我做錯什麼事都以非常好的態度去和兒子道歉,然後想辦法去彌補。不要認為和孩子認錯是丟臉的事。

9歲兒童自控能力差怎麼辦2

1、運用正確的處理技巧

延遲滿足。當孩子提出某種要求時,家長可以延遲滿足他們的需要,等過一段時間再實現他的願望。如家裡要來客人了,媽媽做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孩子忍不住要吃,媽媽就告訴孩子要等客人來了再吃,表現好的話可以獎勵一小塊巧克力。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或學會耐心,這是自我控制力形成的前提。

2、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只有具備了規則意識,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長可以現在生活常規方面著手,制定規則如按時起床、睡覺,不挑食等。家長要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孩子就會逐步約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規,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孩子訂立一些規矩並堅決執行。如帶孩子逛商場前,給孩子明確說不能亂買東西。盡管如此,孩子可能還會亂要,這時家長就要果斷拒絕。孩子經過一次次失敗的體驗,自然不會胡亂要了。

3、通過游戲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戲中常常蘊含著規則,孩子通過這種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媽媽可以和孩子玩「木頭人」的游戲,孩子通過扮演「木頭人」,學會控制自己的動作,進而產生自我控制的意識。

4、家長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樣

爸爸媽媽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現好的話,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如帶孩子外出,遇到堵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戲消磨時光,避免把焦躁情緒傳染給孩子,讓等待的過程變得有趣。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深呼吸並說:「我要冷靜,不能發火。」這些言行都會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原因

1、「我」身心發展不成熟

孩子由於年齡的特性,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對於外界的刺激容易產生興奮、難以抑制的情緒,抵制誘惑的能力差。這就是為什麼家長[微博]能用一個新奇的玩具或好吃的東西輕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認識能力有限,對是非分辨得不是特別清楚,所以出現一些沖動、控制能力差的表現是正常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會逐漸增強。

2、父母對「我」溺愛的教養態度

雖然孩子偶爾出現控制力差的表現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經常這樣,家長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了。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為家庭的「中心」,全家人圍著他團團轉,要什麼給什麼,這就讓孩子形成了「說一不二」的習慣。孩子做事只憑自己的喜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3、父母對「我」的影響

孩子正處於模仿和好奇心旺盛的時期,喜歡「有樣學樣」。請家長想一下:帶孩子出去玩,堵車的時候,你是否表現出焦躁的情緒?和孩子游戲時,你是否常常不耐煩?心情不好時,你是否常常發火並遷怒於孩子?你在生活中不經意的行為和情緒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父母缺乏自我控制力,孩子在這方面也會表現不佳。

4、父母對「我」的忽視

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太忙,疏於對孩子的照顧和管教,致使孩子從小缺乏親子交流溝通,孩子難以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控制能力。

5、家庭成員對「我」教育方式不一致

現在的家庭,很多是「四二一」的模式,那麼多的成人圍繞著一個孩子,況且,成人教育觀念的不同,勢必導致他們教育方式的差別,兩代人教育觀的差異,這也是原因之一。

如何培養幼兒自控能力

1、一些小事情大人們不必事必躬親

很多家長怕累著孩子,認為孩子還小。自己能做的就順帶做了。其實這在一點點的讓孩子認為什麼事情都有家長,給他們一種依賴感。這不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應該試著讓孩子做些事情,慢慢的他們也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漸漸的學會自我控制。

2、上面的第一步看似與自我控制力沒有關系

家長可以說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人,如果家長可以很好的控制住自己,那麼孩子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所以下來一點就是家長們要以身作則,自己首先能夠控制好自己。做事情不三心二意,不拖拖拉拉,按時完成好自己的事情,小孩子總會有個模仿的對象,那就是家長。

3、家裡最好是有一條條不成文的規定

這個在每個家庭里都應該有。比如什麼事情該做,什麼時候晚上就應該休息了,對待長輩應該怎麼做,如何為人處世等。如果能將這些內容一點點的滲透到孩子的思想中,孩子就會在這樣的氛圍中熏陶,很好的成長!

4、家長應該從小事教會孩子該怎麼做

小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待事情的態度,鍛煉人的能力。比如家長可以從小就教孩子們獨立的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吃完飯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好,能夠自己打掃屋子,為媽媽洗洗碗,幫助媽媽處理一些家裡的家務等等。這都是鍛煉孩子的能力的體現。從小事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長大才可以不浪費時間,做事情才會不拖泥帶水,三心二意。

❸ 家侄已九歲了,不會說話,生活不能自理能夠聽見,求助良方

你好,孩子說話有早晚,特別是男孩子,說話就是照比女孩子要更晚一些,這是比較通常的情況。還有一種是,如果寶寶的運動細胞過於發達的話,比如說學走路的特別早,學什麼動作特別快,相對的,他的語言系統就發育比較滯後一些,說話是比較晚的。

建議:對於這種情況,平時多帶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呵呵,我們大人聽不懂的話,小朋友們就一定沒有問題的呢。有了交流後,他的話就會越說越多了

❹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

等到李飛上了初中,日常生活父母便不能隨身照顧了,於是他不得不過起了獨立生活。等到衣服臟了,不能及時拿回家去洗,他就脫下來往盆子里一泡,學著人家洗了起來。可是別人的衣服都洗得乾乾凈凈的,自己的卻弄得花里胡哨的,這一片那一片。褲子上體育課都弄破了,卻還沒有縫好,以至於再上體育課時湊活著穿。等到兩周後回家,父母看到李飛的邋遢樣子都快認不出來了,感到又心疼又難過。專家分析 李飛自理能力差,不是李飛自己的原因,而是父母的過度溺愛造成的。現在大多數孩子是在父母的「溫棚」里,因為受到嬌寵而變得脆弱,缺乏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與能力,直接導致自理能力差;再者一旦孩子沒有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產生了氣餒,便會一蹶不振,失去了面對事情的信心,造成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長此以往,孩子是不能夠學會獨立生存的,更別說成材了。 作為父母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應該從自身上找原因,是由於父母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 一是由於父母對孩子過度嬌慣,總是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沒有機會學會一些自理的能力。 二是因為父母在對孩子自立的問題上總是批評多鼓勵少。孩子自己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結果不能如願,於是父母就會譏諷嘲笑、極力批評。甚至在孩子做錯的時候總是批評,不會幫助孩子改正。 三是因為父母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上總是半途而廢。父母看到孩子差不多具備了一些自理能力就不注重繼續培養了,直接造成孩子在某些方面總是懵懵然,不能發揮出應有的自理能力。 孩子能夠自理是當孩子遇到事情,有能夠獨立的解決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在孩子的成長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孩子成長的好壞,關繫到孩子的未來。作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鍛煉。 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一些對孩子成長有用的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這樣不僅能使孩子增長一些生活常識,還會讓孩子在自理活動中感覺到成長的快樂。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獨立生活,在人生道路上處理事情時游刃有餘,自信的笑對未來。解決妙方 父母在面對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時,就要試著找一些方法,來逐步地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得到一些鍛煉,從而增強孩子的生存能力。作為父母,就應該學會一些方法來改變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的現象: (1)父母對孩子不能過分溺愛,更不能嬌慣。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直接原因是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父母總是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時,父母就要讓孩子接觸到勞動上,當然包括孩子的事情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孩子也是非常願意去做的,因為父母給予孩子一些動手能力的機會,可以使孩子自己感覺到增長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甚至培養了孩子的勞動精神。 (2)當孩子做分內事情的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鍛煉的。孩子在做自己分內事情的時候,內心總是充滿了希望,想方設法要把事情順利的完成。這個時候父母如果橫加阻攔,就會不自覺地把孩子的自理念頭打破了。孩子的欣喜一旦被埋沒,就不會再產生對所做事情的興趣。隨著父母阻止的深入,孩子就不再對任何事情動手去做了。如果孩子形成了依賴的心理,什麼事情都要父母去代勞了,就不會去自理了。因此說孩子分內的事情,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做。(3) 父母要對孩子積極的自理少批評。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孩子開始學著自理了。對這種積極地動手能力要始終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管結果怎樣,孩子畢竟親自去做了。即使最後孩子沒有成功,也不能嘲笑譏諷,極力批評。因為孩子在積極的做事情的時候,是內心興趣所致,這是好的一方面。父母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這種自理興趣。(4)父母不能「半途而廢」,要始終在關注孩子的自理能力。作為父母認識到了自理能力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就一定要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養始終保持積極地態度,不能看到孩子差不多具備了就半途而廢、草草了結。 摘自《搬開孩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成墨初 編著

❺ 親戚家小孩今年9歲不會說話有自殘行為還有吃飯不會自己吃上大小便也不會自理現在撫養有問題請問該怎麼辦

先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孩子肯定有問題啊。
1,這個找當地政府,讓他們幫忙解決,一級一級找,這么困難的人家。
2,還有一個途徑,上網錄視頻,看看有沒有好心人幫忙捐款什麼的
3,網路太發達,上網搜,找媒體。好多專欄有幫助窮人宣傳的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❻ 該如何培養9歲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上進心

孩子在學習語文的時候,經常有這樣一種困惑:不知道從何下手。語文學習不象其他學科一樣,只要熟悉課本,掌握相關定理定義,多加記憶,就能得到明顯提高。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有些孩子語文並不好,並想通過積極的努力使成績得到迅速提高。但往往不如所願。這是因為,語文學科相比於其他學科,有其自身的特徵:它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具有強烈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因而學習起來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短期內不見得有很大成效。它需要長期的積淀積累,才能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把語文的學習當作一種習慣來養成,只有把語文學習本身當作一種習慣性行為,才能做到時時學,處處學,達到「留心處處皆學問」 的境地,才能真正學好語文。那麼,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語文學習習慣呢?

首先是激發孩子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說過「樂之者不如好之者」。首先,學語文的興趣來自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產中,文學成就璀燦奪目。家長可以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學成就開展五彩繽紛的語文活動,如跟孩子一起表演課本劇,朗誦比賽,成語接龍,妙對欣賞,觀看經典電影進行台詞對白,這樣會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不但讓他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長了不少知識,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增。其次,興趣還來自成就感。語文不像理科那樣一道題就能讓孩子體會到成功。因而家長不要吝嗇你的誇獎,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賞孩子的語文成果,讓贊揚在孩子的成長中佔有主導地位,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喝彩,孩子的成就感就會大增。還要引導孩子涉獵古今中外文學作品,家長經常利用第二課堂時間讓孩子欣賞名家、名篇、名段,讓孩子領悟其中的豐富內涵,領會語言學科的博大精深,孩子自然就會有深入學習的願望。

二是培養孩子自學語文的習慣。換句話說也就是說要培養孩子學語文的自主性。自主學習結合語文就是課前預習習慣、運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後復習與置疑的習慣,獨立思考創新求異的習慣。其中,課前的預習習慣非常重要,強化課前預習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學習經驗,它可以使孩子及時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准備好聽新課必須的知識,從而提高孩子的聽課水平與筆記水平。學會運用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是孩子必備的習慣,是自學的第一步。有了課前預習,孩子在課堂輔導中就有心理優勢,而且自己查工具書積累的知識不易忘記,它符合現代輔導理論對孩子主體性的要求。長期堅持自覺預習的孩子,語文成績進步大,而且在閱讀、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三是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習慣。有研究者曾對初一兩個班級109名孩子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卷105份,內容主要是家庭擁有家電、機動車、書籍的數量、孩子看課外書的數量等調查。家用電器、機動車的使用較為普及。但作為書籍這類文化必須品在多數家庭中的擁有量卻讓人堪憂. 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更令人震驚:經常看課外書的有25人,偶爾看看的74人,從不看的5人。孩子的課余時間幾乎被電視劇佔去了,據統計,109人中看過《還珠格格》的有82人,假日、休息時間大部分被連續劇占據,追星厭學就成必然。再加上有的家長由於忙於工作對孩子重視不夠,不懂得輔導與約束,大部分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都很差,因而大部分孩子的學習都相對較差,閱讀面窄,無法適應輔導要求。正如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減輕後進生的腦力勞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通過有選擇的閱讀,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喚醒它、迫使它加強工作。他又說:「孩子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學習成績差的孩子的頭腦更需要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而語文水平的高低直接與孩子是否重視課外閱讀有關。事實證明,語文成績優秀的孩子與他們閱讀的量成正比。讀中學的孩子每年應該讀2-3部名著,閱讀量達80萬字,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孩子情操,提高他們的語文修養。可以讓孩子每周做一篇500字左右的讀書摘錄。要求他們課外去圖書館讀書看報,從做讀書摘要開始,到寫自己見解的讀書筆記。只要是日積月累,一篇篇、一本本地讀,孩子的頭腦就會豐盈充實起來。還讓他們每周背一首課外古詩詞。「厚積言有物」,積累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夯實基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作好准備。之後長期堅持,閱讀會慢慢成了孩子們課余的重要活動,許多名著中的典型形象已不再陌生。

四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孩子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勤練筆的習慣。做好這一點,能解決孩子怕寫作文、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問題。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觀察到別人熟視無睹的事物中的奧妙,也是發展智力的途徑之一。知識可以在觀察中活躍起來,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讓孩子把平時觀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隨筆記下來,思考整理,寫成周記或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日積月累,寫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綜合能力也跟上了。課余練筆,源於生活這股活水,孩子隨心而至,多寫真情實感,入情入理,還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襲作文的出現,「多練筆生花」。優秀的作文就是練出來的。

五是培養孩子誦讀文章的習慣。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清楚的說明了讀與文章理解的關系。朗讀是分析的基礎,古私塾先生教書,就靠孩子反復讀後硬背下來,但其中不乏大文豪,足見古人重「讀」是有道理的。讀有默讀、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背誦。課堂輔導中讀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語文教育專家巢宗祺就特別重視誦讀,他說:「培養書面語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誦讀,這也是中華民族學語文的優秀傳統。」現行的初中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就成了第一步。可以讓孩子讀讀背背精彩的語段,潛移默化,積腋成裘,這些東西就成為孩子自己的了。

學語文的好習慣不僅僅是這些,還需要我們家長在輔導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思考、多積累,再教給孩子用。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足夠的時間訓練作保證,孩子還應具備必要的工具書,與家長長期的督促密不可分。家長要利用近一年的時間在每堂新課之前抽查預習的情況,讓孩子比較:預習了的上課效果和沒預習的上課效果的差別所在。課外閱讀,書多而雜,家長必須幫助孩子篩選要讀的書,更要讀文質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書。閱讀中要引導他們不要流於故事情節,更看重作品的人物塑造,思想內容、語言特色。習慣的養成總是存在一個以多帶少的問題,大多數孩子好學上進,有自信心,有自覺性,在家長的引導下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❼ 九歲女童晚上自己不脫衣服衣老是讓父母幫忙

孩子九歲還不會自己穿衣服,多半是缺乏自理能力,父母別再慣著了。
讓孩子知道,穿衣服是自己的事。
想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必須先明確告訴孩子哪些是她自己的事兒。那段時間,我明確告訴孩子「穿衣服是自己的事,我們家的每個人都是自己穿衣服的。你小時候太小,需要媽媽幫你穿,但你現在長大了,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就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❽ 孩子自理能力差怎麼辦

要培養孩子的生活生理能力,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善於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在家庭生活中,應當注意教育孩子自學地、主動地、獨立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應當教育孩子明確自己活動的目的和任務,逐步培養孩子學會自學地計劃和檢查自己的學習和活動,父母切不可包辦代替。由於兒童自我調節、控制行為的能力還很差,所以,單單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獨立性還不夠,必須把抽象的道理和具體的生動、事實結合起來,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多讓孩子參加勞動特別是服務性勞動

應當放手讓孩子參加自我服務勞動,讓其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諸如穿衣、系鞋帶、梳頭、洗臉、吃飯、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等,父母盡量不要替孩子代做。父母還應當讓孩子經常參加一些家務勞動,如幫父母洗菜、購買物品、打掃衛生等,這是培養孩子生活處理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除此之外,父母應當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的值日勞動和一些公益性勞動。讓孩子參加自我服務勞動,培養其從小就自己動手來滿足一些個人需要,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處理能力,而且還有助於使其養成尊敬父母的良好習慣,尋培養孩子的集體感、責任心也大有幫助。

3、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

父母應教育孩子有效利用時間,讓其學會對時間的統籌安排,並學會利用好零碎時間和發揮時間的綜合效應,教育孩子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意義,使其從小在心中就打下"時間性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的深刻烙櫻還應注意讓孩子養成今日事情今日完成、珍惜時間、節約時間、遵守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4、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由於小學生生我判斷的能力還很有限,他們喜歡模仿他人的行為,而不會考慮某種行為是否正確、適當。所以,父母要為兒童提供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家中收拾整潔條理,辦事獨立自主、干凈利索,這樣,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可供他們學習的範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會逐漸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

❾ 家侄已九歲了,不會說話,生活不能自理能夠聽見,求助良方

您好,九歲的寶寶基本能夠說話和生活自理了,若不能,應警惕「孤獨症」的可能,建議到專門的孤獨症訓練機構訓練治療。

❿ 孩子9歲了還膽小,不願意自己睡一個房間怎麼辦!

啊?這個啊。。。 沒當過爸爸還真不知道,反正我小時候是被打PP了! 長大點就好了。。。 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太依賴父母,家長過度的寵愛關照往往導致孩子各方面嚴重依賴親人,長大以後生活自理能力極差,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獨立的性格,培養的良好心理素質。 家長只要注意引導孩子,他們的依賴性就會慢慢減退。 1、注意轉移法。 對不喜歡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可以早點把他們送去,不要立即離開,先和幼兒園老師、其他小朋友一起陪孩子做游戲,孩子很快就被他喜歡的事物吸引了,家長這時再離開,孩子就不會哭鬧了。長此以往,他們對媽媽的依賴自然就減退了。 2、習慣培養法。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兩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做事的慾望,但常會把事情辦糟。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嚴厲批評,甚至自己去做而剝奪孩子做事的權利,要多鼓勵他們,否則孩子容易產生失敗感,以後會更加依賴父母。 3、疏離法。父母應有意識地疏遠孩子,給他們一個自己活動的空間不要孩子一哭鬧,就趕緊撫慰。更不要在他們剛學走路的時候,不斷地大呼小叫「當心,別摔了」。這會讓孩子習慣於有一雙眼睛總不離他的左右,一旦沒有,他就會不適應而覺得不安全。 4、認知領悟法。家長要幫助孩子逐漸理解「獨立」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讓孩子多觀察小動物,引導他們思考:要是小雞總關在蛋殼里怎麼辦?讓他們明白長大了就要學著離開父母。 5、社交法。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盡早形成社會化功能。如今,城市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樓里,平時除了去幼兒園很少和同齡孩子一起玩耍,這樣他們長大後很可能膽怯、孤僻、不善交往。父母可以邀請鄰居或親友的孩子來家裡做客,滿足孩子的交友需求。父母也可以多帶孩子旅遊、看展覽,幫助他們開闊眼界。這些都會分散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幫助他們形成完善人格。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一刻也離不開媽媽,只要見不到就大哭大鬧,甚至睡覺時也必須和媽媽同床同被,否則就不肯入睡。比如有的孩子每當要離開媽媽,像去幼兒園或去爺爺奶奶家,她總要哭鬧一場,而媽媽一回來,她就破涕為笑,緊緊地依偎在媽媽身邊。有些家長覺得這是因為孩子太小,長大自然就好了,其實孩子這種對媽媽的極度依賴和對他人的不信任應該引起家長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