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算八月份帶孩子去泰安玩,不知六歲男孩子能爬上泰山嗎晚上爬山是不是很危險可是白天又太曬,求助!
對於八歲的孩子是個挑戰,不過建議還是帶著孩子去,磨練下孩子的毅力,鍛煉下孩子的身心。晚上爬的話十點多開始上山就可以,帶上手電筒,跟好大隊人群就好,順著台階一般是沒問題的,包里帶兩件長袖,如果孩子到中天門堅持不住可以休息,轉車上去或者到天亮坐纜車上。慢慢的爬應該問題不大,最主要就是十八盤的位置多注意安全就好,最好家長能看著點。當然帶好水是很必須的,晚上爬照樣會出很多汗。
2. 0~6歲兒童發育評估標准
0~6歲兒童發育評估標准
0~6歲兒童發育評估標准,身高、體重是衡量兒童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一項重要指標。那麼你知道嬰兒發育的標准嗎?下面我總結了0~6歲兒童發育評估標准,一起來看看吧!
0~6歲兒童發育評估標准1
新生兒身高標准:新生兒男寶寶的平均身高會高於女寶寶一些,根據幼兒生長發育測評標准顯示,新生兒的身高標准范圍為男寶寶45、2-55、8cm,平均值為50、4cm,女寶寶44、7-55、0cm,平均值為49、7cm,伴隨著孩子的月份成長,由於受營養、遺傳、環境等因素影響,孩子的身高在迅速生長的同時,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月份里,都要一份標准量表,家長可隨時參考。
有了寶寶的日子,時間過的很漫長,吃飽了睡,睡醒了吃,總是感慨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
一個月時:小手小腳能自主活動,能把小拳頭送到嘴邊,能注視你的眼睛。
兩個月時:趴著的時候能稍微抬起頭,能追視物體和轉頭看,會看著你微笑。
三個月:趴著抬頭時,可以撐起上半身,雙手可以張開和握拳 ,能咯咯的笑出聲。
四個月時:追視物體的能力變得更強,能抓著玩具玩,喜歡互動。
五個月時:能自如翻身,用手和嘴來探索周圍,能咿咿呀呀的發聲。
六個月時:能獨坐片刻,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
七個月時:自己能坐的比較穩當,能伸手去抓想要的玩具或物品,能感知你的情緒。
八個月時:能換手拿玩具,能用不同的方式感知物品,扔,拍,敲打,搖晃等,能分辨熟悉和陌生的人。
九個月時:能用拇指和小指捏住小物件,能爬,能稍微扶站。
十個月時:會做拜拜,鼓掌等動作,能發出babamama等聲音,
十一個月時:能自己站立一會,知道常見物品的名稱,更喜歡媽媽或更親密的看護人。
十二個月時:站立和扶走的表現都很好,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會指認身體的一些部位。
生你的那天猶在眼前,忽然之間,你已經能揚著雙手,撲到我的懷里,你還沒有長大,可我已經開始懷念你的小時候了,慢些長大吧,因為每天都不能重來。
生長發育存在個體差異,需要通過定期體檢等方式持續關注。以上月齡和對應能力只是大致情況,實際上有的寶寶運動能力發展得比較早,有的則語言能力更強,這都是正常的。大家千萬不要單憑其中哪一條就認為寶寶長得不夠好。
0~6歲兒童發育評估標准2
兒童生長發育標准
小兒生長發育總的特點為:出生後頭2年身高、體重增長較快,2歲至青春期以前有較為穩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長,以後漸漸停止。體格發育有頭尾規律,即:嬰幼兒期頭部發育領先,隨著年齡的增長,頭增長不多而四肢、軀干增長速度加快。嬰兒期頭部高度佔全身的1/4,成人頭高占身高的1/8。以下是初生兒—7歲的生長發育對照表:
兒童生長發育標准推算方法
1、身高推算公式
出生3個月增長3-3、5厘米/每月
4-6個月增長2厘米/每月
7-12個月增長1-1、5厘米/每月
1周歲後身高=(年齡×5)+80厘米
2、體重推算公式
1-6個月體重(克)=出生體重+(月齡×600克)
7-12個月體重(克)=出生體重+(月齡×500克)
2-14歲體重(公斤)=(年齡×2)+8公斤
3、增長速度參考
年齡//增長速度(單位:厘米/年)
嬰幼兒期(3歲以下) >7厘米/每年
兒童期(3-10歲)
3. 六歲男孩爬山八公里多,用時不到兩小時,全程都很高興,也沒說很累,這樣的事情通經常做嗎
有時候小孩兒是不嫌累的,我女兒小的時候也是帶他去爬山,爬了很長時間,他走的特別快,比大人都。走的快,而且一點兒也不嫌累。
4. 六歲的小孩能爬泰山嗎
如果你不是經常爬上的話,泰山海拔1500米,小孩最多能自己爬100米左右,剩下的你的背著走,小孩體重在16KG左右,不坐纜車的話,保准你下山不到一般,你的腿會抖的不停,背著小孩很危險,為了安全,建議上的時候背著上,下上的時候坐纜車,
5. 3-6歲的孩子可以進行攀登嗎
3~6歲的孩子不適合攀登。因為他們的膝蓋骨沒有長好,攀登不但要費力氣,還有一種技巧。孩子太小,他不一定掌握這種技巧。3~6歲的孩子,他的膝蓋骨沒有完全發育好,如果這么小讓他去攀登,對他的發育成長會有很大的影響。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可以參加簡單的其他的運動,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正在上幼兒園。幼兒園安排的很好,他們玩的是滑滑梯和蹺蹺板。只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你的孩子太小,不適合干體力活,特別是想攀登,或者是輪滑,這樣的運動對膝蓋都是有損傷的。
6. 5、6歲孩子 每天跑步 跑多少時間 或者多少米 才好
6~12歲不適合2小時以上的徒步走。孩子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肌肉系統的能量代謝水平低,供氧能力跟不上此類運動的消耗。
5歲前,球類運動。「球」是移動物體,能刺激視覺、鍛煉反應能力,促進身體對精細動作的控制,提高身體協調性。對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來說,球類是鍛煉較為全面的運動。
12 歲前可練習50米短距離跑步,12歲後可練習400米或800米跑。鍛煉應強調趣味性,可以蛇形跑、接力跑。
不適合運動:
長期靜力運動。倒立、舉重、扎馬步等肢體靜止不動或不發生明顯位置移動的運動,這種運動形式使肌肉持續處於緊張用力狀態,孩子肌肉不發達,長此以往很可能導致肌肉勞損。同時,這種運動會壓迫脊柱、腰椎、胸椎,影響孩子生長發育。比如說,練舉重較早的孩子大多長不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期靜力壓迫,使得孩子參與身高發育的軟骨提前鈣化,難以進行身高發育。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孩子不宜過早做三類運動
7. 如何教育0至6歲的小孩子
一、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一項能力,並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續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麼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幹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後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臟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和口腔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與手的敏感期後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簽。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之後尋找到適當的機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如此反復幾次之後,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於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後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願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後進入分享階段。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後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願意分享了。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這些內容家長可參考孫瑞雪老師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書中有詳細的論述,此書家庭必備家長必讀。 二、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的方式,只能培養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範。對於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於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麼不叫阿姨,怎麼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等等。這就是示範,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左右錯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她緊張:什麼事,媽媽干嗎口氣這么不好?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只鞋交換一下」。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復雜他接受不了。)」據我的經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後,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範,「寶寶,看媽媽做」,媽媽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後,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復調整反復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內化的機會。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么「麻煩」,輕輕鬆鬆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情況是: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育才健康。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發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展。 四、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於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於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 「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哭是他內心矛盾和沖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後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生的什麼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最後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夥伴去了。(這個方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