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十歲兒童咬手指是怎麼回事
擴展閱讀
有什麼基礎保險推薦 2024-11-15 17:48:05
什麼是人格與規范教育 2024-11-15 17:45:58
綜合知識初中英語考什麼 2024-11-15 17:31:38

十歲兒童咬手指是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 2022-09-20 01:09:33

A. 十歲小孩吃手指頭是怎麼回事

孩子出現焦慮,感到不安全。認真觀察孩子和他聊聊,看看是什麼事情讓他焦慮,解除了讓他焦慮的根源,再輔助在外的提示,孩子慢慢還可以修正過來。我家孩子有段時間突然開始咬手指甲,每次一看指甲都是禿的,跟他聊聊發現他是面對新的同學和老師出現焦慮了,每天都問他在學校好玩的事情,放學後跟班上同學在外面多玩一會兒,慢慢他自己也開始適應了,就緩解了很多,現在已經不咬指甲了。

B. 十歲的孩子為何總是咬指甲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種常見現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咬指甲的經歷。因此,一些年輕父母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往往不在意。其實,咬指甲是一種不良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危害。 解放軍304醫院消化科李艷梅醫生介紹說,人的手接觸外界最多,特別是孩子,出於好奇,總喜歡這兒摸摸,那兒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縫中和指尖上會沾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縫是利於細菌滋生的場所,蟲卵在指甲縫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時,無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病菌帶入口腔和體內,導致口腔或牙齒感染,嚴重的還會引發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或者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 經常咬指甲還會對兒童的牙齒造成傷害,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如牙齒外暴,門牙缺角,影響孩子的容貌。咬指甲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損傷甲板,使甲板縮短,周邊不整齊,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來光澤,如侵及甲溝,造成甲溝炎。 據報道,目前中國很多兒童體內含鉛量過高,除了大氣鉛污染外,兒童玩具、食品包裝和學慣用品等帶顏色的塑料產品鉛含量較高。孩子在玩這些玩具時,手上就會沾染鉛,咬指甲時就會把鉛吃進體內,因而,糾正愛咬指甲的不良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少兒童鉛的攝入。 李醫生說,孩子愛咬指甲,有時反映一種心理情緒,如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狀態,其根源可能是受關注不夠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於咬手指甲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訓斥,反過來又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成為繼發性精神刺激因素。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可採用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法,以耐心說服和鼓勵為主,平時多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關注,消除造成孩子緊張的因素。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多交朋友,如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塊做游戲等,轉移其注意力。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千萬不可體罰,不可大聲訓斥,不要粗暴地強行將孩子的手指從嘴裡拉出,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常修剪指甲,對大一點的孩子,可通過講道理告訴他們咬指甲的危害。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個過程,年齡越小越比較好糾正,所以,家長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時就要盡早矯治。 那麼如何矯正呢? 專家發現,用習慣扭轉法治療神經性習慣,包括咬指甲、揪頭發、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習慣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個方法。 步驟大致如下: 1、教給孩子分辨識別習慣性行為出現的情況,例如想辦法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最愛咬手指頭。 2、教給孩子掌握在習慣性行為出現時運用的對抗反應,例如對自己說「媽媽說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蟲。我不要長蟲子。」 3、讓孩子想像用對抗反應控制習慣性子行為時的情景,如想像肚子里不再有蛔蟲,不再鬧肚子疼了。 4、父母要給予必要的督促,當孩子成功地使用對抗反應不再出現習慣性行為時,一定及時給以表揚,這叫作社會支持。 對抗反應應該是一種容易做而且與神經性習慣不相容的自然行為。例如,對有咬指甲習慣的學齡期兒童來說,對抗反應就應該是用手握緊鉛筆1—3分鍾或攥緊拳頭1—3分鍾。因為握鉛筆不論在教室里還是在家裡學習時都是一種自然的行為,對抗反應不會引人注意。讓孩子先學習辨認每一次開始咬指甲的時間和情境。一旦察覺到這種行為(例如,當手指接觸到牙齒時,當手正向嘴移動時),就應立即中止行為並握緊鉛筆。如果孩子當時沒有筆可握,對咬指甲的對抗反應就應該用拳頭,用另一隻手握住它1—3分鍾或把手放到口袋裡1—3分鍾。對孩子使用習慣扭轉法時,父母應給予具體指導。 為什麼習慣扭轉療法有效呢?這可能源於對抗反應的兩種功能:第一種功能在於它是一種替代物,它提供一種替代性行為,從而限制習慣性行為。第二種功能在於它是一種懲罰物,因為它是一種不情願的活動。就是這種雙重的功能使對抗反應抑制以致最後消除了習慣性行為。

C. 9歲半的孩子經常不自覺的咬手指頭是什麼原因

9歲半的孩子經常不自覺的咬手指頭是什麼原因?

3.要改變孩子咬手指的行為,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互相交流,引導孩子學習和研究。一旦發現孩子咬手指,要及時緩解其心理壓力;對有咬手指習慣的孩子不要責罵,這樣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帶孩子進行更有益的戶外活動。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給孩子更多的關愛,這樣才能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因為孩子長時間咀嚼手指會形成不良習慣,這種不良習慣不衛生,可能會影響手指的生長發育,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引起感染。

D. 10歲孩子總咬手指怎麼回事

網友:我外甥女10歲,總愛咬手指頭,從小就這樣,家長因此想盡各種辦法或批評都不見效。即使寫作業也要把不握筆的手放嘴裡,平時好動不閑著,上課聽課有時就不自覺地站起來自己活動,大人跟她說話常心不在焉,需要重復幾遍才聽見。請問該怎麼辦? 專家:首先要看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排除這個因素,愛咬手指通常是一種心理行為障礙。咬手指頭,是嬰幼兒期自我滿足的一種方法,稱為「口欲期」,兩歲後這種行為會逐漸消失,如果依然保留這種行為,則是孩子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不良情緒的一種釋放,是受關注不夠或缺乏安全感,因此父母應給孩子更多的精神關注和滿足。此外,可用獎勵的辦法幫孩子改正這種行為,如今天沒咬手指獎勵什麼,不可體罰或大聲訓斥、粗暴地將孩子的手指從嘴裡拉出,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這種習慣。也可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轉移其注意力。 不過,這位女孩10歲了,聽課卻有時就不自覺地站起來自己活動,不能自我控制,且平時好動不閑著,大人跟她說話常心不在焉,也有多動症的可能,建議家長最好帶其到醫院兒童心理科進行相關檢查。

E. 十歲兒童吃手是怎麼回事

十歲的孩子愛吃手,通常通常有生理和心理兩種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的問題:如體內缺少鋅、鐵等微量元素。心理方面其原因主要有:家長對孩子的衛生和健康關心不夠,孩子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缺乏家庭的溫暖感,長期的學習壓力,使孩子無法減輕心理的負擔,加上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壓力增大.。建議家長首先要帶孩子做微量元素測試,若缺少微量元素就要及時補充。如果是因為家庭矛盾帶給孩子壓力而造成的心理問題,就需要及時與孩子溝通,解除他們的壓力。要改變孩子吃手指的行為,一是預防,要多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交流溝通,指導孩子讀書學習。一旦發現孩子有吃手指的行為,要及時疏導孩子的心理壓力,二是對有咬手指習慣的孩子不要呵斥打罵,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帶孩子進行有益的戶外活動,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從而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的發展。

F. 孩子內向10歲了愛用牙咬手指頭皮怎麼回事

咬指甲的習慣是兒童局促不安易動的表現,是體內缺少某些重要元素的表現。 父母不要讓孩子啃指甲,因為啃指甲會使細菌通過口腔進入體內,而且還會引起鉛中毒。 這種情況應排除是否缺鋅。還要排除是否有心理方面的問題。

G. 我家孩子已經十歲了總是用嘴咬手指以及腳趾是為什麼

些孩子所以啃指甲,是由於精神緊張,為了消除緊張情緒而啃指甲。可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來糾正;
有些是在慾望得不到滿足時,不分時間、地點啃手指,甚至達到不想做兒童游戲的程度,則多半是由於他認為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或感到誰也不注意,誰也不理自己。
這種情況,通過適當的關注和愛護可以糾正。僅僅警告孩子不要吮手指,不僅不起作用,而且效果更壞。

H. 10歲兒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

10歲兒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

10歲兒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對於小孩子來說,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壞習慣,尤其是有一些小孩非常喜歡的咬手指,那麼十歲的兒童,如果咬手指對自己有哪些危害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10歲兒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

10歲兒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1

第一,指甲縫中和指尖上會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能會導致口腔或牙齒感染,嚴重的還會引發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等。

第二,長期咬手指咬指甲還會引起兒童的牙齒傷害,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

第三,長期咬手指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導致甲溝炎

第四,長期咬手指可能會影響某一些單詞的發音,造成孩子口齒不清,容易出現咬舌等問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寶寶咬手指怎麼辦

第一,給予安全感。 盡量滿足孩子被愛的需求,多花時間陪伴,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進行適當的肌膚接觸,例如一些擁抱或撫摸;陪孩子做做游戲

第二,改善家庭環境、優化家庭氛圍。 盡量給孩子寬松民主和諧穩定的家庭氛圍,要讓孩子有表達自己意願和想法或是對於家庭事務有不同意見的機會,尤其是讓孩子敢於並願意在家庭中表達生氣失落不滿的等情緒而不是壓抑和憋著。

第三,建立孩子的自我意識。 當孩子咬手指的時候,詢問孩子「你知道自己正在咬手指嗎?」如果孩子給予的是否定回答,就幫助孩子認識到他當下在做的行為,並且可以幫助孩子找一些替代物來安撫孩子當下的情緒如柔軟的毛巾、毛絨玩具等。

10歲兒童咬手指的危害有哪些2

一、症狀

咬指甲(nailbitting)是指兒童反復出現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為。有的也可表現為咬腳趾甲。常見於10~18歲兒童,但也可早至4歲發病。國外報道大約50%的兒童在某一時期會出現這種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沖下降。至18歲仍有23%的人咬指甲。雖然在5~10歲這個年齡組內,發病率無顯著性的性別差異,但在這個年齡組以上,則男性咬指甲更為常見。在30歲以上的男性中有10%的比例有這種習性障礙。咬指甲常有家庭傾向。

二、為什麼喜歡咬指甲

咬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復咬指甲的行為。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兒童,男女均可發病。多數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咬指甲行為可自行消失,少數頑固者可持續到成人。出現這種現象常與精神緊張有關,在生活節奏改變比如孩子入托、入學時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緊張,在生病時也容易誘發此症,部分小兒由於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內向、敏感、焦慮素質等性格特點的小兒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兒誘因不明。

孩子表現為反復咬指甲。輕者僅啃咬指甲,嚴重者可將每個指甲咬壞,甚至咬壞指甲周圍的皮膚,少數小兒還咬腳趾甲。部分兒童常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狀頑固者夜間也出現咬指甲行為。

三、糾正方法

1、一般療法

家長首先應認識到這是一種病症,單純地採取打罵或懲罰非但無益,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積極尋找引起緊張和憂慮的因素,並及時改善兒童的生活環境,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此外,應給孩子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損傷。

2、心理療法

主要採用行為限制和正面引導。所謂行為限制,即當幼兒咬指甲時,父母應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從嘴裡移開,並用微笑、點頭或誇獎的口吻表示贊允,通過一件有意義的事或玩具,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正面引導,則是對合作的年長兒講清道理,使其意識到咬指甲是一種行為偏離和咬指甲的危害性,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糾正的。同時鼓勵患兒多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鍛煉,發揮自己的潛能,促進身心健康發育。咬指甲癖的治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矯治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故家長不但自己要有信心,而且還要增強患兒的信心。採取父母監督和孩子自我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戒除咬指甲癖這一行為偏離。

孩子喜歡咬手指甲時一定要糾正的,不然時間長了,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很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要細心,但是也不能過於著急而採取極端的方式恐嚇孩子,要採取正確的方法,通過科學的糾正方法來幫助孩子逐漸改掉這個壞習慣,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I. 十一歲男孩常咬手指是怎麼回事

你說的咬手指就是咬指甲吧。咬指甲在高度緊張的孩子中比較常見,而且還有遺傳傾向。這些孩子一感到緊張就開始咬指甲——例如,在學校等待探訪的時候和看到電影中的恐怖鏡頭的時候。如果孩子平時很快樂,也很有成就,那麼,他即使有這種習慣,也不一定是個不好的跡象。盡管如此,這種現象還是值得認真對待的。 如果對咬指甲的孩子嘮嘮叨叨地責罵或者懲罰,通常也只能讓他停止一會兒,因為他們很少能意識到自己在咬指甲。不僅如此,責罵和懲罰最終還會使孩子更加緊張。如果在孩子的指甲上塗上苦味的葯,孩子就會認為這是對他的懲罰。而且這樣做只能使他更加緊張,從而使這種習慣繼續延長。 因此,比較好的作法是找出孩子的壓力是什麼,然後再想辦法排除這些壓力。他是不是不停地受到催促、糾正、警告或者責備?你是不是對他的學習期望得太多?你應該向老師咨詢一下有關他在學校的適應情況。如果他看到電影和電視上的暴力鏡頭時比一般孩子顯得緊張,就乾脆地禁止他看這類節目。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現得很好,就不要過多地說他咬指甲的事了。但是,如果他是表現不好的孩子,那就需要找學校的心理醫生咨詢一下,或者找家庭機構的社會福利工作者商議一下。總之,應該注意的是導致孩子焦慮的原因,而不是咬指甲這一行為本身。 有些孩子咬指甲只是一種與其他無關的緊張習慣。如果這些孩子能意識到同學和朋友可能會嘲笑他們,他們一般都希望改掉這種習慣。同輩人的鄙視常常會對他們產生刺激,從而迫使他們去努力改掉這一習慣。如果給女孩一套修指甲用具,就可能給她提供額外的動力。還可以在孩子不咬指甲的日子獎勵他們貼畫,或者在他們的手指頭上粘上小貼畫,這樣就可以提醒他們不要再去咬指甲。有些大一點的孩子能夠懂得,父母在他們的指甲上塗抹苦味的葯並不是對他們的懲罰。他們覺得這是提醒自己不咬指甲的好辦法。但是,如果父母嘮嘮叨叨地責罵,就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要記住,咬指甲的行為雖然不好看,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多數孩子最終都會自願地停止這種行為。因此,不要把這個小習慣看得太嚴重,不要讓它影響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也不要把本來與此無關的孩子個性問題牽扯進去。 孩子咬指甲的習慣要早糾正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種常見現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咬指甲的經歷。因此,一些年輕父母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往往不在意。其實,咬指甲是一種不良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危害。 解放軍304醫院消化科李艷梅醫生介紹說,人的手接觸外界最多,特別是孩子,出於好奇,總喜歡這兒摸摸,那兒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縫中和指尖上會沾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縫是利於細菌滋生的場所,蟲卵在指甲縫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時,無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病菌帶入口腔和體內,導致口腔或牙齒感染,嚴重的還會引發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或者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 經常咬指甲還會對兒童的牙齒造成傷害,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如牙齒外暴,門牙缺角,影響孩子的容貌。咬指甲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損傷甲板,使甲板縮短,周邊不整齊,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來光澤,如侵及甲溝,造成甲溝炎。 據報道,目前中國很多兒童體內含鉛量過高,除了大氣鉛污染外,兒童玩具、食品包裝和學慣用品等帶顏色的塑料產品鉛含量較高。孩子在玩這些玩具時,手上就會沾染鉛,咬指甲時就會把鉛吃進體內,因而,糾正愛咬指甲的不良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少兒童鉛的攝入。 李醫生說,孩子愛咬指甲,有時反映一種心理情緒,如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狀態,其根源可能是受關注不夠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於咬手指甲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訓斥,反過來又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成為繼發性精神刺激因素。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可採用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法,以耐心說服和鼓勵為主,平時多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關注,消除造成孩子緊張的因素。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多交朋友,如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塊做游戲等,轉移其注意力。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千萬不可體罰,不可大聲訓斥,不要粗暴地強行將孩子的手指從嘴裡拉出,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常修剪指甲,對大一點的孩子,可通過講道理告訴他們咬指甲的危害。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個過程,年齡越小越比較好糾正,所以,家長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時就要盡早矯治。 那麼如何矯正呢? 專家發現,用習慣扭轉法治療神經性習慣,包括咬指甲、揪頭發、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習慣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個方法。 步驟大致如下: 1、教給孩子分辨識別習慣性行為出現的情況,例如想辦法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最愛咬手指頭。 2、教給孩子掌握在習慣性行為出現時運用的對抗反應,例如對自己說「媽媽說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蟲。我不要長蟲子。」 3、讓孩子想像用對抗反應控制習慣性子行為時的情景,如想像肚子里不再有蛔蟲,不再鬧肚子疼了。 4、父母要給予必要的督促,當孩子成功地使用對抗反應不再出現習慣性行為時,一定及時給以表揚,這叫作社會支持。 對抗反應應該是一種容易做而且與神經性習慣不相容的自然行為。例如,對有咬指甲習慣的學齡期兒童來說,對抗反應就應該是用手握緊鉛筆1—3分鍾或攥緊拳頭1—3分鍾。因為握鉛筆不論在教室里還是在家裡學習時都是一種自然的行為,對抗反應不會引人注意。讓孩子先學習辨認每一次開始咬指甲的時間和情境。一旦察覺到這種行為(例如,當手指接觸到牙齒時,當手正向嘴移動時),就應立即中止行為並握緊鉛筆。如果孩子當時沒有筆可握,對咬指甲的對抗反應就應該用拳頭,用另一隻手握住它1—3分鍾或把手放到口袋裡1—3分鍾。對孩子使用習慣扭轉法時,父母應給予具體指導。 為什麼習慣扭轉療法有效呢?這可能源於對抗反應的兩種功能:第一種功能在於它是一種替代物,它提供一種替代性行為,從而限制習慣性行為。第二種功能在於它是一種懲罰物,因為它是一種不情願的活動。就是這種雙重的功能使對抗反應抑制以致最後消除了習慣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