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爛腸症怎麼治療
擴展閱讀
同學腳丫好好做什麼呀 2024-09-23 18:45:33

兒童爛腸症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 2022-09-19 12:24:03

❶ 溫室甲魚腸炎怎麼辦,尾巴有點紅

腸炎病主要症狀與預防
甲魚腸炎病也有叫腐腸病、爛腸病,是一種易引起暴發的傳染性疾病。
(一)病因病症
1、病因
多為飼料變質特別是飼料原料中魚粉的變質,或飼料中有刺激性物質損傷腸道引發感染所致,特別是有些地區長期投喂冰鮮海魚,就極易發生這種疾病。而暴發則因發病初期沒有及時控制或隔離病龜,特別是飼料在水下投喂的養龜場,因飼料質量不好時,會有大量變質的剩餌分解於水中使水質很快惡化,就極易引起疾病暴發。此外,已有此病的龜種混養使龜互相感染也易引起此病。
2、病症
病龜無任何外部症狀,先是吃食減少繼而停食,不久後大多趴於食台或池角陰避處,可見泄殖孔流血。幾天後如發現群體吃食量明顯減少,可視為暴發病的先兆。
病龜解剖可見腸粘膜充血,有的腸壁嚴重潰瘍,嚴重的後腸呈淡黃色變性壞死。特別嚴重的伴有肝變和腹水。
(二)主動預防
1、投喂優質飼料
要投喂質量可靠的優質飼料,絕對不投喂變質或質量不好的飼料。特別是冰鮮小魚一定要化透後清洗干凈後再投喂,而且數量要控制在總飼料量的30%左右。因為冰鮮海魚極易攜帶病原生物,同時冰鮮中的組織胺也會引發龜疾病。
2、定期投喂葯餌
每月定期投喂添加比例為干飼料量0.5%大蒜素的飼料連續投喂10天,或用中葯穿心蓮、魚腥草、甘草各25%,焦山楂15%、三七10%合劑,按每日干飼料量5%的比例煎汁拌入飼料中連喂7天。
3、調節好池塘水環境
調節好池塘水水質,室內應適當換新水。室外池塘應用生石灰每20天用每立方米水體50克潑灑調節。
(三)積極治療
1、發現有病後應立即停喂有質量問題的飼料,調換新鮮的優質飼料。
2、能吃食的投喂慶大黴素,飼料量的0.5%添加,連喂5天。

❷ 痧氣的治療方法

基本概述 痧氣(痧脹)是指夏秋之間,因感受風寒暑濕之氣,或因接觸疫氣、穢濁之邪,阻寒於內,出現腹痛悶亂的一種病症。因痧氣脹寒胃腸,壅阻經絡,故又名「痧脹」。 病因 其症先吐瀉,後心腹絞痛;或先心腹絞痛而後吐瀉,胸膈作脹,頭目不清,遍身腫脹,四肢不舉,舌強不語。《痧症要略》:「痧脹者,氣之閉也,火之逆也。

痧氣主要是由風、濕、火三氣相搏而為病。夏秋之際,風、濕、熱三氣旺盛,人若勞逸過度,則容易感邪,而常發痧;若體質虛弱,暑熱或暑濕穢濁之氣會乘虛而入。 返回頂部症狀體征 症狀體征 痧在皮膚氣分的,皮疹隱現紅點,有如脈疹,稱為「紅痧」;若痧毒蘊於肌肉血分的,全身脹痛,且有黑斑,稱為「烏痧」。若證情深重,則見發寒熱,頭、胸、腹或脹或痛,或神昏喉痛,或上吐下瀉,或腰如束帶,或指甲青黑,或手足麻木等。鑒別診斷 中醫古籍中有關「痧氣」的記載,則涉及到內、外、兒、五官等各種疾患。《痧症合壁》一書就介紹了四十多種痧,連附屬的共一百多種,根據其描述的症狀分析,「角弓反張痧」類似現代醫學的驚厥、癲癇之類,「爛喉痧」類似化膿性扁桃體炎,「癟螺痧」類似脫水症,「盤腸痧」類似腸梗阻,「爛腸痧」類似闌尾炎,以病因定名的有「寒痧」、「風痧」、「熱痧」、「暑痧」等。因此,當治「痧氣」應辯證辨病論治。「熱痧」、「暑痧」可以針灸、挑刺、刮痧法輔以葯物治之,如其他的「痧氣」則應去醫院診治,切勿耽誤病情。並發症 病犯太陽,則頭痛發熱;犯少陽,則耳旁腫脹,寒熱往來;犯陽明,則面目如火,但熱而不寒;犯太陰則腹痛;犯厥陰則少腹痛或胸脅痛;犯少陰則腰痛而皆身涼。犯乎肺則咳嗽痰喘微熱,甚則鼻衄;犯手心則心痛或心脹頭額冷汗如珠,而身或熱或涼;犯乎膀既則小便溺血,甚則身熱;犯乎大腸則痢下膿血,重則嘔吐身熱;犯乎肝則沉重不能轉側,哺熱、內熱,甚則吐血;犯乎三焦則熱毒內攻,上則口渴,下則便結。治痧當辨身涼身熱:蓋縣涼者、內熱者,宜攻其里,表熱者,室透其肌。預防保健 大小便宜通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而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而分利之。咽喉治法痧症危急,若犯咽喉,則疾喘如鋸,先放其痧。急用薄荷、鼠粘子、童便、山豆根之類以清之,或兼用冰硼散以收之。然後,余症俱從緩治。治痧當絕其根痧之為害,治之雖愈,若一有未除,即復肆毒,又遍周身、如在表者已刮。在中者已放;而在內者少有未消,一吃米飯或熱湯、熱酒,痧毒即復,由內而攻表,遂遍周身。如在內者已治,在中者已放,而在表者末刮,即復由外而攻內。若表裡具盡治突,而在中者未放,亦復傳遍表裡。如此可畏之極,真生死所關,非雜病所得而比也,故治痧當絕其根。治痧者,必先開其氣,降其火,而後脹可消也。若食阻痧氣於上者,則吐之;食結痧氣於下者,則導之。故治脹必治氣,治氣必治血。蓋血活痧行,血破痧氣走,血敗痧氣敗,而降火亦在其中矣,此治痧之要術也。」

❸ 關於腸炎

建議排除一下是不是痔瘡引起的出血。如果不是的話,那就要積極進行治療了。

一句俗話,「患有結腸炎,丟了半條命」,長期腹瀉、腹痛,你苦不苦?不敢吃,不敢喝,你煩不煩?便血、爛腸、癌變,你怕不怕?得了結腸炎,危害何其多!
結腸炎患者煩惱一:營養穿腸過
「硬漢架不住三泡稀」,由於結腸炎,即使吃的再多再好,營養也會隨著糞便大量流失。
蛋白質穿腸過:導致貧血、水腫、消瘦、乏力、皮膚蒼白、易脫發……
維生素穿腸過:導致口腔潰瘍、皮膚干粗、骨質疏鬆、肌肉疼痛、夜盲、眼乾……
營養穿腸過:導致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礙,免疫力減弱,炎症易擴散,流感病毒易侵入……
結腸炎患者煩惱二:禍根腸中留
腸粘膜遭受腹瀉的反復侵害,導致多處發生潰爛或潰瘍,使毛細血管及神經裸露於「糞、菌、毒」等惡劣環境中……
(1)肌肉層的潰爛加劇,導致化膿;
(2)刺激裸露的神經,造成腹痛;
(3)擦破裸露的毛細血管,造成便血;
(4)生成疙疙瘩瘩的息肉,突起在腸道內;
(5)潰瘍、腐爛、出血、腸息肉,留下惡患,進一步引發腸穿孔、腸粘連,甚至腸癌。
據資料統計,近5年,結腸炎的惡化速度的平均值為8.5年,也就是說,從整體上看,患者從出現腹瀉症狀開始,在8年左右就會轉變為腸穿孔或腸癌!
警鍾:為結腸炎患者敲響
這樣的數字讓人震驚,但更為結腸炎患者敲響了警鍾!別讓消極的治療意識,錯誤的治療方法而毀了自己幸福的生活,當心「結腸炎,命難全!」

❹ 牛爛肚爛腸是什麼原因

「爛肺病」又稱沾染性胸膜肺炎,它是支原體引發的山羊獨有的接觸性沾染病,以高熱、咳嗽、纖維蛋白滲出性肺炎和胸膜炎為特點,常在夏秋季節產生。1、症狀急性病例發展迅速,病初體溫升高達41~42℃,站立不動,不食,濕性短咳,初流漿液性鼻液,後變成膿性。病情繼續發展時,則呼吸困難,按壓胸部有疼痛感

❺ 哪個好中醫能幫幫我啊

脾胃濕熱 脾胃濕熱 ,病證名。亦稱中焦濕熱。多由感濕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釀成濕熱,內蘊脾胃所致。症見脘腹痞滿、體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熱口苦、渴不多飲、尿少而黃,甚至面目皮膚發黃如橘子色,舌苔黃膩,脈濡數。治以清熱利濕為主。
脾胃濕熱證在門診診療中幾乎每天均可見到,它涉及消化、腫瘤、泌尿等多個系統的多種疾病,而消化系統疾病更為常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膽石症、膽囊息肉等。在肝癌手術、食管或胃或腸癌手術後,其
各自發展的不同階段均可能出現,而慢性胃炎佔了首位。
引起脾胃濕熱證的主要原因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病變反復活動與發展的結果。其次,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縱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膩,嗜食辛辣,吸煙嗜酒等導致脾胃受傷,聚濕生熱。由此可見,要預防脾胃濕熱的發生,首先要積極治療上述基礎疾病。同時,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飲食有節,勿吸煙,勿飲酒等。
脾胃生理特點在於升與降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點主要集中於升與降。脾主運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而主降濁。脾升則健,胃降則和。脾不健運,則清氣不升;胃不和降,則濁氣不降,反升為逆。脾為陰臟,胃為陽腑,互為表裡,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著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關乎整個人體的陰陽、氣血、水火之升降,所以為人體升降之樞紐。脾胃之升降,又互為因果,胃失和降,則脾氣不升;脾升失常,則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說:「中脘之氣旺,則水谷之清氣上升而灌輸百脈,水谷之濁氣下達於大小腸從便溺而消」。脾清陽上升,胃濁陰下降,則氣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運不升則生化無端,不降則傳化無由,壅滯成疾。
二、脾胃病證突出表現為濕與滯
脾胃病證雖多,然濕留氣滯是病機中共同之處。脾胃為倉廩之官,水谷之海,無物不受,邪氣易襲而盤居其中,脾胃因之升降失常,氣機壅塞,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阻、食積、痰結、氣滯、血瘀、火郁亦即相因而生。邪正交雜,氣道閉塞,郁於中焦,此乃屬實滯。若脾胃虧虛,運化失司,升降失調,清濁相干,濕、滯又可從中而生,所謂因虛致實,虛中挾滯。正如《素問·調經論》所雲:「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由於濕、滯為病機之要,故在治療脾胃病時,或溫,或清,或補,或瀉,總以行其滯,利其濕,復其升降為其總旨。
三、脾胃病重在調理,兼以宣通肺氣
脾胃病變多濕多滯,其中脾病多濕,易被濕困;胃病多熱,易為熱壅,總為氣機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變不宜大補大泄,而貴在調理,探本求源,明氣機失調之因,審因論治,復脾胃升降之常,使濕滯消,升降和,諸症可除。
在調理脾胃時,還應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谷,化谷如漚,肺主布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雲:「脾主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主宣發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葯應於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樓、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濕阻得運,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濕熱:脾胃濕熱見症多端,胃脘疼痛,嘈雜灼熱,口乾不欲飲,飢而不欲食,小便色黃,大便不暢是脾胃濕熱的辨證要點。對此症的治療應本著清熱不礙利濕,利濕不助熱的原則,應用三仁湯加減,常加冬瓜皮、茵陳,使濕祛熱清,脾胃安和。濕熱下痢多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若出現黃疸之症,可用茵陳五苓散加減。
----------------------------------
王惠蘭溫膽湯加減治療脾胃濕熱證經驗
脾胃濕熱證在北方並不多見,但近年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有增多趨勢。在跟王惠蘭老師學習中發現每遇脾胃濕熱證,常用溫膽湯加減治療而獲良效。現將老師對脾胃濕熱證的認識和常用治法總結如下。
1 病因病機,脾胃虛弱為本中醫理論認為,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靈樞·百病始生》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脾胃濕熱證的形成,雖然病因病機有多種,但脾胃功能狀態是決定因素。臨床所見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脹滿,泛泛欲嘔,不思飲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變得黃膩。尋根問源,無論是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調所致,總能找到脾胃虛弱的病本。脾胃虛弱,不能正常運化穀物水液,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和滯久則化熱,可形成濕熱;同時各種疾病因素很易引發虛弱之脾胃功能失調而生濕熱。
1.1 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濕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濕土,為「受濕之區」,濕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濕結合即為濕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熱,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濕的情況下,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濕,結合亦成濕熱。正如薛生白所雲:「太陽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濕熱。」同時外邪犯肺,胸悶咳嗽,氣機升降失常,又可傷及虛弱之脾胃,致濕從內生,郁而化熱,形成濕熱。
1.2 飲食不節 無節制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濕阻、氣滯等,而食滯、濕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濕」,氣滯也是水濕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極具生濕助熱的特性,可見諸多飲食不節因素均可成為脾胃濕熱證形成的病因,胃雖喜潤惡燥,但脾胃濕熱的形成與胃也有直接的關系。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症狀如胃脘痞滿、納呆、惡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濕熱證與胃的關系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濕熱證。
1.3 情志因素 「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張景岳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泄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濕,濕郁化熱,濕熱乃成。
當然,上述病因在不同的個體會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證,這是由個體的體質素質不同,脾胃功能性狀不同,對病因作用反應的形式不同所決定的。
2 主方溫膽,審證靈活加減
慢性脾胃病的臨床表現多為本虛標實,濕熱是標實的表現之一。「急則治標」,當濕熱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就要以清化濕熱為主,健脾助運為輔。
溫膽湯出自《三因極—病證方論》,組成為陳皮、半夏、茯苓、枳實、竹茹、炙甘草、生薑、大棗。原「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又治驚悸」。其葯性的溫涼全在組成葯味量的大小。該方組方簡,性質平和,通過靈活加減,虛實寒熱表裡證均可應用,臨床應用遠遠超出了原記載的證治范圍。老師常用其方加減治療脾胃濕熱證。方中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結,陳皮理氣和胃,氣行則濕化,茯苓健脾滲濕,甘草調和諸葯,益氣和中,生薑、大棗健脾和胃,使土健以勝濕,枳實下氣導滯消積,祛痞助濕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熱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濕清熱,理氣導滯之功效。雖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滯,化濕而不助熱。清熱而不助濕,治療脾胃熱證頗為對症。
由於濕熱證的纏綿難愈,臨證需審證求因,辨別濕與熱孰輕孰重,靈活加減。脾胃濕熱證多見脘腹脹滿,痞悶不舒,惡心納呆,口乾不思飲或飲而不多,口中粘膩,大便粘滯不爽或秘結,舌質淡紅或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數或緩。濕重於熱加蒼術、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濕熱並重去生薑、大棗,加黃芩或黃連、茵陳;熱重於濕較少見,亦不能過用寒涼,在濕熱並重方中加蘆根以清熱生津利小便,加萊菔子、焦檳榔,使熱從大便而去。傷食加焦三仙、萊菔子;肝鬱氣滯加柴胡、蘇梗、厚朴;脾虛明顯加蒼術、白術。外感引發的脾胃濕熱,在辨證施治方中合入溫膽腸,表裡同治。脾胃濕 熱證患者,胃鏡檢查往往發現胃中瀦留液較多,粘性較大,此時重用蒼術,以芳香疏化水濕,醒脾助運。
需要注意的是,熱屬陽,濕屬陰,清熱用涼葯,涼則助濕,治濕用溫葯,溫則助熱,加之治濕葯多香燥,易耗傷津液,故臨證需仔細辨別,用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虛弱是生濕之源,往往先有濕而後化熱,臨床亦不多見濕重於熱,即是濕熱並重,治療也多以化濕理氣為主,因濕邪最易阻滯氣機,理氣有助祛濕,祛濕最常見藿香、佩蘭、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滲平和之品,待濕去熱孤再適當加入清熱葯。
3 驗案舉例
患者,女,68歲。因感冒愈後上腹脹滿,痞悶不舒,納呆惡心,矢氣時作,大便溏而不爽,口乾不思飲,身睏乏力月余就診。查見面色萎黃,舌質略紅,苔淡黃厚膩,脈細滑,下肢微腫。並述多年來每逢感冒或平時飲食稍有不慎即發上症。辨證:脾胃虛弱、濕熱蘊中、濕重於熱。治法:理氣健脾,化濕清熱。溫膽湯加減。處方:陳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蒼術15g,厚朴12g,菖蒲12g,苡仁20g,黃芩10g,甘草6g。服葯4劑,上腹脹滿痞悶減輕,厚膩苔變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蒼術為白術15g,繼服10餘劑,諸症基本消失,進食覺香,食量仍少,大便軟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膩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鞏固療效。

❻ 爛腸豬瘟怎麼治療

1,發病豬馬上隔離,全群消毒;2,初期,病豬可以用豬瘟血清來治療,沒有發病可以加倍豬舍豬瘟疫苗緊急免疫;3,對症治療,氨基比林、安乃近、柴胡等葯物

❼ 中老年人養生保健有哪些方法

老年人勞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應該享享清福了。老人養生保健很重要。那老年人應如何養生保健呢?有哪些養生的方法?下面就來具體的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