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 怎樣理解兒童文學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
一、幫助兒童增長知識,認識社會,懂得做事做熱恩的道理;
二、培養兒童閱讀、求知與探索的興趣;
三、提高兒童語言能力,豐富兒童的情感世界;
四、培養兒童的想像能力,促進兒童形象思維的發展;
五、培養兒童的美感,提高什麼水平;
六、愉悅兒童的身心,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B. 談談兒童文學對自己成長的影響
兒童文學是愛的文學,它能幫助我從小認識愛、理解愛、擁有愛;兒童文學是真的文學,它教導兒童崇尚真實、追求真理;它能充分滿足兒童的審美需求,引導兒童創造美好;兒童文學是快樂的文學,它帶給兒童積極樂觀的人生基調和快樂幸福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擁有兒童文學的童年,學習和生活便有了健康而斑斕的色彩,生命的最初內蘊從此豐盈而美麗。兒童文學不僅是我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家庭教育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兒童文學是我學習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思想品德教育形象生動的教材,是網路知識自然有效的補充,是思維能力訓練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自身文學素養的需要。
C. 如何利用童話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勞埃德·亞歷山大曾說過:所謂寫實主義作品看上去似乎真實可信,其實是虛假的.而童話幻象看上去似乎滿紙荒唐,其實是真實的;俄羅斯作家塞爾善耶維奇·普希金在一百多年前也說過:童話是假的,但其中有深意,它可以指引善良的孩子們.洪汛濤說:童話像母親的乳汁一樣,完全屬於孩子所有.這些都隱藏著某種高度的真實,同時又體現了童話對於幼兒有著重大的作用意義.
那什麼是童話呢?童話是一種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童話中比較淺顯、簡單易懂,適合幼兒聽賞的那一部分即幼兒童話.童話與幼兒童話沒有什麼本質差別,它們是同等的一個概念.因此我們不再闡明它們的區別.
(一) 童話幻想的特點
1、幻想豐富奇特是幼兒童話的靈魂
幻想是想像的一種,它是與個人願望聯系的並指向未來的特殊想像,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童話是一種非寫實性的文學,它所塑造的形象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假想形象,所營造的環境是虛幻境界,卻又具有現實意義,以此來間接反映生活.
在童話世界裡,牛羊會說話、桌布可以生出山珍海味、衣服肉體能刀槍不入……隨著人
類的不斷發展,想像力不斷提高,」哈利波特」則是當今的童話幻想之王,它的幻想奇特、豐富、形象生動鮮明, 里頭的人物可以沖入牆壁、高山大海、甚至一棵大樹等方式闖入另一個更奇妙的世界,在另一個世界裡有更多更可怕事情發生,如:有邪惡的巫師、有吃人的怪獸、牆壁里有蛇在爬行,……。正是這種豐富奇特的想像,形象生動鮮明的人物正適合幼兒幻想的心理.孩子們也感到有趣、自然,但幻想不等於胡思亂想,它有一定的現實根據,它們之間往往是通過象徵法結合起來的.
2、擬人和誇張是童話的主要表現手法
童話常常運用擬人的寫法,所以在幼兒童話中基本上是」鳥言獸語」的擬人手法.作家運用
」以人度物」的思維方式來表現,如:葉聖陶的<<稻草人>>是藉助稻草人說出了對那個苦難社會的不滿.安徒生的<<丑小鴨>>,是以丑小鴨的經歷道出了作者一生的坎坷及走向成功的經歷.
童話離不開幻想,幻想離不開誇張,誇張是對所要表現的對象或某種特徵,故意地誇大
縮小.童話的誇張是藉助想像進行適度的誇張,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符合生活邏輯的想像來達到的.甚至有的誇張到了變形的地步,如描寫一個孩子.」有一個孩子姓圓名園,長著圓圓的眼睛,圓圓的嘴巴,圓圓的肚皮,他的身子又矮又胖,也圓滾滾的,奔跑起來就像滾動著的皮球!」這樣的童話形象就是強烈到了變形的程度,童話文學中是可以允許的.
3、形象生動鮮明
讀完<<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腦中就會浮現出小女孩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凍死的畫面,寫出了一位窮苦可憐、瘦小孤獨、盼望被人疼的小女孩形象.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是作者根據社會現實加以想像來反映封建社會帝王窮奢極欲不理朝政、腐敗無能者.對這類皇帝本性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在寫兩個騙子所設下的騙局時寫得十分奇特,因為他們把皇帝的心思、大臣們的心思及百姓們的心思都摸透了.皇帝要維護自己的虛榮,他們不惜說假話,齊贊衣服漂亮極了,使得幾乎全裸的皇帝在大街上出醜,這正是皇帝愚蠢得不可救葯的表現,這就辛辣的諷刺了反動封建統治者,故事的結尾又點明了騙局不可能欺騙一切人,更不可能永遠騙下去,安徒生想像出最初說真話的是一個孩子,他年幼單純,沒有什麼顧意,因此,一句」可是``他什麼也沒有穿呀?」就把騙局揭示了.作者這樣的想像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本篇童話使用誇張手法,充分發揮奇特的想像的作用.無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諷刺了反動統治者們的愚蠢、卑鄙、虛偽,同時告訴人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 《哈利波特》中的哈利波特是正義戰勝邪惡的象徵,無論邪惡有多強大他都能機智勇敢地去戰斗、戰勝一切.正是這種鬥志斗勇的形象,豐富奇特的想像,形象生動鮮明的人物正適合幼兒的幻想的心理.孩子們也感到有趣、自然,但幻想不等於胡思亂想,它有一定的現實根據,它們之間往往是通過象徵法結合起來的.
4、語言簡練、活潑,表現手法多樣
從語言風格上來講,童話的語言要求簡潔、准確、樸素,從語言表達效果上來講,童話多用
擬人、對照、反復等表現手法,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金魚的漁夫和兇殘的老太婆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一些情節景物的反復敘述,形成了有節奏的反復.這樣的語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又使情節曲折、生動有趣.
(二) 童話與幼兒想像力的關系
童話世界是一個生機萬類的世界,它是一種以幻象一岸,以」真實」為另一岸,其間流淌著
對孩子們充滿誘惑的奇妙的故事.以幻想為特徵的謊言故事來引起兒童共鳴的藝術假定,是符合幼兒及兒童想像方式的.富於幻想色彩的奇妙故事,又以幻想滋養人類精神的故事家園,是故事邏輯所規范的童夢世界.因此,幼兒把童話故事當成了重要的學習對象,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美餐.
童話是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他最切近兒童的心理。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他運用極度的、強烈的誇張造就濃烈的幻想氛圍,突出所描繪的形象和環境的主要特徵,同時也使作品產生誘人的美感、趣味感和幽默感。因此童話是最富於兒童特點的最受低幼兒童歡迎的文學形式。這主要因為低幼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他們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其想像也常常帶有誇張性、多變性,可以說幼兒的思維就帶有童話的特點。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就說過:童話在孩子生活中「天天產生,處處產生」,愛聽愛看童話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
二、幼兒想像力發展的特點
據介紹,人的一生中最富有想像力的是三歲前的幼兒,三歲前的幼兒大腦發育不但需要適當的營養,還需要較好的環境刺激.這一時期的孩子可以把一根竹竿當成一匹馬、把一片樹葉當成螞蟻傘、把布娃娃當作知己並能對其念念有詞.想像在幼兒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幼兒期是想像最為活躍的時期,想像幾乎貫穿於幼兒的各項活動中.兒童成長的過程,也是其形象思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列寧曾說:」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童話.」因此,不喜歡童話的孩子是沒有的.它是屬於孩子的,尤其是低齡的幼兒,因為童話這一文學樣式正切合幼兒的審美心理.它的每一件精美之作都可能成為兒童構建智育和美育大廈的基石.
每個人都有想像,每個人也都會想像,想像是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不論年齡,不論年代,都有著想像的意義和需要,尤其是孩子的想像力,更是神奇和美妙,那是一種誇張的表達方式.在此,我想和大家說說我對幼兒想像探討其中的一些奧秘與問題.
(一) 什麼是想像力,幼兒的想像力有哪些特點?
想像是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兒童的世界是充滿想像的世界,每個人藝術的天分,正是從孩提時代的想像力開始萌發的.表面上看,兒童的想像力顯得可笑而幼稚,但對他們思維能力的健康成長是非常珍貴的.黑格爾說過;」想像是藝術創造中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富於想像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想像力往往是幼稚的,幼兒想像可分為無意想像、有意想像、再造想像、創造想像和幻想等幾種.想像的特點表現為:(1)想像的主題不穩定,易變化;(2)以想像的過程;(3)想像容易與現實混淆;(4)想像具有特殊的誇張性.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處處是想像創造之地,天天是想像創造之時,從事想像創造之人,而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要注重解放兒童的想像創造力.
(二) 想像的意義和重要性
人在實踐生活中,會不斷遇到新問題、產生新的需要,而想像是解決這些問題和需要的非
常必要的條件離不開想像力.
想像在兒童生活中,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幼兒的游戲,還是繪畫,表演以及早期學習,都需要有豐富的想像力的發展與他們整個心理水平的發展,並且關系十分密切.幼兒想像力的發展,不僅是智力的體現,而且是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不可缺少的條件.綱要中指出: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期是形象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美的形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中美的形象,具有概括性、典型性、促使幼兒形象思維活動,並引起幼兒的聯想,產生豐富的想像活動.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由此可見,幼教工作者注意從小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是何等重要.
孩子喜好新奇嚮往不平凡的事物,充滿神奇和變幻莫測得童話故事自然會深深地吸引他們。童話不僅能給孩子帶來巨大歡樂,也給與他們多方面的營養,他幫助孩子明白事理,增長知識。在童話故事中,一些枯燥無味的教訓和抽象的道理都會變得十分生動具體。例如《拔蘿卜》孩子們從「小耗子拉著小花貓,小花貓拉著小花狗,小花狗拉著小姑娘,小姑娘拉著老奶奶,老奶奶拉著老爺爺……最後終於把大蘿卜拔起來了」說明了「團結起來力量大」的樸素真理。《小紅帽》中告訴了孩子 「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等自我保護知識。最關鍵的是童話還有助於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幻想能力。想像對於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有重大的作用,沒有豐富的想像力,幻想力,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創造力,應該十分重視培養助長兒童富於想像和幻想的天性,而童話正是激發兒童想像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學樣式。----這是當初確定在我班進行童話欣賞的初衷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另外童話能培養美感和陶冶情操。優秀的童話往往集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於一體,給孩子以美的享受,使他們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
三、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想像力的培養
(一) 幼兒想像力培養的現狀
現實教育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常常無意之間阻止了孩子們想像力的發展,使幼兒的想像力受到力量約束及被埋沒.
在見習中就有些例子可以證明的.如中班語言課上,老師提問孩子」如果小紅帽沒有獵人救,她還可以怎樣保持自己呢?」小朋友們有的說拿棍子打、有的說拿槍來打、還有的說拿石頭砸…… 這時卻有位小朋友說:」小紅帽可以飛起來,飛回去跟媽媽呀!」老師一聽卻說:」小紅帽是人,她怎麼能飛呢.」再如,大班美術課中,老師叫孩子們畫海底世界,有魚、螃蟹、蝦、水草等,結果有個孩子在藍天上畫了一朵白雲,白雲上面坐著一個長著翅膀的人,老師問他:」這是什麼,是人還是妖精?」那位小朋友聽見老師的語氣有點生硬,就低聲地說:」那是奧特曼天使.」」我可沒有見過有奧特曼天使,你把它改為一隻小鳥不更好嗎?」…… 這些做法明顯地阻礙了幼兒的想像力的發展.也是對幼兒自尊心的不尊重.或者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時抓不住重點內容,不知道應提什麼問題.結果使得整個活動零亂、順序顛倒.結果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 怎樣才能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呢?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的.
1、在想像畫中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幼兒想像畫是指幼兒在已知的基礎上,通過想像活動,將頭腦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
造、組合、產生新的形象、新的構思和新穎題材的圖畫.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一些繪畫基礎,但思維還沒有什麼定勢,最受不了外界影響和束縛.往往會出現異想天開的想像,這正是最寶貴最難得的.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豐富幼兒的想像力.
2、續編故事
續編故事是指教師講述故事的一部分內容,在情節轉折處中斷故事後,引導幼兒編出故事的其餘部分,並組成完整的故事情節的一種教育活動
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提出活動內容,交代清楚任務,讓幼兒知道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講故事,老師講述故事的一部分,要求幼兒注意傾聽,想想這個故事是否完整,缺了哪一部分(開頭、結尾或中間).讓幼兒把故事的其餘部分編完.例如: 我們給幼兒講<<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講述小蝌蚪認錯了幾種動物媽媽的這一部分,並提問故事後一部分是如何發展.提問:」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是怎麼找到的?」把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和充分的時間來進行想像.故事<<小花狗新房子>>的後來部分是:」小花狗一個人坐在新房子里哭了起來.」教師可提問:」小花狗為什麼一個人躲在房子里哭呢?」讓幼兒先得知結果,才能更積極地去投入想像的海洋中.同樣故事<<小白兔去哪了?>>是一篇比較合適讓幼兒想像故事中間部分的.如故事的開頭是:」一天清晨,兔媽媽對小兔子說:」今天是你姥姥生日,你先帶著蛋糕到老老家,我把地里的蘿卜拔完就去.」可是兔媽媽拔完蘿卜趕到姥姥家時才發現小白兔還沒到呢!兔媽媽和兔姥姥剛要去找小白兔,只見小白兔氣喘吁吁地跑到姥姥家,這是怎麼回事呢?它到底去哪兒了?干什麼去了呢?」
2、看圖講述
看圖講述是指教師啟發幼兒在觀察圖片,理解圖意的基礎上,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運用
恰當的詞句和完整連貫有條理的語言表達圖意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圖片.教師出示的圖片可以是單幅圖、多幅圖和無文字圖片.單幅圖較適合小班幼兒,多幅圖較適合中大班,無文字的圖片較適合大班幼兒.
(三) 在游戲中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
1、表演游戲
(1)桌面表演游戲
桌面表演是在童話講述或讓幼兒看完故事(它是將童話故事中的角色畫在硬紙上,由幼兒拿著在桌面上按童話故事的內容進行表演.
游戲表演開始,教師講清楚游戲的玩法,並作為示範使幼兒更清楚明了地操作圖片.在第一遍中教師講述時可放慢些速度,並給予指導,在第二、三……遍時可逐漸加快速度,並給予指導,讓幼兒在一定的熟練程度上,請幼兒上台邊講邊表演.除圖片我們還可以用布偶、小玩具代替進行活動,其效果更生動、更形象.表演中幼兒拿著圖片、布偶或玩具.實際上已充當了不同的角色,也是為幼兒親身表演做了一個認知的基礎.
(2)情境表演游戲
A、簡單的情境表演
游戲是幼兒的玩耍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觀察幼兒的生活就可以發現: 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玩各種各樣的游戲,而且甚至迷戀,可以說幼兒是是生活在游戲中.幼兒游戲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具有社會性.
情境表演即角色表演,是讓幼兒親身投入到故事的內容去進行充當故事中的角色人物.上要做更多的工作,表演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分配角色上,教師要有選擇地安排,要熟悉幼兒的能力特點.這種表演可以由幾個幼兒輪流擔任,但第一個表演者要能力較強的幼兒擔任,這樣起示範作用,教師應盡可能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到表演中來,使游戲具有廣泛性.
當然不是所有的幼兒童話都適合童話故事表演,因為幼兒的年齡太小,表演能力還比較弱.如小班的<<小馬和小騾>>,教師在講述中讓幼兒觀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表演」你給我戴帽,我給你扣紐扣.」幫助幼兒理解」相互幫助」的意思.然後觀察圖片上小馬和小騾是怎樣互相幫助的.簡單易懂的故事道理是較合適小班的.中、大班可選擇較復雜的故事內容進行情境表演. 總之教師要懂得選擇恰當的作品,一般地說適合表演的作品有三個條件: 一是要有較多的簡單對話台詞;二是要有簡單的動作表演性,才能更形象地把內容表現出來;三是要有較強的故事性.如<<白雪公主>>就比較合適進行故事表演游戲.而像葉聖陶的<<稻草人>>,嚴文井的<<四季的風>>就不合適表演了.
B、 較復雜的情境表演
幼兒在進行復雜情境表演中,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幼兒觀察,豐富知識印象,激發幼兒的想像和創造的願望.當幼兒對客觀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就會興致勃勃地反映出來,這能充分表現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2)重視幼兒的意願.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意願,穩定幼兒的興趣.這樣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如我們班的王欣榮小朋友說河邊有醫院.我問他:」小河邊有醫院嗎?」他說:」我們都希望我們這里的小河邊能有醫院,當人不小心掉進河裡時,大人們救起他,馬上可以請醫生看病.很方便表現孩子真誠的願望,美好的心願,而且幼兒的想像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3)善於觀察幼兒玩游戲,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注意運用啟發式語言.有一次游戲中,我發現」醫院」里的醫生沒有給病人配葯,我問這病人怎麼了?為什麼走了?不看病嗎?醫生說:」他沒事,他說話不禮貌,所以掉了一顆牙齒,沒關系的.不用吃葯,以後有禮貌,不說臟話就會馬上長出新牙的.」那個病人也說:」是的,醫生還叫我多刷牙,講話要注意有禮貌,經常幫助人,我的病就會好的,沒問題.(4)此外,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活動,及多進行適當的訓練,都能很好地發展幼兒的想像力.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喜歡亂塗亂畫,事後還樂意告訴家長:這是狗,這是橋.這正是幼兒想像力的萌芽.家長應該給予鼓勵,以發展他的想像力.生理發展是心理發展的基礎,但決定心理發展的是環境和教育.要注意孩子周圍環境,豐富多彩的家庭.社會環境能啟發和促進幼兒的想像力,父母同時為孩子准備食物營養和精神營養,使大腦發育良好,促進想像力的發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放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給他們自由想像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對孩子的想像和創造成果,要從幼兒的角度去體會,多給予鼓勵性評價,在他們創造的嘗試過程中,可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集中注意的能力.
童話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中還有種種的設計與組織方式.只要能夠給幼兒帶來知識和娛樂,只要能夠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任何方式都可進行嘗試和探索.
童話無疑更屬於孩子們,尤其是低齡兒童,沒有比童話更容易開啟小孩心靈中智慧之窗的了.還不能接受判斷的小孩卻能敏銳地感受童話.
孩子的思維是游戲思維,他們往往會把」乙事物的功能弄到甲事物的功能上去.孩子們的想像力往往是幼稚的.豐富的想像力更有助於幼兒學習的進步.那些充滿神奇與幻想的童話,不僅是孩子良好的課外讀物,也是發展孩子想像力的不可多得的營養材料.它可以燃起孩子活潑而又溫暖的情感,鼓勵孩子們展開那五彩繽紛的、充滿神奇色彩的想像的翅膀,又能讓孩子們相信那激動人心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從而幫助孩子們去理解生活,理解世界.讓他們能快樂、自由、積極地想像去求索、去創造.他們對自己的童年生活有著美好的回憶,並指引孩子們以健全的人格走向未來.
D. 如何利用兒童文學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兒童文學的意義和作用是指它的社會作用,也稱「兒童文學的社會功能」。它是依靠兒童對作品的閱讀、欣賞、接受,在心理上得到愉悅的滿足,精神上受到美的熏陶,對其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轉化為物質力量的一種作用。通常也稱為兒童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它可以歸結為: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娛樂作用。
一、兒童文學的認識意義和作用
兒童文學的認識作用是指具有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幫助兒童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豐富生活經驗、增長知識、啟迪心智時所發揮的作用。比如,兒童通過閱讀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就可以了解普法戰爭時期法國被迫割讓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而喪權辱國的歷史;通過閱讀比安基的科學童話《尾巴》,就會獲得關於動物尾巴功能的知識等等。由此可見,兒童文學的認識作用是多方面的。孔子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也可以「多識於鳥蟲草木之名」((論語·陽貨篇》)。兒童文學也是如此。
但兒童文學的認識作用必須以作家反映生活的真實性為前提,以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生動性為條件。因為兒童文學形象本身既保存了生活本身的生動性、豐富性的特點,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質,並順應兒童的心理需要。像《賣火柴的小女孩》揭露的是19世紀中葉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黑暗現實,但作品中是以一個可憐的小女孩四次美麗的幻想和悲慘生活、悲劇命運的強烈對比來反映的,易於兒童讀者接受。因此,對於兒童來講,兒童文學的認識價值是獨到的,不僅會使兒童拓展認識領域、提高認識能力,還能給他們留下生動而難忘的記憶。
二、兒童文學的教育意義和作用
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在於幫助兒童健康成長,使兒童在閱讀、欣賞兒童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啟發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響。
凡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都具有強大的教育感染力量。別林斯基說過:「文學有巨大的意義,它是社會的家庭教師。」(《別林斯基選集》第二卷)潛水艇的創制者西蒙·萊克在自傳中所寫的第一句話是:「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許多卓有成就的傑出人物在談及童年往事的時候,都非常感謝文學給他們人生道路的啟迪。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那個一心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堅強不息的革命戰士保爾·柯察金這個藝術形象,就曾鼓舞和教育了我國整整幾代人,從普通的農墾戰士到傑出的吳運擇、張海迪等,而且它還必將影響和教育後來人。這是兒童文學的目的。
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是以認識作用為基礎的。當讀者從兒童文學作品中獲得某種認識之後,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情感、情緒的變化,即由認識而動情,再由動情而移性,在不知不覺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思想感情得到凈化,道德行為得到規范。因為,兒童文學作家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時候,絕不是純客觀的反映,他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必然包含著他對生活的評價、對真理的追求,包含著他的愛和憎。作家不僅為兒童描繪一幅幅真實的生活畫面,而且讓兒童懂得紛繁復雜的生活中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區別。
兒童文學教育作用的大小,取決於作品中思想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程度,它寄寓於美感作用之中,並通過美感作用來實現。只有這樣,兒童文學才能有力地促進兒童快速健康地成長。
三、兒童文學的美感意義和作用
亦稱「審美作用」或「審美享受」。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一樣,既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是生活的審美反映。它集中表現了生活美、自然美,並創造了藝術美。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總是以其豐富的美感使兒童產生感情上的激動,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同時也以此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培養他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凡文學都應該是美的,沒有美就沒有文學。它作為人類審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尤其應遵循美的規律進行創作。兒童文學也是這樣。馬克思曾經說過:「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造成東西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兒童文學作家在進步世界觀的指導下,將生活中較粗糙、分散、處於自然形態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煉為更強烈、更豐滿和更理想的藝術美,以影響兒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情趣,發展其欣賞能力,敏銳地加深他們對現實中美的感受和領悟。像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盡管主人公的結局是悲慘的,但他在讀者的心裡所激起的感情卻愈來愈純潔,愈來愈高尚,使讀者從中獲得了美的享受。同樣,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筆下亦能變成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就可以使讀者在譏笑、否定丑惡的同時,更加神往生活中崇高的美的力量。
兒童文學的美感作用絕非抽象、空洞的東西。它與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同時產生,而又直接影響到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的發揮。高爾基指出:「兒童固有的天性是追求光輝的不平凡的事物。」這種天性和追求,正是「決定用正確思想、英雄人物進行教育的基礎」(《把文學給予兒童》)。傑出的兒童文學家都竭力利用這個基礎,以適合兒童的優美形式和高度的藝術技巧,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定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斷地給一代代人以美的享受。
四、兒童文學的娛樂意義和作用
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是指通過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兒童得到愉悅和消遣,以及通過娛樂包藏較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教育的內容,寓教於樂。
快樂是人們共同的需要,游戲則是兒童的天性。別林斯基曾呼喚兒童文學應給孩子以歡娛,「給他們快樂,而不是沉悶,給他們故事,而不是說教」。兒童文學讀者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娛樂性而且讀者的年齡愈小,相對應的作品的娛樂性愈強。例如,以兒歌、小詩、圖畫故事、生活小故事、連環畫、短小的童話等為主的幼兒文學的娛樂性就比以兒童故事、童話、寓言、兒童詩、兒童科學文藝、兒童影視劇等為主的童年文學的娛樂性強。像兒歌類中的繞口令、問答調、游戲歌、謎語歌等充盈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常伴以兒童的群體游戲,充滿了娛樂性。
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是和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有機結合並統一於作品之中的,並非獨立存在。例如,世界兒童文學中娛樂主義的鼻祖卡羅爾(英國)的童話名著《艾麗絲漫遊奇境記》,隱藏在表面的荒誕不經的滑稽熱鬧下面的是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廣泛的社會透視。又如當代世界娛樂主義童話大師瑞典的阿·林格倫的童話與小說,人們從中既可以看到作品中所描繪出的兒童的種種淘氣行徑與惡作劇的游戲活動,同時也可以看到作品中所表述出的作家對兒童人格的某種深刻獨到的理解和對舊的教育觀念的不滿等等,而且林格倫這些作品的內涵及其深遠的社會意義也決非「娛樂」便可以全部囊括的了。由此可見,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絕非逗樂湊趣,而是作家所開掘的內涵豐富的兒童生活的情趣和意蘊的物化形式,是作家通過藝術創造給兒童以歡樂,並使他們在歡樂中感悟人生的一種作用。
兒童文學 (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偏於文學,適合9至99歲閱讀,老少均可品味。
E. 孩子的童年怎樣度過更有意義
一.注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是幼兒幸福童年的保證。
學習品質的培養主要是著眼於幼兒的長遠發展,為其後繼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和家長要充分尊重和維護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興趣和好奇心,逐步培養他們主動、堅持、注意、反思、想像、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這些良好品質的獲得,是幼兒幸福乃至一生幸福快樂的保證。那種忽視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過度追求知識技能的做法,只會讓幼兒的生活變得更加枯燥和單調。強調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並具體體現在「教育建議」之中。例如:「經常抽時間與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注重對幼兒閱讀閱讀興趣的激發:「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使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對幼兒好的行為表現多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肯定和表揚」,注重對幼兒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感染和帶動幼兒,和幼兒一起發現並分享周圍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現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更加註重對幼兒好奇心與探究慾望的激發。
二.注意幼兒的全面發展,是幼兒幸福童年的體現。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體、智、德、美等全面和諧發展,才是幼兒幸福的真正體現。而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發展,必然會剝奪幼兒享受幸福童年的權利。在當今社會中,部分家長盲目地強迫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班,並美其名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家長其實是對孩子的發張特點和目標缺乏清醒的認識,也誤解了幼兒幸福童年的真正含義。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出發,分別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提出相適應的目標和教育建議,以期實現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和進步。例如:健康領域的教育目標主要包括「身心健康」、「動作發展」、「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培養」,而實現各目標的建議更是非常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需要和興趣的。如,「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走路、少坐車,自己上下樓梯、自己背包」。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也便於教師和家長的操作。
三.注意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是幼兒幸福童年的要求。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但是各自發展的速度和程度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在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其認知、情感、意志、個性等方面的發展程度不一定相同。我們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差異性,引導落後,激勵先進,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程度上實現最大發展尊重差異,保護個性,是每個孩子快樂地進步,這才是幼兒幸福童年的真正訴求。以尊重幼兒發展的差異性為指導思想,強調要「使幼兒以自身的速度與方式達到其所呈現的『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而社會上的部分人卻將理解為「成長標准」,認為所有的孩子只有達到的要求才算達標,這樣的理解讓人痛惜。其實,所提出的目標和建議,只是教師和家長發展和觀察不同幼兒的指導和參考,根本不是評價快慢、優劣的工具。例如:3——4歲幼兒能雙手抓杠懸空吊起十秒左右、能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2米左右。只是強調在普遍情況下,3——4歲幼兒能夠達到的發展水平。它給某些不能達到這種水平的幼兒一個方向,但並不是硬性的規定。家長和教師可依據孩子的原有水平,開展適合其特點的游戲和活動,使之向10秒和2米的目標不斷進行和邁進。
F. 現代兒童文學的四種敘事視角
任何敘事都是為了產生影響——說服、勸誡、告知、控制,或感染受眾。為了取得預期的影響效果,作家作為文本故事的敘事者,必然會選擇特定的立場、語氣、語言、結構等進行敘事,這就是敘事視角,也稱敘事觀點、敘事角。敘事視角在現代敘事學中被表述為一個聚焦問題,即「我們通過誰的眼光來觀察故事事件」。
敘事視角最早由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作為小說批評的一個概念提出來,之後引起了小說理論家的重視。珀西·盧鮑克在其《小說寫作技巧》里,把敘事視角看做在錯綜復雜的小說寫作技巧中起支配作用的一個問題,認為只有在持什麼敘事視角的基礎上,敘事者才得以發展他們的故事。一般認為小說敘事視角的選擇和運用也會影響到小說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關繫到藝術構思的巧妙與拙劣、成功與失敗、全局與基礎。敘事視角能使敘事者有效地敘述故事,描畫場景,刻畫人物,升華思想。敘事視角既是統一作品形象的樞紐,又是顯示作家藝術個性與寫作立場的手段。
敘事視角的多樣化選擇是現代文學包括現代性兒童文學確立起獨立品質的標志之一。不同敘事視角的選擇與運用,既與敘事者的兒童觀、兒童文學觀密切相關,又與創作技巧和藝術趣味不可分離。敘事視角的運用集中體現在少兒小說、童話、少兒散文等敘事性文學中。
1兒童視角
兒童視角是兒童文學的核心敘事視角。選擇兒童視角的敘事者——成人作家,由於身心的變化與人生經歷的復雜,實際上已不可能復歸到純真的兒童狀態。成人作家在兒童文學創作中選取「兒童視角」,首先必須使自己來一番角色轉換,使自己重新「回到」童年狀態,以兒童的感受形式、思維方式、敘事策略和語言句式,去重新詮釋和表現對象世界。對此,陳伯吹曾有過非常形象的表述:「一個有成就的作家,願意和兒童站在一起,善於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以兒童的耳朵去聽,以兒童的眼睛去看,特別以兒童的心靈去體會,就必然會寫出兒童能看得懂、喜歡看的作品來。」,陳伯吹在這里說的實際上正是他積數十年創作經驗所得出的一條定律:真正為兒童寫作就必須選擇與堅持「兒童視角」。
為兒童寫作是一門語言的藝術,更是一門檢驗作家兒童觀與寫作立場的藝術。英國作家格爾姆在《怎樣為孩子寫書》中認為:「想開采這個礦脈的諸君,必須留心的是,絕對不可以認為是小孩的東西嘛,隨便寫寫就可以了,或者以為有誠意寫作,就會獲得兒童的感激,這種自我陶醉或隨便的想法是很嚴重的錯誤。如果你想成功,必須有相反的態度,也就是放棄命令的姿態,准備一切服從小孩,因為小孩是在支配你的寫作。」「准備一切服從小孩」,這就明白無誤地說明了為兒童寫作必須轉變角色與立場,必須從「成人中心」轉變到「兒童本位」,「回歸」到童年狀態。兒童對現實生活有自己的感悟,唯有與他們平等對話才能真正傳達出他們的所思所想,筆下的世界才能成為真正的兒童世界,或者說兒童憧憬的世界。如果忽視或輕視兒童的感情、感悟,或想當然地以成人的經驗取代兒童的經驗,那麼作家創造出的世界只能是成人的兒童世界,而不是兒童的兒童世界。
兒童文學作家大多是人生經歷豐富的成年人,這就要求作家應該沉潛於兒童的心靈世界中,同兒童的精神息息相通。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有不一樣的判斷尺度,也少有成人社會中的功利主義色彩,因而更能表現出入性真實的一面。兒童文學作家要表現的是兒童「絕假存真」的生命本真。而不是只對兒童的稚態童真作表面的敘寫。自從兒童文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門類出現以來,所有經典的、傳世的兒童文學作品無不包含著作家對兒童獨特精神狀態的認識和把握,我們常說的兒童文學作家的「童心」也即此意。因此,以兒童視角創作的作品常常以「衛護童年」的主題出現。一般說來,在兒童文學創作中,作家從兒童自身生活層面與兒童經驗世界入手直接描寫兒童生活的、關注兒童心靈的作品,大多屬於兒童視角。還有不少作品直接以第一人稱切入,主人公以兒童「代言人」的身份出場。
應當指出,兒童視角並非是兒童文學的專利。實際上成人文學創作(主要是小說創作)中也有不少選取兒童視角的精彩之作,如蕭紅的《呼蘭河傳》、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汪曾祺的《黃油烙餅》、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遲子建的《北極村童話》等。由於兒童視角以兒童的眼光去觀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世界,呈現不易為成人所體察的原生態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他種面貌,以兒童的鮮活感受建構人們對世界的嶄新體驗,因而給成人文學帶來了別具一格的靈動氣象,甚至塑造了全新的藝術感覺和藝術空間,因而兒童視角的敘事策略不但為現代作家所重視,也為評論家所激賞,如趙園在《論小說十家》中就認為「蕭紅的作品提供了真正美學意義上的『童心世界』」。王富仁甚至認為「所有傑出的小說作品中的『敘述者』,都是一個兒童或有類於兒童心靈狀態的成年人」有意味的是這些以兒童視角敘事的作品也往往成了少年兒童選擇的對象,成了他們實際上喜歡閱讀的「非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贏得少年兒童的廣泛喜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成人視角
採用成人視角的敘事者顯然是成人作家。成人視角的特點是:敘事者站在成人經驗世界的立場,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和描寫現實世界,敘述少年兒童的現實生活,想像與建構少年兒童的經驗世界,重在體現作家的主體意識體現成年人的人生感悟與生命經驗,並以此來引導、影響乃至規范小讀者。這類作品的敘事大致有以下三個維度:
第一,向少年兒童傳達作為過來人的人生經驗和生命感受,強調文學作品要「告訴兒童真的世界和真的生活」,表現出成人社會現實塵世的沉重和豐富駁雜並反映出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變化。這類兒童文學創作總是和特定時代的社會思潮與成人文學流脈趨於一致。
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崛起的文學研究會作家群,他們高舉「為人生」的旗幟,強調作品「要能給兒童認識人生」。這一藝術特徵在葉聖陶的短篇童話集《稻草人》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稻草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童話現實主義精神的開篇之作。作家站在成人立場,選取觀察社會、批判社會的視角,通過一個富有同情心而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的所見所思,真實地描寫了上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的人間百態與破產農民的艱難生存,抒發了作家對社會不公的批判與對下層民眾的同情,體現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解民於倒懸」的社會良知和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精神痛苦,從而引領小讀者關心現實人生,在社會歷練中長大成人。這種敘事策略在以現實主義創作思潮為主導的中國現當代兒童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們的兒童文學創作有著大體一致的風格和特色,這就是:堅持兒童文學直面人生、反映社會生活特別是社會形態發展變化的特點,始終高揚現實主義的旗幟,直接把人間百態引入創作視野,使兒童文學與時代脈搏和現代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直接或間接地揭示出中國社會「有關人生一般的問題」;一般而言,他們筆下的文學世界表現為寫實多於幻想,思考多於抒懷,凝重多於靈動,腳踏當下世俗生活,甚少神遊於浪漫主義的幻想天國。但由於強調表現社會人生,有的作品對兒童的生活經驗與理解能力把握不準,存在著偏重作家主體意識而忽視小讀者接受心理的「成人化」氣息。
第二,童年記憶、童年情結內化為兒童文學敘事的重要資源與途徑,作者以親歷者身份與角度直接敘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或者以童年生活作為創作素材,表現出對童年、故鄉、母親和土地深深的熱愛和留戀,具有強烈的尋根色彩與生命意識。
童年情結是童年時代埋下的長期縈繞心田的感情糾葛。童年情結往往潛滋暗長,終生揮之不去,如戀父(母)情結、祖孫隔代親情情結、同胞手足情結、童伴遊樂情結、保姆養育情結、故土鄉音情結、民風習俗情結、家鄉特產飲食情結、民間節慶歲時情結、山川風物情結等。作家的敘事與童年經驗往往緊密相連,而童年情結則是構成童年經驗的重要基礎與表現。童年是人生中重要的發展階段,童年經驗是人生今後知識積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這類題材的作家通常都有一個難忘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情景成為他們創作的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因而帶有明顯的自傳體色彩,常常見於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中的若干篇章、冰心《寄小讀者》、巴金《我的幼年》等。有時作家還會把這類作品的主旨強調到極致,以至於形成「童心崇拜」的創作傾向。這類作家把童心作為逃避丑惡的成人世界的「凈土」,把回到童心本真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良方」。如豐子愷的散文及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散文和詩歌就有明顯的「童心崇拜」的創作傾向。
第三,作家站在教育主義的立場,在文學作品中極力張揚文學對兒童的教化功能。文學具有認識、教育、審美、娛樂、調適心理等多種功能。教育是永遠需要的,尤其對於少年兒童。我們不能想像,要是人人都按照「法廉美修道院」的院規「於你所願乾的事」來進行社會活動,那世界將會怎樣。教育的重要性在成年人心目中是如此牢不可破,因此,教育主義也就自然成了兒童文學創作實踐中歷時最長、勢力甚大的一種傾向。一方面,它諄諄告誡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應該遵循怎樣的規則,怎樣形成社會群體的共識;另一方面,它又隨時提醒兒童在社會生活中不應該怎樣。然而,正如許多具體的事物一樣,文學作品是一個整體,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文學的功能是多質的、綜合的。文學當然具有教育作用,排拒了教育作用的文學自然是不完善的文學。但是,文學並非只有教育作用,這是常識。如果我們把教育性強調到絕對化的程度,乃至推向一元獨尊的地位,如果我們把教育性看成兒童文學的唯一屬性,過分追求道義灌輸與宣教功能,乃至不適當地移用教育學的原則與方法來取代兒童文學自身的藝術規律,那麼,兒童讀者生長、變化著的審美意識和閱讀經驗,就有可能被擠壓到褊狹的角落,甚至遭到蔑視與排斥,作為兒童文學創作主體的成人作家的主體意識、審美理想、藝術個性、才氣、稟賦、追求等,也有可能被教化的使命感規范而冷凍。這種傾向如果推向極致。兒童文學的思維空間與審美空間必然會受到嚴重局限,安徒生那樣的天才就會在「主題先行」「重大題材」面前束手無策。新時期兒童文學界從不同的角度,對兒童文學的本質特徵與價值功能進行了嚴肅認真的文化反思與美學審視。不滿足和不滿意於兒童文學單一的教化功能,已經成為新時期兒童文學界的一種普遍認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警惕另一種「矯枉過正」的現象。即一味張揚兒童文學的游戲精神與快樂原則,甚至容忍庸俗、惡搞、粗劣,價值觀混亂,是非不清,製造文字泡沫,誤導小讀者。郭沫若認為:「文學於人性之熏陶,本有宏偉的效力,而兒童文學尤能於不識不知之間,導引兒童向上,啟發其良知良能。」這一觀點見於郭沫若1922年發表的《兒童文學之管見》一文,雖然距今已經快一個世紀了,但對幫助我們全面理解與把握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功能,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3兩代人對話、對比的視角
兒童文學實質上是兩代人進行精神對話和文化傳遞的途徑之一,因而兩代人進行對話和對比也是兒童文學中常見的敘事視角。兩代人之間,由於生活興趣和人生經歷的不同,常常會出現觀念上的不一致現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代溝」,兒童文學特別是少年文學就成為溝通「代溝」的最好途徑。如陳丹燕的小說《上鎖的抽屜》,寫的就是因為處於青春發育階段的「我」鎖上了自己的日記本而和母親發生的「沖突」小說以「我」和母親的和解而結束。又如劉心武的小說《我可不怕十三歲》、秦文君的長篇小說《男生賈里》的某些篇章也屬於這種視角。這種視角還常常將成人世界和兒童世界相對照,在對照中寫出童心的美和成人的某種丑。這種創作模式與「童心崇拜」有相似之處,但並不完全一致。它主要用於兒童小說和少年小說中。曹文軒的早期小說就充滿著這樣的對比:《紅棗兒》中小婷婷的誠實、善良與「叔叔」的狡詐、欺騙;《靜靜的水,清清的水》中鴨寶的純潔、率直和賣假葯的「爸爸」的齷齪、卑鄙。
4少年作者的視角
這是近年來兒童文學界出現的較為特殊的一種敘事視角,作者多是一些未成年的少年(也有一小部分兒童)。他們以自己的眼光來觀察同齡人,觀察世界,來寫同齡人,寫世界。例如廣東深圳高中女生郁秀的長篇小說《花季·雨季》,又如有多位北京少年作者參與寫作的「自畫青春」系列小說。這些作品常常直接描寫少年作者自身或同齡人的現實生活與精神世界。描寫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煩惱和體悟。因此,他們的作品大都顯得比較真實。也因為他們表達的是大多數同齡人的實在感受,具有親歷性和親和性的特點,所以很能引起同齡讀者的共鳴。但由於這類作品缺乏成人作家厚重的人生體驗和豐富的藝術表現技巧,因而也常會得之直率而失之「輕淺」。
G. 兒童文學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1、教育性。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對教育性特別強調。兒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絲來作譬喻,說它:「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由於兒童的年齡特徵,使其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兒童文學特別注意教育性。2、形象性。抽象的說教是兒童不容易也不樂意接受的。對兒童進行教育要藉助各種各樣的生動形象;兒童年齡越小,越依賴於形象化的手段。兒童小說要求和戲劇一樣富於動作性,更多的以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兒童詩需要更多的「比」、「興」,以加強形象性。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要有聲有色,娓娓動聽。兒童文學應調動一切藝術手段,創造出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來。3、趣味性。兒童知識、生活經驗不豐富,理解力薄弱,對那些復雜的整理不易理解,對成人的生活經驗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難以體會。他們對於自己沒有興趣的內容就不喜歡看,甚至不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是在輕松愉快地說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們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啟示。4、故事性。兒童文學的故事情節,要求結構單純,情節緊湊、生動。強調故事性,並不是單純追求情節離奇,不從生活出發,不寫人,只寫事。兒童文學主要是寫人,刻畫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動物、植物,甚至無生物。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論寫人還是寫其他東西,他們的思想、性格都要著重藉助故事情節表現出來,不宜多用靜止的冗長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5、知識性。兒童文學作品中應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以增加作品的藝術魅力,滿足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兒童文學應為兒童所喜愛,對兒童有益。既要做到是和兒童的情趣易為兒童所接受,又要有助於兒童的成長。
H. 1.說一說兒童文學對兒童有哪些教育意義,可舉例說明
兒童文學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被最終定義的時間並非很長,但它的出現劃分了新舊兩個時期對兒童不同的培養方式、方法,以及強調塑造新一代的兒童,在於重視兒童精神方面的成長。兒童文學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對象,兒童文學又分為嬰兒文學、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體裁有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曲藝、兒童戲劇、兒童影視和兒童科學文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