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單親家庭的孩子怎麼教育
一般情況下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孩都容易形成性格缺陷,所以說這個時候作為父母而言,更應該讓孩子認識到這種問題,所以說對於孩子來說,更應該體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而作為單親父母而言,更應該照顧孩子自己的心理感受,而且伴隨孩子內心的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保護和撫慰,讓孩子明白自己在成長道路中需要經歷很多事情,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且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精神力量,所以說對於單親家庭來說,照顧好孩子,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考慮。
3,要讓孩子自強獨立,,讓他們養成良好的性格。
其實單身家庭的小孩更容易造成心理扭曲,而且容易造成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所以說這個時候父母只能引導孩子,讓他們健康成長,最關鍵是讓他們體驗到來生活的艱辛,讓他們意識到這些問題,然後讓他們主動的承受責任。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每一個小孩的成長都是與眾不同的,所以說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孩父母沒必要一定要重視孩子精神上的教育,對孩子而言,有些東西都是需要通過成長來學習的,所以說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父母需要教育的是讓孩子明白這些事情,讓他們敢於樂觀的對待生活。
『貳』 離異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庄水珍老師
國家認證二級心理咨詢師
沙盤指導師
圖卡分析師
家庭教育指導師
正面管教講師
三十多年老教師
鐵路大地幼兒園園長
一,為什麼會離婚
1.價值觀的不同
在各類輔導中,最難做的是婚姻輔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因此沒有兩個人在任何事情上有絕對相同的看法,把兩個有權利決定自己人生的成年人放在一起,又要他們在幾十年內在所有事情上都保持一致意見,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這兩個人自己也認為凡是應該保持一致採用的方法是要對方遷就自己。在潛意識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對方像父母那樣滿足自己,遷就自己。
若兩個人認為這樣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比兩人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爭吵便會出現,一旦出現太多的爭吵及意見分歧,但需要對方在情緒上支持,而得不到時婚姻便亮起紅燈,跟著便是分居,甚至離婚。
2.伴侶童年的傷口重現
我們一路走來,就像一個杯子,身上都留下很多印痕。越小時受的的傷害對我們的影響越大。進入婚姻,我們就希望對方做原來渴望而得不到的完美父母,包容我們,寵愛我們,我們會顯得很「作」。這時,如果對方內心不夠強大,或者童年也有很多舊傷,接不住你的負面情緒,雙方談崩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3.夫妻關系是過去親子關系的重現
我們心理學有一個凹凸現象,我們跟父母在互動過程中的模式很容易復制到夫妻關系中。
如果父母對我們是控制的,我們很容易會認為對方也會這樣對待我們,然後內心提前做好反抗的准備。其實,那有可能不是伴侶真正的想法,只是你認為的那樣。誤會經常產生,我們經常對伴侶失望,也就對婚姻失望。
因此,我們要看將來和伴侶的關系,看你和伴侶在原生家庭的親子關系就可以了。
二,感情破裂怎麼辦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和有責任選擇自己的人生,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婚姻中出現的每一件事,兩人都有責任,不做了,或者需要做而沒有做,都負有同樣的責任,對於婚姻亮起紅燈的家長,建議採取以下態度:
1,重新看待你們的婚姻
對於婚姻出現問題,但尚未破裂的家庭,借用佛經的意思,與一個人結婚是天大的緣分。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枕眠。對方來到生命里並不是無緣無故。我們應該深入探討一下,對這段緣分帶給自己的正面意義是否已經全部了解?建議大家去看《李中瑩親密關系全面技巧》,會有很多受益。如果自己覺得困在一段糟糕的婚姻里,也可以咨詢比較有智慧的朋友或者咨詢師,多角度看待你們的婚姻關系。也許,對面的情緒有自己的原因,並不是針對你。你心目中那個讓你受傷的伴侶,也有可能只是你的內在父母的投射。通過處理這些印痕,您也可以獲得一份成長。
2,多溝通核對
雙方應該正盡可能做到充分和成功的溝通,清楚了解雙方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充分了解分合的原因和理由之後再做決定。
單身或單親可以有快樂的生活,但是對孩子來說,分居和離婚必然帶來傷害,家長應該三思。
你自己固守某些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與一個人分手,同樣的情況,以後也許會再次出現。不會游泳換一個池子也是如此。
要知道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有對也有錯的可能,當然,這只能由自己決定,但衡量對錯的標准只有一個:自己所堅持的那一套,是否真的能帶給自己一個成功快樂的人生?如果尚未能夠,修改一部分會有更大的機會呢?
3.不迴避,不報復
情緒激動可以暫時分開,保持合適距離,但需要講清楚。不玩人工消失,不做報復性的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盡量做系統里有彈性的那一部分。能夠冷靜處理情緒的伴侶,一般是比較成熟的。雙方盡可能不做在情緒下決定,讓將來後悔的事情。
4.如果確實不能達成共識,分開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過去主張隱忍,盡力維護婚姻。但雙方在爭吵的時候,影響心情,影響工作,最嚴重的就是影響孩子。
父母關系不好,在孩子面前爭吵,對孩子有很多負面影響。這種孩子安全感缺乏,很容易模仿父母的暴力行為,把父母不和的責任歸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一般這樣的孩子不僅無心學習,還可能影響到人際關系以及將來的婚姻關系。
就算不爭吵,在低氣壓之中生活的孩子,身心也是會受影響的。孩子很敏感,你以為隱藏得很好,其實孩子都知道。
三,離婚的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對已經分居離婚的家長,我們希望有一些做法,能將孩子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
1.認同孩子和原伴侶的愛
此關系不應因分離而改變,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父母是絕對不能替換,也是完美不容傷害的父母子的三角關系,在孩子心中是不容改變,不容侵犯。婚姻出現問題的家長,必須明白這些,並據此形式簡單地說,夫妻的關系有改變,不等於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有改變,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因此不能不讓孩子和對方來往,要明白對方永遠是孩子的爸爸媽媽,他們來往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愛孩子。
把問題限制在夫妻之間的范圍內,當面對孩子時,家長的角色應該保持一致與和諧,夫妻之間的事與維系子女的關系無關,告訴孩子,就算爸媽不和,兩人會永遠愛他和照顧他。
應該盡量避免對孩子說另一位家長的不是,每次對對方的指責,都會在孩子內心引起很大的矛盾和沖擊。如果不得不說,每說一項不是,至少同時說出一項對方的優點。
2.坦誠相待
不要隱瞞事實和欺騙孩子,應該用坦誠的態度與孩子談論問題,包括個人內心感受和事情的進展都應該盡量對孩子坦誠,保持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向孩子保證,家長之間發生的問題不是他的錯,而修復的責任也不在他。不教孩子向對方隱瞞或者故意造謠兩個大人之間的事。抹黑對方,給孩子帶來創傷,因為對方是孩子的一部分。你否定他的爸爸媽媽,也就是在否定孩子,孩子會很難過。也不要向孩子訴苦抱怨,讓孩子背負不該由他背負的心理重擔,一輩子內疚,活得不開心。
3.保持接觸
不管婚姻的狀態如何,雙方都應關心和參與孩子的生活。分居和離婚對孩子都是相當有害的,但是如果孩子與兩個家長都能夠保持定期和良好的接觸,就可以避免一些問題產生,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彼此一致的態度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防止孩子左右逢源,從中謀利。
4.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不把生活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離婚不一定就會生活得比過去差,一個人生活也不一定經濟就不如過去。覺得難的是我們的心態,不一定是事實本身。所以,不要把一個人生活想的很難,自己被嚇壞了,就難以給孩子穩定的安全感。
你自己過得好,孩子也能夠放心去發展自己。孩子不一定有很高的物質需要,但他們必須有一個內在能量很強的父母。
5.不物化孩子
不把孩子當做制裁惡心對方的砝碼,不把孩子當傷害對方的兵器,也不把孩子當成累贅。
孩子帶著愛而來,如果你每次看到孩子都有情緒,那是你自己的問題。這個需要自己內觀自己,正確看待這段婚姻。經常有情緒,可能你心理有一些舊傷被觸發,建議找咨詢師處理。
6.再婚家庭如何教育
再婚的父母不應強迫孩子稱呼自己的伴侶為父親或母親。允許孩子和繼父繼母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如果擔心被指責後媽不好,而討好孩子,不利於孩子的教育,也對後媽不公平。
有一些父母會擔心對方不愛自己孩子或嫌棄自己孩子,就教孩子去討好(要懂事),孩子會特別累;教孩子捍衛權益,孩子變成小霸王。
對繼父繼母,教孩子尊重對方,給孩子表達的機會情緒的接納。在孩子吐槽時,讓孩子用位置感知法,換位思考,這些都能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四,給婚姻中的父母幾點建議
1.夫妻關系是過去父母關系親子關系的重現,情緒是信使,問題是自己的,伴侶是來幫助我們療傷。
2.列出夫妻都樂意做的事情,每周做兩項,為情感銀行加分
3.給孩子空間和時間,也是給到自己和伴侶空間和時間。密不可分的親子關系,傷害了親密關系,要傷害了孩子。
4.告訴家中老人,那些事自己不能接受,保持界限。
5.多參加提升自己能力的學習班,讓自己時刻保持成長
6.有時候獨自出去透透氣,愛好自己。
7.用運動,唱歌,按摩等減壓方法,不傳遞情緒。
『叄』 離婚的家庭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哪些影響離異家庭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離婚家庭結構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家長作為外部世界,必須了解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會有什麼樣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發現並積極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1、性格暴躁。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們也不能夠用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在出現一些情緒的時候,又找不到方式釋放只能通過一些暴力的方式來解決,所以家長們會發現孩子性格變得十分暴躁,一言不合就動手。
2、自閉。自閉是孩子自卑的升級版,也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的一種情況,原本父母離異對孩子已經有了很大的打擊,父母在離異以後,生活就更加的艱難,為了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父母就必須要更努力的工作,於是就很容易忽胳對孩子內心的引導,孩子的就會慢慢的變得自閉起來,不愛說話,不願意接觸人群,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3、排斥異性。父母失敗的婚煙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陰影,所以在孩子長大以後,有可能會拒絕與異性接觸,基至是排斥異性排斥婚煙,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的給予引導了。
『肆』 離婚後,面對各種問題,單親家庭要怎樣教育孩子呢
現在離婚率居高不下,很多孩子都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雖然倡導的是孩子在相親相愛和諧的家庭氛圍中長大,但婚姻如果過得不好,單親或許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好的家庭環境。
加上現在很多人的人生價值觀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父母雙方當時的結合可能是最好的選擇,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婚姻觀和社會意識卻有所變化。
但是孩子不能夠成為婚姻的犧牲品,即使已經離婚沒有重組家庭,孩子的教育卻依然要重視起來。其實單親家庭中孩子出現的問題在很多完整家庭中也會有,只不過單親的孩子問題會更加突出一些,他們因為父母離異會有一些更加多的心理問題,導致行為出現比較明顯的特徵。
掙錢的機會有很多,但是陪伴孩子長大的時光卻一去不返,對孩子要抱著切合實際的想法,沒有必要讓孩子成為婚姻失敗之後的補償,嚴格要求孩子,讓他們出人頭地,甚至是成為向對方炫耀的工具。
多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他們有更好的自理能力,隨時注意孩子的反應,多和孩子進行溝通。
幫助孩子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讓他們能和同學老師好好相處,鼓勵孩子多與別人進行交流,讓孩子通過集體生活來彌補內心因為家庭破裂而產生的孤獨感。
『伍』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孩子的心理成長路上家長是不能缺席,培養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所有家長們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以下是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方法。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1
1、農村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現狀分析
為了解我校單親兒童的心理現狀,我校採用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對全校三到六年級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有效問卷共計67份,其中單親家庭子女17份,完整家庭子女(不包括留守兒童家庭)50份。採用三點計分模式,將各個分量表項目的分數分別累加,即可得到量表的合計分數。我們對80個問題結果進行了分析,取每一項兩組學生得分的平均值(分值越高越趨向存在心理問題),對兩類家庭子女問題行為進行比較。
在對調查結果進行比對分析後,我們發現我校單親家庭學生與正常家庭學生相比在性格缺陷、社會適應障礙、不良習慣、品德缺陷、行為障礙、特種障礙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結合教師前期的觀察來看,我校單親家庭的學生具有以下特徵:自卑,敏感內向;性格怯弱,膽小怕事,承受不住挫折和打擊,極度缺乏安全感,恐懼焦慮;性格暴躁,沖動好鬥;單親家庭學生中的少部分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
2、導致農村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因素分析
2.1家庭教育存在誤區
部分家長本身受教育水平低,他們認為只要負責讓小孩吃飽穿暖即可。有些家長不懂得顧及子女的感受,一方經常會在子女面前數落另一方的不是,甚至把生活的不幸遷怒到孩子身上,給孩子造成了極強的心理負擔。還有些家長走入了另一個極端:過度溺愛。這些家長由於補償心理作祟,不想讓孩子受委屈,對孩子言聽計從,百般溺愛。而當孩子捕捉到了家長的這種心理,就會更加肆無忌憚,通常這些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比較差,性格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缺乏對他人的同情心與責任心。
2.2心理適應狀態失衡
單親家庭子女由於家庭破碎這種人為因素的出現,極易造成他們的動機與目標無法實現與滿足的挫折情境。挫折情境的產生,對於那些挫折容忍力較弱的單親家庭子女來說,就會為挫折情境所困擾,從而使自身人格變態與心理失衡。
2.3社會支持不足
社會支持是減輕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壓力的一個中間因素。一般而言,獲得了充分社會支持的單親家庭子女,能夠准確評價來自社會生活的各種壓力,而不是任意誇大壓力的危害程度,使自己處於緊張和驚恐之中,他們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找到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減輕生活壓力。
3、對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措施和建議
3.1學校建立單親家庭子女個人檔案
學校需要熟悉掌握每一個單親兒童的家庭情況、撫養人聯系方式以及兒童的心理現狀、行為習慣特徵以及學習情況等方面的資料。把這些任務分配給班主任、任課教師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教師, 做到專人負責、專人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定期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上的表現,以便及時跟蹤輔導。
3.2建立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前面原因分析提到過,農村單親家庭家長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受教育程度不高。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家長學校的方式,定期給家長傳授一些教育子女的經驗技巧。其次,通過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增加家長與子女接觸的時間與機會,增強彼此間的情感連接,在互動中使雙方更加了解也更加理解彼此。家長學校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把這些有著相似情況的家庭聚集到了一起,讓孩子們明白他們並不是「異類」。
3.3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以及近段時間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普遍較弱,情緒波動性較大。這時候,教師及時的疏導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給學生傳授這樣一種觀念: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是正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
遇到挫折我們會害怕、會焦慮、會煩躁、會緊張,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正確去應對它,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用積極的情緒去面對挫折。小學生有很多調控情緒的好方法:運動、好好睡一覺、看一場勵志電影等等,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要及時疏導與調控。
3.4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工作,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管理,不斷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教師可以請教有經驗的同事,閱讀有關心理學的專業書籍。
學校可以請有關心理健康的教育專家來校作報告,也可以多多派遣教師到先進的兄弟學校學習經驗。這樣,在應對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上我們才能做到游刃有餘。
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是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的,缺一不可。教師在面對這樣情況的學生時需要傾注更多的愛心與耐心,更需要科學有效的教育渠道,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通過學校的教育、教師的引導,每一位單親兒童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成長為一名擁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態的少年。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2
父母有這個意識,單親家庭的子女一樣可以心理健康!
單親家庭確實對子女的成長有一定負面影響,試問哪位父母願意看到子女因為自己的婚姻失敗而出現問題呢?我們知道,夫妻是「一世姻緣」,父母與子女是「二世姻緣」;夫妻如果感情不合,可以離婚,但父母與子女的情和對子女的責任卻不能離。
單親家庭的子女常見問題一般表現為學習成績下降,性格突變、品行出現問題,與一些「壞孩子」往來並加入其中等等。
我們知道理想的家教是完整家庭中父愛與母愛的有機結合,傳統謂之「慈母嚴父」。母愛,發揮著感情港灣的作用 ;父愛,起著行為規范監督的功能。《婚姻心理分析》一書談及「離婚與子女」時指出:雙親的離異總是會令子女陷入深深地不安,感受著被父母拋棄的孤獨……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和喪失人生奮斗的志氣。「在《結婚心理學》中也指出:」孩子常常會因父母離婚而行為不良。「
第一種類型:忽視型。母親傾向於任何時候都不提起父親,似乎壓根兒就沒有父親一樣。這種教育,只有在孩子確實不知道父親,而母親決定獨立教育孩子時,這種類型才有可能被認為是合適的。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母親也應該在孩子可能理解時向孩子講清楚。如果孩子還記得父親,硬做出似乎沒有父親或根本不存在的樣子,是不明智的。
第二種類型:貶低型。母親企圖從孩子的記憶中抹掉對父親的一切好印象。母親盡全力使孩子相信:父親是個壞人,家庭就是被他拆散的。即使情況果真如此,這種教育立場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會把母親的這種不友好態度,看成是不公正的;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事理的明白,孩子便開始批判地對待母親,不再尊重母親,把由於自己失去父親的委屈轉移到母親身上。於是,母子的矛盾產生了,母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降低了,即使不演變為逆反心理,對教育也是極其不利的。
第三種類型:面對型。 面對現實,使孩子把父親看成是個普通的人,有優點也有缺點與弱點。這種家教類型最明智,容易為孩子所接受,但對母親來說卻是最困難的。它要求母親有不尋常的容忍力,善於自我監督,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由委屈和不公正而帶來的痛苦。
孩子歸母親撫養,情況如此;倘若歸父親撫養,道理也完全一樣。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婚姻無可奈何地解體了,怎樣降低對自己子女的影響呢?只有離婚不離親子情,面對現實,忘卻恩怨,從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出發,彼此協商,讓孩子歡樂地周旋於父母之間,既吮吸母愛又吮吸父愛,茁壯成長。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3
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哪些心理問題
1、自閉
家庭的破裂,彷彿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備,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2、自責
自責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於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由於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許多單親家庭子女受到批評後,總認為是自己不好,在別人笑自己的時候,總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
3、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沖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裡,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4、抑鬱
因為父母的分裂,必然帶來家庭的硝煙或冷戰,孩子長期生活在壓抑的空間,時時為父母的關系而擔憂,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氣、泄憤的出氣筒,孩子成天處在恐懼和擔憂中,沒有安全感,時刻擔心、害怕家庭戰爭的爆發,會使自己體無完膚。這樣長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和敵對情緒,對同伴永遠保持距離,自我保護意識過強,敵對情緒很大,單親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壓抑、郁悶、煩躁,心理困擾無處排解。
由於壓抑太久,一旦爆發出來,能量也就越大,極易產生極端行為。這種傾向在女孩身上表現為想痛哭或離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則表現為攻擊行為。
5、妒忌
單親家庭的孩子,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說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足每個孩子所渴望的。由於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
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為別人能得到的,自己也應該能夠擁有,就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為的發生。
6、逆反
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對象。然而他們也渴望車嚴,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干」,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7、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
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系,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結交夥伴時總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被人說了什麼總是不開心,在對人關繫上具有退縮、焦慮的特點。
『陸』 父母離異後怎樣教育孩子
第一,家長首先調整思想認識,調整心理情緒,引導孩子對家庭環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父母離異大多是有無法化解的矛盾才發生的,離異雖然出現新的問題,但畢竟從更大的痛苦糾纏中解脫出來。面對新問題,要敢於正視,並逐步去解決。對孩子不應長期隱瞞離異的事實,那樣反而增添一層苦惱。瞞是瞞不住的,蒙在鼓裡的孩子知道實情反而怨恨父母。
第二,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處理好同學關系
父母離異,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童年。家長要鼓勵孩子在班上有幾個要好的小朋友,經常一起學習,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體生活一旦正常,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個別同學說了刺激性的話,家長不妨找那個同學聊一聊或者寫一封信。誠懇的態度和有理的分析,會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況,請班主任以適當的方式大班上講清道理,造造輿論,正確對待這種情況.
第三,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及時解開孩子的思想疙瘩
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有些事情會使他們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發現有異常的苗頭,及時跟孩子談心,了解情況之後,能及時疏導的就及時疏導。有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不了,要進行更多的調查分析,考慮妥善的解決措施。
第四,讓孩子接觸其他長輩,引導孩子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響
父母離異家庭,不管哪一方帶孩子,都應該讓孩子與另一方面有接觸與交流的時間,感覺父母之愛。雙方都要講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爭寵」。如果有可能,應該讓孩子與父母同時團聚。還要讓孩子與其他親友中的長輩接觸,擴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長的同事也是交往對象。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柒』 單親兒童心理問題及解決對策
單親兒童心理問題及解決對策
近年來,伴隨著離婚率上升,單親兒童數量增大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單親家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子女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開始把關注的目光由生存條件的物質飽暖轉向人心靈的健全。許多人逐步認識到:一個父母雙全、溫馨美好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比物質條件更重要,物質條件再好的單親家庭,也是一種有缺陷的家庭。
一、單親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
由於家庭變故尤其是父母離異對未成年的孩子無疑會產生心理上的壓力、精神上的困擾,形成與一般家庭孩子不同的心態,其在認知水平及人格方面往往表現出較多的缺陷,其心理往往表現出一些消極的不良情緒和問題。
1.學習上主要表現為學習困難,作業拖拉,學習成績下降,自控能力差,影響課堂紀律。
2.情緒和情感不穩定,常大起大落,恐懼,焦慮,憂郁,悲傷,情感脆弱,過度敏感,多愁善感,固執,好走極端,有時過分沖動,不考慮後果。性格上孤獨冷漠,早熟,對人戒備心重,防範意識強,甚至有抵觸和敵視心態。人際交往上不合群,不喜歡與人交往,有意疏遠別人。
3.經常自卑自責,消極地看待自己,害怕困難,不作任何努力輕而易舉地放棄自己的目標。有的孩子又過於敏感、好勝,什麼都要超過別人,忌妒心重。
4.有的孩子道德識辨能力不強,自控力差,盲目模仿社會上的不良行為,如打架、罵人、說謊、逃學、搞惡作劇、破壞公物,有些孩子甚至有偷盜、行為。
5.有些孩子吸煙、酗酒,個別的早戀、離家出走等。
對單親兒童存在較多的這些不健康心態及行為,如不及時糾正,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影響學習,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質的發展。
二、用心理輔導解決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
對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究竟應採取什麼方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輔導,依據心理學的原則,通過教師、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往。以語言、表情、態度和行為影響,排除孩子在認知、情感、性格、態度和行為方面的心理障礙,減輕或消除孩子痛苦的各種情緒和行為,避免身心疾病的發生,促使孩子在認知、情感、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質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簡單地說就是從孩子的認知、情緒和行為上幫助他們。在這方面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已經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對單親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強溝通
教師和家長與單親兒童在心理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溝通,是做好心理輔導的基礎。在進行心理輔導時,要設身處地用兒童的眼光去看他們的世界,體察他們的感受,體會他們的思想,進入他們的情緒和思維領域之中,以他們的心情去了解他們的心,也以他們的思想去思考事物。這樣就能觀察兒童的內心世界,體諒兒童的需要。只有當孩子們覺得教師和家長是真正理解和體諒他們時,才會舒暢和愉快,把心中的秘密告訴你,並且認真地傾聽你的心聲,從而接受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與孩子的溝通才會取得顯著效果。
1.用教育疏導和勸慰方法消除單親兒童與父(母)的隔閡。
心理學家約翰·洛克雷說:「說理是對待兒童的真正辦法。」我們的教師及離異的父(母)要學會給孩子講道理,幫助孩子們正確看待單親事實,重新認識父(母)之愛,教師在與孩子談話時,要有意突出父(母)愛他們的一面,打消他們對父(母)的怨氣。還要委婉地向孩子解釋,父母離異是大人們的事,這也是現代生活中很正常的現象,不必過於耿耿於懷,父(母)之間的關系可以改變,但孩子與父(母)是親子之情──是由血緣紐帶相連接,是不可改變的,不僅要讓孩子知道,還應在做離異家長的工作中點明這一點。激發家長的親子之情和撫養關愛孩子的責任感。同時,父(母)也要明確親子之情不變這個事實和道理,不但要用真誠慈愛的語言向孩子表明對孩子的愛永遠不變,而且還要用實際行動來體現對孩子的愛並沒有減少。例如我們在做家長思想工作的時候,我們可以讓有條件的`離異父母每隔一段時間一起和孩子做一些有益的活動,逛公園、參觀展覽等。當父(母)各自組成新家時,讓孩子輪流在雙方家庭各住一段時間,並經常讓孩子在父(母)雙方之間來往,以培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之情,雙方都要關心孩子的進步,要抽出時間輪流為孩子開家長會等。總之,只有讓孩子懂得親子之愛是不變的,才能扭轉他們的認識,恢復父母在他們心中的慈愛形象。通過這些教育啟發,讓單親兒童感受到來自父母、老師給予的心理支持,有安全感。
2.用渲瀉的方法讓單親兒童傾訴心中的苦悶、委屈。
父母離異的現實環境和氛圍,常常使單親兒童變得沉默,像個「小大人」,不願在家中訴說苦悶。作為教師就要主動及時和孩子溝通,主動和孩子談心,鼓勵他們說出心裡話,讓他(她)們釋放心中的苦悶、委屈、痛苦。通過引導和幫助,讓兒童渲瀉心中的苦悶,達到心理平衡,心情變得開朗起來。單親兒童的家長要想盡辦法幫助孩子疏導他們的情緒,要使孩子能願意向父(母)傾訴心曲,並得到父母的開導和幫助。
3.重視「愛」的教育,創造奉獻愛的機會
教師應該用「愛心」行動來表示對單親兒童的特殊關愛,以情來感動他們,比如可以在單親兒童過生日時贈送一件小禮物,在學習困難時多加以輔導,生活上要關心冷暖溫飽,有時還可以把學生請到家中做幾樣拿手菜,以真情來感動他們。學校和班級也要開展一系列的「愛心」活動,發揮集體力量來幫助單親兒童,使他們體會集體的溫暖。在這方面,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學曾做過有益的嘗試。⑴學校領導、教師與單親子女「結對子、獻愛心」,堅持與他們談心交流,堅持家訪,平時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使孩子和家長們深受感動。⑵廣大教師利用課間、節假日,為其做飯、洗衣服、補課、出去遊玩等。⑶學校定期為單親子女舉辦集體生日會,為他們創設交流展示才藝的舞台。通過系列活動,使這些學生在校生活得充實,心情愉快,逐漸彌補了家庭變故給他們帶來的精神創傷。
對離異家庭的孩子來說,最受傷害的是心靈和情感。為此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就要讓他們把失落的愛撿回來。不但要為孩子奉獻愛心,讓孩子體驗「愛」的美好情感,還要讓孩子向別人奉獻愛心,為他們創造奉獻愛的機會。如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寫一封感謝父母或老師的信,幫助同學克服一個小困難,為病殘同學提供幫助,為希望工程獻愛心,組織單親學生到兒童福利院、老年公寓等處奉獻愛心,讓孩子們體驗到世界到處都需要愛,愛的奉獻一定能換回愛的溫暖。
(二)尊重人格
在對單親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時要注意尊重兒童的人格。單親家庭的孩子由於自己家庭的破損,往往會變得異常敏感,自尊也往往變得異常,要麼是過強,只要覺得有一點兒不如他人,很可能對他的自尊是莫大的打擊;要麼是自卑感太重。心理學家愛默森認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少年兒童追求自尊的意識將化為強大的動力。
1.學校、教師、家長在日常言行中一定要注意維護單親兒童的自尊,要強調他們做得好的方面,不要過分誇大他們的錯誤,要多鼓勵。學習或其它事情失敗時,更要少說泄氣話,而多鼓勵。鼓勵要及時,父(母)不能因為太忙、太累而顧不上關心孩子,也不要以大人的標准來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2.另外,對犯了過失而又有悔改表現的兒童,更需要信任、尊重,要有足夠的耐心,切忌諷刺挖苦。教師在對兒童講明道理的同時用實際行動來彌補他們造成的損失,抓住時機引起他們內心震動。其實兒童做錯事情或者是做得不好,他自己也知道,老師和父(母)如果有足夠的耐心,給他一份尊嚴,他也知道在以後的日子裡如何做得更好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三)激勵自信
因父母離異,單親兒童往往自信心不足,因為他們感到被拋棄。怎樣幫助這些孩子恢復良好的自信呢?尼·德·列維托夫指出:「暗示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進的可能性,並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個學生現有的優良品質和各種表現上。」教師要運用激勵功能,激發他們的信念,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要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特長、優勢、閃光點,表揚他們,激勵他們。安排他們在各項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擔當主持人,在運動會上為班爭光,擔任學習委員、課代表,使其有「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覺。
單親兒童的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綜合管理,多管齊下,進而形成一種有利於單親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使他們茁壯成長。
配偶逝世的單親家長為了孩子須知
對孩子的打擊,莫過於父母親的離世了,這會在孩子心理留下很深的傷痕。不要企圖引導孩子忘卻哀傷。這往往只是使孩子把哀傷藏在心裡,永遠也發泄不出來,他日將對他的成長形成更大的障礙。在另一方面,接受事實,努力地去准備一個更好的明天,這才是孩子最應該做的事,也是逝去的親人最希望他做的事。
以此為基礎,對配偶已經逝世的單親家長,以下的做法會有幫助:
(1) 孩子對逝世的親人不能忘懷,是因為有一份特別的意義在孩子心中。 這份意義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會有積極正面的幫助。因此,應當與孩子好好地談一次,把逝去親人對孩子人生的意義作一次定位與肯定。以後,每次想到親人,會給孩子一次正面的推動。(一個重要親人的意義,往往用事物做比喻比用文字描述更為貼切,例如,「父親就像太陽,給我光明與活力」,「母親就像海豚,象徵自由力量與慈愛」。)
(2) 情緒的流露沒有 對和 錯。 每當憶起逝世的親人而有悲傷的情緒,是肯定了這位親人對自己具有獨特和重要的意義。有時,環境不適宜有這種情緒出現,可以用書中所介紹的「抽離法」處理。若環境許可而自己亦想的話,容許自己回憶與親人的相處及親人對自己的意義。因為有情緒出現是個人的權利,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也不會對孩子有害。
(3) 孩子不懂得怎樣調整失去親人的心理狀況, 處理情緒的能力亦較弱,家長可以與孩子正面討論逝世親人的各種事情。 討論范圍可以廣泛地包括回憶親人的嘉行、一起度過的歡樂時光、親人給自己的力量、親人留在自己心中的意義等等以及面對心中情緒的困擾或其他因逝去親人而引起的問題等。宗旨是:接受過去,面對未來。
( 4) 若孩子對逝去親人的情結太大,可以嘗試運用隱喻或象徵的做法化解,例如把心中的話寫成一封信,用火燒掉,再引導孩子想像親人在另一個世界收到了信,其讀信時開心的表情和對孩子回話。 另一個辦法是引導孩子做些為紀念逝去親人而做的事,例如去探望老人院、幫助別人,甚至做一些提高學業成績的行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逝去的親人喜歡見到的孩子為他所做的事。
;『捌』 可以怎樣對待離異家庭的孩子,怎麼樣引導孩子呢
1、離異雙方要文明相處、寬宏大量
父母雖然離婚了,但與孩子的關系永遠不會變。希望任何一方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另一方的不好,不要阻止父女/母女相見,盡量提供能與父親/母親繼續相處的寬松環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分開了,但對他的愛並沒有改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應該和對方交換意見,制訂一定的計劃,兩人同時參與孩子的教育。孩子不是私人物品,不是一個人的,所以要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6、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有人離婚後,不能從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每天都過得不快樂,有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作為單身家長,當我們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和孩子交談,盡可能展示給孩子人生積極的一面和陽光的一面,要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為之努力進步,還能夠帶領孩子共同成長。
『玖』 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的研究
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的研究
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的研究,現在因為社會因素很多家庭是離異的。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父母有很大的關系,下面為大家分享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的研究。
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的研究1
離異家庭小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離婚這一事件雖然不能直接作用於兒童本身,但是通過各種隨之而來的感受、認知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一般來說,離異家庭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家庭因素
首先,父母離婚,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關心的時期,而父母往往困擾於自己的感情巨變而無法集中精力照顧子女,與孩子缺乏溝通交流,從而造成兒童的心理問題;其次,多數情況下,離婚給家庭結構帶來的破壞會對父母的教養方式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比如有些父母會對自己未能給子女一個完整的家而愧疚,會溺愛孩子,從而使孩子的性格更加偏激,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的離異家庭家長反應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後遺症。
(二)學校因素
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小學生因為心智尚未成熟,所以更加依賴學校的生活。同學們對離異家庭兒童的接納程度是影響其適應的重要因素。如果同伴因其家庭破碎而歧視他疏遠他,這樣會使其父母離異對他們心裡的傷害更加難以平復。
(三)社會因素
由於離異家庭的孩子擁有特殊的心理特徵,目前社會生活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和行為對離異家庭小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更是遠大於對普通小學生的影響。目前的社會氛圍容易給離異家庭的兒童貼標簽,戴有色眼鏡看待他們,間接地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三、解決離異家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以家庭教育為主體,細心呵護孩子受傷的心靈
「解鈴還須系鈴人」,家長要調整好情緒,引導子女對家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家長自身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情感和思緒,不要將夫妻之間的怨恨發泄到孩子頭上,多和孩子交流思想,盡最大努力減少離婚對他們的傷害。
1、關注孩子,繼續給予孩子愛的關懷 。
父母親要給予孩子溫暖的情感支持,將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不論孩子與誰生活在一起,父母雙方都應該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讓孩子加強與父母之間的親密感和一體感,減少孩子對父母的抵觸情緒以及嚴重的被拋棄感,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要讓孩子慢慢適應新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父母無盡的關愛中長大。
2、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父母離異的陰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但是父母應該積極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這些挫折之中鍛煉自己,而變得更加自強、自立,通過正確的引導,鼓勵孩子多與身邊的親人朋友交往,孩子同樣也會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
(二)以學校教育為輔助,竭力彌補情感上的缺失和性格發展的不足
為了能夠更好的盡快的使離異家庭的兒童從陰影中走出來,最大限度的消除父母離異對他們帶來的不良影響。我們老師應該:
首先,作為教師應該擔負起溝通孩子和父母情感的橋梁的作用,應該為離異家庭的兒童提供特殊的幫助,加倍的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積極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困難,鼓勵表揚他們。
其二,小夥伴的理解和接納也是消除孩子心理壓力的重要途徑。班主任老師應積極營造班級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讓同學們和離異家庭學生友好相處、鼓勵、互相幫助,通過這樣的氛圍撫慰他們心靈的創傷,使他們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引導和教育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和家庭。
最後,還可以大力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於有心理與行為問題的離異家庭子女給予專業的心理個別疏導與咨詢,可以有效地緩解其心理壓力,給予其心理支持。
(三)以社會關愛為依託,共同關注離異家庭兒童的健康成長
社會的積極因素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起促進作用,尤其是離異家庭的學生往往比較敏感,有些社會上的事情會使他們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這些變化如果不及時進行疏導,就極易發展成心理障礙。所以全社會應該倡導正確的對離婚的認識和輿論引導,擯棄對離婚現象以及對離異家庭孩子的歧視認識。
我想通過學校、社會、家長以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培養教育和疏導,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系統,糾正孩子們頭腦中的思想偏差,讓孩子們感受到身邊人愛的關懷,培養孩子們積極向上的性格,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我的成長,我們的孩子將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
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的研究2
離異家庭中幼兒性格的缺陷
父母離異形成單親家庭會對幼兒性格產生很多方面的負面影響。而離異家庭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出現的種種不良的情緒會使其形成有缺陷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自卑
自卑是由自我評價過低而引起的一種消極的,不適當的自我否定態度[2]。有這種態度的幼兒通常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自己什麼都不滿意。因此,總表現出消極情緒,如總是不安、膽怯、害羞、失望、失落等。而且人們經常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孩子,再加上他們不會像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樣,得到爸爸媽媽完整的愛 ,因此很容易出現自我心理封閉、憂郁、自卑、冷漠,甚至厭惡與別人接觸或交往。同時, 自卑感又經常伴隨著強烈的自尊心, 他們極其敏感,具有極大的反抗性, 一旦有人對自己有不好的語言和行為,他們就會馬上反抗。他們經常表現出較強的猜疑、嫉妒、帶有主觀色彩的偏見等心理。正是有幾種心理困擾, 所以很容易出現人際交往困難,很難與其他幼兒、老師形成和諧、融洽的關系。
(二)孤僻
父母離異的家庭, 使子女失去了學習的榜樣,打破了個體與家庭成員之間、家庭環境平衡。離異家庭的子女無法從父母身上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他們如果與父親生活在一起,會對女性存有偏見,與母親一起生活則容易對男性產生偏見。當男孩由母親來撫養時,可能會帶有更多的女性性格;同樣的, 當女孩跟著爸爸生活時, 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假小子」。另一方面, 離異家庭的子女只有對父親或母親單方面的模仿,因此對自我概念認識比較模糊,對他們形成完整人格將產生不良影響,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孤僻的性格使他們對自我形象不能形成正確認識,既不能正確的評價自己,也不能正確的評價別人。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很少與別人交流,很少交到朋友,他們內心害怕被輕視和排斥,當自己內心的恐懼感超越他們對別人的親近感時,他們往往會壓抑自己的情感,取而代之的是對他人的冷漠或者說是一種自我保護。
(三)怯懦
離異家庭的孩子感情脆弱、意志薄弱,容易形成怯懦的性格[2]。它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害怕,其基本特徵就是膽小怕事,容易屈從他人,沒有反抗意識,遇到困難容易驚慌失措,不知所措,經不起挫折和打擊。
怯懦的性格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它來源於恐懼感,這種恐懼感多數來自於父母,很多父母離異後,對孩子寄予更多的希望,把一切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孩子在這種壓力下,總是害怕讓父親或者母親失望,既怕受訓又怕受罰。生活總是提心吊膽,嚴重時會失去生活的勇氣。研究表明,退縮兒童與正常幼兒的行為有著極為明顯的差異[2]。退縮幼兒經常表現出孤僻、敏感、膽怯等情緒。其原因就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家庭不和睦,父母離異是造成孩子退縮的主要原因。因為家庭破裂,父母離異,家庭沒有能力或者精力照顧孩子,而且給孩子帶來不能擺脫的情感負擔。會讓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層陰影,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嚴重的創傷。因此,離異家庭孩子性格容易表現出怯懦和退縮。
三、對離異家庭幼兒性格缺陷的`干預
猶太經濟學家阿瑟、伯恩斯[3]說過:孩子最壞的行為,始於他幼兒時期的痴性,人主要的教育權就掌握在父母手中,其次才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由此可見,父母在幼兒的教育中佔有很重的比例,或者說起著主要作用。因此對於離異家庭孩子的教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促成其健康的性格的形成。
(一)創造愉快的家庭氛圍
首先離異家庭的家長們應該勇敢的面對和接受現實,用自己對孩子無與倫比的責任心,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以便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發展。同時離異家庭的父母需要及時從婚姻失敗的影響中走出來, 適應一個人培養和教育孩子的任務, 根據孩子因為父母一方缺失而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的趨勢, 分析和調整相應的策略, 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離異家長要注意自己對孩子性格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做運動,或練習書法,喜歡音樂的可以帶孩子去聽音樂會,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孩子盡快擺脫父母離異的陰影,漸漸養成開朗樂觀的性格。同時,離異家庭中只有父親或母親一種角色,缺乏了孩子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所需要的條件。所以,家長應帶孩子參加家庭或朋友聚會,注意調動親戚、周圍朋友中的性別資源,帶給孩子有利的影響。
(三)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獨立性
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和興趣,讓他們參加能使其全面健康的發展的活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使孩子擺脫父母離婚的陰影。同時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 並在他做選擇的時候提供意見和支持, 讓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判斷力, 獨立的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社區的活動, 在活動中學會與別人相處, 逐漸走出自閉自卑的心態, 同樣也能抑制自尊心的過度膨脹。在活動中鍛煉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獨立性。
(四)加強家校聯系, 用愛心撫慰幼兒的心靈創傷
老師應從幼兒進入幼兒園第一個學期起就建立離異家庭學生的檔案, 了解各班幼兒的情況, 並通過交談、家訪等多種方法掌握其家庭狀況,用「一對一」的方式從生活、學習各方面幫助離異家庭的幼兒。尤其是精神上的鼓勵, 用愛心、耐心撫慰幼兒的心靈創傷。教師要對幫扶幼兒的心理、行為等方面進行跟蹤了解、詳細記錄, 並做好保密工作, 還要與家長聯系,掌握離異家庭幼兒在家裡的狀況, 以便進行教育方式的調整。
四、結語
總之,在對離異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只有從離異家庭的家長、學校、社會環境等幾個方面出發,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協調配合的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才能使離異家庭子女得以健康成長。同時離異家庭幼兒是脆弱的,他們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積極關注支持,讓他們從父母離異的陰影中走出來,並合理預防、宣洩、調控不良情緒,做到真正健康、全面地發展,成為社會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離異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的研究3
女孩天生比較敏感一些,單親家庭的女孩由於愛的缺失,會更加敏感一些。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單親家庭的女孩心理。
1、 女孩缺乏安全感。
原本對女孩子來說,最真實的安全感來自於家庭中父母的雙臂和寬闊的胸懷。父親和母親在對孩子的影響上有天然的不同,是不可代替的,單親家庭女孩不管缺失了哪一方的愛都會少了一種愛的保護,因此她們會更加缺乏安全感。
2、更加堅強。
單親家庭的女孩一般都會比較堅強,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不容易讓別人走進自己的內心。由於是單親家庭,他們從很小就懂得替家長分擔,懂得承擔責任。特別是跟媽媽長大的女孩子,沒有了爸爸的陪伴,她會不自覺的扮演一部分男人的角色,有一種保護媽媽的使命感在。因此大多數單親家庭的女孩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男孩子性格,骨子裡比較堅強。
3、親人是至親的 。
單親家庭的女孩更了解親情的珍貴,他們更懂得珍惜。在她們看來,家才是她真正的避風港。她們很怕失去她的家人,也不會離開她的家人。在家人面前很容易退縮。
4、自我保護意識和自尊心強。
單親女孩非常善良,凡事都要讓著別人,這給她帶來了好人緣。他們由於在單親家庭長大,所以從小自尊心和保護意識都很強。她們真正信賴的朋友很少,因為怕受到傷害,戒備心很深。她表面的樂觀、開朗,其實是深深的孤獨和封閉,只有很少的朋友才能走入她的內心。
5、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女孩的心理沒有成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沖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郁和自卑的心理,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於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群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就會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是心理疾病。
6、容易導致妒忌心理的滋生。
單親家庭的女孩,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所能獲得的享受,一般來說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這些正是每個女孩所渴望的。由於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她們的心理就容易從最初的羨慕演變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們會表現出對父母一方特別依戀,希望能從父母一方獲得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上,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為別人能得到的,自己也應該能夠擁有,就容易導致偷竊等犯罪行為的發生。
單親家庭的女孩更加需要愛護,了解她們的心理之後,在與她們相處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走近她們。了解她們的心理也有助於單親家庭家長對孩子更好的教育。
『拾』 離異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管教呢
離異家庭的孩子大多心思縝密,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因為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是無法避免的,多多少少都會造成孩子心裡不平衡,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理解和認知能力不足,家庭教育的疏忽,可能會導致孩子調皮貪玩、不學無術,出現叛逆嚴重、學習成績下降、孤僻等情況,家長要及時做好引導。
1、建立平等的關系。讓孩子感受到父親或者母親的尊重。在大多數情況下,單身的媽媽或者爸爸帶著孩子要承受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痛苦,經常會把控不住情緒,將這種不滿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這樣會增加孩子的恐慌,難以與父親或者母親建立親密的關系。
2、合理的引導。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父親或者是母親要加強對子女的引導。孩子如同一張白紙,對這個世界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是很好奇的,同時也是無知的,在沒有得到父母的合理引導的情況下很容易誤入歧途的。這一點,首先是父母本身要有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身觀,並將這些傳授給孩子,培養孩子正確的理念。
3、讓不撫養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雙方輪流撫養孩子,以利孩子的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和母愛都是必不可少的,單親家庭要努力去滿足孩子對這兩種愛的渴望。讓不撫養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雙方輪流撫養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