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學前兒童有哪些基本生理特徵
擴展閱讀
親子教育中的3T是什麼 2024-09-24 19:09:53
忘了小學同學們了怎麼辦 2024-09-24 19:04:54
還有什麼好看的懷舊動漫 2024-09-24 19:04:54

學前兒童有哪些基本生理特徵

發布時間: 2022-09-10 21:57:28

⑴ 簡述學前兒童身體發育的特點

人體各部的長度、圍度、寬度的生長發育在快速增長時期的開始、高峰和結束不僅有早晚之分,而且有一定的先後順序。

從出生到1歲,軀干生長最快,為這一時期身體增長總長度的60%。胎兒從一個特大的頭顱(佔全身長度的112)、較長的軀干及短小的雙腿發育為兒童期身體各部較勻稱的比例,表現為頭尾發展規律。從出生長成人的發展發育過程中,頭只長了l倍多,軀干增長了2倍,上肢增長了3倍,下肢增長了4倍。

身體各系統的發育不均衡,但又是統一協調的。

人體是統一完整的肌體,人體各部的生長發育不是均衡一致的。兒童身高、體重的增長,身體各部比例的變化以及各器官系統的發育,都是不均衡的。身高、體重的增長在各年齡階段不是直線上升的,而是呈波浪式的,是不等速的,有時快些,有時慢些。

除了生長外,身體各部分的發育也是不均衡的。例如,頭與身長比例,新生兒的頭占身長的114, 2歲時佔115, 6歲時佔116, 12歲時佔117,而成人佔118。如果按增長的倍數來看,頭增長約為原來的2倍,軀干增長速度和比例變化是不均衡的。

此外,人體各系統的生長發育也是不均衡的,有四種不同的發育趨勢。神經系統發育的最早,兒童在6歲時腦重已達成人的90%;肌肉、骨髓和一般內臟器官的發育趨勢和身長、體重的增長規律相似,也呈波浪式;淋巴系統的發育也比較早,到10歲以後就逐漸退化;而增殖系統的發育,在出生頭10年裡幾乎沒什麼發育,到青春期迅速發育,並很快到達成人水平。

正是這種生長發育的不均衡性,才使圓形的受精卵分化發育成為胎兒,經過新生兒、嬰兒、幼兒、兒童、青少年等階段,發育成為長、圍、寬、厚、重量不同、形態各異的人體各部分,最終發育成了成年人的體型。成年人的體型雖然是在兒童體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是絕對不是兒童體型的簡單放大,人的體型是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的,這就體現了生長發育的相互關聯性。

身體各系統器官的發育不是孤立的,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整個人體的生長發育過程是在神經系統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下進行的,因此,各個系統的發育是彼此密切相關聯的,某一器官的發育可以促進另一器官的發育。例如,學前兒童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會促進兒童骨髓肌肉的發育,而且會促進兒童心臟和呼吸器官的機能的成熟,並有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而肌肉、骨髓的發育又為鍛煉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從而促進兒童整個身體的健康。另外,學前兒童身體和心理的發育是密切聯系的。一切生理的發育是心理發育的基礎,而心理發育也同樣影響生理功能。比如,情緒影響生理機能的正常發揮;而生理上的缺陷,又可以引起生物體心理上的不正常發展。

每個兒童的生長發育有他自己的特點。

在正常的個體之間,生長發育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通常反映在生長類型、性別和成熟類型等方面。

在個體之間,生長類型上的差異明顯地反映在身體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上。以兒童每年體重的增加為例,在早期,個體間差異可能並不很大,隨著年齡的增加,體重的獲得可出現離散現象,表明了體重的測量值和生長發育的速度在兒童之間可出現很大的差異。對於大部分兒童,不只是體重的獲得,身體的其他許多發育指標的測量值和生長速度也有類似的情況。

⑵ 論述學前兒童的生理特點都有哪些

小兒的骨骼中,有機物、無機鹽各佔一半。由於比例上的差異,所以小兒骨骼有以下特點:(1)需要不斷鈣化。小兒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身高的不斷增長,實際上是骨骼的不斷增長。骨骼最初是以軟骨的形式出現的,軟骨必須經過鈣化,才能成為堅硬的骨骼。在骨骼鈣化的過程中,需要鈣、磷為原料,還需要維生素D,以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兒機體如果缺少維生素D,會患佝僂病(軟骨病)。因此,多帶孩子曬太陽,可以預防佝僂病的發生。(2)富於彈性、易變形。小兒的骨骼柔軟、彈性大,容易受不良姿勢的影響而發生變形,如駝背、脊柱側彎等。因此,要特別注意小兒的坐、走、站的正確姿勢。

⑶ 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徵

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徵

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徵,兒童身心發展對於健康成長來說很重要,所以家長不僅關注孩子的健康發育,對於身心健康發展也要重視。下面一起來看看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徵。

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徵1

1、順序性

如:思維的發展是從知覺—>具體形象—>抽象—>辨證,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思維發展特點。(教育啟示:不要拔苗助長。)

2、階段性、連續性

每一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發展的繼續,同時又是下一階段發展的開始;前一階段中總包含有後一階段的某些特徵的萌芽,而後一階段又總帶有前一階段某些特徵的痕跡。

例:一二年級開始具體形象思維,但仍有幼兒期的知覺思維。

(教育啟示:善於觀察孩子,既要關注孩子現在的發展,又要為孩子下一步的發展創造條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啟示:關注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如:孩子2-3歲是口頭語言的關鍵期,4-5歲是書面語言的關鍵期;女孩10歲左右進入青春期,男孩12歲左右進入青春期等。)

4、穩定性、可變性

教育啟示:

穩定性:你改變教育方法,孩子不會馬上變,所以需要家長學會等待,需要耐心。

可變性:你改變教育方法,孩子早晚會有變化的,但是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變化。

5、個別差異性

每個孩子有差異:每一個孩子都不是別人的復製品,都不是另一個孩子的復製品,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有哪些

1、3~4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生活范圍擴大;認識依靠行動;情緒作用大;愛模仿。

2、4~5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開始接受任務;開始自己組織游戲。

3、5~6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好問、好學;抽象能力明顯萌發;開始掌握認知方法;個性初具雛形。

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是什麼

1、初生到滿月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適應新生活;依靠無條件反射:吸吮反射、防禦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賓斯基反射、驚跳反射、游泳反射、強直性頸反射;條件反射出現和心理發生;認識世界和人際交往的開始(社會性的需要)。

2、滿月到半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視覺和聽覺迅速發展;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手眼協調動作開始發生;開始認生。

3、半歲到周歲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身體動作迅速發展;手的動作開始形成;語言開始萌芽;依戀關系日益發展。

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徵2

1、身體發展的特點。

中班幼兒生長發育速度明顯減慢,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增長階段。4歲時身高約為出生時得兩倍,體重約為出生時的五倍。4歲幼兒在運動的速度、靈活性和穩定性方面已經有了提高。

精細動作進入了發展最快的時期,動作協調性增加,多餘動作減少,表現在快走、跳躍、攀爬、翻跟頭、停步等比較自如。全身運動時,身體各部位都能較好地協調活動,而且可以做一些精細動作,如:自己系鞋帶、用筷子吃飯、用剪刀剪直線,自己穿衣、系扣子等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教師要多創造機會讓幼兒活動。

2、心理發展的特點。

認知活動表現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認知活動中思維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性思維過度,主要依靠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聯想思維。抽象思維也開始萌芽,詞彙量增加迅速,發音正確,語言表達力發展迅速。

對事物充滿好奇,認知能力迅速提高,求知慾增強最愛問為什麼。兒童在這個時期思維的自我中心特徵十分突出,最喜歡聽故事、看圖畫書等。他們的意志力逐漸加強,行動有了初步的目的性、組織性,能在集體生活中較好地遵守規則,能完成一些簡單任務。

自動結伴交往能力發展,健康情感發展迅速。兒童經過小班一年的適應,已經習慣了幼兒園生活,開始把自己或別人的具體行為與普通行為規則相聯系,並能對自己和他人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

還具有樂群感,非常喜歡與小朋友玩,出現了三五成群的好朋,但群體並不固定。兒童之間經常發生爭吵和打鬧,通過解決發生的矛盾,孩子們逐漸學會了游戲的規則和交往的方法。

簡述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徵3

嬰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

1、遺傳

遺傳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也叫遺傳素質。遺傳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1)遺傳為幼兒的身心發展提供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2)遺傳奠定了幼兒身心發展個別差異的初基礎。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身體生長發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稱生理發展。生理成熟為幼兒心理發展提供自然物質前提。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明顯表現在發展方向、順序和速度上。

3、環境

環境影響幼兒身心的發展和變化,可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自然環境提供幼兒生存所需的物質條件;社會環境指幼兒的社會生活條件。

4、教育

教育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幼兒園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實踐活動,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和控制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選擇和利用對幼兒身心發展有益的因素,控制或克服不利因素,使各方面影響都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務。

5、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是指幼兒對外界影響的選擇、吸收和融化的主動反映能力,也包括幼兒對外界所做的創造性反映能力。

⑷ 學齡兒童的生理特點

體格發育特點:
小兒3~6周歲入小學前稱為學齡前兒童,與嬰幼兒比較,此期兒童發育速度減慢,腦及神經系統發育持續並逐漸成熟,兒童比幼兒期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歡模仿等特點,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期。
腦及神經系統發育特點:
3周歲時神經系統的分化基本完成,但腦細胞體積的增大及神經纖維的髓鞘化仍繼續進行。
消化功能:
3周歲兒童20顆乳牙已經出齊,6歲時第一恆牙可能萌出,但其咀嚼功能只有成人的40%,消化功能有限,不能過早進入家庭成人膳食行列,以免引起消化吸收紊亂,造成營養不良。
心理發育特徵:
5~6歲兒童具有短暫的控制注意力的能力(15min),但易注意力分散,特別是在進食時不專心進餐,邊吃邊玩,進餐時間過長,食物攝入不足或偏食引起營養不良。家庭成員應給兒童做好榜樣。(絕對禁止讓兒童嘗試吸煙和喝酒)

⑸ 簡述學前兒童的特徵

學前兒童有 6 個特點: 1、學前兒童的學習是一種整體的、生態學意義上的學習 2、學前兒童基於生物能力的學習和基於文化能力的學習 3、學前兒童學習中的習得和學得 4、學前兒童學習與信息加工容量的關系 5、學前兒童認知與學習的先天制約性 6、在學前兒童學習中認知與情感的關系

⑹ 兒童生理和心理有什麼特徵

兒童期指的是個體從嬰兒起到學齡初期的這個階段他的年齡范圍,通常劃分為一到十二歲,這個階段是人生發展變化較大較快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一個心理特徵是:
一、好奇心強,兒童天生好奇,對周圍的一切事物覺得新鮮感興趣,就想探求個究竟。因此,好奇心非常的劇烈,什麼事都可能打破沙鍋問到底,甚至就說,有些兒童會把一些玩具拆開仔細的來看,最好是能夠滿足他們的一個好奇心,認真對待的詢問的問題並給出答案。
二、喜歡模仿,模仿是兒童的本性,通過模仿學習一些知識,對他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情緒不穩,兒童的情緒波動是比較大,遠遠不及成年人穩定,得一點成績就得意忘形,受點挫折就灰心放棄,也是非常常見。
四、抑制力差,兒童在兩三歲時出現了抑制的最初的表現,能夠在某個較遠的目的,而有意抑制和延緩自己的行為。比如說為了吃零食聽父母的話,但是總的來說,兒童在進入小學之前,還是比較缺乏克服困難的一種能力和抗干擾能力。
五、思維發展存在階段性,每個階段三歲以前看動作思維為主,三歲以後他可能形象思維得到了加強。

⑺ 學齡前兒童生理發育有哪些特徵父母應注意什麼

學齡前兒童生理發育有哪些特徵?父母應注意什麼?

0~3歲是嬰兒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大腦發展迅速,嬰兒的視覺和聽覺能力、語言能力、符號和數字的認知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能力也迅速形成和發展。好好利用這段黃金時期,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發展潛力,為未來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中,家庭教育起著重要作用。

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一般從出生到小學前階段,根據寶寶的發育、敏感期等,注意寶寶的認知、語言、運動等方面的發展。在兒童發育的早期(0~3歲),特別是在出生後的頭兩年,嬰兒的大腦功能尚未定型,「可塑性」處於高峰。

父母不能做的事:不要成為一個抵抗者。因為一些家長擔心他們的孩子不能獨自做這件事,他們必須參與到每件事中。事實上,這樣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當該放手的時候,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嘗試每一件新事物,給孩子更多的發展空間,這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沒有必要再這樣做了。

只做這一切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他們往往很早就帶著不稱職的孩子出來,所以讓孩子自己做吧。不要打擾孩子。他喜歡玩玩具或獨自畫畫。這是他成長的必要階段。父母干擾孩子的正常生活對孩子有害。

⑻ 學前兒童生理發育特點及規律有哪些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
1.生長發育的連續性和階段性
2.生長發育的不均衡性
3.生長發育的相互關聯性
4.生長發育的個體差異性
可從這四個方面展開論述。

⑼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學齡前兒童時期的身心發展最迅速,這個時期的培養也對今後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家長要耐心引導才能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以下分享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1

1 、體格發育特點

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與嬰兒期相比,學齡前兒童體格發育速度相對減慢,但仍然保持穩步地增長,此期間體重增長約5.5kg(年增長約2kg),身高增長525px(年增長約125px)。體重、身高的粗略估計公式為,2歲——青春期前,體重(kg)=年齡*2+7(或8);身高(cm)=年齡*7+70。

生長發育的個體差異,生長發育在一定范圍內受遺傳、環境等因素影響而出現相當大的個體差異,兒童生長發育的水平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參考值是群體兒童的平均水平。在評價個體兒童生長時需考慮影響因素,如遺傳、性別等內在因素,還有營養、教育、訓練等環境因素等。

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這樣那樣的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腹瀉等,常常會引起營養素消耗增加,也影響兒童的食慾和營養素攝入,患病兒童的體重、身高可明顯低於同齡兒童,出現明顯或不明顯的生長發育遲緩。當疾病過後,會出現加速生長,這個時候要准備營養豐富的食物。

2、腦及神經系統發育

神經系統的發育在胎兒期先於其他各系統。新生兒腦重370g已經達到成人腦重的25%,1歲時達到900g,是成人腦重的60%,4-6歲時,腦組織進一步發育,達到成人腦重的86%-90%。3歲時神經細胞的分化已經基本完成,但腦細胞體積的增大及神經纖維的髓鞘仍然繼續進行。

3、消化功能發育特點

三歲兒童20顆乳牙已出齊。6歲時第一顆恆牙可能萌出。但咀嚼能力達到成人的40%,消化能力也仍有限,尤其是對固體食物需要較長時間適應,不能過早的食用和成人一樣的膳食,以免導致消化吸收紊亂,造成營養不良,尤其是3歲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單獨製作三餐,並且要看好油鹽糖等。

4、心理發育特徵

5-6歲兒童具有短暫地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時間約15分鍾。但注意力分散仍然他們的行為表現特徵之一,這特徵在飲食行為上的反應是不專心進餐,吃飯時邊吃邊玩,使進餐時間延長,食物攝入不足而導致營養缺乏。如果您的孩子是這樣的話,首先要及時調整飲食,少量多餐,還要及時給與營養補充。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2

第一點:體格發育特點。

體格發育速度與嬰兒期相比呢,相對減慢。但與我們成年人相比,當然還是處於快速成長期呢。告訴大家一個,體重身高增長的粗略公式:體重(kg)=年齡X2+7(或8);身高(cm)=年齡X7+70。

第二點:腦及神經系統發育特點。

3歲時神經細胞的分化已經基本完成,但是腦細胞體積的增大仍在繼續。4—6歲,腦組織進一步發育,達到成年人腦重的60%—90%。

第三點:消化功能發育特點。

6歲是孩子的咀嚼能力能夠達到成人的40%,咀嚼和消化功能較差,那麼6歲之前就更差了,飲食不當極易造成消化功能為亂。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最易出現積食,積食時間長了出現厭食,造成營養不良。所以我們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的每一頓飯都不能草草了事。

第四點:心理發育特徵。

5—6歲的兒童,有能夠短暫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但是注意力分散,所以不會太專心的吃飯。不過家長也要有耐心的慢慢培養孩子的專注度,這個時期培養專注度對未來有很大幫助的。

總之,這個時期是孩子自主意識萌芽或者開始發展的最前端時期,自主性強、好奇心強。父母總覺得孩子變得「不聽話了」,什麼事都要「自己來」。在飲食行為上表現為挑食、偏食等不良行為,這是正常的。而且這個時期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父母是孩子的首要模仿對象。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在耐心教導孩子的同時,也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學齡前兒童的生理特點3

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呵護秘訣

(1) 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正確刷牙,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事自己乾等。

(2) 要熱愛和關心孩子,以充滿愛心和循循善誘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以利於形成開朗的性格,孩子心情愉快,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育和指導,也容易與父母交流想法,不至於情緒不穩或壓抑。

(3) 多鼓勵和表揚:兒童都有上進心,這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加以激勵,鼓勵和表揚就是重要的方法。對孩子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肯定和表揚,並恰當的再提出新的要求,不斷增強其上進心。對孩子出現的錯誤和缺點,不能單純指責,而要嚴肅指出,耐心教育,講清為什麼錯,應該怎麼做。如果整天批評,孩子會失去自尊心,並形成膽怯、自卑的心理。

(4) 家長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家長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孩子遵紀守法,講究文明禮貌和衛生,熱愛集體,助人為樂。決不能要求孩子一套,自己的行為又是另一套。

(5) 鼓勵孩子參加集體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這有利於加強孩子的集體感和責任感,有利於提高適宜能力,鍛煉開朗的性格,防止不合群、孤獨和羞怯心理。也有利於身體和協調能力的鍛煉。要指導兒童安排好生活作息制度,如早起早睡,按時完成作業,與夥伴遊戲要適可而止,不迷戀電視,培養閱讀和幫父母做家務的能力等。

⑽ 學前兒童神經系統的特點有哪些

健康一線 兒童保健
幼兒期兒童神經系統發育及心理特點
2016-10-26 15:18 健康一線
幼兒期是指兒童從1歲到3歲的時期,又叫先學前期。在這段時間內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繼續發展,至3歲左右,腦皮質細胞分化已基本完成,腦重量也達1000g以上,相當與成人腦重量的2/3,不但神經細胞體在增大,神經纖維也在延長,而且神經纖維髓鞘化過程也在迅速進行,約2歲時,感覺神經、運動神經以及錐體束纖維的神經髓鞘初步完成。

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兒童腦的興奮過程比以前更加集中,暫時性的聯系也較容易形成,皮質的抑制過程也進一步加強,神經功能更易於集中,加強了對外界事物的分析綜合能力,減少了兒童的沖動性,從而有利於兒童心理過程的發展。但就整個兒童期來講,抑制過程還必將弱,興奮過程仍然占優勢,因而幼兒期兒童易於疲倦,容易激動,易受外界刺激物的影響,注意力不集中,不穩定等。

在幼兒期,行走動作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1歲左右,兒童就會站起來,並有可能開始行走,約在2-3歲時,兒童不但學會了行走,而且也逐漸學會了跳、跑、攀登階梯、越過障礙物等復雜的動作。行走動作的發展擴大了幼兒的生活范圍,為空間知覺、初步思維活動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可以幫助兒童及早擺脫對成人的過多依賴,發展兒童的獨立性,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兒童的語言發育,只有在幼兒期才開始發展起來。兒童在與成人進行語言的不斷交流過程中,語言得到了迅速發展,1歲左右能聽懂的詞約10—20個,能說出的詞則更少,在1歲至3歲時,兒童的語言能力大大加強,1歲半以前主要是單詞句時期,即用一兩個詞來代表一個句子,如兒童常說「帽帽」、「貓貓」、「寶寶」等。1歲半以後兒童掌握的詞彙數量增加,開始出現多詞句。到了二三歲時,在成人正確教育的影響下,詞彙量日漸增加,每個詞所代表的經驗也比較豐富,能按照詞的指示來調節自己的行為,例如:成人往往利用「好」、「可以」、「對」來進行陽性的強化,而利用「不好」、「不可以」、「不對」來進行陰性的強化,兒童自己對自己說「我要…」「我不要…」等等,來表達自己的意願。由於兒童語言的概況調節作用不斷發展,給兒童學習社會經驗、道德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幼兒期兒童思維活動尚處於低級形式,缺乏自覺性、目的性,想像是零散的、片段的,故在幼兒期,我們應給兒童言語交流機會,如講故事、說歌謠等,多鼓勵兒童說話,利用言語交流不斷豐富兒童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