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漢服的款式及分類都有什麼呢漢服有哪些種類呢
漢服的款式及分類都有什麼呢?漢服有哪些種類呢?漢服種類繁多,演變過程相對復雜。 過去,人們把漢服稱為漢朝衣服,現在叫漢服。 漢服有哪些款式和分類?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吧!
2、衣服浸濕後,用手在污漬處多揉幾下,看是否有部分污漬被去除。 請勿對頑固污漬使用蠻力(尤其是絲綢)。 在頑固的污漬上取少許洗衣粉,揉幾下。 如果污漬還是不幹凈,重復兩三遍,基本上就可以洗掉了。
3、沖洗,這一步很簡單,用清水沖洗泡沫即可。
② 漢服有哪幾種款式
漢服的款式有以下:
曲裾:有曲裾深衣和小曲裾,盛於秦漢時期。曲裾下擺以環繞形勢,而且短曲裾要配一條儒裙。
對襟襦裙:顧名思義就是兩邊的領子相對應,也就是對齊。
交領襦裙:就是兩領相交,但是要注意領子要右衽,若領子左衽可以說是有喪失。在宋代頗為常見。按風格分,可大致分為唐式交領襦裙,宋式交領襦裙、明式交領襦裙等。按穿著對象分,可分為男式交領襦裙、女式交領襦裙。
齊胸襦裙:又稱高腰襦裙。就是裙擺置到胸前,有一成語說「瘦燕肥環」,也是漢服歷史的演化。因為齊胸襦裙盛於唐朝。
坷(ke)子裙:同樣處於唐朝。有連體的坷子裙(類似於連衣裙),也有抹胸跟儒裙的分開。
大袖衫:提到這個就不能不提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美人著踝肩長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紗羅衫,輕掩雙乳。由於畫家手法寫實,既如實地描摹出唐代細膩透明的衣料,又逼真地描繪出女子那柔潤的肩和手臂。大袖衫通常有大袖衫、抹胸、儒裙和腰封。
半臂襦裙: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
直裾深衣:上身與曲裾一樣都是交領(不知道這么說行不行),但衣襟是直的。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曲裾。
褙子:即背子。一種由半臂或中單演變而成的上衣。相傳始於 唐 ,盛行於 宋 元 ,在明代被稱為披風。 宋 代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時間的不同,其形式變化甚多。
短打:就是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褲的男裝。上衣長度一般在臀部和膝蓋上下。
玄端:玄端為先秦時通用的朝服及士禮服,是華夏禮服「衣裳制度(衣分兩截,上衣下裳)」的體現。後深衣(上下連制的服制)流行後玄端逐漸廢止,後來明代恢復古玄端制而造「忠靖服」。玄端服為上衣下裳制,玄衣用布十五升,每片布長二尺二寸,因為古代的布幅窄,只有二尺二寸,所以每幅布都是正方形,端直方正,故稱端。又因玄端服無章彩紋飾,也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內涵,所以這種服制稱為「玄端」。
圓領袍:就像新版《水滸傳》當中,那些官吏穿著的衣裳。(雖然不太正統)
漢服還有很多,還有斗篷(冬天的時候披著的)、中衣(通常穿曲裾或交領時裡面穿的衣裳)。他們都蘊含著很多傳統文化和歷史。當然這些解釋有些不太全面,甚至有點錯誤(生怕別人怪),所以很多都是靠接觸慢慢去了解的。有些人認為漢服就是古裝,那麼漢服與古裝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傳承;一個是歷史的封塵,伴隨過去。因此復興漢服就等於傳承漢服文化,而不僅僅是一件衣服如此的簡單。
③ 裙子都有什麼款式
1、連衣裙
連衣裙,是指吊帶背心和裙子連在一起的服裝,屬於裙裝的一類。連衣裙在各種款式造型中被譽為「時尚皇後」,是變化莫測、種類最多、最受青睞的款式。
④ 怎樣選擇女童薄款裙子漢服之類
想要性感漂亮的話就選擇蕾絲網紗材料的裙子,如果想要萌萌噠的話就選擇迷你裙,本看法僅供參考
⑤ 兒童漢服平常的款式
漢服的款式很多, 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流行的形制(款式)
每一種款式都會有小孩子的。
漢服比較常見的款式有
直裾 曲裾 襦裙 褙子 襖裙 裋褐(shù hè)等等
下面 附圖說明幾種搭配
1。半臂齊腰襦裙
⑥ 漢服有幾種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但是仔細分析,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
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
第二種是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
(6)兒童漢服連衣裙有哪些款式擴展閱讀:
漢服由於華夏儒家王道文化的傳播而影響深遠,周邊民族、包括許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漢文化圈)國家通過效仿華夏禮儀制度借鑒了漢服的某些特徵,用於吉凶賓軍嘉五禮。此外,華夏賓禮也規定四夷之君必須穿本國服飾朝見中國天子,謂「蕃主服其國服」。
漢唐藩屬體制中,周邊民族首領存在著定期朝見皇帝的所謂「朝集」制度。無論是外國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謁中國天子,接受官職,貢獻方物,還是中國天子宴請外國君主,外國君主都要穿國服奉禮。
國服制度促使了周邊民族形成自己的民族服飾。比如,契丹太宗入晉,接觸到中原衣冠制度,北歸後,參照中原服制制定了本朝國服與漢服制度。歷朝有《職貢圖》描繪他國國使服飾。
⑦ 【漢服】所有的樣式的名稱各叫什麼
一、漢服樣式:
1、襦裙
漢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領右衽。襦裙作為漢服的主要形式,細節一直有變化,有的為深交領至腋下,袖緣很寬,袖根寬於袖口,有腰線,多認為是中衣款式。也有的為淺交領,袖根和袖口寬度一樣,為直袖,袖緣窄,有腰線,多認為是外穿的襦裙。
2、襖裙,或者叫衫裙
上襖下裙,漢服款式之一。長袖襖衫,交領右衽,衣多為收袖口的琵琶袖。下裙多配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馬面裙前後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兩側裙幅打褶,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上多裝飾膝襕紋樣,故也稱襕裙。襖裙的款式影響了朝鮮宮樣及中國其他民族。
3、齊胸襦裙
襦裙根據系結位置分出的一種款式。將裙頭和系帶束在胸上方,顧名思義曰「齊胸」。起於隋,興於唐。裙擺垂墜,飄逸,分對襟和交領,對襟居多。齊胸襦裙上襦多束於裙內。
4、半臂
漢服款式之一,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寫到:「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半臂這個名稱,在古代不同時期所指的款式也不一樣。現在普遍來講,多指袖長及肘、交領或對襟的短上襦。
5、氅衣,又稱鶴氅
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晉代已有記載,多道家用,宋代文人好鶴氅,明代士人多作便服外套用。形制與披風相似,對襟,直領,大袖,衣襟用長帶一對系結,衣身多為淺色,領袖衣襟均施有深色緣邊,兩側一般不開衩(也有做成開衩的)。氅衣披風外形接近,有時兩者也混稱。
6、曲裾
曲裾的特點是衣襟接長向後交掩,出土的實物也只看到馬王堆的了。
7、深衣
明代多作為士人的禮服,用於祭祀、冠禮等傳統禮儀場合,日常並不隨便穿著。深衣用白色或玉色,交領,寬袖敞口,領、袖、衣襟、底邊等處施皁色或青色緣邊。衣身上下分裁,腰部以下為十二幅拼縫:大襟四幅,後襟四幅,兩側各一幅,小襟二幅。穿深衣時,頭上戴幅巾、腰束大帶與組帶、足穿素履。
8、襕衫
出現於唐流行於宋明,兩宋時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為尚,下擺一橫襕,以示上衣下裳之舊制。明代出現無膝襕襕衫,下擺處的衣緣較寬,取消了膝襕。中為宋制襕衫,右為明制襕衫。
9、披風
漢服款式之一,男女皆可穿用,直領對襟,袖子寬大,兩側開衩,衣無鑲邊,與衣同色的領緣到胸前,披風和其他便服搭配。
10、直裾
直裾,上下分裁後縫合,衣身兩側不開裾,交領右衽,馬山楚墓,馬王堆都出土過類似的衣服,但細節有很大的不同。後世仍有穿類似的衣服,細節已有很大變化。
二、漢服各部位
1、領:衣服領子。漢服的領子通常有三種。最常見的是交領。漢服的交領一定是交領右衽,就是用左邊的衣襟蓋住右邊的。漢族一直都是「右衽」,少數民族有「左衽」的,還有就是一些地方的壽衣會是「左衽」。
2、衽:一般就是指衣襟,具體就是指衣服胸前的這塊。
3、襟:也是衣襟,強調的是衣襟的邊緣,領和衽之間的那部分。
4、衿:通常就指衣襟,也指交領。衣服下半部分連接到衣領的交界位置。
5、裾:衣服的下擺,或者說衣襟的下半部分。裾分曲裾和直裾。曲裾是下襟要從身後繞回來,而直裾就是垂直的。東漢以前曲裾為主,東漢以後直裾是主流。
6、袖:就是衣服袖子,通常指整個袖子。
7、袂:袖口以上的袖子叫袂。常用詞聯袂,如聯袂演出等,原本的意思是手拉手,於是袖子相連,最後引申為一同去做。
8、祛:專指袖口。
9、帶:漢服通常是沒扣子的,都是系帶。漢服的帶子都是做衣服時就做好的,一對對的,穿衣服時直接繫上。
⑧ 好喜歡漢服,有沒有簡單的款式適合日常穿
不少人在穿漢服的時候都經歷過這樣的幾個過程,剛剛入坑的時候衣服、發型、配飾、鞋子、妝容一樣都不能少,這樣出門最起碼要一個小時。
在穿漢服有一陣之後可能就慢慢的懈怠了,出門只穿一套漢服,發型妝容什麼的則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再過一段時間,連整套漢服都不想穿了,直接混搭或者是穿漢元素出門,其實漢服穿起來也可以非常時尚。
穿法一:漢元素小套裝誰說穿漢服就一定要穿全套呢?各種發型妝容和整套里三層外三層的漢服搭配未免也太過於麻煩了,浪費時間和精力不說,繁瑣的過程還容易讓人覺得煩躁。漢服的發展和使用不應該那麼死板,我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進行混搭,讓漢服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隨處可見。
⑨ 漢服有哪幾種
常穿著的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朱子深衣將傳統的上衣下裳分開剪裁,但縫合成一個整體名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為學者所服。
拓展資料: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
漢服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即中國漢族傳統服飾,曾稱漢衣冠、漢裝、衣冠、中國衣冠、華服、華夏衣冠、漢家衣裳等,是發展、傳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發易服而消亡,21世紀初開始復興),區別於其他民族,體現漢族禮儀風俗、審美品格、思想哲學等文化內涵,並彰顯華夏民族認同精神的服飾體系。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順治二年七月初九),滿清政權頒布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發,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漢民族進過一番血的反抗失敗後,最終延續了三千多年的漢服幾近消失。男子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漢族女裝則保留漢族女性傳統的「上衣下裳」制。在1912年清朝滅亡之後,漢族男子改穿西裝、中山裝,漢族女子則習慣穿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