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兒腹瀉的臨床表現
1.腹瀉常伴症狀(1)輕型起病可緩可急,以胃腸道症狀為主,食慾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次數增多(3~10次/天)及性狀改變;無脫水機全身酸中毒症狀,多在數日內痊癒,常有飲食因素及腸道外感染引起。在佝僂病或營養不良患兒,腹瀉雖輕,但常遷延,可繼發其他疾病。患兒可表現為無力、蒼白、食慾低下。大便鏡檢可見少量白細胞。(2)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輕型逐漸加重、轉變而來,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症狀外,還有較明顯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和全身中毒症狀(發熱、煩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多由腸道內感染引起。1)胃腸道症狀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嘔吐咖啡色液體,食慾低下,腹瀉頻繁,大便每日十至數十次,多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數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2)脫水由於吐瀉丟失液體和攝入量不足,使液體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減少,導致不同程度脫水(見表1),由於腹瀉患兒喪失的水分和電解質的比例不同,可造成等滲、低滲或高滲性脫水(見表2),以前兩者多見。3)代謝性酸中毒一般與脫水程度平行。輕者無明顯表現,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唇櫻紅、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根據血C02CP分為輕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4)低鉀血症多見於急性腹瀉脫水部分糾正後,或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伴腹瀉者。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腹脹、腸鳴音減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鈍;血清鉀<3.5mmo1/L;心電圖示T波增寬、低平、倒置,出現U波及心律失常。5)低鈣血症和低鎂血症活動性佝僂病患兒脫水酸中毒糾正後出現驚厥,應考慮低鈣的可能,當用鈣劑無效時,應考慮低鎂的可能。血鎂正常值為0.74~0.99mmol/L(1.8~2.4mg/dl),<0.58mmol/L(1.4mg/dl)可出現驚厥或手足搐搦。表1脫水程度判斷臨床表現脫水程度程度輕度中度重度丟失液體量(%)55~1010(ml/kg)30~5050~100100~120尿量稍減少顯著減少極少脈搏有力快而弱幾乎摸不到神志稍煩躁萎靡,煩躁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皮膚彈性尚好較差極差*前囟稍凹陷較凹陷極凹陷眼窩正常或稍凹陷較凹陷極凹陷眼淚有淚淚少無淚口腔黏膜稍干較乾燥極乾燥四肢末端暖涼厥冷,發紺血壓正常正常或稍低降低,休克表2脫水性質判斷脫水性質血清鈉mmol/L發生率%主要症狀等滲性130~15040~80重者有循環障礙低滲性<13020~50口渴不明顯,循環障礙更明顯高滲性>150較少煩渴,高熱,神經系統症狀突出2.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1)輪狀病毒性腸炎多見於6月~2歲嬰幼兒,秋冬季發病,常常病初發生嘔吐,後出現腹瀉,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易出現水、電解質紊亂的症狀,常伴發熱和上感症狀,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大便鏡檢偶有少量白細胞,大便輪狀病毒檢測(ELISA法)可快速診斷。(2)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多見於2歲以下嬰幼兒,多發生在氣溫較高季節,以5~8月份最多。起病較緩,大便呈黃色蛋花湯樣便,有腥臭味和較多黏液,常有嘔吐,多無發熱和全身症狀,大便鏡檢有少量白細胞,細菌培養可明確診斷。(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主要感染學齡兒童,起病急,腹瀉頻繁,大便黏凍狀含膿血,常伴嘔吐、腹痛及里急後重,可有高熱,全身中毒症狀重,甚至休克。臨床表現與菌痢難以鑒別,需做大便培養。(4)產毒性大腸桿菌腸炎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以9~11月為高發季節。在新生兒室可造成暴發性流行,也是旅遊者腹瀉的主要病原。本病經糞——口途徑傳播,潛伏期12~24小時。起病急驟;大便每日10~20次,水樣便,腹瀉時伴腹痛或絞痛、惡心、嘔吐、精神萎靡和發熱,嚴重者伴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病程持續數日,有自限性。(5)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好發於夏秋季,各年齡均可發生,潛伏期2~7天。起病急,病情重。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痛,大便次數多,開始為水樣便,後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常無白細胞。(6)鼠傷寒沙門菌腸炎大多數為2歲以下小兒,全年發病,以夏季多見,應注意流行病學史;主要症狀為腹瀉,大便性狀多樣,不消化便、水樣便、黏液樣便甚至膿血便;病情輕重不一,重者可發生休克、DIC;部分患兒呈敗血症表現,熱程較長。半數患兒病後大便排菌約2周,甚至更長。(7)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史,大便黃綠色水樣,似海水色,黏液多,有腥臭味;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狀;大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和成簇的G+球菌,便培養有金葡菌生長,凝固酶陽性。(8)真菌性腸炎多見於營養不良兒或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史,患兒常伴鵝口瘡;主要症狀為腹瀉,大便黃稀,泡沫多,有發酵味,有時呈豆腐渣樣;大便鏡檢有真菌孢子體和菌絲,沙氏培養基作真菌培養確診。(9)偽膜性腸炎由難辯梭狀芽胞桿菌引起。除胃腸道外用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和萬古黴素外,幾乎各種抗生素均可誘發本病。可在用葯1周內或早到數小時遲至停葯後4~6周發病。亦見於外科手術後、腸梗阻、腸套疊、巨結腸等體弱患者。本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A(腸毒素)和毒素B(細胞毒素)2種毒素致病。主要症狀為發熱、腹瀉,輕症大便每日數次,停用抗生素後很快痊癒;重症頻瀉,黃綠色水樣便,可有偽膜排出,少數大便帶血,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外周血象增高。伴有腹痛、腹脹和全身中毒症狀,甚至發生休克。對可疑病例可行纖維、電子結腸鏡檢查。大便厭氧菌培養、組織培養法檢測細胞毒素可幫助確診。
B. 小兒腹瀉的症狀分度及臨床表現
(益常好益生菌)溫馨提示:寶寶腹瀉病常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感染性腹瀉多由各種急性或慢性的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隨食物或通過污染的手、玩具、用品等進入消化道引起。原蟲感染亦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腹瀉。
非感染性腹瀉的病因有:餵食不當,一、常見於人工喂養的寶寶;餵食過多、過少,或過早地添加輔食及脂肪類食物,使寶寶消化道負擔加重;二、消化不良的食物積滯於小腸上部,腸道下部細菌上移並繁殖,使食物分解後腐敗的毒性產物刺激腸道,使腸蠕動增強;三、氣候的突然變化,臍部受涼,天氣過熱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等。
腹瀉的早期發現如果寶寶每次大便量不多,每日大便次數可達 10 余次,大便中含有少量的水分,但沒有特殊的酸臭味或腥臭味,則屬於生理性腹瀉,多見於母乳喂養的寶寶,患兒雖有腹瀉,但發育仍然良好,體重照常增加,精神好,無病容。
如糞便呈稀水樣或蛋花湯樣,混有膽汁而呈黃綠色,有時呈半湯樣白色,屬小腸發炎所致腹瀉。黃色水樣便,有時呈豆腐渣樣或有較多泡沫,帶黏液,可能是由白色念珠菌性腸炎導致的頑固性腹瀉。
大便呈黃色或黃綠色,外觀多呈稀糊狀或蛋花湯樣,有時寶寶排便啼哭,似有腹痛,偶有嘔吐。寶寶體溫大多正常或者發低熱,全身一般情況良好,屬於輕度腹瀉。
寶寶腹瀉如果症狀嚴重那麼及時就醫,不要耽擱,如果寶寶精神狀況不錯,不是太嚴重,那麼可能和寶寶飲食、或身體受涼等因素有關,要記得添衣保暖,注意下最近寶寶的飲食有否變動,可以日常補充些(益常好益生菌),幫寶寶補充腸胃益生菌能有效調節寶寶腸胃菌群,提高腸道免疫力,增強消化吸收功能,一般1-4包即可有效改善。
C. 小孩子拉肚子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般孩子腹瀉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吃得量過多或吃得次數太多,加重了嬰兒胃腸道的負擔。
2、添加輔食過急或食物品種太多,寶寶消化不了這些食物。
3、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導致寶寶消化功能降低。
4、由於食物或餐具污染,讓寶寶吃進有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
5、寶寶患上消化道以外的疾病,比如感冒、肺炎等。
6、寶寶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
7、環境溫度過低和過高時,寶寶都有可能出現腹瀉。
D. 寶寶引起腹瀉的原因都有哪些該如何預防
許多新手媽媽都發現嬰兒容易出現腹瀉症狀,因為嬰兒的身體抵抗力較弱,胃腸道功能也較弱,而且經常由於進食不當而導致腹瀉。有關專家指出,大多數嬰兒的腹瀉與疾病有關,需要及時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讓我們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嬰兒的腹瀉症狀?
如何預防寶寶的腹瀉。
1.避免長期戶外活動,以防止寶寶受涼。不要將寶寶帶到人口稠密的地方和公共場所。醋可以在家中抽煙,同時盡量減少與腹瀉兒童的直接接觸。
2.注意衛生:嬰兒及其照料者應養成在飯前和排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奶瓶,湯匙和其他食品用具應在使用前用沸水燙傷,最好每天煮沸並消毒一次。嬰兒玩具也應經常消毒。
3.正確添加輔助食品:兒童成長和發育迅速,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的兒童,都應按時添加輔助食品以滿足營養需求。在添加輔助食品時,要注意一次添加太多品種,並且更改品種不要太頻繁。只有在嬰兒逐漸適應新食物之後,才能逐漸添加其他食物。盡量減少因不適當添加會刺激兒童胃部的補充食品而引起的腹瀉和不適。
4.小心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能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有益菌群,導致菌群失調,並加重嬰兒的腹瀉。
5.母乳喂養: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有助於預防秋季的腹瀉兒童。母乳中含有IgA,它可以中和腸道中有害的細菌毒素,防止腸道感染,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
E. 小兒腹瀉病的症狀體征
1.消化道症狀 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量增加,性質改變,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狀便、水樣便,或是黏液膿血便。判斷腹瀉時糞便的性狀比次數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瀉。人乳喂養兒每天排便2~4次呈糊狀,也不是腹瀉。惡心、嘔吐是常見的伴發症狀,嚴重者嘔吐咖啡樣物,其他可有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2.全身症狀 病情嚴重者全身症狀明顯,大多數有發熱,體溫38~40℃,少數高達40℃以上,可出現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驚厥、甚至昏迷等表現。隨著全身症狀加重,可引起神經系統、心、肝、腎功能失調。3.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 主要為脫水及代謝性酸中毒,有時還有低鉀血症,低鈣血症。4.脫水 由於腹瀉與嘔吐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使體內保留水分的能力減低;嚴重嘔吐、禁食、食慾減低或拒食,使食物和液體攝入量均減少;患兒發熱、呼吸加快、酸中毒者呼吸加深,使不顯性失水增加。根據水、電解質損失的量及性質不同分為3種類型:等滲性脫水(血清鈉濃度130~150mmol/L)、低滲性脫水(血清鈉濃度<130mmol/L)、高滲性脫水(血清鈉濃度>150mmol/L)。大多數急性腹瀉患兒為等滲性脫水。一般表現為體重減輕,口渴不安,皮膚蒼白或蒼灰、彈性差,前囟和眼眶凹陷,黏膜乾燥,眼淚減少,尿量減少。嚴重者可導致循環障礙。按脫水程度分為輕、中、重度。脫水的評估(表1)。5.代謝性酸中毒 脫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謝性酸中毒,產生原因為:大量的鹼性物質隨糞便丟失;脫水時腎血流量不足,尿量減少,體內酸性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腸道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攝入熱量不足,脂肪氧化增加,代謝不全,致酮體堆積且不能及時被腎臟排出;嚴重脫水者組織灌溶不足,組織缺氧,乳酸堆積。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長呈嘆息狀,口唇櫻紅,嚴重者意識不清、新生兒及小嬰兒呼吸代償功能差,呼吸節律改變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嗜睡、面色蒼白、拒食、衰弱等,應注意早期發現。6.低鉀血症 腹瀉時水樣便中鉀濃度約在20~50mmol/L。吐瀉丟失過多以及攝入不足、鉀不能補償等可導致低血鉀發生。其症狀多在脫水與酸中毒糾正,尿量增多時出現。(1)脫水、酸中毒糾正時常出現低鉀原因:①酸中毒時細胞外液H的進入細胞內,與K交換,故細胞內K下降,而血清鉀不降低。脫水時腎功能低下,鉀由尿液排出減少。在補液後,尤其是輸入不含鉀的溶液,血清鉀被稀釋並隨尿排出增多,酸中毒糾正後鉀又從細胞外轉至細胞內,此時易出現低鉀血症。②病程在1周以上時逐漸出現低鉀血症。③營養不良者出現較早且較重。在脫水未糾正前,因血液濃縮、酸中毒、尿少等原因,血鉀濃度尚可維持正常,此時很少出現低鉀血症。而隨著脫水和酸中毒逐步糾正和尿量的增多,再加補給鉀含量不足從而逐漸出現。(2)低鉀血症表現:血清鉀低於3.5mmol/L以下,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減低,腹脹,腸蠕動減弱或消失,心音低鈍。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嚴重者昏迷、腸麻痹、呼吸肌麻痹,心率減慢,心律不齊,心尖部收縮期雜音,可危及生命。心電圖表現ST段下移,T波壓低、平坦、雙相、倒置,出現U波,P-R間期和Q-T間期延長。7.低鈣血症和低鎂血症 一般不會出現。腹瀉持久,原有佝僂病或營養不良患兒,當酸中毒糾正後,血清結合鈣增多,離子鈣減少,可出現低血鈣症狀。表現煩躁,手足搐搦或驚厥。低鎂血症一般在低鈉、低鉀、低鈣糾正後出現。原有營養不良、佝僂病更易出現,少數患兒可出現低鎂血症,表現為手足震顫,舞蹈病樣不隨意運動,易受刺激,煩躁不安,嚴重者可發生驚厥,補充鈣劑後症狀無改善。8.幾種常見感染性腹瀉的臨床表現特點(1)輪狀病毒性腸炎(Rotavirus enteritis):好發於秋冬季,呈散發或小流行,病毒通過糞-口途徑以及呼吸道傳播。多見於6~24個月的嬰幼兒。潛伏期1~3天,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起病急,病初即有嘔吐,然後腹瀉,大便呈水樣或蛋化湯樣,帶有少量黏液,無腥臭,每天數次至10餘次。常伴脫水和酸中毒。本病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少數較長,大便鏡檢偶見少量白細胞。病程1~3天內大量病毒從大便排出,最長達6天。血清抗體一般3周後上升,病毒較難分離,免疫電鏡、ELISA或核酸電泳等均有助於診斷。(2)諾沃克病毒腸炎:多見於較大兒童及成年人,臨床表現與輪狀病毒腸炎相似。(3)大腸埃希桿菌腸炎(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常發生於5~8月份,病情輕重不一。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大便呈蛋花湯樣,腥臭,有較多的黏液,偶見血絲或黏腖便,常伴有嘔吐,多無發熱和全身症狀。主要表現水、電解質紊亂。病程1~2周。產毒素性大腸埃希桿菌腸炎,起病較急,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瀉,大便呈水樣,無白細胞,常發生明顯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病程5~10天。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起病急,高熱,腹瀉頻繁,大便呈黏腖狀,帶膿血,常伴惡心、腹痛、里急後重等症狀,有時可出現嚴重中毒症狀,甚至休克。臨床症狀與細菌性痢疾較難區別,需作大便培養鑒別。出血性大腸埃希桿菌腸炎,大便次數增多,開始為黃色水樣便,後轉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常無白細胞。伴腹痛。可伴發溶血尿毒綜合征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4)空腸彎麴菌腸炎(Campylobacter jejuni enteritis):全年均可發病,多見於夏季。可散發或暴發流行。以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家畜、家禽是主要的感染源,經糞-口途徑,動物→人或人→人傳播。潛伏期2~11天。起病急,症狀與細菌性痢疾相似。發熱、嘔吐、腹痛、腹瀉、大便呈黏液或膿血便,有惡臭味。產毒菌株感染可引起水樣便,大便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及數量不等的紅細胞,可並發嚴重的小腸結腸炎、敗血症、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心包炎等。(5)耶爾森菌小腸結腸炎:多發生於冬春季節,以嬰幼兒多見。潛伏期10天左右。無明顯前驅症狀。臨床症狀與年齡有關。5歲以下患兒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糞便為水樣、黏液樣、膿樣或帶血。大便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多伴腹痛、發熱、惡心和嘔吐。5歲以上及青少年,以下腹痛、血白細胞增高、血沉加快為主要表現,酷似急性闌尾炎。本病可並發腸系膜淋巴結炎、結節性紅斑、反應性關節炎、敗血症、心肌炎、急性肝炎、肝膿腫、結膜炎、腦膜炎、尿道炎或急性腎炎等。病程1~3周。(6)鼠傷寒沙門菌腸炎:全年發病,以4~9月發病率最高。多數為2歲以下嬰幼兒,易在兒科病房發生流行。經口傳播。潛伏期8~24h。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噴射」樣腹瀉,大便次數可達30次以上,呈黃色或墨綠色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大便鏡檢可見大量白細胞及不同數量的紅細胞,嚴重者可出現脫水、酸中毒及全身中毒症狀,甚至休克,也可引起敗血症,腦脊髓膜炎。一般病程2~4周。帶菌率高,部分患兒病後排菌2個月以上。(7)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很少為原發性,多繼發於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後或繼發於慢性疾病基礎上。起病急,中毒症狀重。表現為發熱、嘔吐、頻瀉。不同程度脫水、電解質紊亂,嚴重者發生休克。病初大便為黃綠色,3~4天後多轉變為腥臭,海水樣便,黏液多。大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及革蘭陽性菌。大便培養有葡萄球菌生長,凝固酶陽性。(8)假膜性腸炎:多見長期使用抗生素後,由於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紊亂,使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大量繁殖,產生壞死毒素所致。主要症狀為腹瀉,大便呈黃稀水樣或黏液便,少數帶血,有假膜排出(腸管狀),伴有發熱、腹脹、腹痛。腹痛常先於腹瀉或與腹瀉同時出現。常伴顯著的低蛋白血症,水、電解質紊亂,全身軟弱呈慢性消耗狀。輕型患兒一般於停葯後5~8天腹瀉停止,嚴重者發生脫水、休克至死亡。如果患兒腹瀉發生於停葯後,或腹瀉出現後持續用抗生素,則病程常遷延。(9)白色念珠菌腸炎(candida alicans enteritis):多發生於體弱、營養不良小兒,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者。口腔內常伴有鵝口瘡。大便次數增多,色稀黃或發綠,泡沫較多,帶黏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菌落),大便在鏡下可見真菌孢子和假菌絲,作糞便真菌培養有助於鑒別。9.小兒遷延性和慢性腹瀉 病因復雜,目前認為包括感染、過敏、先天性消化酶缺陷、免疫缺陷、葯物因素、先天畸形等,其中以感染後腹瀉最為常見。對慢性腹瀉患兒腸黏膜活體組織檢查結果表明,小腸黏膜結構和功能持續損害或正常修復機制受損,是小兒腹瀉遷延不愈的重要原因。(1)有急性腹瀉史:急性感染性腹瀉多為一過性的。但如宿主不能產生正常免疫反應,反復接觸感染病原,或因感染嚴重損傷腸黏液,則急性腹瀉可轉為慢性腹瀉。多數因黏膜持續損傷致腹瀉遷延不愈,少數為感染原持續作用。十二指腸、空腸黏膜變薄,腸絨毛萎縮,腸細胞溢出、脫落增加,微絨毛變性,使得上皮細胞更新加速,這可能與腸黏膜表面微生物的黏附有關。由於黏膜再生時間不足,這些新生的上皮細胞類似於隱窩細胞,故功能低下。雙糖酶尤其是乳糖酶活性以及刷狀緣肽酶活性降低,加上有效吸收面積的減少,引起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不良。另外,腸黏膜損傷增加了對病原因子和大分子物質的通透性,使黏膜對外來抗原致敏。(2)營養不良患兒:腹瀉時小腸上段所有細菌都顯著增多,十二指腸內厭氧菌和酵母菌過度繁殖。由於大量細菌對膽酸的脫結合作用,使游離膽酸濃度大為增高。高濃度游離膽酸有損害小腸細胞的作用,還阻礙脂肪微粒的形成。嚴重營養不良患兒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分泌型抗體,吞噬細胞功能和補體水平降低,因而增加了對病原及食物蛋白抗原的易感性。總之,持續腹瀉易發生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易使腹瀉遷延不愈,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F. 小兒秋季腹瀉——寶媽要關注輪狀病毒性腸炎
離開火熱的夏天,進入一年中最為舒爽的秋季,但小兒腹瀉卻將進入高發時段,而輪狀病毒性腸炎則首當其沖。
?
3.目前,接種免疫輪狀病毒的疫苗已可在臨床應用。在流行期間,對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採用被動免疫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人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保護作用。因此,要再一次重申母乳喂養的重要性,以減少幼兒患病的嚴重性。
4.提高寶寶的免疫抵抗力。均衡營養的飲食、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適度的運動和鍛煉都是增強寶寶免疫力的良好途徑。寶寶有了強壯的身體自然就不會懼怕病毒的侵襲。
相信有了以上的介紹,寶媽們對小兒秋季腹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各種疾病最好的治療還是預防。任何疾病只要預防和保養在先,發病的幾率就會很低,甚至可以完全化解和避免。祝福每一個寶寶都能在寶媽及家人地精心呵護下健康茁壯的成長!
——————————————
孩子感冒了,怎麼辦?寶寶起疹子了,怎麼辦?寶寶生病了,怎麼辦?寶寶輔食怎麼做?
如果你也在為這些問題困惑?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寶大夫】。
為千萬寶寶媽媽提供健康咨詢,互動社區(微信:寶大夫 微信號:BaodfWX)
G. 小兒腹瀉的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
臨床表現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要特徵,或機體電解質紊亂而導致精神欠佳或脫水,嚴重的可致中毒症狀。
小兒腹瀉在中醫學治療原則上,江西『腸百草腸道專科門診』黃教授認為應在泄瀉症狀控制之後,應從「健脾祟土」的方法加以鞏固培本,尤其對於一些脾胃素虛的病者,更應該注意,否則往往使病情容易復發。 小兒臟腑嬌嫩,如草木之方萌,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脾常不足。脾主升運,胃主降納,脾胃相表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感受外邪,或內蘊濕熱,使脾胃升清降之功能失調,從而發生泄瀉。正如《沈氏尊生書》指出:「泄瀉脾病也,脾受濕而不能滲泄,致水入大腸而成泄瀉。」所以泄瀉是以「脾」為主臟,「濕」為主因。
小兒腹瀉常見為二大類型:
1.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內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在生後不久即出現腹瀉,除大便次數增多外大便性狀無改變,無其他症狀.食慾好,不影響生長發育.近年來發現此類腹瀉可能為乳糖不耐受的一種特殊類型,添加輔食後大便即逐漸轉為正常。
2.病理性腹瀉.小兒腹瀉分急性腹瀉(連續病程在2周內),遷延性腹瀉(2周~2月),慢性腹瀉(2月以上),病因可分感染性,飲食不當,過敏性,先天畸形等等。
治療方法和原則:
1.不宜禁食,而應合理膳食(腹瀉是導致嬰幼兒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禁食,病兒得不到必要的營養,腸道黏膜的損傷難以恢復,使腹瀉遷延,進一步削弱幼兒的抵抗力,甚至可誘發肺炎或敗血症等。 小兒腹瀉在保證飲食的情況下,應注意糾正和預防脫水。孩子出現腹瀉後,應讓孩子比平時喝更多的液體,如米湯、面湯、菜汁、果汁、淡糖水和白開水等。)
2.補充水份(和鹽份)防止肌體脫水和水電解質嚴重紊亂。(由於腹瀉不僅丟失水分,而且還丟失鹽分,所以液體中加少許食鹽效果更好)
3.不要濫用抗菌素。目前小兒腹瀉的治療 ,應用各種抗菌素的現象非常普遍 ,而實際上小兒腹瀉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 ,或者由於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 ,抗菌葯物不但無效 ,還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 ,引起菌群紊亂 ,加重腹瀉。近年來出現了許多生態制劑 ,如雙歧桿菌劑、整腸生、增菲康、乳酸菌素片等 ,這類葯物是以扶植腸道正常菌群為目的 ,通過生物拮抗作用 ,抑制病菌的生長 ,間接達到殺死病菌的效果 ,而且無副作用。當然對於嚴重的痢疾 ,合理使用抗菌葯物也是必要的。
H. 小孩子拉肚子的原因有哪些
拉肚子(腹瀉)是很常見的疾病,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發病率是很高的。首先先了解一下拉肚子的概念,以孩子為例,拉肚子是指每天大便次數超過十次以上,常常以蛋花樣、水樣便、腹痛、發熱等症狀為主的,嚴重時會伴有精神萎靡、煩躁、嗜睡等症狀,也很容易出現酸中毒、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嚴重並發症。
一般腸道感染引起的拉肚子病程是七天左右的,只要及時對症治療,很快會康復。如果孩子出現經常拉肚子或者是食慾不好的情況時,最好是及時的查明病因後對症治療,以免影響孩子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