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的日常行為互動有哪些

兒童的日常行為互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06 09:35:44

❶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有朋友,孩子也一樣。當孩子看到小朋友們在玩時,卻不懂得怎麼加入,那就需要我們大人來引導她,下面一起來看看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吧。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1

一、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促進幼兒的正常交往。

幼兒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環境和更多的交往實踐中得到鍛煉。如:剛入幼兒園的寶貝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往往會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的心理,表現為孤僻、膽小、不合群。

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為寶貝提供交往的環境和機會,以消除寶貝的不安心理,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時老師可以請大年齡班的幼兒到班裡為小朋友表演節目、講故事、交朋友,跟他們做游戲,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兒解除孤獨、害怕的情緒,使他們感受到友愛、歡樂,同時,學會交往。

這樣,會使大年齡班的幼兒懂得了交往中必須有責任心、互助心。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給寶貝充分的游戲活動的時間,因為游戲和活動是幼兒進行交往、學習交往技能的最好機會。

特別是角色游戲,幼兒在交往中必須敢講話、愛講話,消除羞澀、膽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個性。如:通過角色游戲可以使幼兒學會不同的交往方式,教師在幼兒游戲時應有意識加以引導,幫助他們處理好各種關系,培養幼兒群體意識與合作精神。

二、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言語交往水平

1、語言交往行為取決於語言交往能力的高低。

幼兒語言交往行為能否順利完成,取決於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高低。言語交往能力不僅與交往雙方對同一語言符號系統的掌握程度有關,而且還涉及到語言交往的內外環境中的諸多因素。

2、重視培養幼兒對交往內容做組織能力。

言語交往還受雙方性別、興趣、相互關系、交往動機、願望等因素影響,由於幼兒的自我中心語言較多,社會性語言發展較弱,並且極容易隨客觀環境的改變而轉變話題。

所以我們重視培養幼兒對同一話題的堅持能力和對有關交往內容做組織能力。同時,豐富幼兒的各方面知識、經驗使他們用更多的語言交流更多的信息。

如:經常向幼兒提出更多的問題,啟發幼兒的思考,較快反映等。教師努力給幼兒提供與不同的人的機會,使幼兒能根據交往時間、地點、對象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容易在交往雙方產生共鳴的語言形式,讓幼兒在交往中嘗試成功與失敗,從而能學到有關的技能。

三、教給幼兒社會交往的技能,增強幼兒交往的自信

幼兒需要交往,哪怕是一個內向、孤獨的寶貝也需要交往,願意交往,然而僅僅擁有一個美好的交往願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這就涉及到有關交往技能的問題,如小班幼兒的思想單純,在進行主動交往時沒有交往策略,因此,常常使交往受挫。

這樣教師可創設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種行為剛剛發生時,就可組織幼兒討論,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能。 幼兒只有具備很強的自信心,才能很好地同他人進行交往。如何才能使幼兒具有社會交往的自信心,是成人必須教給幼兒的社會交往的技能。

幼兒的社會交往,包括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和幼兒與成年人的交往,幼兒與成人的交往比較容易,成人主要要教給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技能。首先,要教給幼兒友好地與同伴交談,交談的語調要柔和,能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其次,要讓幼兒更多的注意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總看到別人的缺點,拿別人的缺點來取笑別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興趣和愛好,既能服從別人的興趣但又不盲目地聽從別人。

例如: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教師可以教幼兒一起商量做什麼游戲,如何玩,在游戲中既能積極地提出建議,又能尊重別人的意見,不強迫別人接受或服從自己的意見;最後要教給幼兒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與他人交往,愉快地與同伴合作等。

四、擴大幼兒社會交往的范圍,進一步增強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應該不斷擴大幼兒社會交往的范圍,打破班級和幼兒園的界限。幼兒園可以開展大小的聯誼活動,還可以帶幼兒走出幼兒園,讓幼兒同社會各個層面的人們進行交往。如組織幼兒去春遊,讓幼兒同農民伯伯進行交往;組織幼兒參觀商店、菜市場等,鍛煉幼兒實際交往的能力。

五、密切聯系家長,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擔負起提高幼兒交往能力的責任

幼兒除了在幼兒園活動外,還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度過的,且與父母最親近。我們努力與家長達成共識,在家也為幼兒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培養幼兒敢說話,愛說話的習慣和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信心,敢於交往。同時,適當地把寶貝帶入自己的社交圈。

家裡有客,讓寶貝參與接待,在交往中學習交往。另外,組織家庭游戲小組,也不失為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一條好途徑。

家庭游戲小組的成員經常自發地、不定期地開展郊遊、娛樂等活動。平時,則鼓勵寶貝運用電話與同伴交往。使幼兒從自己的小家庭走向一個全新的大家庭。

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對於幼兒一生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有成人利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堅持不懈地對幼兒進行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才會不斷的增強。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2

1、 鼓勵孩子學會勇敢

性格內向的小朋友,到陌生環境會比較慢熱,想要孩子快速融入到環境中,老師和家長應該多引導這類小朋友勇敢的跟小朋友打招呼,心裡緊張的時候可以多多微笑,這樣讓人看起來會更友好,也會提高自己的信心。

想和朋友們玩的時候,我們要先有禮貌的說「我可以一起玩嗎?」「我們一起玩好嗎?」「我想加入你們,好嗎?」

2、鼓勵孩子學會謙讓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霸道,愛搶小朋友的玩具,老師和家長要多引導這類的小朋友學會謙讓和分享,讓他明白只有學會謙讓懂得團結,小朋友們才願意和他一起玩游戲。

3、鼓勵孩子學會溝通

小朋友之間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摩擦,當孩子們發生矛盾時,老師和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用語言跟小朋友去溝通,自己獨立去解決問題,增進朋友之間的友誼。如果惹朋友生氣了,道歉了還可以繼續做朋友「對不起,我不應該這樣說你!」 「笑話你了,對不起,以後再也不會那樣了……」「請原諒我,我們以後還是朋友好嗎?」「對不起,請接受我的道歉吧!」

4、鼓勵孩子分辨是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交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和家長應該在平常的教育中樹立良好的交友觀,什麼樣的朋友我們可以多交,什麼樣的朋友我們不能交。

5、鼓勵孩子學會堅強

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因為從小嬌生慣養,尤其是女孩子可能更能嬌氣一些,這時候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要堅強,有時候孩子之間的摩擦和碰撞,要告訴孩子大家都不是故意的,雖然會疼但要堅強等話語,相信在我們的鼓勵下孩子們會更快的成長起來。

6、 鼓勵孩子做自己很重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總有著古靈精怪的想法,在他們缺少友誼的情況下,成人應該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引導他們不要為了迎合別人而假裝做出自己很喜歡的樣子,只為取得別人的好感,要明白花香自有蝴蝶來的道理。

我們要告訴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自己主動用行動來說明你想要交他做朋友,而不是等待他人向你靠近。」教會孩子在面對任何人時都要真誠待人,盡自己的能力適當地幫助他人。要有一雙慧眼,看得懂什麼樣的人是值得深交的。同時一定要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3

一項幼兒行為研究

這個研究分三個階段,研究者是華盛頓兒童心理學家K、艾琳、艾倫,研究對象是一個拒絕與他人玩耍的小女孩。由於狀況持續時間很長,從而引起了家長老師們的注意。

在第一階段,正強化。當孩子黏老師或拒絕與人玩耍時,老師採取不關注的態度。當孩子偶爾出現與他人接觸,例如有傳遞玩具、簡短交流等行為時,老師大力贊揚。不僅直接表揚孩子,還在課堂上表揚。在這種正強化下,孩子與人玩耍接觸的頻率增加。

在第二階段,撤銷正強化。為了查看正強化的效果,在這階段,老師們在研究者的指引下,當孩子與人玩耍接觸時沒有特別給予贊揚。這階段,孩子出現明顯的與其他小朋友接觸減少的情況,證實第一階段的正強化是有效的。

在第三階段,繼續正強化。在這階段,老師們繼續稱贊鼓勵孩子與人接觸玩耍的行為,孩子與人接觸的頻率再次持續上升……最終,孩子與小朋友接觸玩耍的行為變得日常,改掉了不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行為。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也出現在幼兒園拒絕與人玩耍的行為,可與老師溝通,並通過強化的做法糾正。父母們也可以通過對小孩說:「今天老師告訴媽媽,說你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高興……」這種溝通也能起到類似的「強化」效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父母們可以做的方法

小朋友之所以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耍,常常是因為陌生,有些小朋友可能因此養成慣性。所以,父母們在面對小朋友這一狀況時,可以採取一些做法。

做法一,邀請孩子的小同學到家裡做客

家長在送孩子上學或接孩子放學時,或在家長群交流時,可以嘗試邀請那些住得比較近的小同學來家裡做客。在小朋友更多的接觸中,能幫助孩子們擺脫陌生感。當他們與同班的小同學熟悉後,在幼兒園時就更容易與其他孩子互動了。

做法二,取得對方家長同意後,帶孩子拜訪小同學

如果發現孩子與某個小同學較親近,在取得對方家長同意後,可帶自己小朋友拜訪小同學家裡。當然,順便帶上小禮物、小玩具或小零食是一種禮貌的做法,能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孩子們或許會因為新鮮感而玩得更歡。

做法三,組織小型的親子小活動

當家長在與其他家長熟絡了之後,可以通過「繪本閱讀日」、「玩具一小時」、「半天郊遊」、「中秋節小聚」……等形式,組織小型的親子活動。當然,家長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組織其他主題的親子小活動。在親子活動的互動中,小朋友的陌生感慢慢消除,家長們也有了一個交流養育經驗的平台,一舉兩得。

人們常常說,熟悉的過程,就像孩子接觸一杯水,一開始不知道冷熱,會很忐忑,當他輕輕觸摸,感覺水溫後,他就懂得是否端起來喝……小朋友的人際接觸,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❷ 幼兒園幼兒日常行為習慣有哪些

一、勞動
(一)自我服務
(1)進餐和喝水
1、飯前不吃零食,可做一些安靜、愉快的活動。
2、進餐時,一隻手扶碗,一隻手拿湯匙(小班)或筷子(中大班),一口一口地吃。
3、進餐時,不說話,不東張西望,不隨便走動、嬉戲玩耍,不把飯菜老含在嘴裡,要細嚼慢咽。不用手抓飯菜,不依賴別人喂,要把碗里飯菜吃光,不把飯菜掉在桌面上。
4、後要漱口擦嘴,不做劇烈活動,並把碗筷、椅子放在指定地方。大班幼兒還能幫助收拾餐具。
5、養成喝開水的習慣,喝開水時不可一邊喝一邊玩,喝完之後,應把口杯放回原處。
(2)睡眠
6、進入寢室,就不要說話,更不許高聲叫喊,要保持寢室內安靜的氣氛。如有必要說的話,應輕聲向老師或阿姨說。
7、好衣服即上床,上床後蓋好被子,閉上眼睛,不做小動作,慢慢入睡。有時睡不著,或是未到起床時間醒過來,也不影響別人。要養成准時作息的好習慣。
8、睡姿最好是將身體稍微向右側,冬天不蒙被睡覺。
(3)盥洗
9、飯前便後要洗手,手臟了也要洗。洗手時,要把手心、手背、手指縫都洗干凈,不能邊洗手邊玩水,不擺弄肥皂。洗完後,把手上的水珠輕輕用在水槽里,再用毛巾把手擦乾。
10、每天早晨起床後、晚上上床前或三餐飯後都要洗手、洗臉時,要用自己的毛巾。先洗眼睛,再擦洗臉龐、鼻子、耳朵和脖子。然後把毛巾洗凈擰干,掛回原處。(小班幼兒在成人幫助下進行)
11、不吮手指,不咬指甲。要勤剪指甲。剪完後應洗手。
12、早晚要刷牙,牙刷順著牙縫上下來回刷。飯後要漱口。漱口水不可吞下,一定要吐出來。
13、在成人的提醒和幫助下,樂意洗頭發、洗澡和洗腳。
(4)穿戴
14、衣服講求整潔,不挑衣服穿,不與小朋友相攀比。
15、小班幼兒在成人幫助下逐步要學會自己穿脫衣服鞋襪,中大班幼兒能獨立而有次序地穿脫上衣和褲子。
16、穿上衣時,提起衣領,再找袖筒,左右手先後穿入袖筒,再把衣服拉整齊。扣紐扣時,把衣服下沿對整齊,從底下的紐扣開始,逐粒往上扣,扣完後把上衣下沿拉一拉,並將衣領翻好。
17、穿套頭衫時,先認清前後,把頭套進去,再將兩手分別伸進袖筒,然後把衣服拉整齊,翻好衣領。
18、脫對襟衫時,先解開扣子,再脫袖子衣身,脫套頭衫時,兩手交叉胸前,拉住衣下沿,自下向上脫去。
19、穿褲子時,先找褲頭,認清前後,兩只腳分別伸進兩個褲筒,再把褲頭拉到腰間,若是、用松緊帶的褲子,要整理好褲頭,若穿扣紐扣的褲子,則應扣好紐扣。
20、脫褲子時,有紐扣或拉鏈的應先解開,雙手抓住褲頭往下脫。
21、穿襪子時,兩手拿住襪口,特別注意襪跟應向下,然後將腳尖伸進去。兩手把襪口拉起來,將襪跟與腳跟對好,整理整齊。
22、脫襪子時,兩手拉住襪口往下脫。
23、穿鞋時,小、中班幼兒在成人幫助下,分清左右鞋,然後把腳伸進去。到了大班,成人稍加幫助,幼兒應自己把左右腳穿進對應的鞋中,然後系好鞋帶(或扣好扣子),要學會系活結。
24、脫鞋時,先解開扣子或鞋帶,然後用一隻手搭著鞋跟,把鞋脫下。

❸ 想幫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就要經常和他做哪些親子游戲

棠棠是個很帥氣的小男孩,卻總是很難和小夥伴們玩在一起。他自己的玩具和書籍,從來不願意和大家分享;即使是在公共場合,也總是把所有的玩具都霸佔了,不讓其他小朋友玩;其他小朋友好不容易用積木搭建起來的城堡,他也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一下子就把城堡破壞掉。

這些行為,總是把其他小朋友弄得很崩潰,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和棠棠玩了,甚至一些熟知棠棠性格的孩子,都排擠棠棠。棠棠媽媽表示,教也教過了,訓也訓過了,打也打過了,然而棠棠還是一如既往,真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幫助棠棠建立好的人際關系。

如果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甚至無力感受他人的痛苦,經常搞得兄弟姐妹或者小夥伴很崩潰。

如果孩子害羞內向,容易緊張、害怕,並且不知道如何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總是很難融入群體。

無論孩子是自私的,還是害羞內向的,作為父母,難免會擔心孩子將來在各種社交場合處於劣勢。

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顧及別人的感受,關愛並體諒他人,擁有高情商,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❹ 適合兒童玩的互動游戲

適合兒童玩的互動游戲

家長在忙工作的時候,難免會照顧不到孩子,不能陪孩子一起玩,那麼室內兒童益智游戲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適合兒童玩的互動游戲,歡迎大家參考!

適合兒童玩的互動游戲1

1、紙箱空間

給孩子一個大的空箱,把孩子放進去,給他一些畫筆,讓它在箱子上面自由地繪畫,畫筆和空紙箱就可以給孩子一個安靜的思考繪畫空間。

2、踩高蹺

用吃完的鐵盒罐頭做個簡單的高蹺,踩在這樣的道具上,和踩在地上有什麼不同?讓孩子們來告訴你吧!踩高蹺能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

3、紙箱滑梯

家裡有樓梯的可以試下這個玩法,將大的紙箱拆開,讓其鋪在樓梯上,很像游樂園的滑梯,然後讓孩子從高處滑下來,孩子們一定樂此不疲。但是!一定要做好安全考慮,例如樓梯太陡峭的話,就需要在下方鋪上足夠的軟墊來確保安全。

4、穿越障礙

找一個過道,左右兩邊貼一些紙條作為路障,類似於防盜的紅外線的樣式設計,孩子們需要身體不接觸路障而順利通過,充滿刺激的小游戲,很適合家庭聚會。

5、擊球比賽

孩子雙手向後支撐身體平躺,用腳去擊球,保證球不落地。這個游戲適合多個孩子一起參加,很鍛煉孩子們的身體協調能力。

6、套圈游戲

很早以前,就有套圈游戲,套到什麼東西該東西就歸套圈者,家裡可以用一次性紙盤和衛生紙芯來自製游戲道具,樂趣多多。當然也可以在家中豎起一個短桿,讓孩子們扔圈套桿。

7、手指創意

實在不知道怎麼玩,就玩玩自己的手指吧,這可是發揮孩子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好機會。可以用畫筆在手指上繪畫,也可以在手指上塗滿顏料,然後在圖紙上隨意塗抹。如果媽媽們有心的話,可以買一些有基礎底色的繪畫板,讓孩子把自己的手模或指頭模印在圖紙上,然後裱框掛在家裡的牆上做裝飾。或者可以帶孩子仔細觀察蔬菜水果,藉助於顏料用果蔬作畫。

8、找瓶蓋

家裡不用的小瓶子,小盒子一定很多吧,把它們的瓶蓋和瓶身分開,讓孩子們自己去進行配對,很培養孩子的細心觀察能力。

9、大紙箱游樂場

將家裡不用的大紙箱取出來,讓小朋友自己來繪制一個游戲場,將小腦袋裡想像的情景都實現出來,再把樂高小人或者小玩偶都拿來,在自己創造的游戲場里玩情景游戲,充滿樂趣。

10、畫圖案

列印出來一些具有相同圖案的紙(可以是不同的圓,三角形或者任意形狀),和孩子一起用不同的圖案或者花紋去填充,思考+創造,非常推薦這個有創意的游戲。

11、配對游戲

經典的記憶配對游戲,找一些廢舊的顏色鮮艷的盒子。選擇大約6個不同的純色,然後剪出2對顏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或圓形。將它們全部倒扣在地板上,讓孩子一個個翻開,尋找相同盒子上的圖案進行配對,很考驗小朋友的記憶力及觀察力。

12、家庭小劇場

找一塊床單,做成一個簡單的小幕布,讓孩子們帶著他們的小手偶來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吧,要鼓勵他們盡情想像來創造吧,其樂融融的家庭親子時光,多美妙。

13、膠條游戲場

膠條真是個好工具,這樣的游戲空間能讓孩子們玩很久,玩具並非昂貴就是好的,讓孩子自己來創造游戲空間,該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溫馨提示:可以選擇布面膠帶,比較容易清理。

14、膠帶通路

這個玩法依然與膠條有關,找一個家裡的過道,將膠條懸空隨意貼成若干軌跡,孩子們將手中的小車或者小人偶扔出,如何能讓它們通過障礙而不被粘住,考驗小朋友的手眼協調能力。

15、迷宮游戲

還是膠條,聰明的父母在地板上貼出迷宮,設置好出入口,考驗孩子們的時候到了。

16、行走軌跡

依然是膠條,父母在地板上貼出任意的幾條路線,讓孩子們按照軌跡去行走,可以培養他們的平衡能力,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吸管吹球,讓小球按照軌跡行進,也是非常好玩的游戲。

17、踩泡泡膜

找一些塑料泡泡包裝膜,剪成一段一段的,用膠條貼在地板上,讓孩子去踩,讓小腳丫與泡泡膜進行親密接觸。如果室內的溫度適宜的話,可以讓孩子脫掉襪子去踩踏,很有利於他們的觸覺發展哦。

18、推球游戲

在地板上設置一個區域做為目的地,讓孩子在一定距離外用小手將小球推動,看看小球能否停留到目的地,可以將目的地分區域設置得分,全家一起來玩,看看最後誰的得分最高。

19、分類游戲

收集家裡各種形狀的物體,讓孩子進行分類,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習到形狀的知識,這樣的認知一定印象深刻。

20、扔骰子

在正方型的紙盒六個面上分別寫下六個不同的小活動,可以是身體的動作或者是即興的小表演,扔到哪面就必須按照提示進行表演,非常適合家庭聚會。

適合兒童玩的互動游戲2

1、一反常態

玩法:上場的隊員聽主持人的號令,作出與號令相反的動作!

2、夾彈珠

玩法:

由兩人上場比拼,同在一個小盆中夾彈珠,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夾的彈珠的數量多,多者獲勝!

道具:小塑料盆、彈珠、紙杯、衛生筷

3、快樂指路

道具:眼罩或絲巾

玩法:每組由A、B兩個同學組成,用眼罩或絲巾將A的眼睛蒙住,A背B同學,B給A指引方向,兩個人合作到達指定的位置

4、拍籃球

玩法:拍籃球個數最多的獲勝

道具:籃球

5、踩氣球

玩法:在一個5平方米的區域內用腳踩破他人腳上綁的氣球,直到游戲時間結束。三個人一組,分別在每個同學的腳上綁3個氣球,每個人不能出圈,只能用腳,否則視為違規,取消繼續比賽的資格。在比賽時間內踩別人的氣球,並躲開別人不讓踩破自己腳上的氣球,剩下多的2個小朋友獲得獎勵。

道具:繩子、氣球

6、托球跑

玩法:參加者用兵乓球拍將兵乓球托到制定的塑料盒內,在規定的時間托的兵乓球最多的獲勝。

道具:兵乓球拍、兵乓球、塑料盒

7、猜字謎

山上還有山。——出

十張口,一顆心。——思

說它小,下邊大,說它大,上邊小。——尖

一隻黑狗,不叫不吼。——默

差一點六斤。——兵

家中添一口。——豪

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省

一人一張口,下面長只手。——拿

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連。——田

種花要除草,一人來一刀。——化

一百減一,猜一個字。——白

一夜又一夜,猜一字。——多

一個人搬兩個土,猜一個字。——佳

一個禮拜,猜一個字。——旨

一家十一口,猜一字。——吉

一隻牛,猜一個字。——生

一隻狗四個口,猜一個字。——器

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怕風,一邊怕雨,猜一個字。——秋

8、比劃猜

玩法:兩個人一組,把物體放到猜物人看不到的盒子里,一個人去摸,然後將摸到的物體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讓另一個人猜,然後說出來。摸物體的人只能用肢體語言表達,不能說話否則視為犯規。猜出最多的獲勝。

道具:盒子、各種物體

適合兒童玩的互動游戲3

沉睡的守門人

游戲目的:培養小朋友對小動物的愛心,並養成輕舉輕放、減少雜訊的良好習慣。

游戲過程:

主持人蒙上眼睛,坐在房間門口,作為「守門人」,房間里放著各種捕獵來的「野生動物」(玩具)。

要求小孩子設法悄悄地越過「守門人」,到房間里去解救這些無辜的「野生動物」。如果弄出聲響,給「守門人」逮著就算輸了。

為了給小孩子以成就感,游戲開始時,「守門人」可以裝著沒聽見動靜的樣子,待小孩子「搶救」出幾種動物以後,再稍稍顯示出已經聽到一點動靜的.樣子,以此來培養小孩子輕舉輕放的好習慣。

我是誰?

游戲目的:小孩子對動物有著與生俱來的認同感和同情心。動物是最能引起小孩子關注和最便於交流的自然環境要素。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小孩子加深對身邊常見動物的影響,進一步強化他們對動物的情感,初步形成保護野生動物的環境意識。同時還能發展小孩子的動作、語言和認知能力。

游戲准備:

在帶小孩子參觀動物園或通過看電視錄像,初步掌握一些珍惜動物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主持人製作好分別繪(貼)有大熊貓、長臂猿、恐龍、華南虎、丹頂鶴等珍惜動物的卡片。

與小孩子一起在卡片上認識這些動物的形態特徵、運動特徵和生活習性。在幫助小孩子了解這些動物的基本特徵的同時,告訴小孩子,這些可愛的動物有的已經滅絕了(如恐龍),有的已經很少很少了。

學一學這些動物的動作特徵。

游戲過程:

將卡片打亂,讓小朋友隨機抽出一張卡片,貼在主持人背後(不要讓主持人看到卡片上的動物),主持人就「變」成了這種動物。主持人向小朋友提出一些與動物的基本特徵相關的問題,如「我在地上跑嗎?」「我愛吃竹子嗎?」等,通過小朋友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來判斷「我」是什麼動物。告訴小朋友,回答主持人的問題只能用「是」和「不是」,不能有其他任何提示,直到主持人猜對了為止。然後主持人與小朋友再交換角色繼續游戲。

游戲變化:

如果小朋友太小,做這個游戲的時候可以減少動物卡片的數量,介紹動物時可以只抓住最主要的一、二個特徵即可。還可以將游戲改造成親子雙方模仿某一動物的動作,學一學它的叫聲,然後讓對方猜一猜「我是誰」。

你聽到什麼啦?

游戲目的:

讓小朋友感知聲音環境,學會欣賞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聲(交響樂),體驗雜訊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學會安靜地行動,進而培養小朋友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動作能力、行為能力和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游戲准備:

帶領小朋友在環境中體驗各種聲音,主持人模擬、創設或錄音回放各種來自自然界的和人為的聲音,讓小朋友辨聽、比較不同發音體所發出的不同聲音。

游戲過程:

給小朋友蒙上眼睛,用不同的發音體在不同的地方創設不同的聲音,讓小朋友說出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並用手指出聲音來自何處。

與小朋友探討「你最喜歡哪種(些)聲音?」「你最不喜歡哪種(些)聲音?」「為什麼?」「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避免雜訊的產生?」

;

❺ 大人與孩子之間該如何互動,重要的互動方式是什麼

眾所周知,大人與孩子之間是需要互動的,互動不僅可以很好的教育孩子,另外也可以通過互動來加深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因此在眾多的互動方式當中,最重要的互動方式就是正面管教了,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三、結語

最後小編想說教育孩子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父母稍微教育不好,那麼孩子註定會失敗,所以將一個孩子正確的養大成人,並且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也不要一味的採取打罵的方式,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不服氣,甚至還會越來越叛逆,這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無利的。

❻ 兒童互動游戲有哪些

1 、蒙眼作畫 (命題畫)教員用語言描述某一樣東西,讓學員蒙著眼睛畫下他們所聽到的,然後比較他們所畫的圖並思考,為何每個人聽到是同樣的描述,而畫出的東西卻是不同的,在工作時呢?(教具:眼罩,紙,筆)
1)所有學員用眼罩將眼睛蒙上,然後分發紙和筆,每人一份。要求蒙著眼睛將他們的家或者其他指定東西畫在紙上。完成後,讓學員摘下眼罩欣賞自己的大作。
2)讓每個人在戴上眼罩前將他們的名字寫在紙的另一面。在他們完成圖畫後,將所有的圖片掛到牆上,讓學員從中挑選出他們自己畫的那幅。

2、報紙拔河
概要:在報紙上挖兩個洞來進行拔河的游戲
道具:舊報紙
方法:
1)在報紙上挖兩個人頭大小的洞;
2)2人對坐各自把報紙套上進行拔河(站著拔亦可);
3)報紙破裂離開脖子的一方輸。

3、頭尾中游戲

利用積木、牙膏盒子、瓶蓋、棋子或撲克牌等小物品。

方法: 和孩子一起把小物品排成一長列,把它當作一列火車或長江里的拖輪,請他告訴你哪是頭,哪是尾,如果答反了,也沒有關系,只要重新確定一下即可。

你和孩子通過增減物品來使這列火車變長或縮短,使他了解頭和尾的排列並不因為中間增加了物品而改變,如果他覺得難以理解,可以在頭尾加個標志物,再做加長或縮短,反復幾次,他就掌握了!

讓孩子數一數火車一共有幾節(幾奇數物品來排列)。問他:這列火車的中間一節在哪裡?如果他找不出來,可與孩子輪流拿掉頭尾的一節。然後再拿掉頭尾,依次到剩下的一節。這就是中間的一節!再讓他數自己拿走的,數大人拿走的,一樣多,這時,你就可以告訴他:從中間的這一節往兩頭數起,都是一樣多的。這樣,孩子從親手操作中了解了「中間」這個概念是怎麼一回事。

還可以讓孩子在家裡將各種不同的東西進行排列,如扣子、木夾子、鞋子、玩具,不斷地問:哪個是頭?哪個是尾?哪個在中間?

意義: 讓幼兒掌握一排或一行物體中位置的名稱,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很有幫助。

4、先後游戲

准備: 這個游戲可以安排在雙休日的早晨、父母與孩子談論今天將要做的事情時進行。先選擇好一些時間詞彙:首先、然後、最後、以後、以前等。

方法: 先給孩子提一些可笑的問題:

  1. 我們起床後,先穿鞋子還是先穿襪子?

  2. 我們沒有擠牙膏就可以刷牙嗎?

  3. 有一位小朋友首先解大便,然後再脫褲子,行嗎?

幫助孩子思考各個活動中的每一步,請他注意觀察某一步是在何種情況下出現的,例如:洗襪子,首先要泡在水裡浸濕,然後塗上肥皂,下一步是搓揉,以後是漂洗,最後是擰干,晾曬。

意義:孩子要領會、掌握時間詞彙,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努力,開始他們對「馬上」「然後」「不久」「以後」「首先」這樣一些時間概念很難正確理解

❼ 請問幼兒日常交往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有哪些請詳細作答,謝謝合作

【摘要】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一些獨生子女在家裡像個小太陽,但走出家門後膽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顯較弱。怎樣讓幼兒融入到集體中去,成了一個大家關注的問題。由於孩子生活的社會空間主要是幼兒園和家庭,所以,文章就幼兒在幼兒園和家庭兩個方面簡要論述了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希望通過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來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關鍵詞】幼兒交往
「交往是人類的必然伴侶。」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度過的。所以說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
目前隨著居住在高層建築的家庭越來越多,在小家庭的環境里,對獨生子女社會性的發展確實很不利。他們成天都和大人生活在一起,很少接觸兒童們自己的世界。大人對孩子總要讓他三分,事事為他著想,給予的很多,而孩子卻很少付出,在這種條件下成長的孩子就容易意識不到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性格也容易產生孤僻、只顧自己的毛病。若多讓他到兒童集體生活中去鍛煉,實際交往的經驗本身就能教會他必須克制自己服從集體,否則人家就不喜歡他,不樂意和他相處。
未來社會同樣的需要我們的下一代人具有社會交往和活動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合群、自私等表現。幼兒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能否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能否勇敢地擔起社會責任,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決定於幼兒期的生活積累和受教育狀況。而幼兒階段的教育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幼兒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品德,增強社會性,提高幼兒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兒園和家庭教育中教師和家長應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使幼兒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人。
孩子生活的社會空間主要是 幼兒園和家庭,所以要想培養好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一、 引導幼兒處理好人際關系,培養交往能力。
人要生存發展,就必須與他人發生聯系,進行交往。與他人聯系與交往,就牽涉到處理人際關系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幼兒生活的社會空間主要是幼兒園,在幼兒園里幼兒接觸最多的對象是他們的老師和同齡群體。因此,引導幼兒處理好人際關系,就必須從處理好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常常忘記,品德首先是在人們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偉大的義務感,只有當它能在生活實踐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動體現時,才能成為人的行為准則。在培養未來的一代人時,我們應當首先在個人領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驅使而產生並得到控制的相互關系領域里,培養最純潔,最富有人道主義的情感。」在幼兒園環境里,老師在幼兒心目中的佔有獨特的重要地位,教師對幼兒的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要熱愛、尊重幼兒,多一些愛心、細心、耐心和童心。對待那些性情活潑、開朗、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要給予充分的贊揚和肯定,促進他們進一步的發展。對待那些內向、膽小、交往能力較弱的幼兒要理解和鼓勵,以親切的語言與和藹的態度激發他們參與活動和交往的慾望,積極了解他們心理上的需求,幫助他們克服對交往的畏懼心理,營造一種友好和諧的氛圍。老師的一個點頭、一聲贊許、一個微笑、一下撫摸、一個擁抱等,都能給幼兒帶來親切、溫暖和快樂的感覺,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要想處理好師生關系:
1、寬松的環境是教師與孩子交往的前提
良好的環境就象孕育生命的土壤,沒有土壤給予的養分再美的花朵也不能生長。教師要建立 平等、民主、尊重、自由、合作、和諧的夥伴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安全、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孩子放鬆心情,願與教師親近,為有效的溝通埋下伏筆。其中有兩個重要因素是教師必備的:a、接受,也稱信任、賞識。尤其當孩子失敗或犯錯誤時,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不能珍視錯誤的人永遠不會成功。不能讓孩子感到老師不喜歡我、討厭我,從而產生自卑封閉的心理,甚至排斥教師暗暗與教師抗衡,給相互間的溝通帶來阻力。我們要全身心地接受所有的孩子,與他們之間形成暢通無阻的溝通渠道。b、愛心。人人都希望擁有愛、喜悅與幸福,而孩子則更希望在愛與關心中成長。這里所說的愛不是溺愛、偏愛,而是博愛。把由衷的愛灑向每一個孩子,凡事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設身處地地體察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體貼、關注與溫情,使孩子願意靠近、信任教師向教師敞開心扉。
好的環境牢固了師生關系,建立了情感的紐帶,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2、言語溝通
言語溝通造就了人類文化,是溝通領域中最絢麗的花!因為語言是人所獨有的藝術。教師與孩子用言語溝通時應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對孩子來說,興趣是參與一切活動的動力。針對幼兒年齡的特點與實際情況,教師要選擇新鮮、有趣的話題引起孩子對交談的興趣。如組織孩子討論今天的學習內容遠不如和他們交流動畫片的情節那麼具有吸引力。第二、語言的兒童化。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水平與特徵,這點非常重要。在與幼兒用語言溝通時,語言的組織及措詞要有兒童的特點,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避免使用過於成人化的語句交談,講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孩子是無法與你產生共鳴的。第三、傾聽。要認真傾聽,耐心聽完孩子的話,因為沒有聽就沒有了解,就無從回應。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發言,急於表示自己的意識和指示。聽清楚後再做回應。讓孩子感到你是他傾訴的對象,有話可以講給你聽。第四、鼓勵孩子開口。在引導孩子的講話中,提問要有啟發性、指導性,避免無意義、低級的提問,如美不美呀?好不好呀?高興不高興呀?等等。提問要能先引發孩子思考,再去組織語言回答。教師及時給予表揚贊賞,使孩子想開口、敢開口、要開口。第五、圖文並茂。純文字溝通對孩子來說不適宜使用,但有時可以休用圖畫或圖畫與文字共同表達的形式。比如:過分內向的孩子不要一開始就迫他必須開口,不然有可能適得其反。教師 可以先用圖畫或者簡單的文字與他交流感受,引導他走出閉塞的心境,再做有聲語言的溝通。
3、非言語溝通
目光交流。眼睛是洞察人類心智的窗口,能顯示人類最明顯、最准確的交際信號,人的喜怒哀樂都能從眼神中顯示出來。孩子的目光有時充滿好廳、滿懷希望、企盼,有時會流露出失望、無助或恐懼,教師要用目光做出積極的回應,孩子會從你的目光中讀懂你的心,眉目傳情、心靈互動。教師也可以巧妙地將目光交流與有聲語言相結合,幫助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目光是贊許,是鼓勵,是熱愛,也是提醒和關心。
面部表情與身體動作。在與孩子溝通中,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增強溝通效果。美學家認為:在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中,人是最美的,人的千姿百態的言行舉止中,微笑是最美的。有這樣一位教師,她教過的孩子都是說最喜歡她,為什麼呢?因為她總是對孩子微笑。教師要學會微笑,微笑既是和藹、親切,也蘊含著熱情、開朗。孩子需要教師的微笑,就象嬌嫩的花朵需要陽光雨露一樣,從微笑中體會到友善、喜愛。當然有時也需要變換表情,表情達意。
不要讓孩子仰視你,由於教師身高的原因我們要經常採用半蹲或俯身的姿勢,近距離地與孩子平起平坐,讓孩子感到更安全、更貼心。手、臂及身體的其他動作也能與孩子溝通。比如安撫性、鼓勵性的觸摸:拉拉孩子的小手、拍拍孩子的小臉、摸摸孩子的頭、摟摟他等等。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小動作,會帶給孩子莫大的安慰與支持。
衣著和裝扮。教師著裝要體現得體兩字。既然我們交往的對象是孩子,那麼我們的著裝首先要符合孩子的審美特點。比如孩子喜歡鮮艷的色彩、明快的造型,不喜歡黑色、灰色、低色調的服飾等;其次還要便於活動。教師所穿的衣服不能束縛手腳,阻礙教師投入到幼兒的游戲中去,教師要能與孩子一起玩、一起動,在積極歡樂的氣氛中了解孩子、積累友情。試想,如果幼兒教師穿一身深色的職業裝、一雙高跟鞋,孩子會感到她不是我們的夥伴,無形中拉開了彼此間距離。
(二)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身只是一個悲劇。」幼兒入園之後接觸最為頻繁的對象是他們的同齡夥伴,幼兒之間的互相作用對其社會化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講,更勝於 幼兒與成人之間的交往。因此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設幼兒交往的客觀環境,為幼兒提供充分交往的機會,以利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1、自由活動。在自由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活動材料,並有意識地提供些需要與別人共同協作才能玩的環境。如棋類、角色游戲、表演、故事等材料,讓幼兒自選活動內容,自由地組合,在活動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主動參與活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活動中逐漸培養交往意識,學會與小夥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教師在組織自由活動時,要注意觀察了解幼兒活動時的情況,恰當地引導,成為幼兒活動的參與者和協調指導者,促進幼兒友好交往,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如在建構游戲中,有些幼兒不顧別人的需要,隨便去拿別人的游戲材料,立即會受到同伴的直接拒絕,在某種程度上是削弱了幼兒自我中心化傾向,但同時也會出現爭、吵、哭、告狀等現象。教師發現苗頭要注意引導其觀察別人的需要,啟發他想一想,如果別 人拿了自己需要的材料,自己會怎樣對待?你需要的材料能用什麼代替?如果別人不需要,你要怎樣才能讓他人願意給你?從而讓幼兒懂得要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言行,採取友好態度才能與同伴交往。
2、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需要教師在各領域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平時幼兒交往中發現的問題,利用教材進行教育,並通過一些交往的情境,讓幼兒分別處於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別、體驗、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比如:根據某些孩子想獨占玩具而爭吵打架的現象,教師可編一個故事:「大家都想玩的玩具壞了」,通過讓幼兒聽故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組織幼兒討論:玩具壞了怎麼辦?搶壞了玩具大家的心情會怎麼樣?想玩的玩具只有一件,但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協商的語言應怎樣講?教師也可以有意識請經常爭搶玩具的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讓他懂得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輪流玩,共同游戲時要遵守規則。
3、日常活動。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意識注意觀察和引導幼兒人際關系中的良好行為,樹立榜樣,同時鼓勵幼兒多交朋友。當出現矛盾時,請同伴與當事人共同討論解決問題,老師不要直接干涉,只是給他們一些建議,引導其觀察、體驗別人的情感,引發其自身解決問題的動機與能力,減少對成人的依賴。
為了擴大幼兒的社交范圍,教師還可以帶孩子們到其他班去與別的小朋友和老師交朋友。每天戶外活動時,老師也應該鼓勵他們去和別班的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可以鍛煉幼兒處理好人際關系的能力。
二、 家園同步教育,強化幼兒的交往能力
幼兒教師應注重家園聯系,使家庭和 幼兒園形成教育培養的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長比較注重幼兒個體智力的發展,忽視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因此幼兒教師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為幼兒在家庭創設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家園協同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主要應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引導幼兒家長積極參與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幼兒園教師可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增強家長創設交往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並說明家長的社會交往態度對幼兒的影響,要求家長給孩子樹立友好交往的榜樣。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有關培養幼兒社交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以組織家長暢談交流經驗和體會,以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培養技巧。
(二)指導幼兒家長從以下五個方面培養幼兒合作交往技能,以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及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奠定基礎。
1、克服幼兒「以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幼兒「以我為中心」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針對這一特點,父母可以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創設一定的環境,以防止這一現象的出現。如:經常有意識地讓孩子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家人或客人;有小朋友到家裡玩時引導幼兒主動把好玩的玩具拿出來與大家一起玩;給幼兒買新玩具時可提醒幼兒主動邀請小夥伴一起玩;家長也要避免說「這都是你的」之類的話等,讓孩子經常體驗到共同分享的快樂。
2、克服攻擊與打架的習性。幼兒共同游戲時,常發生打架的現象,原因是幼兒期是社會性萌芽時期,開始喜歡夥伴和團體的游戲 >活動,同時心理發展又處於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兩者相沖突的結果,便產生了打架的行為。有些家長怕孩子吃虧,就向幼兒灌輸「跟別人搶」、「別怕他,跟他打」等意識,這樣的教育結果只能使孩子今後凡遇到矛盾時,只會粗暴地大打出手。因此,父母在平時的教育中就要注意引導孩子在遇到矛盾時,與同伴商量著共同想辦法解決。這樣不僅避免出現不愉快,同時也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具備理智地應付突變環境的能力,並成長為寬容、有修養的人,更能很好地適應將來的生活。
3、用規則游戲引導幼兒的規則意識。成人和孩子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經常不能遵守游戲規則,成人也總是習慣於屈從幼兒的意志。而幼兒間就無法相讓,他們之間難以就某一問題達成一致共識,且互不相讓,不願意向對方妥協。同時,三歲到四歲的幼兒團體之中,已開始呈現競爭的行為,並理解了「最好」的意義,幼兒想勝過其他玩伴,表示自己比別人優秀。因此,成人與孩子游戲時也要注意按規則進行,讓孩子養成規則意識從而減少合作交往中的沖突。
4、鼓勵幼兒盡可能多地與同伴交往。由於電視生動、直觀、形象,以「圖象和聲音」的完美組合經常把孩子吸引在電視機前。幼兒過多地看電視,減少了與同伴的交往,這會喪失較多的社會比較和社會交往、社會適應的機會。同時單門獨戶的單元住宅普及減少了幼兒游戲的場地,也限制了同伴間自由交往的機會。家長應多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到戶外與同伴交往,盡可能多地給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5、刺激正確行為,強化幼兒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為。當幼兒表現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為時,家長應適時適地地給予強化,使幼兒的良好行為得到鞏固。家長可運用撫摸、擁抱、獎勵等形式,對幼兒進行關注和表揚。父母還要引導幼兒學會關注同伴出現的良好行為,及教會幼兒進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揚,以刺激正確行為,強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為。
再聰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與人合作、交往,那隻是一個「孤家寡人」式的神童。這種孩子不可能在將來有所作為。能與人交往並能很好地與他人合作交往的人永遠是快樂的人,不能與人合作交往則顯得孤獨和不幸。孩子只有具備較強的合作、交往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而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只要家園密切配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交往活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與素質就能得到強化與提高。會交往的人如同擁有開啟人們心門的金鑰匙,也為我們的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學會交往,會讓 每一個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走出自己亮麗的人生。

❽ 兒童,尤其是嬰幼兒與同伴互動的主要形式是

游戲是兒童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尤其是嬰幼兒與同伴互動的主要活動形式。
幼兒期大腦的重量相當於成人的75%,腦袋結構進一步完善,皮層抑制機能繼續發展,加強了皮層對皮層下的調節作用,為幼兒心理發展提供了生理條件。一,動作,兩歲以後能跑,跳,爬高,單獨上下樓,三歲時能夠獨腳跳,一些較為復雜的動作,手的精細動作也發展起來,參加一些基本的生活活動,比如吃飯,穿衣,拿玩具和一些模仿性的游戲。二,語言,幼兒語言的能力明顯增強,一歲半以後由於掌握詞的數量開始增多,能夠說多句,到了三歲能夠說簡單的句子和某些復合句,甚至能夠看圖,講故事,唱兒歌。三,認知情緒,已經能分辨幾種基本顏色,能辨別上,下,遠,近,懂得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這個時候是無意注意的發展,也出現了有意注意的萌芽。但是注意力極為不穩定,在活動中有了簡單直接的思維和想像,已經基本具備了各種各樣的情緒。但是很不穩定,開始有了較為復雜的情感體驗,比如愉快感,同情感。四,個性特徵,幼兒的意志開始發展,獨立性和自我意識增大,幼兒主要通過各種活動與成人進行日常的言語交流和語言交流或者是一些游戲的過程,逐漸發展各種心理過程。

❾ 幼兒行為有哪些

幼兒行為習慣有:

1、禮貌用語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大師高爾基說過:「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作為家長,應注意從孩子的呀呀學語階段,就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父母的在日常行為中以身作則,處處以自己的模範行為來影響孩子,感染孩子。

2、與他人和諧相處

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後成長、生活離不開集體生活環境,家長要教育引導孩子與夥伴兒進行友好交往,友好相處。要讓孩子有集體榮譽感,鼓勵孩子幫助別人,為別人或為集體做事情,並及時鼓勵誇獎他們。

3、勞動習慣,讓孩子從小事做起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生活自立是我們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重要內容,從小就培養他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臉,自己洗澡,養成自己自立的生活習慣。我們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做破壞別人勞動成果的事。

4、飲食衛生習慣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育孩子講究衛生,禍從口出,並從口入,教育孩子勤洗手,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

5、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會寫字的孩子,可有意識地培養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討論讀後的感受,培養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獨立思考,真實表達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