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童有哪些心理障礙
兒童有哪些心理障礙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心理障礙,患上心理障礙的兒童表面上看來很正常,與其他兒童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在性格、情緒、注意力等方面與正常兒童有很大的差別。兒童的心理障礙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焦慮症
這是最常見的兒童情緒障礙。表現為焦慮不安、心神不安、坐立不停、心煩意亂、無心學習及作業、無心參加文體活動。除了這些焦慮的心情和不安寧的外表外,還見有心悸、氣喘、出汗,甚至腹痛、惡心嘔吐及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兒童焦慮患兒常有認真仔細、膽小多疑的性格,在某些精神因素如親人重病、意外事件或學業失敗等誘發因素影響下而發病。
2、多動症
主要表現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或思想開小差,非但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課,作業不能認真完成,就是游戲時也有始無終,東闖西鑽,擾亂別人,即使是看最有興趣的卡通片,也是忙碌不停,不能專心看完。兒童多動症的患兒,形如頑皮兒童,但二者卻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頑皮兒童對自己感興趣之事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行為有目的、自控能力很好。
3、學習技能障礙
這是感知統合失調引起的。這些患兒形如多動症,但學習困難比多動症更為嚴重。因為他們的.學習技能發生問題,除了多動症狀外,還發生倒讀、倒寫,計算困難等症狀,他們常將「P」寫成「B」,將「E」寫成「王」,還會把「月亮」叫成「亮月」,將「十」當作「一」運算,將「×」當作「+」運算。如此顛倒紊亂,學習困難勢在必行。
4、抽動症
兒童抽動症是不自主的、反復的,一小群肌肉快速抽動為主要症狀的兒童心理障礙。表現為無目的地擠眉、眨眼、吸鼻、努嘴、點頭、伸脖、踢腳、扭動手等動作,有人還不斷發出怪聲。這些怪現象入睡後消失,緊張時加劇。他們這種症狀不是腦部疾病引起的,因為沒有腦電圖異常。這種症狀是在膽小、多慮的性格基礎上受了若干刺激以後所發生的。
5、強迫症
有的患兒會不停地洗手,多次檢查門戶是否關上,反復整理書包等。另有一些患兒卻不斷地想一些問題,如2+2=4對嗎?會不會等於3,為何一定等於4而不是……這種多次重復想某個問題或做某些動作,稱為強迫思想或強迫行為。患兒自知不對卻無法控制,稱為強迫症。
6、學校恐怖症
患有學校恐怖症的患兒,平時往往是優秀學生,他們學習認真、主動、學習成績優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很嚴,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值也很高。他們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中,一旦某次學業失敗即會出現不敢去學校,不敢見老師與同學的情緒。於是每天上學之前會出現心神不寧,不斷跑廁所去小便、大便,哭著要求不去學校。若勉強送去上學後,在教室里如臨大敵一樣難受,坐不寧,聽不進,還會出現肚子痛、嘔吐,最終不是逃離學校就是被老師送去急診求醫。奇怪的是這些孩子得到病休或在雙休日就一切正常,故常被懷疑是學了壞樣,想賴學,於是採用嚴厲手段令其上學,最後患者會因焦慮、恐怖得實難忍受而尋死覓活。
另外還有一些兒童心理障礙的表現:
(1)被害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或家人受到打擊、陷害、監視、圍攻,或在食物中放了毒,或者財物被竊等。常見於精神分裂症、中毒性精神病。
(2)物理影響妄想:患者堅信自己的精神活動被人用雷達、無線電、超聲波或某種儀器所操縱,使他有各種不舒適的感覺。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3)誇大妄想:患者認為自己有驚人的能力、大量的財富、很高的職位、許多發明創造等。常見於精神分裂症、躁狂症、葯物中毒性精神病、麻痹性痴獃等。
(4)罪惡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犯了嚴重錯誤和罪行,以致和人民遭受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5)關系妄想:患者把與他無關的一些現象認為與自己有關,並堅信不移,如刮風下雨都與他有關。
(6)鍾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已被異性愛上了,並有相應的行為,如寫信、打電話、約會等以表示愛情,雖遭拒絕仍不灰心。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7)嫉妒妄想:患者認為自己愛人對他不忠實,總懷疑愛人與他人有不正當男女關系。多見於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
(8)疑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雖經多方證實並無此病,但他仍堅信不疑。見於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病。
(9)虛無妄想:患者認為世界上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假的,連自身也不存在,只是一具空虛的軀殼。多見於更年期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10)變獸妄想:患者確信自己變為某種動物,如狗、豬等。
兒童心理障礙的發生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那些父母不和或者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心理障礙。另外,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也是兒童心理障礙的一大誘因,學校環境對兒童心理障礙也有一定的影響。
預防兒童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
1.培養興趣,積極參加戶外活動。
2.學會交往,處理好人際關系。
3.增強自信,多將想法付諸行動。
4.穩定心態,坦然面對困難。
5.知足常樂,不要追求完美。
6.加強修養,避免劣性刺激。
;2. 兒童焦慮症包括哪幾類
來自七維教育發展中心:
兒童焦慮障礙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 兒童分離性焦慮指患兒與其依戀對象(主要是父母)分離時,深感不安,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
2)兒童社交焦慮障礙,此類障礙又細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兒童正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對新環境或陌生人恐懼的突出化,屬於特發於童年的社交恐懼症; 另一種是顯著持續地對社交或一些自我表現的恐懼。
3)兒童恐懼症,這實際上是焦慮狀態的一種特殊形式。一般來講,如果兒童對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客觀事物或處境產生過分恐懼,而這種恐懼具有顯著的發育階段特性,並出現迴避、退縮行為,則歸類於特發於童年的兒童恐懼症; 當兒童出現的恐懼情緒是正常發展中不應出現的,如,廣場恐懼,則應歸類於成人相應的類別之下。
4 )廣泛性焦慮障礙,該障礙是兒童焦慮障礙中較常見、嚴重的一型,與其他焦慮障礙及抑鬱共患病較多。
3. 兒童焦慮症較為常見,大部分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兒童焦慮症是十分普遍的少年兒童適應障礙,在患病以後患者會長時間處在害怕躁動不安中,一部分的病人乃至因而產生的害怕、怯懦、心慌氣短、口乾舌燥、頭疼、腹疼等病症。進而危害到患者的常規人際交往,日常生活,學習培訓等,因此 父母一定要認識清晰會造成 兒童焦慮症發生的緣故,應用合理的辦法開展醫治。那麼究竟有哪些緣故會引起兒童焦慮症呢?
最終,兒童焦慮症的發生和多種多樣要素有關系,因此 父母更應當高度關注小孩的情感轉變 ,掌握了解病發緣故,用葯治療。而在診治全過程中父母應當重視小孩,讓寶寶體會來臨自己人的關懷,為此來獲得的治療效果,保證 寶寶能夠迅速解決兒童焦慮症的損害。
4. 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有哪些
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常見的兒童心理問題
1、兒童焦慮症
焦慮症是指一組以恐懼與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13%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焦慮障礙,而且患病年齡比20年以前提前,多見於女孩。兒童焦慮症有三種類型:其一是分離性焦慮,兒童與依戀對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環境分離時出現過分焦慮;其二是社交性焦慮,兒童與陌生人接觸時出現持續的過分退縮,妨礙與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慮,患兒總是提心吊膽地害十白可能遇見有害事物或情景。
2、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又稱兒童多動症,是兒童心理行為疾病中常見的一種問題。主要特徵是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續時間短暫,多動和;中動:常伴有學習困難或品行障礙。一般在6歲前起病,6~10歲為發病的高峰期,男孩多於女孩。此病的發病率為5%~9%,如北京5.7%、湖南6.0%,據估計有30%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發展為成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學齡兒童患病人數約在500萬以上,並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病因至今仍未弄清楚,多數學者認為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與遺傳、生物化學因素、發育異常、心理社會因素及其他因素有關。
3、學習障礙
是學齡兒童較常見的問題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視覺、聽覺障礙,也沒有環境和教育剝奪以及原發性情緒障礙,而出現閱讀、書寫、計算、拼寫等特殊學習技能獲得障礙的一組綜合征。典型特徵是閱讀障礙,計算障礙,拼寫障礙,手眼協調和動作協調障礙。國內學者靜進在他的文章中報道學習障礙兒童的.發病率大約為6%。學習障礙的成因及影響因素復雜,其發生機制還不非常清楚。
4、兒童抑鬱症
兒童抑鬱症是指發生在兒童時期持續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鬱情緒為主要特徵。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分別達到2.5%和8.3%。患兒表現為對游戲沒興趣,食慾下降,睡眠減少,哭泣,退縮,活動減少。患兒還可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記憶力減退,自責自罪,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容易激惹,有時出現自殺念頭或自殺行為。本病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家庭生活事件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家庭管教方式不恰當,父母感情不和或離婚等均對兒童構成重大的應激事件。
5、品行障礙
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嚴重的違紀行為,在較大兒童中很常見,如逃學、偷竊、破壞公物和攻擊行為。該病患病率為1.5%~7.3%,男女比例為9:1,患病高峰為13歲,城市高於農村。品行障礙的病因學研究不單涉及醫學,而且還涉及心理、社會和法學等學科。
6、自閉症
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
7、恐懼症
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二、心理問題的干預
1、簡易行為矯治—— 陽性強化法
通過獎勵目標行為,忽視或淡化異常行為,促進目標行為的產生。
2、合理情緒療法
美國某心理學家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
3、系統脫敏法
主要用於恐懼症。
4、沖擊療法
主要用於治療恐懼和其他負性情緒反應。
5、厭惡療法
常用於戒煙、戒酒、戒除網癮,治療強迫症等。
6、認知行為療法
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來改變不良認知,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我們的孩子多一些關注,這樣他們才能夠健康成長。
;5. 兒童焦慮症較為常見,兒童焦慮症具體表現有哪些
兒童焦慮症在孩子當中非常常見,不同年齡段也有不同的表現,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幾種表現,那麼就應該格外注意了,因為兒童焦慮症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影響一生。
很多家長都非常好奇,焦慮症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畢竟孩子年紀還小,根本就沒有這么多的壓力,其實焦慮症多半是因為外界環境所引起的,主要表現就在於心理障礙。孩子會有以上情況,是因為他們在刻意的避免和外界接觸,如果孩子真的出現了這種問題,還是應該盡早找醫生進行治療。其實家長不僅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醫生,如果家長能夠抽出時間來多陪伴孩子,帶著孩子去戶外玩一玩,根本就不會有這種麻煩的事情。
6. 焦慮症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焦慮症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焦慮症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和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感。焦慮症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焦慮症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急性焦慮症的具體症狀表現
精神狀態以常疑惑、憂慮、抑鬱、惶惶然有如大難臨頭,常因小事而煩惱。自責、遇事總往壞處想,無病呻吟,怨天尤人,悲嘆不己,愛嘮叨、發脾氣、坐立不安,並有睡眠障礙。還會伴有發抖、心悸、眩暈、尿頻尿急、胸部有壓迫感、咽部阻礙感、腹脹腹瀉、多汗、四肢麻木等軀體症狀。這些生理異常正是由於情緒緊張,使大腦過度敏感,以及植物性神經系統感受性增高的緣故。
焦慮症可發於任何年齡,但以青、中年者居多。如青春期由於身體迅速生長發育和第二性徵的出現,青少年對自己的體態、生理、心理變化,會產生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而出現恐懼、緊張、羞怯、孤獨、自卑、敏感、煩惱、頭暈腦脹、心慌氣促、情緒不穩等青春期焦慮症的表現。有的青少年還會因為對學校的學習考試、高考、招工等考試感到緊張而產生焦慮情緒,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失調,出現學校焦慮症、考場焦慮症等。
二、輕微焦慮症的具體症狀表現
(1)患者病前常有心理或軀體方面誘因。
(2)精神性焦慮是本症核心症狀,表現為擔憂、緊張、焦慮不安和害怕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
(3)輕微焦慮症患者病前性格常具有易緊張、焦慮,對困難估計過分,有不安全感,自信心不足等特點。
(4)易激惹,注意力集中困難,對聲光敏感。因注意力無法集中,患者自覺記憶力減退。
(5)患者外觀表情緊張、雙眉緊鎖、姿態僵硬而不自然。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加,不能靜坐,反復徘徊,搓手頓足。
(6)輕微焦慮症病人常有睡眠障礙,多為入睡困難,甚者有夢魘或徹夜不眠。夢魘時患者常為突然醒來,大汗淋漓,極端恐懼。
(7)焦慮呈自由浮動式,即無確定對象又無具體內容的不安和害怕。
(8)肌肉緊張可致全身綳緊感,甚至疼痛和僵硬感,部分患者有震顫,無法進行精細動作,影響工作效率。
(9)軀體性焦慮,主要為交感神經功能亢進表現,症狀涉及許多系統,入口乾、胸悶、過度換氣、心悸、尿頻、耳鳴等。有時是患者就診時的最初主訴。
(10)腦電圖可出現α波減少,β波增多,血漿皮質素及腎上腺素增加。血氣分析可查出因過度換氣所致的呼吸性鹼中毒。
急性焦慮症不但嚴重危害身心健康,而且伴隨著焦慮必然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精力減退,思維混亂。
拓展: 兒童焦慮症的具體表現
兒童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可通過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如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心悸、口乾、頭痛、腹痛等。嬰幼兒至青少年均可發生。Anderson 等1987年報道11歲紐西蘭兒童分離性焦慮症(SAD)年患病率為3.5%,過度焦慮性障礙(OAD)年患病率為2.9%。Bow en等1990年報道12~16歲兒童的SAD和OAD患病率是3.6% 和2.4%。Whitaker 報道14~17歲少年OAD的終生患病率是3.7%。國內目前仍無關於兒童焦慮症的流行病學資料。
疾病病因
兒童焦慮症主要與心理社會因素及遺傳因素有關。患兒往往是性格內向和情緒不穩定者,在家庭或學校等環境中遇到應激情況時產生焦慮情緒,並表現為逃避或依戀行為。部分患兒在發病前有急性驚嚇史,如與父母突然分離、親人病故、不幸事故等。如父母為焦慮症患者,患兒的焦慮可遷延不愈,成為慢性焦慮。家族中的高發病率及雙生子的高同病率都提示焦慮症與遺傳有關。
兒童焦慮症的原因
1、爸爸媽媽有焦慮症,孩子進行模仿。
2、爸爸媽媽對某些危險估計太高,因此,常常會給子女一些多餘的勸告、威脅、禁令等,使孩子整天焦慮不安。
3、爸爸媽媽視子女為自己的「知心人」,並向他訴說許多家中的經濟問題、婚姻問題等,而一個年幼的孩子是無法理解這些復雜的問題的,在這種矛盾重重的處境下,孩子容易產生焦慮。
4、爸爸媽媽太苛求,對孩子做的任何事情,總是表示不夠滿意,反復提出要求做得更好一些,而這些高標準的'要求常常超過孩子的實際能力,孩子逐漸對自己也覺得不滿意,對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要求出現焦慮反應。
5、爸爸媽媽對孩子過度地放縱,也可導致焦慮症。沒有一定的限制,孩子常常不知道他們活動自由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外界環境對他們的行為沒有什麼要求,而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努力去提高,也會出現焦慮情緒。
6、經常或強烈地遭到懲罰。
因為懲罰常常是受到其他人的否定或排斥,使孩子感到害怕。當他不能完成預期的任務時,對將要受到的懲罰會感到十分焦慮。
臨床表現
臨床特點
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幼兒表現為哭鬧、煩躁;學齡前兒童可表現為惶恐不安、不願離開父母、哭泣、輾轉不寧,可伴食慾不振、嘔吐、睡眠障礙及尿床等;學齡兒童則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不願與同學及老師交往,或由於焦慮、煩躁情緒與同學發生沖突,繼而拒絕上學、離家出走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興奮症狀為主,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痛、惡心、嘔吐、腹痛、口乾、四肢發冷、尿頻、失眠、多夢等。
臨床分型
根據起病形式、臨床特點和病程臨床上可分為驚恐發作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為急性焦慮發作,發作時間短,表現為突然出現強烈的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廣泛性焦慮症為廣泛持久性焦慮,焦慮程度較輕,但持續時間長,患兒上課緊張、怕被老師提問、怕成績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
根據發病原因和臨床特徵分為分離性焦慮、過度焦慮反應和社交性焦慮。分離性焦慮多見於學齡前兒童,表現為與親人分離時深感不安,擔心親人離開後會發生不幸,親人不在時拒不就寢,拒絕上幼兒園或上學,勉強送去時哭鬧並出現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過度焦慮反應表現為對未來過分擔心、憂慮和不切實際的煩惱。多見於學齡期兒童,擔心學習成績差、怕黑、怕孤獨,常為一些小事煩惱不安、焦慮。患兒往往缺乏自信,對事物反應敏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社交性焦慮患兒表現為與人接觸或處在新環境時出現持久而過度的緊張不安、害怕,並試圖迴避,恐懼上幼兒園或上學,有明顯的社交和適應困難。
總之,不良的環境,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或加重孩子焦慮的重要原因。
;7. 兒童焦慮症的類型及治療方法
兒童焦慮症的類型及治療方法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每個成年人都會出現焦慮的情況,嚴重的就引發了焦慮症,但是不僅僅是成年人,如今兒童也會出現焦慮症。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兒童焦慮症的治療,看看兒童焦慮症是怎麼治療的,有哪些兒童焦慮症的自我治療方法呢?
作為一個兒童,本應是青春爛漫的時候,但是因為一些原因變的焦慮,甚至引發焦慮症確實挺讓人焦慮的。究竟為什麼兒童會有焦慮症呢?要如何治療呢?
兒童焦慮症的原因
1、模仿
爸爸媽媽有焦慮症,孩子進行模仿。
2、父母給出多餘的勸告
爸爸媽媽對某些危險估計太高,因此,常常會給子女一些多餘的勸告、威脅、禁令等,使孩子整天焦慮不安。
3、父母向孩子述說家中問題
有些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很好,他們甚至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知心人,當家裡出現了類似經濟問題、婚姻問題等都會向孩子傾訴,但是作為一個年幼的孩子,他們是沒辦法理解這些復雜的問題的,於是在這種處境下,孩子還容易產生焦慮症。
4、不要太苛求
爸爸媽媽太苛求,對孩子做的任何事情,總是表示不夠滿意,反復提出要求做得更好一些,而這些高標準的要求常常超過孩子的實際能力,孩子逐漸對自己也覺得不滿意,對自己不能實現預期的`要求出現焦慮反應。
5、爸爸媽媽對孩子過度地放縱,也可導致焦慮症
沒有一定的限制,孩子常常不知道他們活動自由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外界環境對他們的行為沒有什麼要求,而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努力去提高,也會出現焦慮情緒。
6、經常或強烈地遭到懲罰
因為懲罰常常是受到其他人的否定或排斥,使孩子感到害怕。當他不能完成預期的任務時,對將要受到的懲罰會感到十分焦慮。
總結上面提到的就是,一個不良的環境以及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是導致或加重孩子焦慮的重要的原因。
兒童焦慮症的類型
障礙,做惡夢、講夢話、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痛及多汗、頭昏、乏力等身心症狀。兒童心理焦慮症主要有以下幾種。
素質性焦慮
這類兒童的神經系統往往發育不健全或受到損傷,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反應過於敏感。有的則是父母本身具有焦慮的表現,給孩子「模仿性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焦慮表現出焦慮的反應,造成惡性循環。
境遇性焦慮
境遇突發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離異、意外事故、災害等,兒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擔心災害再次降臨頭上,惶惶然不可終日。但這類兒童的症狀隨著時間的遷延往往會自然消失。
分離性焦慮
當與親屬特別是與母親分離時,會出現明顯的焦慮情緒。獨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擔心父母,也害怕獨自一個人留在家裡,一個人睡覺,心煩意亂,無心學習。
期待性焦慮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怕達不到家長預期的要求、受責怪而焦慮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課程的設計、作業的布置超越了兒童的承受能力,兒童擔心完成不了老師安排的任務而受懲罰,從而表現出緊張、焦慮、不安。
環境性焦慮
有些常鬧糾紛的家庭,長輩們把孩子作為傾訴自己心中不滿的知心人,向孩子訴苦。在這種矛盾重重的環境中,孩子易於產生焦慮情緒。
兒童焦慮症的表現
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幼兒表現為哭鬧、煩躁;學齡前兒童可表現為惶恐不安、不願離開父母、哭泣、輾轉不寧,可伴食慾不振、嘔吐、睡眠障礙及尿床等;學齡兒童則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不願與同學及老師交往,或由於焦慮、煩躁情緒與同學發生沖突,繼而拒絕上學、離家出走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興奮症狀為主,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痛、惡心、嘔吐、腹痛、口乾、四肢發冷、尿頻、失眠、多夢等。
根據起病形式、臨床特點和病程臨床上可分為驚恐發作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為急性焦慮發作,發作時間短,表現為突然出現強烈的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廣泛性焦慮症為廣泛持久性焦慮,焦慮程度較輕,但持續時間長,患兒上課緊張、怕被老師提問、怕成績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
根據發病原因和臨床特徵分為分離性焦慮、過度焦慮反應和社交性焦慮。分離性焦慮多見於學齡前兒童,表現為與親人分離時深感不安,擔心親人離開後會發生不幸,親人不在時拒不就寢,拒絕上幼兒園或上學,勉強送去時哭鬧並出現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過度焦慮反應表現為對未來過分擔心、憂慮和不切實際的煩惱。多見於學齡期兒童,擔心學習成績差、怕黑、怕孤獨,常為一些小事煩惱不安、焦慮。患兒往往缺乏自信,對事物反應敏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社交性焦慮患兒表現為與人接觸或處在新環境時出現持久而過度的緊張不安、害怕,並試圖迴避,恐懼上幼兒園或上學,有明顯的社交和適應困難。
兒童焦慮怎麼辦
1、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
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應該看到,孩子准備考試已投入了很多,即使達不到理想的成績,只要盡力就行了。千萬不要對孩子嘮嘮叨叨,嘲諷挖苦,或者板著臉不搭理,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壓抑,或是出於逆反心理而對抗,加重孩子的焦慮。
2、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孩子整體素質的基礎,是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熏陶。要想把孩子培養成自信、豁達、活潑、開朗的人,家庭環境一定要整潔、朴實、條理、明快;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3、積極的引導增強幼兒園的吸引力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個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游戲,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學本領,使孩子對幼兒園留下一個好印象,並且產生嚮往與期待。
4、降低親子依戀強度並形成新的依戀關系
因為孩子將父母作為自己安全的港灣,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適應父母不在的環境,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系。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游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
結語: 面對孩子的了焦慮症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思考是什麼讓他產生了這種心理,然後再去想焦慮症怎麼治療的問題,看了上文中的焦慮症的治療方法再搭配上焦慮症的自我治療方法,雙管齊下,趕走孩子的焦慮,還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
;8. 幼兒焦慮症較為常見,常見類型有什麼
盡管許多人認為只有成年人患有焦慮症,但事實上,兒童患焦慮症的可能性也在逐年增加。兒童疾病最典型的表現是食慾不振、做惡夢、身體疲勞和在夢中說話。因此,一旦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將其送往醫院。然後我們來看看各種典型的焦慮症。一些父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經常在生活中對他們說教,這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當孩子們做這些事情時,他們會非常擔心自己身體不好,對父母不滿意,並會出現焦慮症。一些孩子在學校遇到困難任務時也會感到焦慮,擔心受到老師的懲罰。
分離性焦慮和情境焦慮。孩子們在他們的小世界裡也有他們的想法和想法。如果不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很容易對兒童形成巨大的心理陰影。在嚴重的心理抑鬱狀態下,兒童可能處於長期關注和焦慮狀態。一些被孩子遺棄的人,例如那些在特別依賴父母的年齡暫時離開父母的人,感到焦慮和不安全。.........有這種焦慮的孩子對周圍的環境非常敏感。即使是微小的變化也會導致他們的情緒焦慮。...........
9. 幼兒的焦慮有哪三種形式
1)分離性焦慮:多見於學齡前兒童。當與親人分離深感不安而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甚至多數孩子常無根據的擔心親人會離開自己發生危險,將會發生意外的事故,會有大禍臨頭使自己與親人失散,或自己被拐騙等,因此不願意或親人,不去幼兒園或拒絕上學,即使勉強送去,也表現哭鬧、掙扎,出現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熟症狀。病程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2)過度焦慮反應:表現對未來過分擔心憂慮、不切實際的煩惱。本症多見於學齡兒童和少年,女性較多,其病前個性膽小,多慮,缺乏自信心,對事物反應敏感,同時有自主神經系統症狀。 3)期待性焦慮: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怕達不到父母預期的要求,擔心受到父母的責備而焦慮不安。另一方面,學校片面地追求升學率,課程設計、作業布置超過了兒童的接受能力,給兒童以極大的壓力,也會使兒童表現出緊張、焦慮等不穩定的情緒。 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