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沙參10克,麥冬10克,橘梗8克,厚朴8克,杏仁10克,法半夏7克,元參10克,甘草3克,蜜麻黃7克,萊菔子10克
葯方是治療風熱感冒,用於清熱,解表,止咳,化痰。
喉嚨口一直有一口痰咳不出來:中醫叫」梅核氣「
肝鬱氣滯型
【證見】 咽喉內有異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則感到窒悶難忍,但不礙飲食。患者常精神抑鬱,多慮多疑,並覺胸悶脅脹,善太息,郁怒,噯氣。舌質淡紅,苔白,脈弦。
【治法】 疏肝理氣解郁。
【方葯】
1.主方半夏厚朴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蘇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後下),甘草6克,生薑3片。水煎服。
胸脅苦悶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乾,舌質偏紅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葯
(1)逍遙丸,口服,大蜜丸每次2丸,水蜜丸每次10~15克,每日1—2次;水泛丸每次8~10丸,每日1。3次。
(2)丹梔逍遙丸,每次6—8片,每日2次。
脾虛痰聚型
【證見】 咽喉內異物感,常覺痰多難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納呆,脘腹脹滿。舌胖苔白膩,脈滑。
【治法】 健脾理氣化痰。
【方葯】
1.主方二陳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法半夏12克,陳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黨參15克,白術12克,砂仁6克(後下)。水煎服。
若痰黃舌紅者,加黃芩12克、薄荷6克(後下)。心煩者,加合歡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葯
(1)四君子丸(沖劑、液、袋泡劑),口服,水泛丸每次3—6克,沖劑每次15克,袋泡劑每次1~2袋,每日3次;合劑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
(2)陳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3)香砂養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㈡ 12克法半夏會中毒嗎,一副中葯里有12克法半夏!
12克法半夏不會中毒,只要不是經常吃不會中毒放心食用。
㈢ 麻黃2克 杏仁2克 桔梗2克 甘草2克 法半夏1.5克 茯苓2克 茺蔚子3克 小孩子二個月服用這個葯方會不會有問題
最好請叫當地的中醫給你看了小孩在用葯,麻黃量有一點大,但還的看患病者,如需要還可以.小兒不會說話,用葯需謹慎.
㈣ 半夏的用量多少克合適
半夏的用法用量
內服一般炮製後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半夏的禁忌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半夏的葯材性狀
1、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l~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法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較鬆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本品呈片狀、不規則顆粒狀成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4、清半夏:本品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灰白色點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半夏
㈤ 法半夏15克,黃連4克,黃芩10克,乾薑10克,黨參10克,大棗10克,炙甘草6克,請問這個中醫方
這是半夏瀉心湯,主要治寒熱錯雜的療痞證。表現為胃不不適,脹滿不痛,另外可兼有嘔吐、便溏等等。現在用它治脾胃病的較多。
㈥ 法半夏一天可以喝30克嗎
最多6克。
㈦ 4.6歲孩子中葯里有半夏10克會中毒嗎連續吃了20天
生半夏有毒,一般入葯的半夏都經過了炮製,毒性已經很小了,法半夏也是如此,不必擔心。但是,這個單子應該是止咳化痰的,對證的話,應該三五天就見效。吃了20天還沒好,可能辨證不準確,建議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