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如何打破性別印象
擴展閱讀
哪些游戲可以零基礎打金 2024-09-27 05:27:14

兒童如何打破性別印象

發布時間: 2022-09-02 00:43:09

❶ 家長應該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避免孩子性別認同錯位

大家可能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喜歡洋娃娃或者是首飾的男孩子,在性格上會更加的敏感和謹慎。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非常仔細的觀察周圍的事物,對待他人時也會表現得非常的細致小心。

只有在這種與性別相對對應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性別認知才會漸漸的變得正確和合理。

3.家長要多肯定孩子的性別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需要對孩子的性別進行提醒,而且在有機會的情況下,一定要多肯定孩子的性別角色。比如當男孩子在運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家長們一定要表揚他們足夠勇敢足夠強壯。

當女孩兒在音樂或者繪畫上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時,家長們可以肯定她們的優雅和端莊。當孩子的性別角色經常被鼓勵被肯定,他們對於自己的性別,以及和因為性別產生的個性,才會越來越有自信。

孩子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性別認知障礙的情況,家長們一定不要忽視或者是對此採取比較負面的解決方式。因為當家長如果用錯了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這種情況越變越糟。只有當家長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耐心的去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性別,孩子們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性別,對自己產生自信。

❷ 怎樣利用區域對幼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

幼兒園中孩子們進行角色游戲時,依照性別進行角色分配和角色認知的現象,被認為是性別刻板印象的表現。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區角設置、角色選擇、角色任務、材料與玩具的選擇和投放進行有意識的調整,並在游戲分享活動中進行言語強化來弱化這種刻板印象,幫助兒童形成多樣化的性別角色認同。 一、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及其是如何產生的 所謂性別刻板印象就是人們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人格特徵等方面的固定看法或信念。它並不一定有事實依據,也不考慮個別差異,僅僅是存在於人們頭腦中並使人們堅信不移的某類性別角色具有某種特點的固定觀念。比如說,人們可能認為男性就是獨立的、果斷的,是一家之主,能夠承擔更大的責任;女性則是溫柔的、情感豐富的,應該打理家務和照顧孩子等。 兒童的性別刻板印象是在性別角色認識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嬰兒一出生就開始了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過程。父母根據孩子不同的性別選擇襁褓的顏色,房間的色調,玩具的類型,衣服的樣式等等,開始進行性別教育。兒童在學習分辨男性女性的過程中,受到家庭、媒體和教育等的影響,形成了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兒童對玩具、課程和職業的選擇,影響其個體的行為和動機等等。兩性之間存在差異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將男女性別角色定型化是不合理的。那些不完全符合人們對特定性別行為的認識的孩子可能會受到排斥,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幼兒玩伴和游戲類型的選擇也會受到影響,不利於其完善人格的培養。因此,幼兒園中教師需要在兒童的一日活動中滲透相關的性別教育,弱化其對性別的刻板觀念。 二、在角色游戲中如何應對幼兒的性別刻板印象 角色游戲作為幼兒最主要的游戲形式之一,包含了大量的角色選擇的過程,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幼兒所習慣的性別刻板印象。不合理的角色設置可能會強化並加重孩子對性別角色認識的定型化,反過來,如果根據幼兒的表現來調整角色游戲的設置,並採用一定的策略便可以有效地降低刻板印象對幼兒產生的不利影響。 (一)區角的設置應多樣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在游戲時,更傾向於選擇與自己性別相符的內容,如男孩子更多會去「警察局」,女孩子更多選擇「娃娃家」。教師在保證這種具有典型性別特徵的區角活動的同時,應設計更多的適合男孩女孩一起玩,沒有明顯性別差異的游戲區域,如「餐館」、「醫院」、「畫室」、「銀行」、「奧運會場」等等,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其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滿足不同的需要。 (二)鼓勵兒童不局限於性別來選擇角色 由於男孩子傾向於選擇需要邏輯思維的創造型游戲和劇烈的運動型游戲,他們更喜歡建築師、消防員、警察、司機、爸爸等角色;女孩子則喜歡安靜的、模仿性的、照顧型的角色,如媽媽、阿姨、護士、老師等。如果這種情況是固定不變的,甚至已經模式化了,或者是有人不按照這種規則進行選擇時受到了別的小朋友的質疑或指責,教師就需要進行必要的干預。可以鼓勵孩子們進行角色轉換,如讓女孩子扮演「女警」、「女建築師」等,男孩子去演「老師」、「護士」,或大家輪流來當「媽媽」,讓他們感受不同的角色行為和情感體驗。這樣孩子們就會體會到某些職業角色並非是固定性別的人才能擔當的,增加他們對各自角色的認同,從而減輕對職業角色的刻板印象。 (三)使各種角色的任務更加豐富 很多時候,兒童對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承擔的任務認識有限,容易導致任務單一化,刻板化。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討論每種職業都需要做什麼工作,是不是可以在游戲中表現出來,來加深對角色的了解。例如,「娃娃家」中,媽媽除了照顧孩子還要去上班,這個時候爸爸如果有時間就可以幫忙照顧寶寶或收拾一下屋子,並不一定必須出去工作或買東西;警察要指揮交通,維持秩序,有時候也應該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孩子;建築師建好大樓之後,還要設計一下室內的裝修和布置,進行一些細致的手工活……這種任務多樣化的角色對幼兒來講會更有趣,也更加有益於他們的發展。 (四)材料、玩具的選擇和投放要注意避免刻板化 研究表明,性別刻板印象對兒童玩具的選擇有明顯的影響,尤其是在4-5歲影響程度會有顯著提高。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家長可能為年幼的女兒購買卡車等男性化玩具,但卻會避免為兒子購買洋娃娃等女性化玩具;在游戲中與反刻板玩具玩耍的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到來自同伴的批評和糾正、可以看出男孩受性別刻板印象影響的程度更大。這就要求教師在游戲中對這方面要格外注意。如一個男孩子在進行手工練習時,應及時地進行肯定和鼓勵,並倡導更多地男孩選擇那些需要進行精細加工的材料,培養他們耐心、細膩的品質。對女孩,也應該鼓勵她們更多的去玩一些結構類玩具增強思維的邏輯性,還有運動型器械,增強女孩的身體素質和耐受力。另外,幼兒對角色的選擇有時會受到教師所提供的材料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已經被刻板化的角色所需材料的投放更應該注意。如「阿姨」的圍裙不一定只能是紅色的花紋,還可以用純色或冷色調的;餐廳「服務員」不一定必須戴花頭巾,可以改成更加中性的胸牌來表示;「警察局」的背景牆上可以貼上女警的照片等等,這都需要教師用心的布置。 (五)在游戲分享活動中進行言語強化 幼兒的依賴性很強,將老師看作是近乎絕對的權威。在游戲過程的分享活動是教師和幼兒交流的重要環節,教師首先應注意不要在無意識中強化孩子們的性別刻板印象。比如老師可以說「不要怕」、「不要調皮」,但不要說成是「男孩子不要這么膽小」、「女孩子不能這么調皮」。此外,還要有意識的利用言語強化的作用來弱化對角色的刻板觀念。在講到「女警察」、「女建築師」時可以說:「某某今天表現的真勇敢,真果斷,太棒了!」「大家看某某蓋的房子多高大,多堅固呀!」講到「男服務員」、「男阿姨」時可以說:「因為某某的服務熱情周到,今天餐廳的客人好多呢!」、「阿姨今天做的飯真好吃,寶寶吃的好飽哦,想明天還吃這些菜式呢!」這樣就可以增加孩子們對反刻板類型角色的興趣,同時降低彼此之間的偏見。 學前期是兒童性別角色認識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對幼兒進行性別教育的過程中,應避免可能產生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教師通過對角色游戲的設計和指導,增加孩子體驗和了解各類性別角色的可能性,從而逐步幫助幼兒形成多樣化的性別角色認同。

❸ 如何正確培養幼兒的性別意識

幼兒園如何培養幼兒的性別意識
(一)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也是一種較好的教育手段。「角色游戲」是指通過扮演角色來反映生活經驗的游戲。這種游戲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種社會需要,是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再現,因面它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游戲,是幼兒游戲的主要形式。它在幼兒游戲中佔有著中心地位,教師要以一個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幫助幼兒成為游戲中的主體。要從角色游戲的環境、氛圍、材料、時間、角色對象的選擇等方面進行合理的選擇與搭配。
1.游戲中幼兒對角色的模仿
幼兒園的教育形式很多,兒童的游戲活動很早就表現性別的差異,在社會游戲中,兒童絕大多數情況下選擇同性別的兒童作為游戲的夥伴,同時,在游戲中兒童對同性別夥伴的社會行為也顯著多於對異性夥伴。但是在對於性別教育這個問題上,教師通常都是用角色游戲來進行。
教師讓幼兒玩「過家家」的游戲,這個游戲是大部分幼兒都玩過的,教師讓幼兒商量分配角色,當媽媽、爸爸、爺爺、奶奶,每個角色各盡其責,像一個家庭一樣活動。在活動期間我們會遇到女孩子都爭著要當媽媽,我們可以讓兩個孩子都當媽媽,一個可以打掃衛生,一個可以給寶寶喂飯,孩子的積極性得到了正確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性別意識也得到了體現。但也可以讓女孩子體驗當爸爸的感覺,要提醒幼兒你們是在交換角色。
2.根據性別分組游戲
幼兒園進行室內游戲和戶外游戲都要有一定的規則,幼兒園老師在要進行游戲的時候對幼兒分組,男孩站在一起,女孩站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提醒幼兒認識自己的性別,在幼兒園我們看到,當老師講男孩站這邊的時候,女孩站這邊,但還是有的孩子站錯自己的位置,在這個時候老師就要進行及時的提醒幼兒。
3.教師為幼兒的游戲提供有準備、可供選擇的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游戲的必備,也是影響游戲進行的重要因素。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時,常常不自覺的把自己的性別意識包含在行動中,按傳統的角色選擇游戲材料,近一步強化幼兒的性別意識。
幼兒游戲的設計在教師的不經意中,其實已經隱含了幼兒工作者的性別意識,對幼兒的性別認識起著強化的作用。比如每一個幼兒園都在玩的「娃娃家」里,幼兒開始模仿傳統的性別角色。一般都是女孩當「媽媽」,男孩當「爸爸」。「媽媽」是要在家裡煮飯帶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媽媽」不做家務,跑出去玩,就會被認為失職。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飯,休息。這無形中就將「女性的職責是在家裡」。
我們的教師在設計此游戲時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別敏感意識,根據現實情況稍稍做一些改動呢?比如,「爸爸」「媽媽」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請「保姆」帶,也可請「爺爺」「奶奶」幫忙照看。「爸爸」有空時也要幫忙帶孩子,做家務,「媽媽」也可以出去辦事。再或者,當幼兒玩娃娃家比較熟後,教師可否根據觀察,建議男女幼兒互換角色,女孩嘗試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嘗試一下「媽媽」角色呢?這樣也許更有利於幼兒獲得豐富的角色體驗,擴大狹隘的性別認識。
(二)日常生活
幼兒在園的時間較長,利用一日的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
1.入廁環節
幼兒園里,無論什麼年齡班級,都有廁所。雖然現在許多幼兒園都是男女同廁,但是可以組織男孩和女孩分時間階段入廁,加強幼兒男女是有性別區分的意識,教男孩和女孩上廁所的方法,小男生站著小便,讓女孩子要蹲著小便,有條件的,應進行男女分廁。
2.就寢環節
現在大多數的幼兒園雖然能按照規定做到一生一床,但床與床緊鄰,男女幼兒同住一屋。值班的教師或保育員可利用這一環節強化幼兒性別角色,若條件許可,男女幼兒可分屋就寢或在中間拉上帷幔。
3.盥洗環節
全托幼兒園,在洗澡的時候,如果孩子對身體的有關部位特別感興趣,如問到身體的部位名稱時教師不應該敷衍和躲閃,應有意識地教幼兒認識身體各部分的名稱,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4.整理活動
幼兒每天午休過後,教師讓幼兒整理自己的被子時,這個時候就可以提醒幼兒小男生和小女生比賽看你們誰把被子疊的又好又快,讓他們有男女之間的一個競爭。同時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性別,還促進了幼兒的集體意識。
(三)教學活動
性別角色教育的內容比較枯燥,幼兒並不感興趣,為此,教師應該採用機會教育、談話教育、直觀教育等多種教育方法,傳授相關的知識。
教師可以通過「我是從哪裡來的」展開話題,根據這個話題來對幼兒跟深的提問,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和身體的每個部位,可以通過這個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活動一:「我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嗎?」,讓幼兒熱烈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
活動二:「為什麼爸爸和媽媽穿的衣服不一樣呢」讓幼兒知道這其中的區別,並能夠了解到其中的關系。
活動三:「為什麼我們的頭發都不一樣,她為什麼是長的」讓幼兒通過和周圍的環境進行對比,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長的頭發?
幼兒園的現在教材中,講故事的活動中,已經被滲入了傳統的性別觀點。在幼兒讀物中,他或她閱讀的是傳統的性別角色期待。在對男孩、女孩的特徵、能力、責任等方面,存在著明顯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教師在選教材,幼兒讀物時,就更應該小心謹慎,通過教師的教育過程來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對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縛,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別形象。盡量使教材和幼兒讀物反映出來的性別特別是女性的職業要多樣化,比如母親也有當警察的,當科學家的;反映出來的角色的精神品質豐富化,比如父親也常做家務,細心的照顧幼兒,母親也經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遇事鎮定等等。
(四)教師指導家長錯誤觀念
1.勵孩子向異性學習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的「性別」優勢的同時,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完善。如:男孩多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於表達和善解人意,女孩多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
2.增加男女孩子接觸的機會
孩子向異性學習應通過自然而然的接觸,故應為他們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機會。
3.順其自然
在鼓勵孩子向異性學習時,必須順其自然,切忌威逼強迫,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4.幼兒園進行性別教育
幼兒園定期進行有關幼兒性別教育的專題,讓家長了解性別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組織家長與幼兒進行親子游戲,父母應該跟同性別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範融匯在游戲中,例如:父子共同「騎馬打仗」,母女一塊兒打扮布娃娃等游戲。
(五)改變教師的傳統觀念
改變教師傳統性別角色觀念,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嘗試不同性別的角色,角色游戲強調從幼兒的需要和興趣出發,但教師在游戲進行過程中往往占據支配地位,從內容的選擇、角色的分配到游戲中的行為,無不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性別觀念,積極應用現代性別教育觀念,讓幼兒有平等的體驗不同角色的機會,給幼兒因性別差異帶來的性格缺陷以補償。

❹ 孩子的性別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它對孩子的發展有何利弊

性別相關的刻板印象是後天形成的。它對孩子的發展利弊如下:

刻板印象對孩子最重要的積極影響:社會性的良好發展——包括社會交互、角色覺知、自我認同等。

對兒童發展的利弊:

在「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認同是兩個有聯系但不同的概念」這個前提下,我覺得性別刻板印象只有弊沒有利。最明顯的弊端是:刻板印象威脅,及性別歧視的維系。

刻板印象的形成:

性別標簽化(女人穿裙子)—— 領域內聯結(穿裙子的也穿高跟)——領域間聯結(穿裙子的比較溫柔)——完整的性別刻板印象。

簡單來說,兒童首先通過自己的觀察將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信息聯系起來,建立了最初級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標簽化」。

然後隨著自身生理、心理(例如認知能力)的發展,加上不斷增加的日常生活中與其他人互動的社會經驗,兒童在性別標簽化的基礎上不斷作出更多的推斷,依1——2——3次序形成聯結,發展出完整的性別刻板印象。

可以看出,表格中的2比3要在認知上要簡單。以「穿裙子——穿高跟」和「穿裙子——關心人的」為例,前者只要「看到」很多人同時穿裙子和穿高跟就可以了(同屬視覺認知)。

後者還需要在「看到」穿裙子的同時和對方有互動(才能得出「關心人」這個認知)之後再將兩者聯系起來(視覺認知與情感認知)。另外,兒童對自己所屬的生理性別對應的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相對形成得更快。

父母和社會文化其實扮演的是上面模型中提供「社會經驗」的角色。

父母(通常來說)作為兒童社會化的首要途徑,其言語(直接地)和行為(間接地)都對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又因為大多數父母都具備性別刻板印象,所以父母對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功不可沒。

主流的大眾媒體同樣參與了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電視、書籍(童話故事、課本)展示的大多是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性別形象。

性別刻板印象對發展的影響:

1、刻板印象威脅

刻板印象威脅 (Stereotype threat),是指當個體或群體感知到情境中有關所屬群體消極刻板印象存在時 , 由於擔心和焦慮反而會驗證自己或所屬群體的消極刻板印象這一過程。

簡而言之,如果女生持有「女生理科比男生差」的性別刻板印象,很有可能因為這個信念而表現為理科成績比男生差,即使本來她的認知能力比男生要好。

2、性別歧視

不想多說。隨便舉例子,對女性的其中一種性別刻板印象是「不夠果斷、領導力不足」,女性領導比例大大低於男性;又或者女人「要麼瘦要麼死」,導致很多女人不理性地減肥。

❺ 中班幼兒性別意識特點

1、當孩子注意到男女身體不同的時候,爸媽就可以抓住時機開始性教育

很多兩三歲的寶寶可能已經發現男孩和女孩的身體是不同的,比如男孩女孩上廁所的方式不一樣,穿得衣服也不一樣,這個時候爸媽就可以藉助一些圖片來幫助孩子了解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
可以在幫助孩子穿衣服或洗澡時,向孩子介紹這些身體部位的名稱,越早開始孩子反而越不會感到害羞。

而且爸媽也可以幫助孩子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性別的本質差異並不是簡單的「男生穿褲子、女生穿裙子」,而是因為生殖器官的不同。

2、盡量讓孩子可以接觸和認識到不同的性別角色

大多數孩子在5、6歲對自己產生清晰明確的性別認同之後,他們可能會更傾向於和同性別的孩子一起玩,比如男孩就喜歡跟男孩玩,女孩就喜歡跟女孩玩;

而爸媽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和不同性別的小夥伴玩耍,鼓勵孩子去嘗試不同性別的活動,比如鼓勵女孩子多去參加一些體育活動,男孩子也可以參與一些烤餅干、烤蛋糕之類的活動。

這一點其實也是在向孩子傳達並沒有什麼只有男孩子/女孩子才能做的事情,只要他們喜歡的事情都可以做,而且爸媽還會鼓勵他們。

3、注意避免給孩子傳達性別刻板印象

所謂性別刻板印象是指社會上對男性和女性的思維、行為特徵等固定的觀念,比如「男生就是理性思維比較好,女生就是感性思維比較好」、「男性就應該在外打拚事業,女性就應該多照顧家庭」等等。

其實在對孩子教育方面,有的爸媽可能也在無意識中給孩子強化了這些性別刻板印象,比如認為女孩子就應該安安靜靜,不能做太「出格」的事情,或者男孩子哭的時候,就會被說「不像男子漢」「沒有男子氣」等等。

也就是說,「男孩子該做的事」和「女孩子該做的事」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界限,傳統觀念中很多男孩能做的事情女孩也能做,甚至有的女孩子還可以做得更好;

❻ 孩子性別認同混亂怎麼辦

正確引導寶貝性別意識的5個建議爸爸媽媽應留意自己對性別角色的認識所可能造成的影響。爸爸媽媽對性別的接受程度會影響寶貝對自身性別的認可。比如,如果媽媽因為工作和家務過於繁忙,有時會抱怨「做女人真累」,這種觀點則有可能引起女兒對自己性別的悲觀。性別是有差異的,但沒有好壞優劣之分,爸爸媽媽應該對人生抱有積極的態度,應該讓寶貝理解: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值得尊重的、有價值的,不論性別如何,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施展才華。只要努力,都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1.注意養育方式對寶貝性別意識的影響。爸爸媽媽的養育方式從寶貝一出生便不斷地影響他們。有的爸爸媽媽為了自己沒有圓夢——想男孩生了女孩,想女孩生了男孩,就將自己的寶貝裝扮成相反的性別,認為反正寶貝年紀小,意識不到其中的差異。事實上,這些模糊的態度非常容易使寶貝發生性別認同上的混亂,阻礙性別意識的正常發展。2.為寶貝樹立良好的性別角色榜樣。父母就是寶貝絕好的性別角色榜樣,在日常生活的身體和視覺接觸中,寶貝可以從媽媽身上認識女性角色,從爸爸身上認識男性角色,從父母身上發展對異性的信任,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自己身上的性別特徵,甚至是性格特徵,這對寶貝的影響是終身的。爸爸媽媽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景讓寶貝理解不同的性別角色,比如在爸爸工作辛苦時,媽媽和女兒一起安慰爸爸,體現女性的溫柔和理解;爸爸和兒子一起來完成繁重的勞動,讓兒子感受作為男子漢應有的堅強和力量。3.尊重寶貝先天的氣質類型,不要給寶貝套上性別的枷鎖。雖然,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性別刻板印象,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性和女性在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上已經呈現了一定的中性化。嚴格的界定性別角色標準是有害的,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相對的兩極,人本身就具有雙性化。因此在性別認同正常發展的前提下,不宜過多的限制寶貝的愛好,以免阻礙他們的個性發展。5.重視爸爸在寶貝性別意識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心理學家們發現,爸爸對待兒子和女兒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有較大差別,而媽媽對子女的態度與行為差別不如爸爸那樣明顯。比如,在游戲中,爸爸會嚴格地按照社會所規定的性別角色標准來要求孩子(尤其要求兒子)玩那些適合其性別的游戲,而媽媽總是怕孩子磕著、碰著,並以溫柔的方式不加區別的對待孩子。

❼ 怎麼去培養孩子的性別觀念

  • 我們當年都歲被父母騙過來都,經常說說撿來都孩子,或者天上掉下來掉。都沒有認真都給我科普下,寶寶說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導致我們都上迷茫都到長大來,才知道自己上怎麼誕生的。

    現在我們為人父母,需要的是改變過去的教育思路,要正確的面對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買一些相關的繪本,告訴孩子,寶寶是怎麼從精子卵子變成胚胎,長大出生的,讓寶寶知道媽媽與寶寶的那段十月經歷。

  • 3

    教會孩子要保護自己的隱私,有隱私意識。父母不要將孩子物化,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應該有獨立的人格,思想。可以通過玩游戲,告訴孩子男孩的世界裡什麼是被允許的,什麼是不被允許的,女孩的也是同理。比如洗澡,是只能在同性的澡堂里的,不要帶孩子去有異性的澡堂里洗澡。上廁所分男女,不能隨意去上廁所,不再外面隨地大小便,要保護隱私,從小做起,不穿開襠褲。

    通過游戲告訴孩子男孩女孩分別有哪些部位是不可以給人碰的。

❽ 怎樣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1.不要混淆孩子的性別打扮
有這樣的習俗,如果男孩體弱多病,要把他裝扮成女孩來撫養;有些爸爸媽媽不滿意孩子的性別,或者僅僅是一時好玩,隨意改變孩子的性別裝扮:給男孩系蝴蝶結、穿裙子,把女孩弄成「假小子」。這些都屬於父母的不恰當行為。
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齡較大時,常常受到小朋友的歧視和捉弄,或受到老師和鄰居的壓力,使他們企圖隱蔽自己的異性行為,但常常辦不到,內心十分痛苦。同時他們又無形中被其他寶寶「隔離」開來,因而產生內向、孤獨、膽小及憂郁的性格特點。
專家提醒:從孩子3歲前就該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如果是男孩,父親要多陪孩子玩;如果是女孩,母親要多與其相處。但也要結合兒童的脾氣秉性,不必刻板地按照男強女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允許孩子發展自己與生俱來的氣質。
2.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爸爸媽媽的裝扮和形象,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性別的認知。如果女孩有一頭漂亮的長發,經常穿公主裙,媽媽卻總是板寸頭和工裝褲,女孩很可能會對女性形象產生迷糊,進而懷疑大人對她「你是女孩」的教導。同樣,爸爸人高馬大,卻從不幹家裡的體力活、臟活和重活,若想教導兒子「你是男子漢」、「男生是家裡的頂樑柱」,成功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缺乏應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樣男孩在3~4歲以後應多接觸父親等男性榜樣,如果此時得不到應有的男性榜樣,性心理發育可能受到挫折,導致性別認同混亂。在有些女性化男孩的家庭中,常常是母親作主、父親懼內,這些寶寶自幼崇拜女性,處處以母親為榜樣,就可能潛移默化地發生性別認同混亂。
專家提醒:孩子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完全來自於父母的引導。爸爸媽媽無意的差錯,可能會形成孩子的誤解。
3.正面解答孩子的性別問題
很多孩子到了一定年紀,會問我是從哪裡來的啊?我和媽媽有什麼不同啊?甚至,有時候爸爸媽媽上廁所或洗澡時,孩子會偷偷溜進來看幾眼。不要大驚小怪、急於遮掩,甚至責罵孩子是「流氓」。孩子只是好奇,想觀察爸爸媽媽的身體,大人坦然的態度和冷處理會讓孩子淡然此事,大人反應過激恰恰會強化孩子的好奇。
專家提醒:有一些幼兒園和托兒所,不分男女廁所,男孩女孩一起上廁所。這不見得是壞事。男女同上一個廁所,孩子們能在很自然的狀態下,對男女的性別差異和不同的生殖器官有一定的認識,促進他們的性別認知。同時家長對於孩子對於性別和身體方面孩子的好奇和疑問,應該大方正常的進行解釋說明,沒有必要遮遮掩掩。

❾ 性別刻板印象對於男女兒童成長有何影響如何克服性別刻板印象對女孩發展的制約

生理遺傳因素只決定男女生理性別的不同,而男女性別刻板印象更多地取決於他們的社會化過程,即家庭、學校、社會給男女兒童的行為以不同的對待和鼓勵。國內外大量的調查發現:父母和學校教師更多地鼓勵男孩探索和成就行為,而更多地鼓勵女孩的乖巧、溫和、文靜等行為。如果女孩富於挑戰和攻擊性,則被成人以「不象個女孩樣和瘋丫頭」等予以訓斥與制止。如此,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就逐漸形成了,致使絕大多數女性沒有充分發揮出自身潛在能力。當前,應根據男女兩性心理發展的規律,用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理想的性別模式標准實施性別教育,促進男女兩性心理健康和諧的發展。尤其要大力提高女性個人素質,增強女性自立自強精神,鼓勵更多的女性參與社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