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的哪些行為適合觀察法研究

兒童的哪些行為適合觀察法研究

發布時間: 2022-08-30 08:31:16

⑴ 幼兒心理學觀察法的基本形式

觀察法

所謂觀察,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兒童在一般生活條件下言語和行為的變化,並且根據觀察的結果判斷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和規律的一種方法。由於觀察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各種不同的觀察法。

1. 從觀察的時間分

(1)長期的觀察,即在比較長的時期(一般可以長到幾個星期、幾個月或若干年)內繼續進行有系統的觀察。很多心理學者對兒童心理發展所作的日記式或傳記式的記錄和分析,就是屬於這種觀察法。如達爾文(C.Darvin)的《一個嬰兒的傳略》和我國陳鶴琴的《一個兒童發展的程序》等。這種觀察法有時也叫日記法和傳記法。

(2)定期的觀察,即按一定時期進行觀察。例如,為研究學前兒童游戲活動的心理特點,可以每周觀察一兩次,每次一兩個小時,如此觀察若干次,到一定時期,把記錄的材料加以整理分析。

2.從觀察的內容分

(1)全面的觀察,即觀察兒童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的心理表現。全面觀察由於涉及的項目比較多,因而觀察的時間常常是比較長的。例如,幼兒囪或學校教師為了給兒童作出正確的個性鑒定而進行的全面而經常的觀察,就屬於這一類。很多所謂個案研究,主要也是一種全面的觀察法。

(2)重點的觀察,即有重點地觀察兒童在一定時期內某一活動(游戲、學習、勞動)或某一活動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或幾個環節的心理表現。例如,觀察小學一年級兒童上課時的特點(或上課時注意的特點)、小學兒童在集體活動中的心理特點(自覺性、組織性、紀律性等)、初中學生在勞動中的心理表現等。

觀察是一種專門的技術。觀察者必須對所要觀察的問題先有基本的了解;觀察的目的要明確;要使被觀察者盡量處於自然的狀態;觀察時要做到客觀和精確;要善於記錄跟觀察目的有關的事實,以便事後進行整理、分析,並且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意見。 在觀察過程中,為了能更精確地研究兒童的心理特徵,也可以利用照相、電影攝像、錄音等。

⑵ 幼兒行為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觀察

1、隨機觀察,及時捕捉幼兒從語言、動作、表情中所發出的信息,了解這個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兒的行為動機、幼兒的即時需要、幼兒的意願、困難和情緒體驗,作為指導游戲的依據,以便把握干預的時機,有針對性地做出適宜的應答行為,以滿足游戲的需要,推進其活動;2、有目的的觀察,其目的是了解幼兒現有的發展狀況,發展的個別差異,發展的最近趨勢,作為教育的依據。其他常見觀察方法,有掃描觀察、定點觀察與追蹤觀察等。

⑶ 5、請簡要論述為什麼說教育觀察法特別適用於對學前兒童的研究

研究方法推理、實驗,或兼而有之。對小孩,交流有困難,還是靠研究者觀察為主,溝通、互動為輔比較適合。

教育觀察法在自然情形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形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以了解其心理活動及其變化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具有目的性且不能讓被觀察者知道自己處於被觀察的情形中。



(3)兒童的哪些行為適合觀察法研究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⑷ 觀察法在幼兒教育研究中有何獨特的意義

1、觀察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可以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徵。2、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的最基本方法,因為幼小兒童的心理活動有突出的外顯性,通過觀察其外部行為,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

⑸ 幼兒教師要觀察記錄幼兒哪些行為

觀察記錄是用自然的方法觀察幼兒,如實記錄幼兒的行為表現,分析、評估、理解幼兒的各方面需要,有效地運用評估結果,制定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指導方案,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和發展提供有價值支持的一種方法。幼兒教師在編寫觀察記錄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確定觀察目標。觀察前,幼兒教師要圍繞幼兒身體動作、語言表達、智力發展、情緒情感與社會性互動等發展領域,對自己的觀察范圍、目的和目標進行明確界定,弄清自己為什麼觀察、觀察什麼、想發現什麼和期望解決什麼問題。
掌握觀察記錄結構。一般包括5個部分:一是觀察基本情況,如觀察日期、觀察起止時間、觀察地點、觀察對象的基本情況等;二是觀察的目的、目標和方法;三是觀察過程實錄;四是觀察結論與分析;五是幼兒持續發展的指導方案或建議。
恰當運用觀察的基本方法。觀察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隨機觀察和有計劃觀察。隨機觀察是指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任何時間、場合、環節都可以進行觀察。有計劃觀察是指事先對觀察的目標、對象、場合、時間、次數、觀察人員、記錄方式等做出具體的安排,按計劃進行觀察記錄。
詳盡記錄觀察情況。記錄觀察過程和結果可以採用文字描述或敘事、表格與圖表、圖文結合等方式,還可以藉助錄像、照相、錄音、作品分析等輔助方式,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記錄。記錄應做到:一是要原始、客觀、真實;二是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三是要及時准確記錄,一般用現在時態;四是記錄語言要具體、清晰、簡練、准確。
科學分析觀察記錄資料。分析觀察記錄要以幼兒為本,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用科學的兒童發展理論和學前教育觀來分析:一是分析觀察的過程,包括幼兒能夠做什麼,達到了什麼水平;二是對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角度解讀幼兒的行為,分析幼兒的需要和經驗,以及促進幼兒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三是圍繞觀察目標,結合文化、生理、心理、社會、環境以及幼兒成長經歷等方面,分析幼兒行為的原因,明確幼兒的深層訴求;四是將觀察得到的發現和自己的工作實踐聯系起來進行分析。
制定支持幼兒進一步發展指導方案。幼兒教師依據觀察記錄分析,反思自己現行的教學策略,深入思考如何更好滿足幼兒的興趣、需求和可能,如何為幼兒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指導和支持,如何從內容、方式、策略、環境、條件等方面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決策和行為,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出支持幼兒發展的方案。

⑹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想法會逐漸的不一樣,作為家長其實很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其實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方法來觀察孩子的心理。下面跟我一起來看看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吧!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篇1

實證研究法——英國哲學家培根(F.Bacon)說:「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兒童心理學與其他科學一樣,重視用理性方式去整理感性材料。具體體現為以下三種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兒童在一定條件下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細的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他們心理活動的特點的方法。觀察法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過觀察,人們可以收集到最直接的資料,包括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相關的數據。按不同的維度,觀察法分為以下幾種具體類型。從時間上看,分為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

長期觀察指研究者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連續進行系統觀察,積累資料,並加以整理和分析。定期觀察指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持續觀察(如每周一次),到一定階段後予以總結。從范圍上看,分為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全面觀察指在同一研究內對若干心理現象同時加以觀察、記錄。重點觀察則是在同一研究中只觀察、記錄某一項心理現象。從規模上看,可分為群體觀察和個體觀察。群體觀察指研究者的觀察對象是一組兒童,記錄這一群體中發生的各種行為表現。

個體觀察又稱個案法,是對某一特定兒童作專門的觀察。個案法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具有啟蒙和試點的作用。

2.調查法:調查法包括談話法、問卷法、測驗法和產品分析法四種。

3.實驗法。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篇2

1、觀察法

瓦龍認為,兒童心理學從一開始就採用了觀察法,並且正是依靠這個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觀察法是反映客觀的方法,但是也極易混入主觀因素。為了全面而確切描寫,觀察時就要有所選擇,同時也要使用「參考體系」,即那些能加以說明並和原有的.知識經驗體系相配合的現象。另外,他還要求觀察者掌握一個重要的原則:方法要結合觀點。只有正確的觀點,才能保證正確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2、實驗法

瓦龍認為,對3歲前的兒童不能使用實驗法,因為實驗法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觀察法。為了便於觀察而改變兒童生活的自然條件,會使兒童的心理發生不自然的變化,這樣做毫無疑問是得不出正確的結果的。他認為在有的實驗中,可以不改變對象而只改變觀察的工具,這就是把觀察法和自然法結合起來,即自然實驗法。

3、臨床法

瓦龍指出,臨床法在處理病態心理的兒童時,可以根據結果來倒推原因;研究病態兒童的某種典型行為。就可能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或機能的發展速度。臨床法有助於診斷發展不正常的兒童,預料他們能夠適應哪些生活,並且在對正常發展的兒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導上,具有重要意義。

4、測驗的統計法

瓦龍認為數量上的統計雖然有局限性,但可以運用。在統計任何一個心理特徵的數量時,不要為表面現象所迷惑,必須仔細觀察。如果是進行智力測驗,測驗的目的是為了要把兒童智力發展的最高水平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利用統計法來補救測驗法的不足,進行一些核對和校正。在瓦龍看來,測驗和統計法對分析個別心理特徵或許可以作出某些貢獻,但對於綜合地表現一個人的心理整體,則是無能為力的。 應當指出,瓦龍的研究方法,其特色不在於方法本身,而在於統帥其方法的觀點,即在運用研究方法時,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認識現實的不斷形成的及其變化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客觀現實的本質。因此,瓦龍堅決反對在研究兒童時與其周圍環境相脫離,也反對A·比納制定「發展的階梯」,只從智力和單純數量方面去研究兒童的做法。

⑺ 學前兒童行為觀察描述的方法有哪些

摘要 又稱兒童傳記法,是針對觀察對象進行長期的跟蹤觀察,以日記形式記錄觀察對象行為表現的方法。日記描述法是幼兒研究的傳統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邊觀察邊記錄,能系統地獲取幼兒身心發展的連續變化,能提供長期、較詳細的第一手資料。

⑻ 為什麼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主要方法

摘要 一,年齡范圍:學前兒童,年齡范圍是三至六歲,也稱幼兒期。

⑼ 學前兒童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哪些

一、 掃描觀察法

這種方法是指觀察者在相等的時間段里對觀察對象依次輪流進行觀察。此法比較適合於粗線條地了解全班兒童的游戲情況,如可以掌握游戲開展了哪些主題,學前兒童選擇了哪些主題,扮演了什麼角色等一般行為特點。掃描觀察法一般在游戲開始和結束的時候運用較多。

二、 定點觀察法

觀察者固定在游戲中的某一區域定點進行觀察,適合於了解某主題或區域幼兒的游戲情況,了解學前兒童的現有經驗以及他們的興趣點、學前兒童之間交往、游戲情結的發展等動態信息,並且讓教師較為系統地了解某一件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避免指導的盲目性。定點觀察法一般多在游戲過程中使用。

三、 追蹤觀察法

觀察者根據需要確定1~2個學前兒童作為觀察對象,觀察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各種情況,固定人而不固定地點。適合於觀察了解個別學前兒童在游戲中的發展水平。教師可以自始自終地觀察,也可以就某意識時段或某一情節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