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有哪些表帶古代兒童智慧的故事
擴展閱讀
the9歌詞是什麼意思 2024-11-17 07:46:15
千年等待歌詞怎麼寫 2024-11-17 07:44:05

有哪些表帶古代兒童智慧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8-29 05:08:31

Ⅰ 兩三個體現古代兒童聰慧的故事

古代所謂神童,以語言天賦突出的居多,曹沖卻表現出解決問題的高超思維能力。曹沖七歲時以等量置換的辦法稱大象體重,不但震驚了當時之眾,也流傳千古,成為最經典的兒童智力啟蒙故事之一。
還有一個典故:孫權曾送來一隻漂亮的雉雞。曹操想觀賞雉雞舞蹈,但使盡辦法,這珍禽就是不鳴不舞,讓人徒嘆奈何。曹沖想出一個辦法,讓人製作一面大鏡,擺在雉雞面前。那雉雞於鏡中看到同類,起了爭勝之心,當即舞將起來,這一下對鏡成雙,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體現了曹沖的智慧,還表現了他寬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騎的馬鞍放在倉庫中,不慎被老鼠咬壞。庫吏大驚失色,自認必死。曹沖知道後,心生一計:他先用利刃將自己的單衣穿戳成鼠齒狀,然後裝成一臉愁色的樣子去見父親。曹操問他何事憂慮?曹沖說:「世俗以為鼠齒衣者,其主不利。今單衣見齒,是以憂戚。」曹操趕緊安慰愛子,說:「此妄言耳,無所苦也。」過了一會兒,庫吏前來報道曹操那樁馬鞍被鼠咬壞一事,曹操聽後,笑著說:「連我兒子的單衣都被咬壞,何況馬鞍乎?」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據說,每當曹沖見到當刑者,總要上去尋問是否冤枉,是否處理過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設法為之救命或減刑;每當見到那些勤奮而能乾的官吏因小過或失誤而觸犯法律,他都要親自到曹操那裡說情,請求父王寬大。史書稱曹沖「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這種悲憫寬厚的氣質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簡直催人淚下。
可恨天道難測。上蒼把智慧慷慨地賦予曹沖,卻又殘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僅十三歲的曹沖突患大病而亡,據後人推斷,可能是「絞腸痧」。曹沖的夭折,留給歷史一道殘缺的美麗,留給後人一份遺憾的嘆息。

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這段關於路邊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上。這個哲理味濃郁的小故事,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將王戎劃在神童的圈子裡。如果說曹沖的天分在於解決問題,那麼王戎的天分則在於觀察總結。

孔融

三字經有雲: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一個四歲的孩子就懂得謙讓之道,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注意,後來以他為楷模澆鑄出來的成批作品,可沒法跟這個始作俑者相提並論)。
有關孔融,還有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 門官為他通傳後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君與仆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後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了了。」
這里用了一個歇後手法,意思說陳韙現在是「大未必佳」。陳韙遭此反擊,大為尷尬,一時語塞。一個十歲的孩子,一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實在令人贊嘆。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僅僅停留在辯捷的層次上。而這種沒有智慧作後盾的辯才,除了得罪人之外,於人於己,實在沒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後,先後擔任過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職。在職期間,除了空發議論,作一些修復城牆重建學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沒干過什麼足以證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說會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對於幹活的人總是指手畫腳一百個不順眼,孔融也沒跳出這個窠臼。他依附於曹操的翼護下,得以在盜賊蜂起的軍閥割據時代作著「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香夢,但是對於曹操的政策卻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如果說他勸阻曹操伐劉備是「興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雖然迂腐但是還帶著點為天下計的味道,那麼他為諷刺曹丕納甄氏而編造的「想當然」的故事,就純粹屬於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過把癮就死的嬉皮士心態。
三國時代的統治者,對待知識分子通常有著驚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終於還是被逼到了極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滿門抄斬。當時還有一個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時候,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專心地做著某種游戲。孔融還懷著一種僥幸心理問使者:「我好漢做事好漢當,能不能放過我的孩子?」沒想到他兒子秉承了他的硬骨頭精神和早慧特徵,慢慢說道:「父親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兩個小孩子口中造出的。從這寥寥數語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遺傳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還有著超乎他上的非凡見識。

何晏

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
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世說新語》

諸葛恪

東吳君臣,一直保持著一種溫切的關系。孫權就經常和大臣開玩笑。諸葛恪六歲時,值東吳筵會,恪隨父諸葛瑾在座。諸葛瑾臉長,孫權令人牽一驢來,用粉筆書其面曰:「諸葛子瑜」。眾皆大笑。恪趨至前,取粉筆添二字於其下曰:「諸葛子瑜之驢」。滿座之人,無不驚訝。權大喜,遂將驢賜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孫權命恪把盞。巡至張昭面前,昭不飲,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謂恪曰:「汝能強子布飲乎?」恪領命,乃謂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鉞,未嘗言老。今臨陣之日,先生在後;飲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謂不養老也?」昭無言可答,只得強飲。權因此愛之,故命輔太子。

Ⅱ 古代哪些聰明機智的少年故事

1、孔融

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膺名氣很大,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眾的人、有名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去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通報了以後,上前坐下來。李膺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

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局促不安。

2、謝尚

晉朝時,有一個叫謝尚的人,從小就很懂事。謝尚八歲的時候,他父親謝鯤當上了太守。太守是地位很高的地方長官,權勢很大。因此,不少人都來奉承巴結謝尚的父親,家中的賓客來往不絕。

有一次,謝鯤領著謝尚去會見客人。客人們見這個小孩長的很聰明可愛,就向他提出一個個問題來考他。小謝尚對答如流,誰也難不倒他,客人們不住嘴地稱贊他。

謝尚對人們的贊揚心理有數。他知道有些人是出於真心;有些人是出於應酬場面,隨聲附和;而更多人則是為了向父親討好,而過高地贊揚自己。

謝尚很看不慣庸俗地吹捧他的人,就想找個機會反駁這些人一下。正巧,有一次,謝尚家舉行宴會,賓客滿座。

有個客人看到謝尚在座,對謝鯤獻殷勤說:「到底是有其父必其子。咱們太守有謀略,公子也年少聰明。謝公子真是一座之中的顏回啊!」

顏回是古代有名的聰明少年,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學生。謝尚覺得自己比不上顏回,那個人的誇獎也太過分了。

於是,立即站起來反駁他說:「滿座上的人,沒有一個比的上孔夫子的,哪裡來的顏回?」言外之意是,顏回那樣賢能的人,是孔夫子教育出來的。

現在,你們這幫成年人中沒有一個向孔夫子那樣有學問,怎麼能培養出向顏回那樣有學識的學生來呢?

3、曹沖

曹沖字倉舒,東漢末年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由曹操的小妾環夫人所生。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曹沖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

當時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

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4、王勃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

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

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5、甘羅

甘羅(生卒不詳)戰國末期秦國下蔡(今屬潁上縣甘羅鄉)人。甘羅,甘茂之孫,戰國時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

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

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Ⅲ 可以體現古代兒童聰明的故事 一定要短,30字以內

1、曹沖:

一次曹操的馬鞍在倉庫被老鼠咬了,守衛倉庫的官吏們認為這下必死無疑,商議著要把自己綁了去自首,但還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

曹沖為人仁厚,通情達理,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讓他們先等幾天。曹沖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來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裝很失意,臉上顯現出發愁的樣子。

曹操見了問他,他就說:「世俗的人認為衣服被老鼠咬破,對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現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發愁。」曹操說:「這是胡說,不要擔心。」

不久曹操聽說了馬鞍被咬的事,就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放在身邊都被咬了,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於是沒有追究這件事。還有很多犯下罪過的人,按照刑法應該被處死,都依靠曹沖的辯解得到了寬大處理。

2、孔融: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的人一般是不通報的。孔融只有十歲,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

後來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了。」孔融立即反駁道:「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3、司馬遹:

司馬遹五歲時,傍晚皇宮失火,司馬炎登樓瞭望,小司馬遹拖著爺爺的衣裾來到暗處。司馬炎不解,問何以如此,司馬遹答道:「暮色倉猝,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

他的回答令爺爺稱奇。此後,司馬炎在公開場合贊許孫子頗似先祖司馬懿,並強調說:「此兒當興我家。」於是,司馬遹的美名在國家傳播開來。

4、文彥博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

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5、甘羅:

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

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Ⅳ 體現古代兒童聰慧機敏的故事有哪些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司馬光砸缸了,還有曹沖稱象。

體現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tǐ xiàn,意思是指某種性質或現象通過某一事物具體表現出來,或者是人的主觀意志通過做事、產品、作品等具體表現出來。出自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一章十五》。

機敏,指機警敏銳,對情況的變化覺察得快;或形容動作敏捷。機敏地擴大了市場的銷路,增加了市場的銷售利益。他機敏地躲過了這致命的一擊。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

已經發生事。或者想像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像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

Ⅳ 古代兒童的智慧故事

古代兒童的智慧故事
1、曹沖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
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沖,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
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么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都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桿頂大的秤來稱。」而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一桿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
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有人說:「你這個辦法可不行啊,為了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
可真叫人為難呀。
這時,從人群里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父親,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沖。
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曹沖趴在曹操耳邊,輕聲地講了起來。
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備稱象。
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
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沖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
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里不由得連聲稱贊:「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
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2、孔融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
當時,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親戚,門人一般不通報。
孔融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
他對門人說:「我是李君的親戚。」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
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
後來太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
孔融立即反駁道:「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
李膺大笑,說:「你這么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3、司馬光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
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
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4、何晏
何晏七歲的時候,聰明過人,魏武帝曹操特別喜愛他。
因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長大,曹操想要認他做兒子。
何晏便在地上畫個方框,自己待在裡面。
別人問他是什麼意思,他回答說:「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這件事,隨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5、諸葛恪
一次宴會上,孫權看諸葛恪年齡小,叫他依次給大家斟酒。
到了張昭面前,張昭不喝酒,說:「這樣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禮節吧?」
孫權對諸葛恪說:「你能不能找個恰當的理由出來,讓張公喝下這杯酒呢?」諸葛恪端著酒杯對張昭說:「呂太公90歲的時候,還手拿兵器指揮部隊作戰。
現在打仗時皇上考慮到你的安全,讓你在後方;聚會時考慮到你的地位,總是請你在前面,這難道不是尊敬你嗎?」張昭無話可說,只好飲酒。
另一次聚會,有隻白頭鳥飛停在宮殿前。
孫權隨口問:「這是什麼鳥?」諸葛恪答:「這是白頭翁。」張昭年齡最大,滿頭白發,懷疑諸葛恪在戲弄他。
說:「從來沒有聽過有鳥叫這個名字,如果有「白頭翁」,那諸葛恪能再找出一隻「白頭婆」嗎?」
諸葛恪答:「不是所有鳥的名字都能成雙成對,有種鳥叫「鸚母」,輔吳將軍能再找出一隻「鸚父」嗎?」張昭不能回答。

Ⅵ 古代聰慧兒童的故事(不少於10個)

  1. 周瑜16歲為大將,19歲為都督
    少年英雄周公瑾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群雄紛爭的三國時期,英雄人物風起雲涌。但有一個人,瀟灑倜儻,卓絕不凡的名垂青史,他就是周瑜。
    周瑜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幫助孫策創建江東大業,屢戰屢勝。吳郡人民看到周瑜年輕有為,英俊瀟灑,都親熱地稱他為周郎。

    戰功累累、屢戰屢勝

    孫策臨終前囑咐孫權:「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周的能力不同一般。在征討江夏太守黃祖的戰斗中,周瑜屢立戰功,滅了這支隊伍,成為東吳最有 ...

  2. 晉朝時,有一個叫謝尚的人,從小就很懂事。
    謝尚八歲的時候,他父親謝鯤當上了太守。太守是地位很高的地方長官,權勢很大。因此,不少人都來奉承巴結謝尚的父親,家中的賓客來往不絕。
    有一次,謝鯤領著謝尚去會見客人。客人們見這個小孩長的很聰明可愛,就向他提出一個個問題來考他。小謝尚對答如流,誰也難不倒他,客人們不住嘴地稱贊他。
    謝尚對人們的贊揚心理有數。他知道有些人是出於真心;有些人是出於應酬場面,隨聲附和;而更多人則是為了向父親討好,而過高地贊揚自己。
    謝尚很看不慣庸俗地吹捧他的人,就想找個機會反駁這些人一下。
    正巧,有一次,謝尚家舉行宴會,賓客滿座。有個客人看到謝尚在座,對謝鯤獻殷勤說:「到底是有其父必其子。咱們太守有謀略,公子也年少聰明。謝公子真是一座之中的顏回啊!」
    顏回是古代有名的聰明少年,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學生。謝尚覺得自己比不上顏回,那個人的誇獎也太過分了。於是,立即站起來反駁他說:「滿座上的人,沒有一個比的上孔夫子的,哪裡來的顏回?」
    言外之意是,顏回那樣賢能的人,是孔夫子教育出來的。現在,你們這幫成年人中沒有一個向孔夫子那樣有學問,怎麼能培養出向顏回那樣有學識的學生來呢?

  3. 曹沖稱象、兩小兒辯日、司馬光砸缸、孔儒讓梨、文彥博樹洞取球、鑿壁借光、少年狄青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初唐四傑、徐稚救樹、甘羅出使趙國、精衛填海等等。

Ⅶ 寫出一個表現古代兒童智慧的故事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這段關於路邊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記載在《世說新語》上。這個哲理味濃郁的小故事,讓我們毫不猶豫地將王戎劃在神童的圈子裡。如果說曹沖的天分在於解決問題,那麼王戎的天分則在於觀察總結。
歷史上的王戎是個很難下定義的人物,簡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狀。《世說新語》里有關他的條款還有許多,摘列一二,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

1,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王戎在其侄子結婚時送過一件單衣,後來數次討還)。
2,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契書鞅掌,每與夫人燭下散籌算計。(王戎作司徒的時候富了起來,一到天黑就和老婆關起門來數錢)。
3,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樹品種優良,賣的時候怕別人引進,先把核鑽破)。
4,王戎女適裴_,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女兒出嫁借了他的錢,他就甩臉子看,女兒還了錢,馬上眉開眼笑)。

Ⅷ 古代智慧兒童有哪些事例

甘羅
甘羅的父親在朝當官.
一天皇帝把他叫去說:「你在朝居官,朕待你如何?」
甘羅的父親說:「皇上待我恩重如山.」
「既然如此,朕讓你辦點私事,你可情願?」
「只要為皇上,我死都甘心.」
「近來朕得了一種病,非吃公雞蛋不愈.朕限你在三天之內弄幾顆公雞蛋來,否則罰你一死!」
甘羅的父親明知無法弄到,但聖命如山倒,只得接受任務.回到家中,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十二歲的兒子甘羅便問:「父親今日回到家來,面帶憂色,為了何事?」父親便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
「爹爹不必著急,第三天孩兒我去替你交差便是了.」
「公雞能下蛋?我年歲已高,經事也不少,但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你年僅十二歲,能有何法?總是一個死,還是我去死好了.」
「請爹爹放心,兒我自有辦法.」
第三天,甘羅上朝拜見皇上.
皇上問;「你父為何今日不來朝見?你一個小小孩童來干何事?」
甘羅不謊不忙地說;「拜告聖上,我父昨晚上生了個小孩,不能回朝,特地讓我來請假.」
皇上怒氣沖沖地說:「你簡直是胡說!男人怎能生孩子!」
甘羅馬上說:「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雞豈能下蛋?!」
一句話問得皇上啞口無言,答不上話來.皇上見十二歲的甘羅有膽有識,便當場封他為丞相.

孔融讓梨,曹沖稱象和司馬光砸缸
孔融

三字經有雲: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一個四歲的孩子就懂得謙讓之道,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注意,後來以他為楷模澆鑄出來的成批作品,可沒法跟這個始作俑者相提並論)。
有關孔融,還有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 門官為他通傳後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君與仆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後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了了。」
這里用了一個歇後手法,意思說陳韙現在是「大未必佳」。陳韙遭此反擊,大為尷尬,一時語塞。一個十歲的孩子,一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實在令人贊嘆。
曹沖
曹操不但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他的幾個兒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處,而他最喜愛的,首推曹沖。古代所謂神童,以語言天賦突出的居多,曹沖卻表現出解決問題的高超思維能力。曹沖七歲時以等量置換的辦法稱大象體重,不但震驚了當時之眾,也流傳千古,成為最經典的兒童智力啟蒙故事之一。
還有一個典故:孫權曾送來一隻漂亮的雉雞。曹操想觀賞雉雞舞蹈,但使盡辦法,這珍禽就是不鳴不舞,讓人徒嘆奈何。曹沖想出一個辦法,讓人製作一面大鏡,擺在雉雞面前。那雉雞於鏡中看到同類,起了爭勝之心,當即舞將起來,這一下對鏡成雙,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體現了曹沖的智慧,還表現了他寬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騎的馬鞍放在倉庫中,不慎被老鼠咬壞。庫吏大驚失色,自認必死。曹沖知道後,心生一計:他先用利刃將自己的單衣穿戳成鼠齒狀,然後裝成一臉愁色的樣子去見父親。曹操問他何事憂慮?曹沖說:「世俗以為鼠齒衣者,其主不利。今單衣見齒,是以憂戚。」曹操趕緊安慰愛子,說:「此妄言耳,無所苦也。」過了一會兒,庫吏前來報道曹操那樁馬鞍被鼠咬壞一事,曹操聽後,笑著說:「連我兒子的單衣都被咬壞,何況馬鞍乎?」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據說,每當曹沖見到當刑者,總要上去尋問是否冤枉,是否處理過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設法為之救命或減刑;每當見到那些勤奮而能乾的官吏因小過或失誤而觸犯法律,他都要親自到曹操那裡說情,請求父王寬大。史書稱曹沖「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這種悲憫寬厚的氣質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簡直催人淚下。
可恨天道難測。上蒼把智慧慷慨地賦予曹沖,卻又殘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僅十三歲的曹沖突患大病而亡,據後人推斷,可能是「絞腸痧」。曹沖的夭折,留給歷史一道殘缺的美麗,留給後人一份遺憾的嘆息。

也許上天的深遠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沖死後,曹操悲痛萬分,曹丕來寬慰他,曹操說道:「曹沖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們的大幸。」曹丕即位後,也經常對臣下說:「若使倉舒(曹沖之字)在,我亦無天下。」可見,曹沖之死,客觀上為曹丕爭奪王位掃除了最大障礙。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爭當曹操繼承人的交鋒中鬱郁而終。假使曹沖活著,以他的仁慈,在與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爭斗中會是一個什麼結局,又有誰能夠預料呢?
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有一次司馬光砸缸,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了了」( xiǎo shí liǎo liǎo)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中陳韙(wěi)所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了了」古音應讀作(líng,lì),做聰明伶俐講,意思是明白,聰明。偏正式用法。說明人不能只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現象。
這句話是陳韙(wěi)想藉此嘲諷孔融現在聰明日後不會有所為,而孔融以「想君小時,必當了了」來應,表現孔融聰明機智、明曉事理的特點。

Ⅸ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有:女娟救父、少孺子智諫吳王、童子計殺雙虎、鮑童智辯田貴人、12歲的丞相、外黃少年勸霸王、小皇帝破冤案、李崇斷案、小孔融譏大夫、蔡文姬聽琴、諸葛亮巧施毒魚計、張就黃絹示軍情、曹沖的故事、蒼舒令山雞起舞、曹睿打獵

1、曹沖稱象

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智救庫吏

曹操的馬鞍在倉庫里被老鼠啃嚙,管理倉庫的吏役害怕會被處死。曹沖讓他等三天後自動去自首。曹沖拿刀戳單衣,像老鼠咬嚙的一樣。曹操問他為什麼不開心,曹沖回答民間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會不吉利。曹操說那都是瞎說,用不著苦惱。

不久庫吏把老鼠咬馬鞍的事情匯報了,曹操笑著說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沒有責備庫吏。

3、司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5、甘羅-12歲的丞相

甘羅12歲任秦相呂不韋的侍從,朝野鮮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

呂不韋請老臣張唐應命,屢勸無效。甘羅去見張唐,分析天下大勢。數列出使利弊,說得張唐嘆服,遂欣然應命使燕,呂不韋大加贊賞甘羅之才。此事不久,經呂不韋薦舉,甘羅作為秦王特使。

奉命赴趙,以雄辯說服趙王發兵攻燕,秦不費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羅立下奇功,滿朝為之震動,被秦昭王封為上卿,並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賜還給他。

Ⅹ 古代兒童智慧故事

區寄

童區寄傳

柳宗元

兒童區寄,是柳州打柴放牛的孩子。他正一邊放牧一邊打柴,兩個強盜把他綁架,反背著手捆起來,用布蒙住他的嘴,(帶他)走了四十多里,到集市上賣他。區寄假裝像小孩似地啼哭,(假裝)害怕得發抖,像小孩常有的那樣。強盜以為他好對付,就互相敬酒痛飲,喝醉了。一個強盜去交涉買賣;另一個躺著,把刀插在路上。孩子暗地裡察看他睡著了,把捆手的繩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上下磨刮,繩子終於被割斷,就拿起刀來殺了他。

(孩子)還來不及逃遠,去交涉買賣的強盜回來了,抓住孩子,十分震驚,要殺害孩子。(孩子)急忙說:「當兩個人的僕人,哪比得上當一個人的僕人呢?他待我不好,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並且好好待我,怎麼處置都行。」去交涉買賣的強盜盤算了很久,心想:「與其殺了這個僮僕,不如把他賣了;與其賣錢兩個人分,不如我一個人獨占。幸好(孩子)殺了那傢伙,好得很!」就藏起那個強盜的屍體,帶著孩子到集市上窩藏強盜的人家,(把孩子)越發捆綁結實。半夜,孩子自己翻轉身,讓捆綁的繩子靠近爐火把它燒斷,雖然燒傷了手也不害怕;又拿起刀殺了這個要賣掉他的強盜。接著大聲哭叫。整個集市的人都大吃一驚。孩子說:「我是區家的孩子,不該做別人的僕人。兩個強盜抓了我,我幸好把他們都殺了。希望把(這件事)報告官府。」

管集市的小吏報告州官,州官又報告上級官員太府。太府召見孩子,原來既幼小又老實呢。刺史顏證覺得他與眾不同,留他當衙門小吏,(他)不肯。就給(他)衣服,(讓)小吏護送(他)回到鄉里。鄉里搶劫綁架的人,不敢正眼看他,不敢經過他的家門,都說:「這孩子比秦武陽還小兩歲,卻殺了兩個強盜,怎麼能接近他?」

李寄

李寄斬蛇
東越的閩中地區有一座庸嶺,山高幾十里,嶺西北山洞裡有一條大蛇,七八丈長,十幾圍粗.當地人常常害怕它。東冶郡都尉及屬縣的縣吏也有不少被它傷害死的。於是人們用牛羊去祭祀,但照樣得不到保佑。或者托夢給人,或者下告巫祝,說蛇要吃十二三歲的女孩子。都尉和縣官都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可是大蛇妖氣造成的災害並不因此停息。大家一起尋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養著,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接連好多年都是這樣,已經斷送了九個小女孩的生命。

這一年,又在預先尋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將樂縣李誕家裡有六個女兒,沒有兒子。小女兒名叫李寄,想自願去應招。父母不同意。李寄說:「爹媽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個女兒,連一個兒子也沒有,雖說有後代,卻和沒有一樣。我沒有緹縈那種能給父母解救苦難的力量,既然不能供養雙親,只是白白地浪費衣食。活著沒有什麼益處,倒不如早點死掉。賣掉我還可以得到一點錢,拿來供養爹媽,難道不好嗎!」父母疼愛孩子,始終不允許她去應招。李寄偷偷地一個人溜走了,父母制止不了。

於是李寄就向官府請求賜給鋒利的寶劍和咬蛇的獵狗。到了八月初祭那天,她便帶上劍,牽著狗,來到廟中坐下。她預先用幾石米拌上蜜糖,做成糍粑,放在蛇洞口。大蛇爬出洞外,頭大得象個圓頂糧屯,眼睛象兩面二尺闊的銅鏡子。蛇聞到糍粑的甜香氣味,就先大口吞食起來。李寄立即放出獵狗,那狗沖上前去咬大蛇。李寄又從後邊用寶劍砍傷了蛇幾處。蛇受不了傷口劇痛,就猛然躍了出來,竄到廟中院子里死掉了。李寄進洞一看,發現九具女孩留下的頭骨。她從洞中把這些頭骨全拿出來,痛惜地說:「你們這些人軟弱膽小,結果被蛇吃掉了,真值得憐憫啊!」說完,李寄就緩步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