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有哪些是兒童民謠
擴展閱讀
無心哪個動漫里的 2024-12-27 04:40:36

有哪些是兒童民謠

發布時間: 2022-02-25 22:09:14

『壹』 童謠民謠有那些

題目:對老師的比喻
對老師,人們有很多美好的比喻,
可我覺得,這些比喻,
都不能代表我們的心意。

有人把老師比作蠟燭——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可蠟燭燃燒時要流淚的呀,
我們的老師工作那麼辛苦,
去沒有一絲怨言和嘆息。

有人把老師比作辛勤的園丁——
為祖國培育萬千的桃李。
可園丁只給樹苗施肥、修枝呀,
老師卻幫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
讓我們的心靈變得充實美麗。

有人把老師比作慈祥的媽媽——
心中裝滿慈愛,感情又那麼細膩。
可媽媽只交給我打開屋門的鑰匙呀,
老師卻有科學知識武裝我們,
讓我們去探索未來的奧秘。

因此,我說,
對老師,不要什麼比喻。

因為,「老師」這個名稱,
就包含了智慧與高尚。
小豆豆,上學校
小豆豆,上學校,老師講課他睡覺,左耳聽,右耳冒,你說可笑不可笑?
中華新童謠
自然篇
打開窗 歐澄裁
清早起,打開窗——陽光走進來,灑在我身上;
晨風跑進來,摸摸我臉龐;鳥語和花香,一起飄進房……

小小花苞 若冰
小小花苞,裹著白襖,站在冰雪裡,迎候春天到。
小小花苞,春天一到,用美麗的微笑,向春天問好!

小蘑菇 樊發稼
小蘑菇,你真傻!太陽,沒曬,大雨,沒下,
你老撐著傘,幹啥?

小螞蟻 顧佳程
小螞蟻,真勤勞,到處去把食物找。
都怪地面太清潔,一點食物沒找到。
我送螞蟻幾粒飯,螞蟻對我眯眯笑。

假如我是一隻小鳥 施瑩瑩
假如我是一隻小鳥,我會飛上藍天,跟白雲姐姐玩耍,向太陽公公問好。
假如我是一隻小鳥,我要飛到沙漠里,帶去許多植物的種子,讓沙漠露出綠色的微笑。

愛國篇
國旗上的星星 張向陽
國旗上的星星,是祖國媽媽的眼睛。
看著你,看著我,慈愛的目光多麼可親。
看我們天天向上,祖國媽媽真高興。

折紙 鄭志剛
一張白紙四方方,折只鴿子長翅膀。和平鴿,聽我話,飛在高高藍天上。
阿里山上送封信,日月潭邊照張像。告訴台灣小朋友,我們一起把歌唱。

游西湖 符笙
西湖水,波光閃,坐上畫舫來游覽。
蘇堤長,白堤短,像個八字寫水上。
湖心亭,把花看,阮公墩,把戲賞,
三潭映月留影忙,西湖處處好風光。

找圓 金蓀華
你找圓,我找圓,大家一起來找圓;
正月十五月亮圓,甜甜湯團圓又圓;
天圓圓,地圓圓,家圓圓,國圓圓;
人與人,圓圓圓,和諧家園多團圓。

絲綢面料出錢塘 杜鵑
APEC會上喜洋洋!各國總統穿唐裝。五顏六色真好看!絲綢面料出錢塘。

成長篇
小廣播 王力良
奶奶年紀大,讀報眼睛花。我來做個小廣播,滿口標准普通話。
精彩新聞一條條,奶奶聽了笑哈哈。

銀杏葉 蔣應武
銀杏葉,一片片,夏天像扇子,冬天像蝴蝶。我在地上拾一片,送給爺爺當書簽。

燈塔 張繼樓
天黑了,浪睡了,大海靜悄悄,只有燈塔媽媽睡不著。
睜著眼,到處瞧。看看有沒有,還沒回家的船寶寶。

螞蟻搬蝸牛 袁秀蘭
一隻螞蟻到處走,兩只螞蟻握握手,三隻螞蟻交朋友,搬回一隻大蝸牛。

電腦 賈樂
小小電腦是個寶,肚裡學問真不少。若有問題去找它,滑鼠一點全知道。

自然篇
打開窗 歐澄裁
清早起,打開窗——陽光走進來,灑在我身上;
晨風跑進來,摸摸我臉龐;鳥語和花香,一起飄進房……

小小花苞 若冰
小小花苞,裹著白襖,站在冰雪裡,迎候春天到。
小小花苞,春天一到,用美麗的微笑,向春天問好!

小蘑菇 樊發稼
小蘑菇,你真傻!太陽,沒曬,大雨,沒下,
你老撐著傘,幹啥?

小螞蟻 顧佳程
小螞蟻,真勤勞,到處去把食物找。
都怪地面太清潔,一點食物沒找到。
我送螞蟻幾粒飯,螞蟻對我眯眯笑。

假如我是一隻小鳥 施瑩瑩
假如我是一隻小鳥,我會飛上藍天,跟白雲姐姐玩耍,向太陽公公問好。
假如我是一隻小鳥,我要飛到沙漠里,帶去許多植物的種子,讓沙漠露出綠色的微笑。

愛國篇
國旗上的星星 張向陽
國旗上的星星,是祖國媽媽的眼睛。
看著你,看著我,慈愛的目光多麼可親。
看我們天天向上,祖國媽媽真高興。

折紙 鄭志剛
一張白紙四方方,折只鴿子長翅膀。和平鴿,聽我話,飛在高高藍天上。
阿里山上送封信,日月潭邊照張像。告訴台灣小朋友,我們一起把歌唱。

游西湖 符笙
西湖水,波光閃,坐上畫舫來游覽。
蘇堤長,白堤短,像個八字寫水上。
湖心亭,把花看,阮公墩,把戲賞,
三潭映月留影忙,西湖處處好風光。

找圓 金蓀華
你找圓,我找圓,大家一起來找圓;
正月十五月亮圓,甜甜湯團圓又圓;
天圓圓,地圓圓,家圓圓,國圓圓;
人與人,圓圓圓,和諧家園多團圓。

絲綢面料出錢塘 杜鵑
APEC會上喜洋洋!各國總統穿唐裝。五顏六色真好看!絲綢面料出錢塘。

成長篇
小廣播 王力良
奶奶年紀大,讀報眼睛花。我來做個小廣播,滿口標准普通話。
精彩新聞一條條,奶奶聽了笑哈哈。

銀杏葉 蔣應武
銀杏葉,一片片,夏天像扇子,冬天像蝴蝶。我在地上拾一片,送給爺爺當書簽。

為什麼? 1.小鴨子

小鴨子 嘎嘎嘎
黃黃嘴巴扁腳丫
小鴨嘎嘎找媽媽
我把小鴨帶回家

2.花兒笑

天上星星一顆顆
地上花兒一朵朵
星星眨眼花兒笑
笑得花兒彎下腰

3.折紙船

折紙船 折紙船
折只紙船進水灣
放上幾粒紅豆豆
漂到岸邊卸下船

4.盪鞦韆

媽媽推我盪鞦韆
盪起鞦韆好喜歡
媽媽媽媽你來坐
寶寶推你盪鞦韆

是因為他們充滿了孩子的稚氣

『貳』 世界兒童民謠有哪些盡量多些~謝謝了,作業呀~

小星星,法國民歌 看星,西班牙兒歌 生日歌,英國兒歌 兩只老虎,法國民歌 火車開了。匈牙利兒歌 娃哈哈,維吾爾民歌 幸福拍手歌,玩具進行曲。日本民歌。 勤快人和懶惰人,美國童謠 牧童,捷克民歌 小奶牛。朝鮮兒歌 小紅帽,巴西兒歌。 這些都是我書上的。按書上來的。如果對了,請採納我的回答吧。

『叄』 兒童歌曲有哪些比較好聽

鏈接:

提取碼:ln0m

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兒歌是民歌的一種,全國各地都有。內容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

『肆』 兒童順口溜有哪些

1、太陽公公起得早,他怕寶寶睡懶覺,爬上窗戶往裡。

2、咦,小寶寶不見了!原來呀,寶寶在院子里做早操。

這種語言現象,老百姓一般喚作「順口溜」。順口溜源於生活,最常見的是賣貨小販使用,物品賣的好壞和順口溜編的好不好有很大的關系。順口溜使用得當甚至可以達到貨賣清場的目的。

何謂「順口溜」,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民間流行的一種漢語口頭韻文,句子長短不齊,純用口語,念起來很順口。」我們以為把當代流行的這種語言現象稱作「民謠」可能更為貼切一些。所謂「民謠」,即「民間歌謠,多與時事政治有關」。




語音方面

新民謠在語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韻」。由於民謠非一般的口頭說話,因而同詩歌、曲藝和唱詞等一樣,或多或少要講究一點韻轍,這樣人們聽起來就悅耳和諧,念起來才順口易記。

如新民謠「50年代全民煉鋼,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鄉,80年代全民經商」每句最後一個字都是同一個韻母,是極標準的押韻形式,加上句式排列整齊。

念起來覺得特別響亮動聽,如果換成無韻的同義手段表達相同意思,比如說成「50年代全民煉鋼鐵,60年代全民度荒災,70年代全民下農村,80年代全民做生意」,效果就會差得多。

『伍』 好聽的兒童歌曲都有哪些

好聽的兒童歌曲都有:《晚安喵》、《The wheels on the bus》、《小了白了兔》、《春天在哪裡》、《小兔子乖乖》、《小星星》。

3、《The wheels on the bus》

《The wheels on the bus》是一首在英國耳熟能詳的童謠。迪斯尼最愛兒歌系列收錄了最受歡迎的100首迪斯尼童謠,它可是首當其沖,同時它也入選了廖彩杏書單。

這首歌通過坐公車看到的各種景物,讓孩子一點點認識世界。它的歌詞簡單押韻,曲調輕松活潑,風趣幽默,給人帶來一種非常歡快的感覺。

4、《小星星》

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英文兒歌,其旋律出自法國民謠《媽媽聽我說》,歌詞出自真·泰勒的英文詩歌《小星星》,這首兒歌節奏輕柔溫馨,讓人不由變得安靜和快樂。

『陸』 幼兒歌謠有哪些

1、《一二三》: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頭,

七八九,拍皮球,

張開兩只手,十個手指頭。

2、《什麼好》:

什麼好?公雞好,公雞喔喔起得早。

什麼好?小鴨好,小鴨呷呷愛洗澡。

什麼好?小羊好,小羊細細吃青草。

什麼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鬧。

3、《野牽牛》:

野牽牛,爬高樓;

高樓高,爬樹梢;

樹梢長,爬東牆;

東牆滑,爬籬笆;

籬笆細,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嘀嗒!嘀嘀嗒!

4、《誇駱駝》:

駱駝馱著貨,貨用駱駝馱。

伯伯牽駱駝,一個跟一個。

穿過大沙漠,不怕渴和熱。

伯伯誇駱駝,幹活真不錯。

5、《小槐樹》:

小槐樹,結櫻桃,

楊柳樹上結辣椒,

吹著鼓,打著號,

抬著大車拉著轎,

蚊子踢死驢,螞蟻踩塌橋,

木頭沉了底,石頭水上漂。

『柒』 我要幾首兒童歌謠

界各國,各民族都有童謠,甚至於沒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謠.傳統童謠屬於民間文學
之一,應該是包含在民謠中.基本上童謠沒有很明確的范疇和界限,凡是民謠中適合孩童聽
與唱的都可以歸類為童謠

童謠的定義為何

「詩經」大序說:「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歌謠是人類企圖強化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藉由語言的自然節奏,所表現出來的美化語言.這種人類的天性常因民族,年齡,身分,環境…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以語言為基礎卻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然而,將語言的自然節奏進而演化為具備音樂結構的歌曲,卻不是兒童所能勝任.因此,不論自發或摹仿,兒童能力所及也止於「謠」的階段,而謂之「童謠」.至於成人製作,配曲的便是「童歌」(或兒歌).當然,童謠的創作者未必是兒童,不論是成人為兒童製作,或是本屬於成人的謠,只要是被兒童所樂於接受或摹仿,而或躍於兒童的口耳之間的,都可以將它視為童謠.

說簡單,通俗點,但不一定科學:
「童謠,應該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的,在兒童口中傳唱的,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的讀來朗朗上口的歌謠。」
童 謠 是 在 兒 童 間 流 行 的 歌 謠 。 它 的 特 點 是 不 用 樂 器 伴 奏 而 歌 唱 。

童 謠 之 發 端 相 當 早 。 根 據 《 左 傳 · 昭 公 二 十 五 年 》 記 載 , 在 周 文 王 與 周 武 王 的 時 代 即 有 童 謠 。 後 來 民 間 也 多 有 童 謠 流 行 。 童 謠 有 兒 童 自 發 編 創 的 , 也 有 成 人 教 授 使 之 歌 唱 的 。 童 謠 有 不 同 類 型 , 道 教 童 謠 是 其 中 之 一 。

所 謂 道 教 童 謠 是 根 據 道 教 的 思 想 旨 趣 而 創 作 的 並 且 在 兒 童 中 流 行 的 歌 謠 。 從 功 能 上 看 , 道 教 童 謠 也 具 有 預 讖 的 作 用 。 歷 史 上 , 在 改 朝 換 代 的 關 鍵 時 刻 , 社 會 上 往 往 出 現 一 些 符 合 道 教 預 讖 精 神 的 童 謠 。 例 如 隋 朝 楊 堅 當 皇 帝 之 前 , 社 會 上 有 些 人 就 放 出 楊 堅 有 " 龍 顏 " 當 為 皇 帝 的 讖 語 。 《 隋 書 · 王 劭 傳 》 說 : 陳 留 有 一 座 老 子 祠 , 祠 中 有 枯 柏 。 世 上 傳 說 , 老 子 將 " 度 世 " , 曾 經 預 言 枯 柏 如 果 生 出 東 南 枝 , 就 會 有 聖 人 出 世 , 道 教 就 會 盛 行 。 到 了 南 齊 的 時 候 , 枯 柏 真 的 從 下 生 枝 , 並 且 朝 東 南 上 指 , 夜 間 , 有 三 個 童 子 結 伴 唱 起 歌 謠 : " 老 子 廟 前 古 枯 樹 , 東 南 狀 如 傘 , 聖 主 從 此 去 。 " 據 說 楊 堅 到 亳 州 當 刺 史 , 親 自 到 老 子 祠 察 看 , 只 見 柏 枝 回 抱 , 與 童 子 歌 謠 所 唱 吻 合 。 楊 堅 於 是 把 自 己 當 作 " 聖 主 " 。 隋 朝 末 年 , 又 有 童 謠 唱 道 : " 桃 李 子 , 鴻 鵠 繞 陽 山 , 宛 轉 花 林 里 , 莫 浪 語 , 誰 道 許 。 " 前 人 解 釋 , 此 童 謠 中 的 " 李 " 暗 示 將 有 李 姓 興 起 為 帝 王 , 而 " 桃 " 通 於 " 陶 " , 指 的 是 " 陶 唐 " , 省 略 了 " 陶 " 字 , 就 剩 下 " 唐 " , 暗 示 有 唐 王 朝 取 代 隋 朝 。 這 種 讖 語 式 的 童 謠 與 樓 觀 道 士 歧 暉 關 於 李 氏 將 起 而 為 帝 並 且 大 興 道 教 的 讖 語 頗 相 類 似 , 很 可 能 出 於 道 門 中 人 的 創 作 。

道 教 童 謠 因 為 琅 琅 上 口 , 易 於 流 行 , 這 在 客 觀 上 起 到 了 特 殊 的 宣 傳 作 用 。

另一個解釋:
楔 子
前面二集介紹了許多閩南語傳統念謠。黃哲永先生說,那些念謠念起來真是有「原味」,是民間文學的瑰寶。但是光念仍不夠盡興、過癮,於是念著哼著就唱起來了,成為民間傳唱的童歌或兒歌。這些曲子有的是隨著念謠自然而然產生的,有的是有心人士把它慢慢收集起來譜上簡單的曲調而傳唱開來的,就好像孔子、荷馬、福史特和陳達,他們都是歷史文獻的創造者;是童謠、民歌、史詩等的整理者和傳唱者,他們將生活的智慧和民族的土地結合,成為人類的大智慧。比如說著名台灣本土音樂家呂泉生、林福裕先生等人就曾采擷傳統念謠而加以譜曲、成為傳唱一時的「搖嬰仔歌」及「板橋查某」等。基本上目前流行的閩南語童謠在詞曲的產生上分為下列幾類:
一、完全不知詞曲由來,系祖先流傳下來的,這又分為可唱的及沒有曲調的,且又分全台灣的及地區性的。
二、詞是祖先留下的,但曲是後人編的,且知道是誰編的,這中間又分為保留原詞及修改過的詞意。
三、詞曲都是近代創作家編寫的,有名有姓。
第一類,當然就是傳統童謠。第三類當然就是創作童謠,而第二類的定位較為復雜,是新舊融合的創作,但不論第一類還是第二、三類,只要是用閩南語來傳唱的,都稱為閩南語童謠(也有人說成台灣童謠,亦有其立論基礎)。雖都各有不同的風味,但同樣的都芬芳醉人。
命名為陳釀與新酒的這一集,將理性又感性地分析傳統閩南語童謠、創作童謠之異同點和優劣點,並且試圖為今後的閩南語童謠找出方向和遠景。
閩南語童謠的園丁
台灣創作童謠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其說法比傳統童謠的來源更難追尋。誠如剛才所說,台灣前輩音樂家早就采擷民間念謠來創作,光復後到近年像史惟亮先生、許常惠先生等都作過類似的田野調查和整理,可惜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物質條件及教育理念不同於今日,所以沒有轟動和掌聲,僅在有心推動台灣鄉土文化的階層中獲得些許關懷和贊嘆!
假如要說台灣創作童謠明顯的起跑點,那應該要追溯到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當年施福珍先生在員林家商擔任音樂老師,暑假的午後,他的午睡被幾名頑皮小孩子吵醒了,原來夏日炎炎把柏油路曬融了,赤腳粘到了腳:「點仔膠,粘到腳」。這樣一句輕松而押韻的童語,使他靈感大發,五分鍾以內,他完成了堪稱為閩南語童謠文藝復興之作———「點仔膠」。那天之後,他開始留意當時自立晚報刊載的吳瀛濤先生所寫的「台灣諺語與俗謠」專欄。施先生他搜集、他編曲,一首首藉傳統念謠而改編的閩南語童謠出現了,這些童謠並沒有在學校中教唱,卻在童子軍、救國團等社團中散播開來。為此,他遭到校方責問,因此而辭去了教職,他的後半生以改編、創作、教唱、推廣閩南語童謠為職志。簡上仁先生說:「他被大家尊稱為台灣童謠的園丁。」
閩南語童謠蓬勃興起是這幾年的事,隨著本土文化的抬頭及母語教學的需求,閩南語創作童謠如雨後春筍。在這中間,台語歌曲(台語流行歌曲)也跟著水漲船高,連外省第二代的蔡琴也出版了台語歌曲專輯。這些新一輩的創作家們,的確也創作了不少優秀的閩南語童謠。於是各地的出版商、唱片公司及基金會也都主動找上了這些創作家。其中最有趣的是國語日報也找到了謝武彰等老師來寫童謠(閩南語的及國語的)。
閩南語傳統童謠,傳統兩字非常廣泛又模糊。早自荷鄭時代,近到光復後,凡是沒有名分的閩南語童謠都屬於傳統童謠。所以在前面所說的三類中,第一類是純粹的傳統,第二類是改編的傳統,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第二類遠多於第一類。也正因為這樣,本集中將那群推廣閩南語童謠功臣--采擷傳統念謠而加以改編後成為傳唱的創作者們作一介紹。

一、施福珍先生:
近四十年來,他不斷采擷、整理、修改、譜曲、出版、教唱並推廣,他自己還會唱,樂此不疲。現在他忙得很,太多的學校、社團、社區和公民營單位,都找他演講教唱。他不計酬勞,也不計較人數多寡和路程遠近,都慨然欣然前往。最可貴的不光是他那分才華,而是那分熱心和修養。

二、簡上仁先生:
簡先生是學財稅的,原先在海關服務。但是受了史惟亮先生、許常惠先生等前輩的感召毅然投入台灣民謠的采擷、研究和推廣的崎嶇路。為了出版第一張台灣童謠的CD,他不惜借款和標會,現在他卓然成家。除了童謠、民謠、俗諺語及台灣民間文學研究外,也致力於台灣歌謠的國際化,現在還在英國修民族音樂學的博士學位。
三、謝武彰先生和馮輝岳先生:
他們都不作曲,專門作詞。其中謝先生以國語為主,閩南語次之。而馮先生以客家童謠為主,國語及閩南語次之。

四、王金選先生:
王金選先生很年輕,不過三十歲。他原本是以畫插畫為業,在偶然機會中看到謝武彰先生的兒童文學作品而大受感動,開始創作童謠。在第一次投稿就順利成功之後,大獲鼓舞,現在是年輕一輩中,作品最多且廣受歡迎的童謠作家。他常常為他的童謠歌詞配上插畫,每個星期天,他還到台北恩主宮的圖書館教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