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知道自己對哪些葯物會過敏
我們知道,一些常用的葯物也能引發人體過敏反應,葯物過敏的症狀有輕有種,輕微的停葯後會自行恢復,嚴重的可影響生命,因此,多了解葯物過敏的知識對自己安全用葯有很大的幫助,那怎麼知道自己對哪些葯物會過敏呢? 一、首先,我們來看看自己的用葯史 判斷葯物過敏一定要有用葯史,我們去看病的話,都有一個病歷本,上面都會有很清楚的一欄,用葯史,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最常見引發葯物過敏的葯物主要有: ①抗生素類,青黴素、鏈黴素、氨苄青黴素、氯黴素、土黴素等。 ②磺胺類。 ③解熱、鎮痛類,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 ④催眠葯、鎮靜葯與抗癲癇葯。如魯米那、眠爾通、泰爾登、苯妥英鈉等。 ⑤異種血清制劑及疫苗等。如破傷風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葯也可引起葯疹。單味葯引起葯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藍根、大青葉、穿心蓮、丹參、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風等;成葯中有六神丸、雲南白葯、牛黃解毒片,銀翹解毒片等。另外,有些復方中葯部分為西葯,使用時更應注意。 如果不知道自己對哪種葯物過敏,可以做一個過敏原檢測,不僅可以查出您對哪種葯物過敏,還能查出您對生活中的哪些過面源過敏,這對於以後的預防有很大的幫助。 一般,葯物過敏不會立即出現症狀,首次用葯過敏多在4~20天內發生。重復用葯,則常在24小時內發生。特別是如果現在需要用一些以前從來沒吃過的葯,最好是問清楚醫生,或者先做個過敏原檢測,看看自己是否對這些物質過敏,這樣才能安全、放心的用葯。
⑵ 孩子出葯疹怎麼查過敏源
根據您所說的情況,寶寶有使用葯物後出現葯疹的話,暫時不建議檢查過敏原,因為此時有干擾。<br><br>葯疹症狀嚴重的話,及時去醫院就診,並遵醫囑積極使用鹽酸氯雷他定以及維生素c口服的方法治療,此外注意好暫時停止使用導致過敏的葯物,不給寶寶接觸海鮮食物。
⑶ 得了過敏性葯疹怎麼辦
凡對患者有益而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的葯物,無論通過任何途徑進入機體後,所引起的皮膚和(或)粘膜損害的不良反應,稱之為葯疹(葯物過敏)。葯物過敏是人類最早觀察到的過敏現象之一。在免疫反應中主要屬於體液免疫的范疇。
大多數葯物都具有引起葯疹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草葯物,但以抗原性較強者引起的最多。常見者為抗生素類,磺胺類,氨基比林、安乃近、保太松、水楊酸乳等解熱止痛類,催眠、抗癲癇類,抗毒素等血清類葯物。根據葯物結構分析,凡帶有苯環及嘧啶環的葯物,具有較強的致敏力。此外,對患有先天過敏性疾病的機體及重要器官患有疾病的患者,發生葯疹的危險性比較大。
臨床表現:突然發疹,常同時伴有輕或中度發熱,中或重度瘙癢。
1.葯物過敏會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導致組織水腫,滲出和分泌物增多,臨床出現各種皮疹、瘙癢、皮下水腫,皮膚黏膜感覺異常,發麻發木,呼吸道和消化分泌物增多,呼吸道梗阻,聲音嘶啞,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2.平滑肌痙攣:發生在支氣管可引起哮喘;發生在胃腸道可引起腹痛,腹瀉,腸鳴音增加;發生在子宮可引起小腹痛,子宮出血和流產等。
3.嗜酸性細胞浸潤:可出現流涕、痰多、腹瀉和眼分泌物增多等。
4.炎性反應:可出現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組織潰瘍壞死或慢性肉芽腫形式等。
5.血細胞損害:可造成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破壞,出現溶血、黃疸、貧血和出血等症狀。
6.麻疹樣紅斑型葯疹皮膚損害與麻疹酷似,為散在或密集的紅色帽針頭樣後疹,以軀干為多,可泛發全身。
7.猩紅熱樣型葯疹的損害與猩紅熱相似。初起為細小紅斑,從面、頸、上肢、軀干順序向下發展,於2~3天可遍布全身並相互融合。面部四肢可出現腫脹,以皺褶處及四肢屈側為明顯。
治療方法:葯物過敏的治療關鍵在於找出致敏葯物,並堅決避免使用。對於輕度的葯物過敏只要及時停葯症狀就可緩解。也可服用葡樂安(OPC):
1.高效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但可以保護細胞膜不受自由基侵害,抑制致敏因子——組胺的釋放,深入細胞從根本上阻斷過敏反應的發生,而且還能提高細胞對過敏源的耐受性。穩定皮膚血管組織,緩解各種過敏症狀。
2.提高細胞對過敏原的耐受性,快速減輕皮膚瘙癢及脫屑症狀,可全面改善過敏性體質。
3.抑制體內組胺酶的釋放,防止組胺的生成,從而達到深入體內細胞控制致炎因子,給機體形成保護膜。除消除慢性炎症以外,還可大大提高機體抵抗病毒、抗細菌能力,減少炎症的發生。
4.提高毛細血管的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使發炎部位的組織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代謝增快,白細胞吞噬能力增強,在消炎、消紅腫、促進炎症消散及加速創面修復有很好的功效。葡樂安有效成份還可以抑制體內組胺酶的釋放,防止組胺的生成,從而達到深入體內細胞控制致炎因子,給機體形成保護膜。除消除慢性炎症以外,還可大大提高機體抵抗病毒、抗細菌能力,減少炎症的發生。
注意事項:盡可能明確病因,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性葯物,並終身禁用。鼓勵病人多飲水或輸液以加速葯物自體內的排出。對重型葯疹的治療原則應及時搶救,盡早入院治療。留院觀察時,須加強護理,加強支持療法,嚴防或治療繼發感染,避免再次發生交叉過敏性反應。
患者若能對葯物過敏保持高度警覺,多數葯物過敏實際上是可以避免的,這是因為大多數病人過去已經有過對某種葯物發生過敏的經歷。如果在今後的用葯時不再盲目使用同一葯物或是有類似致敏性的葯物,或在看病時及時主動地提醒醫生自己的葯物過敏史,這樣就能杜絕葯物過敏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