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保健如何讓小孩愉快進餐
擴展閱讀
11個同學分成多少個小組 2024-09-28 17:15:40
廣西的孩子怎麼教育 2024-09-28 17:11:28
木頭人歌詞是怎麼樣的 2024-09-28 17:02:44

兒童保健如何讓小孩愉快進餐

發布時間: 2022-08-23 21:17:39

㈠ 如何培養幼兒愉快進餐

1 、給孩子一個寬松、愉快的的進餐環境。順其自然,不要強迫孩子進餐。在孩子用餐時,可以播放優美的音樂愉悅孩子的心情,讓孩子感到吃飯是件開心的事。 2 、 家園共育、控制零食。 提醒孩子少吃零食,讓孩子有飢餓感。常吃零食,使孩子血液中血糖含量高,沒有飢餓感,所以在餐前不讓孩子吃零食。 3 、加強運動,增進食慾。 針對這種情況,我堅持讓本班幼兒每天都參加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並注意動與靜的交替,以促進幼兒的新陳代謝,使幼兒的情緒始終保持愉快。 運動後應讓孩子安靜地休息半小時,喝一點水。 5 、少盛多添原則,讓孩子有信心。孩子看到盛得過滿的飯,常常會感到很害怕,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責,卻喜歡一次次自己去添飯,並自豪地說:我吃了兩碗、三碗。因此,我們在給孩子准備第一碗飯時,要根據孩子的胃口盛得適中,留下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添飯,培養孩子吃飯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 6 、有機會讓孩子自己參與廚房勞動。在家可讓幼兒與父母一起做飯做菜,餐後,還可讓孩子一起收拾餐桌、洗滌餐具,由於孩子沒有機會參與廚房勞動,所以他們就難以品嘗出勞動果實的芳香。在園讓幼兒吃完後將自己的盤子放好並把桌子收拾干凈。讓他們感到勞動的愉快 我們希望每一個常規不是孩子的束縛,而是孩子在集體環境中形成的自覺行為,最終為其的一生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㈡ 如何更好的培養幼兒的進餐習慣

一、分析造成幼兒不良進餐習慣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弱愛遷就孩子:由於現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有些家長較為溺愛孩子;孩子不喜歡吃的就不讓幼兒吃或少吃。如:有些小孩不吃動物內臟、肥肉,不喜歡吃蔬菜,家長一味遷就,不注意調整食物結構。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就給他們多吃,造成了孩子偏食吃的過多過猛,營養過剩。
2、以零食代替主食。有的家長怕孩子不吃東西,就用別的東西哄他,零食不斷,如餅干、果凍、糖果。零食沖掉了主食,影響了幼兒正常的進餐。不僅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而且降低幼兒身體的抵抗力。
3、不良的飲食習慣。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就允許幼兒邊玩邊吃,或邊吃飯邊看電視有時還抱著孩子到球場、公路邊、草地、邊走邊哄邊吃……久而久之,,使幼兒養成了挑食、厭食、偏食、吃飯慢等不良的進餐習慣。有的父母在幼兒吃飯時經常指責、打罵幼兒,或講小孩不高興的事情,影響他的進餐。
4、家庭飲食結構不合理影響了孩子。家長自己挑食攝入食物單一,食物缺乏變化多樣,不能激起幼兒的食慾,造成孩子偏食與挑食。
(二)身體因素:
1、有的幼兒患有上呼吸道和胃腸道疾病引起食慾不振、胃口不好,飯量較小。
2、幼兒齲齒或換牙,造成食慾差吃飯慢。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明確中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標准
1、能正確地使用餐具(筷子)獨立進餐。
2、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3、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
4、學習收拾碗筷,養成飯後漱口、擦嘴的習慣。
(二)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明確目標後,我將班級進餐習慣差的幼兒分成以下四類
(1)挑食偏食(2)身體差飯量小吃飯慢(3)邊吃邊說不專心進餐的(4)吃的過多過猛的肥胖兒。
1、第一類孩子,我以鼓勵幫助為主。在餐前特別介紹各種食物的營養對小朋友生長發育的重要性,教育幼兒不挑食。在學習古詩《憫農》時告訴幼兒糧食是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要珍惜。我們還請校醫介紹各種食物搭配的益處,多吃青菜,多吃有營養的食品對身體成長的好處。我還常常樹立一些正面的形象,如速度快,不挑食的幼兒,以一個正面的榜樣去感染和教育幼兒。
2、第二類孩子:進餐前教師以良好的情緒感染孩子如:有意識的吸吸鼻子說:「哇,今天的菜真香,瞧,陳婧、雅雯小朋友與老師一樣,也聞到香味了,吃的真香呀!」小朋友也會學著我的「饞」樣大口大口吃起來。個別已經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的孩子,他們不喜歡飯菜盛得過滿,經常會看著一大碗飯發呆;於是我降低要求在飯前提醒督促保育員給他們盛飯時,不要盛得太多太滿,吃飯時不催食,鼓勵多吃等到他們吃完後表揚他們再給他們添飯。幼兒進步了我會及時的表揚或獎勵,如「俊宇小朋友真能幹,竟然吃了兩碗」,或獎勵小紅花等。這樣既達到不減少飯量又不會使孩子對吃飯有畏懼感。 對於體質較差吃飯慢的孩子,如李鈺萍小朋友我會特殊照顧;通過詢問家長我知道她不太會使用筷子吃飯,所以進餐時我給她換了餐具湯匙,並經常到她身邊鼓勵她,有時太慢了我會主動給她喂飯。冬天冷飯菜容易涼了及時給她換飯。有時一餐下來,我給孩子換的飯就達七八碗,不過現在幼兒都能吃完自己規定的食量。
3、對第三類進餐習慣較差的孩子,如吳東霖,琳璇、陳傑,我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訓斥他們,講話時總是面帶微笑,並利用進餐後的看書時間給他們講《漏嘴巴》故事,教育他們吃飯在專心不東張西望,吃飯時在旁督促他們不講話專心進餐。
4、對吃的過多,飯量較大的幼兒如吳寧欣與林俊毅,在校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控制他們的食量;讓他們多吃青菜,多喝湯,少吃肉類和麵食。提醒他們吃飯時要細嚼慢咽有益消化。 (三)健全值日生制度鼓勵幼兒進餐。 幼兒進入中班後,自我服務意識增強了,我班新設定了值日生制度,成為孩子們關注的焦點。孩子每天最關心的是今天是不是輪到自己值日。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與幼兒一起進行餐前准備,指導幼兒幫助保育員擺放餐具,分發碗筷,飯前特別提醒那幾個吃飯慢的值日生「今天是你們值日請快一點吃,才能幫啊姨擦桌子,收拾碗筷。」現在孩子可積極了,吃完自己的一份飯後,還會提醒吃的慢的小朋友快一些,不要影響他們擦桌。接下來我還要求值日生要督促幼兒漱口擦嘴。逐步養成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四)家園配合糾正幼兒不良的進餐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只靠在幼兒園午餐時間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生活習慣培養方面家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做到統一標准、統一要求,這樣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進餐習慣。
1、設立進餐表格,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進餐情況。 我將一段時間觀察到的幼兒進餐情況用表格的形式,展現給家長看,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在園進餐量及是否挑食,良好的進餐習慣是否養成,從而能有目的配合教師進行督促。就如班級的李鈺萍小朋友她吃飯很慢在家爸爸總是喂她吃,養成她飯來張口的習慣;我們給家長講這種做法弊端,會養成孩子依賴心理對幼兒今後的成長不利;取得家長的共識之後要求他能配合學園放手讓幼兒自己吃飯。
2、幼兒身體狀況及時向家長反饋,調整幼兒的進餐量。 那一天,我發現葉澤潮小朋友坐在桌前那眼睛發呆,不吃也不說,我走過去問他「你怎麼了」他的表情很難受:「我肚子不舒服」我給他倒來了一杯水,他剛喝了一口就吐了。我把他帶到醫務室室請黃醫生看一下,從病情看是著涼了。我及時向家長反饋,請他們注意調整幼兒的飲食,減少幼兒的飯量。 還有一次吳寧欣小朋友捂著小嘴對我說:「蔡老師,我的牙好痛」。我一摸真的牙齒松動了。午餐時我減少了她的飯量,並在旁關注她的進餐情況,有時幫她挑一些細軟的食物吃,不讓她用牙齒咀嚼肉類。放學時我提醒家長帶幼兒到醫院看一下。第二天幼兒來園我急切地詢問幼兒的情況,家長對我說:孩子在換牙了,醫生說這段時間不能吃硬的東西,感謝老師的關心」。一學期來在家園的共同配合下我班幼兒在進餐時習慣大有改善,絕大部分幼兒在進餐時已形成良好的習慣。 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可見養成良好進餐習慣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習慣逐步養成。為了讓孩子成為健康、聰明、勇敢、堅強的棟梁之材,讓我們家園共同努力,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們一份享用終生的禮物吧!

㈢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就餐習慣

一、創設環境,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並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良好的環境,對幼兒的行為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1.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引導幼兒愉快進餐
幼兒進餐時要講究秩序和紀律,不要擁擠,應從小學習飲食禮儀,不影響別的小朋友進餐,養成專心用餐,禮貌進餐的好習慣。幼兒進餐時是否有食慾與情緒好壞緊密相關,而寬松和諧的精神環境、平等親切的師生關系,能使幼兒身心愉悅、放鬆。經常保持進餐時的愉快情緒,有利於增進幼兒食慾。幼兒進餐時,營造輕松、和諧、愉快的氣氛,能使幼兒愉快的進餐。
我們採取的方法是:一播放音樂。就是在幼兒進餐時,有選擇地播放一些優美悅耳的旋律,使幼兒邊欣賞音樂,邊愉快的進餐;二是對進餐表現良好的幼兒,給予鼓勵,用親切的摸頭等形式表示贊揚,這會激勵他們更加積極用餐;三是對進餐中有過失的幼兒寬容。如:進餐過程中出現有的幼兒掉飯菜,有的剩飯,還有的把飯扣在地上等現象,這時我們不能訓斥、命令、批評,而是要採用親切、關心的態度, 給他們鼓勵,這樣他們才會越做越好。
2.創設豐富的進餐主題牆飾,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
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和探究的中介和橋梁。我們通過開展豐富的主題牆飾活動,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在互動中學會科學進餐的知識,懂得進餐時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誤的,增強幼兒科學進餐的自覺性。
通過家長的反饋表中了解到,絕大多數幼兒存在著挑食、偏食、邊吃飯邊玩耍,甚至個別幼兒進餐不吃一點菜等一些不良習慣。針對這些不良習慣,我們首先創設了「我是愛吃飯的好寶寶」主題牆飾。接著創設第一個子欄目「我會這樣做」。把幼兒吃飯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拍下來,貼在主題牆上,讓幼兒邊觀察邊討論,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一起看圖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兒歌。進餐時,如果哪個孩子做的不好,我們會說出兒歌中的某一句,提醒他,孩子會很快就調整過來。
飯前洗手、飯後漱口、擦嘴等也是科學進餐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內容深入每個幼兒心裡,我們和孩子一起把每一項步驟圖展示在主題牆上,編成兒歌,照著去做。從而大大減少了教師用生硬的語言、命令等形式去教育幼兒,而是採用物化的教育目標,通過表揚、暗示、提醒兒歌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教育幼兒,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離園時,進餐表現良好的小朋友就會獎勵一朵小紅花。激勵的效應是神奇的,孩子之間也互相提醒,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
二、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的生活環境、身體狀況、家庭教育不同,對食物的偏好也必然不一樣。教師要善於觀察孩子的飲食習慣,進餐多少等,掌握每個幼兒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異。
1.逐漸加量法
面對太多、太滿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使幼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給幼兒盛飯時,要留有餘地。這樣幼兒會很輕松地吃完一碗。然後教師及時鼓勵:「真棒!再盛點吧!」 「今天,你吃了兩碗,真了不起。」在老師的反復鼓勵下,激起幼兒的食慾,達到逐漸增加飯量的目的。
2.情緒感染法
幼兒的情緒極不穩定,極易受大人的情緒感染。因此,我們會用積極地情緒去感染幼兒,激起幼兒食慾。面對不愛吃蔬菜的小朋友,我們會神秘地說:「你一邊吃蔬菜,一邊還能聽到蔬菜咯吱咯吱地為你唱歌呢!」面對食慾不佳的幼兒我們會認真地說:「你這個勇敢的奧特曼,快吃吧,補充能量才能打敗怪獸。」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積極的情緒感染他們,激起幼兒主動進餐的願望,有效地解決幼兒偏食、挑食的習慣。幼兒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後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3.榜樣示範法
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同伴的榜樣能引起幼兒注意,更能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進餐時,我們要為幼兒樹立正面榜樣。對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飯,不掉飯粒,細嚼慢咽的幼兒當作典型榜樣,讓孩子們主動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為。同時,有意地把進餐表現好的幼兒與偏食、吃得慢的幼兒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邊的榜樣影響帶動他們,漸漸地讓他們在正確進餐的軌道上邁進。
4.觀察法
針對幼兒進餐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真觀察,仔細分析,並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如:有的孩子吃飯慢,是因為身體不適,我們會更加關心,鼓勵他適量進餐;有的孩子是因為不愛吃,我們會用游戲口吻激勵他,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5.親身實踐法
親身實踐法就是教師與幼兒一起親自實踐,有地放矢的進行教育,改變幼兒的不良進餐習慣。進餐中,我們發現一部分幼兒不喜歡吃青菜,尤其是菠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和幼兒一起收集菠菜種,種在種植區,經常帶領孩子們去觀察,給菠菜澆水、鬆土、除草。菠菜成熟了,我們共同把收獲的菠菜帶回活動室,通過擇、洗,再送伙房。帶領幼兒參觀伙房師傅烹飪菠菜的過程。進餐時,孩子們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
三、家長與幼兒園積極配合,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不是幼兒園單方面可以獨立完成的,也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完成的。這需要家園同步,統一行動,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1.多渠道與家長溝通,實現家園互動
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具體表現,實現家園共育。我們利用多種渠道,及時有效的與家長進行溝通。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形式:《家園聯系欄》是幼兒園與家長雙向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我們在家園聯系欄向家長介紹從小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重要性,家長如何以身作則科學喂養幼兒等知識。通過qq群、微信、手機簡訊、電話等平台,與家長進行溝通。針對偏食、挑食等現象介紹一些小竅門、小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提高科學育兒的自覺性。
2.召開家長座談會
家長會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們打破由原來家長是被動的傾聽者,變為主動參與者。教師針對孩子近階段飲食習慣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討論。請進餐習慣良好的家長說說自己育兒經驗;鼓勵家長說出自己育兒困惑;大家互相討論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滿足家長的需求。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大家經驗共享,不僅實現了真正意義的雙向溝通,也各自在活動中積累了教育經驗,提高了教育水平。
總之,對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取有趣、直觀、形象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兒的身心進一步得到健康的發展。

㈣ 如何引導小班幼兒正確進餐

小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良好習慣的養成,將影響著孩子今後一生的發展,才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我認為,孩子的發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靈和體魄,而健康的第一步主要取決於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我們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於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採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保持幼兒良好的食慾,形成與此相應的飲食衛生習慣和規則,是幼兒園教育和保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們班的一次家長會上,有好多家長問到:「我家的孩子吃飯怎麼樣?」「今天吃什麼?」「楊寅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沒有?」……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平衡膳食,合理的營養是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的基本物質條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症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班32名幼兒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餵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甚至打罵等,更別提良好習慣的培養了。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由於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在開學時的調查觀察中,除了何曉海、湯澤宏、周佳霖能獨立進餐外,其餘都或多或少需要老師喂,部分幼兒面對飯菜束手無策,只會坐等。多數幼兒根本不知道一口飯一口菜和餐時保持「四凈」且餐後整理的常規。還有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用游戲的方法讓幼兒習慣餐前洗手
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於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我按照生活衛生習慣領域目標中的洗手方法進行組織,讓幼兒知道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藉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範——挽袖,並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常規
小班幼兒理解力差,膽子小,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因此,我採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如通過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飯時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會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幹凈。故事《小鳥吃飯》使幼兒形象地理解不吃飯就沒有力氣了,飛也飛不動了,唱歌比蚊子還輕,多難為情呀。又如通過情景表演《我會自己吃飯》使幼兒對進餐時身體靠近桌子,左手扶碗,右手拿調羹,調羹舀飯進嘴身體近飯碗等等一些簡單常識,並知道調羹的使用,餐具的擺放,天天在一定的時間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在進餐過程中,我經常給幼兒播放一段柔和、安靜的音樂,使幼兒能夠心情愉快地進餐。並對進餐中保持四凈(桌面、地面、身上、快餐盆內干凈)的幼兒或小組貼上五角星或小紅花,這樣,幼兒的積極性可高了,進餐臟亂、掉飯米粒的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觀。

三、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現在生活條件一般都比較優越,家長們對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兒的偏食現象卻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長更是束手無策,拿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如何糾正幼兒偏食的不良習慣呢?我做了以下幾點:
1、 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如陳品翰小朋友不愛吃茄子,通過調查了解,發現原因是他的父母不喜歡吃茄子,在家裡從未燒過這道菜。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範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兒不喜歡吃海帶,一碰上「骨頭海帶湯」,吃飯就特別慢,調羹在海帶里攪來攪去,嚷著不要吃海帶,面對這一問題,我一方面給他們講自編的故事「豬八戒的粗脖子與海帶」,讓他們知道海帶對人的好處可多了,一方面故意聞了聞說:「哇,好香」,並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樣子,並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海帶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並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後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座位安排法。以前,為了老師的便於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別慢的幼兒集中在一、二張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後來,我改變了方法,把他們安排在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得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3)「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採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我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後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麼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後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4)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採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楊寅,不吃綠色蔬菜,開始我給他少剩點,以後逐漸增加,讓他慢慢地逐漸適應,不感到很痛苦,現在他已能吃很多的綠色蔬菜了。
(5)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四、利用激勵作用,激發幼兒進餐自覺性
在多數幼兒能獨立進餐,並正確使用餐具後,在第二學期,我又採取了「比比誰吃得好」的要求:自己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要老師喂;吃飯時不講話,坐姿端正;細嚼慢咽會按需添加;知道「四凈」且會整理干凈,餐具輕拿輕放 ;咽完最後一口離開座位;還要做好餐後的漱口工作。每天午睡前後進行,為達到要求的幼兒打上五角星,一周中又五顆星的幼兒可得到一朵小紅花。這樣,幼兒的積極性又一次調動起來了。

五、家園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家長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兒園內就很難真正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有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家園同步,我向家長介紹了孩子在園進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偏食、挑食對孩子帶來的嚴重後果,以引起家長的重視。並經常與個別進餐習慣差的幼兒家長交流尋找原因取得共識,尋求解決方法。幼兒在幼兒園內基本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但在家中還是存在著許多餵食、偏食現象,我們就每周發一張表格,請家長如實填寫幼兒在家進餐情況。每周一次根據表格進行講評,表揚進餐家園一致的幼兒,這樣使許多孩子有了一定的壓力和競爭心,很快改善了在家的進餐情況,許多家長都說「陳老師,小孩到底還是上學好,現在吃飯可省心多了」。

經過近一年的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我對幼兒進餐習慣的培養得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在幼兒全部都能獨立進餐,每一個幼兒都能較干凈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飯和菜,不剩飯菜,並掌握了一些進餐方法,從而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

總之,對小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取有趣、直觀、形象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兒的身心進一步得到健康的發展。

㈤ 怎樣引導孩子健康飲食

都說民以食為天,也說病從口入。

那麼管好孩子的一日三餐,零食水果牛奶等,就是養好孩子的第一步。

這一步,需要父母嚴格按照健康的飲食標准,來合理安排孩子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又應該怎麼吃,才算健康的飲食。具體分五個部分:

第五,家裡少添置零食,多買水果和牛奶。去超市的時候,最好把超市裡的食物配料成份表,念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含有很多化學成份的人工添加劑的食品,是不健康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答主:源媽,和你一起帶著娃成長!公眾號「源媽生活圈」,ID:【ymshq99】

㈥ 如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從出生開始就幫助寶寶培養良好的飲良習慣會使其一生受益。您對寶寶的決定可左右他體重、牙齒及其他一連串的健康。 具體做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和好感,引起孩子旺盛的食慾,這樣有助於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使食物得到良好消化。在吃飯前或餵奶前,要讓小兒看著食物,並對他親切說話,吸引他去吃。 (2)培養愛整潔習慣,飯前洗凈手、臉,圍上圍嘴,桌面也要干凈。 (3)訓練孩子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手拿餅干吃。不要讓小兒用手抓飯、菜吃。 (4)訓練正確握匙姿勢和用匙盛飯,這為1歲後自己吃飯打基礎。 (5)吃飯時要安靜,大人不要逗孩子大笑或哭鬧,這樣容易把食物吸進器官。不要邊玩邊吃,也不要邊看電視邊吃。 (6)不挑食,飯、菜、魚、肉都吃,干稀都吃,鼓勵孩子多咀嚼。 (7)飯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響食慾。 給嬰孩開始吃東西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一次一種,而且有時需加點湯或開水拌成泥狀。然後,漸漸的他也吃和家人一樣的食物,很快您會看到大部分他所吃的是從飯桌上夾過來的食物,只是切得比較細或磨成泥而已。 嬰兒開始吃東西時,最初,一次一種您就放一塊或一堆的食物在他托盤里讓他吃,如果您要一次給兩種食物時,最好的方法是將他們混合成一種,而且需混合些吃過的食物,加一樣新的這樣會引起他的好奇才易於被接受,最後您才可一次給他多樣食物,和家裡的人一樣一次吃著各種不同的食物。 如果剛開始幾次,嬰兒都沒有興趣的話,可以停下來等過了一段時間,再試著給他,因為有時嬰兒在八、九個月以前,不會對食物有興趣。如果嬰兒是健康的,您也不要著急。要知道,嬰兒也是具有社會性的,有時他可能喜歡與家人共進餐而不是用另外的時間,然後模仿大人吃東西。所以您也可以把他的小椅子坐在您旁邊,讓他模仿。如果他示意您想吃什麼,您可以給他吃,但如果他不想吃的,您不要用哄騙的方式或勉強他吃,如果他不想吃某種特定食物,您應試著改換別種,因為對於嬰兒來講,他會選擇他所需要的營養的食物。 6個月以後,嬰兒會用手抓東西吃,家長們應懂得小兒在接觸新食物時,也正是飲食習慣培養的開始,從小給孩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這對小兒今後的健康成長是很關鍵的。 寶寶對食物的喜惡有許多原因,如朋友及家人對食物的喜好、進食時的氣氛、過早接觸不同類的菜餚,以及食物的烹調方式等。進食時輕松愉快的家庭氣氛及父母的鼓勵,會令小孩更易接受一些食物。相反,父母通常使用吃完某種食物才獎勵甜點的手段,這會導致原本對該食物並無特別喜惡的寶寶對該種食物產生厭惡感。 寶寶在12個月至21個月大時,非常願意進食任何您給他的東西。這時應該給他吃各種不同的蔬菜,但只可給他吃一種原味餅干。開始時,喂寶寶吃少量的固體食物,如果一下子讓寶寶吃太多新的食物或給他們吃太多他們曾經拒絕進食的食物,只會引起寶寶的反感。如果您的寶寶還想再吃,他自然會讓您知道!兩歲的幼兒通常較不願嘗試新的食物,一種新食物可能會被拒絕十幾次之後才逐漸接受。有時寶寶在家裡對某些食物特別厭惡,但在幼兒園時卻毫不排斥,因為在那裡其他的小朋友都開心地享用。寶寶年齡越小,受同輩影響越大。您的習慣影響您的寶寶:您是寶寶的啟蒙老師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之後,盡可能讓他嘗試各種不同食物,但一次只限一種,盡量別讓您個人的喜好影響嬰兒對食品的選擇。您會發現,也許您不喜歡的食物寶寶卻愛吃! 當你的孩子能吃固體食物的時候,你將邁上人生僅有的一次機會來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將來的身體健康打下好基礎。孩子們一般都容易接受早期的飲食習慣。孩子們很容易就適應了這種飲食習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嬰兒很容易學會把他們引向誤區的壞習慣。比如,他們吃的糖、高度加工的快餐、油炸食品和食鹽越來越多。到了成人期,這些飲食習慣將導致其他各種慢性疾病,比如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研究幼兒發展的學者們越來越懷疑有些終生性肥胖症許多是從幼兒時期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