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周作人的兒童觀是什麼
擴展閱讀
動漫設計類是什麼專業 2024-11-17 23:13:02

周作人的兒童觀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23 10:42:37

A. 《朝花夕拾》魯迅的兒童觀是什麼

他提出了三點:

一是「理解」,即理解孩子,不能把他們當作「成人的預備」,也不能當作「縮小的成人」。

二是「指導」。他指出不能用同一模型要求孩子,指導者應該是協商者,而不是命令者。

三是「解放」,他說「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盡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魯迅的兒童教育觀最突出的特點是是尊「天性」、貴「自然」、反對扭曲和殘害。兒童就是兒童,有其天性,不同於成人。因此,對他們的教育和培養要理解他們的特點,不能把他們當作「縮小的成人」,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大人」。

同時,對孩子不要限制太多,不應要求過於苛刻,不要只是吹鬍子瞪眼嚇唬他們,更不能像成人社會里的大家長那樣依靠謊言和製造恐怖。這是魯迅的一個重要思想,其要義是讓孩子們活得自由,活得舒展。魯迅的這種教育觀與中國傳統很不相同。

B. 兒童文學作品的作品及文學貢獻

1864年年由路易斯·卡羅寫的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一部講述一個小姑娘追趕一隻白兔而由兔洞進入一個充滿瘋狂和怪誕的世界的小說。這部小說的續集是《愛麗絲鏡中奇遇》。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1964年,羅爾德·達爾著)曾多次改編成電影。講述小男孩查理偶然得到機會,去參觀隔壁威卡先生的魔幻巧克力工廠。這本書成功後,作者又為其創作了續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達爾的其他著名童話還包括《詹姆斯與大仙桃》《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瑪蒂爾達》.
1886年由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
1914年由伯勒斯寫的《人猿泰山》。
1906年由塞爾瑪·拉格洛芙寫的《騎鵝歷險記》。
1908年由肯尼思·格拉姆?寫的《柳林風聲》。
1908年由蒙哥馬利寫的《綠山牆的安妮》。
1937年由J·R·R·托爾金寫的《哈比人歷險記》。
1943年由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寫的《小王子》。
1881年由卡洛·科洛迪寫的《木偶奇遇記》。
1888年由奧斯卡·王爾德寫的《快樂王子》。
1835年由安徒生寫的《國王的新衣》。
1812年由格林兄弟寫的《白雪公主》。
1922年由葉聖陶寫的《稻草人》。
1979年由麥克·安迪寫的《說不完的故事》。
2007年由喬安·凱瑟琳·羅琳寫的《吟遊詩人皮陀故事集》。
2007年有艾倫·凱特寫的《貓武士》系列。
[編輯]世上著名的兒童文學系列故事
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頑童流浪記
安徒生——安徒生童話
喬安·凱瑟琳·羅琳——哈利·波特:1997年開始創作,在2007年完結,一共七集。
魯益師,又譯做C·S·劉易斯——納尼亞傳奇(又譯做那裡亞故事集)
馬丁·埃柏茲
萊曼·弗蘭克·鮑姆——綠野仙蹤
路易莎·奧爾科特——小婦人
伊索——伊索寓言
格林兄弟——格林童話
鄭淵潔——舒克與貝塔歷險記 ,皮皮魯系列,魯西西系列等
孫幼軍——小布頭奇遇記
巴里——彼得潘
桑貝/葛西尼——小淘氣尼古拉
亞諾士——小老虎和小熊
海明威——老人與海
楊紅櫻——淘氣包馬小跳 在中國燦爛的文學星河裡,兒童文學作為一顆璀璨的新星,萌芽於晚清的「兒童文學活動」,自覺於20世紀初葉五四時期的「兒童文學運動」,而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了。
一百年前,也就是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這是中國歷史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兒童文學從古代「自發的自然狀態」走向現代「自覺的文學時代」所不可或缺的轉型期。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一批「先進的中國人」,像嚴復、黃遵憲、梁啟超、周樹人、周作人、陳獨秀、胡適等,在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過程中,將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當時中國文化啟蒙的利器,在進化論的視野里發現了代表民族未來與人類希望的「幼小者」——兒童,接受了「後起的生命,總比以前的更有意義,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價值,更可寶貴;前者的生命,應該犧牲於他」(魯迅語)的「幼者本位」思想,反叛的矛頭直指千古不變的中國傳統的舊道德——「父為子綱」的「長者本位」思想,從兒童觀上為中國兒童文學的萌生做了特別重要的思想准備。這一「幼者本位」的進化論思想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人的文學」精神相整合,催生了中國兒童文學。
1897年,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出版,其中所揭示的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法則,給國人敲響了不自強就要亡國滅種的警鍾;但同時也給人們以希望,寄希望於未來的一代,在當時思想界發生了巨大影響,所謂「自嚴氏之書出,而物競天擇之理,厘然當於人心,中國民風為之一變」。1901年,梁啟超在《清議報》連載《盧梭學案》,將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主張的「主權在民」、「人人平等」的《民約論》詳細介紹過來,告訴國人: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即是父子間也無權予以剝奪,所謂「彼兒子亦人也,生而有自由權,而此權,當躬自左右之,非為人父者所能強奪也」。1903年,盧梭的教育小說《愛彌爾》也被翻譯過來,在這部聞名世界的經典作品裡,第一次出現了值得用大字來書寫的話:「要尊重兒童!」並且宣稱:「兒童不是一個具體而微的成人」,「兒童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與成人很不相同」。上述新論的傳播,昭示了中國思想界的一種新動向,即是後來被人們稱之為「兒童的發現」的開始。
雖然在進化論與民權論那裡已經看到了人類新文明的曙光——兒童,但中國「兒童的發現」卻還要經歷大約此後20年的准備期,比西方大約遲了一個世紀,卻又與一位西方的大教育家息息相關。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在五四運動爆發的前三天來華講學,宣傳他的「以兒童為本位」的現代兒童觀,五四時期中國凡對兒童及兒童文學感興趣的人幾乎全接受了杜威的觀點,為中國兒童文學奠基的幾位巨人——魯迅、周作人、鄭振鐸、葉聖陶等,也無一例外。先進的兒童觀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人的發現」相整合,就萌生了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兒童文學。所以說,1919年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一年,這一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中國現代史的開端,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五四文學革命不僅開啟了中國現代文學,也是中國兒童文學的搖籃。正如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開創者葉聖陶所說的:「我們最當注意的還要數到兒童。」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周作人也明確指出:「人類只有一個,裡面卻分作男女及小孩三種;他們各是人種之一,但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小孩是小孩,他們身心上仍各有差別,不能強為統一。」所以,魯迅呼籲:「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一切設施,都應該以孩子為本位。」兒童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這可以稱之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大事件。《大英網路全書·兒童文學》寫道:「兒童一旦被認為是獨立的人,一種適於他們的文學便應運而生。」因此,到了20世紀初葉,中國的兒童文學才開始發展起來,不僅在理論上有周作人《兒童的文學》來倡導,在讀物上,「也有一種趨勢,就是『兒童文學』——童話、神話、故事——的提倡」(胡適:《國語運動與文學》)。魏壽鏞、周侯予在《兒童文學概論》中描繪了這樣的情景:兒童文學成為當時的教育界、文學界、出版界「最時髦、最新鮮,興高采烈,提倡鼓吹」的新生事物——「教師教,教兒童文學;兒童讀,讀兒童文學。研究兒童文學,講演兒童文學,編輯兒童文學,這種蓬蓬勃勃、勇敢直前的精神,令人可驚可喜」。所以,茅盾後來回憶說:「兒童文學這名稱,始於『五四』時代。」
綜上所述,人們先從達爾文的進化論里發現了作為「自然人」的兒童在人類進化歷程中的重要地位與特殊意義,繼而在近代資產階級民權論那裡發現了作為「社會人」的兒童具有與成人一樣的獨立人格與獨立精神,進而在現代兒童教育觀念的傳播中接受了「以兒童為中心」的新教育觀,與此同時,又在摧枯拉朽的五四文學革命中發現了作為「精神人」的兒童應該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精神世界與文學世界。四重視野的融合說明,兒童文學產生於五四時期,實在是一種社會歷史的必然。 對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有一個基本評價,即是起點高但發展曲折,依賴性強但潛力無限,成就突出但與世界兒童文學的整體發展水平尚有差距。進入新世紀的兒童文學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而百年來的歷史經驗與教訓,正可以作為今天的借鑒,提醒人們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創造條件,與時俱進,為新世紀的兒童文學創造更為良好的發展環境。縱觀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可以發現,國運興則兒童文學興,兒童文學與政治(政府)的關系十分密切,小小文學折射大千世界。一般認為,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有四個「黃金時代」:一是20世紀初葉的五四兒童文學運動,葉聖陶成為了我國近代兒童文學的拓荒者和先驅。集中展現在1920年到1925年;二是50年代的新中國兒童文學實踐,集中展現在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間;三是80年代初期的新時期兒童文學復興,集中展現在1978年到1985年;四是90年代中期以後,集中展現在1996年江澤民同志發出抓好「兒童文學」等「三大件」至今。這四個時期都是我國政治形勢明朗,國家比較穩定,經濟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尤其是1949年以後,兒童文學的每一步發展,不論是前進、徘徊不前,還是暫時的反復,都與政治氣候密切相關,與文藝政策及兒童文學政策密切相關。兒童文學的發展特別需要文學以外的力的推動,這也是兒童文學自身發展不甚成熟的一種表現。
在中國,兒童文學的提倡從來就是與兒童教育聯系在一起的,而且從事兒童文學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兒童教育者,在對兒童文學的學科歸屬上,也都不約而同地歸屬於師范教育。可以說,兒童教育是中國兒童文學的根,是流淌在百年中國兒童文學軀體里的血脈,也是中國兒童文學今後發展的基礎。這是由中國國情決定了的,至少是與今天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相適應的一種文學階段。兒童文學的發展也應該有它的階段,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階段,一個漸次的發展過程。有的階段與過程是不能跳過的,就像有人想徹底否定中國兒童文學的教育性那樣,在一個4億兒童的大國,其中還有3/4的兒童在農村,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兒童連溫飽與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都不能得到完全保證的時候,以娛樂來排斥教育的做法,也許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危險行為。兒童文學應該成為兒童心靈逍遙的樂園,但兒童文學不應該僅僅成為有閑有錢階層的兒童的消遣品,更不應該成為作者、出版者追逐名利的一種快捷的致富工具。可以主張兒童文學有多種屬性,但不能藉此否定兒童文學的教育屬性,當然,這里對「教育」一詞的理解應該是多元的廣泛意義上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自古就是兒童大國,也自然是兒童教育大國,但卻還不是兒童文學大國,究其原因,大致有四個方面:一是兒童文學在兒童健全成長過程中的文學價值還沒有得到社會最廣泛地認同與重視,社會兒童文學觀還相對落後;二是兒童文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認為是兒童教育的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過於狹隘地理解了兒童文學至於兒童成長的價值。但兩者在本質上都沒有給兒童文學一個應該有的獨立的文學地位。兒童觀與文學觀共同決定了中國兒童文學的特殊命運。三、兒童文學的學科建設嚴重滯後,還沒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富有現代特徵的兒童文學學科體系。關於學科建設的理論研究還很薄弱,發展兒童文學批評的學術環境還不盡於人意。四是獨立發展兒童文學的條件還不成熟。兒童文學因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作家尚處於一個不很穩定的發展時期。有人用「三多一少」來形容當前我國兒童文學的創作與出版現狀: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就是經得起讀者與時間檢驗的精品少之又少。質量與數量的嚴重失衡,導致當下閱讀的作品很多,具有長久魅力的作品寥寥,讓人耳熟能詳的作家作品日漸減少,這與近4億少年兒童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很不相稱,而就在這十分有限的作家作品中,又有多少是面向近3億的農村孩子呢?能夠走向世界的作品也是少之又少。不僅如此,兒童文學的作家隊伍仍在發生分化,兒童文學的讀者也在不斷流失,影視文化、網路文化等對兒童讀者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加之經濟環境與加入WTO後外來文化的沖擊,原創作品出版艱難,文學新人步履維艱,而外國奇幻作品卻大行其道。也許,這些正說明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不論是對內對外都還遠遠不夠充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還需要有志於兒童文學的人們繼續努力,還需要更多的兒童文學的熱心人與殉道者為之奔走呼號與默默奉獻。
百年中國兒童文學走過了一條「光輝的荊棘路」(安徒生語),每一位兒童文學家就是照亮這條荊棘小道上的一盞微不足道的「小橘燈」,但許多盞小橘燈在一起,就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精神之火」,昭示著人類的未來與希望。回顧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的兒童文學家與時代一同前進,與祖國風雨同舟,與人民同甘共苦,與兒童休戚與共,寫下了不朽的輝煌篇章,為兒童個體的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邁入新的世紀,兒童文學工作者倍感任重道遠,時不我待,必須克服困難,加倍努力,與時俱進,把自己的今天奉獻給人類最光明、最燦爛的朝陽事業——神聖的兒童文學! 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可以分屬兩個時代六個發展階段,即以1949年為界,前後分別屬於現代與當代兩個有著不同性質的兒童文學時代,以及以晚清兒童文學活動、五四兒童文學運動、20年代至40年代的戰爭兒童文學、50年代至60年代的新兒童文學運動、60年代至70年代的兒童文學荒蕪期、80年代以來至今的新時期兒童文學等為特徵的六個文學發展階段。
一、晚清兒童文學活動——萌芽期
從1875年《小孩月報》創刊到1915年《新青年》創刊,大約20年的時間。在兒童詩歌方面,有梁啟超、黃遵憲倡導並親自實踐的學堂樂歌。兒童小說方面,有梁啟超、徐念慈等人的提倡,以及林琴南、包笑天等人的譯述。童話方面,有孫毓修的編述和周作人的研究。理論方面,有梁啟超、徐念慈、周作人、周樹人等的拓荒與大力提倡。一批以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報刊紛紛創刊,如下:
《小孩月報》(1875)
《蒙學報》(1897)
《寓言報》(1901)
《童子世界》(1903)
《少年報》(1907)
《蒙學畫報》(1908)
《少年叢刊》(1908)
《兒童教育畫》(1909)
《童話叢刊》(1909)
《少年雜志》(1911)
《中華童子界》(1914)
《兒童畫報》(1914)等
二、五四兒童文學運動——自覺期
從1915年《青年雜志》創刊到1923年葉聖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出版,大約10年的時間。主要文學現象有:魯迅、周作人、胡適、趙景深、郭沫若等對兒童文學的倡導。茅盾、鄭振鐸、葉聖陶、俞平伯、冰心等「文學研究會」成員發起了一場有聲有色的「兒童文學運動」。創建的重要報刊或兒童文學園地如下:
《兒童世界》(1921)
《小說月報·兒童文學》(1921)
《小朋友》(1922)
《兒童文學》(1923)
《晨報副刊·兒童世界》(1923)
重要作品如下:
葉聖陶《稻草人》(童話)
冰心《寄小讀者》(散文)
《葡萄仙子》(歌舞劇)
理論著作如下:
周作人:《兒童的文學》(1920)、《關於兒童的書》(1923)
胡適:《國語運動與文學》(1921)
嚴既澄:《兒童文學泛論》(1920)
郭沫若:《兒童文學之管見》(1922)
魏壽鏞、周侯予:《兒童文學概論》(1924)
凌冰:《兒童學概論》(1924)等
三、戰爭兒童文學——發展一期
從1923年《先驅》發表《兒童共產主義組織運動決議案》開始至1948年《小英雄雨來》出版,大約25的時間。主要作家有:葉聖陶、張天翼、陳伯吹、賀宜、仇重、蘇蘇、金近、郭沫若、沈從文、巴金、老舍、冰心、豐子愷、蒲風、郭風、陶行知、嚴文井、高士其、董純才、茅盾、管樺、華山、張樂平、黃谷柳等。
重要作品如下:
《阿麗思中國游記》(1928)
《小坡的生日》(1929)
《兒童親衛隊》(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
《阿麗思小姐》(1931)
《大林和小林》(1932)
《菌兒自傳》(1936)
《奇怪的地方》(1936)
《野小鬼》(1939)
《南南和鬍子伯伯》(1941)
《木偶戲》(1945)
《雞毛信》(1945)
《紅鬼臉殼》(1946)
《三毛流浪記》(1947)
《蝦球傳》(1947)
《鳳蝶外傳》(1948)
《小英雄雨來》(1948)
主要理論著作如下:
褚東效:《中國兒歌的研究》(1927)
茅盾:《關於「兒童文學」》(1935)
鄭振鐸:《中國兒童讀物的分析》(1936)
許幸之:《論抗戰中的兒童戲劇》(1938)
陳伯吹:《兒童文學的編著與供應》(1947)
趙景深:《童話評論》(1924)、《童話論集》(1927)
張聖瑜:《兒童文學研究》(1928)
周作人:《兒童文學小論》(1932)
陳伯吹:《兒童故事研究》(1932)
王人路:《兒童讀物的研究》(1933),
仇重、金近、賀宜:《兒童讀物研究》(1948)等
四、新兒童文學運動——發展二期
從1949年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至1966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和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停止出書,大約17年的時間。又稱文革前17年。重要作家有:冰心、張天翼、高士其、秦兆陽、嚴文井、袁鷹、陳伯吹、賀宜、葛翠琳、金近、黃慶雲、任大霖、徐光耀、劉饒民、柯岩、任溶溶、孫幼軍、包蕾、洪汛濤、劉厚明、童恩正、魯克等。
重要作品如下:
《小燕子萬里飛行記》(1950)
《我們的土壤媽媽》(1951)
《揭穿小人國的秘密》(1951)
《羅文應的故事》(1952)
《我和小榮》(1953)
《海濱的孩子》(1954)
《金色的海螺》(1955)
《野葡萄》(1956)
《「小兵」的故事》(1956)
《神筆馬良》(1956)
《寶葫蘆的秘密》(1957)
《「下次開船」港》(1957)
《豬八戒吃西瓜》(1958)
《童年時代的朋友》(1958)
《小溪流的歌》(1959)
《小橘燈》(1960)
《小蝌蚪找媽媽》(1960)
《小布頭奇遇記》(1961)
《小雁齊飛》(1962)
《小兵張嘎》(1962)等
重要理論著作如下:
陳伯吹:《兒童文學簡論》(1957)
蔣風:《中國兒童文學講話》(1959)
賀宜:《散論兒童文學》(1960)
茅盾:《60年少年兒童文學漫談》(1961)
《1921—1937兒童文學選集》、《1911—1960兒童文學論文目錄索引》、《1913—1949兒童文學論文選集》(少年兒童出版社編選,1961年)等
五、兒童文學荒蕪期——發展三期
從上海、北京兩家少年兒童出版社停業開始到1977年《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分別在北京、上海復刊,大約10年的時間,即「文革」十年。重要作家有李心田、浩然、徐瑛、楊嘯、高士其等。
重要作品如下:
《閃閃的紅星》(1972)
《幼苗集》、《向陽院的故事》、《紅雨》、《生命進行曲》(均為1973)等
重要文論如下:
林盡染:《緊緊掌握時代的脈搏》(1973)
姚青新:《精心的再創作,可喜的新收獲》(1974)
謝佐、殿烈:《歌頌小英雄,表現大主題》(1975)等
六、新時期兒童文學——發展四期
從1977年一批兒童文學類刊物紛紛復刊至今,大約25年的時間。重要作家有:黃慶雲、葛翠琳、任溶溶、鄭文光、葉永烈、孫幼軍、金波、樊發稼、高洪波、劉先平、聖野、任溶溶、尹世霖、張秋生、薛賢榮、曹文軒、秦文君、張之路、梅子涵、沈石溪、吳然、陳丹燕、黃蓓佳、金曾豪、常新港、谷應、周銳、班馬、董宏猷、彭懿、鄭淵潔、孫雲曉、鄭春華、謝華、湯素蘭、楊紅櫻、楊鵬、張品成、彭學軍、楊老黑、郁秀。
重要作品如下:
《小白楊要接班》(1977)
《神奇的窗子》(1978)
《珊瑚島上的死光》(1978)
《飛向人馬座》(1979)
《林中的鳥聲》(1979)
《小靈通漫遊未來》(1979)
《雲海探奇》(1980)
《三個和尚》(1981)
《小狗的小房子》(1981)
《宋慶齡和孩子們》(1982)
《黑貓警長》(1982)
《駱駝尋寶記》(1982)
《神翼》(1984)
《第七條獵狗》(1985)
《千鳥谷追蹤》(1985)
《中國少女》(1985)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1989)
《第三軍團》(1991)
《青春口哨》(1993)
《女生賈梅》(1993)
《花季·雨季》(1996)
《草房子》(1997)
《鴿子樹的傳說》(1998)
《女兒的故事》(1999)
《我要做好孩子》(2000)
《非法智慧》(2001)
《男生日記》(2002)
《女生日記》(2002)
冰波:《阿笨貓全傳》(2002)
湯素蘭:《閣樓精靈》(2002)等
重要理論著作如下:
賀宜:《小百花園丁雜說》(1979)
蔣風:《兒童文學概論》(1982)
《兒童文學概論》(五院校合編,1982年)
胡從經:《晚清兒童文學鉤沉》(1982)
魯兵:《教育兒童的文學》(1982)
韋葦:《世界兒童文學史概述》(1986)
蔣風(主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1986)、《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1991)、《世界兒童文學事典》(1992)
洪汛濤:《童話學》(1986)
王泉根:《現代兒童文學的先驅》(1987)、《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論選(1902—1949)》(選編,1989)、《中國當代兒童文學文論選(1949—1994)》(評選,1996)、《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2000)
湯銳:《比較兒童文學初探》(1990)
陳子君(主編):《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史》(1991)
《兒童文學辭典》(四川少兒版,1991)
薛賢榮:《寓言學概論》(1991)
金燕玉:《中國童話史》(1992)
吳其南:《中國童話史》(1992)
張之偉:《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稿》(1993)
方衛平:《中國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史》(1993)
孫建江:《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導論》(1995)
張美妮、巢揚(主編):《中國新時期幼兒文學大系》(1996)
吳其南:《轉型期少兒文學思潮史》(1997)
朱自強:《兒童文學的本質》(1997)
蔣風、韓進:《中國兒童文學史》(1998)
彭懿:《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讀》(1998)
韓進:《中國兒童文學源流》(1999)
樊發稼:《追求兒童文學的永恆》(2000)
朱自強:《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2000)
梅子涵等:《中國兒童文學五人談》(2001)
哈斯巴拉等:《蒙古族兒童文學概論》(2002)
束沛德:《守望與期待——束沛德兒童文學論集》(2003)等

C. 周作人、吳其南、蔣風、朱自強、方衛平、曹文軒、彭懿等人關於兒童文學是什麼

周作人,兒童文學奠基人,後面的是為兒童文學作出過貢獻的理論家,各持不同的兒童文學觀。

D. 英雄聯盟盒子。這期背景音樂。。S5最強神僧合集秀 神速單手秀哭女友

第一首是what makes you beautiful第二首against the sun 第三首詩animals 謝謝 可以的話 請採納

E. 結合實際,談談兒童文學戲劇文學,兒童影視文學與兒童生活的關系

檢索歷史的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課程發展的歷史,你會發現:兒童文學與語文課程在小學和中學,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淵源關系,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程。啟蒙思想家「的五月第四個時期兒童的概念形成,不是唯一的驅動,在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的出現,是也一個直接影響的語言課程,在小學和中學的學校,語言課程迫切需要的變化和促進孩子們的文學創作。的做法語言課程這一歷史時刻,特別是在五月第四個時期,以周作人為代表啟蒙思想家的孩子,孩子們的文學,兒童的教育深刻的理解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珍貴的遺產。一個
>

(一)現代意義上的兒童文學在中國的崛起是需要的學校教育。現代兒童文學在新文化運動中的這個特殊的社會背景。五四智力,文化部門早期啟蒙D先生,賽先生,關鍵的長幼尊卑觀念在中國文化中,從而發展到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兒童,這是「兒童」的時期過程是不同的,中國的命運,關注婦女和兒童的底部,社會和西方的同時,開始改變兒童的觀點,例如,這個時期兒童的傳統觀點的批評,是一個最典型的論述,是周作人以前的孩子是不合法的理解,而不是他作為一個縮小的成人,拿'聖經殷傳「盡可能地倒了下去,他們把他當作不完全的小人,說:」孩子知道什麼核銷不理他。

近日獲悉的孩子們的身體和精神,和成年人,有一點不同,但他仍然是一個完全個人的,自己的內部和外部的生活二十年來在童年的生活,一面當然是成人生活的准備,但其自身的獨立意義和價值的一面... [1]「周作人在北京話的孔德學校奠定了中國的理論基石現代兒童文學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在五月第四個時期的舊舊的倫理和道德關注的兒童文學作品,它的根本目的或「解放,同時他們也認識到了文化革命和建設,通過教育的批評知識分子必須實現,因此,從在一開始研究的兒童文學和學校教育的緊密合作。周作人指出,在「兒童的文學」的講話,在所謂的兒童的文學是文學在小學,「周作人,兒童文學是幾乎文學教育小學代名詞。此外,在這次講話中,周作人第一個系統的和全面的建議,並討論了幾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在小學文學教育:首先,兒童的觀點。周作人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其獨立的意義和價值的兒童。

第二個是兒童文學的價值。周作人,文學首先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需要,而不是道德訓誡的一種手段。至於文學教育產生道德教育,知識文化,教育,文學是一種副產品。 「小學教科書和文學教授,首先應該注意的'孩子',隨後的結果,如閱讀有趣的理智的愛和想像力的培養。」

三,兒童文學的需求。周作人人類學的理論,接受點的同構復雜的語音「,而人類個體的發展和人口發展的階段,該階段具有相似的結構,因此類似的精神生活的孩子和原始的男子。的原始人類的文學需求,因此產生的歌賦,戲劇和小說,兒童文學需要過程。四,在學校的文學教育中的作用。他引述麥克林托克,提出了3文學教育的作用:「(1)符合滿足本能和有趣的兒童的利益;(2)培訓和指導那些有趣的,(3),以引起新的興趣和樂趣。 「文學教育。他的年齡分期分配給兒童的不同年齡,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幼兒(3-6歲)為詩歌,寓言,童話,幼兒晚期(6-10歲),詩歌,童話故事,自然的故事,動物故事,詩歌,傳說,現實主義的故事,寓言,戲劇。6個文學教育內容的開發。周作人感嘆說:「中國一直的情況下,兒童青少年(10-15歲),有沒有正確的認識,強調文學,文學可用於孩子們的目的,它是獨一無二的,但也有不少的民間口頭傳統,舊書籍材料,但沒有收集或修訂,帶來了應用程序.. .... 「所以他希望能夠以有一個開發團隊,民間文學資源,以收集周圍的古老的書鼓搗可用的材料的選擇,而外國的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然後編輯成書。為學校和家裡使用。由於可以被看到從周作人是幾乎一個完整的闡述兒童文學中的學校教育不僅說明的重要價值的兒童文學對學校教育,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文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內容資源的開發,特別是兒童文學的價值,以及文學教育的目標,針對兒童和一些基本性質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課程實踐

(b)有必要促進建立兒童文學作品。在五月四運動知識分子主張給出生的現代兒童的文學的出現,從課程實踐的角度的一般不滿20世紀初,教育內容是確實的兒童文學的出現和成的課程領域以提供一個足夠的基礎在現實中。例如,早在1902年,杭州白話報(的初提倡白話報紙之一)有簽名黃海豐郎的文章「子女教育」的這篇文章:「讀你的有用的生活世界兒童兒童智力普通知識分子不可避免的。現在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學習有什麼用? 「哦,那應該讀給孩子做什麼?」 ,不要忘記老教師最好的愛國故事,和他的座右銘,而不是孩子們的講話,孩子們可以培養愛國主義,良性陶朱兒天。 「[2]」講話的孩子「兒童的一個重要特性的文學,成人創造性的兒童的書籍從孩子的角度。本世紀初的白話文,以進入課程直接決定了需要的兒童文學納入課程。隨著經過幾年的白話文運動的興起,漢語教學語體文本,而不是中國古典的形式,只是在開始階段的經典「翻譯」成白話,成為內容並沒有改變,「普通話教學實踐中,人們發現,只有經典的文字翻譯成白話,內容有嚴重的局限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和促進的文學運動,崇尚豐富的文獻觸摸,教學內容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查看,有些書店甚至國語教科書的文學讀本,但是這一次,創作的作品,專門為兒童或空白,道了一聲「系列中出版的」晨報「副刊」藝術談「(1921)最珍惜後來為了未來世界的緣故,趕緊創造性的文學產品,在上市的重要活動適合兒童的總數。基本「(」文學談話。「)需求量的基礎上一個兩難的教師面臨在教育---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正是為了應對這一現實,為孩子們的創造性的文學作品濤自己編輯中國教科書適合兒童閱讀,這使他成為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人,是現代語言教育的先驅。

(三)兒童文學課程標準的形式五四時期在全國教學大綱。知識分子意識的兒童文學和學校教育之間初級階段的教育,語言課程設計有一個顯著的影響,其結果是開始到出現的國家教學大綱於1923年的兒童文學正式課程標準的形式之一,中的新的學術結構課程標准框架為初級學校普通話課程大綱[3]教學的第一個當然的兒童文學已經取得每學年的規定非常詳細的說明,例如,第一學年,「記錄要和一切重復的童話故事和童謠,猜燈謎,等唄學習「部分文體的安排,」??一切和更多的重復的童話故事第三年作為一個「童話,傳記,戲劇,兒歌,謎語,故事,詩歌,和雜項的歌曲和兒歌,在第二年謎語的誦經學習「;誦經學習」;第四年的風格變化,新穎的,而不是一個童話故事,民間,而不是雜項的歌曲,成為「的傳記,戲劇,小說,兒童歌曲,民歌,謎語,故事,詩歌,和其他的誦經學習「,並提出」指導閱讀孩子們的報紙和參考書籍;第五年的第四年的基礎強調,「重點傳記,小說;第六學校今年第五年酌加的容易理解經典的中國詩歌,文學唄的做法。「1929小學學校課程暫行標准主要國家語言」的1923年小學普通話形成的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它提出了五大目標之一是,以「享受相當大的孩子的文獻,擴大的想像,認為 - 發人深省的,保護的感情,在閱讀兒童讀物的興趣越來越大。

對於教材的選擇,「標准」除了選定的文本的政治和道德??傾向的規定,例如,反映了民族主義,民主和人們的生活,並積極和樂觀的概念,促進合作和互助,勇敢,和勞動,但也的審美傾向,在課程內容的狀態:「有波折,有是微妙的,但也包含了一個美麗壯觀的滑稽的美國和其他兒童文學,但不可怕沒有意義純粹的神話。此外,教材的選擇也應風格的文字(白話),以滿足孩子們的學習心理學1932小學學校課程標準的普通話是在1929年中期標準的修訂,改變的主體內容,及如何向適應的兒童接受心理,但在1932年的標准,提出了具體的描述。 30的時代,新課程的過程中,兒童文學已經比較清晰普通話普通話,故事是故事,而不是相關的普通話培訓的一部分。後來普通話的材料,純兒童文學為主,所以普通話的故事只發生密切的關系。講故事的工作仍然是在沉積裝飾他的助手的位置,應該有一個單獨的值。直到最近制定的新課程後,開始集普通話的啟動方式,是講故事。 [4]從1923年,以1932年的近10年,3份的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可以被追溯到相同的起源,被視為兒童文學的重要內容,課程標准,從材料選擇文本的傾向上更多的孩子,基於的具體內容大綱,並繼續以補充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文學教育的小學階段,我個人認為,這個時期是也關閉中國現代語言教育教育功能的兒童文學在學校教育系統應用的主動,誠信,也有更多的收獲階段,前面所述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知識分子的理論探討的重要成果。

可以得出至少有兩個啟示:

(一)通過以上簡要回顧了中國兒童文學的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在現代學校制度,在應用程序中可以被說了同樣的思想背景的產品,幾乎在同一時間這是一個特殊性的兒童文學發展的歷史表明
BR />(B)的兒童觀,兒童教育的意識的過程中,兒童文學的過程中,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只進行孩子,對孩子的自身需求的重點需求,以兒童文學到真正成為一個重要的課程資源,充分開發的課程,它的教育功能與周作人的新的文化運動知識分子的代表兒童文學是文學教育的兒童。思想啟蒙的需要,在新的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學校教育的直接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兒童文學與學校教育之間的基本關系,這是一個清楚的認識,這種認識上的語言教學實踐後有顯著的影響,並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在中國小學語文課程。在兒童文學,小學和中學的學校,特別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教育功能,開辟了新的資源,這些思想先行者了重大貢獻的這種文學教育以兒童為目標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根本目標,又是什麼呢?他們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產這一寶貴的思想遺產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的個性,但也尊重他們的經驗在世界上。周作人一段論述精闢地表達了這種思想:「充滿蔑視的孩子不說,在詩歌主張合群的故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特別是對未來的設想,現在的孩子們的生活需求的方式,不禁在兒童的生活中浪費了時間,孩子的缺陷。

我認為孩子的教育,應該是按照他的內部和外部的兩側生活的需要,適當的點供應,使他的生活滿足豐富的材料和方法的效果,這當然是一些副產品,不必是唯一的目標供應產品.......小學課本的供應和文學的教授,第一個應該被注意到,在的'孩子'的是,隨後的影響,如閱讀的有趣的,智力的感情和想像力培養和等。[5]周作人這個想法與杜威的博覽會期間恰逢與「我認為許多方面的教育的失敗,因為它忽略了學校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個基本原則。作為現代教育學校教授某些知識,學習某些任務或發展一些習慣的地方。這些東西的價值主要依賴於遙遠的未來,孩子們必須做這些事情,他需要做一些其他的東西,這些東西只是為了准備。其結果是,他們並不成為兒童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因此,沒有真正的教育作用。 「[6]周作人和其他主張引進的學校教育,兒童文學的兒童文學與特殊的教育功能上的重點---(1)遵守的本能,以滿足他們孩子的興趣和樂趣;(2)培訓和引導有趣。(3),以引起新的興趣,以前沒有有趣的,而是強調,有一定的功利,往往是與現實兒童的觸摸體驗成人的教育價值---促進詩合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故事,特別是設想的未來,不管孩子們??的生活需要,以接近這樣的認識是非常深刻和准確,在,傳統文化和新的文化是仍然在重疊的時代,這種認識是非常有價值的。不幸的是,雖然周作人批知識分子希望,兒童文學新文化運動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成為一個重要的資源語言課程,但的精神和本質的周作人與他人沒有一貫兒童文學的重要性往往有以採取的思想教育的兒童,和甚至政治教育功能,發展的教育功能的兒童文學是往往一些變化發生今天我們重溫歷史,研究的思想遺產的前輩,可以幫助我們,以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價值文學語言課程,走得更完善的教育實踐。

F. 中外兒童文學觀點的異同

兒童文學

第一章:兒童的發現與兒童文學的發現

1、兒童文學是成年人為吸引、提升少年兒童鑒賞文學的需要而創制的一各特殊文體。

2、左右了中國幾千年的「兒童觀」:魯迅說:往昔的歐人,對於孩子的誤解,是以為成人的預備;中國人的誤解,是以為縮小的成人。

導致 導致

3、人的發現 兒童的發現 兒童文學的發現

來自 來自

4、在「五四」新文學運動中,第一次提出「人的文學」口號的周作人,在回顧了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之後,曾感嘆去說:「中國還未曾發見了兒童,——其實連個人與女子也還未發見,所以真的為兒童的文學也自然沒有。」

5、「兒童文學這名稱,始於『五四時代』」(茅盾語)中國兒童文學的真正發現與發展,是從五四新文學運動開始的。

6、從世界兒童文學發展的歷史考察,一個國家與民族兒童文學的發生與發展,必然與這個國家與民族的思想啟蒙運動、女解放運動的高漲,兒童的發現、兒童問題、兒童教育、兒童文化的重視以及整個社會重視人、尊重人、解放人的思潮與整個文學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

第二章:中國傳統兒童文學的初步考察

1、五四以前的中國兒童文學,包括傳統兒童文學的近代兒童文學,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與近代文學對社會群體「兒童觀」的影響,並由此規范和制約著兒童文學的順逆曲直。

2、傳統兒童文學具有雙軌運行的特點;一方面民間創作的口頭兒童文學十分豐富,但長期處於被放愛被冷落的地位;另一方面作家結撰的書面兒童文學非常稀少,並又長期歸諸傳統蒙學教材,成為儒家啟蒙教化的組成部分,歷而未能形成獨立的文學品格。

3、民間口頭兒童文學按其押韻與否,可以分作韻文與散文兩大類。韻文類主要是兒歌,古稱童謠、兒謠 、孺歌、孺子歌、童兒歌、小兒語等。其中,呂坤的《演小兒語》是中國第一部兒歌專集,共收兒歌童謠46首。古代的散文類口頭兒歌文學品種多樣,這有民間神話、童話、傳說、寓言、故事等,其中尤以民間童話最為豐富多彩。民間童話通常表現超自然的英雄故事,自然神崇拜、動植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巫術幻覺等觀念。

4、傳統兒童文學遺產中的創作即作家兒童文學,主要見之於傳統啟蒙讀物之中,情況比較復雜。傳統啟蒙讀物大多採用朗朗上口、易讀易記的韻語形式。如宋《三字經》、《百家經》,明的《龍文鞭影》清的《幼學瓊林》。

5、較早接受歐風美雨沖擊的江浙沿海尤其是上海,不少報刊頻頻討論兒童教育問題。與兒童教育緊密相關的兒童讀物和兒童文學開始出現引人矚目的變化。第一,出現了譯介外國兒童讀物的熱潮。晚清文壇曾有過「翻譯多於創作」的局面。第二,出現了一批熱心兒兒童文學讀物編譯、創作的文化人。如梁啟超、黃遵憲、李叔同。第三、出現了專為兒童服務的報刊叢書。中國最早的兒童報紙是1903年在上海出版的《童子世界》,最早的兒童文學叢書是1909年開始出版的《童話》。

第三章:五四時期「兒童觀」的轉變與中國兒童文學的現代轉型

1、五四兒童特點是以理論發期端,實踐繼其後的。從西方教育思想中借鑒了「兒童本位論」的合理內核。「兒童本位論」是最先由美國教育家杜威提 出的。杜威的這套理論曾極大地影響了五四時期有中國小學教育界與兒童文學領域。「兒童本位論」代表了本世紀初期一種嶄新的兒童觀,它一經出現在中國,便沖擊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以「父子為綱」為核心的傳統兒童觀,並引起了思想敏銳的新文化先驅者的極大注意。魯迅於1919年10月寫下了《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重要文章。深刻地指出:「直到近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所以一切設施都應該以孩子為本位。」

2、19213年,周作人發表了《童話研究》、《兒歌之研究》等文章,後在《新青年》上不斷刊登安徒生、托爾斯泰等的童話譯作。1918年12月在《新青年》上發表《人的文學》,1920年12月發表《兒童的文學》、1923年發表《兒童的書》、《關於兒童的書》等文章中,周作人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提出了一系 列兒童教育、兒童文學的新觀點。他認為「我們對於教育的希望是把兒童養成一個正當的『人』」,凡是「違反人性」的虐殺兒童精神的「習慣制度」都應加以「排斥」。他強調必須尊重兒童的社會地位與獨立的人格。

3、現代兒童文學拓寬者不但通過吸納「兒童本位論」的合理因素,從理性上認識到了兒童文學必須以兒童為出發點、理解和服務兒童的重要性,而且通過五四時期大量引進的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從感性上體驗到了這種樣式的新兒童文學的品格和風貌。

4、周作人將劉半農改譯的安徒生童話《洋迷小影》重譯為《皇帝的新衣》,夏丐尊將包天笑改譯的《馨兒就學記》重譯為《愛的教育》,林紓譯的《海外軒渠錄》也被人重譯為《格列佛游記》與《大人國與小人國》。

4、五四時期和五四以後,西方大量講述仙女精靈,小貓小狗之類的「無意思之意思」的童話、小說、故事都被直譯進來,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貝洛爾、科洛迪、愛羅先珂、小川未明等世界著名童話家的作品都來到了中國的孩子們中間。

5、研究童話,採集兒歌,這是五四時期起始的一項很有實績的工作,由於受到西文的民俗學、文化人類學、教育學、兒童學等的影響。五四時期的童話研究有三種不同的目的與途徑。一是從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出發,研究「民間的童話」。二是從教育學、兒童學的角度研究兒童適用的「教育的童話」。第三種研究途徑是探討「童話體的小說」,「五四」時期稱其為「文學的童話」。如王爾德、孟代、愛羅先河的某些童話即是。

6、把寓言引入兒童文學領域,這也是「五四」時期的事。有茅盾編寫的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專供少年兒童閱讀的寓言集《中國寓言初編》。

7、茅盾的童話與葉聖陶的童話堪為五四時期兒童文學創作的主要收獲。

第四章:二十年代文學研究會的「兒童文學運動」

1、《文學研究會宣言》的起草者周作人,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系統論述兒童文學的的重要文章《兒童的文學》。1921年3月,另一位發起者葉聖陶在《晨報》副刊發表的系列文章《文藝談》中,多次談到創作兒童文學作品的重要性與必要性。1922年7月,文學研究會的兩位中心人物茅盾與鄭振鐸應邀去浙江寧波暑假教師講習所講學,鄭振鐸講演了《兒童文學的教授法》。同年1至4月,趙景深與周作人以書信的形式在《晨報》副刊展開了一場童話討論。

2、趙景深:《童話論集》與《童話概論》。

3、1922年《兒童世界》創刊。

1922年1月,經過革新的《小說月報》以全新的面貌出現於現代文壇。《小說月報》一貫重視兒童文學,念念不忘為孩子們提供「精美的營養料」。1923年,《小說月報》為孩子們開辟了「兒童文學」專欄。大晴天霹靂刊載外國兒童文學作品,重視發表兒童生活題材的創作作品,注重介紹海外兒童文學信息資料,不忘給兒童們提供席位。

第五章「三十年代兒童文學左翼潮汐與」「革命範式」

1、綜觀30年代的中國兒童文學,其突出現象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是左翼文藝運動給兒童文學注入新鮮血液,兒童文學以前所未有的激進姿態參與了歷史的進程;二是張天翼創作的《大林和小林》等三部長篇童話把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成為繼葉聖陶《稻草人》之後的第二座童話高峰;三是伴隨著「科學救國」的社會思潮而出現的科學文藝熱,促進了科學文藝創作的發展。

2、1931年3月5日,上海《申報》發表了何鍵《咨請教育部改良學校課程》一文,全面否定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成就。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接受何鍵「咨請」,竟下令查禁「鳥言獸語」類童話,以及左翼兒童讀物。以何鍵的咨文為引線在兒童文學界造成的混亂和倒退現象立即遭到了魯迅以及吳研因、陳鶴琴等一批兒童文學工作者的反擊。

3、1930年前後的中國兒童文學在對自身功能的選擇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性時刻。這一選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右翼勢力試圖讓兒童文學「羽翼傳經」重開歷史倒車的逆流遭到了批判,兒童文學的文學地位、現代精神與藝術個性進一步得到了鞏固與加強;另一方面,左翼文壇從階段斗爭、民族振興的角度出發,要求兒童文學與整個左翼文學一樣注入「革命範式」的理想主義激情。如郭沫若的中篇政治童話《一隻手》

1、左翼作家的兒童文學創作始終緊貼著中國現實的地面動作,直接切入社會生活題材的少兒小說成為他們首選的文體。出現在他們筆下的少兒形象主要有兩類:一是在風雨歲月中托兒所的苦難兒童,一是在革命洪流里成長的紅色少年。前者如洪靈菲的《女孩》、草明的《小玲妹》等,後者如馮鏗的小說《小阿強》、胡也頻的《黑骨頭》等。

2、30年代是繼「五四」以後,譯介外國兒童文學的第二個高潮期,這一時期的譯介重點逐步傾向蘇聯社會主義的兒童文學。如魯迅翻譯的俄國《愛羅先珂童話集》和辦聯作家班台萊耶夫的中篇兒童小說《表》。

3、茅盾先後發表了《連環圖畫小說》(1932)、《孩子們要求新鮮》、《論兒童讀物》、《對於(小學生文庫)的意見》(1933)、《關於「兒童文學」》》、《讀安徒生》(1935)、《再談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在蘇聯》(1936)等重要文章。1936年茅盾接連寫了《少年印刷工》、《大鼻子的故事》、《兒子開會去了》等作品。

4、葉聖陶的童話他們可分為兩個時期:1921年年底至1922年上半年共寫了23篇童話,於1923年結集為《稻草人》出版,此為第一期;自1929年下半年至1930年為第二期,續集為《古代英雄的石像》。

5、張天翼的長期童話《大林和小林》(1932)、《禿禿大王》(1933)、《金鴨帝國》(1933)與中篇兒童小說《奇怪的地方》(1936)等。是現實主義的傑作。

6、30年代的科學文藝創作受到了整個兒童文學發展思潮的影響,在注重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同時,還比較注重作品的現實意義,有的甚至隱含著深刻的政治傾向。如高士其、董純才的創作。高士其的作品結集為《我們的抗敵英雄》(1935)、《細菌與人》(1936)、《菌兒自傳》(1941)。董純才參與編寫了《兒童科學叢書》,還寫了一系列科學文藝作品,以科學童話《鳳蝶外傳》、《狐狸夫婦歷險記》等較為成功。

第六章戰爭年代兒童文學的時代規范與救亡主題

1、以抗戰為題材或抗戰為背景的創作,如茅盾的小說《大鼻子的故事》、《少年印刷工》、張天翼的童話《金鴨帝國》、舒群的小說《沒有祖國的孩子》,丁玲的兒童小說《一顆未出膛的槍彈》。陳伯吹:《阿麗絲小姐》

2、描寫抗戰大時代中小英雄的成長,歌頌未來一代新的民族性格的孕育和形成,是整個抗戰救亡時期兒童文學的基本主題。老舍的《小木頭人》

3、抗戰時期,兒童劇的創作演出與兒童劇團的組建,是突出的現象。各地兒童劇團演出的劇作主要有《幫助咱們游擊隊》、《捉漢奸》《仁丹鬍子》《古廟鍾聲》。

4、根據地(抗戰後期稱解放區)的兒童文學承續著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江西蘇區「紅色兒歌」的革命傳統,在延安的土壤里,又直接得到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指導和陝北民間文藝的浸潤,從一開始就體現出昂揚的生命活力與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5、兒童詩創作在根據地兒童文學中顯得較為活躍,延安的劉御、田間、蕭三、韓作黎、賀敬之、柯崗等都寫過精彩詩章。兒童詩:阮章競的《牧羊兒》、方明的《歌唱小二放牛郎》。童話寓言:嚴文井的《四季的風》、《膽小的青蛙》。小說創作:孫犁的《一天的工作》、秦兆陽的《小英雄黑旦子》周旦復的《小英雄》、華山的《雞毛信》。峻青的《小偵察員》和管樺的《雨來沒有死》。

第七章:現代中國兒童文學的外來影響與對外交流

1、外國兒童文學與中國兒童文學的關系,在「五四」以前已相當密切。遠在明朝天啟五年,我國就出版了第一種伊索寓言的中譯本《況義》。19世紀後期,隨著西方新學的傳入與「開發民智」的急需,我國文壇譯風大開,出現了翻譯多於創作的局面。

2、五四文學革命,催生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萌芽。發表了不少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安徒生、王爾德、愛羅先河童話、拉 封丹、克雷洛夫寓言、《阿麗思漫遊奇境記》、《格列佛游記》、《愛的教育》、《鵝媽媽的故事》等世界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源源湧入。

3、輸入火種:新的內容與題材

(一)暴露社會罪惡,描寫「血與淚的人生」,同情下層人民及其少年兒童的不幸與苦難,這是現代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這與接受外國兒童文學尤其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的影響密切相關。如包蕾的兒童劇《雪夜夢》就是受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影響而寫成的,茅盾的《少年印刷工》、葉聖陶的《一個練習生》受到了蘇聯班台萊耶夫的反映流浪兒新舊兩種生活的兒童小說《表》的影響。

(二)緊扣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現實斗爭,激勵少年兒童的愛國熱情與革命精神,這是現代兒童文學又一方面的主題,這與接受外國兒童文學尤其是蘇聯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三)歌頌真善美,鼓吹精神文明,對少年兒童進行德智美的教育,這是現代兒童文學的一大重要內容。這方面也曾受到外國兒童文學的廣泛影響。「五四」時代不少熱心兒童文學的作家都曾受到過泰戈爾作品(《新月集》)的影響。郭沫若寫出了《新月》、〈晴朝〉、〈天上的街市〉等富於童心美的兒童詩。葉聖陶的早期童話〈小白船〉、〈芳兒的夢〉,許地山的〈落花山〉,陳伯吹的小說〈學校生活記〉,豐子愷的〈華瞻的日記〉都 可以看到「愛的教育」的思想閃光。

4、文體革新:橫的借鑒與縱的傳承

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在文學樣式方面學習、借鑒外國兒童文學,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1)直接向外國兒童文學「引進」,這有藝術童話、兒童戲劇和科學文藝。(2)參照外國兒童文學的文體,對已有的中國兒童舊文體加以更新改造,這有兒童小說與兒童詩。(3)受外國兒童文學的啟發,將古老的傳統文體發掘出來,移植到兒童文學園地。這就是寓言。

5、觀念轉變:心理學與本位論的影響

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在對兒童文學特殊性的認識與實踐方面也受到過外來文化思潮的影響,這種影響對於改變中國人傳統「兒童觀」的誤區,加快現代兒童文學的文體成熟與現代性進程,具有特殊的意義。

下編 一九四九年以後

一、俄蘇兒童文學:50年代的強勢影響

1、從文學史考察,前蘇聯兒童文學成就的96%以上是由俄羅期作家所建立的。將前蘇聯兒童文學與俄羅期兒童文學,統稱為「俄蘇兒童文學」。

2、在俄蘇兒童文學創作中,以張揚現實主義精神的少年兒童小說取得的成就最大。蓋達爾、尼 諾索夫、阿列克辛是三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家,60年代後的重要小說作家則有阿列克賽耶夫、巴魯茲金、熱列 茲尼科夫、雷巴科夫、李哈諾夫、波戈廷等。「人與自然」一向是俄蘇兒童文學的傳統內容,也是出版量最大最穩定的少兒讀物。俄蘇兒童文學中的詩歌與幼兒文學創作也有相當成就,普希金、馬雅可夫期基、馬爾夏克、米哈爾科夫等都為孩子們寫過優秀的詩歌。相對而言,俄蘇童話創作比較薄弱,但70、80年代,由於擯棄左傾思想,童話創作生產力已被極大地激發出來。

3、俄蘇文學被廣泛譯介進來,如普希金的童話詩《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比安基的《森林報》,卡塔耶夫的少年小說《團的兒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等。在90年代,北京師范大學系統翻譯了一部蘇聯兒童文學從十月革命勝利到90年代的新作,結集為《蘇聯時期兒童文學精選》。

4、當代中國的文學理論曾深受「蘇式文論」的影響。在兒童文學理論也一樣。50年代,我國出版了15種左右的蘇聯兒童文學理論書籍。如密德魏傑娃編的《高爾基論兒童文學》、柯恩德的《蘇聯兒童文學論文集》(第一集)格列奇會尼科娃的《蘇聯兒童文學》。

5、俄蘇兒童文學忠實於由別林斯基建立起來的,後經高爾基、蓋達文等完美的傳統。構成俄蘇兒童文學;理論體系的四大基本話語——堅持兒童文學的共產主義教育方向性原則;主張文作品應適應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徵;強調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必須通過「世大的藝術感染力」,用藝術的兒量去「撬動少年兒童心理上的巨石」;張揚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幫助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生活理想——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規范著中國兒童文學的基本觀念與理論框架,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內化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價值判斷與審美尺度。

二、西方兒童文學:全球意識中的東西對話

1、進入改革開放的80、90年代,譯介西方兒童文學再一次形成熱潮,而且期翻譯數量之多,門類之廣,對中國兒童文學影響之深,遠勝於「五四「前後與20年代的第一次譯介熱潮。綜觀這次熱潮的譯介與傳播,影響狀況,可以看出如下一些特點。

第一、譯介走向多元化、系統化、序列化。這種趨勢中國兒童文學從「以俄為師「的一元模式中走了出來,把眼光投向更為廣闊的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學格局。、系統化表現在:對某一文體、某一地區、革一經典作家作品的系統性翻譯,以求成龍配套,形成系列,如葉君健重譯的〈安徒生童話全集〉。序列化是指有意識有計劃投入外國兒童文學譯介工程的整體建設,分門別類,協同互補,除了翻譯作品,又有外國兒童文學資料工具書、西文兒童文學史、西文兒童文學研究專著的編撰出版。

第二、注重現代意識與全球意識,激揚中國兒童文學的創新精神。考察80、90年代中外兒童文學的譯介、交流,最引人矚目而且對新時期兒童文學產生實質性影響最大的,是以下三類作品:

一是有關體現現代世界教育潮所倡揚的「學會做人」的理念,充分肯定具有創造性思維和鮮明個性的少兒形象的作品,這主要是少兒小說、童話等敘事性文學。比如塞林格描寫「一個年輕孩子浪跡在不太友好的成人世界裡」的新現實主義小說(問題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女作家S。E。辛頓塑造的雖有過失卻從烈火中救出幾個孩子的現實少年英雄小說〈世外頑童〉瑞典林格倫的童話、小說《長襪子皮皮》三部曲、《小飛人》三部曲、《淘氣包艾米爾》三部曲與《瘋丫頭瑪迪琴》等,被譯介到中國。林格倫作品中的獨特的反傳統少兒形象,充分的游戲精神與熱鬧風格、深刻理解與把握兒童心理的寫作姿態以及大膽的童話文體改革等,曾帶給80年代中國兒童文壇旋風般的影響。「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的走紅,「熱鬧型」童話的迅速崛起,游戲精神美學旗幟的高揚,都與林格倫進入中國直接相關。

第二類是有關體現現代科技創新,以人類科技文明與無邊燭照未來一代精神天地的作品,這就是科幻小說。20世紀30至60年代為黃金時期,涌現出如美國的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安森。海因來因、英國阿瑟。C。克拉克等一大批優秀作家。60、70年代是西文科科幻的「新浪潮時期」,英國人米切爾。莫考克發起了一場刻意示新、將科幻融入主流文學的改革運動,其主要特點是:拋棄傳統科幻小說的套路,由通俗向文學過靠攏,進而進入嚴肅文學領域。70年代中期以後,西文科幻進入回歸傳統的「塞伯朋克時期」,呼喚科幻小說從「新浪潮」回歸傳統回到人們熟悉的高科技場景。科幻小說的譯介是我國當代兒童文學對外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50年代漸成氣候,60、70年代因「文革」等原因被近停頓,80、90年代勃然而興,成為翻譯界、出版界的突出現象和興奮點。1990年至1995年,福建少兒出版社推出一輯《世界科幻小說精品叢書》,1997年又推出了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詹姆斯。岡恩主編的4卷本《科幻之路》。中國當代以科幻小說為主體的科學文藝創作呈現出時斷時續的馬鞍形特點。50至60年代初發展勢頭較好,除高士其、顧均正等老一代作家外,還涌現出鄭文光、童恩正、劉興詩、於止、蕭建亭、鄂華、魯克等一支富有生機的中青年創作隊伍,但以後開始滑坡,1964、1965兩年作品近乎絕跡,而接下去的十年「文革」則是一段安全荒蕪的歲月。在70年代末迎接「科學的奏」的時代精神鼓舞下,科學文藝創作也迎來了前年未有的高潮。鄭文光、童恩正、劉光詩、蕭建亨等老將以及葉永烈、吳貯存器、尤異、金濤、魏雅華等新秀是這一階段的重要代表。但從1982年以後由於科幻小說自身和來自非文學的因素等多種原因卻跌入了低谷。葉永烈認為衷落的原因「主要是來自科學界的壓力,他們不理解科幻文學,卻以科學論文的眼光來挑剔科幻小說。一些文章指責我們的科幻創作是偽科學業。他們搞不清科學幻想小說與現實世界是有距離的,並且許多人為的因素制約了科幻小說的發展。一直到90年代末由於」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倡,這才有所起色。90年代後半期與世紀之交的科幻小說創作明顯受到西文新科幻的影響。一是在題材上,幾乎與西文亦步亦趨,著力表現現代高科技影響下的人間百態,以及有關電腦網路、生物克隆、處星人探尋、未來世界預測等內容。二是在表現手法與文化觀念上,同樣也有與西文科幻相類似的兩種類型;一是通過現代科技的最高成果和預期結果,來展現人類未來生活畫卷的」未來世界型「的作品,二是以眼前的人類社會現實生活為基礎,觀照歷史,去對未來的社會格局作出種種預測,並以此來幻想、建構未來社會的「政治寓言》作品。

第三類是有關體現人類面對的共同自下而上困境與拯救,傳導守護地球家園,增進全球意識與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作品,這主要是與環保、生態、動植物,大自然相關的讀物。

三、雙向互動:兒童文學是沒有國界的

1、隨著西文兒童文學譯介的深入,我國兒童文學理論工作者由此拓寬了視野,激起了變革的勇氣智慧。首先引起濃厚興趣的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與兒童心理學理論。湯銳運用比較文學方法,完成了《比較兒童文學初探》的研究。劉緒源有創作《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就是愛的母題、頑童的母題與自然的母題。

2、80、90年代的中國兒童文學也努力從事自身文學觀念的更新與建構,而且站在本體文化與全球意識的立場上,審視著世界各地的兒童文學,評析研究,比較對話,在世界兒童文壇發出來自東方的聲音。第一部力圖系統評述世界兒童文學優長得失的專書,是由韋葦編著的《世界兒童文學史概述》,以後又寫了〈外國童話史〉、〈西文兒童文學史〉。此外還有馬力白勻〈世界童話史〉吳秋林的〈世辦寓言史〉陳蒲清的〈世界寓言通論〉。

G. 如何認識傳統文學的遺產與現代語文的生成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檢索中國兒童文學史和中小學語文課程發展史,就會發現:在中國,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課程,尤其是小學語文課程有著特殊的淵源關系.五四時期啟蒙思想家「兒童觀」的形成,不僅促動了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也直接影響了中小學語文課程的變革,而語文課程的迫切需要又極大地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創作.這段歷史時期語文課程的實踐,尤其是五四時期以周作人等人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對兒童、對兒童文學、對兒童教育的深刻認識,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產.

(一)中國現代意義的兒童文學的出現是學校教育的需要.中國的現代兒童文學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這一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出現的.五四時期思想界、文化界的早期啟蒙者受德先生、賽先生的影響,批判中國文化中的長幼尊卑觀念,由此發展到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特別是婦女和兒童,也就是說,和西方「發現兒童」的過程有所區別,中國是在關注處於社會底層的婦女和兒童的命運的同時,開始了兒童觀的轉變,例如這一時期對傳統兒童觀的批判一個最典型的論述是周作人提出的:「以前的人對於兒童多不能正當理解,不是將他當作縮小的成人,拿『聖經賢傳』盡量的灌下去,便將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說小孩懂得甚麼,一筆抹殺,不去理他.
近來才知道兒童在生理心理上,雖然和大人有點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個人,有他自己的內外兩面的生活.兒童期的二十年的生活,一面固然是成人生活的預備,但一面也自有獨立的意義和價值……〔1〕」周作人此次在北京孔德學校的演講奠定了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登上歷史舞台的理論基石.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兒童文學的關注緣於對舊倫理舊道德的批判,其根本目的還是「人的解放」,同時他們也認識到文化的革命與建設必須通過教育來實現,因此從一開始,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就和對學校教育問題的探討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周作人在《兒童的文學》的演講中就指出,所謂兒童的文學就是「小學校里的文學」,在周作人看來,兒童文學幾乎就是小學文學教育的同義語.也是在這篇演講中,周作人第一次比較系統全面地提出和論述了小學文學教育幾個重要的理論問題:一是兒童觀.周作人認為,兒童是獨立的個體,兒童期有其獨立的意義和價值.
二是兒童文學的價值.周作人認為,文學首先是滿足兒童的需要,而不是道德訓誡的手段.至於文學教育能夠產生道德教化、智力培養等作用,則是文學教育的副產品.「所以小學校里的文學的教材與教授,第一需注意於『兒童的』這一點,其次才是效果,如讀書的趣味,智情與想像的修養等.」
三是兒童需要文學的原因.周作人採用人類學理論,接受了「同構復演說」的觀點,認為人類個體的發展階段和人類群體的發展階段具有相似的結構,因而兒童的精神生活和原始人相似.原始人因為有文學的需要,所以產生了歌賦、戲曲和小說,兒童當然也有文學的需要.四是學校文學教育的作用.他引用麥克林托克的說法,提出文學教育的三種作用:「(1)順應滿足兒童之本能的興趣與趣味;(2)培養並指導那些趣味;(3)喚起以前沒有的新的興趣與趣味.」五是文學教育的內容.他採用年齡分期,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分配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例如幼兒前期(3-6歲)為詩歌、寓言、童話;幼兒後期(6-10歲)為詩歌、童話、天然故事(動物故事);少年期(10-15歲)為詩歌、傳說、寫實的故事、寓言、戲曲.六是文學教育內容的開發.周作人慨嘆「中國向來對於兒童,沒有正當的理解,又因為偏重文學,所以在文學中可以供兒童之用的,實在絕無僅有,但是民間口頭流傳的也不少,古書中也有可用的材料,不過沒有人採集或修訂了,拿來應用……」所以他希望能夠有一個開發小組,收集各地的民間文學資源,從古書中挑選可用的材料加以修訂,同時翻譯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然後編輯成冊,供學校和家庭使用.從上可以看出,周作人幾乎是對兒童文學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一個全面的闡述,不僅說明了兒童文學對於學校教育的重要價值,也提出了小學語文教育中文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內容資源的開發,尤其是他對兒童文學的價值、以及以兒童為對象的文學教育的目標和一些基本性質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