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細菌如何傳染兒童
擴展閱讀
員工如何從基礎學習 2024-09-28 19:17:03
省教育廳通知怎麼寫 2024-09-28 19:05:26
經典條件反應是什麼 2024-09-28 18:46:31

細菌如何傳染兒童

發布時間: 2022-08-23 00:28:21

A. 幽門螺旋桿菌怎麼傳播的

幽門螺桿菌在中國的感染率非常高,它本身是一個感染性疾病,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傳染。日常生活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
1、傳染一般通過糞-口途徑。一般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糞便里會有相應的細菌排出。如果這種糞便污染到水源或者污染到食物,或者飯前便後不洗手,它就可能會被另一個人攝入,然後就可能會傳染;
2、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唾液傳染。唾液當中也有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在團餐、桌餐的時候會對周圍人產生一些影響,而這種傳染大部分都是大人傳給孩子。很多家庭當中,父母一方如果感染,另外一方不一定感染,但是孩子被傳染的可能性非常大。在中國35%以上患者都是在兒童時期被傳染,而成人之間相互傳染的可能性相對比較小。
所以大家平時不要過度恐慌,但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最好能做到分餐。

B. 家庭成員患有幽門螺桿菌,怎麼避免傳給孩子

幽門螺旋桿菌是迄今為止人類胃部唯一發現的致病細菌,也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幽門螺旋桿菌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MAL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有著明確的相關性,因此,很多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朋友,就非常擔心,這個菌是如何傳播的,會不會傳給家人孩子?

其實,只要正確認識和對待這個幽門螺旋桿菌,大可不必太過驚慌,也可以做到有效避免家人間的相互傳染。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通常有兩種途徑,口口傳播,糞口傳播,口對口接吻,飯前便後不洗手,口對口餵食等都有可能使幽門螺旋桿菌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因此,對於杜絕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保持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給大家以下幾個小建議——

1.飯前便後要洗手,這是杜絕幽門螺旋桿菌糞口傳播的最好方式,洗手一定要遵循正確的方式,將手徹底洗凈,防止病從口入;

2.實施分餐:這里說的分餐,不是一定要像外國人那樣,或者吃食堂那樣,一人一盤子飯菜來吃,夾菜使用公筷,碗筷專人專用,這樣的做法,都可以有效地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的交叉感染;

3.戒除不良的餵食習慣,有些地區,還有對小兒嘴對嘴餵食,嚼碎了喂給小兒的習慣,實際上,這正是幽門螺旋桿菌傳播給兒童的途徑之一,對於這樣既不健康,也不衛生的飲食習慣,應該盡量的改進杜絕;

4.注意飲食健康:不要喝生水,特別是野外的生水,外出就餐盡量選擇衛生環境好的餐廳飯店,外出吃飯也盡量使用公筷母勺,這些健康衛生的飲食習慣,都要多注意保持;

以上幾個建議,不管是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的家庭成員,還是根治成功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都是避免幽門螺旋桿菌傳染,重復感染的有效衛生習慣,實際上,只要生活上多加註意,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幾率會大大降低,因此,大可不必太過擔心。

C. 母親有幽門螺桿菌,有可能傳染給寶寶嗎

實際上有很多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以後,都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特別是兒童,很多情況下,被傳染也不會感覺難受。所以,爸媽沒必要擔心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而專門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只要孩子沒有不舒服,就算查出來被感染,一般也是不需要治療的。

D. 家人有幽門螺旋桿菌會傳染給寶寶嗎生活中該如何進行預防

幽門螺桿菌可以傳染給小孩子,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小孩主要是根據一同用餐感染的。假如父母中有一人為因素幽門螺桿菌呈陽性,則被幽門螺桿菌感柒的一方,應當開展靠譜的抗幽門螺桿菌醫治,治療過程中應當用直接的廚具。假如父母兩平均身患幽門螺桿菌呈陽性,兩個人應當一同抗幽門螺桿菌醫治,治療過程中應當留意為小孩子給予直接的廚具。

針對家庭生活中的坐便器,洗漱台等位置,可以定時的用含碘或有效氯,含雙氧水的消毒液開展消毒,幽門螺旋桿菌在大自然很敏感,一般的消毒液都能夠消滅它。幽門螺桿菌可經消化系統傳染,可感染小孩,因此應日常留意安全防護,隔離措施,但不容易基因遺傳,日常應合理飲食,加強醫護,廚具應分離運用,搞好消毒措施,防止欠佳刺激性,運用抗菌素操縱,多可轉好,

E. 兒童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的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它的流行無明顯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2008年,中國多地爆發手足口病疫情,並有數十名嬰幼兒因此喪命。2009年時下,河南、山東等地又出現手足口病疫情,且已有數例患兒死亡。
手足口病雖可防、可治、可控,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及早預防。
春季是病毒最為活躍的時期,不止是手足口病,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也都開始有了「動作」。
病毒當前,該怎樣預防,怎樣與病毒過招?
長時間洗手、傢具消毒、勤通風、出門戴口罩,多做戶外運動都是很有效的遠離病毒的好辦法。
了解疾病:80%~90%病毒感染者都是兒童
沈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王萍說,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
另外,除了手足口病外,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也開始活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O二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劉春英分析,病毒感染通常都是以兒童為主要人群。一般來說,遭遇同樣的病毒感染時,抵抗力差、平時就容易感冒的兒童是易感人群。在所有的病毒感染中,兒童感染所佔的比例能在80%~90%左右。而在今年的手足口病中,發病人群更是以3歲以下為主。
認清症狀:看手足口處有無兩個以上皰疹
手足口病、輪狀病毒腹瀉、普通的扁桃體炎,這些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發的。劉春英副主任分析,多數病毒感染的前期症狀很像,可能都會有發熱、咳嗽、流鼻涕、腹瀉等症狀。但是不同的病毒會有不同的表現,以手足口病為例,伴隨著發燒、咳嗽等這些症狀外,還會有手、足、口三個部位的皰疹。劉春英認為,在臨床上,手足口病的確診標準是以手、足、口三個部位中,有兩個以上部位有皰疹。當寶寶發燒、咳嗽時,家長應該注意觀察手心、腳心、嘴裡這三個部位是否有紅色的皰疹。但也有個別寶寶的手足口病症狀不夠典型,暫時還沒有皰疹,但一般來說,皰疹在1~2天就能發出來,到時候就更便於觀察。
檢查項目:血常規、心肌酶譜、心電圖
如果懷疑寶寶患上了手足口病,該做什麼樣的檢查?
遼寧省人民醫院兒科主任胡國斌認為,手足口病的確診是比較直觀的,通常是觀察寶寶手心、腳心、嘴裡等部位的皰疹,根據大小形狀就能確診。但是,少數患兒會合並心肌炎、腦炎、腦膜炎,腦脊髓炎等,因此,要進一步做血常規、與心肌酶譜、心電圖、腦CT檢查。
預防措施:勤洗手、傢具奶嘴要消毒
劉春英建議,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不論是手足口病還是病毒性腹瀉,預防感染的方法都大同小異:只要掌握好個人衛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風、運動,病毒自然就會遠離你。
專家指出,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這15字口訣。
對於小孩子來講,因為自己做不到,所以講衛生的重擔就落在大人身上。王萍主任建議,在戶外玩的時候,大人要注意避免小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玩耍前後、飯前便後都要堅持洗手。另外,給寶寶餵食時,不要自己嚼過食物以後直接用嘴喂給孩子,每天陪著寶寶的同時也應注意做好大人的個人衛生。
很多人認為反復洗手太麻煩,劉春英主任認為,洗手對於殺滅病毒的作用很大。因此洗手並不是簡單的沖沖就完了,而要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將手上里里外外都認真地搓洗數次,一般來說,這樣的程序下來,洗一次手的時間得在1分鍾以上。
另外,小孩的玩具、奶嘴,這些每天與小孩密切接觸的物品也要經過認真消毒。寶寶的玩具、傢具,家長可以蘸些消毒水來消毒;而奶嘴最好每天都能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病毒直接通過口腔傳染給寶寶。
胡國斌建議,盡量避免將寶寶帶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如果去的話,給寶寶戴一個口罩也會有效地做好防護。通常手足口病以及病毒感染都愛「盯上」體質弱的寶寶,家長有必要、有意識地常帶寶寶去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比如選擇環境優美、空氣好、人又少的公園等地。

(一)加強醫療機構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做好傳染病預檢分診和診治。
1.根據病例臨床特徵,結合流行病學史,對手足口病病例進行臨床診斷。
臨床特徵: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症狀。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後良好,不留後遺症。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並發症。
了解流行病學接觸史有助於病例診斷,包括:當地幼托機構或學校有類似疫情,或病例與類似患者有接觸史等。發病對象以學齡前兒童為主。
2. 輕症病例以門診對症治療為主。對重症病例(出現神經症狀或心血管症狀等)應收住院,重點救治。
3. 強化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內交叉感染。醫院要落實預診制度,設立發熱與皰疹病例專門診室;重點加強醫院產房、兒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兒、嬰幼兒院內感染而導致嚴重後果。
(二)開展疫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掌握流行動態。
1.加強對托幼機構、學校等重點地區和人群的疫情監測和管理;深入醫療機構及時了解疫情,並鼓勵醫療機構主動報告疫情。
2.注意區別手足口病與病毒性腦炎,開展病毒性腦炎等相關疾病的監測與調查,確保流行病學調查的准確性。
3.手足口病流行地區要在托幼機構及小學加強晨檢工作,及時發現病例。發現患有皰疹的患兒,應立即動員家長對其進行家庭隔離治療,直至病癒方可返校。
4.托幼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
5.加強食品與環境衛生監督工作,減少手足口病經食品及公共場所傳播。
6.對新發病人應及時採集標本,進行病原學診斷。
(三)開展宣傳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在托幼機構、中小學、醫院等場所,開展飯前便後洗手、促進房間通風等相關內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關宣傳品,對群眾進行健康知識普及,倡導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建議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出現發熱、出疹等症狀及時就診,及時隔離。
(四)做好專業人員培訓和考核工作。
各地應對醫療機構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進行手足口病防治技術培訓。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依法開展對轄區內醫療機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導和考核。
春天剛剛到來,人們還來不及欣賞春天的色彩,手足口病的魔爪就向小寶寶們伸出。千千萬萬的小寶寶都沒能逃脫手足口病的魔爪,這個時候如何護理患病的小寶寶是最受關注的。下面小編把手足口病的護理對策送給每位家長。

1、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
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2、飲食營養
如果在夏季得病,寶寶容易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要適當補水和營養。
寶寶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
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可將維生素B 2 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 2 、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4、皮疹護理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
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F. 小孩細菌性感冒會傳染嗎

病情分析: 約兩歲半的女童,感冒兩天,有口服抗生素及中葯治療。發熱已退。 指導意見: 感冒是兒童很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可分為細菌、病毒性感染,以後者多見,並可聯合細菌感染。先發熱已退,建議繼續鞏固治療2-3天。抗生素最多可以使用1-2周。 嬰幼兒機體免疫力尚未健全,平常避免直接吹風受涼,飲食廣譜...,不挑食。適當戶外活動,依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

G. 如何教小朋友關於細菌的知識

疫情面前,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面對?如何教孩子認識病菌?

拜託了爸媽
03月04日 · 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
今年的開端可以算是相當難忘了,全國都被這肆虐的疫情陰霾所籠罩,全國人民都在家中隔離,不外出,不串門,一個原本熱鬧的春節,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度過了。我們每天都在關注新聞對疫情的報道,看著確診人數的增加,也關心著那些正在治療的病人動態。全國都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我們每個家庭能為國家出的力就是保護自己和家人,減少外出,學會預防,不給國家增加負擔。

作為家長,看到疫情的擴散和傳播如此迅速,首先想到的就是保護自家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免受病毒的侵害,保證他們的安全,這是家長最關切的事情。雖然春節無法出門,可我們的信息不受外界的阻礙,寫下這些知識,請家長務必轉達給孩子,這些與他們息息相關,讓孩子們都能有所了解:

病菌是什麼?

突如其來的疫情,每天被新聞傳播著,人心惶惶,家中的孩子看到大人緊張的表情,或許還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或許以為這個病情與自己無關,可是這次疫情的嚴重和猛烈,對孩子也會是很大的威脅。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孩子也明白這次的細菌到底是什麼。

細菌是一種很小的微生物,肉眼無法識別,可它們卻來勢洶洶,能強烈的入侵體內,讓我們發燒,無力,甚至危及生命。細菌無處不在,隨時可以傳播和蔓延,如果預防不得當,會滲入每一個空間。

病菌來臨,孩子如何自我保護?

孩子害怕生病,如果告訴孩子們細菌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他們也會感到害怕,但是家長更要孩子,細菌雖然如猛獸,但依然可以防護和阻攔,我們做好保護工作,就能讓孩子健康。

1、學著提高免疫力

要跟孩子說,免疫力是你們的盔甲,能把細菌阻擋在身體外,成為保護你們的武器,所以平時一定要有個好的免疫力,你們要規律作息,好好吃飯,不能挑食和偏食,要多吃瓜果蔬菜,更要經常鍛煉來加強體抗力,只有做到這些,免疫力這個鎧甲才能更堅硬不可摧。

2、要講衛生

之所以病菌能夠進入體內,就是個人衛生沒有做好防護工作。請告訴孩子們,你們的小手到處的摸爬滾打,上面布滿了細菌,不及時洗手就會讓這些小小的細菌順著手和嘴巴進入到體內,影響你們的健康。平時玩耍過後,吃飯前和如廁後一定要先洗手,把這些小細菌都統統「殺死」。洗手需要徹底,小細菌都很頑固,必須要強有力的搓手和深度清洗才能將這些縫隙中的細菌全部帶走,所以再洗手時,一定要仔細認真,不要給細菌殘留的機會。

3、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保護他人

我們要跟孩子說,病菌容易通過唾液和鼻涕傳染給別人,保護自己很重要,保護他人更重要,不能讓別人因為我們的疏忽也生病。我們要在打噴嚏的時候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嘴,防止口水噴濺到別人身上,把自己的唾液徹底消滅在自己手裡,這樣也會讓別人感到安心。

4、告訴孩子別害怕

孩子們天生膽小,可能這樣的生病會讓孩子恐懼,作為家長,我們要保護他們的身體,更要呵護他們的心理。親愛的孩子,請別怕,病菌再可怕,只要我們防護得當,那些小細菌就會無法作惡,再說了,我們那麼多的白衣天使,正在前方抵抗病菌呢。只要堅信,只要乖乖配合醫生的話,我們都會健康,我們乖乖呆在家裡不出門,等再出門的時候一定是春暖花開了。

孩子尚小,我們不能用專業的用語去傳達,就這樣告訴孩子們吧,不論怎樣,只要我們都團結在一起,病情很快就會過去,我們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共同努力,我們的祖國這次一定會平安順利戰勝疾病。

H. 家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孩子會不會被傳染上呢

經常有家長問到,家人查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孩子需不需要也去檢查有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由於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炎發生存在相關性,而且可能間接與消化道惡性疾病相關,所以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存在,常常讓體檢中查出這個菌的家長焦慮不已。

其實人群的幽門螺桿菌率相當高,全球有近50%感染幽門螺桿菌,我國兒童的感染率約在40~50%。而 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通過「口-口」途徑和「糞-口」途徑,也就是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通過家庭中共同居住的成年人或者兒童之間的相互傳染而來。

如何減少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 染機會?

1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避免成人對兒童的「口-口」餵食等。

2. 提倡分餐。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兒童可以使用單獨的餐具。

3. 家人之間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4. 坐便器經常消毒,或者設置兒童專用坐便器,減少「糞-口」途徑傳播。

5. 益生菌。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如雙岐菌、嗜酸乳桿菌、布拉氏酵母菌等,可以多食用應用益生菌酸奶。有研究顯示,長期食用含有這些益生菌酸奶可以使部分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被抑制或清除。

雖然兒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些防不勝防,但不意味著家人查出幽門螺旋桿菌,就要給寶寶查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者進行治療。

哪些兒童需要檢查且治療幽門螺旋桿菌:

1. 明確存在消化性潰瘍病(胃潰瘍或者十二指腸潰瘍)患兒;

2. 無法解釋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

3. 患兒的一級親屬有胃癌家族史;

4.患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淋巴瘤的患兒

5.以及未經查明的消化不良

而無症狀者,以及沒有任何危險因素(例如一級家屬沒有胃癌史,沒有消化性潰瘍症狀,無難治性貧血等)是不需要去檢測或者治療的。


兒童如何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對於兒童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方法的選擇,消化道內鏡和病理無疑是診斷的金標准,但是13-C尿素呼氣試驗和糞便抗原試驗在幽門螺桿菌的檢測中有著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更關鍵是無創,所以是兒童診斷幽門螺桿菌的首選無創性檢查。

(特約回答:消化內科張醫生)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感染Hp會有引發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的風險。甚至研究表明胃癌與幽門螺桿菌的長期感染也有很大的相關性。


現在中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比例50%以上,現在有很多家長比較關心,家中如有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幽門螺桿菌會不會傳染到家庭其他成員?特別是小孩?


下面就簡單介紹下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有 「糞-口 」傳播、「 口-口 」傳播和「 胃-口 」傳播。


「 糞-口 」傳播的根據是胃粘膜上皮更新脫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門螺桿菌必然會隨之脫落,通過胃腸道從糞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傳播感染。正常人體十二指腸液對幽門螺桿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一般情況下幽門螺桿菌不可能通過這一屏障在糞便中存活。但是研究發現從腹瀉和胃酸缺乏的病人糞便中可以培養出幽門螺桿菌。說明幽門螺桿菌在一定情況下是可以在糞便中存活的並通過糞便傳播污染。


「 口-口 」和「 胃-口 」傳播的根據是隨胃粘膜上皮細胞脫落的幽門螺桿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過胃—食道反流可進入口腔,滯留在牙菌斑中,通過唾液傳播感染。


通過上述介紹,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家中如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其它成員是有可能被傳染的。現在的統計調查也證明了這一點『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群居特點』。


那麼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呢?


幽門螺桿菌主要是「吃出來」的毛病,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避免感染和傳播幽門螺桿菌。例如飯前便後洗手,聚餐吃飯時使用公筷,飯前刷牙、飯後漱口、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對待兒童盡量避免咀嚼餵食,盡量避免親吻孩子嘴唇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斷幽門螺桿菌的傳播。


最後,是不是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都需要治療?


感染幽門螺桿菌,並不一定會引發消化性胃疾病,特別是針對14歲以下的兒童,如果檢查出感染有幽門螺桿菌,切記不可私下用葯,避免幽門螺桿菌產生耐葯性。應該到專業醫院檢查,遵從醫囑,針對需要治療的患者必須按時按量服葯,切記中途停葯。針對不需要治療的患者,也不必緊張,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還是可以在我們體內與我們和平共處的。

關於幽門螺旋桿菌,很多人知道它和胃炎,以及有可能跟一些消化道的惡性疾病有一定的關系,所以一聽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很多人就很緊張,以為自己成了胃癌的後備軍,還總是擔心傳染到孩子,甚至連跟孩子接觸都不敢了。

其實,幽門螺旋桿菌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口傳播,或者糞-口傳播,如果僅僅是日常跟孩子在一起玩,或者僅僅是接觸,把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給孩子的可能性並不高,那麼,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盡量避免孩子感染呢?

既然最主要的傳播就是口-口傳播,那麼為什麼我們一直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喂飯,尤其是嚼著喂飯,其實這就是原因之一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獨自吃飯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把食物分割成容易咀嚼的小塊,而不是自己嚼過了再喂給孩子。

除了這一點,還需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僅可以降低孩子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可能性,還可以降低孩子感染其他一些細菌病毒的概率,保護孩子的 健康 。

除了這些,不混用餐具,可以給寶寶使用專門的餐盤,勺子等,不混用刷牙杯,牙刷,同時還可以給孩子准備專門的坐便器,或者家中的坐便器要經常消毒,這些都是可以保護孩子盡量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

答案不是絕對的肯定,但是,不可否認,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孩子感染概率通常高於無家庭感染者的同齡人。

我們可以簡單了解一下幽門螺桿菌,其是唯一一個存在於胃內的細菌,胃酸的強酸性可殺死一般的致病微生物,但殺不死幽門螺桿菌。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與年齡增長成正比,且主要有兩大類增長模式:第一類是兒童期易感型,在兒童時期感染較多,10歲以後感染速度減慢,到了50歲感染率趨於平穩,70歲以後感染幾率下降,發展中國家多屬於這一類,例如我國。第二類為感染的均衡型,其感染隨年齡而增長,發達國家多屬於這一類。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口-口」(口對口的餵食或共餐)、「糞-口」(可從糞便中培養出HP,但尚缺乏充足證據表明糞口傳播的確定性)、「胃-口」(胃內容嘔吐或反流入口腔),主要跟密切接觸、暴露在共同的傳染源下有關,此外與遺傳因素也有一定相關性。有了傳染源,能不能致病還取決於其他因素:幽門螺桿菌的毒力及致病力和宿主(潛在被感染者)的免疫應答能力。

因此,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是否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必須要有一個傳染源,然後通過一定的傳播途徑,並且細菌有足夠的數量及足夠的毒力,在人體免疫力降低或不足時趁虛而入。

本期答主:張克慧 執業醫師

歡迎關注杏花島,了解更多有趣的 健康 知識!

因胃酸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大多數細菌受不了胃內環境,無法存活,但幽門螺旋桿菌卻很喜歡,可以寄居在胃內褶皺,隨著時間愈久大量繁殖,肆意破壞胃粘膜,引發胃病,並且如果不及時治療控制,就會一直陽性,處於感染狀態,傳染性也很強!


如何發現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是可以通過葯物治療來來控制的,以減少和避免再傳染他人,或持續感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最好是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一般是通過C14(碳14)呼氣試驗來檢測,方便快捷,早上空腹檢測,10幾分鍾出結果,陽性/陰性,無創無痛苦,但因為需要口服一片葯物,如果有備孕的想法要和醫生溝通,酌情選擇檢測時間。


另外如有胃部不適,口臭,空腔異味,反酸,胃潰瘍等症狀的也需要多注意,排查是否已感染了。


幽門螺旋桿菌的 傳染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通過,唾液,口腔分泌物,傳播,所以一旦發現自己/家人被感染需要適當注意,尤其老年人易感人群,避免嘴對嘴親吻孩子(最多見的感染原因)喂飯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以免互相傳染。

Hi,我是孩子王首席 育兒 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 育兒 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發、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幽門螺桿菌是唯一可以在胃內強酸環境下生存的細菌,其不但生存繁殖能力強,而且傳染性也是極強的。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各種胃病最主要的原因,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可以引起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有時幽門螺桿菌也可以潛伏在孩子胃內,當孩子抵抗力低下或者胃部有感染時,就可以引起胃部的各種疾病。

所以,當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時,不僅僅大人要做好防範措施,孩子也同樣要做好措施。具體如下:

1.做好隔離措施,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應該配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餐具、水杯、牙刷等生活就餐用品。家人的餐具應該定期煮沸消毒。

2.指導孩子做好手部衛生清潔,並鼓勵孩子用肥皂洗手,飯前洗手,上完廁所洗手等。防止病從口入,引起胃和腸道部的感染。

3.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應該禁止給孩子夾菜,口對口餵食,因為幽門螺桿菌不但可以存在於胃內,也可以存在於口腔內。當口對口給孩子餵食時,口腔內的幽門螺桿菌極容易轉移到孩子的口腔和胃內。

4.經常性的補充益生菌,調節胃腸內的菌群環境,像市面上買的酸奶飲品都含有很多的益生菌,可以促進孩子孩子的消化吸收,改善腸胃環境。

5.對孩子的餐具做到定期的消毒,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可以使用高溫煮沸的方法對孩子的餐具消毒,指導孩子正確的刷牙方式,保持口腔內的清潔。

幽門螺旋桿菌傳染途徑:人和人之前的親密接觸,如口對口接吻、口嚼食物喂孩子,和感染者共用盤子、碗,甚至是水杯,吃了被感染者唾液或者排泄物沾到食物,都可能感染上。在孩子免疫力低下的時候,比如胃粘膜抵抗力變弱的時候,是非常容易被感染上的。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家人一定要和孩子分開睡覺,減少其傳染的可能性。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高溫煮食、餐具消毒。幽門螺桿菌怕熱,因此,要喝燒開的水、煮熟的肉、消毒的奶。集體用餐時採取分餐制,家裡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宜選擇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食用常康樂益生菌殺菌。益生菌可以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所以平時給孩子吃一點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促進腸胃的消化吸收,提高腸胃免疫力,預防幽門螺旋桿菌。

只要我們生活中多注意一點,完全可以降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鍛煉,少食多餐,細嚼慢咽,少吃刺激性食物。

是會傳染的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及預防途徑

共餐易感染幽門螺桿菌 :這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重要途徑之一。這種方式容易把幽門螺桿菌傳給孩子。所以建議居家中最好搞好衛生。實行分餐制,患病者餐具、牙具等專人專用,不要和寶寶親吻、盡量減少接觸寶寶的時間。

保持口腔衛生 :幽門螺桿菌還常存在於帶菌者的牙垢與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換牙刷是預防該菌感染、預防胃病與胃癌的重要措施。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主要症狀表現

腹痛: 因胃和十二指腸黏膜損傷,有些患者還可出現反復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狀。

反酸: 幽門螺桿菌會誘發胃泌素大量分泌,導致胃酸過多。表現為反酸和燒心。

口臭: 幽門螺桿菌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內發生感染。可能導致口氣重。嚴重者往往還有一種特殊口腔異味,無論如何清潔,都無法去除。

飽脹感: 食後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狀,如噯氣、腹脹、反酸和食慾減退等。


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

此外須知,幽門螺桿菌不可自愈,發現腸胃不適,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消化科做幽門螺桿菌檢測,如不正規治療會陪伴終身,並能在家庭成員中造成交叉感染。而應在醫生指導下。經過規范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才可以得到徹底根治。

家中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家中還有孩子,孩子會不會傳染上幽門螺旋桿菌呢?首先,孩子並不是幽門螺旋桿菌的絕緣體,在共居共餐的環境下,當然是有可能將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給孩子的。但如果進行適當的防護措施,這種傳染的幾率也會大大減少,大可不必太擔心。

幽門螺旋桿菌在家庭成員間如何傳播?

要想避免幽門螺旋桿菌在家庭成員之間的傳播,首先我們介紹一下幽門螺旋桿菌是如何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的。

在家庭成員之間,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口口」傳播,一個是「糞口」傳播;比如說嘴對嘴餵食,嘴對嘴親吻,都有可能通過口口傳播這個致病菌,有些人擔心共餐的傳播,當然也是有一定幾率的,但共餐傳播的幾率相對較小,也與被感染者的易感性,免疫力等方面息息相關;所謂糞口傳播,主要是因為人類的糞便中往往帶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源,而過不注意衛生,比如便後不洗手,就容易將幽門螺旋桿菌通過沾染細菌的手,傳染給其他人。

如何避免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給家中兒童

明白了上述傳播途徑,關於如何避免幽門螺旋桿菌在家庭成員間的交叉感染,給大家幾點小建議——

1. 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都要養成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勤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還要正確的洗手,對於家庭中的馬桶,洗手台等部位,可以定期的用含碘或含氯,含過氧化氫的消毒劑進行消殺,幽門螺旋桿菌在自然界很脆弱,一般的消毒劑都可以殺滅它。

2. 適度分餐:很多人都說,有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分餐!分餐當然是好的,但如果家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較為反感,可以採用適度分餐的方式,比如碗筷每個人專用,吃菜用公筷,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減少幽門螺旋桿菌的交叉感染,又避免了徹底分餐導致的不習慣和尷尬。

3. 避免不良習慣: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一定要避免對家中的兒童嘴對嘴餵食,嘴對嘴親吻等行為,這些行為不但容易傳染幽門螺旋桿菌,其他的病菌也容易隨著這樣的做法傳染給兒童。

I. 怎樣防止孩子感染細菌

勤洗手。寶寶喜歡到處抓,在不經意間寶寶小手手上已經沾滿了細菌,會通過嘴巴吃到腸胃裡,很容易引起各種疾病。所以要勤洗手,最好是進門就洗手,用適合的香皂清洗效果會更好。

勤剪指甲。指甲長了,指甲縫里會殘留很多細菌,有時候洗手洗不掉,這些細菌也會吃到身體里,從而引起疾病。所以要勤剪指甲,及時趕走細菌,給寶寶一個健康干凈的環境。勤剪指甲還有個好處就是不容易斷。

勤換衣服。寶寶在外面摸爬滾打半天,衣服盡管看上去不臟,但已經隱藏了無數的細菌,最好每天給寶寶換套衣服,尤其是在睡覺前把外套脫掉,換上睡衣。

不在人流集中的室內場所玩耍。人多加上室內空氣流通不暢,寶寶很容易感染細菌,而且這些細菌在體內停留好幾天,引起其他疾病。

攜帶專用餐具。外出就餐時寶媽盡量攜帶寶寶專用餐具,同時攜帶兒童餐桌椅罩,防止隱藏在椅子縫隙內的細菌侵襲。

少去乘坐超市購物車或者自帶墊子。現在去超市購物時,寶媽們總喜歡把寶寶往購物推車里一放,就開始購物。熟不知購物車里隱藏很多細菌。超市人流量大,使用頻率非常大,很容易感染細菌。最好是不坐超市購物車,如果要做盡量攜帶一個干凈的墊子。

泡溫泉或者游泳要選擇人少、干凈的地方。溫泉和游泳館這些地方雖然限制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進入,但是並沒有健康體檢,而且水的更換消毒也不是很勤,寶寶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