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行為功能障礙有哪些
擴展閱讀
怎麼零基礎學政治 2024-11-16 21:39:05

兒童行為功能障礙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21 13:06:35

⑴ 幼兒行為障礙的現象有哪些及其治療方法

兒童的行為障礙,大多是因為不良環境、家庭及學校教育不得法,而使兒童產生異常心理後形成的。

課堂上的搗亂行為

有這種行為的孩子與多動症孩子不同,他們是有意惡作劇、出洋相,發出各種聲音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對這種孩子,你越批評,越給予注意,他的行為越難以克服。最好的辦法是在他們搗亂時不予過問,在平時多表揚少批評。給他們其他表現自己的機會,如體育、表演等。

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就是不聽話,你叫他朝東,他偏往西。在孩子3歲以後,往往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但隨年齡增長,辨別是非好壞,就能講道理了。有的兒童逆反心理越來越嚴重,表現出不順從。對於7歲不聽話的孩子要進行訓練,首先在活動和游戲中按命令或游戲規則去做。如果他不能聽,則停止游戲。

破壞行為

有的兒童將鍾表玩具拆開,是因為好奇,但有的孩子拆毀東西的心理是破壞。他們可以將物品向牆上擲,打破玻璃窗或燈泡,對別人的哭泣或忿怒感到有趣。

造成孩子有破壞行為的原因很多,如兒童受到欺侮和嘲笑時不敢公開表示反抗,受到挫折時難以表達和發泄等,積累多了就會有異常的表現。

對有破壞行為的兒童,要給予更多的愛和關注,引導他們把精力用於做好事上,使他們因做好事而受到人們的贊揚。

偷竊

成人要正確分析孩子拿東西的行為,特別是幼兒,他們還沒有樹立道德概念,父母的東西,他們拿來吃了。用了,把錢花了,他們不一定覺得有什麼不妥當。把幼兒園的東西拿回家,是因為他們還不懂這東西是別人的。如果孩子經常偷竊,或這種行為的基礎是某種消積情緒,就可考慮這是病態的行為,應及時加以矯正。有偷竊行為的兒童需要的不是某件東西,需要的是情感和關注。大人要更多地給予他們關心和愛護,讓他們感到溫暖體貼。

說謊

兒童說謊除了是模仿大人以外,還有心理上的因素。例如說謊可以表現自己,受到別人的羨慕,誇耀於人;說謊可以使自己擺脫困境;當說實話會受處罰時,孩子會選擇說謊。說謊的孩子敏感、膽小、獨立性差。家長要使孩子認識到,他們遇到的困難,做錯了的事,等等,都算不了什麼,最不好的事情是說謊。一個人難免會犯錯誤,考試不及格也不可怕,而說謊是最糟糕的。說謊、欺騙往往是行為障礙的最初表現,家長給予重視,及早糾正這一心理行為障礙。

⑵ 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表現

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表現

兒童在生長發育期,爸爸媽媽們除了要注意孩子身體的發育,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有些孩子的心智發育水平在同齡孩子面前會顯得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平時及時的觀察和預防。啟稚搖籃的專家告訴您一些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異常的五大障礙表現。

1.五大心智障礙

智力發育障礙

在發育期間兒童的智能顯著低於同齡兒水平,同時伴有明顯的社會生活適應能力障礙,這種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滯,有的孩子有很特別的面容,還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這種情況應馬上到醫院去檢查,以盡早治療。

學習障礙

這種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顯的語言和運動發育上的問題未引起重視,小孩主要表現為閱讀障礙,拼寫障礙和運算障礙,因此學習成績差。若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進行特殊矯治。

缺陷多動障礙

這類小孩智力正常,表現為不分場合的多動,但注意缺陷是實質問題,由於注意缺陷影響聽課效果,所以學習成績很差,這種情況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矯治。

語言發育障礙

小孩理解語言和說話延遲或理解和說話能力不如正常兒,智力發育在正常范圍,應盡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語言訓練。

發育協調障礙

這種小孩自幼運動發育落後,大運動,精細運動不協調,平衡功能也很差,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書寫困難,甚至口腔、舌體等運動不協調還可導致進食、說話和閱讀困難,智力發育可在正常范圍,如發現自己的小孩有這類問題應也盡早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進行訓練。

2.其他行為問題

(1)吸吮手指

嬰兒吸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現象,以後隨年齡增加,對外界環境的興趣增加,對自身刺激的注意力減少,吸吮手指的行為會自行消退。一歲後,若小孩仍然經常吸吮手指則屬一種不良的行為表現。造成這種行為不消退的原因有:與人交往、玩耍過少,飢餓時未及時哺乳等。

專家建議:

在小孩出生後就應經常給小孩講話,因2-3個月的小孩特別喜歡注視正在說話的人臉,並對說話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進行模仿,當小孩5個月會抓物體和對外界環境的興趣明顯增加時,應經常給小孩玩玩具,並常帶他們到戶外去玩,去接觸其他小孩,飢餓時應及時哺乳等。總之在他們醒著的時候應有豐富多樣的生活環境,這樣他們才會將對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漸轉向周圍世界。

(2)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發生於3一6歲的小孩,症狀可持續至青春期。咬指甲的發生常與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過度緊張等有關。多數兒童可隨年齡增加自行消失,少數人可持續至成年期。

專家建議:

防治這種不良習慣主要應改善和消除造成兒童精神情緒緊張的一切因素。嚴重者或較大兒童應到醫院進行矯治。

(3)倔強

2~3歲小孩,在意志開始發展的早期階段有一些違拗和反抗心理屬正常行為,對不利於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絕也是正常現象, 但3~4歲後隨語言、思維、社會情感的發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漸增強,調控情緒的能力增加,這種違拗和反抗行為會逐漸減少,在這年齡階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現出強烈的'違拗和反抗行為,或毫無道理地固執要求他想要做的事,拒絕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則為不正常行為。平時過於嬌慣寵愛孩子,稍不如意就滿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小孩,對小孩的正當要求過於冷漠等都可導致小孩產生強烈的違拗和反抗心理。

專家建議:

防治的關鍵在於改善家人教養孩子的態度,要關心孩子成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對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原則性,避免過多責罰。

(4)依賴行為

不同年齡的兒童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尤其在嬰幼兒時期是正常現象,但過分依賴與年齡不相稱時則為不正常行為。家庭成員的過分照顧是造成兒童依賴性的最主要原因,相反,缺乏照顧,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足夠的支持和教養或對小孩要求過高,使小孩屢受挫折,不能形成有關獨立成功的經驗都可能導致小孩不正常的依賴行為。

專家建議:

防治的重點在於從小應鼓勵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提過高要求。小孩能獨立完成的事,成人應少幫助,讓其從中獲得獨立成功的經驗,小孩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5)退縮行為

在陌生的環境中有短暫的退縮行為對兒童來講是正常現象,若過分怕生,不願到公共場所去玩或隨父母去親朋家中做客,從不主動與其他兒童交往,平時表現孤獨退縮、膽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獨自玩。但可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與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數兒童可隨年齡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專家建議:

防治的關鍵在於從小應多給小孩提供充分的、各種形式的交往機會,讓小孩多與周圍的人,尤其小朋友接觸。

;

⑶ 什麼叫兒童多動症

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疾病。主要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並伴有小動作不斷、不能靜坐,做事拖拉馬虎,丟三落四的症狀,嚴重還會出現情緒障礙,沖動易怒沒有危險意識,記憶力低下以及學習困難甚至厭學。


⑷ 兒童常見的行為問題有哪些

一般而言,我們將兒童的心理問題分成一般性及特殊性二類。一般性的問題如:口吃、尿床、逃學、不吃飯、說謊、好動等;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適應障礙、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也許你會說,你所碰到的問題不只這些。的確;孩子的問題並不只以上所提及的。然而我們列舉這些常見的心理疾病,並不是想對兒童的心理問題加以分類,而是想讓父母親了解孩子出現哪些行為時必須注意、甚至治療。
自閉症
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
產生自閉症可能的原因有:遺傳、腦傷以及父母對子女冷漠的管教態度等。其治療方法,積極方面:應注意自己的管教態度、適時提供愛及關懷、並妥為設計適宜的學習環境。消極方面:則應給予行為治療,例如用代幣學習或社會性增強等方式來建立自閉症兒童的人際關系,飲食行為等。
過動兒
活動量過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東跑西、爬上爬下、話多、手勢多、父母或老師往往非常討厭這種孩子,他們有時會認為這些孩子是故意搗蛋的。
一般而言,這些孩子的特徵有:
·注意力難以集中。
·肌肉協調不良。
·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
·情緒不穩易發怒。
·過度敏感。
兒童過度好動的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家庭壓力太大、二是輕微的腦部受損、另一種是天生就屬於活動型的孩子。
治療可分成二部分,積極方面應盡量減低家庭壓力,懷孕時不要亂服成葯;消極方面則可使用鎮靜劑,降低孩子的活動量(但不宜長久服用),在教學上則盡量安排消耗體力的或簡單的活動,並時時給予必要的增強。
恐懼症
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矯正上應盡量避免危言恫嚇;如果過度恐懼可以服用輕微鎮靜劑減低其恐懼程度,然後再使用系統敏感消除法除去其恐懼。
如果您的孩子沒有以上的狀況,那就恭喜你,如果有;也不要過度擔憂,及早治療可以讓孩子未來充滿希望!

⑸ 兒童有哪些心理障礙

兒童有哪些心理障礙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心理障礙,患上心理障礙的兒童表面上看來很正常,與其他兒童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在性格、情緒、注意力等方面與正常兒童有很大的差別。兒童的心理障礙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焦慮症

這是最常見的兒童情緒障礙。表現為焦慮不安、心神不安、坐立不停、心煩意亂、無心學習及作業、無心參加文體活動。除了這些焦慮的心情和不安寧的外表外,還見有心悸、氣喘、出汗,甚至腹痛、惡心嘔吐及頭痛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兒童焦慮患兒常有認真仔細、膽小多疑的性格,在某些精神因素如親人重病、意外事件或學業失敗等誘發因素影響下而發病。

2、多動症

主要表現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或思想開小差,非但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課,作業不能認真完成,就是游戲時也有始無終,東闖西鑽,擾亂別人,即使是看最有興趣的卡通片,也是忙碌不停,不能專心看完。兒童多動症的患兒,形如頑皮兒童,但二者卻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頑皮兒童對自己感興趣之事注意力非常集中,且行為有目的、自控能力很好。

3、學習技能障礙

這是感知統合失調引起的。這些患兒形如多動症,但學習困難比多動症更為嚴重。因為他們的.學習技能發生問題,除了多動症狀外,還發生倒讀、倒寫,計算困難等症狀,他們常將「P」寫成「B」,將「E」寫成「王」,還會把「月亮」叫成「亮月」,將「十」當作「一」運算,將「×」當作「+」運算。如此顛倒紊亂,學習困難勢在必行。

4、抽動症

兒童抽動症是不自主的、反復的,一小群肌肉快速抽動為主要症狀的兒童心理障礙。表現為無目的地擠眉、眨眼、吸鼻、努嘴、點頭、伸脖、踢腳、扭動手等動作,有人還不斷發出怪聲。這些怪現象入睡後消失,緊張時加劇。他們這種症狀不是腦部疾病引起的,因為沒有腦電圖異常。這種症狀是在膽小、多慮的性格基礎上受了若干刺激以後所發生的。

5、強迫症

有的患兒會不停地洗手,多次檢查門戶是否關上,反復整理書包等。另有一些患兒卻不斷地想一些問題,如2+2=4對嗎?會不會等於3,為何一定等於4而不是……這種多次重復想某個問題或做某些動作,稱為強迫思想或強迫行為。患兒自知不對卻無法控制,稱為強迫症。

6、學校恐怖症

患有學校恐怖症的患兒,平時往往是優秀學生,他們學習認真、主動、學習成績優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很嚴,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值也很高。他們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中,一旦某次學業失敗即會出現不敢去學校,不敢見老師與同學的情緒。於是每天上學之前會出現心神不寧,不斷跑廁所去小便、大便,哭著要求不去學校。若勉強送去上學後,在教室里如臨大敵一樣難受,坐不寧,聽不進,還會出現肚子痛、嘔吐,最終不是逃離學校就是被老師送去急診求醫。奇怪的是這些孩子得到病休或在雙休日就一切正常,故常被懷疑是學了壞樣,想賴學,於是採用嚴厲手段令其上學,最後患者會因焦慮、恐怖得實難忍受而尋死覓活。

另外還有一些兒童心理障礙的表現:

(1)被害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或家人受到打擊、陷害、監視、圍攻,或在食物中放了毒,或者財物被竊等。常見於精神分裂症、中毒性精神病。

(2)物理影響妄想:患者堅信自己的精神活動被人用雷達、無線電、超聲波或某種儀器所操縱,使他有各種不舒適的感覺。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3)誇大妄想:患者認為自己有驚人的能力、大量的財富、很高的職位、許多發明創造等。常見於精神分裂症、躁狂症、葯物中毒性精神病、麻痹性痴獃等。

(4)罪惡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認為自己犯了嚴重錯誤和罪行,以致和人民遭受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5)關系妄想:患者把與他無關的一些現象認為與自己有關,並堅信不移,如刮風下雨都與他有關。

(6)鍾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已被異性愛上了,並有相應的行為,如寫信、打電話、約會等以表示愛情,雖遭拒絕仍不灰心。多見於精神分裂症。

(7)嫉妒妄想:患者認為自己愛人對他不忠實,總懷疑愛人與他人有不正當男女關系。多見於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

(8)疑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雖經多方證實並無此病,但他仍堅信不疑。見於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病。

(9)虛無妄想:患者認為世界上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假的,連自身也不存在,只是一具空虛的軀殼。多見於更年期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10)變獸妄想:患者確信自己變為某種動物,如狗、豬等。

兒童心理障礙的發生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那些父母不和或者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心理障礙。另外,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也是兒童心理障礙的一大誘因,學校環境對兒童心理障礙也有一定的影響。

預防兒童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

1.培養興趣,積極參加戶外活動。

2.學會交往,處理好人際關系。

3.增強自信,多將想法付諸行動。

4.穩定心態,坦然面對困難。

5.知足常樂,不要追求完美。

6.加強修養,避免劣性刺激。

;

⑹ 兒童多動症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1.注意缺陷:主動注意保持時間達不到患兒年齡和智商相應的水平,是多動障礙的核心症狀之一。這種小兒的注意很易受環境的影響而分散,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因而,他們在玩積木或上課時往往也顯得不專心,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注意對象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好像是因為注意到新的事物而對原來的事物失去興趣。

2.活動過多:多數患兒從幼年起就格外好動。在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中,活動量和活動內容明顯增多,在需要自我約束或秩序井然的場合顯得尤為突出,是多動障礙又一核心症狀。

3.沖動性:多動兒童由於缺乏克制能力,常對一些不愉快刺激,作出過分反應,常做出不假思考的舉動,易激惹,不顧後果,破壞東西。表現為幼稚、任性、自我剋制力差、容易激惹沖動,易受外界刺激而興奮,挫折感強。

4.學習困難:多動症兒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於注意有缺陷和活動過度,仍給學習帶來一定困難,影響了患兒的課堂學習效果及完成作業的速度與質量,造成學業不良,學習成績與智力水平不相符。

5.神經系統異常:半數患兒存在精細動作、協調運動、空間位置覺功能缺陷。動作技巧方面笨拙,如翻手、對指運動、系鞋帶和扣紐扣等都不靈便,左右分辨困難。

⑺ 兒童時期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有哪幾類表現

(1)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兒童多動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障礙、沖動、活動過度,並伴有學習困難和社會適應力低下的一組兒童行為異常癥候群。患病率約占學齡兒童總數的3%~5%,男孩多於女孩。通常起病於7歲前,主要表現為:①認知方面。注意廣度狹窄、抗干擾性差、不能預見行為後果。②情緒方面,易興奮,缺乏對沖動的控制力。③行為方面,以多動並伴攻擊性行為為主。④人際交往方面,與家長、教師和同伴關系不良。病因復雜,常為遺傳、腦損傷、鉛中毒、心理社會因素和不良家庭環境等多因素的綜合作用結果。防治關鍵是提高家長、教師對該病的認識。雖然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發生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確,但對該症的發展和結局有影響的結論是肯定的。家庭不和睦、單親家庭、教養方式不當、早期母子情感剝奪、寄養等,都可能增加ADHD的發生幾率,進而影響兒童行為、情緒的發展。因此,ADHD的干預需要家庭、學校、專業機構三方面的公共努力,開展心理治療、教育和行為訓練結合的綜合性矯治,重點是提供行為指導。行為治療多通過正強化法,幫助其建立一些適應良好的行為。也可採用感覺統合訓練、生物反饋訓練等方法。治療同時,應取得父母、教師的的充分理解、參與和配合。例如,可故意忽視其一些問題行為的表現;相反,一看到良好的行為表現即給予鼓勵,引導其逐步強化這些行為。
(2)學習障礙,是一組以閱讀、書寫、拼字、表達、推理、計算能力等特殊性學習技能獲得困難為主要特徵的綜合癥候群,包括閱讀障礙、數學/運算障礙、書寫障礙、非特定性學習障礙等。患兒不存在智力低下和視聽覺障礙,亦無環境和教育剝奪及原發性情緒障礙。學齡兒童檢出率約為3%~8%,男多於女,小學低年級相對高發。典型表現為:①一門或多門功課成績低下;②閱讀、計算,拼寫困難。手眼不協調;③多動,注意力不集中;④自我意識低下,繼發一系列情緒問題。學習障礙的防治重點是早期預防和干預,包括:加強圍產期保健,避免可能造成的腦損傷;正確開展早期教育;及早對家長開展心理咨詢與指導。教師、家長對兒童表現出的學習困難容易發生誤解,使兒童受到不當對待或責罰,對其人格成長與心理健康影響很大。許多患兒得不到適當教導,學業受挫折,造成中途輟學,甚至因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對學習障礙患者應持接納、鼓勵態度,接納其缺陷,重視他/她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勢能力;改善患兒的自我意識,增強自信心和學習動機;根據其障礙性認知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性治療。應盡可能取得家長、教師的配合,避免因要求過嚴而導致自暴自棄。採用教育性治療、心理輔導、游戲性行為治療和社會技能訓練等綜合矯治手段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3)拒絕上學,也稱"學校逃避"或"不登校",其意均指因不同的身體主訴而不能規律地堅持上學,屬較嚴重的情感障礙。患兒約占學齡兒童的l%~5%,年齡偏大(如出現在初中階段)。拒絕上學實質上意味著該生的就學失敗;其社會功能、情感發展也必然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拒絕上學與焦慮障礙、社交恐懼症、適應性障礙、節律性睡眠障礙、抑鬱等情緒-行為障礙有關,但相當多的患兒可伴有以下症狀:①不明原因的疲勞、積極性低,②注意力和記憶功能低下。③頭痛、眩暈、情緒不良等神經症狀;與兒童慢性疲勞癥候群相類似。多數患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兒童可有明顯的學校功能破壞和社會活動降低,不能維持日常生活和到校學習。這意味著兒童慢性疲勞綜合征(childre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CFS)也是導致學生拒絕上學的可能原因。日本文部省2002年報道,約2.8%的日本初中生因患CCFS而導致拒絕上學。

⑻ 兒童行為障礙有哪些表現

行為障礙又稱行為過失。兒童與少年行為障礙包括習慣障礙與行為障礙。習慣障礙主要表現在身體方面,例如吸吮手指、咬指甲和手淫等。行為障礙指與環境有關的行為,如多動症、好攻擊行為和過分依賴等。兒童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
(1)孤獨與遲鈍:這種孩子常不合群,對集體或游戲均不感興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所以表現冷淡,少說話,反應遲鈍。

(2)恐懼和膽怯:與勇敢的孩子相反,恐懼和膽怯的小兒怕黑暗,怕空曠,怕見生人,怕獨處一室。這種恐懼緊張往往造成失眠、夢魘、易哭、懦弱和缺乏自信。

(3)固執與韌性:孩子表現為對抗的態度,稍不遂意即哭鬧、打滾、以拒食來表示反抵。堅持自己無理的要求。

(4)暴怒:孩子脾氣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鬧、叫喊、扔東西、踢人、咬人、以頭碰牆等。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是孩子哭叫一二聲或大哭之後,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紺,隨之抽搐或「昏死」過去,好一會才恢復過來,醫學上稱為屏氣發作。

(5)頑固性習慣:表現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摸弄生殖器而致手淫等。本來吮吸動作系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反射。但如果隨其發展成為一種不良習慣。如吸吮橡皮奶頭,將手指放入口中以獲得吮奶樣滿足,久之即可成為頑固性習慣

⑼ 兒童多動症的表現有哪些

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是兒童多動綜合征的簡稱。兒童多動綜合征即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綜合征。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動過多(部分病例無活動過多的表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沖動任性,並常伴有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 目錄 概述 臨床表現 多動症兒童的特徵 病因學 發病機理 診斷 家庭護理 治療 對待方法 預後 中醫辨證 相關書籍 案例分析 展開 編輯本段概述 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多動綜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又稱腦功能輕微失調或輕微腦功能障礙綜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礙(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這類患兒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表現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沖動以致影響學習成績。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使家長和老師感到困難。有人把這種失調比喻為一個交響樂失去協調性及和諧性。因外資料報告患病率約為5~10%。國內也認為學齡兒童發病者相當多,約佔全體小學生1~10%。男孩遠較女孩多。早產兒童患此病較多。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多數患兒自嬰幼兒時期即易興奮、多哭鬧、睡眠差、餵食較困難、不容易養成大小便定時習慣、隨年齡的增長,除活動增多外,有動作不協調,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時間很短,知為無目的,情緒易沖動而缺乏控制能力,上課不守紀律和學習困難。患兒智能正常,但因精神集中,聽覺辨別能力差和語言表達能力差,學習能力較一般低。臨床症狀以學齡兒童較為突出:上課時話多、小動作多、激動、好與人爭吵;行為目的不明確,如拿人東西,有時不避危險;在集體活動中不合群;在家長面前倔強、不聽話、冒失、無禮貌。有些患兒採取迴避困難的態度,變得被動、退縮。年齡增長後,不少兒童出現學習困難,雖然多動症兒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於以上症狀,仍給學習帶來一定困難。部分多動症兒童存在知覺活動障礙,如在臨摹圖畫時,他們往往分不青主體與背景的關系,不能分析圖形的組合,也不能將圖形中各部分綜合成一整體。有些多幼兒童將「6」讀成「9」,或把「d」讀成「b」,甚至分不清左或右。前者的改變,屬於綜合分析障礙,後者屬於空間定位障礙。他們還有誦讀、拼音、書寫或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困難,多動症兒童未經認真思考就回答,認識欠完整,也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此外多動患兒常顯示一些固定的神經系統軟症狀,如翻掌、對指試驗等呈陽性。 兒童多動症 一般來講,多動兒童的臨床症狀波動有時與兒童所處場合不同,從事的活動不同有關。多動兒童在做作業,從事重復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動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時,其注意力的維持最困難。有吸收力、新的情況五或不熟悉的環境中多動症的症狀可減輕。在連續而直接的強化程度下比局部的和延遲的強化程序,注意力的維持情況明顯好些。在指導與經常重復的情況下,兒童多動症完成任務,其注意力的維持問題不大。在沒有特別嚴格的規范和嚴格的紀律要求遵守的地方,多動兒童與正常兒童區別不大。其症狀隨情景而波動的現象說明了多動兒童表現的症狀嚴重程度受環境的影響,並與其有高度的相互作用。 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行為問題。本症有兩大主要症狀,即注意障礙和活動過度,可伴有行為沖動和學習困難。通常起病於6歲以前,學齡期症狀明顯,隨年齡增大逐漸好轉。部分病例可延續到成年。表現為: (1)注意障礙(又稱注意缺陷障礙):注意障礙為本症最主要的表現之一。患兒主動注意減退,被動注意增強,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注意對象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做作業拖拉,不斷地以喝水、吃東西、小便等理由中斷,做作業時間明顯延長。有些患兒表現為凝視一處,走神,發呆,眼望著老師,但腦子里不知想些什麼。老師提問時常不知道提問的內容。注意障礙是本症必須具備的症狀。 (2)活動過度:活動過度為另一常見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明顯的活動增多,過分地不安靜,來回奔跑或小動作不斷,在教室里不能靜坐,常在座位上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話多,喧鬧,插嘴,惹事生非,影響課堂紀律,以引起別人注意。喜觀玩危險的游戲,常常丟失東西。多動有兩種類型:一是持續性多動。患兒的多動性行為見於學校、家中等任何場合,常較嚴重。二是境遇性多動。多動行為僅在某種場合(多數在學校),而在另外場合(家中)不出現,各種功能受損較輕。 (3)沖動性:情緒不穩,易激惹沖動,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過度興奮,易受挫折。行為不考慮後果,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事後不會吸取教訓。 (4)學習困難: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低下。多動症患兒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學習困難的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出現學習困難的時間,決定於智力水平及多動症的輕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嚴重多動症患兒在學齡早期就可出現學習困難。智力水平較高、多動症狀較輕的,可在初中階段才出現學習困難。 (5)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有半數左右患兒可見有神經系統軟體征,表現為快速輪替動作笨拙,共濟活動不協調,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指鼻試驗陽性,精細運動不靈活,部分患兒可有視覺-運動障礙、空間位置覺障礙等。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ADHD), 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征 , 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為異常疾病 . 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沖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 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國外報道在 5%~10% 之間,國內調查在 10% 以上,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多動症的幾率較高,大約在 60% 以上。 編輯本段多動症兒童的特徵 注意渙散 至少具備下列之中的3項: 1.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 2.上課常常不聽講。 3.注意力容易隨境轉移。 4.很難集中思想做功課和從事其他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難堅持做某一種游戲或玩耍。 沖動任性 1.往往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2.過於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 3.不能有條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聲叫喊。 6.在游戲或集體活動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輪換。

⑽ 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有哪些

幼兒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有:
(1)多動症;(2)社會行為問題,包括愛發脾氣、好打架、爭吵、說謊、嫉妒、搞惡作劇、不能和別的兒童友好相處、有破壞行為、偷竊等;
(3)性格和情緒問題,包括任性、自私、固執、嬌氣、膽怯、退縮、易哭泣、懶惰、自卑、過分敏感、過度幻想等;
(4)神經功能障礙,包括排泄機能障礙、言語障礙、睡眠障礙、強迫行為、神經緊張等;
(5)不良習慣,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聳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
(6)意志力薄弱,挫折耐受力差,表現為怕苦怕累,害怕困難,遇到困難退縮、束手無策和依賴成人,受不了委屈、責備、批評等挫折打擊;
(7)學習上的問題,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應遲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