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膠質瘤葯物有哪些
擴展閱讀
期權知識講座鄭州 2024-09-29 03:32:16
卡點歌詞怎麼操作 2024-09-29 03:14:02
雙喜軟經典怎麼區分真假 2024-09-29 02:57:20

兒童膠質瘤葯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21 05:53:58

㈠ 我的小姨得了腦干膠質瘤!哭求各位醫生專家來看一下!!!

20-40歲則以星形細胞瘤、垂體瘤、腦膜瘤、聽神經瘤等較多見。30-50歲則以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轉移瘤等較多。
腦膠質瘤(Glioma)是腦神經膠質瘤的簡稱。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垂體腺瘤是原發於腦垂體上的腫瘤。
膠質瘤來自神經系統支持組織,屬外胚葉腫瘤。很多膠質瘤其瘤細胞與成熟的或未成熟的膠質細胞相似。其臨床表現有:1)星形膠質細胞瘤
這是膠質瘤中最多見者,占膠質瘤的51.2%,本病在成人中最常見發生部位是額頂、顳葉等,兒童多發生在小腦半球b星形細胞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若腫瘤位於在大腦半球,其臨床特點則多出現癲癇、肢體癱瘓及感覺障礙等,顱內壓增高征出現較晚,故有長期癲癇發作而無其他體征者。如生長於小腦,則將產生小腦損害的症狀與體征,如共濟失調、眼球震頓、輪替動作障礙等;當其壓迫第四腦室,即可使顱內壓增高,引起頭痛、嘔吐,視神經孔頭水腫等症狀。發生於兒童的星形細胞瘤40%位於小腦半球,位於腦干者約佔10%,後者首先表現腦干腫瘤的各種臨床表現,如交叉性麻痹等。有時亦可影響小腦而出現相應的症狀、約3%星形細胞溜在X線平片上見腫瘤鈣化灶。

2)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
本病為成人大腦半球常見的腫瘤,占膠質瘤的23.5%,多發生在40歲左右的成年人,常位於大腦半球,從白質長出伸展到皮質,甚至可達腦膜。兒童少見,且多生長在腦干。此種膠質瘤是一種惡性度很高的腫瘤,其臨床特徵為病情進展快,病程常在1年以內,由於腫瘤生長在大腦半球,可迅速出現偏癱、失語及各種感覺障礙等。顱內壓增高出現較早,偶有因瘤內出血,突然出現昏迷、偏癱等症狀,甚至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

3)室管膜瘤
此種腦瘤占膠質瘤的11.3%,為膠質瘤的第3位,較常見於兒童及年青人,本病的特點為絕大多數腫瘤位於第四腦室內,腦瘤位於幕上者,主要位於側腦室和第三腦室川,其症狀因腫瘤所在部位不同而異,以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及視神經孔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最為多見、腫瘤位於幕上者多發生在枕後部疼痛。

4)成髓膠質細胞瘤
此種膠質瘤為兒童顱後凹中線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膠質瘤的4.2%,占兒童顱內腫瘤15.1%至l8%、臨床特點為常迅速出現小腦中線的症狀與體征,早期即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神經孔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

5)少枝膠質細胞瘤
本病為成人少見的生長緩慢的腫瘤,僅占膠質瘤的2.9%。其臨床特點為大多生長在大腦半球,因其生長很慢,顱內壓增高征出現較晚,常表現有癲癇、久語、偏癱、錐體束征及感覺障礙等,而無明顯顱內壓增高症狀。X光片有68%可見到腫瘤鈣化。

6)松果懷瘤
本病較少見,約占膠質瘤的1.3%,主要見於兒童或青年人。其臨床特點為早期即引起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沖經孔頭水腫等;腫瘤壓迫鄰近腦組織時,則產生一系列症狀與局限性體征。

腦垂體瘤(又稱垂體腺瘤),其臨床特點有如下幾方面:1)視神經受壓症狀與體征:由於腫瘤生長在蝶鞍內,向上發展則壓迫視交叉或視神經而造成視力、視卻的改變,90%以上的病人都有視力減退,也可為單眼視力減退,甚至造成一目或雙目失明。
2)內分泌及代謝障礙症狀及體征:垂體腺內分泌功能很復雜,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的支配下,通過內分泌周圍腺體控制著人體的生長、發育、物質代謝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動的調節。已和垂體前葉有6種激素,即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質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狀腺激素及兩種促性腺激素。垂體後葉含有抗利尿激素與催產素等,故垂體後葉受累可出現尿崩症。
3)垂體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的程度與正常垂體腺細胞受壓的程度有關。由於垂體前葉機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內分泌腺萎縮,表現多方面的功能障礙。
4)垂體功能亢進:嗜酸性細胞能產生生長激素及催孔激素。嗜鹼性細胞產生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激表及促性腺激素等。
①生長激素亢進:嗜酸性垂體腺瘤如發生在骨骺閉合前(成年前)表現為巨人症,發病在成年後則為肢端肥大症,介於兩者之間的為混合型。
②促性腺激素亢進:促使其靶腺分泌性激素增多,男性初期可有性功能亢進,以後逐漸衰。女性則月經少,閉經,乳房發達,泌乳期可延長至停止哺乳後數年之久。
③嗜鹼性細胞功能亢進:促甲狀腺、促腎上腺及促性腺激素等均受影響,可產生柯興綜合征,患者表現為向心性肥胖,以臉、頸及軀幹部更為明顯,四肢相對瘦小,臉圓如滿月,紅潤脂,常有痤瘡,上背部也有脂肪沉著,皮膚非薄,伴紫紋,呈大理石樣。

常規治療

腦膠質瘤的治療,手術治療是本病的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無明確分界,離徹底根治尚有較大距離,因此在手術切除後進行放療、化療及免疫治療等極為必要。對延長病人生命和改善生存質量都有很大益處。有顱內壓增高的患者需同時進行脫水治療。
1、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明確診斷、改善症狀、減輕腫瘤負荷、清除壞死及缺氧組織,為其他治療創造條件。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又位於適當部位者,可爭取全部切除。
2、放療:無論腦膠質瘤的惡性程度如何,凡能在手術後予以放射治療,其生存時間均高於單純手術者,在放療期間或放療之後,病人的症狀和體征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是腦膠質瘤的重要輔助治療之一。因此,放射治療宜在手術後一般狀況恢復後盡早進行;一般在手術後1周~2周即可開始。
3、化療:腦膠質瘤的化學治療傾向於幾種葯物聯合用葯,其目的是增加療效,降低毒性。臨床根據細胞動力學和葯物對細胞周期的特異性選用葯物,如亞硝基類葯物與VCR、PCB聯合應用,或與VM26、ADM、MTX(甲氨喋呤)、BLM(博來黴素)等聯合應用。
4、免疫治療: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包括主動免疫接種腫瘤疫苗,淋巴結內注入免疫核糖核酸及應用細胞過繼免疫等,均在研究之中。非特異性免疫調節劑如左旋咪唑,PSK,PSP等也都在臨床應用,可收到減輕放療、化療反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生活提示[防護措施]

1.肘吸煙者,應勸其戒煙。

2.手術後及放化療期間應要求患者適當卧床休息,但不主張絕對卧床休息,病情顯著好轉後可適當增加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原則。

3.飲食應進富含維生素A和B等多種維生素的食物,進含有豐富蛋白質及礦物質的食
物。少吃辛辣油膩之品。

4.治療或康復期應慎起居,節房事,生育期婦女應避孕、預防感冒。

5.腦瘤治療後每3—6個月復查]次,堅持中約扶正治療,3年後每年復查1次

膠質瘤的治療與術後預防復發2007年02月25日 星期日 02:59 P.M.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發生的腫瘤有兩類,一類由間質細胞形成,稱為膠質瘤;另一類由實質細胞形成,稱神經元腫瘤。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有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膠質瘤的分類方法很多,臨床工作者往往採用的是分類比較簡單的Kernohan分類法。各型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其次為膠質母細胞瘤,其後依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質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類膠質瘤及神經元性腫瘤。各型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不同,如星形細胞瘤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發在小腦;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發生於小腦蚓部;室管膜瘤多見於第4腦室;少枝膠質瘤大多發生於在腦半球。
膠質瘤以男性較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各型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髓母細胞瘤幾乎都發生在兒童。膠質瘤的部位與年齡也有一定關系,如大腦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成人,小腦膠質瘤(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

膠質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較良性的或位於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腫瘤若有出血或囊變,症狀會突然加重,甚至有類似腦血管病的發病過程。膠質瘤的臨床症狀可分兩方面,一是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症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症狀如局限性癲癇,後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如癱瘓。

膠質瘤的診斷,根據其生物學特徵、年齡、性別、好發部位及臨床過程進行分析,在病史及體征基礎上,採用電生理、超聲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學及核磁共振等輔助檢查,定位正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在90%以上。膠質瘤的治療,由於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無明確分界,難以徹底切除,術後進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中葯治療極為必要。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又位於適當部位者可爭取全部切除。位於額葉或顳葉的腫瘤,可作腦葉切除。當額葉或顳葉腫瘤范圍較廣不能全部切除時,可同時切除額極或顳極作內減壓術。腫瘤位於運動、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失語者,宜注意保存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避免發生嚴重後遺症。腦室腫瘤宜從非功能區切開腦組織進入腦室,盡可能切除腫瘤,解除腦梗阻。位於丘腦、腦乾的膠質瘤,除小的結節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一般作分流術,緩解增高的顱內壓後,進行放射治療、中醫中葯治療等綜合治療。

據中外有關資料顯示,惡性腦腫瘤手術後放療、化療後平均存活率不足一年。偏良性的腦腫瘤大多手術不易切除干凈,伽瑪刀、X刀、放射治療並不能徹底殺滅腫瘤細胞。而且容易復發,免疫療法和傳統的中醫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等療法,療效也不確切。

㈡ 腦干膠質瘤怎樣治療

(一)類固醇激素
類固醇激素的給予是高度惡性腦干膠質瘤的一個初始治療手段。在激素治療後,瘤周水腫引起的主要症狀會迅速改善。
(二)立體定向活檢
立體定向活檢適用於當影像學表現不典型,懷疑腦炎或者脫髓鞘疾病時,採取立體定向針刺活檢,明確診斷。即有多年慢性進行性的笨拙和面部不對稱的年幼兒童,可能會存在腦乾的神經節神經膠質瘤;急性進展的面肌無力、共濟失調、發熱和腦脊液淋巴細胞增多等提示有局灶性腦干腦炎的可能,應行立體定向活檢。
但是目前臨床學者認為,腦干膠質瘤是一類生物學上別具一格的亞群。在這個特殊群體中,一個極端就是腦橋彌漫性膠質瘤,高度侵襲性,無法手術;另一個極端則是頂蓋膠質瘤,自然史很長,僅適合於分流手術和繼續觀察。對於那些有典型的MRI特點的彌漫性腦干膠質瘤,治療可以不經過活檢就直接開始。
(三)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標是在降低腫瘤負荷的同時避免神經系統後遺症。由於腦干內神經結構密集,所以外科致殘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其他部位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因而,盡管有時候可以達到根治性的切除,但是需要充分考慮過度切除所帶來的並發症。
1.腦橋局灶性腫瘤
占腦橋腫瘤的9%。背側腦橋腫瘤通常可以通過枕下入路來切除。腹側腫瘤侵及腦橋小腦角的則可以通過乙狀竇後入路。內生性腦橋腫瘤,神經電生理監測有助於安全的腫瘤切除。骨瓣復位有助於保護外科解剖區域並有利於術後患者恢復,也還有利於可能的再次手術治療。對小腦半球的牽拉應該盡可能的輕微,以免出現假性球麻痹症狀和小腦性緘默。
2.背側外生性腫瘤安全的切除外生性腫瘤通常需要超聲吸引或者術中導航的輔助,盡管不全切除有導致腦積水進展的危險,但是寧願處理腦積水來避免激進手術後可能出現的腦神經功能缺損。在兩個獨立的病例資料中,分別有12/16和7/10的患者在經過單獨的外科手術之後,平均無症狀時間各自為113個月和26個月,復發後的腫瘤繼而行再次手術、放療或者兩者同時使用後,病變仍能得到控制。因此,對於此類腫瘤,不推薦常規的術後放療。
3.中腦腫瘤極具挑戰性,直視下切除有導致患者體溫控制和睡眠周期紊亂的可能。此類患者,出現高熱,應當懷疑有感染的可能;低體溫則可能是體溫控制紊亂的結果。對於中腦腹內側的病變,可以通過標準的翼點入路來進行切除。對於腹外側的病變,則可以通過顳下入路來切除。由於中腦病變生長緩慢,有作者建議不進行任何程度上的開放性治療。
4.囊性結節性腦干腫瘤
可見於腦乾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見於中腦。這些腫瘤在組織病理學上和青年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等同。在可能的情況下,手術切除瘤壁結節可以獲得治癒。對於那些主體局限於中腦腹側的腫瘤,手術的作用僅限於診斷活檢,治療上只能採取放療或者化療。長程的生存期通常會超過5~10年,保守治療通常是可行的。理想的目標是全部切除,但是在保留完整功能的情況下近全切除也能獲得較好的預後;在切除毗鄰重要結構的腫瘤的時候,神經電生理監測是必不可少的。
5.頂蓋膠質瘤因為同時存在導水管阻塞,症狀性腦積水通常是患者就診的首要原因。初級處理即是行腦室一腹腔分流手術,或者更好的方案是進行第三腦室造瘺術。後者避免了異物植入術,並可以在當日完成。因為這類腫瘤的自然史較長,即使是現代的外科技術也可能會導致明顯的致殘。所以無症狀的、低度惡性的頂蓋膠質瘤通常選擇繼續觀察;對出現進展的或者有症狀的患者,盡管可能因為毗鄰重要結構而使手術受到限制,仍應考慮手術治療。
6.頸延髓腫瘤首選手術治療,有75%的患者可以獲得全切,此類病變長期存活的可能性很大,通常不必要術後化療或者放療。切除大於50%的內生性腫瘤已經被證明可以降低腫瘤進展的速度和延長生存期。然而,激進的切除同樣導致後組腦神經損傷的風險,如氣管切開,胃造口術、聲音改變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和肺炎。接近30%的患者在腫瘤切除後,病變可能會繼續進展,因而需要更進一步的治療。此時對於可以切除的腫瘤,可以進行第二次手術;其他患者,則只能採取放療(成人)或者化療(兒童)。
(四)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腦干膠質瘤的主要治療方法,它能提高存活時間,並能穩定或者逆轉75%~90%患者的神經功能障礙。
1.傳統放療指局部給予54~60
Gy,單次劑量為1.8—2.0
Gy。這種方案能達到9~13個月的平均生存期。放療之後出現的長期副反應包括:生長停滯和其他內分泌疾病、認知和聽力損害、血管狹窄導致的梗塞,以及繼發惡性病變的可能。
2.-y刀治療^y刀可以作為局灶性腦干膠質瘤主要的治療手段或者術後輔助的治療手段。
Fuchs等對12例腦干低度惡性膠質瘤患者進行了1刀治療,有11例患者腫瘤的生長得到了控制(6例患者腫瘤消失或者變小,5例沒有變化,1例患者腫瘤進展)。Kih|strom等同樣報道了7例患者中的6例在1刀治療之後獲得了滿意的效果。Chun等對20例局灶性腦干膠質瘤患者進行了1刀治療,4例患者腫瘤消失,12例縮小;另有4例腫瘤進展,患者死亡。
(五)化學治療
化療在腦干膠質瘤的治療中有良好的效果。Sabine等認為在放療之後給予加強化療與單純的化療相比,可以顯著增加腦橋膠質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環磷醯胺比依託泊苷和卡鉑聯合的化療方案更有效。
替莫唑胺是針對成人膠質瘤最有活性的化療制劑。Alberto等對33例放療之後的彌漫性腦干膠質瘤的患者進行了連續6個療程的替莫唑胺治療,結果發現替莫唑胺的給予並沒有改變此類腫瘤患者的預後。由於其他復發的兒童腦膠質瘤也被發現對替莫唑胺有抵制(反應率只有12%),因而替莫唑胺的耐葯性可能是兒童膠質瘤的一個共性,而不是單一的腦干膠質瘤對替莫唑胺反應差。

㈢ 泰道的葯品信息

【通用名稱】替莫唑胺膠囊
【商品名】泰道®
【英文名稱】Temozolomide Capsules
【漢語拼音】Timozuoan Jiaonang
【規格】(1) 20mg, (2) l00mg。
【包裝】鋁塑袋包裝。1粒/袋×5袋/盒,1粒/袋×5袋/盒。
【貯藏】於2℃~25℃保存。置於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有效期】36 個月
【執行標准】進口葯品注冊標准JX20120007
【批准文號】進口葯品注冊證號:100mg: H20130603; 20mg: H20130602
【生產企業】
公司名稱:Merck Sharp & Dohme Ltd
地址:Hertford Road, Hoddesdon, Hertfordshire EN11 9BU, United Kingdom
生產廠名稱: Orion Corporation
地址: Tengstrominkatu 8, Turku 20360,Finland
包裝廠名稱:S-P Labo N.V.
地址: Instriepark 30, 2220 Heist-op-den-Berg, Belgium
【成份】
主要成份:替莫唑胺
化學名稱:3,4-二氫-3-甲基-4-氧代咪唑並[5,1-d]-不對稱-四唑-8-醯胺
化學結構式:

分子式:C6H6N602
分子量:194.15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容物為白色至淡粉色或淡棕色粉末。 本品用於治療:
-新診斷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開始先與放療聯合治療,隨後作為輔助治療。
-常規治療後復發或進展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或間變性星形細胞瘤。 新診斷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成人患者 :
同步放化療期
口服本品,每日劑量為75mg/m2,共42天,同時接受放療(6Gy分30次)。隨後接受6個周期的本品輔助治療。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可暫停用葯,但無需降低劑量。同步放化療期如果符合以下條件: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1.5 x 109/L,血小板計數≥100x109/L,普通毒性標准(CTC) -非血液學毒性≤1級(除外脫發、惡心和嘔吐),本品可連續使用42天,最多49天。治療期間每周應進行全血細胞計數。在同步化療期間應按血液學和非血液學毒性標准(表1)暫停或終止服用本品。
輔助治療期
本品同步放化療期結束後4周,進行6個周期的本品輔助治療。第1周期的本品劑量是150mg/m/日,每日一次,共5天,然後停葯23天。
第2周期開始時,如果第1周期CTC的非血液學毒性≤2級(除脫發、惡心和嘔吐外)、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ANC)≥1.5×109/L和血小板計數≥100×109/L,則劑量可增至200mg/m2/日。如果第2周期的劑量沒有增加,在以後的周期中也不應增加劑量。除出現毒性外,以後各周期的劑量維持在每日200mg/m2。輔助治療期間應按表2和表3降低劑量。
治療期間,第22天(首劑本品後21天)應進行全血細胞的計數。應按表3降低劑量或終止服用本品。 表2 輔助治療的本品劑量水平劑量水平 劑量(mg/m2/日) 備注 –1 100 因較早的毒性而減量 0 150 第1周期的劑量 1 200 第2-6周期無毒性時的劑量 表3 輔助治療期間減量或終止用葯毒性 TMZ劑量降低一個水平a 終止TMZ 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 <1.0 × 109/L 見腳注b 血小板計數 <50 × 109/L 見腳注b CTC非血液學毒性(脫發、惡心和嘔吐除外) CTC 3級 CTC 4級 a: TMZ 劑量水平見表2。
b: 如果需要將TMZ降至<100mg/m2,或如果降低劑量後重新出現同樣的3級非血液學毒性(脫發、惡心和嘔吐除外),則應終止TMZ治療。
TMZ = 本品;CTC =普通毒性標准。 常規治療後復發或進展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或間變性星形細胞瘤患者:
成人患者
以前未接受過化療患者的每28天周期中本品口服劑量是每日200mg/m2 ,共5天。以前曾接受過化療患者的本品起始劑量是150mg/m2/日,如果下個周期第一天的ANC果1.5×109/L和血小板計數≥100×109/L,則第2周期的劑量增為200mg/m2/日。應根據ANC和血小板計數最低值調整本品的劑量。
兒童患者
在3歲或3歲以上的患兒中,每28天周期中本品口服劑量是200mg/m2/日,共5天。以前曾接受過化療患兒的本品起始劑量是150mg/m2/日,共5天;如果沒有出現毒性,下個周期的劑量增至200mg/m2/日。
治療可繼續到病變出現進展,最多為2年。
整劑量的實驗室參數
必須符合以下實驗室參數才能用葯:ANC≥1.5×109/L和血小板計數≥100×109/L。
第22天(首劑後21天)或該天48小時內以及每周必須檢查全血細胞的計數,直至ANC≥1.5×109/L和血小板計數≥100×109/L。如果任何一個周期內的ANC< 1.0×109/L或血小板計數<50×109/L,下個周期的劑量必須降低一個水平。劑量水平包括100mg/m2、150mg/m2和200mg/m2。推薦的最低劑量為100mg/m2。
全部患者
應空腹(進餐前至少一小時)服用本品。服用本品前後可使用止吐葯。如果服葯後出現嘔吐,當天不能服用第2劑。
不能打開或咀嚼本品,應用一杯水整粒吞服。如果膠囊有破損,應避免皮膚或粘膜與膠囊內粉狀內容物接觸。 表4是新診斷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在同步化療期和輔助治療期的治療出現的不良事件(在臨床試驗中並未判斷因果關系)。 表4本品和放療:同步和輔助治療期間出現的事件
極常見(>1/10)、常見(>1/100, <1/10)、不常見(>1/1,000, <1/100)CIOMS III 全身系統 TMZ +放療
n= 288* TMZ輔助治療
n=224 感染
常見:
不常見: 口腔念珠菌病,單純皰疹,感染,咽炎,傷口感染 口腔念珠菌病,感染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流感樣症狀 血液和淋巴系統
常見
不常見: 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
貧血,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 貧血,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
淋巴細胞減少,瘀班 內分泌
不常見: 類庫興氏綜合征 類庫興氏綜合征 代謝和營養
極常見:
常見:
不常見: 食慾減退
高血糖,體重降低
低血鉀,鹼性磷酸酶增加,體重增加 食慾減退
體重降低
高血糖,體重增加 精神
常見:
不常見: 焦慮,情緒不穩定,失眠
激越,情感淡漠,行為異常,抑鬱,幻覺 焦慮,抑鬱,情緒不穩定,失眠
幻覺,健忘 神經系統
極常見:
常見:
不常見: 頭痛
頭暈,失語,平衡障礙,注意力不能集中,意識模糊,意識減低,驚厥,記憶缺陷, 神經病,瞌睡,言語障礙,震顫
共濟失調,認知障礙,言語困難,錐體外疾病,步態異常,輕偏癱,感覺過敏,感覺減退,神經病(NOS),周圍神經病,癲癇持續狀態 頭痛,驚厥
頭暈,失語,平衡障礙,注意力不能集中,意識模糊,言語障礙,輕偏癱,記憶缺陷,神經病(NOS),神經病,周圍神經病感覺異常,瞌睡,震顫
共濟失調,協調異常,步態異常,偏癱, 感覺過敏,感覺障礙 眼
常見:
不常見: 視力模糊
眼痛,偏盲,視覺障礙,視力降低,視野缺損 視力模糊,復視,視野缺損
眼痛,眼乾,視力降低 耳和迷路
常見:
不常見: 聽力損害
耳痛,聽覺過敏,耳鳴,中耳炎 聽力損害,耳鳴
耳聾,耳痛,眩暈 心臟
不常見: 心悸 血管
常見:
不常見: 浮腫,下肢浮腫,出血
高血壓,腦出血 下肢浮腫,出血,深靜脈血栓形成
浮腫,周圍性浮腫,肺栓塞 呼吸、胸和縱隔
常見:
不常見: 咳嗽,呼吸困難
肺炎,上呼吸道感染,鼻充血 咳嗽,呼吸困難
肺炎,鼻竇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 胃腸道
極常見:
常見:
不常見: 便秘,惡心,嘔吐
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吞咽困難,口腔炎 便秘,惡心,嘔吐
腹瀉,消化不良,吞咽困難,口乾,口腔炎
腹脹,大便失禁,胃腸道疾病(NOS),胃腸炎,痔瘡 皮膚和皮下組織
極常見:
常見:
不常見: 脫發,皮疹
皮炎,皮膚乾燥,紅斑,瘙癢
光敏反應,異常色素沉著,皮膚脫落 脫發,皮疹
皮膚乾燥,瘙癢
紅斑,異常色素沉著,出汗增加 肌肉骨骼和結締組織
常見:
不常見: 關節痛,肌無力
背痛,肌肉骨骼疼痛,肌痛,肌病 關節痛,肌肉骨骼疼痛,肌痛,肌無力
背痛,肌病 腎和泌尿系統
常見:
不常見: 尿頻, 尿失禁 尿失禁
排尿困難 生殖系統和乳腺
不常見: 陽痿 閉經,乳房痛,月經過多,陰道出血,陰道炎 全身和給葯部位
極常見:
常見:
不常見: 疲乏
發熱、疼痛、過敏反應,放射損傷,面部浮腫,味覺異常
潮紅,熱潮紅,無力,情況惡化,僵直,舌變色,嗅覺倒錯,口渴 疲乏
發熱、疼痛、過敏反應,放射損傷,味覺異常
無力,情況惡化,疼痛、僵直,牙病,面部浮腫,味覺異常 檢查
常見:
不常見: SGPT升高
γ高谷氨醯轉移酶升高,肝酶升高,SGOT升高 SGPT升高 * 一例隨機分配在放療組的患者接受了本品 + 放療
實驗室結果:觀察到骨髓抑制(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這是大多數細胞毒葯物(包括本品)的劑量限制性毒性。合計同步化療期和輔助治療期中發生實驗室異常和不良事件。有8%患者出現3級或4級中性粒細胞異常(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事件;接受本品治療患者中有14%出現3級或4級血小板異常(包括血小板減少)事件。
膠質瘤復發或進展的成人患者
臨床試驗中,最多發生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功能紊亂,特別是惡心(43%)和嘔吐(36%);一般為1級或2級(輕中度),具有自限性,或標准止吐葯易於控制。重度惡心和嘔吐發生率為4%。
其他經常報告的不良事件包括疲乏(22%)、便秘(17%)和頭痛(14%)。還報告食慾減退(11%)、腹瀉(8%),皮疹、發熱、無力和瞌睡發生率各為6%。不常見的(2%-5%)不良事件按發生率的遞減次序為腹痛、疼痛、頭暈、體重下降、不適、呼吸困難、脫發、僵直、瘙癢、消化不良、味覺異常,感覺異常和瘀點。
實驗室結果:膠質瘤患者的3級或4級血小板減少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分別為19%和17%。有8%和4%膠質瘤患者因此而住院和/或停止本品治療。骨髓抑制是可以預見的(一般在開始幾個周期的第21-28天),通常在1-2周內迅速恢復。未發現有累積的骨髓抑制。曾有報道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和貧血;淋巴細胞減少也很常見。
對臨床試驗中,人群的葯代動力學進行的分析顯示,達到中性粒細胞最低值的人數,女性101例,男性169例;血小板達到最低值人數,女性110例,男性174例。治療的第一周期4級不良反應發生率女性高於男性,其中中性粒細胞減少(ANC <500 cells/mL)女性12%,男性5%;血小板減少(<20,000 cells/mL)女性9%,男性3%。在一組400例復發性神經膠質瘤受試者的數據中,治療的第一周期的4級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女性與男性分別為8%和4%;而4級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則分別為8%和3%。在另一個有288例受試者參加的、新近診斷的多行性成膠質細胞瘤試驗中,治療第一周期的4級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女性與男性分別為3%和0%;4級血小板減少發生率則分別為1%和0%。
本品上市期間,很少有機會性感染病例的報告,包括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極少報告過多形性紅斑、中毒性表皮壞死、斯一約二氏綜合症和變態反應(包括過敏反應)病例。曾報告過問質性肺炎的罕見病例.在接受本品治療患者中報告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怔(MDS)和繼發的惡性疾病(包括髓細胞性白血病)的罕見病例。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全血細胞減少的報告很罕見。
在中國進行的臨床研究中未出現非預期的不良事件,總體結果與國外報道的數據相似。 對替莫唑胺膠囊或達卡巴嗪(DTIC)過敏者禁用。
妊娠期禁用(見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禁用於嚴重骨髓抑制的患者。 在一項治療時間延長到42天的小規模試驗中,接受本品和放療合並治療的患者是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的高危者。因此對於接受42天(最多為49天)合並治療的全部患者需要預防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發生。
在較長期的給葯方案治療期間,接受替莫唑胺治療期間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發生率可能較高。不管何種治療方案,都應密切觀察替莫唑胺治療的全部患者(特別是接受類固醇治療患者)發生卡氏肺囊蟲性肺炎的可能性。
止吐治療:惡心和嘔吐常與本品相關,服用本品前後可使用止吐葯。指導原則為:新診斷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患者:
-在開始接受替莫唑胺合並治療前,建議採用止吐葯預防,
-在輔助治療期間,極力建議採用止吐葯預防。
神經膠質瘤復發或進展的患者:在以前治療周期中出現過重度(3或4級)嘔吐的患者需要止吐葯治療。
接受替莫唑胺治療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骨髓抑制,包括持續的全血細胞降低,可能導致再生障礙貧血,且在一些病例中導致了致命的結果。在一些病例中,如同時服用其他與再生障礙貧血有關的葯物(包括卡馬西平、苯妥英、復方磺胺甲惡唑),會使評估更為困難。
男性患者:服用替莫唑胺的男性患者應採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替莫唑胺具有遺傳毒性,因此在治療過程及治療結束後6個月之內,男性應避孕。由於接受替莫唑胺治療有導致不可逆不育的可能,在接受該治療之前應冰凍保存精子。
肝腎功能損害者:肝功能正常的病人與肝功能輕中度異常的病人葯代動力學結果相似;
嚴重肝功能異常(Child's Class III)或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尚無服用替莫唑胺的資料。根據替莫唑胺膠囊葯代動力學特徵,對於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降低替莫唑胺用量,但應用時需倍加小心。
【兒童用葯】
尚無3歲以下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患兒使用該葯的臨床經驗 ;對於3歲以上膠質瘤兒童患者,使用該葯的臨床經驗有限。
【老年患者用葯 】
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患者(>70歲)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的可能性較大。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對妊娠期婦女使用該葯尚未進行研究。在用大鼠和兔所進行的臨床前研究中,給葯150mg/m曾有致畸和/或胎兒毒性的報道。因此替莫唑胺不應常規用於妊娠期婦女,如果妊娠期內必須使用該葯,應將可能對胎兒造成的潛在風險告知病人。對於可能懷孕的婦女,應勸阻其在接受替莫唑胺治療或在終止替莫唑胺治療後6個月內懷孕。
替莫唑胺是否可經母乳分泌尚不可知,因此替莫唑胺膠囊不應用於哺乳期婦女。 同時服用雷尼替丁或食物對替莫唑胺膠囊吸收程度的影響無臨床意義。同時服用地塞米松、丙氯拉嗪、苯妥英、卡馬西平、昂丹司瓊、H2受體拮抗劑或苯巴比妥等,不影響替莫唑胺的清除。同時服用丙戊酸,替莫唑胺清除率輕度降低(有統計學意義)。
替莫唑胺膠囊與其他可導致骨髓抑制的的葯物聯合應用時,骨髓抑制可能加重。
葯物過量
在患者中已進行了劑量為500,750,1000和1250mg/m2 (每治療周期服葯5天的總劑量)的臨床評價。劑量限制性毒性為血液學毒性,在任一劑量下均有報道,但在較高劑量時較為嚴重。一患者5天中每天過量服用2000 mg,所報道的不良事件為全血細胞減少症、發熱、多器官衰竭及死亡。在服葯超過5天(最長達64天)的患者中所發生的不良事件包括骨髓抑制(伴隨或不伴隨感染),某些嚴重且持久的病例最終死亡。在葯物過量事件中,應進行血液學評價。必要時應採取支持性措施。 葯理作用:
替莫唑胺為咪唑並四嗪類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烷化劑。在體循環生理pH狀態下,迅速轉化為活性產物MTIC(3-甲基-(三嗪-1-)咪唑-4-甲醯胺)。MTIC的細胞毒作用主要表現為DNA分子上鳥嘌呤第6位氧原子上的烷基化以及第7位氮原子的烷基化。通過甲基化加成物的錯配修復,發揮細胞毒作用。
毒理研究:
在小鼠、大鼠和犬進行了本品單劑量毒性研究。大鼠口服的LD50約為1900mg/m2,比小鼠高(約1000mg/m2)。對犬的最小致死劑量為600mg/m2。在單劑量研究中,毒性的臨床體征和死亡一般出現都較遲,顯示其對導致器官功能損害增生迅速的組織具有遲發性毒性作用;毒性作用符合烷化劑的預期毒性。
口服本品後被迅速吸收,並很快排泄到尿中。人治療劑量的暴露程度與大鼠和犬的相似。業已進行了3個周期和6個周期的大鼠和犬的毒性研究,一個周期為給葯5天,停葯23天。在多周期研究中,主要毒性靶器官是骨髓、淋巴網狀系統,睾丸和胃腸道。
本品對大鼠和犬的毒性比對人較大。人對治療劑量(200mg/m2)能很好耐受,但該劑量接近大鼠和犬多劑量的最低致死劑量。白細胞和血小板與劑量相關的減少是大鼠和犬的敏感指標。在治療間期,大多數血液學和生化指標以及和組織病理改變能明顯恢復。在6個周期大鼠研究中考察的瘤譜包括乳腺癌、皮膚角化棘皮瘤、基底細胞腺瘤和各種間質瘤。犬研究中未考察腫瘤或癌前變化。考慮到本品是烷化劑MTIC的前體葯物,預期具有致瘤的作用,這在其他烷化劑(包括產生MTIC的)中已觀察到。本品對大鼠的致瘤作用似乎是物種特異的,與其他化療葯物無明顯差異。
本品Ames/沙門氏菌和HPBL試驗中顯示有致突變作用;並在人外周淋巴細胞測定中能引起染色體畸變。 臨床前數據提示本品能迅速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成年患者口服本品後,被迅速吸收,最早在服葯後20分鍾就可達到血葯峰濃度(平均時間為0.5-1.5小時)。血漿清除率、分布容積和半衰期都與劑量無關。本品的蛋白結合率低 (10-20%),因此估計不會與蛋白結合率高的葯物發生相互作用。口服14C-本品後7天內糞便內排泄的14C為0.8%,表明葯物是完全吸收的。口服後,24小時尿內的原形葯占劑量的5%-10%左右,其餘是以AIC(4-氨基-5-咪唑-鹽酸羧醯胺)形式或其他極性代謝物排泄到尿中。
本品葯代動力學的群體分析表明本品血漿清除率與年齡、腎功能或吸煙無關。
兒科患者的AUC比成人患者高,但是兒童和成人每周期的最大耐受劑量(MTD)都是1000 mg/m2。

㈣ 治療膠質瘤

疾病治療
目前對於膠質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膠質瘤具體的治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功能狀態、對治療的預期結果以及腫瘤所處的腦區部位、惡性程度級別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判斷,從而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
手術
手術往往是膠質瘤治療的第一步。手術不僅可以提供最終的病理診斷,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腫瘤細胞,緩解患者症狀,並為下一步的其他治療提供便利。對於一些低級別膠質瘤,如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手術的完整切除,是可以使患者得到根治以及長期存活。目前的膠質瘤手術,已經進入了一個微創時代,與前相比,更為安全,創傷更為小,腫瘤切除更為完全。顯微鏡應用於腦膠質瘤的切除,可以更加清晰地辨別腫瘤與腦組織的邊界,以及周圍重要的神經血管等結構,從而能夠在安全的情況下,最大化地切除膠質瘤。神經導航的應用,將膠質瘤的手術切除,提高到新的高度。神經導航與汽車導航相類似,可以使外科醫生在手術前從切口的設計、術中功能腦區的辨認以及手術切除方式的選擇等方面,更加精確和細化。近年來出現的術中磁共振,可以進一步提高手術完整切除的完整程度,並減少患者術後功能缺陷等並發症的產生。術中皮層刺激電極的應用,可以完善術中對於運動區、語言區的辨認,從而幫助外科醫生更好地保護腦的重要功能。
放療
在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後,對於高級別膠質瘤患者,往往需要進一步的放療。對於低級別膠質瘤患者,若存在高危因素(例如腫瘤體積超過6厘米、手術切除不完全等因素),也要考慮進行放療。放療包括局部的放療和立體定向放療。對於首次發現的膠質瘤,一般不採用立體定向放療。局部放療根據所採用技術不同,又可以分為適形調強放療和三維塑形放療。對於復發膠質瘤患者,特別是處於功能區腫瘤,有時可以考慮進行立體定向放療。
化療
化療及靶向治療在膠質瘤的治療中,逐漸發揮重要作用。對於高級別膠質瘤,替莫唑胺的應用,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預後。目前,替莫唑胺是治療膠質瘤唯一有明確療效的化療葯物。對於初治高級別膠質瘤患者,替莫唑胺在與放療同時應用後(同步放化療階段),還應繼續單獨服用一段時間(6-12周期)。其他的化療葯物(如尼莫司丁),對於復發膠質瘤的治療,可能有一定療效。新近出現的血管靶向葯物,阿伐斯丁,對於復發高級別膠質瘤,有明確療效,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最近大規模三期研究的中期分析表明,對於初治高級別膠質瘤患者,阿伐斯丁與放療、替莫唑胺的聯用,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並有望成為標准治療方案之一。
疾病預後
經過綜合治療後,對於低級別膠質瘤(WHO
1-2級)膠質瘤患者而言,中位生存期在8-10年之間;對於間變膠質瘤(WHO
3級)患者而言,中位生存期在3-4年之間;對於膠質母細胞瘤(WHO
4級)患者而言,中位生存期在14.6—17個月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而言,新出現的放療與替莫唑胺化療方案,可以使將近10%患者存活至5年以上;而在替莫唑胺出現之前,單獨使用放療,僅有不足1%的患者可以存在5年。
膠質瘤很難根治,往往會復發。在腫瘤復發後,根據患者的功能狀況,可以考慮再次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

㈤ 對神經膠質瘤有什麼特效葯嗎

北京天壇醫院和上海華山醫院都是特色專科醫院,上述醫院均在開展泰欣生綜合治療高級別神經膠質瘤的臨床研究,療效顯著。綜合治療醫院包括醫科院腫瘤醫院放療科、中山腫瘤醫院神經外科、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都非常有代表性。

㈥ 本人朋友四歲女兒發現患有腦干膠質瘤,有什麼葯物可以

講真的沒什麼好的葯物,腦干非常麻煩,可以去海南省腫瘤醫院,找李安民試一下

㈦ 治療腦膠質瘤的常用葯物有哪些

腦膠質瘤無特效葯物,首選手術治療。
腦膠質瘤患者常用葯物有脫水降顱壓葯物,如甘露醇可以降低患者顱內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化療葯物常見葯物替莫唑胺。腦膠質瘤術後依據病理結果進一步行化療治療,可延緩腫瘤復發,延長患者生命。適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如甲波尼龍、地塞米松可具有抗炎、減輕瘤周腦水腫作用。
鎮痛鎮靜葯物的應用,膠質瘤患者手術前或者疾病晚期常疼痛劇烈,給予病人適當應用鎮痛、鎮靜葯物可緩解患者症狀,提高生存質量。膠質瘤患者合並癲癇應用抗癲癇葯物控制癲癇發作。當膠質瘤患者進食差或者不能進食時,需要鼻飼或靜脈補充必須電解質及能量制劑來維持患者營養、電解質、酸鹼平衡。

㈧ 神經膠質瘤用什麼葯

(1)手術治療: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
(2)放射治療:用於體外照射的放射源有高電壓x線治療機、60Co治療機、電子加速器等。後二者屬於高能射線,穿透力強,皮膚劑量低,骨吸收量小,旁向散射少。放射治療宜在手術後一般狀況恢復後盡早進行。
(3)化學治療:高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的化療葯物,適用於腦神經膠質瘤(在星形細胞瘤Ⅲ~Ⅳ級時
)。鬼臼甲叉甙、環己亞硝脲(CCNU)、甲環亞硝脲(MeCCNU)。以上葯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具體使用方法略過。
(4)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目前仍在試用階段,療效尚不肯定,有待進一步研究。
(5)其他葯物治療:對惡性膠質瘤可先給予激素治療,以地塞米松作用最好。除可減輕腦水腫外,並有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可使症狀減輕,然後再行手術治療。對有癲癇發作的病人,術前術後應給予抗癲癇葯物治療。

㈨ 膠質瘤是什麼

神經膠質瘤是一種發生在大腦和脊髓中的腫瘤。神經膠質瘤始於神經細胞周圍的膠狀支持細胞(神經膠質細胞),並幫助它們發揮功能。

三種類型的神經膠質細胞可以產生腫瘤。膠質瘤根據腫瘤中涉及的神經膠質細胞的類型以及腫瘤的遺傳特徵進行分類,這可以幫助預測腫瘤隨時間的變化以及最可能起作用的治療方法。

膠質瘤的類型包括:

  • 星形細胞瘤,包括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

  • 室管膜瘤,包括間變性室管膜瘤,粘膜乳頭狀室管膜瘤和室管膜下瘤

  • 少突神經膠質瘤,包括少突神經膠質瘤,間變性少突神經膠質瘤和間變性少突星形細胞瘤

  • 神經膠質瘤會影響您的大腦功能,並根據其位置和生長速度危及生命。

    神經膠質瘤是原發性腦腫瘤的最常見類型之一。

診斷

如果您的初級保健醫生懷疑您患有腦瘤,則可以將您轉介接受過腦和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培訓的專家(神經科醫生)。您的醫生可能會建議一些測試和程序,包括:

  • 神經科檢查。在神經科檢查期間,您的醫生可能會檢查您的視力,聽力,平衡,協調,力量和反射。這些區域中的一個或多個區域的問題可能會為您的大腦部分可能受到腦腫瘤影響的線索提供線索。

  • 成像測試。磁共振成像(MRI)通常用於幫助診斷腦腫瘤。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MRI研究期間通過手臂的靜脈注射染料(造影劑),以幫助顯示腦組織的差異。

    許多專用的MRI掃描組件(包括功能性MRI,灌注MRI和磁共振波譜)可以幫助您的醫生評估腫瘤並計劃治療方案。

  • 其他成像檢查可能包括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

  • 測試以發現您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為了排除可能從身體其他部位擴散的其他類型的腦部腫瘤,您的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測試和程序,以確定癌症的起源。神經膠質瘤起源於大腦內,而不是從其他地方擴散(轉移)的癌症的結果。

  • 收集並測試異常組織樣本(活檢)。根據神經膠質瘤的位置,可以在治療之前或作為切除腦瘤的手術的一部分,用針進行活檢。

    立體定向穿刺活檢可用於難以觸及的區域或大腦內非常敏感的區域中的神經膠質瘤,這些神經膠質瘤可能會因更廣泛的手術而受損。在立體定向針頭活檢期間,您的神經外科醫生會在顱骨上鑽一個小孔。然後將細針插入孔中。通過針取出組織,通常通過CT或MRI掃描進行引導。

    然後在顯微鏡下分析活檢樣本,以確定其是癌變還是良性的。

    活檢是明確診斷腦腫瘤並給出預後以指導治療決策的唯一方法。基於此信息,專門診斷癌症和其他組織異常的醫生(病理學家)可以確定腦腫瘤的級別或階段。

    病理學家還將檢查您的活檢樣品的物理外觀和生長速率(分子診斷)。您的醫生將向您解釋病理學家的發現。這些信息有助於指導您制定治療計劃。

治療

膠質瘤的治療取決於腫瘤的類型,大小,等級和位置,以及您的年齡,總體健康狀況和偏好。

除了去除腫瘤本身的作用外,治療神經膠質瘤還可能需要使用葯物來減輕腫瘤的體征和症狀。

您的醫生可能開了一些類固醇來減少腫脹並緩解大腦受影響區域的壓力。抗癲癇葯可用於控制癲癇發作。

手術

手術切除盡可能多的腫瘤通常是治療大多數類型的神經膠質瘤的第一步。

在某些情況下,神經膠質瘤很小,易於與周圍健康的腦組織分離,這使得徹底手術切除成為可能。在其他情況下,腫瘤無法與周圍組織分開,或者它們位於大腦中的敏感區域附近,因此存在手術風險。在這些情況下,您的醫生會盡可能安全地切除腫瘤。

即使去除一部分腫瘤也可能有助於減輕體征和症狀。

在某些情況下,神經病理學家可能會分析外科醫生取出的組織樣本,並在進行手術時報告結果。該信息有助於外科醫生決定要切除多少組織。

可以使用多種外科手術技術來協助神經外科醫生在切除腫瘤的同時保護盡可能多的健康大腦組織,包括計算機輔助腦外科手術,術中MRI,清醒腦外科手術和激光。例如,在清醒腦外科手術期間,可能會要求您執行一項任務,以確保控制該功能的大腦區域不受損害。

巴特朗菲教授病例三則